苏轼《水龙吟》课件PPT
鲁人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水龙吟》 (共41张PPT)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
倒装句式,比喻,将远处小山比喻成玉簪螺髻,显出清 秀的特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移情入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移情入景——
“献愁供恨”,移情入景,变赏心悦目为 满怀愁恨。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手法?人物形象?江南游子?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手法?人物形象?江南游子?
A.景物烘托——苍凉悲壮的意境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手法?人物形象?江南游子?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手法?人物形象?江南游子?
A.景物烘托——苍凉悲壮的意境 B.动作刻画:——不言忧愤,而忧愤之情自见 阔大苍茫的背景上,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
自喻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水 龙 吟
·
登
建
康
赏
辛心
弃 疾
亭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习目标
1、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
富意蕴,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水龙吟课件
对人性与情感的探索与表达
人性的复杂性
水龙吟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 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揭示了人性的 光辉和阴暗面。
VS
情感的表达
水龙吟中表达了作者对亲情、友情、爱情 等情感的深刻体验和感悟,展现了人类情 感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它也倡导人 们关注情感生活,追求真挚的情感体验。
06 水龙吟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水龙吟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和珍贵的感慨,倡导人们珍惜生命, 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
社会现实的揭露
水龙吟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描绘,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腐 败的批判。
理想社会的追求
水龙吟中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倡导人们关注社会现实,为建设美好社 会而努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水龙吟的词牌格律与特点
词牌格律介绍
词牌定义
水龙吟是词牌的一种,属于长调 ,一般认为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格律结构
水龙吟的格律结构通常为双调一百 零二字,前后段各十一句四仄韵, 有时会变格为双调一百零四字,前 后段各十一句四仄韵。
声韵要求
水龙吟的声韵要求严格,一般要求 用入声韵,且平仄转换规律复杂。
文学价值与影响
文学价值
水龙吟作为词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 力和文学价值,成为后世词人学习和 模仿的典范。
影响
水龙吟的创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 法被广泛传承和发扬。
创作背景与时代背景
创作背景
水龙吟的创作背景通常与作者所处的时代、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密切相关。
时代背景
水龙吟的创作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文化氛围和时代精神。例如,辛弃 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就反映了南宋时期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社 会现实。
苏轼《水龙吟》课件PPT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画龙点睛,情中景,景中情。 • 总收全文,深化主旨 • 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
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是 离人的泪似杨花,还是杨花般离人的泪。
•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似于不似之间,盖 “不离不即也”
水
对象
手法
情感
龙
杨花
拟人 惜春之情
柳絮 比作思妇
我原本不恨杨花飞尽, 只恨西园落红满地, 愁苦花事就此消歇。 清晨,宿雨初停, 只见满池细碎的浮萍, 哪里还有杨花的踪迹? 我不禁暗暗疑心。 哎!春色原只剩三分了, 二分昨夜已零落尘土, 一分如今又跟随流水。 怎不让人怅然若失!
我寻寻觅觅、细细察量, 忽然间开始明白了, 那飞坠的哪里是杨花, 漂浮的又哪里是浮萍! 一夜宿雨,飞絮化成萍, 那千点万点, 全都是离人的眼泪啊!
苏 东 坡
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 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 “苏辛”。
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 坛骄傲。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 八大家”领衔人物。
书法: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坚、米 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绘画: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有《枯 木怪石图》、《竹石图》等传世。
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 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 容是咏杨花的。因为该词写的形 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 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 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 一时。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 《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 吟 .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 质夫,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 看。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 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 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 古绝唱得以传世。
《水龙吟》课件(共27张PPT)
并未在这衣香鬓影之间多作停留,显然,她们并非“我”意中关切之人,那么,“我”
在等穿过灯花焰火,拨开 拥挤的人群,找呀,寻呀……却依然不见她的影子。忽然,眼前一亮,那“伊人”正
在灯火稀疏处悄然而立,一阵喜悦之情涌上心头,一种知音的契合之感令“我”喜不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
作 业:
1.阅读辛弃疾的《青玉案》,回答
问题。 2.背诵本词。
拓展:阅读下面这首词,分析作者的所抒感情。 青玉案(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 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 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张翰 —乐于归隐
反面
许汜 —谋取私利
下片: 刘备 —雄才大略
用典 —
为国为民
桓温 —叹时光流逝
正面
归纳总结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 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 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以 文为词”的特色。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 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 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 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词人借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什 么样的感情? 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 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
《水龙吟》(苏轼)PPT课件
12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曰:“打起黄莺儿,莫教 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作者化用 其意。从表面上看,这几句几乎都是在写人,一 个女子的无限幽怨,呼之欲出。但细读之,又不 能不说是在写杨柳。随风飞舞、欲起旋落、似去 又还,正是柳絮飘飞的情景。黄莺儿也常常栖息 在柳梢头。作者落笔轻灵,以自己的内心体验抒 写杨柳,使之成为人的思想情感的载体。
14
不恨此花飞尽, 恨西园、落红难缀。
以落红陪衬杨花,盖无论万红凋零,
抑或杨花飞尽,都意味着花事已尽,春 色将逝。“不恨”者,乃承上片“非
花”“无人惜”而言。这是表情婉曲,
不恨即恨,是不仅恨的意思。
15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作者笔锋一转,由杨花的情态转而为人的惜春伤 逝之感。“此花飞尽”,是一花之事;而“落红 难缀”,是一春之事。正如杜甫《曲江》诗云: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1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 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 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 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 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23
苏轼《水龙 吟》写杨花另辟 新境,反复诵读, 体会与章词相比 其新妙之处。
24
2020/1/15
25
创新之处:
一、避开章词的实写杨 花,而从虚处着笔,即 化“无情”之花为“有 思”之人。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水龙吟苏轼》ppt课件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借两个
典故,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望不见正 “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章台为汉代长 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 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谓其不 欲见人,以扇自障面。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 事。唐崔颢《渭城少年行》:“斗鸡下杜尘初合,走 马章台日半斜。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 即其一例。至于柳与章台的关系,较早见于南朝梁诗 人费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杨柳何时归,袅 袅复依依,已映章台陌,复扫长门扉。”唐代传奇 《柳氏传》又有“章台柳”故事。 这首词若有不足,当是上下片主题不一,从而造 成了形象的不集中。然而瑕不掩瑜,此词仍值用心玩 味。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借两个
典故,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望不见正 “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章台为汉代长 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 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谓其不 欲见人,以扇自障面。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 事。唐崔颢《渭城少年行》:“斗鸡下杜尘初合,走 马章台日半斜。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 即其一例。至于柳与章台的关系,较早见于南朝梁诗 人费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杨柳何时归,袅 袅复依依,已映章台陌,复扫长门扉。”唐代传奇 《柳氏传》又有“章台柳”故事。 这首词若有不足,当是上下片主题不一,从而造 成了形象的不集中。然而瑕不掩瑜,此词仍值用心玩 味。
• •
•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 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 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 又还被、莺呼起。 •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 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 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 是离人泪。
初中语文八年级《水龙吟》教学课件(共27张PPT)
创作背景
这首咏物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时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的 第二年。章楶,是苏轼的同僚和好友。他作有咏杨花的《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原词曰: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 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青衣,雪沾琼缀。绣床 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黏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 盈泪。”
பைடு நூலகம்
整体感悟
赏析: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开头一韵,非同凡响,道出了杨花的 性质和际遇。“似花还似非花”:杨花即柳絮。看着柳絮像花又毕竟不是花。艺术手法 上显得很“抽象”,但仔细品味琢磨,这“抽象”超出了具体形象,一语道出了柳絮的 性质。这一句与欧阳修的“环滁皆山也”可谓异曲同工。一般来讲,艺术要求用形象反 映事物。而苏东坡却“反其道而行之”,匠心独运,以“抽象”写出了非同反响的艺术 效果。因此,在艺术描写上,“抽象”有“抽象”的妙用。“也无人惜从教坠”,则言 其际遇之苦,没有人怜惜这像花又毕竟不是花的柳絮,只有任其坠落,随风而去。“无 人惜”是诗人言其飘零无着、不被人爱怜的际遇,也正说明了唯独诗人惜之。一个“惜” 字,实在是全篇之“眼”,妙不可言。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代: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 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 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 困酣娇眼, 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 寻郎去处,
又还被、 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 恨西园、 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 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 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 细看来, 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教学用PPT
第 炎《词源》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
二 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
阶 段
百科搜索 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
轩诸贤自诿。” 豪放派从此进入奠基阶段。
豪放派的形成和发展
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
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
除了产生豪放派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
明 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
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 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
用 故事,东坡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
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替自
百科搜索 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
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 讽今等,使诗文言简意赅,含蓄隽永。
对于这些典故,我们一定要有所了解,并要
百科搜索 很好地体会作者用典的目的。下面我们简单了解
一下有关用典的知识。
用典的分类
⑴.用事。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
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 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 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⑵.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百科搜索 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
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用典的作用
①.使诗歌语言精练,有一种简约美。 ②.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 生动性。 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文 章就显得古朴而文采斐然。 ④.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铺直叙,
百科搜索 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用典的方式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
陈与义、叶梦得、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
第 三 阶 段
亮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词风慷慨悲凉,相激 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
《-水龙吟》优秀课件自用
把吴钩看了
• 看——看了又看,翻来覆去地抚摸佩在腰间的 宝剑、不断擦拭,“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 ,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摆设;这就把 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 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
“栏杆拍遍”
• 拍——很郁闷,很无奈,很悲愤、很压抑的情 绪。“拍遍”咚咚咚的撞击声,恰似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却无人理解自己的满腔怨愤。这 里把作者35岁正当华年,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 急切愤懑的情态显现在读者面前。是胸中说不 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 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莫美 随芹 鸿悲 雁黍 南 飞冀
南 宋
高铁 唱板 大铜 江琶 东 去继
东 坡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 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
“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 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 《黍离》篇。
在此期间,他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安抚使, 虽然宦迹无常,但政绩卓著。他出任滁州知州仅半年,当 地“荒陋之气”一洗而空。他在湖南帅任,创置“飞虎 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他不失为 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
归居田园
但现实对辛弃疾是严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他的豪迈倔强 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所以早已 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在江西上饶修建了园榭,以便离职后定居。
登水
建龙
康吟
赏
心
辛 弃
亭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西夜 行
水龙吟PPT讲课课件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落日:比喻国势衰微的南宋王朝。 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作者飘零的身世。
把吴钩看了,栏千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景色:江天、 山景、落日、断鸿 动作:看、拍、会、登
寓情于景 比喻
这些触动作者心弦的景物?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玉簪螺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间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140~1207)
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 与苏轼并称“苏辛”其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 词风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登” :登高抒怀之作。 “建康”,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流年:时光流逝。
——年华虚度、 英雄坐老的悲愤
国:在风雨飘摇之中。
典故3 桓温北征,经过金城,看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 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 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乐于归隐乡思 Nhomakorabea雄才大略
典故1:西晋张翰(字季鹰) ,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 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很感叹地:“能为了使自己显声 扬名而远离家乡在外地做官。” 毅然辞去官职,返回家乡。
苏轼水龙吟高二下册语文课件《水龙吟》
苏轼水龙吟高二下册语文课件《水龙吟》课件网免费发布高二下册语文课件:《水龙吟》,更多高二下册语文课件相关信息请访问课件网。
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
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和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的悲苦心情。
教学设想1、反复诵读,感受这首词的独特韵味。
2、明确词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苦心情。
3、通过比较,加深对词中的比喻、用典、借代等艺术特色的理解。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名句对接,激情导入。
师: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句对接。
(选择部分即可)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⑦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师: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
祖父辛赞,未及南渡,仕金历宿亳沂海诸州。
辛弃疾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社生,号“辛党”。
二十一岁参加耿京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某,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抛家傍路”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不恨此花飞尽, 恨西园、落红难缀。
承“非花”“无人惜”
实即“有恨”
惜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
细看来,
春 杨花的归宿
【杨花的最终归宿与词人的满
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
之
情中景 景中情
情 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眼前的流水——思妇的泪水; 思妇的点点泪珠——空中的纷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掏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 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昼,一时多 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 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 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 尊还酹江月。
“一池萍碎”
纷杨花。
虚中有实,实中见虚
和作:
花还似非花,也无人 惜从教坠。抛家傍路, 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 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 寻郎去处,又还被、莺 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 园、落红难缀。晓来雨 过,遗踪何在?一池萍 碎。春色三分,二分尘 土,一分流水。细看来, 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 泪。
赋: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他的《赤 壁赋》与欧阳修的《秋声赋》同为文赋 的代表作。
词在苏轼手中创新一变,他改变了晚 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豪放词派的 开创者。
苏轼手上,词的审美完成了由女性化 的柔婉美向男性化的力度美的转变。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文传千古, 峨嵋共比高。
学习目标
1、解读意象、把握情感 2、赏析独特的审美意境 3、培养学生解读作品美的能力
再读体悟
情 感 ——挚
三读咀嚼
境 界 ——高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 惜,怜惜 • 从教坠,任凭坠落 • 似非花,所以任其坠落,也没有人怜惜她,
此句点明了杨花的性质和命运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 无情有思:杨花看似无情,却有她的愁思 • 杜甫《白丝行》:落絮游丝亦有情。 • 韩愈《晚春》:杨花榆树荚无才思,唯解
学了苏轼的词之后,你的人生观、价 值观有什么改变?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对待人生要有旷达的襟怀,即使遇到再大 的困难,也要乐观自信,不能沮丧沉沦。
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 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 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 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 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 雪霑琼缀。绣床旋满, 香毬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 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杳, 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和作: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 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 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 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 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 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 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 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 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 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 点,是离人泪。
(3)下阕以少妇伤春抒发杨花委尘之悲 恨。由杨花而落红,想象成点点“离 人泪”,物与人,情与景于似与非 似之际交融为一体。
(4)词人借杨花,思妇寄托身世坎坷之 寂寞幽怨。
以下四首词和《定风波》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请分析苏轼 在这五首词中的内心情感以及发展变化的过程。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西江月
• 令人抱怨的不只是杨花的飞尽,而且落红 满地,一春花时以了。
• 不恨:是表情婉曲,不恨即恨。是不仅恨 的意思。
• 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 点正愁人。
这六句有三层意思:
• 一把被愁思萦绕的愁肠拟作随风飘荡的柳 条
• 二把春梦缠绕欲开还闭的娇眼拟作新生的 柳叶
• 三把梦中的万里寻郎的却被莺声啼醒的思 妇拟作随风翻飞的杨花。明写思妇,暗写 杨花。花人和一。
她不仅恨杨花飘坠殆尽,更怨那西园里满地的落花难 以收拾。等到天亮到来和风雨过去的时候,杨花却已无影 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呵,原来是飘落在碧绿的池水中, 化作了片片浮萍。这原是点缀春色的杨花,大部分零落成 泥化作尘土,小部分化作浮萍随水流去了。再仔细看时, 却原来那浮萍不是杨花,而是一滴滴思妇眷念丈夫的眼泪。
启示:要以无生(忘记自己的得失利禄)的觉 悟,才能够成就更伟大的有生事业。
人们说她是花,她终究不是花; 也没有人怜惜,任随她飘落。 她依傍着道路,抛别了故家。 人们说她无情,细细思量, 情思绵长的不正是她! 那轻盈的身姿回旋转侧, 宛如美人愁断的寸寸柔肠, 又如困倦的娇眼欲开还闭。 她的梦魂,随风万里, 苦苦寻觅梦中的情郎, 却无端又被,莺啼惊醒。
在语言艺术特色上,新颖别致,舒放自如, 并且好句比比皆是。如“似花还似非花”、 “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 还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点点是离人泪”等,都是可圈可点、令人称 颂的佳句。
原作:
燕忙莺懒花残,正 堤上、柳花飘坠。轻飞 点画青林,谁道全无才 思。闲趁游丝,静临深 院,日长门闭。傍珠帘 散漫,垂垂欲下,依前 被、风扶起。
苏 东 坡
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 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 “苏辛”。
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 坛骄傲。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 八大家”领衔人物。
书法: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坚、米 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绘画: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有《枯 木怪石图》、《竹石图》等传世。
苏词在写杨花,也在写人。 开头写杨花飘坠在路上,“思 量却是,无情有思”,是写人 在思量,也在写杨花,本于杜 甫《白丝行》诗“落絮游丝亦 有情”。从有思联系到女子的 梦中寻郎,是写人;而随风万 里也在写杨花。恨落花难留是 写人,“一池萍碎”又是写杨 花,本于杨花落水化为浮萍的 传说。最后“不是杨花点点, 是离人泪”,杨花和泪水结合 起来,又写杨花又写人。
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 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 容是咏杨花的。因为该词写的形 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 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 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 一时。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 《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 吟 .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 质夫,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 看。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 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 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 古绝唱得以传世。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画龙点睛,情中景,景中情。 • 总收全文,深化主旨 • 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
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是 离人的泪似杨花,还是杨花般离人的泪。
•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似于不似之间,盖 “不离不即也”
水
对象
手法
情感
龙
杨花
拟人 惜春之情
柳絮 比作思妇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 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 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黄州贬谪时期的苏轼(1079——1084)
时间 词作
诗句
思想感情
1080 《卜算子》 1080 《西江月》 1082 《念奴娇》 1082 《定风波》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幽独凄清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凉北望。
人生空幻
失意自伤 壮志难酬
人生如梦,一尊 时运不济 超脱旷达 还酹明月。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畏坎坷 笑看风雨
1083 《浣溪沙》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
后期
中期
乐观豪迈
前期
失意自伤
低沉苦闷
随遇而安 洒脱旷达
积极向上
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苏轼是低沉、苦闷的,但他很 快从中逃离出来。毕竟他是一个洒脱旷达的人。面对人生 的困境,他没有颓废,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 心态去面对,去挑战。所以,他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我。 所以,我们才看到,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笑 看坎坷的潇洒之人,是一个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之 人。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 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 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 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分尘土,一分 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初读感知
意 象 ——美
名家点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称: “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 为最工。”结合全词内容简要 赏析。
要点:(1)全词意象朦胧,明咏杨花, 暗咏思妇,离形取神,全从虚处摹 写,抒情幽怨缠绵。
(2)上阕正面描写杨花,惜杨花之飘 坠。一惜其“抛家傍路”,由物及 人;二惜“萦损柔肠,困酣娇眼”, 以拟人手法直喻伤春思妇的形象,离 开取神;三惜寻郎梦破,兼取杨花 之象和思妇之神。
漫天作雪飞。这里反用其意。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 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 萦:萦绕,牵念
• 柔肠:柳枝细长柔软
• 白居易《杨柳枝》: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 愁肠似柳枝。
• 梦随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绪的《春怨》:打起 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 辽西。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苏东坡的“和词”“先乎情”,“以性灵 语咏物,以沉著之笔达出”,不仅写了杨花的 形、神,而且写景“言情”,在杨花里倾注了 自己的深挚情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了永恒的艺 术生命。这是章质夫的“原唱”望尘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