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苏轼 ppt 全

合集下载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课件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课件

1、这首词为“记梦”,在词中回忆梦境的句 子是那几句?
2、这首词的线索是什么?可以分为 几层?
全词以梦为线索分为三层。 上片—————梦前思念——相思成苦 下片 前五句——梦中相逢——因思成梦
结尾三句——梦醒悲凉——无限怀念
3、试结合全词的内容谈谈这首词的 抒情方式。
全词除记梦的几句外,都是直 抒胸臆,诉悲怀,写的真挚朴素, 沉痛感人。
小结: 这是一首
悼亡词。作者 结合自己十年 来政治生涯中 的不幸遭遇和 无限感慨,形 象地反映出对 亡妻永难忘怀 的真挚情感和 深沉的忆念。
作业: 1.背诵该词。 2.结合练习2写赏析文字。
苏轼
导入
著名作家方方写过一篇文章《喜欢苏东坡》,弄 得丈夫有些吃醋,酸溜溜地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 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方方回答:当然,只 要苏东坡肯娶我。可见苏轼在女孩子心目中还是很有 市场的。他的魅力何在呢?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 么形象?结合学过的诗句回答。
(豪放、豁达、浪漫、幽默)
2.“十年生死两茫茫。”平心而论,十年 不短,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 么?(如果是活着分手,即使山遥水阔,世事 茫茫,总有重新晤面的希望,“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而今是隔着生死的界线,死者 对世人是茫然无知了,而生者对逝者呢,不也 是同样的吗?生离死别)
3.“茫茫”看不清楚?为何看不清? (黄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花落人亡两不知)
(2)作者说自己“尘满面,鬓如霜”,而其时不过 40岁,如何理解?(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脸,又 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
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 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 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 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 “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 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 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ppt19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ppt19

多情未必非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更加真实的苏东坡,更加成熟的真丈夫!
妻已稠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别离叫 伤心欲绝 有一种回忆叫痛彻心扉
带给我们感动的诗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柳永《蝶恋花》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

1.虚幻世界和梦境。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 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 之景。

2.想象和回忆。《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 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下阕首五句为第一个层次。请以第一人称苏 轼的口吻进行描绘,加入想象,写出二人相 见时的场景。
还是那个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那亲切而 又熟悉的小窗,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你,那 个娇小温柔的你,你还在对镜梳妆,还没有 看见我呢?我是该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看 看我是谁,还是给你一个甜蜜的拥抱呢?可 是我们却只是 “相顾无言,泪流满面”!
十年了,一生一死不相见。不必思念,本来 就难以忘怀。孤坟远在千里,身边无处可以倾吐 自身的遭遇,凄凉的情怀。即便相见也当无法认 出我来,因为这些年来的遭遇使我风尘满面,两 鬓苍苍。
入夜后突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故乡。透过 小屋的窗,看到你正在梳妆。和你彼此无言地痴 看,只有泪水潸然而下。想来每年明月下的小山 冈应是人断肠。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 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 一段尘缘。 (席慕蓉 《一棵开花的树》 )

2024版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ppt课件

2024版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Chapter
忠君报国思想体现
苏轼在词中通过描绘出猎场景, 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报效
国家的决心。
词中提到的“亲射虎,看孙郎”, 借用了孙权射虎的典故,暗示自 己有着和孙权一样的勇武和报国
之志。
通过“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的表述,苏轼表达了自己渴望得 到朝廷重用,为国家建功立业的
愿望。
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情感抒发
整和补充,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Chapter
针对文本内容提问并回答
问题1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中,作者 通过哪些细节描写展现了狩猎的盛况?
问题3
如何理解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 北望,射天狼”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问题2
词中“左牵黄,右擎苍”的意象有何 象征意义?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体会
不同版本《江城子·密州出猎》对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1
原文版本
此版本为苏轼原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02
注释版本
此版本在原文基础上添加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
词意和背景。
03
今译版本
此版本将原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更加通俗易懂,便于读者阅读和欣赏。
同时,今译版本在保持原文意境的基础上,对部分词句进行了适当的调
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ppt课件
目录
•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艺术手法与特色分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江城子》ppt课件

《江城子》ppt课件
品读其他悼亡诗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品读】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本是家族联姻。但是卢氏才学性情让纳兰性德惊为天人。彼此相处三年,情深意笃。妻子骤然离世,纳兰心中悔痛不已。卢氏生前,作者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他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平平常常。短短两句,蕴含了作者的追悔之情。
诵读感知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播放视频:李立宏诵读《江城子》
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以忘怀。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料想年年都柔肠寸断之处,就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
2. 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_______ ”,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__________,__________。”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品读笔记: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词人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

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ppt课件

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ppt课件
-----叶嘉莹
编辑课件
再读解意
编辑课件
译文
老夫姑且发一发少年疯狂,左手牵着黄犬, 右手举起苍鹰,头戴锦帽,身披貂裘,率领 千骑驰骋,犹如疾风席卷山冈。为了报答满 城的人跟随太守观猎的盛情,我要亲手射杀 猛虎,像三国的孙权那样。
痛饮美酒时,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 鬓间虽已染白霜,那又有何妨!手持符节前 往云中郡,何时朝廷才能再谴“冯唐” (召 我奔赴战场)?(到那时)我定将手中的雕 弓拉成满月的形状,朝着西北方,射杀犯界 的天狼。
编辑课件
密州词
苏轼在密州两年,共写19 首词。其中有著名词作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江城子 密州出猎》是苏 轼的第一首豪放词,在我 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里程 碑的意义。
编辑课件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 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 密州蝗灾、旱灾相连,而西北 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 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 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 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 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 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 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 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 冈,作此词。
编辑课件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 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 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 北望,射天狼。
编辑课件
苏词之最值得注意的一点特色,就是 其气象之博大开阔,善写高远之景色,而 充满感发之力量。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编辑课件
初读知晓
编辑课件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诗、词、 文、书、画均卓然大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 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ppt14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ppt14
请了九分生心泉析,底之”指迸下十作者的年发;妻”而死子所出,在表指,内达亡为。的妻全。读思作词此想者一感定之句情下所,以了仿主佛调听,见了
死 诗人黄将凄对泉生哀亡生死至妻路并,提凄极人,苦。各除的一阐告方明语,题:无旨从的十知作年晓用呵。之,花外我落,日人亡夜思念你,
杳十无两其年音不目,讯知的;还在在你短于呢促强,调的也生人日者生夜的中悲思思念,我是,一同段样漫音长讯杳无。
凄 闻我泪送得声你她入离一林开寻人千梨里独花之卧白外泉只你下得无,一声行该黑青白是苔何等的孤寂

天沉在默凄山年清之代。外或雨许落不花该台太我遥两远鬓的斑相白爱
闻我泪送声你入离林开寻天梨涯花之白外只你得是一否行还青在苔
天琴在声山何之来外生雨死落难花猜台用我一等生你去来等待

使




熙在先遭妻这说蹭笔识这宦的设死难满这 面 幸 的 化宁朝是际子六“蹬锋这三海精想者以面四中通不死个鬓和顿 一 句 沉 神 ; 得 “ ,三 , ( 三 。年受判幸别字如心转出有浮折即以相鬓句来包年(到杭,十之霜境,人很的磨使仍识如是衬括生1排州转年中”之以意大痛,突然”霜0挤,徙来了不凄7进外的苦揉破“了”从托反活1打 三 外 的 。 无 凉)为 的 含 遭 进 了 相 。 ,想作对在击年地痛作夸。,退后量际十时逢因形象 者 新 内,后,苦此张苏,果,,、”为同年因又艰经词,轼设。其揉空,十老的中 十 法 )而移辛历时但因想中进与年人岁但的 年 而 和请知备、,由反出揉了生之了月相死 来 乞 世求密尝感苏此对纵进对后。与死逢出州。情轼可王使了亡体的的者 所 求 事时任。可,年见安相妻作态界作恐的 遭 外 的地仕以都仅其石逢长限者的者怕反 遇 调 巨方途说含四生变却期,已十衰对官 坎, 蕴 十 活法不 怀年生“老的映出大方,坷跟在,之,相念来者尘。也不方京变,

《江城子》精品实用ppt课件

《江城子》精品实用ppt课件
5
记梦
v题“记梦”,是梦后记事,内容是“梦亡妻” v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在
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 v而上片实是梦前所思,既思念亡妻,又联想自己十
年的坎坷 v虚实相生
6
十年生死两茫茫
• 直接倾诉了作者对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念 和伤悼。生死相隔了茫茫十年,作者对亡 妻的怀念始终没有淡化。虽时光易逝,但 真情难忘。追念之情,不能自已
, 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 始 死,先君命轼曰: “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 必 葬诸其姑之侧。 ” 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 呼 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 呜呼 哀哉!
2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 的《江城子 ·记梦》。
• 以词写悼亡,是苏轼首创。
4
江城子 ·乙卯正月 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 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 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 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冈。

幽梦—— 回到现实,倍加思念
• “明月夜,短松冈”——寄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 愿望。
• 有月不见故人归,爱妻王弗怎不伤心肠断?可见词人对妻的体
贴蕴含着他执着不舍的深情!
15
小 结:
这首词以“梦前—— 梦中—— 梦醒”为时间线索, 层层推进,引出梦中相遇,将“现实—— 梦境—— 现实”交织起来。 上片抒写自己的哀思,诉说十年的苦难生活; 下片通过梦境写相思之切、梦中相逢之悲,最后写“ 明月夜,短松冈”下的孤坟,反映了“无处话凄凉” 的苦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三句便是诗人在向亡妻诉说“凄凉”了:我们即使能够相见, 看见我这般风尘满面、两鬓斑白的衰颓模样,也一定认不出来是 我了。死生异路,怎能重逢?不得重逢而切盼其重逢,设想其重 逢,所以用了一个“纵使”。“纵使”表让步,其效果却是使感 情的发展更逼近了一层,下面说相逢而不相识,这比之不能相逢, 更加使人不堪。“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一位被生活折 磨、受痛苦熬煎,风尘满面,两鬓如霜的诗人形象,栩栩如生地 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里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 的思想感情。熙宁四年(1071),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 中受到排挤打击,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 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遭际不幸,转徙外地,艰辛备尝。可以 说,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 中了。作此词时,苏轼年仅四十,说“鬓如霜”不无夸张,但由 此可见其生活之蹭蹬和心境之凄凉。
小轩窗,正梳妆。

看似梦境记实,实际是恩爱夫妻平居 生活的生动写照。往时,不知有过多 少次,爱妻在小轩中临窗梳妆,诗人 一旁怀着愉悦的心情观看、欣赏,或 许还指点评说呢。诗人抓住了这一具 有典型特征的生活片断,写出了一对 年轻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关系和幸福 生活的情景。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十年死别,思念至苦,一旦相见,该 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对方倾诉; 然而,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泪流满 面,却是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言 胜过有言,四目相视,两心相印,万 千思绪尽在其中了。
写作背景:


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 (1075),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序 云:“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乙卯即熙宁八年。题 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 深沉的思念。诗人十九岁娶王弗为妻,二人恩爱和睦, 感情笃厚。王弗随苏轼官居京师,不幸于宋英宗治平 二年(1065)五月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葬 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这首词即为怀念 亡妻王弗而作。 悼亡词是苏轼首创。

上篇写尽了相思之苦,下篇即转入写梦。因 “思”而成“梦”,先写所“思”后写所 “梦”,自然成章。“思”是“梦”的基础, “梦”是“思”的幻化。上片词意虽不涉梦, 但写“思”即是写“梦”,仍然切合“记梦” 的题意。
夜来幽梦忽还乡

笔墨轻巧地一转,即十分自然地折入写梦。“梦”是 “幽梦”,一“幽”字写出了梦境之缥缈朦胧。“忽 还乡”的“忽”字也值得玩味。梦可以超越时间、空 间,也可以打破冥冥世界与人间社会的幽隔。“忽” 字写出了千里归乡之快速,亦写出了与亡妻相见之容 易。平时多少个日日夜夜,想望殷切而不可得,现在 倏忽之间就变成了事实,这不是太快也太容易了么? 唯其太快太容易了,便依稀透露出这不过是一种虚幻 不实的梦境。入梦是轻快的,所表现的感情却极为沉 重。仔细吟咏,不难体味出隐含其间的亦喜亦悲的复 杂感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长久郁结于心的深长的悲叹,首句即从心底迸 发而出,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王弗病故至苏轼作此词时恰 为十年。十年,在短促的人生中,是一段漫长的途程。然而,岁月的 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仅无时 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怀想至 切,却生死相隔,不得一见。“茫茫”二字,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 空寂凄清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茫茫”前着一“两”字。“两茫茫”, 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 在内。读此一句,仿佛听见了诗人对亡妻凄苦的告语:十年呵,我日 夜思念你,杳无音讯;你呢,也日夜思念我,同样音讯杳无。生者和 死者,一样情思,一样哀绪。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 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 而不得相见之痛。“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直笼罩 全篇。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 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 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题解:
《江城子》,词牌名,始见于晚唐 韦庄词,为平韵单调。 欧阳炯所 作词有“如西子镜,照江城”语, 尤含本意。 至宋始作双调,实将 原曲重增一阕。 一名《江神子》。
讲解到此结束 谢谢!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三句总束全词,是感情发展的高潮。“短松冈”,是 说种着矮小松树的山冈,承上片“千里孤坟”,指亡 妻的坟墓。“料得”是“料想”、“猜想”,推测之 词,语气却又十分肯定。“年年”,是年复一年,既 指已经过去的漫长的十年,亦指未来的无尽的岁月。 梦中情景,何等真切,醒来却一切化为乌有,便又重 陷入生死相隔、渺茫不见的深沉的悲哀。遥隔千里, 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冷月清光洒满大地,这是 一种怎样孤寂凄哀的情景啊!身处此情此景之中的亡 妻自然是悲痛难言,而念及此情此景的诗人亦不免肝 肠寸断。“肠断处”又指亡妻的孤坟,“断肠人”是 指生者与死者。遥承开头“十年生死两茫茫”之意, 首尾相接,全诗浑然融为一体,使感情得到充分的发 展、亦拂不去, 深沉绵邈。不去想它,却又实难忘怀。在 生活中,有时会出现某种缠绕心间、摆脱 不掉的思绪,这种体会几乎人人都有。这 里,作者用最平常的语言,作了最真实动 人的描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亡妻之坟在眉州,与诗人所在的密州遥隔千里。千里 之外,没有自己相伴身边,想见得她一人独卧泉下, 该是何等的孤寂凄清。“无处话凄凉”一句,说者多 解释为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因而产生的 满怀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 寻索下句词意,这种解释自然是不错的。但又还不够。 此句从“千里孤坟”而来,自应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 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这两句承接开首“两茫 茫”句意,是概括了生者与死者两个方面的。


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梦是 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 实在在。或者可以说,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 外地显得情真意切。感情的表现,在梦前和梦中,前后一致;而 随着入梦和梦醒,又一步步深化:死别相思苦;相思不见,无处 话凄凉苦;积思成梦,幽梦话凄凉亦苦;梦醒而只剩得冷月松冈, 则更苦。全词凄婉哀伤,出语悲苦,真可说是一字一泪! 这首词如春蚕吐丝,如幽山流泉,从诗人胸臆间泻出,质朴 自然。无矫饰之情,无故作之态,不以使事用典取胜,亦不以锻 炼词句生色,纯以平常语出之。然而千百年来却引起了无数读者 的共鸣,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以情动人。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 自从24岁步入仕途以后,就被卷入了上层 士大夫激烈的党争之中,历经宦海浮沉。 先历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 后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最后又被远谪 广东惠州、海南儋州。直到宋徽宗即位, 他才遇赦北归,次年死于常州,卒谥“文 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