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苏轼

合集下载

苏轼《江城子》诗词赏析

苏轼《江城子》诗词赏析

苏轼《江城子》诗词赏析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江城子》诗词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城子密州出猎①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②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③亲射虎,看孙郎。

④酒酣胸胆尚开张。

⑤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⑥会挽雕弓如满月,⑦西北望,射天狼。

⑧【作者】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今属四川)人。

宋仁宗朝进士,曾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杭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

一生历尽仕途坎坷:神宗年间,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哲宗年间,又以“为文讥斥朝廷”罪远谪惠州、儋州。

卒谥文忠。

他是宋代最为著名的作家,诗、词、文皆独步一时。

其词雄阔超旷,横放杰出,于传统的花间词风外别立一宗。

又以诗入词,开拓词境,推尊词体,对北宋词坛多所革新。

【注释】①密州:今山东诸城。

②黄:黄犬。

苍:苍鹰。

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③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

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

④报:告、语。

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

⑤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借以自指。

⑥节:符节。

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

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屋意思。

⑦会:当。

如满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

⑧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

【品评】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

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

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

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

当时西北边事紧张。

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

四年,陷抚宁诸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江城子赏析

江城子赏析

江城子赏析江城子赏析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城子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江城子赏析篇1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赏析】这首愁情词由春愁离愁写起,再写失恋之愁和叹老嗟卑之愁,省略或者说是虚化了具体时空背景,仿佛将词人一生所经历之愁都凝聚浓缩在一首词中了,很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上片前三句写初春的离别,并未出现告别的对象而悲泪滂沱,已寓无限隐情。

“犹记”两句转为忆旧,“多情”指恋人,“系归舟”指飘泊重逢的激动。

“碧野朱桥”是当日系舟处所,又是今日处境。

“当日事”唯存记忆,而眼前是“人不见,水空流”。

即谓再度离别,再度“归来”时,已无人“系舟”,只见水流了!几个波折,诉尽赴约而不遇的绝望哀情。

换头”韶华”句为议论,道破人生真理,此理虽为常理常情,但由词人体味人生后道出则有极哀切的意蕴。

这青春不再,年华易衰,才是“恨悠悠”的终极原因,何况春天又一次完结了哩!此悠悠长恨,当然将词人仕途不遇、理想落空的伤感融注其间了。

最后,将愁恨之泪化作春江,极尽夸饰之能事,却仍“流不尽,许多愁”!妙在“流不尽”!此喻,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乃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

此词结构布局极缜密。

下片“飞絮落花”印上片“杨柳弄春柔”;“登楼”印”离忧”;“春江都是泪”印“泪难收”;“韶华不为少年留”总提全词命意,天然浑成,意态兼善,神韵悠长。

江城子赏析篇2江城子(北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江城子苏轼原文及翻译 江城子翻译及原文

江城子苏轼原文及翻译 江城子翻译及原文

江城子苏轼原文及翻译江城子翻译及原文江城子◎谢逸杏花村馆酒旗风。

水溶溶,飏残红。

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

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

粉香融,淡眉峰。

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

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①。

【注释】①素光:洁白明亮的光辉,这里指月光。

【译文】杏花村酒馆的酒旗在风中飘动。

绿水荡漾,落花飞舞。

野外的渡口横着一只小舟,杨柳成荫,绿荫浓暗。

极目远眺,江南山色连绵无际,远至天边,不见所思之人,空见连天衰草。

夕阳西下,楼外晚烟笼罩。

粉香融融,淡淡眉峰。

记得去年,两人相见在画屏中。

关山迢递,只有今夜一轮明月高悬,千里之外,(至少)洁净的月色是相同的。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写得清丽疏隽,凄婉感人。

上片写景,景中寄情。

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江南暮春图。

时为春末夏初,杏花村馆的酒旗在风中微微飘扬,水波轻轻荡漾,风儿卷起阵阵残红。

野渡横舟,杨柳成荫。

清景之中透出一股淡淡的哀伤。

“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末三句正面显示出人物来,直抒自己的怀人之情。

下片紧接上片,由望断江南而人不见后转入回忆:夕阳西下,一位佳人于楼外晚烟中出现了,她暖香融融,眉峰淡扫,说不出的美丽。

只是这一见发生在去年,已然成为往事。

“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那浓浓的相思无法排遣,因而词人便开始自我安慰。

纵使两人相隔千万里,无从相见,但头顶那一轮明月是两地相同的,既照着流落异乡的我,又照着远隔千里的她。

⊙作者简介⊙谢逸(?—1113),字无逸,号溪堂,临川(今属江西)人。

屡举不第,以诗词自娱,布衣以终。

江西诗派作家,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三百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有《溪堂词》、《溪堂集》。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注释赏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难忘(wàng)。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bìn)如霜。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

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

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我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

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

顾:看。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赏析】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

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

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

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苏轼古诗词《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古诗词《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古诗词《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原文译文赏析《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宋代:苏轼前瞻马耳九仙山。

碧连天。

晚云间。

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

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

去翩翩。

点轻烟。

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

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译文】极目远眺,马耳山跟九仙山巍峨雄壮、连绵起伏。

脚下河流碧波荡漾仿佛与长天连成一线,高山耸立直入云间。

站在长城高台眺望,顿觉心旷神怡,犹已超然物外。

大雨忽至又很快停歇,清风拂来,不多时已是明月高照。

小溪中的鸥鹭安静的聚在一起。

离去时身姿翩翩,仿似升起的缕缕轻烟。

仕途多坎坷磨难,回首往事仿佛已隔千年。

再难忘记这让人流连忘返的山水美景,杨柳依依,槐树葱郁,让人生怜。

【赏析】这首《江城子》词中抒发了作者对密州的一片深情。

词中景与情、虚与实交替着笔。

上下片都是先写实景,再抒情,后写虚拟之景。

上片开头“前瞻”三句是实有之景;中间“城上”二句是由景所生之情,亦起点题作用;最后“莫使”三句是虚拟之景,借写超然台昼夜美景和登临之际的超然之感,以表达对密州的留恋之情。

下片为词作主体。

换头“小溪”三句同样是实有之景,惟鸥鹭翩然而去又暗喻自己之离去;末尾“莫忘”三句同样是虚拟之景,惟虚拟之景中添入嘱托之语,希望故友不忘旧人;中间“人事”二句则是作者感慨的直接表白。

寓居密州的时光,以至于既往半生的时光,尽于此二句中囊括之,尽于吟诵此二句时浮现之。

同时又自然寓有今日登台,追忆往昔,今日亦将转瞬成为往昔之意,所谓“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岂不痛哉!”(王羲之《兰亭集序》)清黄子云《野鸿诗的》说:“诗不外乎情事景物,情事景物要不离乎真实无伪。

一日有一日之情,有一日之景,作诗者若能随境兴怀,因题著句,则固景无不真,情无不诚矣。

”“景无不真,情无不诚”八字,似为此词而发。

扩展阅读:苏轼佛寺趣事在黄州时苏轼常与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来往,一日,苏轼做一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呈给佛印。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宋代苏轼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

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

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梦中了了醉中醒。

只渊明,是前生。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

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

北山倾,小溪横。

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

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

译文在世俗沉沉的醉梦里了悟人生真谛的清醒者,算起来也只有陶渊明,是我的跨越时空的知音。

尝尽世态炎凉,宦海浮沉,回归田园依旧躬身耕耘。

欣逢昨夜春雨如甘霖,把我的东坡田园滋润,更有喜鹊报喜来,晴暖气象新。

最爱听雪堂西畔一道幽泉的潺潺;最爱看北山倾斜的身姿,还有小溪横流在山前;南望亭台丘壑,错落有致,四望亭的后丘耸立高山巅;这山水田园一一是渊明境界,真真是当年斜川再现。

叹一声吾老矣,就此寄余年。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远”。

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

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陶渊明:一名陶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其游斜川事在晋安帝隆安五年(401),时陶渊明五十岁。

斜川:古地名,在今江西都昌、星子之间的鄱阳湖畔。

班坐:依次列坐。

南阜(fù):南山,指庐山。

曾城:山名,在江西星子县西五里,一名乌石山。

斜川诗:指陶渊明《游斜川》诗。

元丰壬戌(rén xū)之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季。

东坡:苏轼躬耕处。

位于湖北黄冈东面,原为数十亩久荒的营地,苏轼在其处筑茅屋五间,名日雪堂。

挹(yì):通“抑”,抑制。

长短句:词曲的别称。

了了:明白,清楚。

前生:先出生,此有前辈之意。

却:还。

躬耕:亲自耕种。

鸟鹊:喜鹊。

苏轼——《江城子》

苏轼——《江城子》

苏轼——《江城子》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苏轼——《江城子》《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江城子》苏轼原文

《江城子》苏轼原文

《江城子》苏轼原文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全文鉴赏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全文鉴赏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全文鉴赏及赏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全文鉴赏及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全文鉴赏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江城子·密州出猎》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苏轼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苏轼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宋代:苏轼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

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

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梦中了了醉中醒。

只渊明,是前生。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

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

北山倾,小溪横。

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

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

标签写景、抒怀、豪放、志向译文在世俗沉沉的醉梦里了悟人生真谛的清醒者,算起来也只有陶渊明,是我的跨越时空的知音。

尝尽世态炎凉,宦海浮沉,回归田园依旧躬身耕耘。

欣逢昨夜春雨如甘霖,把我的东坡田园滋润,更有喜鹊报喜来,晴暖气象新。

最爱听雪堂西畔一道幽泉的潺潺;最爱看北山倾斜的身姿,还有小溪横流在山前;南望亭台丘壑,错落有致,四望亭的后丘耸立高山巅;这山水田园一一是渊明境界,真真是当年斜川再现。

叹一声吾老矣,就此寄余年。

注释陶渊明:一名陶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斜川:古地名,在今江西都昌、星子之间的鄱阳湖畔。

班坐:依次列坐。

南阜:南山,指庐山。

曾城:山名,在江西星子县西五里,一名乌石山。

斜川诗:指陶渊明《游斜川》诗。

元丰壬戌之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季。

东坡:苏轼躬耕处。

挹:通“抑”,抑制。

长短句:词曲的别称。

了了:明白,清楚。

前生:先出生,此有前辈之意。

却:还。

躬耕:亲自耕种。

乌鹊:喜鹊。

倾:斜,此就山体形成的斜坡而言。

亭丘:即四望亭的后丘。

孤秀耸曾城:孤峙秀美如同耸立的曾城山。

曾城,增城山,传说中的地名。

亦泛指仙乡。

余龄:余生。

赏析这首词充满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起笔甚为突兀,直以渊明就是自己的前生。

他后来作的《和陶饮酒二十首》序云:“吾饮酒至少,常以把盏为乐,往往颓然坐睡。

人见其醉,而吾中了然,盖莫能名其为醉为醒也。

”陶渊明好饮酒,自言:“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悼亡诗:苏轼《江城子

悼亡诗:苏轼《江城子

【导语】悼亡诗,⼀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古代汉族诗歌题材之⼀,始于晋代潘安。

现在⼴义的也指对亡故亲⼈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与西⽅的悼亡诗意思接轨。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悼亡诗:苏轼《江城⼦•⼄卯正⽉⼆⼗⽇夜记梦》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江城⼦•⼄卯正⽉⼆⼗⽇夜记梦宋代:苏轼⼗年⽣死两茫茫,不思量,⾃难忘。

千⾥孤坟,⽆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轩窗,正梳妆。

相顾⽆⾔,惟有泪千⾏。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夜,短松冈。

译⽂两⼈⼀⽣⼀死,隔绝⼗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法相见。

不想让⾃⼰去思念,⾃⼰却难以忘怀。

妻⼦的孤坟远在千⾥,没有地⽅跟她诉说⼼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正在⼩窗前对镜梳妆。

两⼈互相望着,千⾔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泪落千⾏。

料想那明⽉照耀着、长着⼩松树的坟⼭,就是与妻⼦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

注释⼄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年。

⼗年:指结发妻⼦王弗去世已⼗年。

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áng千⾥:王弗葬地四川眉⼭与苏轼任所⼭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

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照孤坟。

”其妻王⽒之墓。

“尘满⾯”两句,形容年⽼憔悴。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轩窗:指⼩室的窗前,轩:门窗顾:看。

明⽉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创作背景 苏东坡⼗九岁时,与年⽅⼗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常,王弗⼆⼗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的打击。

公元1075年(熙宁⼋年),东坡来到密州,这⼀年正⽉⼆⼗⽇,他梦见爱妻王⽒,便写下了这⾸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赏析 苏东坡⼗九岁时,与年⽅⼗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恩爱情深。

江城子十年两茫茫原文苏轼

江城子十年两茫茫原文苏轼

江城子十年两茫茫原文苏轼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指的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这首词是苏轼悼念自己的亡妻所写的。

词中情深意切,表达了苏轼对亡妻的无限哀思。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翻译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

可终究难以忘怀。

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

正在打扮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3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江城子原文及翻译

江城子原文及翻译

江城子原文及翻译江城子原文及翻译江城子是苏轼一部经典的诗作,写出了对爱情的`无奈,对故去爱人的怀念,流传千古让人唏嘘,下面是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江城子原文及翻译吧!《江城子》作者: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作品注释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乙卯(mǎo):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⑶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⑷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ang。

⑸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⑹纵使:即使。

⑺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8)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9)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10)顾:看。

(11)料得:料想,想来。

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12)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13)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来,生死双方隔绝,什么都不知道了。

(14)千里孤坟:作者妻子的坟墓。

(15)肠断:一做断肠。

白话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宋词赏析苏轼之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

宋词赏析苏轼之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江城子苏轼
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 外残阳,回照动帘钩。今夜巫山真个好, 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转星眸。 月花羞。捧金瓯。歌扇萦风,吹散一春 愁。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墨云拖雨过西楼。 水東流。 水东流。 晚煙收。 晚烟收。 柳外殘陽, 回照動簾鉤。 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 今夜巫山真箇好,花未落,酒 新篘。 今夜巫山真箇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轉星眸。 ○美 人微笑转星眸。 月華羞。 月华羞。 捧金甌。 捧金瓯。 歌扇縈風,吹 散一春愁。 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 試問江南諸伴侶,誰似我,醉揚 州。 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城子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
1.“左牵黄”两句:左手牵着黄狗,右臂举着苍鹰。

2.“亲射虎”两句:孙郎即孙权。

《三国志·吴志》孙权本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亭。

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3.“持节云中”两句:用汉文帝与冯唐故事。

据《汉书·冯唐传》记载: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

后因报功时“虏差六级”多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

冯唐竭力为魏尚辩白,认为文帝“赏太轻,罚太重”,颇失人心。

文帝幡然醒悟,当日便令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拜冯唐为车骑都尉。

节: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苏轼当时在政治上处境不甚得意,在这里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

4.天狼:天狼星。

《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

”《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

”词中以之比喻为对北宋边境屡有侵犯的西夏等国。

①这句说我老头子也要学学年轻人的狂态。

②锦帽貂裘:锦蒙帽,貂鼠裘,古代贵族服饰。

这里指打猎武士们的装束。

③言从骑之盛,亦暗示太守身份。

太守是“封疆大吏”,略等于古之诸侯。

古制:“诸侯千乘”。

④形容飞马疾驰的样子。

⑤倾城:倾动一城之意,整个城里的人,写“随太守”的观众之多。

⑥作者自己,时苏轼任密州太守。

⑦这句说:效仿当年孙权的榜样,亲自射虎。

这里苏轼是以孙权自比。

⑧酒喝的很畅快。

⑨胸怀开扩,胆气豪壮。

⑩会:将要;挽:拉开;这句说:要把弓拉足,像满月一样圆。

译文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

戴上锦蒙帽穿好貂鼠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一样。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即便是天狼星也要将其射落!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熙宁八年(1075)冬,当时苏轼知密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在此词写就后数日给他的朋友鲜于子骏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上阕着力描写出猎的阵势,豪兴勃发,气势恢宏。

“狂”字是核心,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

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

狂夫老更狂。


他写这首词时节三十九岁,却自称"老夫",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为报”句写出太守与人民的亲切关系和颇为自负的豪情。

下阕抒写为国效力的愿望。

从熙宁三年到七年,辽和西夏数次南侵,北宋政府割地赔银,丧权辱国,令许多尚气节之士义愤难平。

故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其"狂"字下面潜涵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

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也十分生动形象。

说明
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宋朝的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虽订立过屈辱的和约,可是军事上的威胁还是很严重的。

这首词前段写打猎的场面有声有色。

后段从打猎引申到“天狼”,表现出作者抗击敌人的壮志和决心。

全篇的气概都很豪,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的吴侬软语,变成可报国立功的黄钟之音,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后量移诸州。

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知制诰。

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

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