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儿童发展理论考试重点【精】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前儿童发展必考点最新版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前儿童发展必考点最新版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前儿童发展必考点最新版近年来,教师招聘考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对于学前儿童发展这一题型的考察点,更是备受考生关注。
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
那么,本文将介绍教师招聘考试题库中学前儿童发展的必考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儿童发展的基本阶段儿童发展从出生到成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这些阶段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和需求。
考生需要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儿童的成长。
1. 幼儿期:出生到3岁是儿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认知和运动来获取世界的认识。
他们开始学会说话、走路,并表现出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
幼儿期也是自我认同和独立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2. 学龄前儿童期:3岁到6岁是儿童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进入幼儿园或托儿所,接受系统的教育。
他们逐渐培养了社交技能和基本的学习能力,开始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 少儿期:6岁到12岁是儿童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进入小学阶段,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他们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
二、儿童发展的重要领域除了儿童发展的基本阶段外,考生还需要了解儿童发展的重要领域,这些领域直接关系到儿童的成长质量和个人发展。
1. 身体发展:身体发展包括儿童的生长、运动和基本卫生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身体发展对于儿童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考生需要了解促进儿童身体发展的方法和重要性。
2. 情感与社会发展:情感与社会发展是指儿童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表达情感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这个领域主要与儿童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和社会行为有关。
3. 语言与沟通发展:语言与沟通发展是指儿童语言的习得和运用能力。
这个领域包括儿童语言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发展,以及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4. 认知与智力发展:认知与智力发展是指儿童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发展。
儿童发展理论考试重点
儿童发展理论考试重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儿童发展理论(王振宇主编)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发展的定义: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2.发展与结构变化的关系:①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应发生在个体内部。
②发展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
3.发展理论发展理论的三大任务:①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
对心理过程的描述,来源于观察和实验。
观察与实验的资料,是构成发展理论的基础。
格塞尔②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
应该研究心理系统的整体性,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
只有充分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才能全面地把握心理的实质。
③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力)和机制。
发展理论必须说明心理发展的规律、趋势和原则,阐述变化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揭示调整发展速率的变量。
发展理论的这三项任务并不是孤立的。
一个具体的发展理论总是在这三项任务中迂回前进,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4.发展理论的作用发展理论具有组织信息和指导研究的作用。
5.发展理论的主题①心理的实质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质,就是心理的实质的真实内涵。
在心理学中,关于心理的实质的分歧集中在把人当作机械,还是当作有机体以及把人当作是单独的个体还是当作社会的一员两点上。
②量变与质变量变涉及变化的熟练频率或程度,质变典型地包含结构或组织的变化。
发展理论更重视质的变化,也就是结构的变化。
阶段式质变。
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④理论自身的建设发展理论所关注的主题,实际上也是心理科学面临的主题。
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支柱,在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时最核心的任务是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辨别良莠、识别真假的能力。
第二章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1.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的基本观点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
小学儿童发展心理复习重点
小学儿童发展心理复习重点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逐渐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以下是小学儿童发展心理的复习重点。
1.自我意识的形成:在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对自己的感受、思想和行为产生更多的关注,并开始形成自我概念。
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开始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和能力进行探索。
2.社交发展:小学儿童开始与同龄人和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更多的社交互动,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
他们开始建立友谊关系,并学会解决冲突和处理人际关系。
3.认知能力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儿童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
他们开始进一步发展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并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思考。
4.情绪管理:小学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逐渐提升。
他们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感受,并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
同时,他们也面临着适应新环境和应对挑战的情绪压力。
5.动机和学习态度: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逐渐增强。
他们开始自主选择和规划学习内容,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同时,他们的学习态度也逐渐形成,如持之以恒、自信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6.自我评价和价值观:小学儿童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他们能够评价自己的行为和成绩,并与他人进行自我比较。
儿童在这个阶段也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
7.性别角色认同:小学儿童开始更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性别身份,并开始表现出男孩子和女孩子的特定兴趣和行为方式。
他们对性别角色和性别刻板印象的认知也逐渐增强。
8.自主性和责任感:小学儿童逐渐发展出自主决策和责任感。
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儿童开始学会制定目标和计划,并追求自我成长和进步。
9.心理健康: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关注。
他们可能面临学业压力、适应新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挑战。
教育者和家长应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结起来,小学儿童发展心理的复习重点包括自我意识的形成、社交发展、认知能力的发展、情绪管理、动机和学习态度、自我评价和价值观、性别角色认同、自主性和责任感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
儿童发展概论复习知识点
儿童发展概论复习知识点一、儿童发展的基本原理和规律:1.个体差异: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
2.渐进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包括身体发育、认知能力、社会行为等方面的逐步发展。
3.系统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各个方面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4.多因素性:儿童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文化等因素。
二、儿童发展的阶段:1.孕期发展:从受孕到出生期间,胚胎在身体结构和器官发育方面经历重要的变化。
2.婴幼儿期发展:从出生到2岁左右,婴儿在身体、感知、认知和社会情感等方面有了显著的发展。
3.幼儿期发展:从2岁到6岁左右,幼儿的身体和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始表现出更多的自主性和社会化能力。
4.儿童期发展:从6岁到12岁左右,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继续发展。
5.青春期发展:从10岁到18岁左右,青春期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身体发生明显的变化,认知和社会行为也有很大的改变。
三、儿童发展的重要领域:1.身体发展:儿童的身体发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包括生长、发育和运动等方面。
2.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
3.社会情感发展:儿童在社交关系和情绪管理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发展,包括自我概念、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
4.道德发展:儿童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发展在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正确认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等方面。
5.性别发展:儿童在性别认知、性别角色和性别定位等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发展,受到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四、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1.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
2.儿童教育与发展:教育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等方面。
3.儿童发展的风险与保护:儿童发展受到不同的风险和保护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社区支持和个体韧性等。
儿童发展考试重点
儿童发展1.儿童:在发展心理学中,儿童是指0-17、18岁之间的个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2.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3.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是首先使用问卷法、第一个对青少年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
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设计:横断设计、纵向设计、聚合交叉设计。
5.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临床法(皮亚杰独创应用于儿童)、生理心理法。
6.主要理论派别:①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埃里克森。
②行为主义理论: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③认知主义理论:班杜拉、信息加工理论。
7.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①人格学说:本我、自我、超我。
②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8.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观:八个生命危机,前五个阶段及发展任务,自我同一性,同一性发展的四种状态9.华生的行为主义:经典条件反射、小阿尔伯特害怕白鼠的实验。
10.斯金纳的行为主义:操作条件反射、及时强化。
1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核心观察学习)儿童的大部分学习都是通过观察、模仿进行学习,模仿的行为通过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得到巩固。
所以替代强化是指儿童的许多行为并未直接受到强化,而是在观察别人行为时,别人所受到的强化影响儿童学习或抑制这种行为。
这个过程称为替代强化。
经典实验:波比娃娃实验。
12.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思维的基本单位:格式。
思维的本质:适应。
适应的两个过程:同化-顺应。
影响认知发展的四个因素: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化(决定性因素)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观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岁)(三座山实验)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守恒实验)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13.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儿童的发展,本质上是不同时期一系列最近发展区的获得。
儿童发展学习大一期末考试重点
1、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2、观察法:是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3、调查法: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系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4、儿童心理发展的八大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5、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因素(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和环境因素(家庭、社会文化和学校教育);主观因素指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
作用: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作用①人类的遗传素质为每一个正常儿童提供了形成人类心理的基础和可能性,同时,也限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可能幅度。
②遗传物质是形成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潜在因素。
(2)生理成熟作用:儿童的生理成熟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自然的物质前提,使心理活动的出现和发展处于准备状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备条件。
社会环境:①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②环境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社会文化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它们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6、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7、心理年龄特征:某一年龄段,大多数儿童所表现出来的共同年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8、小学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9、注意: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不是独立的认知过程,而是认知过程的一种属性,是伴随着认知过程产生的。
注意可以分为两类: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儿童注意特点:低年级无意注意有较好发展,有意注意正在形成,强刺激、运动变化及事物新异事物;高年级有意注意有较好发展。
儿童发展理论课程试题答案
儿童发展理论课程试题答案一、儿童发展理论概述儿童发展理论是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方面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涵盖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各个发展阶段,旨在解释和预测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儿童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于教育、心理健康、社会政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主要儿童发展理论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是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奠基人,他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建构知识的,他们的认知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2.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性发展的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他认为个体的性心理发展与早期经验密切相关,早期的冲突和满足会影响个体的人格形成。
3.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划分为八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危机或挑战。
他强调个体在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发展,认为个体的成长是一个逐渐形成自我认同的过程。
4.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通过社会互动和文化工具的内化而实现的。
他提出了“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的概念,强调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潜能。
三、儿童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儿童的生理发展是其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从遗传学角度来看,儿童的生长发育受到基因的控制。
同时,环境因素如营养、疾病、生活习惯等也会对儿童的生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大脑的发育特别是前额叶的成熟对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四、儿童发展的环境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发展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家庭环境提供了儿童早期学习和模仿的场所,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和社会经济地位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发展。
学校教育则为儿童提供了系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同伴间的互动也对儿童的社会发展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社会文化环境则通过价值观、传统习俗等塑造儿童的行为模式和世界观。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复习整理资料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复习整理资料一、名词解释1. 发展:是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发展是一种变化,这种变化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
2. 发展方向的原则: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即由上到下,由中心到边缘,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发展。
3. 可知度:是吉布森知觉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知觉行为与环境特性之间的关系。
4. 消极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
5. 观察学习:亦称为代替学习。
班杜拉定义为“即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也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新行为。
6. 神经病焦虑:是对于表现冲动的欲望感受到可能被惩罚的担心,即对本我占优势的行为可能受到威胁而害怕。
这是一种病态,表现形式很多。
7. 离众:表现为既不归属于谁,也不想与他人抗争,总是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8. 同化:皮亚杰把连接个体认知结构中所有已被组织的成分与环境中现存的成分之间的联系称之为同化。
9. 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的介于现有水平和未来发展水平之间的心理区间。
10. 关键期:个体在一生中有某些特定的时期对特定的刺激较为敏感,这时的学习效果比更早或更晚都要更明显。
二、简答简述发展理论的任务(p6)我们把发展理论界定为论述发展的全过程和探讨发展机制的理论。
通常,发展理论的任务是:第一,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第二,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第三,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力)和机制。
发展理论的这三项任务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由于人的心理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研究对象,持有不同的理论立场、关注不同的研究对象、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都会造就不同的结果和不同的解释。
因此,迄今为止,人类还不可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包容人类所有行为和心理特点的发展理论。
儿童发展理论复习资料
同学,你好这份资料其实就是备考资料,可以凭学员手册去前台取,但是如果你没有时间来学校取,请参考这份资料,在这份备考资料中,我已经把所有会考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以及案例分析的知识点都梳理出来了。
这门学科案例分析全部都是从书上出的,我已经把书上的案例分析及案例分析答案全部整理在这份资料里了,此外,习题册上的题目也常常会考,如果你的习题册不幸丢失,或者你连习题册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也没有关系(我就知道会发生这种事),因为习题册上所有的选择题及答案,这份资料上面都有,习题册上所有的论述题及简答题,我也全部写进这份资料里了,所以手握这份资料就等于拿到了百科全书,如果你周末没来上过课,连复习课也没有来,这份资料就是你的救命稻草了,请好好利用哟。
此外,考试这种事情还是比较捉摸不定的,如果周末没有来上过课,还是请找同学借书,把书给划一下,自己看几遍,或者来找我借书(这周和下周六来学校能找到我哦)。
这门学科有几个知识点还是有点难度的,如果没有看懂,也是可以来找我的。
最后,注意事项几则,考试临近了,不要玩得忘记复习,不要一翻开书就想睡觉,别追剧追得太猛,考试前,如果有小伙伴约你出去吃喝玩乐,如果这个小伙伴没有皮亚杰可爱,就请拒绝他!!!认真复习。
你们都很聪明,我相信你们能通过考试哦,不要辜负我对你们的希望,我相信你们能做到!最后希望你们可以认真复习,争取考出好成绩。
在唠叨的大路上越走越远,但是时刻想着你们的:儿童发展理论老师第一部分:知识点串讲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理论:理论是通过观察所收集的经验事实加以假设后形成的一套由术语组成的句子。
2.模型:模型是科学理论与客观现实之间的一个中介,是对世界高度的理想化、局部化的模拟。
3.主题:主题是激励和指导科学家进行研究的元理论信奉。
4.发展: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判断题)5.发展理论:发展理论可界定为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全过程和探讨发展机制的理论。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一、儿童认知发展1.儿童认知的基本构成要素,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
2.儿童认知的发展阶段,如儿童的感知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形式操作期等。
3.儿童认知的发展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4.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概念,如模式化、内隐理论、自主学习、元认知等。
二、儿童情感发展1.儿童情感的基本构成要素,如情绪、情感、性格等。
2.儿童情感的发展阶段,如婴幼儿期的依恋、幼儿期的情绪识别和情绪调节、学龄前期的同伴关系等。
3.儿童情感发展中的重要理论,如爱默生的情感发展理论、碧带福的人格发展理论等。
4.儿童情感发展中的重要概念,如自尊、情商、同理心等。
三、儿童社会发展1.儿童社会发展的基本构成要素,如社交能力、合作能力等。
2.儿童社会发展的发展阶段,如幼儿期的亲子关系、学龄前期的同伴关系、中学期的自我认同等。
3.儿童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如布内尔的同伴模型、弗洛伊德的身份危机理论等。
4.儿童社会发展的重要概念,如社会比较、合作学习、权威性教育等。
四、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1.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包括教师行为、教师反馈等。
2.学校过程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包括课堂氛围、学术期望等。
3.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包括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方式等。
4.同伴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包括同伴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等。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教材、课堂笔记和相关的研究文献,对以上内容进行详细的阅读和理解。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概念卡片、思维导图等工具,将重点概念和理论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此外,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深化对儿童发展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儿童发展概论复习知识点
儿童发展概论复习知识点考核目标:—了解发展的系列概念,了解各年龄阶段的儿童发展特点,了解儿童发展研究的研究方法、—理解儿童发展阶段及其划分标准,理解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儿童发展概述1.(名词解释)发展是指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不仅是数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体现为分阶段)的变化。
P3页2.(选择、判断)分化:主要指动作(如:婴儿时牵一发而动全身,逐渐分化为肢体可以独立动作)、情绪(如:婴儿只会哭这一种表达方式,随着年纪增长,分化出喜怒哀乐的情绪)等方面。
3.儿童发展主要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成长阶段。
P4页4.(填空、选择)儿童发展的特点:基础性(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递进性(循序渐进)、易感性(受环境影响)P4页5.(填空)儿童发展领域:生理、认知、个性与社会性、文化性(重要!)P5页6.以心理特质的变化依据来分:P9页皮亚杰提出:a.感知运动智慧阶段(0-1.5、2岁);b.前运算智慧阶段(1.5、2-6、7岁);c.具体运算智慧阶段(6、7-11、12岁);d.形式运算智慧阶段(11、12-14、15岁)。
7.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名词解释、填空)a.儿童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它与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有关,但不是由年龄决定的。
若出简答题:除上述1点外还要加答:b.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特征普遍稳定,长期观察可变(如身高特征,某一年龄段的普遍身高基本相同,但随着时代发展有所变化)。
c.儿童发展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使其在年龄特征上存在不平衡性(如姚明的孩子可能会比较高)。
P11页8.婴儿学习分三个层次:习惯化、工具性条件反射、言语的掌握。
P12页9.了解儿童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p12-13页10.影响儿童发展因素:先天的遗传、后天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先天的遗传决定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决定了儿童发展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
儿童发展概论复习重点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第一,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第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第一,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第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2、儿童的发展阶段的年龄划分;我国的划分标准1、新生儿期(出生到一个月)2、乳儿期(1岁以内)3、婴儿期(1~3岁)4、幼儿期(3~6岁)5、儿童期(6~12岁)6、少年期(12、13~14、15岁)7、青年期(14、15~17、18)8、成年期(18岁以后)1、遗传疾病及预防策略如何?苯丙酮酸尿症唐氏综合症其他预防策略:避免近亲结婚进行婚前咨询避免高龄生育进行生育咨询行政部门咨询中止妊娠2、儿童身体及动作发育的规律怎样?身体:身高体重的变化、骨骼肌肉的生长、身体各系统的发育动作: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分化、从无意到有意1、儿童注意的发展趋势及注意品质的发展特点;发展趋势:注意的集中性、持久性、策略有效性、稳定性、灵活性等不断增强,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发展特点:1)注意的集中程度和持久程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能力4)注意的转移能力5)注意的广度2、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阶段;第一。
出生到4个月,婴儿通过无关探索感受外界刺激;第二,5-7个月,视-听-动觉的联合活动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发展,复合感知能力出现;第三,8-9个月以后,爬行与走动促进了儿童空间方位、距离知觉的发展,手部精细肌肉的运动促进了形状大小知觉的发展3、学前儿童观察品质的发展表现;1、学前儿童记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特点;发展趋势:(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二)记忆容量的增加(三)记忆内容的变化(四)记忆的意识性与记忆策略的形成发展的特点: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二、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1、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趋势及特点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一)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特点1.学前期儿童有意想象逐渐得到发展,但主要还是无意想象。
儿童发展理论-章节测试-第二章
第二章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遗传决定论者认为, 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之一是()A.环境B.教育C.生理基础D.社会条件【解析】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遗传决定论者的观点。
遗传决定论者认为儿童所具有的生理基础和遗传物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通过“双生子爬楼梯”研究, 格塞尔断定, 儿童的学习取决于()A.遗传因素B.饮食习惯C.环境影响【解析】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格塞尔关于儿童生理成熟的观点。
格塞尔通过经典的“双生子爬楼梯”研究, 发现在儿童的生理成熟之前, 早期训练对最终的结果并没有显著作用。
因此, 他推断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
3.儿童姿态的反应, 头的平衡、坐、立、爬、走等能力, 手指的抓握, 属于()A.动作能B.应人能C.语言能D.应物能【解析】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动作能概念的理解。
动作能又分为粗动作和细动作。
前者如姿态的反应, 头的平衡、坐、立、爬、走等能力, 后者如手指的抓握。
4.在格塞尔看来, 儿童的生理成熟从一种发展水平到另一种发展水平的方式是()A.突然转变B.阶段连续C.逐渐过渡【解析】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格塞尔儿童生理成熟的发展方式。
格塞尔认为, 儿童的生理成熟表现为通过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突然转变而实现的。
不同水平之间的行为是不连续的, 这种不连续表现为波峰和波谷周期性的变化。
5.在儿童运动发展过程中, 肩膀、手臂的运动比手腕、手指的动作发展早, 体现了发展具有()A.方向性原则B.遗传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主动性原则【解析】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格塞尔儿童行为发展方向的原则。
新生儿肩膀、手臂的运动比手腕、手指的动作发展早, 充分体现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即由上而下, 由中心向边缘, 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
6.儿童在成熟之前, 尚未具备学习的水平和条件, 成人需要做的事情是()A.教育B.等待D.训练【解析】B 儿童在成熟之前, 成人要做的事情是等待儿童具备学习的水平和条件。
幼儿教师资格中的儿童发展考点有哪些
幼儿教师资格中的儿童发展考点有哪些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对于想要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门槛。
在这个考试中,儿童发展是一个核心的考点,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儿童身体发展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这包括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身高、体重、骨骼发育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了解幼儿身体发育的阶段性特征,对于教师合理安排体育活动、提供适宜的饮食和休息环境至关重要。
比如,3 岁左右的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较快,能够跑跳,但精细动作如用筷子还不太熟练;而到了 5 岁,幼儿的平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会有显著提高。
儿童的认知发展也是重点之一。
在感知觉方面,幼儿从通过触摸、观察等直接方式感知事物,逐渐发展到能够运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例如,幼儿在早期可能只能通过颜色、形状等表面特征来区分物体,随着年龄增长,能够理解物体的功能和用途。
注意力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且容易分散,但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延长。
记忆方面,幼儿以形象记忆为主,逐渐发展出逻辑记忆。
思维发展上,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的逐步过渡。
语言发展在儿童发展考点中占据重要地位。
从最初的咿呀学语,到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幼儿的语言能力不断提升。
教师需要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比如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规律。
同时,要能够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多交流、多表达。
社会性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考点。
幼儿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分享、合作、关心他人等社会行为。
自我意识的发展也是关键,从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到对自己情绪、能力的认知,这一过程影响着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建立。
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方面,幼儿需要学会适应不同的社交情境,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情绪情感的发展同样重要。
幼儿会经历各种情绪,如高兴、生气、害怕等,教师要能够识别和理解幼儿的情绪,并引导他们正确表达和调节情绪。
例如,当幼儿因为玩具被抢而哭闹时,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通过哭闹来解决问题。
儿科发育学考试重点总结 完整版
儿科发育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儿科发育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和发育的学科,对于医学学生来说,儿科发育学考试是一个重要的科目。
下面是儿科发育学考试的重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儿童生长发育的里程碑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里程碑是儿科发育学考试的重要内容。
儿童的生长发育可以分为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社会情感发育、运动发育等方面。
掌握婴幼儿各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和相应的里程碑,对于判断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状态非常重要。
2. 儿童行为和认知发育儿童行为和认知发育也是儿科发育学考试的重点内容。
了解儿童各个年龄阶段的行为特点、语言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规律,有助于评估儿童的认知发育状态,并能够提供相应的干预和帮助。
3. 儿童心理和社会发展儿童心理和社会发展是儿科发育学考试中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
了解儿童在情感、性格、社交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有助于判断儿童的心理发展状态,并能够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4. 儿童常见的生长发育异常了解儿童常见的生长发育异常也是儿科发育学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例如,先天性发育畸形、迟缓发育、低体重儿等,都是常见的生长发育异常。
掌握这些异常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对于提早发现和干预这些情况非常重要。
5. 儿童保健和早期干预儿童保健和早期干预是儿科发育学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了解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预防、健康促进和早期干预的方法,可以在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提供有效的保护和支持。
以上就是儿科发育学考试的重点总结。
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大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参考资料:- Stewart, C., et al. (2019). The Early Years. In: Nelson Essentials of Pediatrics. Elsevier.。
儿童发展概论复习提纲
儿童发展概论复习提纲总复习思考题了解掌握关于儿童发展的基础知识,关注学前儿童的心理发生发展问题。
发展Development指个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广义)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的过程,不仅是数量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
年龄特征age character1.是指在儿童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2.一定条件下,儿童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同时也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而改变。
3.儿童发展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在年龄特征上也存在不平衡性。
关键期Sensitive Period人或动物的某些能力和行为发展有一定时间,如果在此时给予适量性刺激会促进起行为与能力的更好发展,反之则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能力缺失遗传Heritability遗传或先天因素inheritance or congenital diathesis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机体在环境内有效的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信息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的过程观察法Observed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方法婴儿期健忘,早期经验失忆症infantile amnesia记忆恢复Memory Recovery即学习后过几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的记忆现象。
自传体记忆Autobiographical Memory是一种特殊的情景记忆,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经历事件的记忆,具有不随意的特点。
直观行动思维指直接与物质活动相联系的思维,又叫感知运动思维或动作思维,是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作用是协调感知和动作具体形象思维以表象为材料的思维,是一般形象思维的初级形态,具备思维的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的特点,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抽象逻辑思维在实践活动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以抽象概念为形式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主要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表现出来,分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两种形式前科学概念(前概念)指个体在没有接受正式的科学概念教育之前.对日常生活中所感知的现象,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学习而形成的对事物的非本质的认识。
儿童发展复习提纲
儿童发展复习提纲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洛克的白板说达尔文的进化观点,代表作《一个婴儿的传略》卢梭的儿童观代表作《爱弥尔——论教育》第一章导论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儿童心理》早期儿童心理学代表人物霍尔“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首创“问卷法”儿童发展心理学常用的研究设计横断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纵向时序设计微观发生学设计跨文化研究相关设计实验设计横断研究设计的概念及优缺点纵向研究设计的概念及优缺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评估法、临床法的含义及实施要求。
第二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争论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关于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争论关于儿童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的争论关于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争论关于发展在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争论关于发展的关键期主要理论派别一、成熟势力说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上的成熟,成熟之前的学习与训练难有显著的效果。
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格构成、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本我的含义三、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观八个阶段的冲突及发展任务自我同一感四种同一性状态玛西亚,划分的同一性四种状态及含义同一性完成同一性延迟同一性拒斥同一性混乱四、华生的行为主义小阿尔伯特对白鼠的恐惧五、斯金纳的行为主义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及时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六、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过程、替代强化、自我强化玩偶实验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心理发展的结构:格式、同化和顺应、平衡影响发展的四个因素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1、思维的基本单元格式(scheme),最初的格式来自于无条件反射。
2、同化与顺应的含义思维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的含义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8 - 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 - 14、15岁)四个阶段思维发展的特点及经典实验八、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最近发展区概念第三章心理发展的生物基础胎儿的发育过程胚胎期是发育的关键期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因素生理发展的两个原则头尾原则近远原则脑及神经系统的发展动作发展的规律从上至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第四章儿童的认知发展婴儿感知觉的研究方法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空间知觉的发展深度知觉的发展:视崖实验方位知觉的发展:左右方位的发展3岁:上下方位4岁:前后方位5岁: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6岁:正确辨别上下前后,但左右尚未完善注意短时记忆保持时间:30秒左右短时记忆容量:7±2 个组块记忆策略复述组织精加工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方法错误信念任务成为儿童是否具有心理表征能力的研究范式。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一、填空1.古希腊时期,自柏拉图主张教学方法应重视(个别差异)、教育目的在于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到亚里士多德主张(顺应本性)(培养习惯)(启发心智)的教育原则。
2.从道德教育看,在孔子的思想中,他所有的(知、情、意、行)四者并重的理念,可视为最完整的德育心理思想。
3.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一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种要素4.杜威是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三大领域的杰出学者。
5.华生完全否认(遗传)的作用,将人类行为中所有近于本能的行为都看成是在实际社会中形成的(条件反射)6.华生用(刺激-反应)过程来解释情绪的出现。
7.埃里克森发展阶段论,小学儿童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冲突8.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主要源于主体的(动作)9.皮亚杰认为动作的本质就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10.皮亚杰认为适应有两种形式(同化)(顺应)11.皮亚杰认为支配儿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12.在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茨基提出了三个重要问题(最近发展区、教育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关键期)1.儿童的发展中,女生在(10-11)岁起进入发育的高峰期,男生在(12-13)岁起进入发育的高峰期。
2儿童进入学校后,(学习)活动成为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3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
4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在(四年级)5小学儿童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地、非一次性完成的、不断充实和改造的过程)1.父母的教养方式是由(情感、控制)两个不同纬度组合而成的,不同的组合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忽视型、放纵型)2.小学儿童选择朋友,表现出明显的(同质性、趋向性)的特点,(学习)行为对小学儿童的择友具有关键影响。
3.班集体的形成,一般经历(松散、凝聚、形成、优化)四个阶段4.与班集体相比,非正式群体有几个明显特点(自发性、相似性、相容性、畅通性、权威性)5.根据儿童被同伴接纳的程度,可以把小学儿童分为(人缘型、嫌弃型、孤立型、中间型)6.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性格由(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发展理论(王振宇主编)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发展的定义: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2.发展与结构变化的关系:①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应发生在个体内部。
②发展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
3.发展理论发展理论的三大任务:①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
对心理过程的描述,来源于观察和实验。
观察与实验的资料,是构成发展理论的基础。
格塞尔②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
应该研究心理系统的整体性,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
只有充分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才能全面地把握心理的实质。
③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力)和机制。
发展理论必须说明心理发展的规律、趋势和原则,阐述变化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揭示调整发展速率的变量。
发展理论的这三项任务并不是孤立的。
一个具体的发展理论总是在这三项任务中迂回前进,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4.发展理论的作用发展理论具有组织信息和指导研究的作用。
5.发展理论的主题①心理的实质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质,就是心理的实质的真实内涵。
在心理学中,关于心理的实质的分歧集中在把人当作机械,还是当作有机体以及把人当作是单独的个体还是当作社会的一员两点上。
②量变与质变量变涉及变化的熟练频率或程度,质变典型地包含结构或组织的变化。
发展理论更重视质的变化,也就是结构的变化。
阶段式质变。
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④理论自身的建设发展理论所关注的主题,实际上也是心理科学面临的主题。
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支柱,在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时最核心的任务是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辨别良莠、识别真假的能力。
第二章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1.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的基本观点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
①遗传基因决定着儿童发展的顺序格塞尔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双生子爬楼梯。
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
②发展的性质发展的本质就是结构性的变化,结构性的变化是行为发展变化的基础。
决定学习的最终效果的因素是成熟。
③发展的原则A.发展方向的原则动作的发展是有方向的,而这个方向性,是由遗传密码预先设定的。
B.相互交织的原则相互交织的原则具有广泛性,体现在各种活动中。
通过相互交织,使相互的力量在发展周期的不同阶段分别显示出各自的优势,达到互补的作用,最终把发展引向整合并达到趋于成熟的高一级水平。
C.机能不对称的原则对于人类而言,从一个角度面对世界可能更为有效。
新生儿的颈强直反射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的3个月内,以后由于神经系统的发展而被掩蔽。
D.个体成熟的原则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
所谓准备,就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
准备是解释学习的关键。
成熟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发展的过程不可能通过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E.自我调节的原则自我调节是生命现象固有的能力。
自我调节还能加强成长天性的不平衡和波动。
行为周期,2-5、5-10、10-16,每一阶段都有平衡与不平衡相互交替的程序。
④行为模式与个别差异行为模式是指神经运动系统对于特定情景的特定反应。
每一个特定的行为模式都标志着一定的成熟阶段。
这些正常行为模式是成熟的指标。
智能诊断就是以正常行为模式为标准进行比较。
格塞尔把诊断的范围确定在动作能、应物能、语言能和应人能四个方面。
常模就是成熟的指标,是特定年龄阶段中某一行为模式的平均水平。
每一个方面的发展状况,评定一个发展商数,一次测量可得到四个方面的DQ以表示相对水平。
个体差异主要是量上的差异,决定质的关键是成熟。
常模并不是每一个特定年龄的发展标准,而只是某一些特定年龄的发展的平均数。
⑤育儿观念尊重儿童的天性是正确育儿的第一要义2.对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的评析成熟概念的运用,使心理过程中的生物因素变得更为确定、更为具体。
①突出了成熟机制对于发展的重要性②为研究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3.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①在成熟之前要耐心等待②利用成熟条件,及时教育③全面理解成熟理论,积极进行文化传递儿童的“不成熟”也有独特价值,它有适应作用、准备作用、可塑作用。
教育工作者应仔细揣摩儿童发展的特点、速度和质量,以达成儿童成熟的力量与文化适应之间的平衡。
超越儿童生理成熟度的任何干预都会给儿童的正常成长发育带来近期或远期的伤害。
幼儿阶段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应是“真善美”的教育,而“真善美”正是人类文化精华之所在。
第三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来被斯金纳和班杜拉发展为新行为主义。
1.经典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①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其构成单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②外部环境或身体内部组织中的任何变化都是刺激,刺激必然属于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
③被某种刺激而引起的肌肉或腺体的运动或变化就是反应。
反应分为:明显的遗传反应、潜在的遗传反应、明显的习惯反应、潜在的习惯反应反应还可分为:习得的反应、非习得的反应刺激和反应都属于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S-R成了行为主义理论的标记。
最基本的刺激-反应的联结称之为反射。
适应指有机体通过运动改变了它的生理状态,刺激不再引起反应。
当一个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被一个替代刺激所引起时就形成条件反射。
刺激可以替代,反应也可以替代。
观察法是华生坚持并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
④行为主义认为心理的实质是行为。
言语是有声的思维,思维是无声的言语。
华生按不同的言语形式将思维分为三类:习惯的思维、无声的思维、计划性思维。
思维的机制是全身肌肉,特别是喉头肌肉的内隐活动。
从发生的角度看,儿童的思维是从对白开始的,以后逐渐发展到嘴唇的微弱活动,最后变成无声的言词活动。
思维的高级形式包括创造性活动,也都是言语活动。
⑤当人的内外刺激所引起的活动不再是随机的,而是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有规则、有秩序后,习惯便形成了。
习惯的形成,实质上是形成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习惯的单位。
影响动作习惯形成的因素:年龄、练习的分配。
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并形成习惯系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⑥情绪是身体对特定刺激作出的反应,情绪是内隐行为的一种形式。
非习得的情绪反应是惧、怒和爱。
家庭是儿童情绪发展的主要环境。
父母是儿童情绪的种植者、培育者。
情绪发展的机制是条件反射。
⑦人格是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
要研究一个人的人格要对一个人的全部生活——包括过去和现在的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
儿童早期的行为习惯对成人人格的影响。
改变人格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改变个体的环境来重塑个体。
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体系①一种完善的行为实验分析实际上是一种行为技术,依靠行为技术可以为了某种目的而操纵行为。
行为可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操作行为是自发的而决不是由刺激引发的,操作性行为的研究不去考察那些机体内部可能会影响行为发生但又无法直接确定的因素,操作性行为不是一个单独的反应而是一类反应。
②强化是操作行为主义的核心概念,强化是使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行为发生频率的刺激。
强化有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固定强化与偶然强化、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之分。
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无论是积极强化还是消极强化,其结果都是增强反应的概率。
积极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消极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
③行为塑造:斯金纳把人们想要的操作性行为逐渐习得的过程称为塑造,又称接近法。
操作性行为的计量单位是反应率。
为了控制儿童的行为,研究工作要具体地考虑四种条件的变化:第一基线、第一实验室、第二基线、第二实验期。
斯金纳主张采用程序教学法,体现其小步子前进、主动参加、及时反馈原则。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①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新行为。
观察学习比模仿更复杂。
②观察过程包括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强化和动机4个过程。
这4个过程是不可分割的,尤其是强化过程直接影响着人所注意的对象,对其他过程有不可分离的影响。
③观察学习的模式:行为模式、言语模式、象征模式、抽象模式、参照模式、参与性模式、创造模式、延迟模式。
④人、行为和环境三者“相互决定”论以及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创造环境的说法,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传统行为注意的重要突破,也是他的重要理论贡献。
人是一个可以通过行为改变环境、组织环境、创造环境的积极主体。
人、行为、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决定关系,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行为的作用是不同的。
第四章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理论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①力比多是由正常的对象转移而无所发泄时的本能冲动。
力比多与饥饿相同,是一种力量。
力比多是游离不定的和不可摧毁的。
力比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力比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停滞和退化两个危机。
②本能是有机体生命中固有的一种恢复事物早先状态的冲动。
本能分为性本能和营养本能。
后期提出生本能与死本能的概念。
本能遵循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③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的早期著作中,心理结构分为意识、潜意识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前意识。
在《自我与本能》中,弗洛伊德建立了本我-自我-超我的新学说。
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新的人格结构。
本我是最原始的系统,它处于思维的初级过程,是无意识的、非理性的、难以接近的部分。
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各种被压抑的习惯倾向。
本我永远追求快乐原则。
自我处在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一面产生于本我,一面连接着现实。
自我根据现实原则。
自我的次级思维过程包括感知、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和记忆。
当儿童从恋母情结中解脱出来并以父母自居时,便出现了超我。
超我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叫良心,另一部分叫自我理想。
自我和超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其中自我控制着本我的盲目激情,以保护机体免受伤害,而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具有是非标准,它可能会延迟本我的满足,也可能不让本我获得满足。
关系:超我与本我一样是非理性的。
不同之处在于本我的非理性表现在本能要求上,而超我的非理性表现在道德规则上。
超我具有先天性,超我的形成不仅包含着父母的现实影响,也包含着种族进化过程中所积累的历史影响。
④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口唇期(出生-1岁)性本能的主要区域集中在口唇,因为婴儿从吮吸、咀嚼、咬等口唇活动中可以获得快感。
喂食是特别重要的。
例如,婴儿突然断奶或断奶太早,后来可能会过分纠缠配偶或者过分依赖配偶。
肛门期(1-3岁)自发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方法。
大小便训练可能引起父母与儿童之间大的冲突。
父母创造的情绪氛围有持久影响。
例如儿童如果因上厕所时发生的意外而受到惩罚,就可能会变得抑制、肮脏或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