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区别

合集下载

贸易理论

贸易理论

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传统贸易理论主要研究产业间贸易,即传统贸易理论只考虑了不同产业间产品的交换。

也就是说,根据传统贸易理论,一国不可能同时出口和进口相同的商品。

因而,传统理论不能解释当今世界普通存在的产业内贸易现象。

新贸易理论主要是研究在规模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业内贸易,而新新贸易理论则是从企业的异质性层面来解释国际贸易和投资现象。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更多的是对跨国公司的国际化路径选择做出解释,究竟是选择出口还是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全球扩张战略。

企业异质性有两种形式,由于产业内部不同企业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异质性以及企业组织形式差异而产生的异质性,这两种异质性紧密相连。

新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的区别在于无论是“传统贸易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都将“产业”(industry)作为研究单位,而“新新贸易理论”,则将分析变量进一步细化到企业层面,研究企业层面变量(firm-level variations),从而开拓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证研究新的前沿。

新新贸易理论更关注企业的异质性与出口和FDI决策的关系,关注企业在国际生产中对每种组织形式的选择。

新新贸易理论有两个分支,一是Melitz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另一个是Antras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企业内生边界模型。

异质企业贸易模型主要解释为什么有的企业会从事出口贸易而有的企业则不从事出口贸易;企业内生边界模型主要解释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会选择公司内贸易、市场交易还是外包形式进行资源配置。

二者同时都研究了什么决定了企业会选择以出口方式还是FDI方式进入到海外市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没有对单独企业的研究,主要研究的是产业间贸易。

在新古典贸易理论中,大多数研究都假定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一般均衡模型只是限定了企业所在产业部门的规模,企业的规模则是模糊的。

新贸易理论主要研究的是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业内贸易(不考虑企业间差异)。

古典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区别

古典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区别

古典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区别古典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都是关于国际贸易的理论思想。

古典贸易理论强调自由贸易和特化,认为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自由贸易和商品特化可以提高国际贸易效率和增加贸易收益;而新贸易理论则强调“新的贸易”的概念,即涉及到不同产品的区别的贸易,认为国际贸易中的产品差异性反映了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生产力的不同,这些差异导致了贸易的积极影响。

古典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假定所有国家能够生产所有产品,因此国家之间的贸易主要基于资源差异和成本差异,即所谓的比较优势。

后者则着眼于产品偏好和市场规模,它认为跨国公司的存在是决定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因为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巨大的规模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生产,并通过自身的独占性质获得更高的利润。

在古典贸易理论中,贸易多个方面的内容都被视为利他主义的,包括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的成本、关税和贸易限制等问题。

在这种体系下,一个国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受益并从而获得利益。

但是,在新贸易理论中,商品往往带有特定的属性,这些属性很可能会因所属国家或地区而不同。

这就导致了市场中的某些商品可能会比其他商品更受欢迎,从而更容易产生商品集中。

此外,新贸易理论还提出了一些关于市场规模的新思路。

在此种理论体系下,有一个经典例子可以帮助理解这种概念。

当家庭人口数量增加时,家庭很可能会购买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经济积累。

同样,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规模增加时,也可能激发出更多的国际贸易活动。

此外,新贸易理论中强调的跨国公司安排生产和市场布局的方式,也支持这种理论体系。

许多跨国公司都将它们的生产过程撒在多个国家或地区,以便更好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和技能,以及更好地捕捉当地市场的机会。

当地市场的规模越大,跨国公司就会越有利于这样的市场采取一种包容性的战略。

这些策略通常必须涉及与当地企业或政府达成合作关系,以便更好地获得在当地的竞争优势。

鉴于这些因素,新贸易理论强调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同时认为市场和生产确定了企业如何在跨国市场中进行特定商品的生产和销售。

新贸易理论与旧贸易理论之比较

新贸易理论与旧贸易理论之比较

新贸易理论与旧贸易理论之比较一、主流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作为现代经济理论的专门分支始于亚当·斯密。

他在其《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成本的概念,后经李嘉图修正,形成了比较成本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提示了互利贸易的基础以及贸易利益的来源。

继而俄林在其《区域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对此作出了解释,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即H—0模型)。

这一理论指出: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在于各国资源禀赋的不同,并且对国际贸易的商品和要素模式作了确定性的结论。

至此,奠定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层次的核心。

比较成本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

此后,雷布津斯基、萨缪尔森等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流行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内容。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大特点是逻辑严密,形式完美。

但这也是它的弱点所在。

因为现实的世界毕竟不如它想象的完美。

事实上,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自它诞生之日起,就不断遭到严峻的挑战。

里昂惕夫之迷,首先通过实证研究对它关于国际贸易商品和要素模式的预测提出了疑问。

战后,尤其是6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

发达国家间(即要素禀赋相似国家间)的贸易以及相似产品之间(即生产所需要素比例相似的产品之间)的贸易等。

对此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一筹莫展。

8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致力于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用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和相异产品等概念及思想来构造新的贸易理论模型。

以斯蒂格利、克鲁格曼、格罗斯曼以及赫尔普曼为主要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创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吸取了以往诸多贸易理论的合理因素,发展出自己的理论。

这一理论因其理论的新颖、分析方法的独到和解释现实的能力逐步为大家所赞同,其地位已远远超过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格罗斯曼、克鲁格曼为此先后获得了克拉克奖。

该理论也被称为“新贸易理论Neo—tradetheory”。

二、新贸易理论的特点(一)全新的理论假设前提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的产物,其理论的假设前提很多,最主要有以下几点:(1)规模收益不变;(2)各国的需求偏好相似且不变;(3)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4)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商品,即通常所称的2×2×2模型。

新新贸易理论及其与新贸易理论、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

新新贸易理论及其与新贸易理论、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

什么是新新贸易理论呢?
新新贸易理论就是打破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 关于企业同质性的假设,采用更为符合现实的企业 异质性假设(firm heterogeneity),进而将贸 易理论从国家层面、产业层面深入到了微观企业层 面。
什么是企业异质性呢?
企业异质性就是企业之间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既 简单,又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把它形象化,企业 异质性就体现在企业规模、生产率、组织结构、工 资水平、产品质量、企业历史、资本密集度、所有 权,等多个方面。
以Antras(2003)为代表的企业内生边界理论,该 理论研究的主要是,在契约不完全的前提下,企业如 何选择自身的产业组织形式,即跨国公司的内生边界 问题,从而解释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在公司内贸易、 市场交易、以及外包等形式上做出选择。
(3)Melitz(2003)模型之前的经验研究
第一,在同一个行业里,只是很少一部分企业会从事出 口,并且这些少数出口企业创造了一个国家绝大部分的 出口。同时,出口企业的出口额占其生产总额的比重也 比较低,即大部分产品都是用于国内销售。
4.4 新新贸易理论及其与新贸易理 论、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
4.4.1 新新贸易理论
(1)企业异质性与新新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理论最突出的缺陷在于,它忽略了 微观企业在生产率和规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假设 所有企业都是一样的。然而,大量的经验研究对这一假 设提出了挑战,于是新新贸易理论便产生了。
生产率最低的企业由于入不敷出,只能退出行业; 生产率居中的企业只能从事内销; 生产率最高的企业既从事内销又从事出口,而且资源会从
生产率低的企业向生产率高的企业流动,从而实现资源的 优化配置。
与此同时,贸易也会使一国的总体福利得到提高,主 要有两个来源:

《新新贸易理论》课件

《新新贸易理论》课件

02
20世纪90年代中期,Melitz 提出了异质企业贸易模型, 奠定了新新贸易理论的基础

03
近年来,新新贸易理论在研 究企业生产率、出口决策和 组织结构等方面取得了重要
进展。
02
理论框架与模型
不完全竞争市场
03
不完全竞争市场定义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影响
不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市场结构中存在一定 程度的垄断力量,使得市场价格不是由供 求关系完全决定的。
,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贸易政策的制定原则
符合国家利益
贸易政策应当符合国家长远利益 ,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综合国
力提升。
平衡各方利益
贸易政策应当平衡国内各利益相关 方的利益,避免产生过多的负面影 响。
遵循国际规则
贸易政策应当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 规则和原则,维护国际贸易秩序。
贸易政策的实施方式
关税措施
规模经济的实现方式
实现规模经济的方式包括企业合并、垂直整合、水平 整合等。
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的定义
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通过提供与 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以区别于 其他竞争对手,从而获得竞争优 势。
产品差异化的实现
方式
产品差异化的实现方式包括品牌 建设、产品设计、质量保证、售 后服务等。
产品差异化的影响
案例研究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深入研究, 总结经验和教训。
实证研究结果
企业出口决策受市场需求、生产成本、 竞争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
出口企业的成长与国家政策支持、技术 创新等因素密切相关。
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差异较大, 部分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诸多挑 战,如知识产权保护、贸易壁垒等。

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1)

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1)
End21
本章复习思考题
1、传统贸易理论与产业间贸易有何关系?新 贸易理论与规模经济以及规模经济引入国际贸 易理论后有何难题? 2、简述规模经济的含义与类型。 3 、如何理解规模经济是有别于比较优势的另 一种独立的国际贸易起因? 4 、引入生产可能性曲线对外部规模经济与国 际贸易进行分析。 5 、请分析存在规模经济时,开放下两国的消 费均衡点重合、不重合时的均衡?
End 9
(一)产业内贸易的静态利益
(a)产业内贸易前的静态利益 (b)产业内贸易后的静态利益
A国 B国
C
P H
G
b c a k i
f
Y
S
V1 V2 T
X Y S
V1 Z V T V2
W X End10
图7—5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的静态利益:说明
图7-5(a)表示贸易之前一国生产者与消费者 的利益获得情况。假设有一种产品具有X和Y两种属 性,这两种属性的不同组合构成了同属于这种产品 的无数差异产品。图中横坐标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 种组合,V1就是一种组合,而消费者的偏好可能是 横坐标上的任何一种组合,假设每一种组合都有其 固定的生产成本,单位产品的成本将随着产量的增 加而下降,因此,一个厂商不会去生产所有组合, 这就意味着有些消费者可能买不到他们所偏好的商 品。
End15
产业内贸易的静态利益:贸易后
通过贸易以后,双方的消费者都得到了较大的满足, 因此而带来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也大于贸易之前。 B国偏好在ZV之间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从贸易 前的ZfV和Zaf增加到贸易后的ZKfV和Kbaf; A国偏好在VT之间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从贸易 前的VfT和faT增加到贸易后的VfIT和faci。 贸易后,A、B两国净增利益Zab和acT,其中既有生产 者剩余也有消费者剩余; 在产业内贸易后,两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所得的净总 利益比贸易前增加。而且,如果两国的偏好重叠越大, 则通过产业贸易所得的利益就越大。 End16

新贸易理论述评——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之比较

新贸易理论述评——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之比较

新贸易理论述评——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之比较一、主流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作为现代经济理论的专门分支始于亚当·斯密。

他在其《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成本的概念,后经李嘉图修正,形成了比较成本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提示了互利贸易的基础以及贸易利益的来源。

继而俄林在其《区域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对此作出了解释,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

这一理论指出: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在于各国资源禀赋的不同,并且对国际贸易的商品和要素模式作了确定性的结论。

至此,奠定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层次的核心。

比较成本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

此后,雷布津斯基、萨缪尔森等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流行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内容。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大特点是逻辑严密,形式完美。

但这也是它的弱点所在。

因为现实的世界毕竟不如它想象的完美。

事实上,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自它诞生之日起,就不断遭到严峻的挑战。

里昂惕夫之迷,首先通过实证研究对它关于国际贸易商品和要素模式的预测提出了疑问。

战后,尤其是6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

发达国家间的贸易以及相似产品之间的贸易等。

对此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一筹莫展。

8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致力于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用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和相异产品等概念及思想来构造新的贸易理论模型。

以斯蒂格利、克鲁格曼、格罗斯曼以及赫尔普曼为主要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创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吸取了以往诸多贸易理论的合理因素,发展出自己的理论。

这一理论因其理论的新颖、分析方法的独到和解释现实的能力逐步为大家所赞同,其地位已远远超过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格罗斯曼、克鲁格曼为此先后获得了克拉克奖。

该理论也被称为“新贸易理论Neo—tradetheory”。

二、新贸易理论的特点全新的理论假设前提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的产物,其理论的假设前提很多,最主要有以下几点:规模收益不变;各国的需求偏好相似且不变;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商品,即通常所称的2×2×2模型。

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及其与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及其与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分析

法。新贸易理论内容主要包括了:垄断竞争、产品多样化、分工 新的贸易理论,则将这一假设进行打破,从而使得理论能够与
与协作等;通过对此类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其对国际贸易 现实的市场环境相一致,这就让新的国际贸易理论更加具有指
所产生的影响,而新的贸易理都试图去解释传统贸易理论所不 导意义。与此同时,在新的贸易理论之中,也探讨了贸易与技
作者简介:张子墨(1998-),女,浙江宁波人,本科,研究方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假设,所以,若要去解释新的贸易现 向:国际贸易。
象,则必须对理论进行继承与创新,从而制定出正确的企业发
226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企业内贸易;产品多样化
随着国际间的贸易不断增多,使得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不断 展规划。
地更新,而新的国际贸易理论不仅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继承,
(三)新贸易理论的重要意义
同时也对其内容进行了创新。在新的全球贸易格局之下,也出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之中,其重要假设则是完全竞争,
现了诸多的问题,而更新后的贸易理论则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 但是在实际的市场环境之中,并不存在完全竞争的情况,因此
能解释的新现象。
术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也进一步解释了由
一、新国际贸易理论的概述
于技术的创新,而是规模报酬出现递增的情况。而技术的创新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众多的经济学家开始从多个角度去 也会形成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但是,此种市场环境也会促
研究国际贸易现象,比如:部分专家与学者开始以生产的角度 进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在新的国际贸易理论之中,主要强
之中,会进行大量的技术密集型产品输出;在进口之时,则会考 中,也对传统贸易理论之中的部分错误进行了纠正,这样就使

比较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区别

比较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区别

1.理论的思想渊源不同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思想精华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市场竞争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2 )劳动分工能使生产率提高并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

应该说,新古典经济学成功地描述了古典经济学的第一个思想,却与第二个思想相冲突。

新古典经济学在将市场竞争的作用形式化时,最初采用了无规模报酬的生产函数这种最简单的数学工具,它使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思想变成了与市场竞争不相容的东西。

因为按照斯密的分工理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基于专业化能够提高生产率的原理,而这一原理与递增规模报酬有关。

新古典贸易理论也采用无规模报酬的假设,从而先天不足,以致于企业的组织结构、规模大小、市场竞争地位及其相应的市场结构都对贸易的模式、成因、结构、得益等没有影响。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新古典的生产函数只表明一种投入产出的纯技术关系,不允许递增报酬的存在,并且忽视了社会经济组织的演进与生产率的互动关系。

事实上,古典经济学家的研究重点是专业化、劳动分工和交换的关系。

在斯密和马克思看来,劳动分工是经济生活的核心现象,社会经济组织结构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马克思更将其归结为生产关系的研究。

杨格(Allyn Young,1928)的经典论文指出:“在全部经济学文献中,最富有启发、富有成果的一般法则就是斯密定理(劳动分工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

”(注:Young A.(1928),Increasing Returna andEconomic Progress, The Economic Journal, 38:P527—42。

)然而,由于后来德布鲁把新古典经济学变成公理化体系,用斯密的分工思想来解释国际贸易的理论逐渐地为人们所抛弃。

70年代以来,依托于新古典框架的新贸易理论逐步产生和发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不足,但始终难逃“旧瓶装新酒”之嫌。

杨小凯用现代数学分析工具将古典经济学的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并加以形式化,创立了以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思想为基础的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堪称是贸易理论领域的一次革命。

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1)

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1)
end新贸易理论表明新贸易理论表明尽管各国之间有相尽管各国之间有相同的生产要素禀赋同的生产要素禀赋但并不构成它们之但并不构成它们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的条件间存在利益冲突的条件相反各国之间相反各国之间可以通过产业内贸易形成互补的差异产可以通过产业内贸易形成互补的差异产品贸易关系品贸易关系因而在这类国家之间因而在这类国家之间贸贸易的相互依赖代替了相互竞争或冲突易的相互依赖代替了相互竞争或冲突
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不足:该理论基本上是静 态分析。 首先是在论述产业内贸易时所提到的产品差 异性,指的时最终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的差异, 没有看到由于生产国际化的深化,产业内专业 化分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间产品进入到国 际贸易中,这也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其次,对规模经济优势的作用,应规定在什 么样的范围,产业内贸易理论没有提及。
End11
产业内贸易的静态利益:说明
图7-5(a)表示这个国家只生产一种 组合,即V1。而消费者的偏好则是从S到T 的各种组合,这样每个消费者所得到的利 益的大小取决于他们的偏好和V1的接近程 度。图中SCTP部分就是所有消费者剩余, CP表示偏好V1的消费者剩余,GH表示偏 好为V2的消费者剩余。偏好在V1的消费者 所得到的利益最大,而偏好在S和T点的消 费者所得到的利益为零。
End15
产业内贸易的静态利益:贸易后
通过贸易以后,双方的消费者都得到了较大的满足, 因此而带来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也大于贸易之前。 B国偏好在ZV之间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从贸易 前的ZfV和Zaf增加到贸易后的ZKfV和Kbaf; A国偏好在VT之间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从贸易 前的VfT和faT增加到贸易后的VfIT和faci。 贸易后,A、B两国净增利益Zab和acT,其中既有生产 者剩余也有消费者剩余; 在产业内贸易后,两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所得的净总 利益比贸易前增加。而且,如果两国的偏好重叠越大, 则通过产业贸易所得的利益就越大。 End16

新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研究

新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研究
的1 。S ec 20 ) / p ne(0 5以中国制造业为例 ,说明中 3 国出口到美 国的制造业产品总额从 18 年的3 0 98 9亿 美元增加到20 年的38 亿美元 中,加工贸易的出 03 90 口比重从 18 年的3%增长 ̄20 年的5 %,其中 98 5 10 3 ] 7
型 ,围绕这一分支 目前 的主要文献有 M l ( 0 , e t2 3 i 0 z
(0 3 20 ) Lvhno (20 20 , 0 5; ecek 04); Gos a , rsm n H lma ( 0 ,2 0 un (0 6)和 H lm n ep n2 4 0 5;N n 20 0 e a, p
至少有2 %的比重是股权式企业内贸易 ,其余2% 5 2
的出口贸易是属于企业间外包贸易。对于企业间外
向日本出口汽车。这是由于2 世纪6 年代 以来 ,大 0 O 概有三分之二的国际贸易是发生在资源禀赋、技术 水平和偏好都比较相似或相近的国家之间,产业间 贸易占国际贸易的比重不足三分之一 ,传统的国际
贸易理论不能解释这种现象。而新新贸易理论研究
易理论认为这显然与经验现象柑障,现实中并不是 所有企业都能出口到国外市场 ,例如 ,在2 0年美 00 国从事经营活动的50 5万家企业中 ,出口企业仅 占
传统 贸易理论 以及以K g a为代表的新 贸易理论的比较研 究几乎 没有 ,文章从 贸易现 象、理 论假 设、理论 m mn
核心、 贸易利益的来源和贸易政 策倾 向五 个方面来对新新 贸易理论与传统 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做一 比较。
【 键 词】 关 新新贸易理论;传统贸易理论 ; 新贸易理论 【 作者简介 】吕连菊,南昌工程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与区域发展;阚大学,南昌工程学院讲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新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新国际贸易理论

2023-10-29contents •引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新国际贸易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新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结论与建议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背景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间经济交往和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在解释贸易现象和指导政策制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新兴贸易实践的出现,新国际贸易理论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意义研究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新国际贸易理论对于深化对贸易理论的认识、指导实践以及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新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模型与实证结果,探讨两种理论在解释现实贸易问题中的优势与局限,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与对比分析的方法,系统梳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核心观点、模型及实证研究,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两种理论在现实贸易问题中的解释力。

目的研究目的与方法VS02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总结词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提出的,认为一国应该专注于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

详细描述绝对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国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使用的资源相对较少,那么该国就具有绝对优势。

这种优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方式获得。

比较优势理论是李嘉图提出的,认为一国应该专注于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然后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国在生产某种产品时,相对其他国家来说成本较低,那么该国就具有比较优势。

这种优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消耗、提高技术水平等方式获得。

总结词详细描述要素禀赋理论总结词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国应该专注于生产具有要素禀赋的产品,即本国拥有较多要素的产品,然后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

详细描述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国拥有较多的某种生产要素,那么该国在生产需要这种要素的产品时就有优势。

比较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区别

比较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区别

1.理论的思想渊源不同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思想精华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市场竞争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2 )劳动分工能使生产率提高并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

应该说,新古典经济学成功地描述了古典经济学的第一个思想,却与第二个思想相冲突。

新古典经济学在将市场竞争的作用形式化时,最初采用了无规模报酬的生产函数这种最简单的数学工具,它使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思想变成了与市场竞争不相容的东西。

因为按照斯密的分工理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基于专业化能够提高生产率的原理,而这一原理与递增规模报酬有关。

新古典贸易理论也采用无规模报酬的假设,从而先天不足,以致于企业的组织结构、规模大小、市场竞争地位及其相应的市场结构都对贸易的模式、成因、结构、得益等没有影响。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新古典的生产函数只表明一种投入产出的纯技术关系,不允许递增报酬的存在,并且忽视了社会经济组织的演进与生产率的互动关系。

事实上,古典经济学家的研究重点是专业化、劳动分工和交换的关系。

在斯密和马克思看来,劳动分工是经济生活的核心现象,社会经济组织结构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马克思更将其归结为生产关系的研究。

杨格(Allyn Young,1928)的经典论文指出:“在全部经济学文献中,最富有启发、富有成果的一般法则就是斯密定理(劳动分工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

”(注:Young A.(1928),Increas ing Returna andEconomic Progress, The Economic Journal,38: P527—42。

)然而,由于后来德布鲁把新古典经济学变成公理化体系,用斯密的分工思想来解释国际贸易的理论逐渐地为人们所抛弃。

70年代以来,依托于新古典框架的新贸易理论逐步产生和发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不足,但始终难逃“旧瓶装新酒”之嫌。

杨小凯用现代数学分析工具将古典经济学的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并加以形式化,创立了以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思想为基础的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堪称是贸易理论领域的一次革命。

新新贸易理论

新新贸易理论
GLOBAL SOURCING
by Pol Antras and Elhanan Helpman
新新贸易理论
区别: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都将“产业” (industry)作为研究单位,而“新新贸易理论”,则将 分析变量进一步细化到企业层面,研究企业层面变量 (firm-level variations),从而开拓国际贸易理论和 实证研究新的前沿。新新贸易理论更关注企业的异质性与 出口和FDI决策的关系,关注企业在国际生产中对每种组 织形式的选择。 分支:新新贸易理论有两个分支: 一是Melitz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主要解 释为什么有的企业会从事出口贸易而有的企业则不从事出 口贸易; 另一个是Antras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企业内生边界模型。主 要解释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会选择公司内贸易、市场交 易还是外包形式进行资源配置。
第一部分:介绍
文献综述
垂直化分工 • Citing Tempest (1996), Feenstra (1998):以芭比娃娃的制造公司美泰的全球采购策 略分析了国际化分工的主流趋势: • WTO 1998 年度报告:制造一辆美国汽车,30%来源于韩国,17.5%来自日本,7.5% 来自德国,4%来自台湾和新加坡,2.5%来自英国。。。来自美国的价值只占37% • Feenstra and Hanson (1996) • Campa and Goldberg (1997) • Hummels, Ishii and Yi (2001) and Yeats (2001):发现国际贸易中组件的增长速度大 于最终产品 中间投入品的公司内贸易形式的重要性 • Hanson, Mataloni and Slaughter (2003) 一体化和外包,国内生产和国外生产 • The Economist (1991), Bamford (1994) and Abraham and Taylor (1996):美国公 司的国内外包趋势的上升 • Melitz (2003) and Helpman, Melitz and Yeaple (2003):公司生产力的异质对国内外 市场的服务影响 • Grossman and Helpman (2002):研究了对于一种投入品的产品,选择外包还是一体 化策略的一般均衡框架 • Helpman and Krugman (1985):贸易国的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 • Antràs (2003) :借鉴了上述研究成果,强调了资本密集度和剩余索取权的配置在企业 国际化过程决策中的作用,并验证了这一决策对公司内贸易类型的含义。

比较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

比较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

比较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区别:
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关系
从以上介绍中,可以看到,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更具有现实性,特别的,它极好地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现象和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的贸易。

但新贸易理论并不是对传统理论的全盘否定。

现实中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并存的现象说明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

要全面准确地解释现实中的国际贸易现象,传统的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缺一不可。

正如新贸易理论的创建人克鲁格曼认为的,如果要简单说明传统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差别,则可以回答:传统理论把世界贸易看成是完全发生在像小麦这类商品上,新贸易理论则认为主要贸易品是像飞机这样的商品。

因此,新贸易理论既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继承,也是对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的反映和阐释。

之所以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有互不一致的结果,这根源于假设的冲突。

新贸易理论和古典贸易理论的比较分析

新贸易理论和古典贸易理论的比较分析

新贸易理论和古典贸易理论的比较分析摘要:以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为代表的西方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在一定时期内,是世界各国开展对外贸易的主要理论依据,为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活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从全面客观的角度审视西方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不难发现,它们是一定历史时期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理论武器,充满了资本主义色彩,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而新贸易理论对当前国际贸易领域的种种新现象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也给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建议。

因此,文章对新贸易理论的一番述评,对于当前贸易理论的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新理论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古典贸易理论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评价正文: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概述(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1.历史背景18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在西欧各国获得了空前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产业革命。

产业资产阶级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并从国外进口廉价的工业原料.他们迫切需要摆脱重商主义(mecantilism1国际贸易理论的束缚.反对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反对金银外流的禁令。

他们对货币金银本身已经不太感兴趣,而是对具体的物质财富(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更加重视。

为了适应产业资产阶级的历史需要,以AdamSm为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开始盛行。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AnInquiryintothNatureandCausesofWealthofNations》(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批评重商主义。

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创立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在国际贸易方面。

他主张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强调国际贸易的双方互利性.从而提出自己的国际贸易理论.即绝对成本优势理论。

2.理论假设和主要观点绝对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有以下方面:(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投人要素,即“2x21”模型。

(完整word版)比较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区别

(完整word版)比较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区别
两个国家商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
两国的要素禀赋存在差异
外部规模经济的存在
垄断竞争(差异产品)
寡头垄断厂商的策略性行为
贸易格局
一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其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而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
一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而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比较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区别:
传统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
其他角度
重叠需求理论
产品周期理论
核心思想
两国商品价格的差异导致两国开展贸易
不同的收入水平产生不同的消费需求,两国共同的消费需求(重叠需求)是开展贸易的基础
技术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若两国商品价格无差异,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存在导致贸易
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而对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影响则不确定,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是否提高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消费结构
两国的福利一般会提高
两国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减少了两国市场的垄断因素,降低了资源配置扭曲,增加产品销售量
两国完全专业化或非完全专业化分工和贸易,但具体格局不确定
国际分工不确定
两国厂商在两国均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扩大一国市场:使消费者可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消费品;产品品种增加,使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贸易结果
世界和各国的福利水平都提高
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各国福利水平
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而产生贸易
要素禀赋差异导致供给差异进而产生贸易
贸易模式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产业间贸易

古典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区别

古典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区别

比较古典贸易理论与现代贸易理论的区别一历史演进关于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与影响,最早是由英国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在劳动价值学说基础上,从生产成本方面提出的,其包括绝对优势(亚当斯密)与比较优势学说(大卫李嘉图)。

即古典贸易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在利益驱动下,主观上为自己的微观经济主体可通过分工和交易而客观上为社会工作,从而实现自利与互利、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相互联系。

故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不像重商主义者声称的那样,一定是非赢即输的,而是可能实现“双赢”的。

经济主体的“利己”不应通过损人去实现,而应通过利他来实现。

具体途径为,社会各经济主体按自己的特长实行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在总体上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显然,交易活动一旦越出本国范围,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就出现了。

斯密的这一理论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

这一理论虽然解决了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动因,但却无法回答一个问题,即如果一个国家在任何商品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李嘉图认为,不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怎样的状态,经济力量是强是弱,技术水平是高是低,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总体上处于劣势,也可从诸多劣势中找到相对优势。

比较成本的关键在于比较。

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回答了斯密绝对优势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上的比较成本差别呢?要素禀赋理论对此作出了解释。

该理论认为,在不同国家同种商品之生产函数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优势产生的根源在于各国或区域生产要素相对禀赋的不同,以及不同商品生产在要素使用密集型式上的差别。

二具体分析A绝对优势理论1、供给方面(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生产要素(2)投入边际产量固定(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2、需求方面:收入预算约束,收入水平范围内消费3、贸易方面(1)没有其他交易费用(2)贸易平衡(3)生产要素在异国自由流动,国际间不能流动4、市场结构:生产与交换都在自由竞争下进行总结:从假设上可以看出,古典模型为了简化理论,做出了非常理想化的抽象,因而这是一个“理想”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国完全专业化或非完全专业化分工和贸易,但具体格局定的市场份额
扩大一国市场:使消费者可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消费品;产品品种增加,使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贸易结果
世界和各国的福利水平都提高
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各国福利水平
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比较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区别:
传统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
其他角度
重叠需求理论
产品周期理论
核心思想
两国商品价格的差异导致两国开展贸易
不同的收入水平产生不同的消费需求,两国共同的消费需求(重叠需求)是开展贸易的基础
技术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若两国商品价格无差异,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存在导致贸易
技术差异导致供给差异进而产生贸易
要素禀赋差异导致供给差异进而产生贸易
贸易模式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产业间贸易
发达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
各国产业内贸易
初始期:创新国想其他发达国家出口,成长期:发达国家出口,成熟期:发展中国家出口
产业内贸易
贸易原因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特定要素模型
规模经济
两个国家商品的绝对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
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而对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影响则不确定,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是否提高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消费结构
两国的福利一般会提高
两国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减少了两国市场的垄断因素,降低了资源配置扭曲,增加产品销售量
两个国家商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
两国的要素禀赋存在差异
外部规模经济的存在
垄断竞争(差异产品)
寡头垄断厂商的策略性行为
贸易格局
一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其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而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
一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而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