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灾系统规划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49efc17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e.png)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是指针对城市面临的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特点和自然灾害的概率。
不同地区面临的自然灾害类型和频率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划标准。
例如,地处山区的城市需要考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而沿海城市则需要重点关注台风、海啸等灾害。
因此,标准的制定应当以科学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防灾规划标准。
其次,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应当包括多种灾害的防范措施。
除了针对单一灾害的规划外,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还应考虑多种灾害的综合防范。
例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要考虑防洪、防风、防地震等多种灾害的综合防范措施,确保城市在面临多种灾害时能够有效应对,减少损失。
此外,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还应当包括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的规划。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的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对于减少灾害损失至关重要。
因此,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应当明确应急救援机制和灾后重建计划,确保在灾害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展开救援和重建工作。
最后,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部门、企业和居民都应当积极参与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灾害的合力。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标准,全面细致的防灾措施,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确保城市的安全稳定发展。
希望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为城市的安全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24年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研究》范文
![《2024年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474308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0.png)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防灾减灾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作为人口和资源高度集中的地区,其防灾减灾能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因此,开展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研究,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性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是指针对城市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减灾效果。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科学规划,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能够在灾害发生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防灾减灾规划不仅关注灾害应对,还着眼于城市的长期发展,通过合理布局和资源整合,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 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一个具有良好防灾减灾能力的城市,能够在灾害发生时迅速应对,保障城市正常运转,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三、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灾害风险评估。
通过对城市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进行评估,确定城市的灾害风险等级和主要灾害类型。
2. 防灾减灾设施规划。
根据灾害风险评估结果,规划建设相应的防灾减灾设施,如应急避难场所、消防设施、防洪排涝设施等。
3.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演练,提高救援能力和效率。
4. 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的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灾害发生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灾害应对提供支持。
5. 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
四、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实施策略1. 加强领导和协调。
成立专门的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防灾减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2. 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对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3. 提高公众意识。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997737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5.png)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是指为了减少城市灾害风险,提高城市抗灾能力,保障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划。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概念、内容、制定流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概念是指在城市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的特点,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规划,以减少灾害风险,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灾害风险评估、灾害防治规划、应急救援预案、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
在制定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人口密集程度、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标准。
其次,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制定流程包括多个环节。
首先是对城市的灾害风险进行评估,了解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情况。
其次是制定灾害防治规划,确定城市的防灾目标和防灾措施。
然后是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城市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
最后是灾后恢复重建,对灾害发生后的城市恢复重建进行规划和设计。
整个制定流程需要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确保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标准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可以根据其特点和面临的灾害风险,制定相应的标准。
同时,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需要遵循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原则,确保规划的实施效果。
总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对于城市的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标准,才能有效减少城市灾害风险,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工作,加强规划的实施和监督,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第七章防灾系统工程规划
![第七章防灾系统工程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c434ff8a6c30c2258019e5d.png)
2.建筑物消防间距
多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小于6m,高层建筑 与多层建设的防火间距不小于9m,而高层建筑与高层不 小于13m。
3.消防用水
水由城市管网直接供给(管径不少于150mm),也可 设置专门的消防管道系统(管径不少于100mm)。
(2)确定规划范围内地下防空建筑的规模数量、配套 内容、抗力等级、位置布局,以及平战结合的用途;
(3)确定规划范围内的防洪堤标高、排涝泵站位置等; (4)确定规划范围内疏散通道、疏散场地布局; (5)确定规划范围内生命线系统的布局,以及维护措 施。
第二节 城市消防系统工程规划 一、城市消防对策
1.城市防火布局 (1)城市重点防火设施布局:液化气站、煤气制气厂、 油品仓库等(保证规范要求的防火间距)。
(2)当河流贯穿城市,其河床较深,但由于洪水的冲 刷易造成对河岸的侵蚀,并引起塌方或在沿岸设置码头时, 采用挡土垟护岸工程(常与修建滨江大道结合)(上海外 滩沿岸、广州市长堤路沿岸挡土垟护岸)。
(3)位于山前区,地面坡度较大,山洪出山的沟口较 多,排(截)洪沟。
(4)城市上游近距离内有大、中型水库,提高水库设 计标准,应加高加固大坝。
c.物资集中、运输量大、火灾危险性大的沿海,内河 港口城市应考虑设置水上消防站。
d.高层建筑、地下工程、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或运 输量大的地区,在 古建筑较多的城市地区应设特种消防 站。
e.一些地处城市边缘或外围的大中型企业,消防队接 警后难以在5分钟内赶到时,应设专用消防站。
(3)消防站布局要求
④无崩塌、地裂与滑坡危险
⑤易于辅设临时供电和通讯设施。
城市规划中的防灾减灾体系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防灾减灾体系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0ddbc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2.png)
城市规划中的防灾减灾体系设计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功能配置,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然而,城市面临着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威胁,如地震、洪水、火灾等,这些灾害不仅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防灾减灾体系的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防灾减灾体系设计的重要性、原则和方法。
一、防灾减灾体系设计的重要性城市规划中的防灾减灾体系设计对于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防灾减灾体系设计可以降低灾害风险。
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将易受灾区域与人口密集区分开,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防灾减灾体系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合理规划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在灾害发生时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援和保障。
最后,防灾减灾体系设计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规划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可以减少灾害对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
二、防灾减灾体系设计的原则在城市规划中,防灾减灾体系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科学性原则。
防灾减灾体系设计应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和灾害预测,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次,综合性原则。
防灾减灾体系设计应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人文因素,确保设计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再次,灵活性原则。
防灾减灾体系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灾害威胁。
最后,可持续性原则。
防灾减灾体系设计应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确保设计的长期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三、防灾减灾体系设计的方法在城市规划中,有多种方法可以用于防灾减灾体系的设计。
首先,建立灾害风险评估体系。
通过对城市灾害风险的评估,可以确定灾害的潜在威胁和可能影响的区域,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在城市规划中,应避免将易受灾区域用作人口密集区或重要的经济区域,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
![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6e783f40975f46527d3e18e.png)
第九章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一.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的内容深度(一)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含分区规划)1.确定城市消防、防洪、人防、抗震等的设防标准;2.布局城市消防、防洪、人防等设施;3.制定防灾对策与措施;4.组织城市防灾生命线系统。
(二)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1.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种消防设施的布局及消防通道间距等;2.确定规划范围内地下防空建筑的规模、数量、配套内容、抗礼登记、位置布局、以及平战结合的用途。
3.确定规划范围内的防洪堤标高、排涝泵站位置等;4.确定规划范围内疏散通道、疏散场地布局;5.确定规划范围内生命线系统的布局,以及维护措施。
二.城市消防系统工程设施规划城市大火给城市生产、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所谓城市大火,尚无统一的说法。
有的国家把一把火烧毁房屋在50栋以上,燃烧面积在3300m2以上的火灾叫城市大火。
(一)城市消防规划的内容1.易燃易爆、火灾危险大的单位在位置,周围环境、主导风向、安全间距等的控制;2.燃气调压站、石油液化气储配站、等的安全间距等;3.加油站的布点;4.火灾危险大的工厂的布局;5.旧城改造中的消防问题、消防通道、设施等;6.古建筑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措施;7.燃气管道、高压输电线路等设施的消防措施等。
8.设消防站。
(二)消防站规划1.消防站规划的内容消防站内建筑应包括车库、值勤宿舍、训练场、油库和其它建筑物、构筑物。
2.城市消防站的规划原则城市消防站的规划布局首要原则是,消防队接到火警后要能尽快地到达火场.具体地说.发生火灾时,消防队接到火警在5分钟内要能到达责任区最远点。
这一要求是根据消防站扑救责任区最远点的初期火灾所需要15分钟消防时间而确定的。
根据我国通信、道路和消防装备等情况,15分钟消防时间可以扑救砖木结构建筑物初期大火,有效地防止火势蔓延。
城市消防站布局要根据工业企业、人口密度、重点单位、建筑条件以及交通道路、水源、地形等条件确定。
其责任区面积一般为4—7平方公里。
《2024年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研究》范文
![《2024年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bb566a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8.png)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防灾减灾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是保障城市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和实施建议,以期为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二、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必要性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对城市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 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
通过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的综合防灾能力,使城市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三、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 规划意识不强。
部分城市对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长期、全面的规划意识。
2. 规划体系不完善。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实施、监督等环节存在脱节现象,规划体系亟待完善。
3. 资源投入不足。
城市防灾减灾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投入,但目前资源投入仍显不足。
4. 科技创新应用不够。
在城市防灾减灾领域,科技创新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策略针对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规划策略:四、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策略及实施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规划策略及实施建议:1. 强化规划意识。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城市居民和政府部门的防灾减灾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
2. 完善规划体系。
建立完善的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编制、实施、监督等环节的机制,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3. 增加资源投入。
加大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投入,提高城市防灾减灾的能力。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a259f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e.png)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概述: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在城市规划中,针对城市内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的发生而进行的绿地规划。
该系统的建设旨在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并提高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
本文将从系统规划、绿地规划和防灾避险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和操作性。
系统规划: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应该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
首先,应对城市中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评估,包括地震、洪水、风暴、土地滑坡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爆炸等人为灾害。
其次,根据调研和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防灾避险目标和指标,确定规划的范围和重点区域。
最后,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包括绿地的类型、布局、功能和建设标准等。
绿地规划:绿地是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核心要素,具有吸水、固土、调节气候、减轻灾害损失等功能。
在规划中,应确定不同类型的绿地,包括公园、湿地、护林带等,并根据灾害类型和规划范围确定其分布和布局。
在布局上,应考虑到绿地与周边建筑的融合,形成防灾避险绿地系统。
此外,绿地的功能也应多样化,既可以作为城市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可以作为防灾避险的场所,提供紧急避难和救援的功能。
防灾避险措施:除了绿地规划外,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还应包括其他防灾避险措施的规划。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建筑物的加固和防护、地下设施的规划和设计、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系统的建立等。
例如,在地震灾害的防范中,可以通过加固建筑物和规划安全疏散通道等措施减少伤亡;在洪水灾害的防范中,可以通过绿地的修建和水利设施的建设来调节水流,减轻洪水灾害的损失。
重要性: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绿地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提高城市的抵御能力。
此外,绿地系统规划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结论: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通过系统规划、绿地规划和防灾避险措施的综合考虑,可以有效地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建设方案中的防灾减灾规划
![城市建设方案中的防灾减灾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bf033be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5.png)
城市建设方案中的防灾减灾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风险,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防灾减灾规划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城市建设方案中的防灾减灾规划,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应急救援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城市规划中的防灾减灾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规划中,应考虑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质构造等因素,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规划。
例如,在地震多发区,应合理划定建筑用地,避免在地震危险区建设高层建筑;在洪水易发区,应保留足够的绿地和水源,以缓解洪水的冲击。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考虑防灾减灾设施的布局,如避难所、防洪设施等,以提供紧急情况下的避难和救援。
二、建筑设计中的防灾减灾规划建筑设计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内容。
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抗震、防火、防洪等因素,确保建筑物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
例如,在地震区,建筑物应采用抗震结构设计,确保在地震中不倒塌;在防洪区,建筑物应采用防水设计,避免洪水侵入。
此外,建筑物还应配备应急设备和逃生通道,以便在灾害发生时进行紧急疏散和救援。
三、应急救援中的防灾减灾规划应急救援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内容。
在应急救援中,应制定相应的预案和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例如,在地震发生时,应急救援部门应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和抢险;在洪水发生时,应急救援部门应迅速疏散受灾人员,并提供紧急救援物资。
此外,应急救援还应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和培训,提高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结语城市建设方案中的防灾减灾规划是保障城市居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城市规划中,应考虑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规划;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抗灾能力,确保建筑物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在应急救援中,应制定相应的预案和流程,确保救援和抢险工作的有序进行。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ppt课件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79e862bed5b9f3f90f1cc0.png)
2、布局城市消防通道 城市消防车通行范围涉及火灾扑救的及时性,城市内消防通道的布
局应合乎各类设计规范
3、重视旧城区改造
城区内新建的各种建筑物,应建造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控制
三级建筑物,严格限制修建四级建筑;城市旧区是耐火等级低、建筑密
集、道路狭窄、消防设施不足的地方,是 火灾高发地区,延烧的危险
ppt课件
7
四、城市防灾措施
城市防灾措施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政策性措施,另一种是工程性 措施,二者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政策性措施又可称为“软措 施”;工程性措施可称为“硬措施”,必须从政策制定和工程设施建 设两方面人手,“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才能搞好城市的防灾工作。
1、政策性城市防灾措施 政策性城市防灾措施是建立在国家和区域防灾政策基础上的,主 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城市总体及城市内各部门的发展计划 是政策性防灾措施的主要内容。另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法律、法规、标 准和规范的建立与完善。
法等,都属于工程性防灾措施的范畴
ppt课件
8
五、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的内容深度
1、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内容深度 (1)确定城市消防、防洪、人防、防震等设防标准; (2)布局城市消防、防洪、人防等设施; (3)组织城市防灾生命线系统 (4)制定防灾对策与措施;
城市生命线系统:是指维持城市居民生活和生产活 动必不可少的交通、能源、通信、给排水等城市市政公 用设施。是城市的“血液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
(4)城市灾害的区域性特点
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城市灾害往往是区域性灾害的组成
部分,尤其是较大的自然灾害,长与多个城市受同一灾害
影响,灾害的治理防御不仅是一个城市的任务,单个城市
也无法有效地防、抗区域性灾害。
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方案
![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9dd47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5.png)
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也日益加剧。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涝、台风、暴雨等,这些灾害给城市的安全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成为了城市管理和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以某市为例,探讨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方案,希望为其他城市的规划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二、城市概况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是一个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该市常年受到台风和暴雨的影响,因此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重点考虑防洪、防风、抗震等因素。
三、综合防灾工程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是指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建设规划、环境规划等多个方面的规划,从综合的角度考虑城市面临的各种自然灾害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城市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效应对,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管理和建设的必要内容。
四、综合防灾工程规划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防灾防险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灾害的发生。
2. 综合治理。
综合利用防洪、防风、抗震等综合治理手段,提高城市面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3. 整体规划。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气候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4. 经济适用。
在实施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经济投入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合理利用资源,确保规划的可行性。
五、综合防灾工程规划的具体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基础性的规划内容,对城市发展和自然灾害防范至关重要。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要考虑自然灾害风险分布情况,划定不宜建设的区域,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布局。
2. 基础设施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是保障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综合防灾工程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基础设施的防灾防险功能,保障基础设施在灾害发生时的稳定运行。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ppt课件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694a850740be1e650e9aea.png)
10.1.1 城市灾害的种类
(二)主灾与次生灾害
城市灾害往往多灾种持续发生,各灾害之间 有一定因果关系
发生在前,造成较大损害的灾害成为主灾。 主灾规模一般较大,常为地震、洪水、战争 等
发生在后,由主灾引起的一系列灾害,规模 较小,但灾种多,发生频次高,作用机制复 杂,发展速度快,有些次生灾害的最终破坏 规模甚至远超过主灾
建设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有利于防灾设施的综合 利用。
10.2.3城市的综合防灾
5. 建设城市综合防灾指挥组织体系 6. 健全、完善城市综合与防灾标准
城市各类灾害中对城市影响最大和发生较为 频繁的灾害主要有地震、洪涝、火灾与战争。 针对这四种灾害的抗震、防洪(涝)、消防 和人防工作,是城市防灾工作的重点
第十章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 规划
10.1 城市灾害的种类与特点 10.1.1 城市灾害的种类
(一)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
1、自然灾害 ① 气象灾害 ② 海洋灾害 ③ 洪水灾害 ④ 地质与地震灾害
10.1.1 城市灾害的种类
(一)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
2、人为灾害 ① 战争 ② 火灾 ③ 化学灾害 ④ 交通事故 ⑤ 传染病流行
1. 灾前的防灾减灾工作——灾害区划、灾情研 究与预测、防灾教育、防灾预案制定、防灾 工程建设
2. 应急性防灾工作——灾害警告、人员物资保 护与疏散、临时指挥机构建立、抗救灾人员 物质组成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df928ef3d1f34693daef3ed0.png)
(2)消防站的设置要求
1)责任区面积一般为4-7平方公里,接警后5分钟内必须到达 责任区最远点; 2)人口在15000至50000人的小城镇可设一处消防站,5万人 以上的小城镇可设1-2处消防站; 3)沿海、内河港口城市应考虑设置水上消防站 4)一些地处城市外围的大中型企业,在消防队接警后难以在5 分钟内感赶到的情况,应设专用消防站; 5)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运输量大的地区应设特种消防站。
城市中灾害的种类很多,但其中对城市影响最大和发生较为 频繁的灾害主要有四种:地震、洪涝、火灾和战争。
2、特点
(1) 高频度和群发性 具体表现在:对于“事故性”的小灾害。如交通事故、
火灾、煤气中毒等发生的频率较高,而且城市的规模与灾 害发生的次数呈正相关的关系;
对于地震、洪水等大灾,则体现出群发性特点,次生灾 害多,危害时间长,范围广,多方面持续地给城市造成损 害。
3)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 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0m。
4) 在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道两侧,不 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
5) 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和 占地面积大于3000m的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宜设置环形消防车 道。
二、我国城市总体防灾形势
1、城市人口密度大 2、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状况差 3、城市设防标准低 4、社会防灾观念薄弱
三、城市防灾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总体布局一方面要考虑城市防灾要求,另一 方面加强各种防灾工程设施的规划。
我国2006年4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将 城市防灾列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更加强调综合 防灾,并注重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2c5563e0722192e4536f6e9.png)
城市抗震设施
城市抗震设施主要指避震和震时疏散通道和避震疏散 场地。 就地疏散(疏散至居所或工作地点附近的公园、操场 或其他旷地),中程疏散(1-2km半径内的旷地)和远 程疏散(外地疏散) 1.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小于15m,一般为主干道,大城市 应有至少两条以上不经过市区的过境公路,间距大于 20km。 2.疏散场地:人均避震疏散面积-6度1.0平方米,7度 1.5平方米,8度2平方米,9度2.5平方米
(1)城市防涝对策 河流洪水防治:“上蓄水,中固堤,下利泄” 1.以蓄为主的防洪措施: (1)水土保持(防止山洪) (2)水库蓄洪和滞洪(防止河道洪水) 2.以排为主的防洪措施: (1)修筑堤防 (2)整治河道 处于河道上中游的城市多采用以蓄为主的防洪措施 处于河道下游的城市,河道坡度平缓,泥沙淤积,多采用以蓄为 主的防洪措施
城市人防工程设施
(一)指挥通讯工事:中心指挥所和各专业指挥所 (二)医疗救护工事:急救医院和救护站 (三)专业队工事:为消防、抢修、防化、救灾等各专业队提供 掩蔽场所和物资基地 (四)后勤保障工事:包括物资仓库、车库、电站和给水设施 (五)人员掩蔽工事:由多个防护单元组成,形式也多种多样, 有各种单建或附建的地下室、坑道、隧道等,为平民和战斗人员 提供掩蔽场所 (六)人防疏散干道:地铁、公路隧道、人行地道、人防坑道大 型管道沟等,用于人员的隐蔽疏散和转移,负责各战斗人防片之 间的交通联系。
城市消防设施
城市消防设施有消防指挥调度中心、消防 站、消火栓、消防水池和消防瞭望塔等。
消防指挥调度中心一般在大中城市才设立 瞭望塔一般结合较高的建筑物设置 消防站和消火栓是最重要的设施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2d90e808b90d6c85ec3ac6be.png)
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构建对策 综合防灾包含对各种城市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护、救援、灾后重建 等 ,应形成规划-投资-建设-维护-运营-再投资的良性循环机制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城市防灾工程体系的构成与功能 我国现有防灾体系的主要问题
综合防灾包含对各种城市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护、救援、灾后重建
城市防灾工程体系的构成与功能
1、 城市消防系统 2、城市防洪系统 3、 城市抗震系统 4、城市人防系统 5、 城市救灾生命线系统
城市救灾生命线系统由城市急救中心、疏运通道以及给水、供电、 燃气、通信等设施组成。城市生命线系统是指维持城市居民生活和 生产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交通、能源、通信、给排水等城市基础设 施。
等 ,应形成规划-投资-建设-维护-运营-再投资的良性循环机制 1) 加强区域间在和区域防灾协作 根据国家灾害大区划,确定设防标准;城市防灾应服从区域放在的 指挥协调;城镇之间的防灾协作也十分必要 2) 合理选择与调整城市建设用地 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适用性评价,避开灾害多发地;灾害不利地区 的老城,应降低人口与产业密度,调全,另外生命线系统必须建立健全 的应急机制和应急备用设施。从体系构成、设施布局、结构方式、 组织管理等方面,提高生命线系统的防灾和抗灾能力,是城市防灾 的重要环节。 4) 强化城市防灾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 提高防灾设施的使用效益,使其功能和布局适应灾害的多元化、网 络化、群发性的特点。 建立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形成防灾的联动机制 平灾结合,将防灾设施融入到社会服务体系中,使其良性循环,自 我发展。 5) 建立城市综合防灾指挥体系 组建从中央到地方常设的综合性防灾指挥组织机构进行组织协调和 统筹指挥。 6) 健全、完善城市综合救护系统 合理布置急救中心、血库、防疫站、医院等城市救护设施,保证其 服务范围和自身安全,从人员、设备、体制上保证救灾能力 7) 增强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抗灾能力 高标准设防、地下化、节点的防灾处理(桥梁、隧道、管线等)、 提高设施的备用率(有足够的备用设施和容量)
城市综合防灾专项规划
![城市综合防灾专项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165be3d5e009581b6bd9eb59.png)
3、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目标及体系
分析城市综合防灾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空间和设施布局,形成良好的城市 防灾空间设施网络,制定工程性和非工程性防灾措施,提升城市整体的综合防灾能力。 市域的综合防灾规划是指在市域范围内,解决全局性的重大防灾问题,布局市域重要防灾空间设 施和建立市域防灾管理联动机制。 中心城区的城市防灾综合规划是指在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科学分析灾害风险形势,评价城市现 有综合防灾能力,制定适当规划对策措施,以降低灾害风险和减少灾害损失。
日本神户市区域防灾据点的配置
2、重点内容
(1)形成市域防灾交通网络: 以区域的空间结构为基础,规划区域交通轴,联系各防灾据点,保证防灾据点对外界多样化的交 通联系手段,以及通往受灾核心区域的灵活多样的交通手段。 (2)规划设置市域防灾轴: 在区域范围内形成高效的防灾轴线网络,划分规模较大的防灾单元区块。由区域性交通网络、区 域性绿带、河流等要素组成。 (3)规划设置市域防灾据点: 指能够开展重要防救灾活动的市域性城市公园等场所。功能包括救灾物资的转运、分配;支援部 队的集结、宿营;器材储备;日常休憩等。一般在人口稠密的市区周边、交通枢纽地区布置。
台湾新光吴火狮纪念医院的风险评估表
风险评 估项目
灾害项目
灾害历史 *2倍权重
医疗院所 受创程度
*5倍权重
最大威胁 *10倍权重
灾害可能 性
*7倍权重
总分
排名
火灾
10
10
10
10
240
1
地震
1
5
10
5
162
2
化学危害
1
10
10
1
159
3
恐怖攻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防灾系统规划
城市防灾规划包括:城市防洪规划、城市防火(消防)规划、城市减轻震灾规划及城市人民防空规划。
1.城市防洪规划
城市防洪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属重要项目,其主要内容:确定城市防洪的标准;确定城市防洪的工程设施的布局;确定排涝工程的设施。
2.城市消防规划
城市消防规划是城市规划工作的一部分,包括各等级消防设施。
如消防调度指挥中心、消防站、消防栓等布置。
还有在规划中制定各种消防要求,消防规范,防火间距等的规定。
3.城市减轻震灾规划
在城市建筑上应采取减轻震灾规划,则偏重于发生震灾后救灾及疏散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避震疏散规划,包括疏散通道及疏散场地的安排;
(2)城市生命系统的防护,包括城市交通、通讯、给水、燃气、消防、医疗系统等;
(3)震前准备及震后抢险救灾指挥系统的布局;
(4)次生灾害的防止。
4.城市人民防空规划
城市人民防空规划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
城市人防工程在总体规划阶段包括:确定人防系统的组成、主要人防设施的布置、确定人防设施的标准。
在详细规划阶段应包括:地下设施的规模数量、位置布局、平时的用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