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防灾专项规划
那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2020年那曲市综合防灾减灾发展规划》的通知
那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2020年那曲市综合防灾减灾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那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04.16•【字号】那政办发〔2019〕22号•【施行日期】2019.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那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2020年那曲市综合防灾减灾发展规划》的通知那政办发〔2019〕2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中、区)直各单位:《2017-2020年那曲市综合防灾减灾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那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4月16日2017-2020年那曲市综合防灾减灾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着眼我市防灾减灾工作全局,立足解决防灾减灾综合问题,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
依据《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前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就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以防为主、防减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彰显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海南省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
海南省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5.26•【字号】•【施行日期】2016.05.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海南省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海南省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5月26日海南省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基本完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主要任务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也是加快推进我省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关键时期,为提高全省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我省“海洋强省”战略,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更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我省防灾减灾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我省综合防灾减灾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工作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风暴、冰雹、强对流天气、强台风、局部地区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多发。
尤其是2014年7月18日遭受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和2014年9月16日遭受强台风“海鸥”袭击,灾情历史罕见,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省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741.25亿元。
面对复杂的防灾减灾形势及重大灾害挑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效有序开展抗灾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大力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防灾减灾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省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由原31个增加到35个,并在省减灾委员会的领导下组建了省减灾委专家委员会,由1名主任、2名副主任、15名专家委员组成,负责对全省减灾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规划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
03-温州市城市抗震减灾专项规划(正式)说明1
说明目录一、规划总则 (1)(一)规划编制目的 (1)(二)规划依据 (1)(三)规划范围与期限 (1)(四)规划目标与原则 (2)(五)规划编制模式 (2)(六)规划工作区划分 (2)二、基本概况 (3)(一)自然条件 (3)(二)行政区划 (4)(三)经济条件 (4)(四)城市建设 (4)(五)规划情况 (5)三、设防标准与总体策略 (6)(一)抗震御防目标 (6)(二)抗震设防标准 (6)(三)抗震防灾总体策略 (6)四、城市用地抗震防灾规划 (7)(一)区域地震活动情况 (7)(二)城市工程地质条件 (9)(三)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分区 (10)(四)城市用地抗震防灾措施 (11)五、城区建筑抗震防灾规划 (12)(一)城市建筑抗震概况 (12)(二)主城建筑抗震分析 (12)(三)城区重要建筑及抗震薄弱区抗震分析 (14)(四)城区建筑抗震防灾措施 (14)六、次生灾害防御规划 (15)(一)主要地震次生灾害的类别及防御重点 (15)(二)次生灾害危险源 (15)(三)次生灾害防御措施 (19)七、避震疏散系统规划 (20)(一)避震疏散模式、场所分类及规划标准 (20)(二)避震疏散系统工作及责任分区 (21)(三)避震疏散人口核算 (23)(四)现状避震疏散资源概况 (24)(五)相关专项规划简介 (25)(六)避震疏散场所规划 (26)(七)避震疏散通道规划 (30)八、基础设施保障规划 (32)(一)城市基础设施抗震综述 (32)(二)供水系统抗震规划 (33)(三)供电系统抗震规划 (34)(四)道路交通系统抗震规划 (35)(五)消防系统抗震规划 (36)九、规划实施建议 (38)(一)地震监测环境保护 (38)(二)近期项目实施建议 (39)(三)抗震防灾管理建议 (41)附件一:温市规函字[2008]175号文件《关于明确温州城市抗震防灾规划设计任务书的函》附件二:温市规纪要[2011]60号文件《温州市城市抗震防灾专项规划会审纪要》一、规划总则(一)规划编制目的抗震防灾规划的总体任务是:加强温州市的城市建设抗震防灾工作,逐步提高建设的防灾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影响。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
城市规划过程
城市分区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专项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总体 防灾规划
社区防灾规划、 工程系统防灾设计
单体工程 防灾设计
?如何具体操作
?如何解决
结构工程学科和 防灾学科已经解 决了大部分问题
15:47:20
编 制 城 市 重抗 要震 意防 义灾 规 划 的
热烈欢迎各位参加《城市 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标准》 GB50413-2007研讨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抗震防灾分会 苏经宇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413-2007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628号公告)
编制抗震防灾规划的意义与挑战 抗震防灾规划的相关法规与政策 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编制过程与内容介绍 基础资料收集与专题研究评价方法 城市安全减灾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城 市 抗 震 防 灾 规 划 编 制 发 展
成绩:
基本形成了抗震防灾规划编制的成套技术 编制、管理、实施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 验 与城市总体规划脱节,未能很好地起到指 导协调作用 规划成果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差 缺少将研究成果落实到可操作性的规划指 标、规划措施的规划理论和方法 重视现状,忽略了对城市发展的抗震防灾 规划
城区、工程新建及加固 基础设施布局及建设
次生灾害防御 避震疏散规划建设
公共政策 城市抗震防灾建设与管理
规划的实施和保障
城 市 抗 震 防 灾 设 计
健全城市抗震防灾体系
城市建设与发展
15:47:20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 的专业规划。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必须包括城市抗 震防灾规划。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规 划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 “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 的方针,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 重点 编制目标,编制内容,抗震防灾措施, 技术要求 明确强制性内容:抗震设防标准、建 设用地评价与要求、抗震防灾措施 强调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城市现 状和发展并重,对城市建设与发展起 到防灾控制作用
当前我国城市综合防灾主要问题与对策 戴慎志
市
都
网 通 交 与 本 手 邮人机箱:联:都s系1z3市方d9a式0世i12:76界7026—9@w谢61—1w26w城.c.oc市mit谢y规u划p!.org
市 多手段:工程防灾、规划防灾、管理防灾
都
网
2.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交通
城市规划中的综合防灾规划:
与
综 合专防项灾的规城划市世综合界防—灾w防灾—规w专划w项城:规.c市划ity规u划?城市规划
市
都
防灾专业规划
网
2.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交通
城市规划中的综合防灾规划:
与
划 g 专项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规 .or 专项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是对城市安全防灾作全方位
市 规划中。
都
网 4.城市高容量、高密度地区的安通全
交 问 题如 疏 如:何 何散在 保该世灾证地界害该区—或地人w突区员—w发有;w城事容.c市件量ity规发足u生够划p时 的.与o避,rg确难保场快所速
市 都
网
通
交
对策:
与
划 g 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时,应充分考虑上述 r 问题,以确定道路网、路幅宽度和断面,布置停车场 规 .o 等静态交通设施; 市 up 合理配置各类疏散、避难场所,并与道路、广场、绿 城 ity 地有机衔接; — .c 详细规划应根据安全防灾要求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 w 科学确定该地区和各地块的容积率、建筑高度和密度 界 w 建筑设计应高度重视安全防灾、疏散等要求,科学解 世 w 决建筑内外的水平和垂直交通问题,合理布置和利用 市 地下空间,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的疏散和避难。
市
都
网
2.专项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交通
第九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二)城市消防的对策和措施
• 城市消防的对策:
1、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依靠法制和科学技术开展消防工作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火意识 4、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
• 城市消防的常规措施:
1、从保证城市消防安全出发,合理布局易燃易爆工业生产和 仓库位置 2、合理设置城市消防站、点 3、正确设计城市消防车通道 4、正确设计城市给水管网消防水压、水量;设置市政消防栓 5、保证火警报警和消防指挥系统畅通
3.按照统一协调、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类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健全 相应的灾情监视、预报、预警、信息、指挥和救援网络。
4.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七)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工作阶段
1、灾前:
预防、监测、宣传、演练、建设、管理
2、临灾:
报警、疏散、加固、物资储备
3、灾时:
救灾、抢险、指挥、通讯、交通
三、消防规划 (一)我国城市火灾概况
据公安部消防局编写的《中国火灾统计年鉴》火灾统计数据表 明,1950年至2000年51年间,我国共发生火灾约344.7万起,死亡约 16.8万人,伤约31.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80.4亿元。
而1991年至2000年的十年间,发生火灾就有88.8万起,造成死 亡24564人,受伤43422人,直接财产损失约116.6亿元。
后十年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几乎是前四十年火灾造成财产损失 的两倍。火灾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教训是惨痛的。
《中国火灾统计年鉴》统计数据
年度
1950-1959 1960-1969
起数
600259 729405
死人
28640 45000
伤人
64754 79348
损失 (万元)
61269.5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教学大纲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城市防灾减灾规划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X总学时:X适用专业:具体专业名称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是一门融合了城市规划、灾害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课程。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灾害的类型、特点和形成机制,掌握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制定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方案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城市规划与管理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任务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城市防灾减灾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学生应按时参加课程学习,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学生应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课程设计任务,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3、学生应掌握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四、课程教学内容(一)城市灾害概述1、城市灾害的类型(1)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滑坡等。
(2)人为灾害,如火灾、爆炸、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
2、城市灾害的特点(1)灾害的连锁性和衍生性。
(2)灾害的集中性和严重性。
(3)灾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城市灾害的形成机制(1)自然因素,如地质构造、气候条件等。
(2)人为因素,如城市建设、人口密度、经济活动等。
(二)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理论基础1、灾害学理论(1)灾害系统理论。
(2)灾害风险理论。
2、城市规划理论(1)可持续发展理论。
(2)韧性城市理论。
3、工程学理论(1)结构工程学。
(2)岩土工程学。
(三)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方法与技术1、灾害风险评估方法(1)定性评估方法,如专家评估法。
(2)定量评估方法,如概率分析、损失评估模型等。
2、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方法(1)目标导向法。
2025年防灾减灾工作计划
8.加强防灾减灾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防灾减灾事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监督与评估
1.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考核体系,对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工作成效进行评估。
2.定期开展防灾减灾专项检查,确保防灾减灾政策措施的落实。
3.强化防灾减灾工作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提高防灾减灾工作透明度。
2025年防灾减灾工作计划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背景与目标
2025年防灾减灾工作计划,旨在提高我国防灾减灾能力,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计划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强化灾害风险管理,全面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水平。
8.加强防灾减灾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防灾减灾事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025年防灾减灾工作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请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认真贯彻执行本计划,共同推动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更大成效。让我们携手努力,共筑安全防线,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1.完善防灾减灾政策体系,提高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覆盖面。
2.增强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能力,提高灾害预报准确性。
3.提升防灾减灾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4.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设防标准。
5.优化防灾减灾资源配置,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6.推动防灾减灾科技创新,提高先进适用的防灾减灾技术应用水平。
4.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抗灾设防标准进一步提高。
050607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5
1.城市综合防灾的有关概念
城市公共安全与城市防灾
– 城市公共安全和城市防灾应对的对象均有狭义和广义 之分
▪ 狭义:城市公共安全侧重于人为故意破坏,以及人为事故性灾 害;城市防灾侧重于自然灾害,以及人为事故性灾害
4
1.城市综合防灾的有关概念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范畴
– 尺度——研究地域范围为城区(可适当延伸到周边 地区)
– 深度——城市层面(可深化到分区) – 重点——空间(含设施)为核心制定对策 – 关系——作为专项规划,与城乡规划(总规层面)
协调并相互反馈、调整优化,指导单项防灾规划编 制和优化,纳入并优化重要防灾预案
– 区划、规划、预案(软)
– 法规、标准(软)
– 宣传、教育(软)
– 管理机构(硬)
– 研究测报机构与设施(硬)
– 防抗救护设施、空间和工程措施(硬)
3
1.城市综合防灾的有关概念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范畴
– 多灾种风险评估 – 全过程考量 – 全方位、多手段应对 – 全社会参与 – 整合型规划
– 属性是城市层面的公共政策(类似于城乡规划) – 对象是城市(承灾体)和对城市有全局影响的主要灾害 – 目标是提升城市整体防灾能力,降低综合风险水平
3. 大陆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规划现状(城市规划体系内)
《厦门市城市建设综合防灾规划》
总则 城市规划中的抗震设防要求及技术指标 工程抗震设防区划与工程防灾土地综合利用规划 城市建筑工程抗震防灾规划 生命线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次生灾害防止规划和避震疏散规划 城市建设抗台风防灾规划 山体边坡、高挡墙防灾规划 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防灾控制 建设系统应急救灾预案 综合防灾规划实施计划及检查监督办法 城市震后和风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具体内容
加 强自然灾害 监测预报预 警、灾害 防御、应急 准备 、紧急救 援、转移安 置、生活救助 、医疗卫生 救援 、恢
复重建 等领域 的立法工作 , 统 筹推进单 一灾种法律 法规和地方性 法规的制定 、修订工作 , 完善 自然 灾害应急预 案体系和标 准体系 。
完善 中央层面 自然灾害管理 体制机制 , 加强各级减 灾委员会 及其 办公室 的统 筹指导和 综合协调职能 , 充分 发挥主要灾 种防灾 减灾救灾指 挥机构的 防范 部署与应 急指挥作用 。明确中央与 地方应对 自然灾害的事权 划分 ,
强化地方党 委和政府 的主 体责任 。 强化各 级政府 的防灾减灾救 灾责任意识 , 提高各级 领导干部 的风 险防范能 力和应急决 策水平。加 强有 关部
信息 发布系统 , 显著提高灾害预 警信息发布 的准确性 、时效性和社会 公众覆盖率 。 开展以县 为单位的全 国自然灾 害风险与减 灾能力调 查 , 建设 国家自然灾 害风险数据 库 , 形成 支撑 自然 灾害 风 险管理的 全要 素数据资 源体系 。完善国家 、区域、社 区自然灾 害综合风 险评 估指标体 系和技术 方法 , 推 进自 然 灾害综合风 险评 估、隐患排 查治理。 推进综合 灾情和救 灾信息报送与 服务 网络平 台建设 , 统筹发展 灾害信息 员队伍 , 提 高政府灾 情信息报 送与 服务的全面 性、及时性 、准确性和 规范性 。完善重特大 自然灾 害损 失综合评估 制度和技 术方法体 系。探索 建立 区域 与基层社 区综合减灾能力 的社会化评估 面普及 。防灾减 灾科技和
教 育 水平 明 显提 升 。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综合防灾研究
研, 对城 市的灾害风险以及防灾 需求有一 个合 理的认识 , 在
编制综合 防灾规 划过 程 中具有 很强 的针 对性 , 便 于在 总 体 规划编制过程 中统筹 考虑 城市用 地 选址 与发 展方 向、 防 灾 空间布局 、 各类基础设施布局 、 疏散道 路 的选 择 和避 难疏 散
安全与防灾 的关 键 阶段 , 自然灾 害 已经成 为制 约我 国经 济 和社会发展 的重要 因素 , 建立 完 善的综合 防灾体 系, 提 高我
2 . 2 防灾手段单一 。 新技术应用较 少
单灾种 规划 的编制 内容, 包 括 规划 目标 和 规 划 对 策 两
部分 。
城 市在应对 灾害 时技术 手段 单一 , 缺乏 综合 性 。大部
分 防灾 规划 的对策 措施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 工程性 的 , 如结构 抗震 、 防火 、
防洪 、 人 防工程等等 。而 对非工 程性 措施 涉及很 少 , 比如 防
国的防灾减灾能力 已成 为当务之急 】 。
1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中综 合 防 灾 规 划 编 制 形 式
场所的空 间分布 等 , 增强 了综 合 防灾规 划 的可操 作性 和 实
施性 。
2 城市总体规划 中综合 防灾 内容存在 的问题
2 . 1 规划涉及 灾种偏少
按照《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城 乡规划 法》 的规定 , 城 市总 体 规划 、 镇 总体 规划 的 内容应 当包括 防灾 减灾 内容 , 基 于此 , 目前我 国城市总体规 划在编制 防灾规划 上主要 有以下 两种
国以来 , 我国平均 每年 因 自然灾 害 造成 的直接 经济 损失 在
障系统等多方面 的对策 。 目前 来看 我 国采用 此类模 式开 展 综合防灾规划编制 的城市为数不多 。
XX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文本
文本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2)第二章规划原则及目标 (3)第四章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布局规划 (4)第五章绿色疏散通道规划 (6)第六章防灾避险绿地分类规划 (7)第七章防灾避险绿地设施规划 (8)第八章防灾避险绿地详细设计 (9)第九章绿地植物规划 (10)第十章分期建设规划 (10)第十一章建设实施与管理措施 (11)第十二章附则 (11)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XXX地震、地质灾害严重。
防灾减灾工作更显重要,为更好指导XXX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建设,制定本项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8)(三)《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25号文)(四)《XX省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条例》(试行)(五)《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1995)(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七)《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建城[2008]171号)(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通知》(建城[2002]240号)(十)《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十一)《城市防洪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2008)(十二)《X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十三)《XXX市应急避难场所总体规划》(2007-2025)(十四)《XXX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十五)《XXX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2015)(十六)《XXX防震减灾规划(2008—2025)》(十七)《XX省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导则(试行)》第三条规划期限、范围及规模(一)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09年—2025年近期:2009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5年(二)规划范围及规模本次规划范围为XXX市市域,重点为XXX市中心城区,与《XXX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5)界定范围一致。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的通知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10.08•【字号】南政办〔2016〕126号•【施行日期】2016.10.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的通知南政办〔2016〕12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南平市“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10月8日南平市“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南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6年9月目录前言第一章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1一、基本思路 1二、发展目标 2第二章建设任务 5一、完善防洪保障体系 5二、强化山洪与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7三、加强气象预警体系建设8四、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10五、加强林业防灾体系建设11六、加强防震减灾体系建设12七、强化综合减灾保障体系13第三章保障措施14一、加强组织领导15二、完善应急会商机制15三、强化应急指挥救援体系16南平市“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项目总体情况17南平市“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项目表18前言《南平市“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突出项目,即围绕“十三五”发展目标,针对性地策划了220个防灾减灾项目,总投资166.54亿元,其中,十三五投资123.91亿元。
这些项目主要涉及气象、水文、山洪、地质、地震、有害生物防治、水利防灾减灾等8大领域。
对其中比较成熟的项目,按照“五个一批”工作要求,明确地域和分类,分步推进实施。
同时,为进一步突出本《规划》的指导性,根据今后发展趋势,行业主管部门提出了一些设想性的项目,虽不成熟,但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这些项目也一并列入本《规划》,此类项目不作为检查和督促进度的对象。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资料
第一章灾害:是以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的结果体现的。
城市灾害是指由于发生不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对城市系统中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物质财富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
灾害分类:1、自然灾害:是以自然变异为主而产生的并表现为自然态的灾害。
2:人为灾害,指人类社会系统或自然社会综合系统运用发展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是人为因素给人、自然社会带来的危害。
自然灾害的种类:1、气象灾害:①台风:特指其中心附近地面或海域12m高处最大风力≥12级(或≥64nm/h或≥32.7m/s)的热带气旋。
②大风:指瞬时风速≥17m/s③干热风:在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30°,最小相对湿度≤30%,并伴有3级以上风的综合性天气现象。
④沙尘暴:指大量沙粒和尘土被强风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不足1000m的现象。
⑤霾:指空气中悬浮的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使能见度显著降低的天气现象,会对交通、环境、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
⑥暴雨:(50mm≤日降水量<100mm),大暴雨(100mm≤日降水量<200mm),特大暴雨(日降水量≥200mm)。
暴雪一般是指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10mm或以上,或12小时内积累降水量达6mm或以上的固态降水,会对农牧业、交通、电力、通信设施等造成危害。
高温:指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天气现象、会对农牧业、电力、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
2、洪涝灾害3、海洋灾害与海岸带灾:海岸崩塌是指发生在海岸的崩塌,主要发生在陡峭的岩岸或黄土类土组成的海岸。
4、火灾与爆炸5、地质灾害与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爆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崩塌又称塌方,山崩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迅速崩落滚动,而后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现象,崩塌包括岩崩和土崩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发生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
滑坡是指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整体向下滑移现象,也称垮山、走山、地滑、土溜。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盘锦市“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通知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盘锦市“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9.27•【字号】盘政办发〔2022〕23号•【施行日期】2022.09.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盘锦市“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通知盘政办发〔2022〕2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盘锦市“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9月27日盘锦市“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为推进全市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升全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防范和应对重特大灾害挑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救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强化综合减灾,统筹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统筹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着力做好监测预警、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生活救助等工作,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三)规划目标到2025年,全市防灾减灾机制体制更加健全,灾害防治体系运作更加协调,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基本摸清,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不断完善,水旱灾害、气象灾害、森林草原和苇田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更加精准,江河控制性工程和水库堤防、蓄滞洪区等防御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应急救援力量和装备建设得到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稳步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提高。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整理ppt
第一章 总论
一、相关概念
4、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类型与编制体系: (2)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一般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编制体系包括:从法定规划体系和空间层面来分,可以分为城市综合防灾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2019.11
2019.11
整理pp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与相关专项防灾规划的关系 第三章 城市综合防灾总体规划 第四章 城市综合防灾详细规划
整理ppt
第一章 绪论
相关概念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整理ppt
一、相关概念
1、城市防灾: (1)在《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中,城市防灾
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防灾详细规划。 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城市综合防灾总体规划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中心城区)
城市综合防灾详细规划
城市综合防灾控制性详细规划源自防灾设施与空间规划设计整理ppt
二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一、安全城市理论与实践
二、灾害风险管理周期理论与实践
• (一)安全都市:日本神户复兴计划 • (二)安全都市指导方针:亚洲地区
①近邻生活圈 ②生活文化圈 ③区域生活圈、并确立各生活圈内的指挥所及防救灾据点
3.防灾都市基盘 4.防灾管理
①防灾绿轴 ②防灾据点 ③海陆空广域防灾据点体系 ④都市生命线网络
①灾害预防计划 ②灾时的救灾紧急应变计划 ③救援复原、灾后的救援与重建计划 ④防灾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城市总体防灾空间规划
(1)城市总体防灾空间结构: 城市总体防灾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中各类各级防灾空间和防救灾设施布局的形态与结构形式。 主要由“点、线、面”构成。 “点”:指避难场所、防灾据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次生灾害源、防灾安全街区、 防灾公园绿地系统、开发空间系统等。 “线”:主要指防灾安全轴、避难道路与救灾通道、以及河岸、海岸等线状地区等。 “面”:主要指防灾分区、土地利用防灾计划、土地利用方式调整、各类防灾社区防灾性能的提
升,以及城市旧区的防灾计划等。
武汉市防灾分区划分图
(2)城市总体防灾分区: 根据用地适宜性、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城市行政区设置、疏散场所布局、防 救灾资源配置、重大危险源等次生灾害影响,合理划分各等级防灾分区,利于城市防灾资源整合 和分配。 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防灾分区。
一级防灾分区:分区隔离带不低于50m,利用隔离带或天然屏障(如河流、山川)防止次生灾害,
5
10 10 1 1 5 1 1 5
10
10 10 5 5 10 1 1 5
5
1 1 10 10 1 10 10 1
162
159 159 145 145 134 105 105 84
2
3 3 5 5 7 8 8 10
灾害项目总分计算方式=灾害历史分数*2+医疗院所受创程度*5+最大威胁*10+灾害可能性*7
能源供给系统
信息情报系统 电力是生命线系统的核心,主电网应形成环路,还应备有自发电机及可移动式的柴油发动机系统。
1、人防规划
确定人防系统的组成 主要人防设施的布置 确定人防设施的标准
2、抗震规划
偏重于发生震灾后救灾及疏散工作 在规划方面采取一下对策 (1)城市布局时应考虑抗震因素 (2)采用组团式,组团之间绿地可以提供避震疏散之用。 (3)安排疏散路线及疏散空间,居住区可就近疏散至公园、运动场地等处。 (4)疏散通道要有足够的宽度,即使两旁建筑倒塌,也不至于阻断交通。 (5)医疗单位应重点防护 (6)烈度在8度以上城市,建筑密度宜低于20%,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应有两条不经过市区的过境 道路。
市疏散避难空间体系规划,⑤城市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的防灾规划,⑥城市危险源布局规划。
1、现状分析 (1)城市灾害概况与特征分析: 收集地震、地质、火灾、洪涝、气象灾害、海洋灾害资料。 (2)城市现状用地的安全与适宜性评价: 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有条件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3)城市现状综合防灾能力评估: ①城市现状疏散通道系统综合防灾能力评估:评价因子为网络性、均衡性、安全性。评估对 象包括市内交通和对外交通两个部分。 ②城市现状避难场所系统综合防灾能力评估:包括可利用资源、布局均衡性、交通可达性、 安全性的评价。
(3)城市防灾轴规划:
在灾前,防灾轴能提供灾害防护空间和生态调节空间;在灾时,能提供多种应急空间,例如灾时
紧急避难场所、指挥中心、信息中心、应急医疗救护、物质储备、交通干道、救援通道、疏散通 道、外援中转空间等。 ①等级:可以分为防灾主轴和防灾次轴。
防灾主轴宽度在30m以上,连接区域性避难中心和区域性防灾据点,是城市、城际的主要交通联络
(4)制定区域救灾联动方案:包括人员与救灾设备的相互支援;灾害信息情报的互通有无;各行
政区联合制定与实施区域性防灾方案措施。
日本神户市区域防灾据点的配置
2、重点内容
(1)形成市域防灾交通网络: 以区域的空间结构为基础,规划区域交通轴,联系各防灾据点,保证防灾据点对外界多样化的交 通联系手段,以及通往受灾核心区域的灵活多样的交通手段。 (2)规划设置市域防灾轴: 在区域范围内形成高效的防灾轴线网络,划分规模较大的防灾单元区块。由区域性交通网络、区 域性绿带、河流等要素组成。 (3)规划设置市域防灾据点:
段,以前三项为主。 救灾干道是指在大灾、巨灾下需保障城市救灾安全通行的道路。主要用于城市对内对外的救援运 输。有效宽度不小于15m。
疏散主干道是指在大灾下保障城市救灾疏散安全通行的城市道路,主要用于城市内部运送救灾物
质、器材和人员的道路。有效宽度不小于7m。 疏散次干道是指在中灾下保障城市救灾疏散安全通行的城市道路,主要用于人员通往固定疏散场 所。有效宽度不小于4m。 街区疏散通道指用于居民通往紧急疏散场所的道路,有效宽度不小于4m。 ②规划要求: 每个二级防灾分区至少有一条救灾干道,绝大多数二级防灾分区至少有一条疏散主干道。每个防 灾分区在各个方向至少保证有2条防灾疏散通道。
台湾新光吴火狮纪念医院的风险评估表
风险评 估项目
灾害历史
医疗院所 受创程度
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威胁
灾害可能 性
总分
排名
灾害项目
*2倍权重
*5倍权重
*10倍权重
*7倍权重
火灾
10
10
10
10
240
1
地震
化学危害 恐怖攻击 电力中断 水灾 辐射意外 暴力威胁 风灾 高传染性 疾病
1
1 1 10 10 1 10 10 1
(3)防灾专业设施系统:对应不同的实施主体。包括消防、防洪防涝、抗震防灾、防风防潮、人
防等专业设施。 (4)防灾生命线系统:支持组织指挥系统的实施,支持防灾专业设施效能的发挥,还是灾民生活 的必备生存物质。包括交通运输系统、水供应系统、能源供应系统和信息情报系统。
(5)防灾支持系统:在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等领域进行与综合防灾相关的建设。包括治安系
2、城市灾害风险评估与损失预测
(1)城市灾害风险评估: ①确定城市灾种:收集已发生的和潜在的灾害资料。 ②灾害评估因子:重大性、延续性、破坏性、影响区域、频率、可能性、易损性、社区优先性。 ③城市灾害等级划分:得出高、中、低风险程度的灾害类别。 (2)城市灾害风险图绘制:根据灾害预测、模拟、评估和空间栅格化赋值方法,绘制城市灾害风 险图。 (3)城市灾害的潜在损失预测:目前已有TELES地震危害模拟系统。
③城市现状应急指挥系统综合防灾能力评估:从均衡性、可达性、应急功能性、安全性进行评估。 ④城市现状应急医疗设施系统综合防灾能力评估:从规模容量、均衡性、可达性、安全性、服务
半径进行评估。
⑤城市现状消防系统综合防灾能力评估:从均衡性、便捷性、规模容量、安全性、服务范围进行 评估。 ⑥城市现状灾时治安系统综合防灾能力评估:从均衡性、规模容量、安全性进行评估。 ⑦城市现状应急物资保障系统综合防灾能力评估:从规模容量、均衡性、可达性、安全性进行评 估。 ⑧城市现状生命线系统综合防灾能力评估:主要从安全性进行评估。考虑直接损害、间接损害、 后续损害三类危害。 ⑨城市现状危险源及防灾能力评估:主要从安全性进行评估。考虑地质情况、与其他危险源距离、 设施本身的建筑或工程结构性能质量等因素。
3、放洪规划
(1)防洪标准 (2)防洪措施 (3)防洪对策 (4)防洪设施
4、消防规划
消防设施:消防调度设施、消防站、瞭望塔、消防栓 制定消防要求、消防规范、防火间距。 消防站的责任区面积宜为4到7km2 1.5到4万人城镇设一 处消防站
二、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主要内容包括:①现状分析,②城市灾害风险评估与损失预测,③城市总体防灾空间规划,④城
指能够开展重要防救灾活动的市域性城市公园等场所。功能包括救灾物资的转运、分配;支援部
队的集结、宿营;器材储备;日常休憩等。一般在人口稠密的市区周边、交通枢纽地区布置。
神户市防灾绿地轴和 防灾据点构成
神户市震后重点整治的 防灾轴
二、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总规层面的主要内容按预防灾害的主要四类灾害分为人防规划、抗震规划、防洪规划、消防规划。 生命线系统:在灾害发生时人民生命安全及生存环境的工程项目。 生命线系统四大网络:海陆空交通运输系统 水源供应系统
③规划原则:安全第一、就近避难、“平灾”结合、综合防灾、步行为主、利于救援。
④救灾备用地:在无法满足建设规模要求时,可以在非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布局规划。
北京中心城区已建地震及避难场所位置示意图
5、城市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的防灾规划
(1)城市公共设施的防灾规划对策:
针对应急指挥设施、应急医疗设施、应急消防设施、应急治安设施、应急保障物资系统的防灾规 划对策。 主要分为空间性措施和管理型措施。在空间上根据服务半径和服务规模,在空间上进行有效覆盖 布局。在管理上,强化功能、加强管理,有效应用。 (2)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综合防灾对策: 针对供水、供电、通讯、燃气设施的防灾规划对策。 重点在空间选址和布局上,强化提升设施的安全性。其次加强维护,强化配置,提升安全保障措 施。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第一章 总论
1、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主要系统:
(1)防灾研究、监测与预警系统:国家级研究中心、研究机构为核心,联合大学团队与高科技企
业协同攻关,产学研一体化。包括城市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区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灾害应急预
案、各单灾种(如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等)监测和预报系统、火灾监视与消防系统、交通安 全管理系统等。 (2)防灾组织指挥系统:对应不同政体与政府组织形式。包括领导机构、咨询机构和指挥设施。
统、储运系统、社会保障与福利系统、医疗救护系统、市政工程抢修系统、法律体系及宣传教育 系统等。
2、城市主要灾害源:
(1)建设部1997年公布的《城市建筑综合防灾技术政策纲要》中认定地震、火灾、风灾、洪水、 地质破坏为现代城市主要灾害源。 (2)其他致灾要素有:气象灾害(暴雨、冰雹、大雾、雪灾、沙尘暴、雷击、高温高湿等)、 爆炸、泄漏、公害致灾(环境污染)、高新技术事故、古建筑防灾、流行病灾、交通事故、工 程质量事故等。 (3)概括为“天(防空)、地(抗震和防止地质破坏)、水(防洪)、火(消防)”四大部分。
3、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目标及体系
分析城市综合防灾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空间和设施布局,形成良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