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古神话中透视出的生死观_以伏羲_女娲神话为例
【2019-2020】关于伏羲女娲的神话-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关于伏羲女娲的神话提起女娲,我们就想到另一传说中的伏羲。
伏羲又叫“宓羲”,或叫“庖羲”,此外还有“伏戏”、“包羲”、“包犠”、“伏犠”、“炮犠”、“犠戏”……等,都是古史上所记载的伏羲一名的不同写法。
这伏羲也是我们祖宗里一位很有名的人物。
传说他和女娲本是兄妹,或者竟是夫妇,这种传说,可说是“由来已古”,徵之于汉代的石刻画像与砖画和西南地区苗瑶侗彝等少数民族民间流行的传说,更足相信。
汉代的石刻画像与墙画中,常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娲的画像。
这些画像里的伏羲和女娲,腰身以上通作人形,穿袍子,戴冠帽,腰身以下则是蛇躯(偶有作龙躯的),两条尾巴紧紧地亲密地缠绕着。
两人的脸面,或正向、或背向。
男的手里拿了曲尺,女的手里拿了圆规。
或者是男的手捧太阳,太阳里面有一只金鸟;女的手捧月亮,月亮里面有一只蟾蜍。
有的画像还饰以云景,空中有生翅膀的人首蛇身的天使们翱翔。
有的画像更在中间着一天真烂漫的小儿,双足卷走,手拉两人的衣袖,给我们呈现了一幅非常美妙的家庭行乐图。
从这些图像看来,伏羲女娲在古代传说里是一对夫妇那是毫无疑问的了。
根据这些画像和史传上的记载,我们相信人类的确就是由这一对半人半兽的天神滋生繁衍下来的。
正因为他们是始祖神,所以又成了保护神,古人祠墓多刻绘伏羲女娲画像者,就是取其保护死者,使他安享地下快乐的意思。
说到西南地区苗瑶等少数民族民间流行的传说,那就更是有趣了。
伏羲女娲,在这些民间传说中,不但是夫妇,而且是亲兄妹成为夫妇的。
这些传说,各地大同小异;现在将广西融县罗城瑶民中的一段传说记述在这里。
……天快要下大雨了,云密风急,雷声隆隆地吼过高空,小孩们都很惊怕,可是一般劳动者却还在外面工作,和平视一样,因为夏天总是常多雷雨,并不足怪,他们都是知道。
那时有一个男子,也正在屋子外面工作。
中国上古神话中透视出的生死观——以伏羲、女娲神话为例
前 人 研 究 伏羲 神 话 ! 最 先 取 得 突 破 性成 果 的 实 为闻 一多 先 生! 他的 著名 论 文 , 伏羲 考 -! 为伏 羲 神话 研究 竖起了 一面 旗帜 "
I一J 伏羲 的神 奇出 生
据 传 伏 羲 的母 亲 华 胥 氏 外 出 ! 在 雷 泽中 无 意 中 看到 一个 巨 大的 脚印 !好 奇的 华 胥用 自己 的 脚丈 量 了 巨大 的 足 迹 后 !不 知 不 觉 感 应受 孕 ! 怀 胎 十二 年 后 !伏 羲 降 生 了 )原 文 - *太 皞 庖 羲 氏 " 风 姓 "代 燧 人 氏继 天而 王 "母 曰华 胥" 履大 人迹 于雷 泽 "而 生庖 羲 于 成 纪 " 蛇 身 人 首 "有 圣 德 $ + ,. -!/,&) (( 晋 皇 甫 谧 ,帝 王 世纪 - 也 说 * ( 太昊 帝庖 牺 氏! 风姓 也 ! 燧 ( 春皇 人 之世 有巨 人 迹出 于雷 泽 ! 华 胥以 足履 之 ! 有 娠 ! 生 伏羲 于成 纪 ") 东 晋 王嘉 ,拾 遗 记- 说* 者 ! 庖 牺 之别 号 " 所 都 之 国有 华 胥 之 州 ! 神 母游 其 上 ! 有青 虹 绕 神 母 ! 久 而方 灭 ! 即 觉 有 娠 ! 历 十 二年 而生 庖 牺" ) 唐 司马 贞 ,补 史记 . 三 皇本 纪 说* (太 暤 包 牺 氏 ! 风 姓 ! 代 燧 人 氏 继 天 而 王 " 母曰华胥! 履 大人迹于雷泽! 而生庖牺于成纪 " 蛇 身人 首! 有圣德 ")
&’ ’! 年 ! 月 第"卷 第&期
以女娲为例看神话女性
以女娲为例看神话女性在中国神话体系中,女娲是作为伟大的造物始祖出现的。
她做事都不会计较个人得失,专注于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环境,在自然环境恶劣险恶的时代里,使劳动人民生活欢乐祥和,因此女娲的地位是相当的高,受到普遍的尊重和颂扬。
曾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与伏羲结合繁衍人类,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斩妖除魔以保天下苍生平安。
可见其爱好和平,勇于创新,嫉恶如仇,无私无畏、乐于奉献,不畏艰险、勇于拼搏,抗争命运、自强不息等一系列高尚品格,这些都是神话中女性的美好品格。
女娲这位神话女英雄形象是母系社会的女性的重要体现,在母系社会中女性具有领导权和话语权。
女性是生产活动的组织者和主要劳动力,是社会发展的支配力量,女性神在生产劳动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女娲是抟土造人、炼石补天,集多重身份于一体的伟大女英雄,因此,女娲作为创造人类的女神和养育英雄的母亲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崇拜,成为鼓舞女性自强不息、勇敢奋斗的榜样。
女娲的形象是一种坚毅的、谦逊无私的德行形象,也是神话中女性的形象,她们集中体现和张扬了“创造、民本、和谐、奉献”精神的中华民族精神,时刻鼓励着后人要学习她们的那种大无畏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女娲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第一女性形象,也是神话女性的重要体现,其文化无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伏羲的神话故事
伏羲的神话故事伏羲,又称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及太昊等,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
他被尊为“三皇”之一,与女娲同被尊为人类始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诞生与成长据传,伏羲生于成纪(今甘肃天水),其母为华胥氏。
华胥氏在外出游玩时,无意中踩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从而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在成纪地区生下了伏羲。
伏羲天生具有异禀,他能通过观察天地间的万物,洞察其规律,因此被尊称为“天皇”。
创立八卦伏羲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贡献是创立了八卦。
据说,在伏羲的时代,人们还处于混沌无知的状态,对于自然界的种种现象无法理解。
伏羲通过观察天象、研究地理、体察万物,最终创制了八卦,用以解释天地间的奥秘。
八卦不仅代表了天地间的八种基本力量,也代表了八种自然现象,如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等。
八卦的创立,不仅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也为后来的哲学、占卜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教化民众伏羲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创造者,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
他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出了许多生活经验和道理,然后将这些经验和道理传授给民众,教导他们如何生存、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他的教化下,人们开始懂得如何农耕、如何渔猎、如何制作工具等,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制定婚嫁制度伏羲还制定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用鹿皮为聘礼。
这一制度的实施,结束了人类早期群婚杂居的混乱状态,使得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更加稳定,也为后来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
龙的传人伏羲还与龙有着密切的联系。
据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在雷泽游玩时,踩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从而感应受孕,生下了伏羲。
而这个巨大的脚印,正是由雷神留下的。
雷神是龙的化身,因此,伏羲也被视为龙的传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吉祥、尊贵的象征,伏羲作为龙的传人,也象征着其尊贵和神圣的地位。
结语伏羲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其故事不仅充满了神秘和奇幻的色彩,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他的创造、智慧和奉献精神,不仅为后世的人们树立了榜样,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民间视野中的伏羲与女娲以天水伏羲、女娲信仰为例
民间视野中的伏羲与女娲以天水伏羲、女娲信仰为例伏羲与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两位重要角色,他们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缔造者,同时也是中国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天水地区,伏羲、女娲信仰深入人心,被广泛传承。
本文将以天水伏羲、女娲信仰为例,从五个方面来探讨他们在民间视野中的重要性。
一、万物之始伏羲与女娲被视为华夏文化的始祖和世界的缔造者,神话传说中,在他们的手中诞生了天地万物,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源于这个传说。
在天水地区,伏羲、女娲信仰被广泛传承,被视为人们的先祖,同时也是信仰源头的象征。
这种信仰传承下来,形成了广泛的宗教文化,受到了民间的热爱和尊敬。
二、神明信仰在中国民间信仰中,伏羲与女娲的形象是很重要的神明代表。
虽然伏羲、女娲传说不同,但他们都是人们信仰中的重要神祇。
在天水地区,信仰伏羲、女娲的人很多。
在许多家庭中,还设有伏羲祭坛和女娲祭坛,每年重要的民俗节日也会举行祭祀仪式。
这种神圣的信仰形式,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神明的存在感,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当时的文化、人民以及古代王朝的发展。
三、文化符号伏羲、女娲被视为中国文化的始祖,也因此成为文化符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伏羲神话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在设计中经常出现。
比如在中国的十二生肖、八卦中,都含有伏羲文化的影响。
在天水地区,伏羲、女娲文化也深入人心,成为了这个地区文化的代表。
此外,在许多文化表现和艺术作品中,伏羲、女娲的形象也经常被描绘和使用。
四、文化民间传说伏羲、女娲在中国文化传说中,有着浓厚的文化意义。
在不同地方,人们会有不同的伏羲故事和女娲传说。
在天水地区,也有许多关于伏羲、女娲的传说,也被广泛传承。
这些故事充满神秘色彩,也反映了当时文化、社会发展的历程。
这些传说一直以来影响着当地民间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五、文化旅游伏羲、女娲文化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旅游资源之一。
在天水地区,伏羲、女娲文化和信仰也吸引了许多的游客,为当地的旅游业做出了大贡献。
神话中的生与死
神话中的生与死神话,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各个文化中的叙事形式,经常包含了关于生与死的主题。
从古代的希腊神话到北欧神话,再到中国的神话传说,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故事都涉及到生命与死亡的命题。
本文将以中西方神话中的典型故事为例,探讨神话中生与死的意义和象征。
一、希腊在希腊神话中,生与死常常与众神的活动紧密相连。
其中最为著名的例子之一是特洛伊战争,这个战争的发生源于希腊神祈使的争斗。
在战争中,勇士阿喀琉斯为了报复杀死自己朋友巴特洛克洛斯的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决定将自己沉入冥界,以向死去的朋友表达敬意。
这个故事中,生与死被描绘成一种永恒的循环。
阿喀琉斯通过生命的结束来追求超越性的存在,并以此向友谊、勇气和忠诚致敬。
生与死在这里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概念,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价值的象征。
二、北欧相比之下,北欧神话中的生与死更加复杂和深远。
北欧神话认为世界的形成和终结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其中包含了无数次的生与死。
而且,在北欧神话中,生与死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也是整个宇宙秩序的组成部分。
其中一个重要的故事是“拉格纳罗克”(末日之战)。
在这场战争中,诸神和巨人将彼此交战,世界将被烧毁。
然而,这场毁灭被视为新生的开始。
在火焰与暴力的背后,生命将迸发出新的希望和活力。
三、中国中国神话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生与死的意象。
其中一个例子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传说中,嫦娥为了避免太阳神后羿的追求而投奔月宫,成为了月神。
嫦娥奔月的故事象征着生命的转变和永恒的存在。
她放弃了人间的生活,但通过变成月神,她获得了永生的补偿。
生与死在这个故事中成为了一个象征性的过程,强调了超越物质尘世的精神境界。
结语通过对中西方神话中生与死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生命与死亡在神话中的象征意义。
无论是希腊神话中的追求超越性的存在,还是北欧神话中的宇宙秩序的循环,亦或是中国神话中生命转变与永恒的存在,生与死都是神话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神话中的生与死不仅仅是个体的生存,更是对人类生命存在意义的思考。
从神话看先民生死观的变迁
了关 于 “不 死之 国”的神话 。
那样 的地方 。
《淮南子 》的记载 则更加 明确 :“羿
在 上 古 时代 ,自然 的死 亡 是 难 以
随 后 ,人 类 的 历史 发 展 使 先 民逐 请不死之 药于西王母 ,恒 娥窃 以奔 月。”
解释的事物,其必然性尚不被人类所 渐地 接近 “人必 有 一死 ”与 人 生短 暂 的
然没有不死之 民,但人的寿命也或数 只是不死国意识的模糊延续 ,那么 ,在 还童仙草 ,此草却在归途中为蛇所吞
倍于常人 ,或可以凭借 以神奇的动物 《淮南子 ·堕形训》的记载中 ,人类达到 食 ,于是人类就此丧失了免于死亡的希
为坐 骑而 达 到高 寿 。
不 死 的可 能性被 更 明确 地 揭示 了 :“疏 望 。求取 到 不死 之药 却 又将之 失 去 ,这
然 而在 以上神 话 中 ,无 论是 不 死 圃之 池 ,浸 之 黄 水 ,黄 水三 周 覆 其 源 , 样 的叙述 表 明 ,纵 然人 类相 信 自身 的
2018.06 l发展 67
能力,却也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死亡 地驾驭时间的希望。鲁阳公一挥戈能 最终 的胜利 。虽 然这 些 胜利 也 只是 幻 对 于人 类 的必然 性 ,人类 的 能力 在不 够使太阳倒行三舍 ,其神力虽不及夸 想 中 的胜利 ,然而 ,它们 却展 示 出 人类 可逆 转 的 自然之 力面 前遭 到 了挫 折 。 父逐 日 ,却 也起 到 了停 驻 时 间的功 效 , 追求 不息 ,虽身死而 仍不 止不悔 的精 神
然 而 传 说 中 的 不 死 之 药最 终 还
岁。”《山海经 ·海 / ̄b;lt,经 》言 犬封 国 “有 重要 意义 :它 是人 类 为 自己制 造 的希 是 随着恒 娥 的窃 药飞升 而 回归 了神 仙
中国神话故事的忧患意识
中国神话故事的忧患意识
中国神话故事中,忧患意识贯穿始终。
在这些故事中,人们经常面临各种危险和灾难,他们不断地努力克服困难,战胜恶势力。
这些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认识,表现出了他们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生命的珍视。
中国神话中的许多故事都涉及到人们的生存问题。
例如,《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描绘了一个无边无际的混沌时期,盘古用其巨大的身躯打破混沌,把天地分开,从而创造了世界。
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生命和存在的渴望和不安,同时也暗示了人们需要不断战胜困难,才能生存下去的事实。
另一个例子是《后羿射日》的故事,讲述了后羿用神箭射下九个太阳的故事。
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气候变化和日光对生命的影响的认识,以及他们对自然灾害的担忧。
通过后羿的才智和勇气,他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挽救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还有一些故事涉及到人们面对的社会问题。
例如,《封神演义》的故事讲述了商周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
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政治权力的担忧,他们希望通过讲述这些故事来警示人们不要重蹈覆辙,避免社会动荡和战争的发生。
总之,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忧患意识是深刻的,它们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的认识,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生命的珍视。
这些故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了解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也为人们教育下一代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神话中的生死观念
神话中的生死观念神话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形式,承载了人类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思考与理解。
在各个文化体系中,神话中的生死观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生死的认知,还体现了一种对于人类存在意义的探索。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文化中的神话故事入手,一探神话中的生死观念。
一、古希腊古希腊神话中,人类的生死被看作是众神力量的游戏。
据说,人类的寿命由三位女神妙想、命运和死亡之神掌握。
妙想负责给予人类智慧和创造力,命运决定了每个人的命运轨迹,而死亡之神则是人类不容逃避的终结者。
然而,在古希腊神话中,死并不意味着一切的终结。
有许多英雄和伟人拥有“后世”的存在,在死后被尊为神祇,成为永恒的存在。
例如,半神半人的赫拉克勒斯在死后成为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这种生死观念表明了古希腊人对于死后生命延续的信仰。
二、古埃及古埃及神话中,人类的生死与重生是一个相互关联且循环不息的过程。
埃及人相信,人的灵魂在死后会经历各种考验和审判,以避免尘世中的罪过,最终进入永恒的天堂。
为了保证死者在来世的幸福,埃及人会在墓葬中安放丰盛的食物、贵重的宝物和各种供品。
古埃及人对于来世的渴望与对生命的珍视相辅相成。
在古埃及的生死观念中,逝者的姓名和形象的延续至关重要。
通过神话中的神祇和魔法,人们相信逝者的灵魂可以在来世继续存在,并得到永恒的幸福。
三、中国中国神话中,生死一直是人们探索的课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被认为是宇宙中的一部分,有一种与自然、宇宙共生共存的观念。
中国神话中的仙人和神灵常常拥有长生不老的能力,代表了一种超越生死的境地。
然而,中国神话中也有关于死亡的故事。
例如,《狐狸精和西施》中西施在死后化作狐狸,并得到了新的生命。
这种对于死后重生的思考与古希腊神话中的观念有相似之处。
总结:从古希腊神话的英雄成为神祇,到古埃及神话中的来世和重生,再到中国神话中的仙人和生死共存的观念,神话中的生死观念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生命意义和死亡的理解。
无论是把生死视为神仙游戏的希腊,还是将死后当作重获新生的埃及,亦或是追求与宇宙共生共存的中国神话,神话中的生死观念都是人们思考人生的渊源,也是人类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思索与向往。
女娲补天解读上古时期的创世神话与宇宙观
女娲补天解读上古时期的创世神话与宇宙观上古时期,中国的神话中流传着一个与女娲有关的故事——女娲补天。
这个传说背后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宇宙观念,通过解读女娲补天的神话,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上古人们对创世和宇宙的理解。
女娲作为中国神话中的伟大神灵,被视为万物之母,她在创造万物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根据传说,当天地初开之时,混沌状态的宇宙中充满了无序和混杂的元素,没有秩序,而女娲负责为宇宙注入秩序和生命。
女娲补天的故事发生在上古时代,天塌下来,大地演变成一片混乱。
面对天地崩溃,女娲毅然决然地展开了补天的工作。
她采集五彩石补衡天空,用九轮脚踏出九山,用粘土捏造人类,使得万物重新复苏。
女娲个人的力量和智慧得以展现,她的行动不仅仅是对宇宙秩序的重建,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启示。
从这个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上古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知以及他们对自身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
女娲以她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一切生命,并为宇宙注入了秩序。
这种观念反映了上古人们对于自然规律和宇宙秩序的深刻认识,认识到自然界是有序的,并且人类需要遵循和尊重这种秩序。
女娲补天的神话也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互动,上古人们相信人类与自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此外,女娲补天的故事也反映了上古时期的人类对于自己的起源和文明发展的思考。
女娲通过补天,不仅是为了恢复宇宙秩序,也是启示人类文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她用粘土塑造了人类,意味着人类的起源与女娲紧密相连,而人类的文明发展需要依赖于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这种观念反映了上古人们对于文明发展的重视和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自然而然的认知。
女娲补天的神话也让我们思考起宇宙观念的演变与发展。
上古人们通过神话来描绘了一个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宏大图景,将个人力量与宇宙秩序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宇宙观。
这种宇宙观对于上古时期的人们来说,是他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整体性认知的表现,是他们对于创世和宇宙本质的思考和解读。
中国神话故女娲写作文200字
中国神话故女媧写作文200字最佳答案盘古开辟了天地,用身躯造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
那残留在天地间的浊气慢慢化作虫鱼鸟兽,替这死寂的世界增添了生气。
这时,有一位女神女娲,在这莽莽的原野上行走。
她放眼四望,山岭起伏,江河奔流,丛林茂密,草木争辉,天上百鸟飞鸣,地上群兽奔驰,水中鱼儿嬉戏,草中虫之豸跳跃,这世界按说也点缀得相当美丽了。
但是她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寂寞,越看越烦,孤寂感越来越强烈,连自己也弄不清楚这是为什么。
与山川草木倾诉心中的疲倦,山川草木显然稀奇古怪她的话;对虫鱼鸟兽诉说心事,虫鱼鸟兽哪能够能够介绍她的困惑。
她颓然趴在一个池塘旁边,茫然对池塘中自己的影子。
忽然一片树叶飞舞池中,恒定的池水透出了小小的涟漪,并使她的影子也微微晃动起来。
她忽然真的心头的困局找出了,就是呀!为什么她可以存有那种说不出来的孤独美感?原来就是世界就是缺乏一种像是她一样的生物。
想到这儿,她马上用手在池边挖了些泥土,和上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起来。
捏着捏着,卷成了一个小小的东西,模样与女娲差不多,也存有五官七窍,双手两脚。
揉不好后往地上一摆,居然养了出来。
女娲一见到,满心欢喜,接着又揉了许多。
她把这些小东西叫做“人”。
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样造出来的,气概举动自然与别的生物不同,居然会叽叽喳喳讲起和女娲一样的话来。
他们在女娲身旁欢呼雀跃了一阵,慢慢走散了。
女娲那孤独的心一下子热乎出来,她想要把世界显得热热闹闹,使世界到处都存有她亲手所造的人,于是不停工作,揉了一个又一个。
但是世界毕竟太小了,她工作了许久,双手都揉得麻木了,包出的小人原产在大地上仍然太稀疏。
她想要这样下去没用,就顺手从附近八折下一条藤蔓,伸进泥潭,咽下泥浆向地上驰骋。
结果点点泥浆变为一个个小人,与胸口卷成的模样相近,这一来速度就慢多了。
女娲见到新方法疏了效,越淋越有模有样,大地就到处存有了人。
女娲在大地上造出许多人来,心中高兴,寂寞感一扫而空。
她觉得很累了,要休息一下,到四处走走,看看那些人生活怎样。
伏羲和女娲创造人类
伏羲和女娲创造人类伏羲和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角色,他们被人们视为创造人类的神灵。
根据传统的神话故事,伏羲和女娲是万物之祖,他们为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的创造活动不仅象征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也给了我们重要的道德启示。
据古代文献记载,伏羲是古代中国的第一位君王,也是人类社会的创始人之一。
他以智慧和勇气闻名于世。
伏羲被人们认为是人类先祖的代表,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大门。
而女娲则是伏羲的妻子,她是个聪明、善良而美丽的女神。
根据神话故事,伏羲和女娲创造人类的故事是这样的:远古时代,天地混沌一片,不分清楚。
伏羲和女娲看到了这一切,他们决定创造一种有智慧、有情感的生物,人类就这样被诞生了。
女娲用黄土塑造了人类的形状,然后伏羲用自己的神力吹入了生命之火,让人类获得了生命的能量。
这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著名的“以土塑形,以神赋灵”的描写。
伏羲和女娲的创造活动不仅仅止于创造人类的外形,他们还教给了人类许多重要的文化和道德观念。
伏羲发明了八卦,用以推测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为后世的卜卦和预测提供了基础。
女娲则教会了人类制作衣物,种植作物,渔猎和建造家居的技艺。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人类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伏羲和女娲创造人类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神话故事,它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人类起源的思考和对创造力的崇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是伟大的生命创造者,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努力开创美好的生活。
作为人类的后代,我们应该怀着感激之情,铭记伏羲和女娲的贡献,并将其精神传承下去。
伏羲和女娲用他们的智慧和努力,创造了人类的起源,为我们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为社会的进步和美好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伏羲和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创造人类的神灵。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神力创造了人类,并教给了人类许多重要的文化和道德观念。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神话,更是对人类起源和创造力的思考和崇拜。
女娲补天与伏羲:人类起源的传说
女娲补天与伏羲:人类起源的传说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神话故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神话传说既是对世界本源的思考,也是民族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其中,女娲补天与伏羲的故事是独具特色且深具意义的。
这两位神话中的人物被认为是中国人类起源的化身,他们的故事传承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文化观念。
据神话传说,天地初开之时,天上的主宰者为盘古,他用巨斧将混沌中的气、形分离,创造了天和地。
然而,盘古用巨斧开天辟地后却坚持不下,疲倦倒下来,化为大地上的山脉和河流。
于是,女娲以自己的身躯勇敢地完成了补天的任务。
她用五色石块化为五彩斑斓的石磨,磨碎石头,把散落的碎片投向天空,形成了人类居住的天空之穹苍。
并且她利用五色土为人类塑像,创造了人类。
女娲的勇敢和智慧,使得人类得以在完整的天空之下茁壮成长。
而与女娲的故事相呼应的是伏羲的传说。
相传,伏羲是人类的第一位君王,也是中国古代三皇之一。
他除了以人文主义的思想为人类创造了文字、农耕、婚姻制度等,还用八卦的形式来解释天地万物的原理。
在legend中,伏羲用乌龟的背壳和蒲稗的茎叶来作卜筮之器,“卦”字的来历也和伏羲有关。
伏羲借助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类社会的思考,尝试着揭示宇宙之谜,解释人类的起源与命运。
女娲补天与伏羲的传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
它们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思考。
女娲的补天行为代表着人类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和改造能力,故事中的女娲是一个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英雄形象。
而伏羲则通过观察自然和思考人类社会,为人类提供了文明的基石。
他的开创性思维为人类的进步提供了方向。
女娲补天与伏羲的故事不仅仅是神话,更是一种思想文化的传承。
作为源于中国本土的神话,它们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这些传说,人们能够了解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大自然和社会的探索与反思。
这些神话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和思维方式,而且还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女娲补天与伏羲的故事是中国人类起源的重要传说,它们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与丰富。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生死观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生死观摘要:中国上古神话中有不少神话隐含着对生死观念的探究,精卫填海、杜宇啼血、丹朱化鸟无不如此。
在《山海经》中有一段“颛顼死即复苏”的文字,这则神话因“蛇鱼相化”而引人注目。
蛇与鱼的意象在上古神话中频繁出现,二者同属阴,都代表了“生命延续”的含义。
“蛇”以其神秘性、致死性和生殖含义象征了“死亡与再生”,“鱼”则因其强大的繁衍能力被赋予了“重生”的寓意。
这一类变形神话表现出了原始人类对于生命与死亡的最初认识,并将这种情感与认识通过隐喻的手法表达出来,以“灵魂不灭”的方式达到人与万物相融,以“形态多变”的方式宣告生命的永恒,以“死生交替”的方式对抗死亡的降临。
而这种非逻辑的原始混沌的认识正是原始人类最早产生的生死观念。
关键词:神话;生死观;颛顼;死即复苏;灵魂不灭作者简介:王海远,文学博士,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佛教。
神话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石,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族群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正是通过神话渐次展示出来的。
认识一个族群的神话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解析该族群的文化特征,帮助我们认识该族群的思想文化之发展起点。
从这一角度而言,对于神话特征的探讨则具备了深刻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神话乃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1,它承载了先民对于当时的社会形态与自然现象复杂而原始的认知,其中复生神话则通过“物化、变形”这一手段,被赋予了初民们针对未知现象的自我解释、判断以及情感上的美好愿望。
卡西尔在《人论》中提到:“各不同领域间的界限并不是不能逾越的栅栏,而是流动不定的。
在不同的生命领域之间绝没有特别的差异。
没有什么东西具有一种限定不变的静止形态。
由于一种突如其来的变形,一切事物都可以转化为一切事物。
如果神话世界有什么典型特点和突出特性的话,如果它有什么支配它的法则的话,那就是这种变形的法则。
”2在《山海经》中,相当一部分神话遵循了这一法则,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伏羲女娲”等等;这些神话在变形的过程中传递出一种“死而复生”的观念,即物态的消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的再一次重生。
试析世界神话中人神关系和生死命运观命题
试析世界神话中人神关系和生死命运观命题
刘永睿
【期刊名称】《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25)006
【摘要】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都出现过关于人类寻求长生之术,关于死亡与再生及关于命运祸福的故事,这些神话大多体现了早期人类对于生的向往和对于死的恐惧,基于这样的原因,在这些神话中引发了人类关于人与神祗关系和生死命运观念的思考.
【总页数】3页(P13-15)
【作者】刘永睿
【作者单位】甘肃联合大学,人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9.2
【相关文献】
1.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命运观比较 [J], 金玉
2.两种不同的命运观念——褒姒神话传说与俄狄浦斯神话传说之比较研究 [J], 赵沛霖
3.中国上古神话中透视出的生死观——以伏羲、女娲神话为例 [J], 姜志刚
4.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生死观——以"颛顼死即复苏"神话为例 [J], 王海远
5.不可抗与不可知——希腊神话中的“命运观” [J], 黄艺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伏羲和女娲是怎么死的!
伏羲和女娲是怎么死的!伏羲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三皇之一;女娲是我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大地之母。
据《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记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部落女首领华胥氏曾无意中到了一个叫雷泽的地方游玩,在那里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身孕,在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了伏羲和女娲。
本来一家人生活的很幸福,但突然有一天灾难降临,洪水滔天,几乎将所有人都淹死了,而伏羲和女娲躲进一个大葫芦里才幸免于难,后来他们随着葫芦漂到了昆仑山,从此兄妹二人就居住在昆仑山。
如果按照以上的记载,那么伏羲和女娲肯定是终老而死,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上古神话故事本身就充满了太多的奇幻色彩,而汉唐之后这种神话故事又被刻意的拉回现实,淡化了其神秘色彩,毕竟汉唐之后,佛教兴盛,我们本土的神话故事影响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像前面所引用的《史记三家注》成书最早的也在南北朝时期,此时正是佛教在我国的第一次兴盛,达摩东渡正是此时。
而先秦时代,女娲作为创世神地位是高于伏羲的,不过关于女娲的故事在汉唐之前依旧有些许分歧。
这种不同之处在于,秦汉之际流传的是,相传盘古开天辟地后,神力耗尽,身体化为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就此湮灭,盘古之后,诸神崛起并互相争斗,后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争霸,导致支撑天地的不周山被撞倒,天塌陷,于是女娲炼石补天,并为此献祭了自己。
而先秦时代,女娲补天的原因并没有详细记载,女娲补天和共工怒触不周山也是两个独立的故事。
至于伏羲,作为中华人文始祖,他的贡献和地位无疑是巨大的,他创造了八卦,发明了渔网进行渔猎还学会了驯养野兽,始造文字,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形式等等,可以说相比于女娲,伏羲更多的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人物,所以他最终应该是寿终正寝。
当然了,如果伏羲也不是历史人物,那么像伏羲,女娲这样的神话人物,又怎么会死呢?毕竟神仙怎么会死呢。
也许有人会问我,伏羲女娲究竟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不仅我不知道,大家应该都不知道吧?我国流传几千年的神话故事究竟是不是真实的历史演变而来,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谜。
伏羲和女娲是怎么死的
伏羲和女娲是怎么死的
上古神话中,伏羲、女娲既是一位圣人级别的大神,有时候也可以作为一个部落族群的称呼。
伏羲、女娲据说是华胥氏所生。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华胥国有一位少女到雷泽游玩,见到一个大脚印,她心中好奇就踩了上去。
不想心有所感,回家就怀孕了。
不久,就生下了一儿一女,儿子是伏羲,女儿是女娲。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神力耗尽,其筋骨毛发化为山川草木,身上各种虫子化为人类。
这就是最初人类的起源。
盘古之后,诸神纷起,各自争雄。
与西方一样,中国也曾有一个诸神争霸的时代。
最终,共工与祝融争霸,撞到不周山,导致天阙一角。
女娲于是补天。
女娲还是献祭了自己,并豁出去了找来的五色石,方才堵住这个窟窿。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幸运的是女娲并没有像伏羲那样,消失的无影无踪。
天上的大窟窿补好之后,在粟广之野,留下了女娲的一段肠子,并化成了十位神人,算是女娲的血脉真传了。
至于伏羲,则是以为推演八卦,耗尽神力,最后也化为天地万物老去。
上古神话中诸多大神都是心念苍生,大公无私的伟人。
他们创造了这个世界,最终又归于这个世界。
很可惜中国至今没有一部好作品描写这些上古大神。
中国神话中的原始生命观对古代小说的影响
中国神话中的原始生命观对古代小说的影响一、透析中国神话中的原始生命观回顾我国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大多都是生——死——复生的生命历程,经历了死亡后的主体在复生之后,表现出更加顽强的毅力和更加强大的灵魂,这种原始生命观也能给予读者一定的震撼,也是基于这种原始生命观的影响,许多观念被后来者不断渗透、吸收到自己的血液和灵魂中创作了更多有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
在先秦古籍《山海经》中,曾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音同“音”)于东海。
大意是说:炎帝宠爱的女儿女娃,有一天去东海玩,可是突然风暴袭来,她死了。
女娃变成了鸟,名字就叫做“精卫鸟”。
精卫鸟去西山衔来石子儿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
女娃变为精卫鸟,就体现了一种“渗透”的生命观,促使了一个生命不断转化。
其次,神话故事利用磨难或魔难增益其神性,最终通过魔难锻炼出了更具神性的生命。
这也说明在古代神话故事中,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新生命的开始,显示出生命璀璨夺目的光彩。
如羿与嫦娥的故事、七仙女下凡的故事都历来成为人们的茶余饭后的美好故事被不停地传颂。
到了现代,这样的爱情故事也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
二、阐述这一原始生命观对古代小说的影响神话故事中所体现出的原始生命观对古代小说可谓影响深远,这种原始生命观为小说的内容、题材都提供了可以超越的可能性,让小说具备了某些神话的色彩,给读者更多的人心震撼,产生更多的心灵共鸣。
笔者认为,神话故事中的原始生命观对古代小说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我们也可以循着小说的踪影来试图寻找原始生命观的存在。
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聊斋》可谓是一部饱含着浓重的传奇色彩的小说,小说中有不少夸大的细节,也有不少生生死死循环往复的神秘色彩。
古代神话的生死观念与中华民族的生命精神
古代神话的生死观念与中华民族的生命精神古代神话的生死观念与中华民族的生命精神摘要:在漫长的神话时代,我们的先民以自己对生与死的理解,产生了独特的生死观念,它主要表现为对生命长存的期盼、对形体物化的想象和灵魂不灭的信仰。
这种生死观念对后天华夏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启发儒道两家的圣贤们通过对生死的思辩实现了对有限生命的超越,也使长生的追求者们产生迷行与狂想;它导演了一幕幕血淋淋的殉葬惨剧,也引导着华夏儿女对祖先神灵虔诚而不厌的祭拜。
关键词:古代神话;生死观念;生命精神;文化心态一、从神话看中国上古时代的生死观念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方式的生死解说。
中华民族的先祖们,在灵智初现的茫茫时代,就有了对死亡的理解。
生活在距今一万八千年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在死人周围撒上赤铁矿粉末;生活在距今约五千至七千年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仰韶人,在其遗址上发掘的墓穴中,人骨头部也往往涂有赤铁矿粉末,且或多或少有陪葬物品。
可以证明,远古先民们认为血乃是生命的象征。
他们以赤铁矿粉代表血液,希望人死而复生;以陪葬物供死人在另一个世界里享用。
由于文字记载之缺失,远古风情多无从探究。
所幸的是,神话这一原始祖先生活的艺术档案,为我们含蓄而又明朗地展现了华夏先民们的生死观念和信仰。
1.形体化物的想象当远古生民以其虚弱的力量匐伏在大自然脚下之时,风雨雷电的惊扰、毒蛇猛兽的袭击、大火洪水的伤害、春夏秋冬的变幻,均使他们相信万物本有性灵,人的形态只不过是万种物象的一种,因而会形成万物互化的观念。
由于死亡的对象、原因不同,使我国远古的化物观念分别寄存于开辟神话、祖先崇拜与悲剧神话之中,从而构成了一曲曲激荡人心的命运交响乐。
中国的开辟神话主要是化物神话。
这可以盘古神话为例。
《绎史》卷一引吴人徐整《五运历年纪》云:“首生盘古,垂死化身。
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
伏羲女娲,人身蛇尾,兄妹交媾,《伏羲女娲交尾图》要表达什么
伏羲女娲,人身蛇尾,兄妹交媾,《伏羲女娲交尾图》要表达什么几幅女娲伏羲交尾图上面这几幅画像,画着一对人身蛇尾的男女交合,他们的双尾纠缠在一起,女子手上拿着规,男子手上拿着矩。
他们头顶有“阴”,尾部之下有“阳”,周围有星辰缀连。
这样一幅神奇的画面,就是中国人的始祖像《伏羲女娲交尾图》。
一、交尾图反映的神话故事交尾图反映了伏羲和女娲兄妹交媾,结合为夫妻从而孕育出人类的故事。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的版本有很多,这里只举其中一个。
唐代李冗的《独异志》记载:“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
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
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
’于烟即合。
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
今时取妇执扇,象其事也。
”意思是说:宇宙刚刚形成的时候,在昆仑山上住着女娲兄妹二人,那时天下还没有人民。
于是两人商议着要结为夫妻,但又觉得这样的事情很羞耻。
于是哥哥和妹妹登上昆仑山顶,他们赌咒道:'如果上天希望我们结为夫妻,那么就让烟雾聚集起来。
否则就让烟雾消散。
’话说毕,果然四周烟雾聚合了起来。
妹妹就来到哥哥的跟前,她用草编成扇子遮住自己的脸。
后世娶亲的时候,新娘要拿着扇子,就是在象征女娲执扇的神话故事。
二、交尾图反映的生殖崇拜观念中华民族对女娲的崇拜来源于原始先民的生殖崇拜观念。
上古时期,先民的思想尚处在混沌懵懂的状态,他们还不知道生育的奥秘所在。
而又因为“生”关系到种族的存亡,所以他们把“生”看成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神力,从而对女性的繁殖能力顶礼膜拜,创造出许多具有“生”的力量的始祖神。
女娲就是中华民族始祖神的典型代表。
她最显著的特质就是拥有“生”的能力。
《说文解字》中说“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就是说女娲有孕育万物的能力。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出栗广之野,横道而处”,这里提到了“女娲之肠”,由于古人认为,胎儿是从女性的肠子产出的,所以“肠”实际上是女性生殖器官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界。
把对祖先崇拜和各神崇拜相结合,是中国宗
教信仰的一大特色。
[
!"]
对祖先的祭祀是先民生
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的祭祀,一般分
三级:一是家庭内的祭祀;二是整个家族(同姓
宗族)的祭祀;三是皇室(国家)的祭祀。中国
古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是“逝者为大”、“死者为
的宗教形式就这样产生了。
在人类的早期阶段,由于人类对于自然及本
身认识的有限性,因此不理解人为什么会死,死
后会变成什么。在一个部落中,人们同劳动同吃
住,他们之间互相依靠,都是集体的一员,对集
体来说,每一个成员都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
一旦有人死去,其他人员就会感到不祥或灾难,
以为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支配着人的生命,由此而
认识自我。”人类文化史上一切对于外部世界的实
在的思考或虚渺的幻想,归宿都是人自身。人类
在不断地探索它自身的存在,时时刻刻在审视和
评价他的生存状况。
[
#
](
$%&’
)
为什么一个与自己朝夕
相处的亲人或朋友会突然死去,不再与自己进行
语言、感情和思想交流?生死之间的差别如此之
大,可二者却又相隔仅一步之遥。独龙族的《大
!
月
第
"
卷 第
&
期
)*+, -&##!
./0,"-1/,&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2+30 /4 53+67+893 :/0;<7=>+9=(?/6@27>7+A9B7 CD9<9/+)
对生的热爱和追求,对死的恐惧和厌恶,这
是中华民族生命意识的两个侧面。人们在痛惜生
中介。
[
!"
]
通过死亡这个中介,伏羲、女娲、炎
帝、大禹、后稷、弈等许多氏族首领具有了超人
的神性。伏羲、女娲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神,之
所以历朝历代受到民间和官方的崇拜祭奠,本质
上基于对死亡对神灵的崇拜。考古发现在汉代大
量的墓室里也刻有伏羲、女娲像,先民认为人死
之后灵魂要返回传说中的故乡去,这故乡既是祖
在赞扬人类文化英雄的同时也处处反映了人类对
死亡的超常恐惧。
大自然在毫无吝啬地赐予人类生存资源的同
时,也时时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洪水神话
就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大自然既是人类
的恩神又是人类的天敌。人类产生自我意识的标
志之一就是对生死的关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
著名思想家蒙田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
蛇身人首,有圣德。”
F二G 伏羲的形象
《孝经纬·援神契》:“伏牺大目、山准、日
角、衡而连珠”。《春秋纬·元命苞》:“伏牺大
目、山准、龙颜”。《春秋纬·合诚图》:“伏牺龙
身牛首、渠肩、大腋、山准、日角、大目、珠衡、
骏亮、翁鬣、龙唇、龟齿”。又云:“伏牺长九尺
一寸,望之广,视之专”。《帝系谱》:“伏羲人
头蛇身,以十月四日人定时生”。 《拾遗记》:
文史哲
!历史文化研究
———以伏羲、女娲神话为例
HE“伏羲,长头修目,龟齿龙唇,眉有白毫,须垂委
地”。
!三" 伏羲的功绩
唐代历史学家司马贞的《补史记·三皇本纪》,
比较完整地勾划了伏羲事迹、功绩:太暤庖牺氏,
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
从山地和草原向傍山的河川地带迁居,采集的食
物向水生生物转化,即逐步向以渔猎为主的半流
动生活过渡,生计命运更加受制于人力无法抵御
的自然力。
羲是日气,日俗称阳,阳气既日气的转化。
伏,隐也,伏羲合为一词,意思是潜藏的阳气。
由日气到阳气,不仅两者词义相通,更重要的是
一种文化的转化。是由太阳崇拜发展到万物源于
的关系。
人首先在从自身的意识活动上寻找突破口,
因为人先要学会缓和和化解主观意愿和客观事实
之间发生的冲突,学会直接面对死亡或给死亡一
个所谓的“说法”。在先民的自我体验中,在睡梦
中,人是可以不受身体存在的具体时空条件拘束
而恍若升天入地,追前启后,从事种种超时空活动。
因此,古代先民相信在人的身体中存在一种可以独
象的儿子》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先民们给自己
找到的解释是:人本来是不会死的,只是因为某
个时候出了一点什么差错,人类的命运才发生了
如此可悲可叹的逆转。
[
(
]
种种疑问弄得他们困
苦不堪。对自身的疾病现象,对风雨、雷电、洪
水、火山等自然现象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更是觉得
神秘莫测,知而不晓,见而不知,难以琢磨。
此时,存在于人们脑海中最深层次最重要的
意识就是如何消除死亡,获得平安。先民的一切
生活内容,无一不是围绕着如何了解死亡及如何
避免。于是与生死有关的各种创世神话、自然神
话就成了先民寻求心灵安慰的良药,寻求生死秘
密的捷径。
三、人类向大自然探求自身生命的
奥秘
原始先民在“混沌初开”的意识中还不可能
而且逐渐地知“生”、知“死”,懂得用脑力、体
力去改变周围的环境和条件。
四、伏羲神话中的生死观
伏羲被认为是中国原始人类神权统治时期以
蛇为图腾的氏族首领
#!!$
,巫术(原始宗教)中的
神人,原来在森林与草原混交的地理环境中,过
着以采集与狩猎为主的游荡生活。后来或许由于
气候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多,他所率领的氏族逐渐
神”,更何况祭祀的对象又是祖先,所以祭祀中器
具极尽精美、物品极尽丰富、过程极尽规范、心
态极尽虔诚。正是在这种死亡的祭祀中使人体会
到了血缘相继的神圣性,体会到家庭、家庭生命
的完整性,体会到先对后人的关注和保佑。
凡有生皆有死,面对死亡命运的并不仅仅是
人类。但自然界的其他一切生物,无论生命长短,
都不具备人类那种对死亡的深刻恐惧。当人类还
处于“非人”阶段的时候,与其他动物一样,只
是 受 生 理 本 能 的 驱 策 而 “生 存 ” 着 , 既 不 知
“生”,亦不知“死”,生死皆受机体活动和自然界
所控制。但当人脱离了动物而成其为人时,便不
仅在生存着,不仅受身体本能和外界环境的支配,
关键词:神话;伏羲;女娲;生死观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姜志刚(
$)’*(
),男,山东滨州人,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
中国上古神话中透视出的生死观
&##!
年
录于我国古代典籍中的上古神话,却凤毛麟角,
而且非常的零碎。
[
E]
但在一些典籍的零星记载
中,涉及到伏羲的地方仍然不少。
一、神奇的伏羲神话
前人研究伏羲神话,最先取得突破性成果的
实为闻一多先生,他的著名论文《伏羲考》,为伏
羲神话研究竖起了一面旗帜。
F一G 伏羲的神奇出生
据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中无意
产生恐惧感。这种恐惧感,首先表现在对死人的
恐惧,其次就表现在对鬼的崇拜上。在先民看来
鬼神是很难区分的。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
二篇《神话与传说》中说:“天神地袛人鬼,古
者虽若有辨,而人鬼亦为神袛。人神淆杂,则原
始信仰无由蜕尽”。这就说明了先民鬼神不分的生
命观念。由此,人的死亡就成了先民与神相通的
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
生伏羲于成纪。”东晋王嘉《拾遗记》说:“春皇
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
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
十二年而生庖牺。”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
说:“太暤包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
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
布着死亡。其中最大的威胁和压力主要来自于自
然,“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
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
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
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
淫水。 ”(《淮南子·览冥训》)。女娲补天的
传说,以及盘古开天地、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
命苦短、人生无常的同时,也以满腔的热情去追
求生命和赞美生命。但死终究要来临,于是先民
就通过幻想,来与死亡抗争,试图超越现实,超
越时空,于是各种体现先民生命意识的神话也就
出现了。
[
%
](
:%"%
)
人类所有的文化形式,如神话、宗
教、哲学、艺术等等,大都是以死亡焦虑为中心
而发展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的文明史
中看到一个巨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自己的脚丈
量了巨大的足迹后,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十二
年后,伏羲降生了(原文
“-太皞庖羲氏,风姓,代燧
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