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书法字体
各种字体的书法鉴赏
各种字体的书法鉴赏书法鉴赏——隶书隶书相传为秦朝程邈所创。
程邈为县狱吏,因得罪秦始皇,被关押于云阳狱中。
其时政务多端,文书日繁,小篆不便于速写。
程邈身为狱吏,深知小篆难以适应公务,便在狱中创造了隶书。
这种隶书特点是扁阔取势,结构简单,笔画平直,有了波磔,与小篆相比,书写方便,易于辨认。
秦始皇看后大喜,不但赦免其罪,还提升其为御史。
这种字因是徒隶所创,又首先在徒隶中使用,所以称之为隶书。
其实,据出土的文字资料来看,早在秦始皇推行小篆之先,就有隶书萌芽。
程邈只是做了一番整理工作。
但历史一般认为程邈是隶书的创造者。
可惜他没有书迹留下来。
隶书始用于秦代,盛行于西汉,鼎盛时期在东汉后期。
在隶书著名书法家中,程邈之后,最负重名的要算东汉末蔡邕。
他博学多才,精通经史、音律、天文,善辞赋,工书法,以隶书最为著名。
清代陈思说他“得八分之精微,体法百变,穷美尽妙,独步古今”。
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蔡邕奉诏写定“六经”文字,书丹上石,刊刻于洛阳太学门外,世称这些刻石为《熹平石经》。
石经用当时标准隶体书写,结体平整端庄,浑厚凝重,深受时人喜爱。
当其建立之始,乘车来观览、摹写者日余千人,填塞街衢,足见其声誉之高。
他的女儿蔡琰也是中国历史上博才多学的第一个有书法作品传世的女书家。
其他如萧何、曹喜、师宜官、梁鹄等也是写隶书高手,可惜他们的书迹没有流传下来。
隶书书法,除民间流存下来的帛书、竹简外,汉代刻石,保存也较为集中。
不过,西汉刻石,较为罕见,而且不少石刻仍是古隶,如《五风二年》刻石,《菜子侯》刻石,都略带篆书笔意。
隶书成熟以后,在东汉碑刻中大放异彩。
现存东汉刻石,以桓、灵之际为多,后世所谓“汉碑”,主要就是指这个时期的碑刻。
为了便于介绍,把风格比较接近的归类如下:清秀飘逸者:这类风格的为数最多,这主要因为字体纯熟首先要表现出一种秀丽俊俏。
我们可以举《曹全碑》、《张景碑》为例。
尤其《曹全碑》更为著名,此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原石现陈列于西安碑林。
董其昌行书赏析
董其昌行书赏析打开文本图片集新乡市博物馆前身为平原省博物馆,藏品颇丰,书画尤甚。
其中有明代书法家董其昌行书作品两幅,萧散平淡,为晚年之作,今与大家共同品鉴。
董其昌生平及其书法艺术董其昌(1555-1637),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华亭人(今上海松江),万历十六年进士,曾仕翰林院编修、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
世称“董香光”,“董华亭”,因谥号“文敏”,又称“董文敏”,是明代后期杰出的书法家和绘画家,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等书论和画论。
绘画方面,他提出著名的“南北宗”论,强调以古人为诗,是“华亭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平淡天真的画风影响深远。
书法方面,他突破赵孟頻与文征明书风的笼罩,书法有“颜骨赵姿”之美,是晚明书坛领袖,与明末书法家王铎并称“南董北王”,与邢侗、米万钟、张瑞图并称“邢张米董”,但《明史》记载“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
清代时期,满人推崇汉族文化,康熙、乾隆二帝偏爱董其昌书法,使得董书风靡一时,文人士子皆学董书。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经历一个渐悟的过程。
《画j禅室随笔》中记载:“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也”,隆庆六年(1572年)十七岁的董其昌参加会试,郡守衷洪溪认为董字较拙便将其列为第二,董其昌的堂侄董源正因字迹出众列为第一,董其昌自此发愤临池学字,研习、临慕书法,一直到老。
对诸家的不断临习,是他书法水平迅速提高的重要因素。
他的楷书自成一家,初学颜真卿《多宝塔》,又改学虞世南,后来认为应跨唐追晋、魏,又学钟繇。
董其昌中年与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相识,成为至交好友,遍览项氏所藏晋唐墨迹,不仅迅速提高了他的审美情趣,也进一步启迪了他的书法艺术。
董其昌以赵孟頻为追赶对象,年少时认为自己“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随着阅历的增长和书艺的不断提高,对赵孟頻的看法也随之改变,“余年十八学晋人书,得其形模,便目无吴兴。
今老矣,始知吴兴书法之妙。
每见寂寥短卷,终日爱玩。
中国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简介
中国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简介1.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采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
书圣就是书圣,他的作品美仑美奂,无雷同乏味之嫌:朴素如姨母,清俊如奉橘,痛并快乐(指书写时的痛快感)着的丧乱,遒劲古幽的黄庭,当然更有达到书艺化境的"频有哀祸"帖,而又怎能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八字可逮?2.颜真卿颜真卿(709-785年),唐代大臣、书法家,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山东临沂市费县)人。
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变古法,开新风,把在民间酝酿已久的书法革新运动推向新阶段。
他突破了东晋以来一直统治书坛的清俊妍美的书风,开创了具有盛唐风貌的刚健雄厚、雍容壮伟、大气磅礴的新书风。
书法初学褚遂良,兼得二王和初唐四大家的书艺特点,后又学张旭笔法,广泛吸收民间书家的风格,集众之长,熔于一炉,逐渐形成了筋骨层的“颜体”新风貌。
笔法上大大加强腕力的作用,笔画上清劲丰肥,竖笔多相向,结构庄重正大,笔致圆转深厚,布局充实茂密。
整体上充满质朴豪迈的气概和刚健丰伟的气度,给人以厚重的浮雕感。
他的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圆劲激越、诡异飞动。
这博大精深的书法成就与他正直的人品也不无关联。
传世书迹,碑刻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中兴碑》、《李元靖碑》等,行书有《争座位帖》,书迹有《自书告身》及《祭侄稿》。
行楷字体大全
行楷字体大全
行楷字体是一种优美的楷书字体,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被广泛应用于书法、印章、广告设计等领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行楷字体,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丁氏行楷,丁氏行楷是一种流畅、秀美的行楷字体,笔画圆润,结构稳健,书写起来非常舒畅。
它的特点是端庄典雅,适合用于书法作品和印章设计。
2. 赵孟頫行楷,赵孟頫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行楷字体书法造诣极高,被誉为“行楷圣手”。
赵孟頫行楷字体端庄大方,笔画丰满,书写起来气势磅礴,是一种非常经典的行楷字体。
3. 欧阳询行楷,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行楷字体刚劲有力,笔画饱满,结构严谨。
欧阳询行楷字体适合用于书法作品和篆刻印章。
4. 褚遂良行楷,褚遂良是唐代书法家,他的行楷字体书法造诣极高,笔法刚劲有力,结构严谨。
褚遂良行楷字体适合用于书法作品和印章设计。
5. 杨凝式行楷,杨凝式是唐代书法家,他的行楷字体书法造诣极高,笔法刚劲有力,结构严谨。
杨凝式行楷字体适合用于书法作品和篆刻印章。
6. 董其昌行楷,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行楷字体书法造诣极高,被誉为“行楷宗师”。
董其昌行楷字体端庄大方,笔画丰满,书写起来气势磅礴,是一种非常经典的行楷字体。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行楷字体,它们各具特色,适合不同的书法作品和印章设计。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书法家排行榜
历代优秀书法家排行榜1.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其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著名的作品尚有《官奴帖》《奉桔帖》《快雪时晴帖》《黄庭经》等.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蛇”。
2.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
楷书四大家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3.颜真卿:书风饶有筋骨。
悲恸处所作行草《祭侄文稿》后世评为“天下第二行书”。
4.柳公权:大凡小学生练毛笔基本都是从柳体开始的,柳体秀丽端庄又是适合初学者。
柳体与颜体并称“颜筋柳骨”。
5.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6.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宋朝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7.苏轼: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8.黄庭坚:书法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9.米芾:善诗,工书法,精鉴别。
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10.蔡襄: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11.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12.张旭:善书法,以草书为最,时人称为"草圣” 。
他把当时流行的”今草”书体,发展成为笔法放纵,字形繁多变化的"狂草"书体,做到笔未落而意在先,书虽尽而心相连,成为我国狂草书体的奠基人.13.怀素: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笔底春风 书画同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代书画赏析
也,书画同体而未允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
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可见我们
着发展上的内在血缘关系,有着意态、气韵、意 趣、用笔等方面的共同点。通过东汉《巴郡朐 忍令景云神道碑》、汉代木牍、东晋《枳杨府君 碑>>《爨宝子碑》、隋唐敦煌写经、颜真卿《争 座位帖》钩摹本、宋元碑拓直至明清名家手迹 等藏品,展示了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篆隶真 行草,从稚拙古朴到飘逸潇洒,如何在各个时 代各领风骚,通过碑板、古钩摹本、墨迹、图片 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辅以知识点的延伸阅读, 展览力图架构一个立体的古代书法演变历史。 例如东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神道碑》,采 取的就是实物图片加拓片图片展示方式。该碑 的实物即藏于我馆“壮丽三峡”展厅。此件文 物2004年出土于重庆云阳县,是重庆三峡库区 首次发现的汉碑。碑刻于熹平二年07D,制作 精美。碑侧饰青龙、白虎的浮雕。碑额晕线旁 亦有三幅浮雕,左侧为一朱雀,右侧为一兔首
嚣仑¨:.。丹业 踩名。移鸣 i 21懿
.
●
鹱、面 便玉确旧源自人身形象,这“金乌…‘玉兔”象征着日、夜:正
中为一妇人立于半开门后。意思是“盼归”。碑 文隶书,共13行367字,四周环以阴刻的流云、飞 鸟。该碑字体是隶书,文字工整道劲,相隔千余 年却仍旧保存完好,是三峡库区难得的汉代碑 刻,颇具考古、书法价值。碑的上部有“穿”(即 圆孔),保留了早期汉碑的形式。通过此碑展示 了汉代隶书的标准面貌。 敦煌写经是中国古文献中的瑰宝,展览展 出的两件敦煌写经,分别出白隋代与唐代,抄 写的分别是《大智度论卷第二十一》和《妙法 莲华经》方便品,体现了楷书这一书体在隋唐 之间的变化。其中唐代《妙法莲花经》卷为初 唐宫廷写经。细观此卷,行与行之间,都有清 晰的乌丝栏(这也是写经的共同形制),抄经 在乌丝栏之内,整体上干净利落,十分可爱,而 每一个字的布篇也多在四方块之内,这是唐写 经书法齐整划一的重要表现。但细观每一个 字,规整之中又极富变化。特别是突出横画、 捺画等笔,在字形中间部位的横画,多破锋直 入,类同尖刀,收笔时稍事停顿,即作回锋,给 人以迅疾、畅快之感。 而通过颜真卿《争座位帖》钩摹本,不仅使 我们得以管窥颜氏经典行草书的潇洒,也向观众 科普了“钩摹本”这—古代的书画复制方式。 此次展出的馆藏王宠行书《白雀帖》也是 书法史上著名的法书名帖,为王宠临终绝笔。 王宠是文徵明弟子。明代书坛的代表性人物之 一,其书学晋、唐,书风朴拙、疏秀,与文征明、 祝允明并称“吴中三家”。人称文徵明之后“当 以王雅宜为第一”。此卷讲述王宠养病于白雀 寺,访友人王元肃于虞山不遇而返,元肃归家
历代书法家字体特点书四大名家
1 历代书法家字体特点书四大名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元之孟俯初唐四大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钟王——三国钟繇、东晋王羲之二——指东汉芝、唐代旭二位善草书之书家董——指元代孟俯,明之董其昌邢米董:指晚明四大家邢侗、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四人。
其中董其昌、邢侗又有“南董北邢”之说。
昊中四才子:指明代居于南的书法家唐伯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祝允明。
二:指明初度、粲兄弟二人,又号称“大小学士”。
前者以婉丽胜,后者以遒逸胜。
鲜:指元代书家孟俯、鲜于枢。
又称元“二雄”。
氏代表作如《仇锷墓碑铭》、《三门记》、《汲黯传》、《二陆文赋跋》、《嵇康绝交书》,《兰亭十三跋》等;鲜于枢代表作如《愈进学解》、《渔父词》、《透光古镜歌》、《愈石鼓歌》、《轼海棠诗》、《老子道德经》等。
米薛:指北宋米芾、薛绍,后者代表作如《杂书卷》等黄米蔡:指宋“四大家”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氏代表作如《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松醪赋》、《寒食诗》、《醉翁亭记》等;黄氏代表作如《松风阁》、《轼寒食诗跋》、《花气诗》、《诸上座帖》等;米氏代表作如《多景楼诗》、《苕溪诗帖》、《蜀素诗》等;蔡氏名作如《万安桥记》《颜真卿自书告身跋》。
“四家”之蔡一说为蔡京。
颜柳:指唐之书家颜真卿、柳公权,书史上又有“颜筋柳骨”之称。
前者的代表作如《多宝塔感应碑》、《郭家庙碑》、《元吉墓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季明文稿》、《争座位帖》等;后者的代表作如《晟碑》、《金刚经》、《神策军碑》等。
颠醉素:颠即旭,代表作如《肚痛帖》;醉素指怀素,代表作如《自序帖》、《千字文》、《苦笋帖》等,二人亦唐草圣。
虞欧褚薛:指初唐的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
虞氏的代表作有《孔子家庙碑》,欧阳氏代表作如《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虞恭公温颜博碑》、《皇甫诞碑》,褚氏名如《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薛氏代表作如《信行禅师碑》等。
中国古代书法家排名前十名
中国古代书法家排名前十名经世人总结出了著名十大书法家分别是: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柳公权、王献之、苏轼、董其昌、张旭、米芾。
1.王羲之:(303年—361年),东晋著名的书法家,擅长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各字体。
有“书圣”之称。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太宗曾赞:“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2.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代表作《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与虞世南、诸遂良、薛稷三位并称为“初唐四大家”。
欧阳询不仅是书法家,还是书法理论家,由他撰写的《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总结了书法用笔,结构、章法等形式技巧和美学,是中国书法理论的宝贵遗产。
3.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是唐代书法家。
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之一,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创立“颜体”。
代表作:《祭侄文稿》、《颜勤札碑》、《颜氏家庙碑》等,流传于世。
著名的“黑发不如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出自颜真卿之作。
4.赵孟頫:(1254年-1322),宋末元初的书法家,画家。
以楷书和行书闻名于世,独创“赵体”。
代表作:《洛神赋》、《道德经》等。
5.柳公权:(778年-86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等。
擅长楷书,吸收颜真卿和欧阳询的字体,自创了“柳体”。
范仲淹赞:延年之笔,颜筋柳骨。
散落人间,宝为神物。
6.王献之:(公元344年-386年)东晋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
以行书和草书最为出名。
7.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诗、词、散文、书、画等俱佳,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代表作:《赤壁赋》、《黄州寒食帖》、《祭黄几道文》。
古代经典书法小楷合集(收藏版)
古代经典书法⼩楷合集(收藏版)在中国古代,⼩楷是⽂⼈⼠⼤夫科举从政、治学为⽂的基本⼿段,也是⼀种最为常⽤和实⽤的字体,因此,历代书家中,善⼩楷的⼤家很多,下⾯是从各朝代中选出了⼀些书法史上最为经典的作品,供⼤家欣赏。
汉晋南北朝钟繇《宣⽰表》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出⽣于汉末名⼠之家,官⾄太傅。
他同汉末张芝、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
书法各体兼备,完成了古⾪向楷书的转变,创⽴了楷书这⼀新的书体,在书法史上享有很⾼的地位。
作品中尤以《宣⽰表》最能体现其⼩楷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帖章法纵紧横疏,⽓势开阔,每⾏字的⼤⼩、轻重、正欹、宽窄,错落有致,极尽⾃然之趣,体现出⼀种雄浑厚朴、沉着⾼古的艺术风格。
王羲之《乐毅论》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书法家,官⾄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其⼩楷主要取法钟繇,⽽在完善楷书、丰富笔法、美化字形等⽅⾯⼜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代表作有《乐毅论》《黄庭经》《东⽅朔画像赞》《孝⼥曹娥碑》等。
《乐毅论》基本摆脱了⾪书的痕迹,具备了完备的楷书法则。
⽤笔沉着内敛,扎实劲健;点的姿态⽣动,细腻圆润。
在整体风格上呈现出端庄沉着、圆润峻拔、动静有致的中和之美、雍容之美。
王献之《洛神赋⼗三⾏》王献之(344—386),字⼦敬,王羲之第七⼦,善书⼜与其⽗⼀脉相承,并称“⼆王”,有⼩楷作品《洛神赋⼗三⾏》传世。
王献之的《洛神赋》将楷书艺术推向⼀个新⾼峰,被后世尊称为“天下⼩楷第⼀”“⼩楷极则”,标志着楷书艺术的完全成熟。
从温润细腻、峻拔流美的⽓格来看,《洛神赋》颇得其⽗⼼法要诀,但⼜灵性颖出,创变有成,更讲求作品的遒丽、峻逸、疏朗之美,已经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隋唐欧阳询《⼼经》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初学⼆王,⼜远承魏、晋、六朝⾪书、楷书的特点,⽤笔险劲,法度严谨,独树⼀格,被誉为欧体。
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
董其昌-
岚容川色图
董其昌精收藏,他收藏了很多名人 字画并博采众长,绘画造诣颇高,他强 调笔墨在绘画中的审美价值,认为绘画 要“以天地为师”而不为“造物所役”, 此观点强调的既是书画的意境或禅意。 此图是董其昌山水绘画的代表作品 之一。画幅上画家自题。此画兼具黄公 望和倪瓒二家画法,虽然在画家的自题 诗中称追想沈启南画意,实际出自董其 昌自己的胸臆。表现笔墨为长,尤见笔 墨特色,(润墨和淡墨)笔墨秀逸,墨淡 而不掩用笔之迹。其画山石凹凸向背分 明,峭丽中含淡逸之意。
董其昌书法欣赏
董之所长 简净疏淡 笔法精到 善用中锋 含筋裹骨 圆畅婉丽
他的书法综 合晋、唐、宋、 元各家的书风 飘逸空灵风华 自足自成一体。 笔画园劲秀逸 平淡古朴。用 笔精到,始终 保持正锋,少 有偃、拙滞之 笔;在章法上 字与字、行与 行之间,分行 布局,疏朗匀 称,力追古法。 用墨也非常讲 究,善用润墨 和淡墨,字里 行间弥漫着生 机和禅意、枯
明 代 书 画 作 品 , 多 有 印 章 诗 文 , 这 是 其 特 点 之 一
董氏赠陈的画作颇多,其传世名画《婉娈草堂图》就是为眉公而作的。 观此山居图画笔,极苍楚瘦硬,书亦倾斜欹侧,率性而为,已是其较晚 笔了。董氏书画,每在生拙任情之中出规矩于方圆,而一种秀逸的书卷气, 直可越“明四家”而上直入元人之室,对此,他一直很自负,观者也不难从 此四帧去领略体味的。卷后有清初僧人性派的长题。性派曾在顺治十一年东 渡日本弘扬佛学近四十年,此卷为其在日本时所见所题。可见,眉公而后, 此卷已流逸东瀛了。又据卷末张度跋,及卷首费念慈签题,知它在清末为江 建霞从日本购得。 东佘山居图 此卷为董其昌画赠好 友陈继儒者,两人是 同乡知己,交往数十 年,亲密无间。据陈 继儒跋,知道写的是 眉公东畲山幽居景色, 就象唐卢鸿《草堂图》 一样,不过更写意化 而已。
略论董其昌书法艺术
略论董其昌书法艺术作者:齐观闪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10期摘要:在明代书法史上,董其昌称得上是影响巨大的开派大家,其书法和书法理论都独树一帜。
本文主要阐述董其昌的习书之路、独到的书法见解、书法艺术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董其昌;书法;见解;特色;影响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9-0055-02董其昌是明代后期著名书画家,书画理论家,“松江派”创始人。
他从书画理论到创作实践都有新的建树,在文人画发展史上堪称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其书风与画风甚为统一,文人气息颇浓,一生创作了大量书画作品,是一位集大成的书画家。
董其昌,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公元一五五年),卒于毅宗崇祯九年(公元一六三六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三十五岁时得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尝督湖广学政,官山东副史,至南京礼部上书。
其时党祸酷烈,他请求归乡。
崇祯初年,又掌詹事府事。
三年后,他就屡次上书乞休,诏加太子太保,卒赠太子太傅,谥文敏。
一、习书之路董其昌从小就生长于文化气氛浓厚的环境之中,在出仕前就与同乡画家顾正谊、莫是龙、嘉兴收藏家项元汴、致仕尚书陆树声等结下友谊,成为一位崭露头角的书画家。
他十七岁时参加松江府会考,写了一篇很得意的八股文,自以为准可得魁,谁知发榜时竟屈居堂侄董原正之下。
原因是衷贞吉嫌他试卷上的字写得差,文章虽好,只能屈居第二。
此事使董其昌深受刺激,从此他发愤学习书法。
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其书法有了很大进步。
万历十七年(一五八九),终于考中进士,并因文章、书法优秀被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
董其昌书法早年从颜真卿入手,后改学虞世南。
他认为唐书不如魏、晋,于是又学钟繇、王羲之,兼取李邕、徐浩、杨凝式、米芾等各家之长,自谓于率意中得秀色,其分行布白,疏宕秀逸,具有特色,晚年仍归入颜真卿。
董其昌曾自述学书经过:“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魏晋,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舍丙帖》,凡三年,自谓逼古……比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评。
流失到日本的国宝级文物——书法篇(不完全统计)
流失到日本的国宝级文物——书法篇(不完全统计)小四在今年四月份去日本旅行时,到大阪,正好赶上大阪市立美术馆为庆祝开馆80周年正在举办《从王羲之到空海——中日法书名迹、汉字假名的联芳竞秀》展览。
当我看到诸多国宝级书法作品时,心里有些五味杂陈。
这些都是我国的国宝,流失到日本。
又在想如果是在国内,我是否还有机会看到!这次展出的中国古代书迹约有90件,里面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借展的19件(组)藏品,包括宋四家,元代鲜于枢、赵孟頫等大家,以及明代沈粲、吴中书派及董其昌等作品,这些借展名作皆为首度在日本公开展示。
不讨论这些,先看看这次展出在日本的国宝级书法作品。
王羲之蘭亭序(呉炳本)東晋?永和九年(353) 现藏于東京国立博物館《兰亭序》应该算上无人不知的书法圣品了吧!学术界一直认为,对《兰亭序》爱不释手的唐太宗李世民死后带进了棺材,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目前现存着诸多的临摹版本,不是搞专业的人,也许很难区别,这次在展览中,就有五个版本的《兰亭序》,分别是吴炳本、开皇本、韩珠船本、吴平斋本和穎井本,小四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并没有搞清楚这几个版本的。
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王羲之孔侍中帖东晋?四世纪现藏与东京前田育德会这卷《孔侍中帖》并不是王羲之真迹,是唐代摹搨墨迹,是唐代对王羲之尺牍进行的双钩廓填而形成的勾摹本。
《孔侍中帖》原为手卷,在1941年的时候被改为轴装。
此贴主要为行书,其中有几字有点规矩像楷书,有些则纵肆如草,却和谐浑如一体。
落款“羲之”两字起连,“羲”字大小省笔,与“之”衔接,似成一字,甚是巧妙。
最后“报”字最后三笔连成一笔,细锋轨迹益增神采。
王羲之黄庭経东晋?永和十二年(356)现藏于东京五岛美术馆《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经典,也被内丹家奉为内丹修炼的主要经典,属于洞玄部。
“书画巨匠”董其昌的家谱——《(上海松江)董氏族谱》
料颇丰。南京礼部尚书朱希周、南京刑部侍郎陆树声等撰墓志铭,
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楮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 三朝宰相徐阶撰《幼海公(董传策)墓志铭》,文学家及书画家陈
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微云卷舒,清风飘拂,尤得天然之趣。 继儒撰《思白公(董其昌)暨龚夫人行状》,又有董其昌撰《渐川
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能得其运腕之法,转运处古劲藏锋,似拙实 先生小传》及《陈时政书》、董宜阳撰《柳溪公行状》、董传策撰
名门望族华亭董氏
松 江 华 亭 董 氏 家 族 由 来 已 久, 按陈继儒《思白董公暨原配龚氏合 葬行状》中所述,董氏“其先汴(开封) 人,宋南渡扈跸,遂籍松江之上海”。 意思是,董氏家族先世随宋皇室南 渡,于南宋建炎间自汴梁(今河南 开封)迁居至上海松江府华亭县(今 松江)。家族一世祖名董官一,元 初居于华亭竹冈。在董其昌的《容 台文集》卷六《渐川兄弟》中称“上 世有官一公始著,数传为思贤、思 忠”。思忠一支,人丁比较兴旺, 所以董其昌的从祖就有六位,思忠 一支中有进士,有御史,也有任职 知府的 , 所以董氏一族可以说是当 地的望族了。但是思贤一支,人丁 比较单薄,思贤传冕,冕传华,华
其山水师董源,花卉宗黄筌。初以国子生考授同知。康熙四十四年
(1705 年)南巡,以所绘蟠桃图进呈。旋命画扇称旨,授湖北荆
门知州。
3
4
1. 谱序(孙承恩撰);2. 始祖董官一及董纶、董恬、董忱世系图;3. 董其昌及董建中世系图; 4. 董其昌世系表。
家谱传承
《(上海松江)董氏族谱》由明礼部尚书孙承恩、诗文家范惟一、 族裔董宜阳等作序。由于家族名人众多,因此谱内所涉明代人物资
退隐后,董其昌在书画技艺上更为精湛与高超,其 书法与米万钟时称“南董北米”,其画更是潇洒生动, 自成一宗,成为世之珍品。董其昌病卒后,崇祯帝敕命 为他特别建立祠堂,于每年春、秋二季进行祭祀。清康熙、 乾隆二帝都以董其昌书法为宗,备加推崇和偏爱,甚而 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康熙四十四年 (1705 年),康熙帝南巡幸临松江,御赐董家匾额“芝 英云气”四字,并题跋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
董其昌行书集字古诗词作品
董其昌行书集字古诗词作品
董其昌是中国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行书集字古诗词作品被誉为经典之作。
以下是一些董其昌的行书集字古诗词作品:
1.《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是董其昌最为著名的行书作品之一,以行草字体书写了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词。
作品中,董其昌运用了流畅的笔画和独特的构图,将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完美地表达出来。
2.《题西林壁》:这是董其昌的另一幅行书作品,以行楷字体书写了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
作品中,董其昌运用了独特的笔法和布局,将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这是董其昌的一幅行书作品,以行草字体书写了辛弃疾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这两首诗。
作品中,董其昌运用了流畅的笔画和独特的构图,将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完美地表达出来。
4.《登鹳雀楼》:这是董其昌的一幅行书作品,以行楷
字体书写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
作品中,董其昌运用了独特的笔法和布局,将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
读书养志书法作品欣赏
读书养志书法作品欣赏读书养志,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它强调通过阅读书籍来修养身心,增长见识,提高人格品质。
书法作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承载了这种文化精神。
以下是对读书养志书法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一、作品背景这幅书法作品名为《读书养志》,是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
董其昌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热爱读书,注重修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他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和楷书为主,线条流畅,结构严谨,气韵生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二、作品分析字体选择这幅书法作品以行书为主,间以楷书,展现出董其昌精湛的书法技艺。
行书是一种行云流水的书写方式,强调气韵的连贯和动态的美感,而楷书则是一种规范、严谨的书写方式,注重结构的稳定和静态的美感。
两者相结合,使得整幅作品既具有动态的美感,又具有静态的庄重感,体现出作者对读书养志的深刻理解。
布局安排整幅书法作品采用竖式布局,从右至左书写,符合古代书写习惯。
作品中的每个字大小、位置安排得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既保持了整体的协调性,又突出了每个字的特点。
此外,作者还在作品中运用了“留白”的艺术手法,使得整幅作品更加具有空间感和层次感。
线条特点董其昌的书法作品以线条流畅、气韵生动而著名。
在这幅《读书养志》中,作者运用了柔和、细腻的笔触,使得每个字都显得婉转流畅,富有生命力。
同时,他还通过调整笔画的力度和角度,使得每个字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这些线条的特点,不仅展现出董其昌高超的书法技艺,还表达了他对读书养志的深刻理解。
意境表达书法作品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在这幅《读书养志》中,董其昌通过书写读书养志的词语,传达了他对读书的热爱和对修养的追求。
他的书法作品中所蕴含的淡泊、宁静的气息,也表达了他内心的平静与淡泊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正是读书养志所追求的。
三、作品意义董其昌的《读书养志》书法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它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读书的重视和修养的追求,这种追求在中国历史中有着悠久而深厚的传统。
历代名家三字经书法
历代名家三字经书法历代名家三字经书法是中国传统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下面将分别介绍历代名家的三字经书法。
一、欧阳询书法欧阳询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三字经书法以其刚劲有力、气势磅礴而著称。
他的字体工整,用笔稳健。
他的三字经书法中,每个字都有着独特的气韵,字形工整,线条流畅,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二、赵孟頫书法赵孟頫是元代书法家,他的三字经书法以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他的字体古朴典雅,用笔流畅自然。
他的三字经书法中,每个字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字形方正,笔画有力,给人以悠远高远之感。
三、米芾书法米芾是宋代书法家,他的三字经书法以其豪放洒脱的风格而著称。
他的字体刚劲有力,用笔疏劲有力。
他的三字经书法中,每个字都有着独特的神韵,字形豪放,笔画有力,给人以奔放豪迈之感。
四、董其昌书法董其昌是明代书法家,他的三字经书法以其雄浑壮丽的风格而闻名。
他的字体庄重肃穆,用笔挺拔有力。
他的三字经书法中,每个字都有着独特的气势,字形挺拔,笔画有力,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五、张大千书法张大千是现代书法家,他的三字经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他的字体轻盈灵动,用笔流畅自如。
他的三字经书法中,每个字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字形流畅,笔画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之感。
六、王羲之书法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他的三字经书法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他的字体秀丽优美,用笔纤细柔和。
他的三字经书法中,每个字都有着独特的韵味,字形优美,笔画细腻,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
历代名家的三字经书法各具特色,无论是欧阳询的刚劲有力、赵孟頫的古朴典雅、米芾的豪放洒脱、董其昌的雄浑壮丽、张大千的轻盈灵动,还是王羲之的秀丽优美,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这些名家的三字经书法不仅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欣赏和研究这些书法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历代名家的艺术才华,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一起珍视和传承这些宝贵的艺术遗产,让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发光发热。
楷书的发展与演变
楷书的发展与演变在中国的书法艺术中,楷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字体,也是大多数人在入门学习书法时首先接触到的字体之一。
它是中国书法中的正式字体,通常用于书写文章、信函和文书等正式场合。
楷书的发展与演变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秦汉时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楷书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的碑刻中,当时主要用于刻写官方文书和碑记。
这些碑刻上的楷书字体形状规整,结构严谨,线条流畅,给人以庄重、端正的感觉。
此后,楷书逐渐广泛应用于文化艺术领域,成为各个朝代的官方字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楷书在书法家们的不断创作中逐渐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风格。
汉代的楷书偏向于方正、刚劲的风格,唐代的楷书注重笔画的流畅与变化,宋代的楷书则更加注重平衡与和谐。
每个时代都留下了一些优秀的楷书作品,成为后人学习和模仿的范本。
在明清时期,楷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明代的大书法家邓石如、唐寅等人在楷书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们的作品传世至今,成为后人学习楷书的重要参考资料。
清代的文徵明、董其昌等书法家在楷书创作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作品注重构图的布局和笔墨的运用,给人以美的享受。
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楷书的创作和传承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传统的毛笔书写逐渐被电脑字体和打印取代,让楷书艺术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得以传播。
但是,尽管经过了这些变化,楷书的基本特点和精髓仍然被保留下来,仍然是书法艺术中最受人尊敬和喜爱的字体之一。
在学习楷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楷书的字形结构非常重要。
每个字的笔画要有规律,要符合一定的比例和造型。
同时,需要掌握好笔画的起笔和收笔的技巧,以保持字体的整体连贯和平衡。
此外,练习楷书还需要注重用笔的力度和速度,使字体更加流畅而有力。
总的来说,楷书是中国书法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字体,它的发展与演变历经了数千年的时间。
从秦汉时期的楷书碑刻到近代的楷书创作方式的变化,楷书一直以其规整、严谨的字形和流畅、醒目的线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其昌书法字体
董其昌书法字体欣赏:
董其昌书法字体1
董其昌书法字体2
董其昌书法字体3
书法作品的行气:
一件作品的章法总是通过这些环节逐步构成的:点画—单字结构—单字联缀—邻行呼应。
单字联缀是被研究得比较少的一个环节。
单字联缀的基本要求是一行中各字之间应具有内在的连续性,这样,相邻各字才能摆脱孤立的状态,而建立起亲切、紧密的联系,作品才能成为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
人们常用“行气”这个词来表达对单字联缀的感受和评价。
一个字,在线条运动的引带下,字内空间也开始了流动,这种流动感使整个宇结构(连带它的内部空间)产生了一种运动趋势,如果相邻各字的运动趋势能互相衔接,那么一行字便会形成连续、杨通的“空间流”,如果各字的运动趋势不能衔接,下意识中的感受便极不顺畅,这时,人们便说它缺乏“行气”,这里介绍一个检验“行气”的简单方法。
在书写的任何一个汉字上,都可以作出一根直线,使它的位置表示这个字倾侧的方向,同时把这个字分成感觉上份量相等的两部分条直线反映了这个字在纸上的位置和运动趋向,我们把它称作单字轴线,如果作出一行字每一字的单字轴线,便能看出这行字
在连贯性上的得失。
如果相邻两字轴线在两字之间相交或重合,它们的连贯性一定很好,如果轴线平行(或接近平行),由于两字运动趋向相同,也能给人以很强的连续感,多字轴线平行时,这种感觉更强烈,两轴线在宇间不能相交,则反映了一行中空间运动的中断。
一行中所有轴线不一定要求全部连续,适当数量的断点,适当位置上出现的断点,有助于调整作品的运动节奏,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乐句中的休止符,过多的断点肯定会破坏作品的“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