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

合集下载

董其昌行书杜甫醉歌行释文

董其昌行书杜甫醉歌行释文

董其昌行书杜甫醉歌行释文《董其昌行书杜甫醉歌行》是一幅传世名作,由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作。

作品以行书体书写,墨色苍古,筆触飘逸优美。

在这幅作品中,他巧妙地结合了唐代文学巨匠杜甫的《醉歌行》诗,塑造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这幅作品的创作灵感源自于杜甫的《醉歌行》诗。

杜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作饱含着对时代的关切和人民的疾苦。

《醉歌行》描述了诗人在醉酒之后,满怀思乡之情,吟唱着歌谣的情景。

董其昌通过行书的形式,将诗人的醉态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纸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幅作品的构图精妙独特,使人联想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杜甫的《醉歌行》描绘了夜晚的长安城,繁华的街道上人们熙熙攘攘,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董其昌通过书法技巧,将诗中“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一句书写成长长的曲线,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醉时的心境。

整个作品以淡淡的墨色勾勒出景物,给人以宁静的感觉,同时也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沉重。

董其昌行书杜甫醉歌行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墨色的运用。

整个作品以黑白为主调,墨色丰富而深沉。

董其昌运用不同浓淡的墨色,巧妙地表现了诗中描绘的夜色和诗人的心情。

他通过运用墨色的层次感,使作品更加立体和逼真。

细腻的笔触与饱满的墨色相互融合,使整个作品充满了生气和动感。

董其昌行书杜甫醉歌行这幅作品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首先,它向我们展示了董其昌精湛的书法技巧和创作才华,对于书法爱好者具有很大的观摩价值。

其次,通过这幅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了杜甫的《醉歌行》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可以说,这幅作品是艺术与文学的完美结合,给人带来了视觉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

总之,《董其昌行书杜甫醉歌行》是一幅内容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作品。

董其昌以独特的笔法和墨色运用,将杜甫的诗意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幅作品不仅是传世书法佳作,更是对于艺术与文学交融的一次完美诠释。

通过欣赏和研究这幅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15位历代书法名家写《陋室铭》,最后一位堪称神作!

15位历代书法名家写《陋室铭》,最后一位堪称神作!

15位历代书法名家写《陋室铭》,最后一位堪称神作!写下千古名篇《陋室铭》的刘禹锡,“身居陋室,仍不改其高洁”之风范一直为后世所景仰。

而以《陋室铭》为题材的书法作品更是被后人广泛用于家居装饰,以显示居住环境的高雅及格调。

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以《陋室铭》为内容创作的书法作品,来感受一下不一样的陋室之美。

1、南宋文学家:文天祥文天祥行书《陋室铭》▼2、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赵孟頫行书《陋室铭》▼赵孟頫行书《陋室铭》纸本,纵49、横131厘米;共19行,计86字。

款署“子昂”,钤“赵氏子昂”朱文方印、“松雪斋”朱文长方印。

3、元代书法家:泰不华泰不华篆书《陋室铭》▼泰不华篆书作品欣赏《陋室铭》卷,纸本,纵36.9cm,横113.5cm。

1346年43岁时作,书法兼善篆、隶、楷。

篆法师宋徐铉,下笔多用方折,行笔圆活遒劲,结构疏朗工稳,末笔多作尖锋,即“悬针”笔法。

此为迄今所见泰不华唯一的篆书真迹。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文人,能写如此齐整秀逸的汉字古体实属难能可贵。

4、明代大书画家:文徵明文徵明行书《陋室铭》▼5、明代大书法家:祝枝山祝枝山草书《陋室铭》▼6、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董其昌草书《陋室铭》▼7、清末书法家:姚孟起姚孟起楷书《陋室铭》▼8、清代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赵之谦篆书《陋室铭》▼9、民国要员、当代草圣:于右任于右任草书《陋室铭》▼10、近代著名书画家:溥心畲溥心畲行书《陋室铭》▼11、中国现代思想家:马一浮马一浮篆书《陋室铭》▼最后,大咖入场!王羲之也有《陋室铭》“作品”?晋代书家写唐代诗篇?穿越么?诸位别紧张,下面这些是集字作品。

我们依次呈现王羲之、智永、米芾、黄庭坚作品:12、王羲之字《陋室铭》王羲之集字书法《陋室铭》▼13、集智永楷书《陋室铭》智永楷书集字《陋室铭》▼14、米芾集字《陋室铭》米芾集字书法《陋室铭》▼15、黄庭坚集字《陋室铭》黄庭坚集字书法《陋室铭》▼史无最全名篇大锦集,15位古代书法高手创作,含集字字内的15幅《陋室铭》,您最喜欢谁?。

董其昌行书赏析

董其昌行书赏析

董其昌行书赏析打开文本图片集新乡市博物馆前身为平原省博物馆,藏品颇丰,书画尤甚。

其中有明代书法家董其昌行书作品两幅,萧散平淡,为晚年之作,今与大家共同品鉴。

董其昌生平及其书法艺术董其昌(1555-1637),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华亭人(今上海松江),万历十六年进士,曾仕翰林院编修、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

世称“董香光”,“董华亭”,因谥号“文敏”,又称“董文敏”,是明代后期杰出的书法家和绘画家,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等书论和画论。

绘画方面,他提出著名的“南北宗”论,强调以古人为诗,是“华亭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平淡天真的画风影响深远。

书法方面,他突破赵孟頻与文征明书风的笼罩,书法有“颜骨赵姿”之美,是晚明书坛领袖,与明末书法家王铎并称“南董北王”,与邢侗、米万钟、张瑞图并称“邢张米董”,但《明史》记载“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

清代时期,满人推崇汉族文化,康熙、乾隆二帝偏爱董其昌书法,使得董书风靡一时,文人士子皆学董书。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经历一个渐悟的过程。

《画j禅室随笔》中记载:“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也”,隆庆六年(1572年)十七岁的董其昌参加会试,郡守衷洪溪认为董字较拙便将其列为第二,董其昌的堂侄董源正因字迹出众列为第一,董其昌自此发愤临池学字,研习、临慕书法,一直到老。

对诸家的不断临习,是他书法水平迅速提高的重要因素。

他的楷书自成一家,初学颜真卿《多宝塔》,又改学虞世南,后来认为应跨唐追晋、魏,又学钟繇。

董其昌中年与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相识,成为至交好友,遍览项氏所藏晋唐墨迹,不仅迅速提高了他的审美情趣,也进一步启迪了他的书法艺术。

董其昌以赵孟頻为追赶对象,年少时认为自己“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随着阅历的增长和书艺的不断提高,对赵孟頻的看法也随之改变,“余年十八学晋人书,得其形模,便目无吴兴。

今老矣,始知吴兴书法之妙。

每见寂寥短卷,终日爱玩。

清代十大书法家作品欣赏

清代十大书法家作品欣赏

清代⼗⼤书法家作品欣赏清朝中期通过科举脱颖⽽出的⼗位名家的墨迹,他们在治国、治学⽅⾯多有成就,在书法⽅⾯造诣更深,是当时的⼤书家。

本⽂通过“墨迹”来展⽰他们怎样传承和发扬了中华⽂化这样⼀个事实。

No1:铁保妙书鸿戏秋江⽔佳句风⾏上苑花铁保,(⼀七五⼆⾄⼀⼋⼆四)满州正黄旗⼈。

乾隆三⼗七年中进⼠。

官⾄吏部尚书及两江总督。

其书源摹颜真卿,专长草书,草法王羲之、怀素与刘墉、翁⽅纲⿍⾜。

亦喜画梅,著有梅盒诗。

铁保以⽂章和书法驰名朝野。

他是《⼋旗通志》总裁,并将旗⼈诗⽂编为《⽩⼭诗介》134卷,⾃⼰的作品则编为《惟清斋全集》。

铁保是满⼈中最著名的书法家。

他谪居吉林时仍勤于临摹古法帖,引起眼病。

刻有《惟清斋帖》。

No2:郭尚先郭尚先,(⼀七⼋五⾄⼀⼋三⼆)福建莆⽥⼈。

嘉庆⼗四年中进⼠。

官⾄礼部右侍郎。

博学善⽂,著述甚多:兼⼯绘事,擅画兰⽵;书效赵董,⾹劲天成,⾏书嗣体平原论坐帖为清仁宗赏识。

中年以后⼏与董思翁并驾齐驱。

No3:刘墉取法赵、董、苏等历代诸⼤家,晚年潜⼼六朝碑版,书名满天下,⾃成⼀家,貌丰⾻劲,味厚神藏,不受古⼈牢笼,超然独出。

著有刘⽂清诗集等著作。

评论家对他的书法评价很⾼。

“清史稿-刘墉传”载:“墉⼯书,有名于时”清⼈张位屏于《松轩随笔》称:“刘⽂清书,初从赵松雪⼊,中年后乃⾃成⼀家,貌丰⾻劲,味厚深藏,不受古⼈宠拢,超然独出。

”他博通经史百家,擅长⽔墨芦花,⼯诗善对,精于书法。

刘墉的书法,初看圆软滑,若团团棉花。

细审则⾻骼分明,内含刚劲。

刘墉书法之境界可以“静”、“淡 ”、“清”三字概括,这是他超过常⼈之处,有“浓墨宰相”之美称。

他的书法的特殊韵味,备受历代⼈所喜爱。

No4:李兆洛李兆洛,(⼀七六九⾄⼀⼋四⼀)嘉庆七年中进⼠,官⾄知县,丧⽗后弃政从学主讲江阳书院⼆⼗余年,藏书五万册。

⼯诗⽂,精考证,独治通鉴通考之学,迥异时流⽽卓有成。

著有皇朝⽂典、凤台县志、养⼀斋⽂集等⼆⼗多种著作。

No5:翁⽅纲翁⽅纲,(⼀七三三⾄⼀⼋⼀⼋)乾隆⼗七年中进⼠,官⾄内阁⼤学⼠。

元朝四大书法家及其作品欣赏

元朝四大书法家及其作品欣赏

元朝四大书法家及其作品欣赏元代书法家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瑰宝。

元代书法家以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当时中国书法艺术的代表人物。

在元代书法家中,最为著名的四个人被称为“元四家”。

他们分别是黄公望、赵孟頫、文征明和董其昌。

他们的书法作品,不仅体现了当时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也具有了深远的文化意义。

1.黄公望黄公望(1269~1354),字号子昂,号千里眼。

他是元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也是蒙学派的代表人物。

黄公望书法大胆秀逸,有一定的创造性,同时又深受唐、宋、元三代书法艺术的影响。

黄公望于青龟山隐居,画山水、写诗赋,并以书法为精神寄托。

黄公望的书法作品,多数保留至今。

他的书法继承了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等前人之大成,但又不失自己的特点。

黄公望书法作品无论是草书还是楷书都非常出色。

黄公望的行书,尤为出类拔萃。

他的书法作品以神韵奇丽著称,其千姿百态的线条绵密厚重,充满了中国传统国画之美。

2.赵孟頫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眉山。

他是元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也是元末明初文坛的领袖。

赵孟頫书法宽泛、自由,风格清秀潇洒,是元代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也引起了后世的广泛关注。

他的草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称为“赵草”,赵孟頫草书以豪放的线条,明快的笔意,一种古朴、奔放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他的行书则以朴拙俊秀而闻名。

赵孟頫的书法取其潇洒之气韵、留其清秀之气质,使其作品不仅取得学术界高度认同,更受到大众的喜爱和追捧。

3.文征明文征明(1470~1559),字仲宣, 号东篱。

他是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被誉为“千古神品”,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最高峰的艺术家之一。

文征明擅长“内涵派”艺术,他的书法以独特的造型和极具意境的作品而著称于世。

文征明的书法飞逸清丽,富于韵味,不论楷书、草书、行书都极富魅力。

他的草书充满古意和韵味,多以活泼奔放的线条搭配,以自然姿态展示写意状态;行书则以洒脱和直率自如令其笔意随处可见。

长恨歌董其昌书法

长恨歌董其昌书法

长恨歌董其昌书法
《长恨歌》董其昌书法是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创作的一幅长卷,其内容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这幅书法作品以行草书的形式呈现,展现了董其昌潇洒流畅的艺术风格。

董其昌(1555年-1636年)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著名书法家和画家,他是“东厂四王”之一。

他在书法上以豪放、潇洒、奔放而著称,而《长恨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书法作品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为文本,通过运用行草书的技法,形成一种雄浑激荡的艺术氛围。

整个长卷的布局自上而下,气势磅礴,用笔豪放奔放,线条有节奏感,寓意着白居易诗歌中的豪放与激昂。

在《长恨歌》董其昌书法中,他不仅展示了书法的技巧,更通过笔墨表达了对白居易长恨离别的感慨。

整个作品流畅而有力,既传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情,又展示了董其昌自身豁达奔放的艺术个性。

这样的书法作品既有文学内涵,又融入了艺术家的审美情感,被视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珍品之一。

飘逸高华,清雅隽秀——董其昌书《吴来仪公墓志铭》考

飘逸高华,清雅隽秀——董其昌书《吴来仪公墓志铭》考

飘逸高华,清雅隽秀——董其昌书《吴来仪公墓志铭》考中国嘉德2020秋拍大观古代夜场,隆重呈现董其昌71岁左右的书法作品《吴来仪公墓志铭》其煌煌1400言,长近10米,行文突破了传统墓志铭的固定形式,带有很强的明代小品文趣味,是董氏墓志铭典型风格。

董其昌《吴来义公墓志铭》董其昌《吴来义公墓志铭》手卷水墨纸本引首:32×120 cm.约3.5平尺字:32×963 cm.约27.7平尺跋:36×66 cm.约2.1平尺说明:是卷曾经清末民初学者马其昶(1855-1930)及近代书法家、篆刻家、金石收藏家张祖翼(1849-1917)鉴藏。

马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

出身书香世家,幼承家学,并问业于吴汝纶。

后又师事张裕钊。

《桐城耆旧传》卷四有《吴司马廷尉传》,对吴用先的履历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通伯藏有此卷后,又延请谭宗浚、于荫霖、吴汝纶、刘泽源等赏鉴并观跋。

董其昌书《吴来仪公墓志铭》考文/白牧此卷是明代董其昌应同僚吴用先所请,为其父亲吴来仪所书墓志铭(以下简称《墓志铭》)。

查崇祯三年(1630)刻《容台文集》,此《墓志铭》收于卷八。

上海图书馆藏明末清初刻二十卷本《容台文集》则移至卷九。

收入文集时,对此《墓志铭》进行了修改和删减,造成很多信息缺失。

本文即加以详细分析。

一、《吴应道墓志铭》的创作背景吴用先(1558—1626),字体中,一字本如,号余庵,安徽桐城人。

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比董其昌晚一科。

二人相识的最早时间,暂未发现其他文献资料记载。

此《墓志铭》文首直说“在昔戊子之岁,其昌与今少司马吴公同肄学北雍也”,则二人相识至少早在万历十六年(1588)在国子监时。

《容台集》(卷八·墓志铭)中《封少司马吴来仪公墓志铭》书影明代非常重视国子监,作为选材之所。

国子监的来源有多种,除了地方推荐、恩荫、捐例,还有一种就是会试落第的举人,翰林院可以录用其优异者进入国子监学习,以待下一届科考。

董其昌读书赋书法作品欣赏

董其昌读书赋书法作品欣赏

董其昌读书赋书法作品欣赏董其昌读书赋书法作品欣赏近日本人有幸看到了董其昌大师的书法作品,深受启发。

董其昌大师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化名人,其所著书法书法论著《浮溪宝笈》被誉为书法界的圣经。

一、董其昌读书赋的背景董其昌大师在读书期间,曾在隔壁听见邻居家读书赋的声音。

他好奇地过去看了一眼,却发现邻居们并没有打开经书,而是用纸笔写作。

这启发了董其昌大师,成为他后来的创作灵感和学习方向。

二、董其昌读书赋书法作品欣赏董其昌大师的书法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书法风格清瘦丽雅,端庄秀丽,学院气息浓厚,富有古典文化气息,堪称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首先,董其昌大师的字帖在线条的处理上非常娴熟。

他的字线条流畅自然,轻重缓急,分寸得当,落墨有力,处处体现了他的书法造诣。

另外,董其昌大师的字体笃厚刚劲,却又不失柔顺细腻之感。

他笔下的字如温润如玉,散发出独特的文化气息,优雅深沉,精神高远,兼具美学与文化意蕴,使人为之倾倒。

最后,在书写中,董其昌大师也总是注重格调和情感交流。

他不仅从用笔书写的角度考虑,更重要的是以文学的方式来表达情感,让每一笔墨都富有感情色彩。

三、董其昌读书赋的艺术价值董其昌大师的字帖不仅仅是字,更是一篇篇文化瑰宝。

他的文字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有古代哲学思想,亦有文学、音乐、绘画以及书法等人类艺术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董其昌的书法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与他的文化底蕴和审美素养分不开。

他的书法创作深受《浮溪宝笈》和《书谱》等书法论著的影响,堪称一代书法家的典范。

总之,董其昌读书赋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底蕴和书法风格,深深吸引了笔者。

相信在将来的学习、创作中,也会受到这位传奇人物的启迪。

古代书法家龙字的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书法家龙字的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书法家龙字的书法作品欣赏龙字作为古代书法艺术中的重要组成,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地运用于书法作品中,充分展现了古代书法家们对龙这一神秘、威严、神圣的形象的追求与描绘。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位古代书法家的龙字作品,并对这些作品进行欣赏与赏析。

首先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龙字作品。

颜真卿的龙字极富韵律之美,以行草体为主,笔势铿锵有力,字形流畅,生动活泼,展现了龙的磅礴气势。

颜真卿龙字的书写,以龙身盘旋曲折,形象生动,尾巴弯曲如钩,纸上铺展出一幅栩栩如生的龙形。

颜真卿的龙字作品,给人以力量感和神性的体验,令人心生敬畏之情。

接着是宋代书法家米芾的龙字作品。

米芾的龙字在笔法上更加细腻,书写风格独特。

米芾龙字的形态丰满,神态威严,给人一种磅礴大气的感觉,同时又带有一种飘逸之美。

米芾的龙字常常以急近慢远的写法呈现,有的地方线条交错错落,有的地方则流畅圆润。

这种变化丰富的笔法使得米芾的龙字作品更具变化与张力,赋予了龙以生动的形象特征。

最后是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龙字作品。

董其昌的龙字字迹遒劲有力,书写气魄宏大,给人以热情奔放的感觉。

董其昌的龙字深得唐人书法的精髓,其章法妙绝,结构严谨。

董其昌的龙字作品中,字迹筋骨清晰,有起有收,力度变化丰富,字形雄浑有力,给人以一种豪迈之感。

这些著名古代书法家的龙字作品展现了他们对龙这一形象的不同理解与笔墨表现。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与赏析,我们可以汲取一些书法技法上的启示与指导。

例如,在笔法上,可以尝试运用行草或细腻之笔进行表现,以增添书法作品的艺术感;在构图上,可以运用急近慢远的手法,造成层次感和空间感;在字形上,可以追求线条的变化和线条的流畅程度。

同时,这些龙字作品也给我们增添了一种对龙这一神奇生物的联想和想象,使我们对龙这一图腾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总之,古代书法家的龙字作品发扬了古代书法艺术的精髓,展示了龙这一神秘形象的力量与美感。

通过学习、欣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书法技法上的启示,同时也能对龙这一文化符号有更深入的认识。

董其昌楷书书法欣赏 董其昌书法名篇欣赏

董其昌楷书书法欣赏 董其昌书法名篇欣赏

董其昌楷书书法欣赏董其昌书法名篇欣赏董其昌的作品欣赏董其昌的作品图片1董其昌的作品图片2董其昌的作品图片3董其昌和《信心铭》《信心铭》是禅宗的法典,是禅宗的不传之旨,是关于心地功夫和心地法门的开示,也是中国禅宗修学指导的原则。

作者是禅宗三祖僧璨大师。

《信心铭》原文: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惟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惟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莫追寻。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随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原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元,兀尔忘缘。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惟言不二。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董其昌草书千字文高清带注解

董其昌草书千字文高清带注解

董其昌草书千字文高清带注解董其昌是明代著名书法家,他的草书作品被称为"董草",被后人誉为"草书之宗"。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千字文》。

《千字文》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启蒙读物,它由张道陵所作,共计1000个字。

这些文字以韵律、句式转换等手法进行编排,以帮助儿童记忆汉字和基本知识。

董其昌以其独特的草书风格将《千字文》书写下来,赋予了这一经典作品全新的艺术魅力。

董其昌的草书风格与他的个性相契合,显得自由而豪放。

他的草书笔画简练有力,形态洒脱,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享受。

董其昌草书的特点之一是笔画的飞舞,他的笔触犹如风云激荡,生动而富有力量感。

在《千字文》中,董其昌巧妙地运用了这些特点,将文字书写得生动有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此外,董其昌对《千字文》进行了详细的注解。

他以深厚的学识和对汉字的理解,对每个字进行了解释和注解。

这些注解不仅帮助读者理解文字的意义,还融入了他对于书法的独到见解。

通过这些注解,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董其昌草书《千字文》的艺术魅力和内涵。

董其昌草书千字文的高清呈现更是让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他的艺术成果。

高清的展示方式使得每一笔每一画都清晰可见,能够更加凸显董其昌的笔墨功底和艺术技巧。

观赏高清版的董其昌草书千字文,就仿佛亲临现场,感受到了他书写时的那种激情和灵感迸发。

董其昌草书千字文高清带注解不仅是对于董其昌艺术成就的一种呈现,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通过这样的作品,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董其昌独特的草书风格,还可以了解到他对于汉字和文化的独到见解。

这对于研究董其昌和草书艺术的人来说是宝贵的资料,也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一次文化的享受和启发。

董其昌草书千字文高清带注解是一部具有深度的作品,它不仅是对于书法艺术的一种探索和创新,更是对于中国文化和传统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欣赏这样一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中国书法的独特之处,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也能够通过董其昌的艺术成就,对自己的书法修养和艺术追求进行反思和启发。

董其昌行书集字古诗词作品

董其昌行书集字古诗词作品

董其昌行书集字古诗词作品
董其昌是中国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行书集字古诗词作品被誉为经典之作。

以下是一些董其昌的行书集字古诗词作品:
1.《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是董其昌最为著名的行书作品之一,以行草字体书写了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词。

作品中,董其昌运用了流畅的笔画和独特的构图,将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完美地表达出来。

2.《题西林壁》:这是董其昌的另一幅行书作品,以行楷字体书写了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

作品中,董其昌运用了独特的笔法和布局,将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这是董其昌的一幅行书作品,以行草字体书写了辛弃疾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这两首诗。

作品中,董其昌运用了流畅的笔画和独特的构图,将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完美地表达出来。

4.《登鹳雀楼》:这是董其昌的一幅行书作品,以行楷
字体书写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

作品中,董其昌运用了独特的笔法和布局,将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

明代书法欣赏8

明代书法欣赏8

吴宽行书扇面吴宽《行书扇面》。

董其昌乐毅论《乐毅论》董其昌书。

纸本。

纵26公分,横224.5公分。

广东省博物馆藏。

董其昌草书扇面《草书扇面》董其昌书。

纵15.5公分,横47.7公分。

荣宝斋藏。

此帧扇面书法写的非常激越跳宕,技法娴熟。

自署学杨少师(凝式),确有几分“神仙起居法”的遗韵。

扇面纸熟,又有折痕,形式特殊,写好不易,董其昌是书扇老手,正利用了扇面的短处而变其长,出现的线条及墨色的变化别有意味。

董其昌行书诗董其昌《行书诗》,行书。

董其昌浚路马湖记《浚路马湖记》董其昌书,纸本,行书,纵29.3cm,横607.5cm,132行。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该帖是董其昌所写的一碑记。

款署:董其昌撰并书。

魏应嘉篆额。

徐标建。

有沈荃题跋。

“王鸿绪印”、“安仪周家珍藏”及“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藏印。

为王鸿绪、安岐、张若霭、清内府旧藏。

《浚路马湖记》布局疏朗匀称,是董其昌晚年之作,所谓“渐老渐熟,反归平淡”,寓生秀于扑茂苍拙,自然洒落。

董其昌自评曰:“余书与赵文敏较,各有长短。

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

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

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轮一筹”(《容台集》)董其昌草书扇面《草书扇面》董其昌书。

纵15.5公分,横47.7公分。

荣宝斋藏。

此帧扇面书法写的非常激越跳宕,技法娴熟。

自署学杨少师(凝式),确有几分“神仙起居法”的遗韵。

扇面纸熟,又有折痕,形式特殊,写好不易,董其昌是书扇老手,正利用了扇面的短处而变其长,出现的线条及墨色的变化别有意味。

董其昌杜甫醉歌行诗董其昌《杜甫醉歌行诗》,行书,绢本。

横301厘米,昆山昆仑堂美术馆藏。

董其昌行书轴董其昌《行书轴》,行书,上海博物馆藏。

董其昌行书帖董其昌《行书帖》,行书。

董其昌洛春谣董其昌《洛春谣》仿米芾“洛春謠”,行书无年款,水墨紙本手卷,纵41厘米,宽461厘米。

董其昌书法擅于以手卷形式表现。

读书养志书法作品欣赏

读书养志书法作品欣赏

读书养志书法作品欣赏读书养志,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它强调通过阅读书籍来修养身心,增长见识,提高人格品质。

书法作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承载了这种文化精神。

以下是对读书养志书法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一、作品背景这幅书法作品名为《读书养志》,是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

董其昌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热爱读书,注重修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他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和楷书为主,线条流畅,结构严谨,气韵生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二、作品分析字体选择这幅书法作品以行书为主,间以楷书,展现出董其昌精湛的书法技艺。

行书是一种行云流水的书写方式,强调气韵的连贯和动态的美感,而楷书则是一种规范、严谨的书写方式,注重结构的稳定和静态的美感。

两者相结合,使得整幅作品既具有动态的美感,又具有静态的庄重感,体现出作者对读书养志的深刻理解。

布局安排整幅书法作品采用竖式布局,从右至左书写,符合古代书写习惯。

作品中的每个字大小、位置安排得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既保持了整体的协调性,又突出了每个字的特点。

此外,作者还在作品中运用了“留白”的艺术手法,使得整幅作品更加具有空间感和层次感。

线条特点董其昌的书法作品以线条流畅、气韵生动而著名。

在这幅《读书养志》中,作者运用了柔和、细腻的笔触,使得每个字都显得婉转流畅,富有生命力。

同时,他还通过调整笔画的力度和角度,使得每个字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这些线条的特点,不仅展现出董其昌高超的书法技艺,还表达了他对读书养志的深刻理解。

意境表达书法作品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在这幅《读书养志》中,董其昌通过书写读书养志的词语,传达了他对读书的热爱和对修养的追求。

他的书法作品中所蕴含的淡泊、宁静的气息,也表达了他内心的平静与淡泊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正是读书养志所追求的。

三、作品意义董其昌的《读书养志》书法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它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读书的重视和修养的追求,这种追求在中国历史中有着悠久而深厚的传统。

洞天胜境:董其昌跋王蒙《具区林屋图》

洞天胜境:董其昌跋王蒙《具区林屋图》

44□孙文韬在元四家中,王蒙的画作有着较为繁密严整的审美格局。

《具区林屋图》描绘江苏太湖地区的林屋洞秋景。

山石皴笔繁复,刻画水石激荡所产生的孔洞、石隙,宛如仙境的洞天福地给予创作者以丰富的启迪和遐想。

烟波浩渺的太湖,古称“具区”。

林屋洞就位于太湖西山,亦称“洞庭山”。

西晋郭璞为《山海经》作注时明确记载:“今吴县南太洞天胜境:董其昌跋王蒙《具区林屋图》湖中有包山,下有洞庭穴道,潜行水底,云无所不通,号为地脉。

”从自然景观的认知出发,先民赋予林屋洞神秘的遐想。

南宋时期,在林屋洞修建道隐园的隐士李弥大有诗作《游洞庭山》:“山浮群玉碧空沉,万顷光涵几许深。

梵刹楼台嘘海蜃,洞天日月浴丹金。

秋林结缘留连赏,春坞藏红次第吟。

拟泛一舟追范蠡,从来世味不关心。

”细观王蒙此作,构图顶天立地,几乎密不透风,但画面以虚映实,粼粼水波成为山浮群玉的基底,大胆摆脱了自然景观的束缚。

王蒙用牛毛皴皴擦山石,渴笔焦墨画树干,又以繁密的苔点和多变的水纹,层层铺排点染,使得全作“秋林结缘留连赏”。

画意之中,有着对诗情的解读,可以说是人文景观的体现。

中国传统山水画总是具备一种“书斋向董其昌题跋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45度”,即从人文景观出发,以画解诗。

画面之中,撑舟欲行的少年形象、流连洞天的壮年形象、悠游林下的老年形象,都隐匿着创作者的哲思。

欣赏者由点及面的赏读过程,又是一次古人心灵景观的巡礼。

图像的拆解认读,似乎存在着重重可能。

相对而言,文字的准确语义表达,更增添了艺术作品明确的审美认知。

董其昌题《具区林屋图》是一件极具独特观赏价值的书法作品。

“夏日吴用卿携黄鹤山樵画至余斋中,同陆君策、陈仲醇、诸德祖、朱叔熙观。

董其昌记。

”记录了董其昌与陆君策、陈仲醇等人观画并题“《具区林屋》人间有数轴,此其真迹也”。

潇洒之中蕴含沉雄,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体会到董其昌书风的底气。

清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语重心长地说:“华亭少时,学李北海,又学米襄阳,于二家盘旋最久,故得李十之二三,得米十之六七。

董其昌书法《岳阳楼记》欣赏

董其昌书法《岳阳楼记》欣赏

董其昌书法《岳阳楼记》欣赏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华亭派”的主要代表。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

董其昌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

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

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

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明代艺坛的主流。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

忙则
8
.Q 急可犬下、L 会、处\1序卢飞敷吃祈{4i
庚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 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

董其昌草书唐诗四首

董其昌草书唐诗四首

董其昌草书唐诗四首
二、草书特点
董其昌的草书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

他的草书笔画流畅,气势磅礴,大有怀素、张旭之风。

在他的作品中,笔画间的连接自然紧密,笔势翻滚跌宕,具有强烈的动感。

结体上,他注重疏密有致,虚实结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董其昌的草书既有传统的功底,又具有自己的创新,堪称一代草书大家。

三、唐诗四首介绍
董其昌的草书作品中有唐诗四首,分别是:《将进酒》、《庐山谣》、《夜泊牛渚怀古》、《赠别二首》。

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在书法和文学上的高超造诣,同时也展示了唐代诗人的豪放与奔放。

四、董其昌草书的艺术价值
董其昌的草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草书将音乐、舞蹈、绘画融为一体,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书法家、画家都对董其昌的草书表示敬意,并将其作为学习的楷模。

五、结语
董其昌的草书作品,尤其是《唐诗四首》,展现了他在书法领域的卓越成就。

他的作品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具有独特的创新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通过欣赏董其昌的草书,我们可以感受到书法的魅力,也能领略到唐代诗人的豪放与奔放。

历届隶书全国获奖作品

历届隶书全国获奖作品

历届隶书全国获奖作品
隶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主要流派之一,在中国书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历届全国隶书比赛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体现了书法家对隶书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历届隶书全国获奖作品的介绍。

一、赵孟頫《祭侄文稿》
赵孟頫是南朝梁时期的书法家,是隶书的代表人物。

他的隶书作品《祭侄文稿》是一件非常有名的作品,此作品体现了赵孟頫独具匠心的书法风格,线条工整规矩、憨态自然。

二、董其昌《黄庭经》
董其昌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他的隶书作品《黄庭经》是一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既体现了董其昌的书法功底,也反映了他对“黄庭经”经书的深入理解。

此作品因其典雅清秀、线条流畅而成为董其昌的代表之作。

三、何绍基《汉碑隶书》
何绍基是宋朝著名书法家,他的隶书作品《汉碑隶书》在书法界也是一件非常有名的作品。

何绍基的隶书风格独特,他不拘泥于仿古碑刻,而是将自己的创意与技法融入其作品之中,使作品更加活泼灵动。

四、郑板桥《李公秉公房金石记》
郑板桥是明朝著名书法家,他的隶书作品《李公秉公房金石记》是一件非常有名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此作品体现了郑板桥的创作精神和对隶书的深刻理解,线条流畅、疏密相宜。

历届全国隶书比赛中,这些获奖作品无一不体现了书法家对隶书的热爱和深入理解。

其饱满的笔力、流畅的线条、娴熟的技法和独特的创意,使这些作品在书法艺术领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后人提供了很好的书法学习素材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董其昌行书七言诗立轴董其昌1631年作行书·画论手卷董其昌行书七言诗立轴董其昌行书临米芾方圆庵记手卷董其昌草书·七言诗立轴董其昌行书长短句立轴董其昌行书唐诗册页(二十二开)董其昌行书七言诗立轴董其昌书法镜框董其昌书法立轴董其昌行书五律扇片董其昌行书七言诗立轴董其昌(款)行书七言诗立轴董其昌(款)临怀素书手卷董其昌草书《陋室铭》立轴董其昌行书《论碑帖》册页(十开)此行书册页,董其昌全以李北海用笔。

董其昌作书主张熟后而生,曾说: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

可见其颇为自信。

因生而得秀色,在此册中可充分体现。

董氏书法风格审美取向上是“平淡”。

如本册行书作品,书法中采用淡墨,带有崇尚天真平淡,产生瘦骨清癯的效果。

墨法是以善用淡墨而著称。

墨色有浓淡变化,结体秀媚攲侧,书风疏宕秀逸。

在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中对用墨的强调随处可见:“字之巧在用笔,尤在用墨,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语此诀窍也。

”“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穰肥,肥则大恶道吴”。

董氏穷数十年之功力,古人之书统统烂熟于胸,拈手即来并非难事。

此册墨色滋润,意境清瞻幽远,用笔转折收放自如,在结字上,讲求精微,紧密而有势,字体向右上微倾侧,有挺拔之态。

难怪其跋语云:李北海云麾将军碑甚为秀劲,后人学之者甚众。

余中年颇喜仿之,今已忘其旧习矣!然时一为之,亦不落赵吴兴后也。

可见董其昌对其书法是极其自负的。

董其昌行书十洲志册页董其昌行书诗册页片题识: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江清影堕石,水拂奇生枝。

其昌。

印鉴:董其昌董其昌行书诗立轴款识:董其昌。

印鉴:太史氏、董氏玄宰释文:开此鸿蒙荒,真成羽人宅。

洪崖家可移,天姥梦亦得。

董其昌草书七言诗立轴董其昌行书五言诗立轴款识:为竹浪上人书,其昌。

钤印:青宫太保、董其昌印、玄赏斋董其昌行草唐李白诗立轴题识:其昌书。

钤印:玄宰氏、大宗伯印说明:大岭别业题签。

董其昌草书七言诗立轴题识:其昌。

钤印:董其昌、玄宰。

题签:单国强鉴题。

董其昌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最多,代表作品有行书《临柳公权兰亭诗》。

他重视师古,采摭精赅,强调要多参阅古代法书真迹。

由于他的精鉴和颖悟,其仿古作品着重表达意趣。

结构巧妙,善于夸张地运用杨凝式那种疏宕的布白方法,把行距、字距布置得更为适度,形成一种疏宕秀逸的风格。

墨色变化丰富,有意识地强调运笔中的墨色,往往一笔下来即呈浓淡数层变化,这与他的绘画强调笔墨表现有关,用笔率易自然,于流畅中兼具生涩之趣。

他的书法自具新意,秀雅率易。

董其昌书法崇尚平淡天真,自谓“吾书往往率意”,认为他的书法高于赵孟頫,“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

后世常将赵董并称。

董其昌1621年作行书醉翁亭记(一对十二幅)屏风题识:醉翁亭记(文不录)。

以杨少师韭花帖笔意,书欧阳永叔醉翁亭记,亦兼用陶隐居华阳帖,欲一洗媚艳之习耳。

时天启元年(1621年)孟秋既望,毘陵道中书并识。

董其昌。

钤印:真赏斋、董其昌印、玄宰氏董其昌草书五言诗立轴钤印:太史氏、董氏玄宰题识:其昌。

鉴藏印:墨庄真赏、阮氏琅环仙馆收藏印、瀛舟本幅所钤“阮氏琅环仙馆收藏印”应为乾隆进士,体仁阁大学士阮元(1764-1849)藏印。

阮元号芸台,扬州人,工诗文,精鉴金石书画。

释文:忽忆君家笠泽图,寒江密雪满菰蒲。

于今身在齐清里,日对秦封五大夫。

董其昌行书道家故事手卷钤印:太史氏、董氏玄宰、玄赏斋藏印:李鸿球(1899-1978):剑华楼、浏阳李鸿球字韵清鉴藏其他:刘希献印、怀云楼图书印、一印漫漶释文:萧廉贞入山学道,年四十,饵柏叶,采诸花为丸,又取桑叶杂黄精朮煎等服。

年八十,白发落齿生。

常诵黄庭经,每有虎伏在床前,欲起,先以杖驱虎,如犬前行。

王探字养伯,学道经,南遇太玄僊女授以藏景化形之术,遂能与日月同光,云霞合变。

有人谓曰:闻师善于变化,试为之,乃化身为一树,其人乃持斧斫之,又化为一石,复以火烧之,又化为波水,复以土壅之,又化为火,复以水沃之,又化为一鸟,复以网罩之,又化为猛虎,复以刃击之,又化为死人,故人惧而走,至数里复见探如旧,乃礼谢之复化为浮云高升天际。

其昌书。

董其昌1613年作临怀素《千字文》手卷钤印:太史氏、董氏玄宰、玄赏斋题识:泾州刺吏孙正甫自上计归以秦碑怀素千文见贻,因临此本,素书虽称颠,实不踰法,虽称瘦,实不露骨,如圣母碑,亦唐时所刻,犹存此意,自叙帖稍有出入,前人疑信半矣。

张长史千文潭帖刻八十余字,有龙蛇飞动之势,正可与素师千文并参,自二王行草外,独此目标胜会,所谓凿溷沌而独创者。

时癸丑(1613年)八月望前一日,书于宝鼎斋中。

董其昌。

钤印:太史氏、玄宰氏藏印:大中丞章、止斋吉论(二次)、时年七十有七引首:字中襌。

醉素千文,源得逃襌之意,余漫参之。

董其昌。

吴子深(1893-1972):吴渔邨绿野兄弟同赏董其昌行书七言诗立轴钤印:大宗伯印、玄宰氏题识:其昌。

鉴藏印:陈氏华家鉴赏珍藏、陈华鉴赏之章、陈华藏书释文缘溪青嶂是秦余,灵境今归旧史居。

素友讵迷初入路,顽仙宁读未焚书。

董其昌草书《陈暄与兄子秀书》手卷钤印:知制诰日讲官、董其昌印、玄赏斋题识:董其昌书。

鉴藏印:梅景书屋、水流花放释文与兄子秀书。

陈暄。

旦见汝书与孝典,陈吾饮酒过差。

吾有此好五十余年,昔吴国张长公亦称耽嗜,吾见长公时,伊已六十,自言引满大胜往年。

吾今所进亦多于少壮。

老而弥笃,唯吾与张季舒耳。

汝欲笑吾所至邪?昔阮咸、阮籍同游竹林,宣子不闻斯言。

王湛能玄言巧骑,武子呼为痴叔。

何陈留之风不嗣,太原之气岿然,翻成可怪!吾既寂漠当世,朽病残年,产不异于颜原,名未动于卿相,若不日饮醇酒,复欲安归?汝以饮酒为非,吾以不饮酒为过。

昔周伯仁度江唯三日醒,吾不以为少;郑康成一饮三百杯,吾不以为多。

然既醉之后,有得有失。

成厮养之志,是其得也;使次公之狂,是其失也。

吾常譬酒之犹水,可以济舟,亦可以覆舟。

故江咨议有言:“酒犹兵也。

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

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

”美哉江公,可与共论酒矣。

汝惊吾墯马侍中之门,陷池武陵之第,遍布朝野,自言焦悚。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何水曹眼不识杯铛,吾口不离瓢杓,汝宁与吾同日而醉,与何同日而醒乎。

董其昌小楷书金丹四百字册页(六开)题识:金丹四百字。

宋天台紫阳真人张伯端著,明礼部尚书董其昌书。

……金丹四百字竟。

后纸:1.潘奕隽(1740-1830)题:乾隆年间,华亭士大夫家收藏者,文敏书家有数本,今亦罕有。

至吴门,则真赝不可究诘矣。

是卷向藏汪氏,今归铁芸博士,真为不可多得之本。

道光丁亥春日,三松奕隽题端。

年八十有八。

钤印:潘奕隽印、榕皋2.朱昂之(1764-1840年后)题:道光丁亥夏日,津里昂之观。

钤印:卬之鉴藏印:敏源齐功成鉴赏书页印说明:(清)顾文彬注:董文敏楷书金丹四百字册董文敏小楷《金丹四百字》,无岁月,自署礼部尚书,以本传覆按,可得其年。

惟先生致仕大宗伯,此为供职京兆书?为退居林下书?仍不可定,但为暮年得意书,则信然矣。

班书《艺文志》曰:“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俾人君“知秉要执本”,“致治天下”。

至老子、关尹目击纷乱,欲以清虚玄静,挽救颓波,此道家真诠,立言本旨;若抱朴诸子,渐事服食,姹女婴儿,始为末矣。

《金丹四百字》收入《道藏》,书家两文敏,无不欢焉书之,其亦有御风飘举之意邪!就书衡之,赵以庄雅胜,董以朴秀名,国色天姿,不可相掩;又皆落余手中,不谓非天缘凑合。

长生未暇学,请学长不死,安得徼二公之灵,书林画苑,末光长耿,则乐过神仙,正不必从赤松黄石游焉。

—引自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续记》释文真土擒真铅,真铅制真汞。

铅汞归真土,身心寂不动。

虚无生白雪,寂静发黄芽。

玉炉火温温,鼎上飞紫霞。

华池莲花开,神水金波净。

夜深月正明,天地一轮镜。

朱砂炼阳气,水银烹金精。

金精与阳气,朱砂而水银。

日魂玉兔脂,月魄金乌髓。

掇来归鼎中,化作一泓水。

药物生玄窍,火候发阴炉。

龙虎交会时,宝鼎产玄珠。

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

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

木汞一点红,金铅三斤黑。

铅汞结成丹,耿耿紫金色。

家园景物丽,风雨正春深。

犁锄不费力,大地皆黄金。

真铅生于坎,其用在离宫。

以黑而变红,一鼎云气浓。

真汞生于离,其用却在坎。

姹女过南园,手持玉檄榄。

震兑非东西,坎离不南北。

斗柄运周天,要人会攒簇。

火候不用时,冬至不在子。

及其沐浴法,卯酉时虚比。

乌肝与兔髓,擒来归一处。

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着。

混沌包虚空,虚空括三界。

及寻其根源,一粒如黍大。

天地交真液,日月合真精。

会得坎离基,三界归一身。

龙从东海来,虎向西山起。

两兽战一场,化作天地髓。

金花开汞叶,玉蒂长铅枝。

坎离不曾闲,乾坤经几时。

沐浴防危险,抽添自谨持。

都来三万刻,差失恐毫厘。

夫妇交会时,洞房云雨作。

一载生个儿,个个会骑鹤。

董其昌王维诗意图手卷钤印:董其昌印题识: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王右丞诗意。

玄宰画。

后纸邓旭(生卒年不详)题诗:城外停云处,山前旧草堂。

交游无市事,笔墨有林香。

细竹凉宜酒,飞花闲到床。

何时归卧此,长啸任倘佯。

会翁老父台命笔。

邓旭。

钤印:邓·旭、游戏人间鉴藏印:唐作梅、北枝生、绿溪山庄收藏之印、秀水唐氏、士燮说明:五方鉴藏印的主人唐作梅,是乾隆时期嘉兴著名藏书楼绿溪山庄后人。

曾为武进令。

刻有《绿溪山庄帖》。

董其昌行书七绝扇片题识:其昌书。

钤印:一印未辨鉴藏印:黄氏墨萱堂藏(朱)、雪农藏扇(白)、飞花落研田(白)释文:与君相见即相亲,闻道君家在孟津。

为见行舟试借问,客中时有洛阳人。

可怜盘石邻泉石,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董其昌行书诗四首册本(四开)款识:1.浮云不共此山齐,远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其昌。

钤印:[太史氏] [董其昌]2.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

钤印:[其昌] [知制诰日讲官]3.万树天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映绿波中。

其昌。

钤印:[其昌] [知制诰日讲官] [玄赏斋]4.黄河远上戌楼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至玉门关。

钤印:[太史氏] [董其昌]董其昌行草书《池上篇》立轴钤印:太史氏、董氏玄宰、玄赏斋释文:十亩之宅,五亩之园。

有水一池,有竹千竿。

勿谓出挟,勿谓地偏。

足以客膝,足以息肩。

有堂有庭,有歌有弦。

有叟在中,白须飘然。

识分知足,外无求焉。

如鸟挥木,姑务巢安。

如思在坎,不知海宪。

灵鹤怪石,紫菱白莲。

皆吾所好,尽在吾前。

是饮一杯,或吟一篇。

妻絮熙熙,鸡犬闲闲。

优哉游哉,我将终老乎其间。

白太傅池上篇。

其昌书。

董其昌行书诗册册页题识:董其昌并识。

钤印:玄赏斋、董玄宰、昌藏印:唐宗灏印、裴景福收入北陶阁秘籍、盘陀珍藏说明:壮陶阁裴景福旧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