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董其昌行书千字文
欹侧刚健 古韵率真
欹侧刚健古韵率真作者:上官文金来源:《中华瑰宝》2023年第11期黄公望书名为画名所掩,很少有独立的书法作品,但从他的题跋作品中可以窥见其书法面貌和审美趣味。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元代全真教道士,著有文作《写山水诀》。
黄公望是著名的山水画家,以“浅绛山水”“草籀奇字法入画”为艺术特色,其代表作《富春山居图》辗转波折,流传至今。
黄公望的画名大于书名,其书法艺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为人知。
在黄公望传世书画作品中,其书法多以题跋形式呈现:其一为给自己绘画作品题跋的“自题”之款识,如《题富春山居图》《题溪山雨意图》等;其二为给他人书画作品题跋的“他题”之款识,如《跋赵孟行书千字文》《跋钱选浮玉山居图》等。
两度“书吏”以酝酿元代中后期,书坛在赵孟“复古”书风的改革下,“推崇二王,回归魏晋”已蔚然成风,形成了赵派书家群。
赵派书家多与赵孟有紧密关系,或被其亲授书法,或被其引荐与赏识,但也出现了两种不同方向:一是力求酷似“松雪体”,如俞和等人;二是学赵但不同于赵,自有其个性,如张雨等人。
前者逐渐导致了“千人一面”的赵体书风,而丧失了赵氏原本“复古”之初心;后者深入赵氏“复古”理念的核心,师法晋唐但不拘泥于法,自有韵味。
黄公望当属后者,他与张雨同样有着入道经历,深受赵孟“复古”书风影响,但其书法率意而自然,不流俗态,能够超脱赵氏书法的风格局限而摸索到书法艺术表现的本质特征。
可以说,张雨、黄公望等人是元末赵氏书法“一统天下”局面中的奇葩,他们对书法本质的探索是书法发展的正道。
但囿于元末时局紊乱、明初政权更迭等原因,这种对书法本质的回归探索未能继续下去。
黄公望本姓陆,世居平江之常熟(今属江苏)。
他出生之时,正值南宋与蒙古对峙之际。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忽必烈率军攻入临安(今浙江杭州),江南地区悉数归入元朝版图。
这一年,黄公望被过继给永嘉黄氏,由陆姓改为黄姓,时有“性禀敏异,应神童科”之誉。
董其昌《草书千字文》
董其昌《草书千字文》《千字文》全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丙舍旁启,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盘溪伊尹,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说感武丁。
俊义密勿,多士实宁。
晋楚更霸,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践土会盟。
何遵约法,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
岳宗泰岱,禅主云亭。
雁门紫塞,鸡田赤诚。
昆池碣石,钜野洞庭。
中国历代书法家
书《前
后
张瑞图
文徵明楷 赤壁赋》
书《前
后
黄道周
文徵明《 卷》
杂花诗
赋
王铎
文徵明《 诗卷》
自书西
苑
陈洪绶
陈淳《秋兴八首卷 》 王宠《真行草十册 》
唐寅《和沈周落花 诗卷》
丰坊《各体书诀册 》
何良俊《四友斋丛书 论书卷》
王世贞《王氏书苑》 十卷
项穆《书法雅言》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论用笔》
赵宦光《寒山帚谈》
李日华《六砚斋笔记 》
黄道周《书品论》
郭宗昌《金石史》
董其昌《小楷千字 文》
董其昌《东方朔答 客难卷》
徐渭《草书杜甫诗 轴》
张瑞图《辰州道中 诗卷》
黄道周《赠倪献汝 叔侄诗轴》
倪元璐《五言律诗 轴》
王铎《赠张抱一行 书诗卷》
王铎《再芝园诗轴 》
行书 傅山《各体书册》
倪后瞻《倪氏杂著笔 法》
篆书 《三希堂法帖》 傅山
唐
楷书 《龙藏寺碑》
虞世南
公 元 618公元907年
智永《千字文》 褚遂良
五代
草书 欧阳询《九成宫》 薛稷
李嗣真《书后品》
张怀瓘《书断》 张彦远《法书要录》
十国
公 元 907公元960年
公 元 902公元979年
篆书
虞世南《 碑》
孔子庙
堂
李邕
陆 》
柬之《
陆机文
赋
怀素
褚 》
遂良《
孟法师
碑
张旭
褚遂良《 序》
王珉《行书状》
王羲之《兰亭序》 陆机
虞龢《论书表》
南北朝
公 元 420公元581年
董其昌:超乎于法 虚灵于心
董其昌:超乎于法虚灵于心作者:逸舟来源:《中华瑰宝》2022年第11期他继承江南文人的秀雅书风,以特有的影响力发扬文人书法艺术思想;他以禅喻书,以强烈的个性开辟了文人书法史上的新篇章。
董其昌的书法被视为千年文人书法史的缩影,数百年来影响不衰。
晚明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变革期,书坛星光熠熠,涌现出不少书法名家,以晚明四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为代表,对明清交替之际的书风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属董其昌对后世影响最大。
取法乎上超越精神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翁、思白,别署香光居士,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区)人。
与一些书法名家天赋异禀、少年成名不同,董其昌的书法之路起步很晚,少年时对书法未窥门径,甚至字写得很差。
这种情况因为一场考试才有所改变。
17岁时,董其昌参加松江府会试,虽然学问上佳,却因字写得不好被主考、时任知府衷洪溪降为第二等。
这对董其昌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于是他“发愤临池”,刻苦学习,先学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又学虞世南,觉得唐书不如魏晋,于是改学王羲之的《黄庭经》和钟繇的《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
可以说他学习书法的起点是非常高的,正符合学书“取法乎上”的规律。
因而,仅仅3年时间,他便书艺大进,直逼古人。
董其昌对书法的艺术追求是一贯且充满激情的,而且他颇为自负,多年以后,在回忆自己这段学书经历时,语气中仍然有些骄傲。
不过,董其昌在晚年对自己年轻时的一些轻狂自负行为也有反思。
18岁时,他作为知府儿子的伴读就学于莫如忠门下,从莫如忠学习书法。
莫如忠书法宗“二王”,善行草书,深得魏晋之法,在其影响下,董其昌直入晋室,“得其形模,便目无吴兴(赵孟)”。
直到晚年,董其昌才理解了赵孟的书法妙处,改变了年轻时对其的轻慢看法。
“晋人取韵”是董其昌一生遵循的书法准则,也是他认为的最高境界。
董其昌学书虽晚,但起点高、成长快,得到了良好的书法教育。
虽然年少轻狂,但是他勤奋好学,勇气可嘉,敢于进取和超越,超越元人的理念影响了其一生。
董其昌《项墨林墓志铭卷》的人物关系与递藏链
董其昌《项墨林墓志铭卷》的人物关系与递藏链①李万康(华东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上海 200062)[摘 要]《项墨林墓志铭》是董其昌晚年最具代表性的小楷精品,由项禹揆装裱成卷,后经平湖高氏、华亭王氏、钱塘金氏、归安陆氏等家族收藏,20世纪中叶流入日本。
卷中名家跋记共10则,钤印总计86枚,所涉人物众多,关系复杂。
通过梳理卷中人物关系与递藏链,不难发现,历代鉴藏家在收藏《项墨林墓志铭卷》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递藏链和社会关系网络,具有明显的精英性和世家性特征。
[关键词]项元汴;董其昌;墓志铭;递藏链[ 中图分类号 ] J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19)03-0096-10收稿日期:2018-01-16作者简介:李万康(1972-),男,四川泸定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
①基金项目:2014年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项元汴鉴藏印与千字文编号研究:兼论中国古代书画编号与半印关防”(14DF37)阶段性成果之一。
②《容台集》前后刻印两次,一次刻于崇祯三年(1630),一次刻于崇祯八年(1635)。
首次刊行的《容台集》将《项墨林墓志铭》收录于《容台文集》卷八,说明现存墨迹本是按原文重书而成。
《项墨林墓志铭》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图1),是董其昌学杨凝式《韭花帖》最具代表性的小楷精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鉴定董其昌书迹无可争议的标准件。
该墓志由项禹揆装帙成卷并收藏,后历明末“乙酉之变”、晚清“洪杨之乱”、近代兵燹劫火,仍保存完好。
卷中有陈继儒、范允临、王廷宰等名家跋记共10则,另有董其昌、项禹揆、高士奇等人印记共计86枚,所涉人物多为明末以来炳耀一时的著名收藏家和书画家,相互之间关系复杂。
梳理卷中人物关系与递藏链,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这件稀世珍品的内容的了解。
一、《项墨林墓志铭卷》与项氏家族《项墨林墓志铭》是项元汴次子项德成请董其昌为先父撰写的一篇墓志,收入董其昌《容台文集》卷八。
中国书法史博大精深
1、朝 代 宋(北宋南宋)公元 960-1279 年 辽公元 916-1125 年 金公元 1115-1234 年书 体 2、书 体 行书 3、代表碑帖 蔡襄《自书诗稿》 苏轼《黄州寒食帖》 黄庭坚《松风阁诗》 米芾《研山铭》 米芾《蜀素帖》 蔡京《徽宗十八学士图跋》 赵佶《楷书千字文》 陆游《怀成都十韵诗》 范成大《荔酥沙鱼帖》 朱熹《卜筑帖》 张孝祥《台眷帖》 姜夔《落水本兰亭序跋》 《淳化阁帖》 4、时代书家 苏轼
《苏慈墓志》 《龙藏寺碑》 智永《千字文》 欧阳询《九成宫》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陆柬之《陆机文赋》 褚遂良《孟法师碑》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李邕《李思训碑》 张旭《肚痛帖》《古诗四帖》 怀素《论书帖》《苦笋帖》 李阳冰篆书《颜氏家庙碑》 徐浩《不空和尚碑》 怀仁《集王圣教序》 柳公权《玄秘塔碑》 柳公权《神策军碑》 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 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 杨凝式《韭花帖》 4、时代书家 智永 欧阳询
籀 音 zhou 峄 音 yi 三 1、朝 代 西汉 前 206 年-公元 8 年 东汉 公元 25 年-220 年 2、书 体 篆书 隶书 行书(东汉中期) 章草(东汉末期) 楷书(东汉末期) 3、代表碑帖 《石门颂》 《礼器碑》 《华山庙碑》 《景君碑》 《鲜于璜碑》 《史晨碑》 《乙瑛碑》 《曹全碑》 《冠军帖》
4、时代书家 钟繇 卫觊、卫瓘、 卫恆、卫宣、 卫夫人 索靖 陆机 琅琊王氏(王羲之、王献之等) 王僧虔 5、书论名篇 卫恒《四体书势》 杨泉《草书赋》 王羲之《笔阵图》 王羲之《自论书》 王珉《行书状》 虞龢《论书表》 王僧虔《书赋》、《论书》 6、书坛纪事 楷书自汉末至两晋逐渐成熟。 到魏晋时代,行书基本成熟,传刘得昇创行书。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 一行书。 魏晋书法尚韵。
浅析学习《千字文》对提升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促进作用
浅析学习《千字文》对提升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促进作用摘要:当前我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
流传近1500年的《千字文》就是经过时间筛选和历史沉淀的传统文化精品,代表了中国传统启蒙教育的最高水平。
它既是一篇四言长诗,又是一部袖珍版中华百科全书,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6-12岁的小学生正是“童蒙养正”的关键时期,学习《千字文》对提升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千字文;传统文化;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当前我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大幅度地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传统文化走进了语文课堂,语文教师肩负着传播传统文化的责任。
《千字文》作为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蒙书,其全文内容包罗万象,它对古代传统诗词文理的解析,天文历法的传播,文史典故的引用,行文作对、书法欣赏等都有积极的意义,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因此,它对提升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作用。
1.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素养的提升《千字文》字字珠玑,文采斐然,它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美好的传奇:南朝才子周兴嗣,奉诏用一千个互不重复的单字,勾画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将自然、生活、修养、道德、国家政事、理想抱负全都囊括其中。
因此,每一个字眼都藏有乾坤,对小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字具有以下意义。
(一)积累词汇《千字文》是历史上公认的最佳儿童启蒙书籍之一,尤其作为识字教材。
不但能提供使用率很高的单字,而且其词汇也极为丰富,语言优美,词藻华丽,很多词形成了成语或被当做专用语广泛应用到戏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寒来暑往、知过必改、空谷传声、川流不息、夫唱妇随”等。
甚至因为它四字一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几乎每句都可以作为成语来使用。
既保证了启蒙读物应有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又兼顾到语句的美感,值得学生积累运用。
田蕴章行书千字文欣赏(共10篇)
田蕴章行书千字文欣赏(共10篇)篇一:田蕴章行书千字文欣赏我国古代书法家的人名,和他们的作品?要有名的!急,文字要长一些,要有说明快王羲之:兰亭序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楷书四大名家——颜真卿(祭侄稿)、柳公权(玄秘塔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楷书《兰亭记》行书有《行书千字文》),元之赵孟俯(《千字文》、《洛神赋》、《汲黯传》、《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元赵孟頫《红衣罗汉》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初唐四大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钟王——三国魏钟繇、东晋王羲之二张——指东汉张芝、唐代张旭二位善草书之书家赵董——指元代赵孟俯,明之董其昌邢张米董:指晚明四大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四人.其中董其昌、邢侗又有“南董北邢”之说.昊中四才子:指明代居于苏南的书法家唐伯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祝允明.二沈:指明初沈度、沈粲兄弟二人,又号称“大小学士”.前者以婉丽胜,后者以遒逸胜.鲜赵:指元代书家赵孟俯、鲜于枢.又称元“二雄”.赵氏代表作如《仇锷墓碑铭》、《三门记》、《汲黯传》、《二陆文赋跋》、《嵇康绝交书》,《兰亭十三跋》等;鲜于枢代表作如《韩愈进学解》、《渔父词》、《透光古镜歌》、《韩愈石鼓歌》、《苏轼海棠诗》、《老子道德经》等.米薛:指北宋米芾、薛绍彭,后者代表作如《杂书卷》等苏黄米蔡:指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氏代表作如《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寒食诗》、《醉翁亭记》等;黄氏代表作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花气诗》、《诸上座帖》等;米氏代表作如《多景楼诗》、《苕溪诗帖》、《蜀素诗》等;蔡氏名作如《万安桥记》《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四家”之蔡一说为蔡京.颜柳:指唐之书家颜真卿、柳公权,书史上又有“颜筋柳骨”之称.前者的代表作如《多宝塔感应碑》、《郭家庙碑》、《元吉墓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季明文稿》、《争座位帖》等;后者的代表作如《李晟碑》、《金刚经》、《神策军碑》等.颠张醉素:颠张即张旭,代表作如《肚痛帖》;醉素指怀素,代表作如《自序帖》、《千字文》、《苦笋帖》等,二人亦唐草圣.虞欧褚薛:指初唐的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虞氏的代表作有《孔子家庙碑》,欧阳氏代表作如《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虞恭公温颜博碑》、《皇甫诞碑》,褚氏名如《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薛氏代表作如《信行禅师碑》等.羊薄:指南朝宋书法家羊欣、薄绍之.前者善隶(正)书,后者善行草.二王: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前者为书圣,代表作如《兰亭序》等,后者代表作如《鸭头丸》、《十二月帖》等.三谢:指东晋的谢尚(从兄)、谢奕(兄)、谢安(弟)三人.他们不仅在政治上著名,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并因此得名.崔杜:指东汉崔援、杜操(又改杜度),为徒师关系,皆善章草.钟张:指东汉张芝、三国魏种繇.张氏创今草,被推为“草圣”,钟氏代表作如《宣示表》,《贺捷表》等.篇二:田蕴章行书千字文欣赏”必“字硬笔行书怎么写,具体的笔画顺序是看了田蕴章老师的书法介绍,才知道“必”字写错了十几二十年.正确的笔画顺寻应该是:撇、竖弯钩、点、点、点,相信很多人都写不对.【田蕴章行书千字文欣赏】篇三:田蕴章行书千字文欣赏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王羲之的代表作是什么?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什么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排名前几的作品王羲之学书成功的原因王羲之看到什么动物游泳发明了游字八法?在线等待!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王羲之是怎样练习书法的?为什么称王羲之是”书圣”?欧阳询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求欧阳询行书千字文!书法中的欧体是什么意思?有几种分法欧阳询的代表作是什么?欧阳询简介我们应该向书法家欧阳询学什么?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帖的笔划书写方法书法家欧阳询的资料谁知道欧阳询?欧阳询的字在毛笔书法里面称什么字体颜真卿颜真卿(709-785年),唐代大臣、书法家,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颜真卿的书法价值很高吗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是什么类型的字体?颜真卿书法的历史地位谁有颜真卿字体的介绍为什么颜真卿的书法千余年来仍被人们广泛学习?颜真卿练书法的小故事颜真卿的资料颜真卿如何集百家之长柳公权柳公权,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於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柳公权学书法的故事柳公权云:“心正则笔正.”如何练好柳公权的字?关于柳公权的资料柳公权的书法能体现盛唐风气吗?柳公权的书法特点关于柳公权的事例柳公权的行书作品米芾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著《山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米芾的生平简介米芾甚麽样的人?的主要内容米芾是谁?快!快!快!这段关于米芾的文字是什么意思啊?米芾请问芾读什么.他有什么代表作.急求米芾生平简介和米公祠所有建筑名称,拜托啦!有急用!赵孟頫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他在我国书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四位书法家的楷书有什么区别啊赵孟頫的《汲黯传》是真迹还是赝品?王献之的>和赵孟頫的哪一个艺术成就高?谁能给我一个赵孟頫的详细资料?赵孟頫的字好吗?是不是缺乏阳刚之气赵孟頫,頫读什么?谁能告诉我赵孟頫的书法:”妙严寺记”的释文!谢谢了!谁知道赵孟頫“二陆文赋跋”的内容全文黄庭坚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黄庭坚是谁黄庭坚生平苏轼与黄庭坚关系很好吗求黄庭坚一词的解析黄庭坚作诗的主张与看法苏轼与黄庭坚的诗风之别.研究黄庭坚大家都有谁?应该看哪些书?谁知道一些黄庭坚的资料?篇四:田蕴章行书千字文欣赏帮我介绍一位书法家短一点啦!随便什么书法家,要介绍他的书法作品!非常急!好的我会加分的,谢谢啦~~【田蕴章行书千字文欣赏】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欧阳询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李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欧阳询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唐武德(618-624)年间,高丽(今朝鲜)特地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唐高祖李渊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于贞观(649-672)年间逝世,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后人将他与唐初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唐初四大书家”.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即:“如高峰之坠石,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如劲松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钧之弩发,如利剑断犀角,如一波之过笔”.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我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编辑本段]【书法造诣】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就是其隶书作品.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帖》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墨迹传世,尤为宝贵.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传.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小欧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不及其父.欧阳询的书法早在隋朝就已声名鹊起,远扬海外.进入唐朝,更是人书俱老,炉火纯青.但欧阳询自己却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依然读碑临帖,精益求精.有一次,欧阳询外出游览,在道旁见到一块西晋书法家-索靖所写的章草石碑,看了几眼,觉得写得一般.但转念一想,索靖既然是一代书匠,那么他的书法定会有自己的特色.我何不看个水落石出.于是伫立在碑前,反覆地观看了几遍,才发现了其中精深绝妙之处.欧阳询坐卧于石碑旁摸索比划竟达三天三夜之久.欧阳询终于领悟到索靖书法用笔的精神所在,因而书法亦更臻完美观止.楷书,是欧阳询得意的作品,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立.所创“欧阳询八诀”书法理论,具有独到见解.对明代人李淳的八十四法,清代人黄自元结构92法的著述,均有启示.其“八决”为:(点)如高峰坠石;(横戈)如长空之新月;(横)如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坚戈)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折)如万钧之弩发;(撇)如利剑断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三过笔.[编辑本段]【常见欧书碑刻】1、《九成宫醴泉铭》:楷书,是欧阳询的代表作,学欧书多以此为范本,魏征撰文,唐大宗贞观六年.公元623年)立碑.书法严谨峭劲,不取姿嵋之态.2、《虞恭公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也称《温彦博碑》:楷书,书此碑文时,已80高龄.唐大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立碑.3、《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称《皇甫君碑》:楷书,是欧阳询年轻时的作品,无立碑年月,碑藏于陕西西安.4、《化度寺塔铭》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编辑本段]【相关碑帖】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温彦博碑张翰思鲈帖皇甫诞碑梦奠帖卜商帖正草千字文行书千字文篇五:田蕴章行书千字文欣赏名词解释①字组②天下第三行书③冯承素④《淳化阁帖》⑤李思训碑⑥千金帖7墨迹8简牍2、天下第三行书即苏轼所写的《寒食帖》,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天下第三行书“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两首寒食诗,书写此卷的时间大约在翌年,或元丰七年离开黄州以后.元符三年(1100)是卷收藏者蜀州张氏取之邀黄庭坚观赏,并书一则题跋,与原迹可谓互为辉意映.《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历代鉴赏家均对《寒食帖》推崇备至,称道这是一篇旷世神品.南宋初年,张浩的侄孙张演在诗稿后另纸题跋中说:“老仙(指苏轼)文笔高妙,灿若霄汉、云霞之丽,山各(指黄庭坚)又发扬蹈历之,可谓绝代之珍矣”.自此,《黄州寒食二首》诗稿被称之为“帖”.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则在帖后题曰:“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清代将《寒食帖》收回内府,并列入《三希堂帖》.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初八日,乾隆帝亲自题跋于帖后“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后一人.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后有山谷跋,倾倒至极,所谓无意于佳乃佳……”为彰往事,又特书“雪堂余韵”四字于卷首.《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还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说:《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3、冯承素冯承素(617-672),字万寿,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唐代书法家.贞观(627-649)时任内府供奉挧书人,直弘文馆.贞观十三年,内出《乐毅论》真迹令承素模写,赐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侯君集、魏徵、杨师道等六人.并笔势精妙,备诸楷则.”冯又与赵模、诸葛贞、韩道政、汤普澈等人奉旨勾摹王羲之《兰亭序》数本,太宗以赐皇太子诸王,见于历代记载.时评其书“笔势精妙,萧散朴拙.”据近年出土的《冯承素墓志》所载,他在唐高宗时官至中书主书,至咸亨三年(672)十月在长安通化里家中病逝,卒年五十六岁,与妻子朱氏合葬于乾封县(今属西安市)高阳原(在西安市长安区).4、《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其中,第一卷收录先秦至唐19位帝王的书法,包括东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康帝司马岳《陆女郎帖》、哀帝司马丕《中书帖》等.5、李思训碑李思训碑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亦称《云麾将军碑》,李邕撰文并书.行书.额题篆书“唐故右武卫大将军李府君碑”4行12字.为睿宗(李旦)之“桥陵”陪葬墓群中神道碑之一.铭文内容记述李思训生平事迹.《金石萃编》载:碑高一丈一尺三寸六分,宽四尺八寸五分.碑石下半段文字残缺已甚,上半部字迹较清晰.现存陕西蒲城桥陵,下截多漫漶,上截亦石花满布,几不能读.《李思训碑》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六月立.行楷书30行,行70字.此碑书法劲健,凛然有势.用笔清劲,自然,瘦劲异常,凛然有势,结字取势纵长,奇宕流畅,其顿挫起伏奕奕动人,顾盼有神,犹是盛唐风范.此碑规模极大,遒劲而妍丽,为李邕精心之作.为历代书家称道.明杨慎在《杨升庵集》中云:“李北海书《云麾将军碑》为其第一.其融液屈衍纡徐妍溢一法《兰亭》.但放笔差增其豪,丰体使益其媚,如卢询下朝,风度闲雅,萦辔回策,尽有蕴藉.”明王世贞评述“李北海(书)翩翩自肆,乍见不使人敬,而久乃爱之,如蒋子文佻达好洒丹青,竟为神也.”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若唐碑则怀仁所集之《圣教序》,不复论.外此可学,犹有三碑:李北海之《云麾将军》,寓奇变于规矩之中;颜平原之《裴将军》,藏分法于奋斫之内;《令狐夫人墓志》,使转顿挫,毫芒皆见,可为学行书石本佳碑,以笔法有入处也.”梁启超谓:“北海碑版照四裔,云麾(《李思训碑》)尤极龙跳虎卧之姿.”6、千金帖千金帖有两个:一个是初唐僧人怀仁672年集摹王羲之行书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个是中唐僧人怀素799年书写的《小草千字文》.7、墨迹“墨迹”原指字画的真迹8、简牍简牍实际是几种东西的总称,指的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篇六:田蕴章行书千字文欣赏文徵明习字阅读文徵明(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文徵明(1470-1559)明代杰出画家.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征仲,号稀奇山,停云生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授翰林待诏,故称“文待诏”.聪颖博学,诗、文、书、画都名闻一时.画学沈周,兼有李唐、吴仲圭、赵孟頫、黄公望笔法.画山水、人物、花卉都极出色.画风细致温雅,笔墨精锐,气韵神采,独步一时.他的子女都善于书画,门人杰出的也多,形成了“吴门派”.又写沈周、唐寅、仇英齐名胜古迹,并称“明四家”.其画特点粗暴,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又有细腻工整之趣;细笔取法于王蒙,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又有高雅的风采.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也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画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练,风格秀丽.画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叶离披,备天然之妙.书法亦丰富多彩,造诣很高,他的字宽宽展舒和,具有温和雅尊遒的丰富.又善刻印,雅而不俗,清而有神,书画、印章均为名手.他的绘画作用中|《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洞庭西山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钟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等.其著作有《莆田集》.五十四岁时才做了个翰林院待诏的小官,早年因为字写得不好而不许参加乡试,因而发愤图强,终于成为诗、文、书画方面的全才.绘画方面,与弟子成为“吴门派”;又和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书法各体无一不精,尤其以行书、楷书为人所称道,在当时名重海内外,并且因为他享年高寿(将近九十)、年高望重,门生有多,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儿子文彭、文嘉在书法上也很有成就,其中文彭还是明清篆刻的一代宗师.文徵明的小楷特别精细工整,主要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晚年八十岁以后的小楷,尤其见功夫.行书主要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智永,运笔遒劲流畅,晚年大字学黄庭坚,风格变得苍劲秀逸.他的传世墨迹很多,有小楷《前后赤壁赋》、《顾春潜图轴》、《离骚经九歌册》;行书有早期的《南窗记》,中期的《诗稿五种》,晚期的《西苑诗》.他的所有的作品,都笔笔工整,即使是快到九十岁时,也是如此,这在我国书法家中是极为少见的.原文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1)临:临摹.(2)日:每天(3)率:标准.(4)书:书法水平.(5)遂:于是,就.(6)于:对,对于.。
高清名帖董其昌《草书千字文》
高清名帖董其昌《草书千字文》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
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董其昌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
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董其昌主张学古变古,但在书法神韵问题上的迷信观念,却比古人尤有过之”。
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万历四十三年(1615)秋天,六十岁出头的董其昌辞官在家,他的两个儿子董祖常带人强抢佃户之女绿英。
不久,董其昌因为在担任考官时不徇私情得罪的势家利用这个事情收买说书艺人钱二到处说唱这个编出来的故事,传言很快得到发酵。
董其昌知道后追究到范昶身上,但范昶并不承认,而且还跑到城隍庙里起誓,为自己辩白。
也许是城隍神灵验惩罚了范昶,也许是范昶自己做了亏心事心里犯虚害怕,不久范昶暴病而死,范母就认为反正这是董家所逼造成的,于是带着儿媳龚氏、孙媳董氏等女仆穿着孝服到董家门上哭闹。
董家当然也有理不让,你自己造孽还起誓惹怒城隍神与我何干,对范家侵宅的行为进行了回击。
范家儿子不堪其辱,冒死用一纸“剥褌捣阴”的讼状将董家告到官府。
时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春天,被人煽动的读书人把董府围住,两方大打出手,场面混乱。
最后将董府数百间画栋雕梁、朱栏曲槛的园亭台榭尽付之一炬,十九日,乡民将董其昌建在白龙潭的书园楼居焚毁,还把董其昌手书“抱珠阁”三字的匾额沉在河里,这就是后来所谓的“民抄董宦”。
董其昌惶惶然避难于苏州、镇江、丹阳、吴兴等地,直到半年后事件才平息下来。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作品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作品一、《颜真卿多宝塔碑》这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碑刻中的瑰宝。
作品以楷书书写,字体遒劲有力,线条凝练有力,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之感。
《颜真卿多宝塔碑》不仅是书法艺术上的杰作,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二、《王羲之兰亭集序》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的《兰亭集序》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
作品以行书书写,书法流畅自然,笔画醇厚有力,给人以宁静和谐之感。
《王羲之兰亭集序》不仅是书法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三、《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九成宫醴泉铭》是中国碑刻艺术的瑰宝。
作品以楷书书写,字体工整规整,笔画纵横有力,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在书法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楷书的典范之作。
四、《颜真卿祭侄文稿》这是颜真卿的另一部代表作,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品以行书书写,字体秀丽流畅,笔画飘逸灵动,给人以高雅清新之感。
《颜真卿祭侄文稿》不仅在艺术上有着重要地位,也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珍贵遗产。
五、《王献之书》王献之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草书为主,擅长运用骨力笔法,墨色淋漓尽致。
王献之的草书作品极富个性和张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王献之书》是中国草书艺术的经典之一。
六、《怀素草书千字文》怀素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草书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表现力而著称。
怀素的《千字文》以草书书写,字体奔放洒脱,笔画疾速流畅,给人以激情澎湃之感。
《怀素草书千字文》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草书艺术的杰作之一。
七、《赵孟頫行书书法》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法家,他的行书作品以其独特的韵味和个性魅力而闻名于世。
赵孟頫的行书字体秀丽流畅,笔画有力,气势磅礴,给人以高雅典雅之感。
《赵孟頫行书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书法家影响深远。
八、《文徵明行书书法》文徵明是明代著名书法家,他的行书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个性魅力而著称。
宇宙洪荒天地玄黄全文朗读
宇宙洪荒天地玄黄全文朗读《千字文》原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丙舍旁启,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盘溪伊尹,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说感武丁。
俊义密勿,多士实宁。
晋楚更霸,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践土会盟。
何遵约法,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
岳宗泰岱,禅主云亭。
雁门紫塞,鸡田赤城。
昆池碣石,钜野洞庭。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篇一: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指导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指导一、智永与其真草《千字文》智永,生卒年不详。
南朝陈、隋间人,名法极,晋王羲之七世孙,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世称“永禅师”。
相传40年不下楼,书《干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各寺。
退笔头置大笔簏中,簏受一石余,五簏皆满。
唐张怀瓘《书断》评其书:“微尚有道之风,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
”北宋苏轼《东坡题跋》言:“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
”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右图为作品局部)妩媚俊佻,今人疑为唐人摹本。
然墨本较之刻本更易直观显现古人笔法,故为习书首选范本。
何况智永书法“精熟过人,惜无奇态矣”(李嗣真《书后评》),这一点无疑对初入书道者更是大有裨益,可较快地人手。
我们这次系列讲座选用的是智永真草《千字文》的墨迹影印本。
二、用笔概要清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中日:“智永《干文》,笔笔从空中落,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喻之。
”分析此帖用笔,诚如何所言,无论起、行、收笔均力实气空,笔势浑穆。
1.起笔。
智永《千字文》的起笔多空中作势,尖锋翻笔入纸,但并非直落直行,而是在笔锋落纸的一刹那有一个轻微的切笔动作,而后不露痕迹地行笔。
这种起笔法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需要深厚的手上功夫,初习者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稳住笔势。
2.行笔。
关于行笔,今人多有忽视。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中言:“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
”包世臣这段话言明了行笔与起、收笔同样重要。
智永《千字文》的行笔丰厚遒劲、骨力洞达。
临写时要求能裹住笔锋,手腕沉稳且轻虚,以达到力实气空的线条效果。
3.收笔。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谓:“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此帖中的收笔多蕴藉丰润,笔去而势未尽。
临习时,要有一种静穆的心态,注意收笔的蓄势,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三、临写准备每当捌面对—本新帖时,应掌握—些临帖常识,充分做好临帖前期的工具准备与心理调解,切不可“笔不论柔与硬,腕不论低与高”。
三笔字考试
三笔字考试资料毛笔字水平测试内容及形式毛笔字水平测试内容主要包括书法基础知识、书写基本技能、临摹和创作。
书法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一些应当掌握的基础知识,如文房四宝、书法简史、书家常识、历代书法名家名作等。
书写基础技能主要包括执笔、用笔、楷书、行书、隶书的书写技能,尤其是楷书书写技能。
临摹是对应试人基本功的检测。
要求应试人应准确了解所临写作品的风格特征和用笔、结构特征。
临摹时突出一个“似”字,力争形似神似。
创作是对应试人创造能力的检测。
要求应试人应根据书写内容,在用笔、结体、章法上下功夫,充分展示自己的风格和个性,写出自己的真是水平。
毛笔字水平测试的形式毛笔字水平测试采用现场书写、闭卷答题的方式。
评分采用百分制,书法基础知识和书写基本技能知识占40%,临摹占30%,创作占30% 。
毛笔字基础知识一、基础书法常识1、书法是指以中国特有的文房四宝为工具表情达意的一门艺术。
2、书法的发展简史: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4、五指执笔法:擫(yè,)、押、钩、格、抵,5、书法造字时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6、选笔原则:尖、健、圆、齐7、写字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头正、肩平、腰直、足安8、五书体: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9、天下第一、二、三行书分别是:《兰亭序》(王羲之)《祭侄文稿》(颜真卿)《黄州寒食帖》(苏轼)10、圣书是指:能使自身得到休养的书11、我国最早的书法作品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出师颂》12、执笔原则:虚而宽13、墨色五种:浓、淡、干、枯、湿14、用笔的方法有:中锋和侧锋,藏锋和露锋,提和按,节奏,笔势15、清乾隆年间的“三希堂”所藏“三希”是指:《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中秋帖》(王献之)《伯远帖》(王珣)16、书法作品常见的副式有11种:尺牍、手卷、中堂、条幅、对联、斗方、横幅、册页、屏风、匾额和扇面17、书法临写和摹写各有的三种方法:临写:对临、背临、意临;摹写:双钩、单钩、满摹18、“草圣”——张芝“书圣”——王羲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书法上的“初唐四杰”——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19、书法史上的书论有:秦李斯的,《论用笔》汉卫恒《四体书势》东晋卫夫人《笔阵图》王羲之《提笔阵图后》《书论》五代隋智永《永字八法》唐欧阳询《三十六法》孙过庭《书谱》张怀瓘《书议》《书信》《书断》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宋苏轼《论书》《东坡题跋》米芾《书史》姜夔《续书谱》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注:在此只列举了一部分为常考书论)二、常见书法家及其朝代、代表书体、代表作(基本不会考)1、李斯——秦代——一篆书——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富春山居图》原貌考
《 富 春 山 居 图 》原 貌 考
文/王小红
内容提要:对于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火前原貌的关注,是本文的重点。文章从四 个方面着手加以探讨:一、火殉《富春山居 图》之人吴洪裕;二、前人对于《富春山居 图》尺寸的相关文献著录;三、传世的明清 以来画人对《富春山居图》的临仿本;四、 对吴子文介绍《富春山居图》火前起首段的 质疑等, 以还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火前之 原貌。
4
2011年11月号 总第148期 THE WORLD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吴洪裕(问卿)家世简介 吴洪裕的父亲吴之矩为江苏宜兴人, 号澈如。祖父吴达可万历五年(1577)进 士,曾任御史、通政使等职。吴之矩青年时 曾参与东林党集会,万历十七年(1589)中 进士,同榜者有焦竑、董其昌、高攀龙等。 吴之矩官刑部主事时,因疏劾大臣而险遭廷
杖,后被谪官了事。他的官位不及其父,由 光禄寺丞出为江西湖西道佥事,后被罢官。 罢官后的吴之矩回归故里,建园林,修别 墅,以诗文自娱。《宜兴县志》载有他《初 至西村》[1]五言古诗一首:
现存《无用师卷》(图一)六纸七接, 长636.9厘米,每纸的长度约略相等,约106 厘米,加上《剩山图》长51.4厘米,共688.3 厘米。关于《富春山居图》火前、火后的尺 寸,查相关的记载,目前已知的有明董其昌 跋《富春山居图》、清吴其贞《书画记》、 恽寿平《南田画跋》、王时敏《王奉常书画 题跋》、程正揆临本跋文(《石渠宝笈初 编》)、吴子文跋沈颢临本(秦潜《曝画纪 余》)、顾复《平生壮观》、高士奇《江村 销夏录》等皆有记录。
赵孟章草书《急就篇》再考
赵孟章草书《急就篇》再考作者:肖燕翼来源:《中国收藏》2016年第06期元赵孟书《急就章》,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石渠宝笈·续编》著录赵孟章草书《急就章》,经今人研究被认定为元人仿本。
但继续深入研究发现其后的明清多人题跋均不可靠,正文缺字又与明代刻本相同。
可见其并非元人仿本。
赵孟(1254年至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等。
世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
擅诗文,精鉴赏,尤以书画成就为著。
书法称“赵体”,唐以后仅见者。
元杨载撰“赵公行状”,言其“性善书,专以古人为法。
篆则法《石鼓》、《诅楚》;隶则法梁鹄、钟繇;行草则法逸少(王羲之)、献之,不杂以近体”(载于1991年6月中国书店出版《松雪斋集》)。
赵孟曾为其夫人管道升撰“墓志铭”,中云:“天子命夫人书《千文》……又命余书六体为六卷”(同上)。
元黄公望曾跋赵孟《行书千字文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曰:“精进仁皇全五体,千文篆隶草行真,当年亲见公挥洒,松雪斋中小学生。
”指的就是天子命书之事,并且表示出钦羡之情。
这其中有其能书六体还是五体之别,按其自撰管夫人《墓志铭》,应当擅长六体书,即在篆、隶、楷、行、草五体之外,还能书写古章草书,也符合杨载所说:“专以古人为法。
”迄今传世有赵孟所书的《六体千字文》及数卷章草书《急就篇》。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赵孟《六体千字文》,徐邦达、刘九庵二先生均以为是元人临仿。
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伪讹考辨·下卷》一书中,又对传世三件章草书《急就篇》均以为非真迹。
其中,清宫旧藏的《石渠宝笈·初编》著录本,以为是元俞和所书;《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本今藏辽宁省博物馆,以为同是元人仿书;上海博物馆藏明项元汴旧藏本,尚“不如以上临本二种”。
详细考鉴,可参见徐先生的著述。
除上述赵孟数作外,北京故宫博物院又藏元邓文原章草书《急就章》一卷(以下称“邓卷”),本人曾撰文辨其亦为伪书(见《中国收藏》杂志2016年5月号)。
流失到日本的国宝级文物——书法篇(不完全统计)
流失到日本的国宝级文物——书法篇(不完全统计)小四在今年四月份去日本旅行时,到大阪,正好赶上大阪市立美术馆为庆祝开馆80周年正在举办《从王羲之到空海——中日法书名迹、汉字假名的联芳竞秀》展览。
当我看到诸多国宝级书法作品时,心里有些五味杂陈。
这些都是我国的国宝,流失到日本。
又在想如果是在国内,我是否还有机会看到!这次展出的中国古代书迹约有90件,里面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借展的19件(组)藏品,包括宋四家,元代鲜于枢、赵孟頫等大家,以及明代沈粲、吴中书派及董其昌等作品,这些借展名作皆为首度在日本公开展示。
不讨论这些,先看看这次展出在日本的国宝级书法作品。
王羲之蘭亭序(呉炳本)東晋?永和九年(353) 现藏于東京国立博物館《兰亭序》应该算上无人不知的书法圣品了吧!学术界一直认为,对《兰亭序》爱不释手的唐太宗李世民死后带进了棺材,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目前现存着诸多的临摹版本,不是搞专业的人,也许很难区别,这次在展览中,就有五个版本的《兰亭序》,分别是吴炳本、开皇本、韩珠船本、吴平斋本和穎井本,小四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并没有搞清楚这几个版本的。
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王羲之孔侍中帖东晋?四世纪现藏与东京前田育德会这卷《孔侍中帖》并不是王羲之真迹,是唐代摹搨墨迹,是唐代对王羲之尺牍进行的双钩廓填而形成的勾摹本。
《孔侍中帖》原为手卷,在1941年的时候被改为轴装。
此贴主要为行书,其中有几字有点规矩像楷书,有些则纵肆如草,却和谐浑如一体。
落款“羲之”两字起连,“羲”字大小省笔,与“之”衔接,似成一字,甚是巧妙。
最后“报”字最后三笔连成一笔,细锋轨迹益增神采。
王羲之黄庭経东晋?永和十二年(356)现藏于东京五岛美术馆《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经典,也被内丹家奉为内丹修炼的主要经典,属于洞玄部。
董其昌与书画鉴藏
董其昌与书画鉴藏文、图:吕友者明代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艺术品市场十分兴盛。
社会各个阶层对书画鉴藏的热情十分高涨,涌现出大批的书画鉴藏家。
如嘉靖时的严嵩、严世藩父子、华夏、项元汴家族、文征明家族、王世贞与王世懋兄弟、韩世能和韩逢禧父子、李日华、张丑、曹溶、莫是龙、陈继儒、刘子大、詹景凤等。
而董其昌作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画家,又身居高位,自然也是收藏家中的重要人物。
董其昌收藏甚丰,曾搜集鉴赏过历代书法名迹,并汇刻成《戏鸿堂法帖》。
那么,董氏是如何收藏和鉴定书画的?他的收藏与艺术之间有何千丝万缕的联系呢?笔者试图结合文献,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还原出一位作为鉴藏大家的真实董其昌。
. All Rights Reserved.《董范合参图》轴 明 董其昌 156.5 cm x 4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董其昌尤其喜欢收藏董源的作品,在北京为官时,曾得董源《夏山图》(现藏上海博物馆)。
并试着摹习董源、范宽二人的“点子皴”法,因此他的作品除董、范的影响外,更多地反映出作者以元人为宗的绘画渊源以及其晚年山水画融汇诸家、自出机杼的面貌收藏的古书画名迹:“余得《大姚村图》,乃高尚书(高克恭)真迹,烟云淡荡,格韵俱超,固非子久、山樵所能梦萝见也。
”除此以外,他还收藏有五代的四大家之一的关仝作品:“余家有关仝《秋林暮霭图》,绢素已剥落,独存其风骨,尚足掩映宋代名手数辈。
元季唯倪迂得其意,虽荒玄墨戏,非工细者所能庶几也”;并称“宋元明画,余所藏各家甚备”。
事实上,据文献记载,经董氏鉴定收藏的历代名人书画达五六百件之多。
董氏利用声望资财,逐渐将一大批珍贵的经典字画收入自家囊中,并筑“戏鸿堂”藏之。
《画禅室随笔》有详细的记述:“董北苑(源)《潇湘图》、江贯道《江居图》、黄大痴《富春山图》、董北苑《征商图》、《云山图》、《秋山行旅图》、郭忠恕《辋川招隐图》、范宽《雪山图》、《辋川山居图》、赵子昂《洞庭东山图轴》、《高山流水图》、李营丘(成)《着色山图》、米元章(芾)《云山图》、巨然《山水图》、李将军《蜀江图》、大李将军《秋江待渡图》、宋元人册页十八幅,右俱吾斋神交师友。
中国书法大全◆行书卷1!【历代690部】
中国书法大全◆行书卷1!【历代690部】钟繇《宣示表》翻墨本王羲之黄庭经王羲之《东方先生画像赞》越州石氏本(东晋)王羲之行书快雪时晴帖王羲之草书《积雪凝寒帖》王羲之《择药帖》、《朱处仁帖》、《追伤帖》等王羲之《周孝侯帖》(珍稀旧拓)王羲之的小舅子郗愔《至庆帖》王羲之小楷《东方曼倩祠颂》(拓本)王羲之行草书《百姓帖》王羲之行草书《追寻帖》拓本四种王羲之行书《先墓帖》、《敬伦帖》二种王羲之《暴疾帖》王羲之草书《裹鮓帖》并赵孟頫临本王羲之草书《虞休帖》安思远藏本集王羲之《兴福寺半截碑》王羲之小楷《黄庭经》王羲之《十七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羲之《迟汝帖》王羲之《乐毅论》梁拓本王羲之《七十帖》版本四种王羲之草书《小园帖》(晋)王羲之行书千文[东晋]王羲之传本墨迹十三帖王献之《兰草帖》王献之《鹅群帖》王献之《送梨帖》王献之《保母帖》王献之《舍内帖》王献之《东山松帖》王献之《餘杭帖》王献之《不谓帖》王献之《鄱阳帖》王献之《思恋帖》王献之《十二月割帖》王献之《廿九日帖》王献之《鸭头丸帖》(东晋)王献之行书保母帖王献之《地黄汤帖》王献之小楷书曹植的《洛神赋》东晋王献之《舍内帖》墨迹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本)东晋王珉《此年帖》《十八日帖》《何如帖》《欲出帖》《寒切帖》东晋王洽《承间帖》《不孝帖》《兄子帖》《感塞帖》西晋王戎《华陵帖》西晋王衍《麦秋帖》隋朝毛喜《事务帖》隋代刘君墓志隋代杨府君墓志隋代张君墓志(隋)楷书_巩宾墓志铭唐代《李诜墓志》唐代《隆阐法师碑》唐代《毗伽公主墓志铭》唐代史维则《大智禅师碑》(唐)欧阳询行楷千字文欧阳询《黄帝阴符经》欧阳询《行书千字文》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梦奠贴》欧阳询欧体标准字帖欧阳询《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四欧堂本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怀素《小草千字文》怀素《自叙帖》唐代怀素草书《客舍贴》唐怀仁集圣教序褚遂良摹兰亭序(唐)褚遂良楷书阴符经(唐)褚遂良摹王羲之乐毅论(唐)褚遂良行楷文皇哀册(唐)褚遂良行书枯树赋(唐)褚遂良行书临王献之飞鸟帖楮遂良《枯树赋》(唐)大雅集王羲之行书兴福寺半截碑(唐)杜牧行书张好好诗并序(唐)高正臣行书明徵君碑(唐)高宗李治行书赠太尉英贞武公李劾碑(唐)国诠楷书善见律(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拓本(唐)怀素草书四十二章经(唐)李世民行书温泉铭.pdf(唐)李邕行楷麓山寺碑(唐)李邕行书李思训碑(唐)李邕行书秦望山法华寺碑(唐)李邕行书云麾将军碑唐代李邕李北海《叶有道碑》李北海《古诗十九首》墨迹(传) (唐)陆柬之行书文赋(唐)颜真卿行草让宪部尚书表(残阙) (唐)颜真卿行楷书自书告身帖(唐)颜真卿行书祭伯父文稿(唐)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卷(唐)颜真卿行书三表册(唐)颜真卿行书送刘太冲叙.pdf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颜真卿《送刘太冲叙》颜真卿《裴将军诗》颜真卿《争座位帖》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本颜真卿《争座位帖》启功题跋之妙鉴斋宋拓藏本颜真卿《争座位帖》拓本一颜真卿颜体标准字帖颜真卿《三表(全本)》祭侄文稿颜真卿竹山堂连句(唐)张少悌行楷高力士墓志铭唐《乐君(达)墓志》唐《王求古墓志》唐《祁让墓志铭并序》唐太宗李世民《晋祠铭》蔡卞曹娥碑蔡卞唐玄宗鹡鸰颂题跋蔡卞雪意帖蔡京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蔡京尺牍宫使帖蔡京节夫帖蔡京十八学士图跋蔡京题额大观圣作之碑蔡京题听琴图诗蔡京元祐党籍碑(宋)朱熹行书易系辞(宋)朱熹行书秋深帖(宋)朱熹行草二月十一日帖(宋)朱熹城南唱和诗卷(宋)赵昚草书苏轼后赤壁赋(宋)赵孟坚行书自书诗帖(金)赵秉文行书赵霖昭陵六骏图题跋(金)张天锡集王羲之草书韵会_2 (金)张天锡集王羲之草书韵会_1 (宋)薛绍彭行书云顶山诗杂书卷(宋)虚堂智愚行书法语(宋)文天祥行书上宏斋帖(宋)王诜行书颍昌湖上诗词卷(宋)王诜行书烟江叠嶂图卷(宋)苏洵行草书道中帖(宋)苏轼行书归去来兮辞卷(宋)苏轼行书天际乌云贴(宋)苏轼行书李白上清宝鼎诗二首卷(宋)苏轼行书黄州寒食诗帖卷(宋)苏轼行书黄州寒食诗帖(宋)苏轼行书杜甫桤木诗卷帖(宋)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宋)苏轼行书定惠院海棠诗卷(宋)苏轼亲书前赤壁赋苏轼《次韵三舍人省上诗帖》苏轼《宝月帖》陆游致仲躬侍郎尺牍陆游自书钗头凤石刻陆游尊眷帖(宋)宋庠行书致宫使少卿尺牍(宋)赵佶行书蔡行敕卷(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残稿卷(宋)秦观行书摩诘辋川图跋(宋)米友仁行书潇湘奇观图题跋(宋)米芾行书苕溪诗卷(宋)米芾行书离骚经(宋)米芾行书虹县诗(宋)米芾行书海月都师帖(宋)米芾行书拜中岳命作(宋)米芾行草手札六件(1853) (宋)米芾行草德忱帖(宋)米芾书多景楼诗册米芾《行书多景楼诗册》米芾《褚摹兰亭序》米芾《自叙帖》米芾《来戏帖》米芾《研山帖》米芾《方圆庵记》米芾《苕溪诗帖》宋代米芾《三吳帖》米芾《韩马帖》米芾《蜀素帖》墨迹全本米芾蜀素帖米芾《离骚经》米芾大字行书《吴江舟中诗卷》米芾《木兰辞》(宋)楼钥行楷题徐铉篆书帖(宋)蔡京行书唐玄宗鹡鸰颂题跋(宋)蔡京行书大观御笔记(宋)黄庭坚行书牛口庄题名卷(宋)黄庭坚行书苦笋赋(宋)黄庭坚行书华严经疏卷(宋)黄庭坚行书刘禹锡经伏波神祠诗(部分) (宋)黄庭坚行书砥柱铭(宋)黄庭坚行书松风阁诗卷(宋)黄庭坚行楷发愿文(宋)黄庭坚行书墓志铭二稿合卷(宋)黄庭坚行书诗送四十九侄(宋)黄庭坚行书赠张大同书(宋)黄庭坚行书刘禹锡经伏波神祠诗黄庭坚《经伏波神祠》黄庭坚《庞居士寒山子诗》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行书卷》黄庭坚《牛口庄题名卷》黄庭坚《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卷》黄庭坚《行书赠张大同书》黄庭坚《刘禹锡竹枝词》黄庭坚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黄庭坚《题苏轼寒食帖跋》黄庭坚《发愿文》黄庭坚《上苑诗》黄庭坚《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北宋黄庭坚《公以道安帖》《范滂传》北宋文彦博《左藏帖》《三札卷》《内翰帖》南宋木待问《谦施帖》南宋虞允文《适造帖》(宋)张即之行书汪氏报本庵记(宋)张即之行书台慈帖(宋)张即之行书待漏院记(宋)张即之行楷大字杜甫诗卷(宋)赵构行书白居易自咏诗苏轼《宸奎阁碑》苏轼《行书答谢民师论文帖卷》苏轼《天际乌云帖》苏轼《丰乐亭记》苏轼《醉翁亭记》苏轼《罗池庙迎享送神诗碑》苏轼《祭黄几道文卷》苏轼《归去来兮辞》苏轼《洞庭春色赋》苏轼《李白仙诗卷》苏轼《前赤壁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苏过行书《贻孙帖》苏轼《跋王晋卿藏挑耳图帖》苏轼《归园帖》苏轼《元祐八年南轩记梦》苏轼《元丰八年遗过子尺牍》苏轼《临争座位帖》苏轼《爱酒歌》北宋苏轼《书方干诗卷》《表忠观碑》北宋苏轼《嵩阳帖》(并题跋)蔡襄《自书诗卷》蔡襄《虹县帖》蔡襄《陶生帖》蔡襄《思咏帖》蔡襄《入春帖》蔡襄《海隅帖》蔡襄《贫贤帖李建中宠书聿至帖李建中贵宅帖李建中题怀素自叙帖墨迹本李建中同年帖李建中土母帖李建中许昌帖李建中与齐古同年帖李建中与司封诗翰(元)赵孟頫行书千字文2 (元)赵孟頫行书千字文(元)赵孟頫行楷续千字文赵孟頫《光福寺重建塔记》赵孟頫《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赵孟頫《续千字文》赵孟頫《临兰亭序》赵孟頫《洛神赋三》赵孟頫《洛神赋二》赵孟頫《洛神赋一》赵孟頫行书《陋室铭》赵孟頫《天冠山题咏诗帖》赵孟頫《吴兴赋》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赵孟頫《与山巨源绝交书》赵孟頫《秋兴赋》赵孟頫《湖州妙严寺记》赵孟頫《杭州福神观记》赵孟頫楷书《寿春堂记》赵孟頫《胆巴碑》赵孟頫《行书止斋记》赵孟頫《仇锷墓志铭》赵孟頫《行书二赞二诗卷赵孟頫《酒德颂》赵孟頫《闲居赋》赵孟頫\杜甫秋兴赵孟頫《前后赤壁赋》赵孟頫《行书十札卷》赵孟頫(临兰亭序)赵孟頫(临快雪定武兰亭序)赵孟頫(临静心定武兰亭序)赵孟頫(临独孤定武兰亭序)赵孟頫(临定武兰亭序)赵孟頫(临褚遂良兰亭序)赵子昂《昔寻李愿诗卷》赵孟頫行书《感兴诗并序》元赵孟頫襄阳歌(三希堂法帖)赵孟頫清华斋赵帖元赵孟頫《绝交书戏鸿堂法书(国家图书馆藏)》赵孟頫书蜀山图歌(莲池书院法帖第五种)(旧拓经折装)赵孟頫《野竹图行书帖》赵孟頫《行书十札卷》拓本赵孟頫《道场诗帖》赵孟頫《王羲之轶事帖》元代赵孟頫《松雪斋摹古子昂》元赵孟頫北陇耕云书卷石刻赵孟頫《行书、李翱七言绝句诗、册》墨赵孟頫《真草千字文》赵孟頫《心经行书册》元代赵孟頫《勉学赋》元代赵孟頫跋《保母志》元代赵孟頫临《褚遂良本兰亭序》元代赵孟頫临《快雪定武兰亭序》元代赵孟頫《跋褉帖源流考小楷卷》元代赵孟頫《感遇诗三十八首》元代赵孟頫书《文赋》赵孟頫跋《宋人书画孝经》赵孟頫53岁行书《周易系辞》赵孟頫《绝交书戏鸿堂法书》赵孟頫《绝交书戏鸿堂法书》拓本赵孟頫七札册(致晋之尺牍)元代赵孟頫《宗阳宫帖》赵孟頫《行书千字文》[元代]趙孟頫《远游》[元代] 赵孟頫《洛神赋》(高清晰)赵孟頫《唐狄梁公碑》赵孟頫《敕藏御服碑》元代钱舜选书札元代薛毅夫《和尧文诗册》元代杨维桢《晚节堂诗》(明)王铎草书题野鹤陆舫斋诗十首(明)王铎行书峨眉山记游诗卷(明)王铎行书琅华馆文卷(明)王铎行书李贺诗帖(明)王铎行书青圃通邻巷五言诗册页(明)王铎行书唐人诗册(明)王铎行书自赋石湖诗五首卷(明)王铎赠张抱一行书诗卷王铎《赠汤若望诗翰》王铎《拟山园法帖》王铎《跋西岳华山庙碑》王铎《米芾行书天马赋跋》明代王铎楷书《一觉庵铭》明代王铎行书《投语谷上人诗卷》王铎《自书石湖等五首卷》明代王铎《临王昙首昨服散帖》王铎三潭诗卷王铎行书青圃通邻巷五言诗册页王铎《临阁帖》王铎《赠张抱一行书诗卷》王铎《峨眉山记游诗卷》王铎枯兰复花赋王铎临圣教序(明)清刻王铎拟山园帖卷九(明)清刻王铎拟山园帖卷八(明)清刻王铎拟山园帖卷七(明)清刻王铎拟山园帖卷六(明)清刻王铎拟山园帖卷五(明)清刻王铎拟山园帖卷四(明)清刻王铎拟山园帖卷三(明)清刻王铎拟山园帖卷二(明)清刻王铎拟山园法卷一(明)王世贞行书手札.pdf (明)王守仁行书戒弟子书(明)文彭草书谢惠连雪赋.pdf (明)文徵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明)文徵明行草前赤壁赋(明)文徵明行草前后赤壁赋(明)文徵明行书登君山.pdf(明)文徵明行书明妃曲(明)文徵明行书苏轼赤壁赋(明)文徵明行书题宋高宗赐岳飞手敕词(明)文徵明行书咏花诗(明)文徵明行书自作诗卷文征明《题宋高宗赐岳飞手敕词》文徵明《西苑诗卷》文徵明《行书自作诗卷》文徵明《草书赤壁赋》文征明《跋祝允明草书赤壁赋册》文征明《莲社图记》文徵明《行书千字文》(明)文徵明行草千字文文征明尺牍文征明《行书北山移文》文徵明行书前赤壁赋真迹版文征明大字行书《醉翁亭记》文征明游西山诗十二首册页文徵明小楷《离骚经》(明)祝允明行草归田赋(明)祝允明行草牡丹赋.pdf祝允明《行楷洛神赋》祝允明行草书《牡丹赋》祝允明《前赤壁赋》祝允明《归田赋》明代祝允明书《艳体诗册》唐寅《漫兴墨迹》(唐伯虎)唐寅《落花诗册》美国普林斯顿藏本(唐伯虎)唐寅《落花诗册》苏州市博物馆藏本(唐伯虎)唐寅行书七律四首卷唐寅《落花诗》(明)徐渭行书野秋千十一首(明)杨继盛行草遗嘱拓本(明)张骏行书与唐亲家书(明)张瑞图行草书杜甫诗册明代张瑞图诗书三卷(明)朱耷书石鼓文(明)朱元璋行书大军自下山东帖明代黄姬水《草书诗翰》手卷等明代陆深《瑞麦赋》明代释担当《草书诗册》两种明代金俊明《致乃老翁》明代姜垓《致方老札》明代黄宗羲《致道济手札》明代陈敬宗题《褚摹兰亭序》明代吴应卯《行草书七言诗》扇面(明)文彭草书滕王阁序董其昌《行草书罗汉赞等书卷》董其昌《方旸谷小传》董其昌《行书酒德颂》董其昌《白羽扇赋》董其昌《杜甫醉歌行诗》董其昌《临颜真卿书》明代董其昌书《放鹤亭记》刻石拓片董其昌行书阴符经董其昌行书杜甫诗董其昌《行草紫茄诗长卷》董其昌书宋词册董其昌《赤壁词》董其昌临《天马賦》(明)董其昌行书千字文董其昌行书《岳阳楼记》(明)憨山行书永嘉真觉证道歌.pdf (明)董其昌临苏东坡书(明)董其昌临颜真卿大唐中兴颂(明)董其昌行草杜甫醉歌行(明)董其昌行楷诗札(明)董其昌行书白羽扇赋(明)董其昌行书临颜真卿书(明)董其昌行书论书并书杜甫诗卷(明)董其昌行书岳阳楼记(明)韩道亨草诀百韵歌(明)洪珠楷书岳飞庙碑拓本(明)黄道周山中杂咏(明)姜逢元草书纪游诗册(明)蒋杰行草登泰山诗二首(明)解缙草书唐宋诗文(明)邵宝行书东庄杂咏诗(明)唐寅行书漫兴诗(明)王铎报寇葵衷书(明)方孝孺楷书默庵记张瑞图《行书论书卷》(清)左宗棠致芗泉二札(清)郑板桥行书重修城隍庙碑记(清)郑板桥行书坡公小品册(清)郑板桥新修潍县城隍庙碑记(清)郑板桥田游岩传(清)仪徴阮元重抚天一阁北宋石鼓文本2 (清)仪徴阮元重抚天一阁北宋石鼓文本1 (清)杨守敬编楷法溯源卷九(清)杨守敬编楷法溯源卷五(清)杨守敬编楷法溯源卷四(清)杨守敬编楷法溯源卷三(清)卫克堉书杜甫诗册(清)王文治行书致啸崖手札(清)王文治行楷跋李隆基《鹡鸰颂》(清)阮元行书小园杂诗(清)乾隆制鼓重刻集石鼓文(清)骆秉章行书致辛翁手札(清)梁同书行书钱越王祠碑铭册(清)梁同书行草致冶泉札(清)梁同书楷书维摩诘所说法供养品(清)康有为行书自书诗卷(清)金农行书砚铭册(清)焦秉贞康熙耕织图(不全)(清)何绍基行书咏落花七律十五章(清)何绍基行书册页(清)傅山行书集古梅花诗(清)傅山行书丹枫阁记(清)傅山小楷心经(清)成亲王永瑆小楷杂体诗二十首(清)陈龄著端石拟清代董诰跋范仲淹《道服赞》清代段玉裁《论书一则》清代冯恕行书四屏清代王文治楷书《次男维桓圹铭》《自书诗稿》清代翁方纲临兰亭清代张朝墉信札清代赵之谦为季闻行楷册(清)冯武编辑书法正传第九、十卷(清)冯武编辑书法正传第七、八卷(清)冯武编辑书法正传第六卷(清)冯武编辑书法正传第五卷(清)冯武编辑书法正传第三、四卷清代傅山《啬庐墨妙卷》、《阿难吟》等清代翁同龢行书四条屏清代朱耷行书《米芾西园雅集图记》清末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陆柬之文赋帖瘗鹤铭清王文治书《金纎繊墓志铭》李隆基鹡鸰颂李阳冰城隍庙碑赵构《真草书养生论卷》黄自元楷书杨君墓志铭徐浩《不空和尚碑正书碑刻》张裕钊《南宫县学记》笪重光小楷《嘉州集》薛绍彭《上清连年帖》徐渭《煎茶七类》王宠《草书李白诗卷》黄道周《山中杂咏》杨维桢《真镜庵募缘疏》鲜于枢《行书诗赞》赵构《洛神赋》傅山《集古梅花诗》鲜于枢书《苏轼海棠诗卷》唐太宗《温泉铭》赵佶《宣和御书》墨本《怀仁集王圣教序何绍基《行书落花诗册》宋克《草书进学解》宋克章草《孙过庭书谱册》憨山《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韩道亨《草诀百韵歌》陈继儒《行书贴》草书种蓖麻诗卷草书白燕诗卷钟绍京小楷灵飞经陆柬之《文赋》郑燮《新修城隍庙碑记》金农行书《砚铭册》徐渭《行草书杜甫秋兴八首》黄道周《行书册页》孙过庭《书谱》王珣《伯远帖》钟繇《荐季直表》朱耷(八大山人)《行楷临兴福寺半截碑》朱耷(八大山人)《千字文》唐寅《落花诗册》兰亭序虞世南临本兰亭序神龙本[冯承素摹本]柳公权柳体体标准字帖莫是龙《录晋书王羲之与谢万书》米万钟《行书游焦山遗诗轴》憨山《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憨山《行书住山法语》陈洪绶《五言绝句诗轴》三希堂法帖摹本第六册(日)细井九皋篆书千字文(清)梁国治临颜真卿小楷千字文(明)朱耷(八大山人)行书千字文(明)孙丕显编廿体千字文(日延宝版) (明)沈度楷书千字文(明)丰道生篆书千字文(日)日版千字类合(贝原笃信分类)宋仁宗、清康熙临《兰亭序》魏碑《元延明墓志》日本准三宫真觉《心经》手卷》唐代民间墨迹:《二娘子家书》、药盒书迹唐代颜升《瘗琴铭》拓本两种王守仁《与郡伯梁执事手札》近三百年书法名家楹联作品展淳化阁帖懋勤殿本卷04淳化阁帖懋勤殿本卷08淳化阁帖明肃府本卷02淳化阁帖明肃府本卷03淳化阁帖明肃府本卷04淳化阁帖清拓肃府本卷06清代杨翰书札日本《四体千字文》古籍苏辙《超然台赋》拓本(百壶斋旧藏)唐代《隆阐法师碑》宋拓《大观帖太清楼帖》卷八翻墨本宋拓《大观帖太清楼帖》卷八拓本卞壶《文墨帖》王敦《蜡节帖》谢安《凄闷帖》何绍基扇面清代赵之谦《书南田老人诗》书法扇面清代方亨咸《行草尺牍》南宋葛郛跋李公麟《潇湘卧游图》宋代尤袤跋欧阳修《集古录跋》富直柔《手札》《别久帖》安中《跋唐人诰命残卷》高27.2cm 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张朝墉信札明代邵宝《东庄杂咏诗》卷(局部)明代乔宇行书尺牍东晋沈嘉《十二月十三日帖》王易简跋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乔行简《闰余帖》又称《邓使郎中帖》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宋代左肤行书《与通判承议札》苏辙《晴暖帖》宋代张方平《名茶帖》赵之谦书龚自珍诗四条屏清代王图炳行书卷李少白书法作品康熙书法作品雍正书法作品乾隆书法作品慈禧太后书法作品杨凝式《韭花帖》两种不同藏本宋拓王羲之《十七帖》翻墨本康里巎述张旭笔法宋代钱勰《识语》宋克册页鲜于枢《跋颜真卿祭侄文稿》唐《杨艺墓志》王宠《小楷册页》郑燮郑板桥《戒子铭》北宋叶清臣尺牍《大旆》北宋王洙《范仲淹神道碑》北魏《李兰渠墓志》北魏《鲜于仲儿墓志》大唐济州庐县令袁公墓金代任询《行书韩愈秋怀诗》兰亭序神龙本刻本及宋拓兰亭续帖沈右《中酒杂诗》宋代孔琳之《日月帖》宋代尹焞《秋中帖》赵构《赐岳飞批剳卷》范仲淹边事帖范仲淹道服赞范仲淹远行帖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黄庭坚《跋争座位帖》题跋书法北宋进士张读《书札》墨迹书法作品北魏魏碑石刻书法《崔猷墓志铭》北宋张耒行书书法《送秦少章序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金农书札墨迹书法王献之书法作品《敬祖帖》拓本明代硕儒陈献章行书书法诗卷作品明代董其昌《邵康节先生自署无名公传》拓本王铎临古四种明代徐渭《野秋千诗十一首》、《煎茶七类》等明末学者、书画家、抗清英雄黄道周《孝经颂》明末清初画家金陵八家之首龚贤书法《渔歌子词卷》南宋理学大家朱熹文稿书法墨迹清代著名诗人藏砚家黄任行书《自书诗卷》清代画家李福《耕煙书札》书法墨迹清代四大藏书家之一陆心源《致缪荃孙书札》墨迹书法清代学者赵一清书法《自书诗》卷清末名贤书札书法墨迹荟萃(一)清末名贤书札书法墨迹荟萃(二)清末金石学家、书画家吴大澂手札并篆书书法《白鹤泉铭》名妓赛金花墨迹及清末状元外交官洪钧书法作品日本佛教高僧空海经疏墨迹书法唐代墓志碑刻书法《苟寰墓志》《郭崇先墓志》《薛庭墓志》唐代墓志石刻书法《朱元轸墓志》清光绪年清朝探花陈伯陶手札墨迹书法作品收藏家吴廷刻成王羲之《余清斋法帖思想帖》拓本唐代根据东晋王羲之书法作品双钩廓填的摹搨本《袁生帖》元代画家吴镇《墨竹谱苏轼撰文同偃竹记》画中题字书法元代著名书法家鲜于枢行楷书法《麻徵君透光古镜歌北宋三苏之一苏轼之弟苏辙书法作品《题灵岩寺记》北宋四大书法家米芾米南宫书法作品《吴江舟中诗卷》曹娥碑墨迹及书名由康生题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名流墨妙》古籍《唐故八品宫女墓志铭》北京故宫藏《宋拓澄清堂帖卷二》(邢侗旧藏本)北宋苏东坡《超然台记碑刻》北宋苏东坡《祷雨帖》北宋苏辙《超然台赋》拓本《华阳乔大壮先生书札》(寒香馆藏北宋王诜行书《颖昌湖上诗词卷》北魏《城阳王元寿妃菊氏墓志》北魏《王元祥造像》北周(六朝)《张僧妙碑》拓本东晋王献之《鄱阳归乡帖》拓本五种东晋王献之《宋拓淳化阁帖第九卷》(释文版东魏《比丘洪宝造像》晋武帝贵人左芬墓志陆机的胞弟陆云《春节帖》明代陈洪绶行草信札明代董其昌《千字文》明代董其昌《信心铭》《邠风图诗卷》明代李东阳《草书自书诗》等明代万寿祺《遯渚倡和集册》明代王铎行书《投语谷上人诗卷》、楷书《一觉庵铭》等明末清初王铎临《圣教序》清代李瑞清《玉梅花庵临古》清代沈增植书札集萃清代苏珥行书《农家乐》册清代吴山涛行书《江南杂书卷》等唐代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彩版二种)清代杨翰书札清代赵之谦尺牍、行书吴镇诗清和珅书法欣赏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行书作品《奉荣帖》米芾书法墨迹多帖明代书法家商辂书法墨迹唐代徐浩隶书书法《嵩阳观记》拓本版本二种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行书作品《奉荣帖》明代书法家商辂书法墨迹唐代徐浩隶书书法《嵩阳观记》拓本版本二种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行书作品《奉荣帖》明代书法家商辂书法墨迹唐代徐浩隶书书法《嵩阳观记》拓本版本二种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行书作品《奉荣帖》米芾书法墨迹多帖明代书法家商辂书法墨迹唐代徐浩隶书书法《嵩阳观记》拓本版本二种。
董其昌行草书卷释文
董其昌行草书卷释文
董其昌行草书卷,又称《草书千字文》,是明代文人董其昌创作的一部书法作品。
该卷以行草书写,传承了王羲之、颜真卿等前辈的书法技法,形式独特。
《草书千字文》是董其昌在他的岁月长河中总结的一部千字文书法。
这部作品选取了千字文的内容,用行草的书写方式展现出了董其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这部作品中,他用狂草的笔法,勾勒出了千字文的每个字,每个字体现了他激情澎湃的艺术表达。
董其昌行草书卷以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每个字母都充满了力量和活力。
他的笔触自由而流畅,形成了一种饱满的艺术效果。
在这些字母中,他的笔法变化多样,运用了丰富的装饰和笔画结构。
然而,董其昌并未简单地追求艺术形式上的新颖和独特,他更注重传递思想和情感。
他将每个字母都赋予了独特的意义和情感内涵,通过书写诗句和文句来表现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董其昌行草书卷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这一作品不仅展示了董其昌高超的书法技巧,更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行草书法为后世的书法家和艺术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