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9-文征明书法《琵琶行》全篇

合集下载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徵明书画作品评述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徵明书画作品评述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徵明书画作品评述作者:***来源:《书画世界》2021年第08期中國国家博物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通过受捐、购买、调拨等方式,汇集了数量较为可观的明代书画家文徵明(1470—1559)的书画作品,其中既有可以确信的真迹名作,亦有一些颇具研究空间的争议之作,本文掇取数件,加以评述。

《真赏斋图》卷(图1)是文徵明88岁(嘉靖丁巳,1557)时,为当时无锡的收藏家、真赏斋主人华夏(字中甫)而作,绘画没有写明具体时间,卷后以楷书落款:“嘉靖三十六年,岁在丁巳,四月既望,长洲文徵明著并书,时年八十有八。

”在这之前,文徵明80岁(嘉靖己酉,1549)时已经为华夏画过一卷《真赏斋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图后接续有隶书、楷书两种《真赏斋铭》,落款分别为“嘉靖三十六年,岁在丁巳,四月既望,长洲文徵明著并书,时年八十有八”和“长洲文徵明著并书,嘉靖丁巳三月既望,时年八十有八”,两种书体的铭文书写时间差一个月。

这些表明铭文创作及书写时间与国博藏本绘画时间一致,是在上博本绘画完成的八年之后。

在国博本《真赏斋图》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画卷开始部分的湖石叠山。

湖石叠山处于画面上下位置,并占据了全卷二分之一的空间。

上博本《真赏斋图》中虽然也描绘了华夏真赏斋中的太湖石,但远没有如此的体量。

在技法上,88岁的文徵明将干笔、湿笔并用,皴法、染法融合,既有元代王蒙以来的繁茂深厚,又发展了吴门画派中由他所开创的空灵雅致之风,成功地营造了一个似真似幻的园居空间,可谓假山石之假、真丘壑之真。

卷后《真赏斋铭有叙》用小楷写就,全文为:真赏斋者,吾友华中甫氏藏图书之室也。

中甫端靖喜学,尤喜古法书、图画、古金石刻及鼎彝器物。

家本温厚,菑畬所入可以裕欲,而于声色服用一不留意。

而惟图史之癖,精鉴博识,得之心而寓于目,每并金悬购,故所蓄咸不下乙品。

自弱岁抵今垂四十年,志不少怠,家坐是稍落,弗恤而弥勤。

余雅同所好,岁辄过之,室庐靓深,庋阁精好,宴谈之余,焚香设茗,手发所藏,玉轴锦幖,烂然溢目。

【名品赏析】董其昌《行书琵琶行》

【名品赏析】董其昌《行书琵琶行》

【名品赏析】董其昌《行书琵琶行》董其昌《行书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释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虾蟆(hámá)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书法——精选推荐

书法——精选推荐

书法编号:书法欣赏作业内容: 1.历代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览表 2.⼀篇书法论⽂ 3.⼀幅⾃⼰的书法作品姓名:学号:学院:学校:⼀、先秦⾄當代歷代書家、⾵格及代表作列舉⼀覽表時代/朝代秦朝代表性书家李斯书体⼩篆代表作品《绎⼭⽯刻》、《泰⼭⽯刻》、《琅琊⽯刻》、《会稽⽯刻》风格 ·字体皆为长⽅ ·笔书粗细如⼀ ·雍容典雅 ·线条圆润流畅 ·疏密匀停 ·给⼈以端庄稳重、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受。

备注 · ⼩篆⼜称秦篆,李斯将⼤篆字体删繁就简,整理出⼀套笔划简单,形体整齐的⽂字,叫做秦篆。

·唐张怀瑾称颂其⼩篆是:“画如铁⽯,字若飞动”,“⾻⽓丰匀,⽅圆妙绝” 。

· 蔡邕写经于碑,使⼯匠镌刻,⽴于太学门外,世称"熹平⽯经"。

·后于鸿都门见⼯匠⽤帚写字,得启发,创"飞⽩ "书。

· 《古今书评》云: “崔⼦⽟书如危峰阻⽇,孤松⼀枝,有绝望之意。

”意谓其书势如“危峰阻⽇,弧松⼀枝”之奇险也。

汉朝蔡邕⾪书《述⾏赋》《鸿都⽯经》·结构严整 ·体法多变 ·长于碑记 ·尤以⾪书造诣最深,名望最⾼。

·有“蔡邕书⾻⽓洞达,爽爽有神⼒”的评价。

·流畅 ·⾃由 · 富有活⼒和动态美崔瑗草书《草书势》壹张芝草书《草书帖》《凉平善帖》《⼆⽉⼋⽇帖》《终年帖之⼆》·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

·字之体势,⼀笔⽽成,偶有不连,⽽⾎脉不断,及其连者,⽓脉通于隔⾏”。

· 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

·尤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 ,有 “草圣”之誉。

·当时的⼈爱其墨甚⾄到了“⼨纸不遗” 的地步。

琵琶行(拼音版)

琵琶行(拼音版)

pípáx íng琵琶行báij ū y ì唐白居易x ún y án g j i ān g t óu y ès òn g k è,f ēn g y èd íh u āq i ūs ès è。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zh ǔrén xi àm ǎkèzàich uán ,j ǔj iǔyùyǐn w úg uǎn xián。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zuìbùch éng huānc ǎnji ān gb ié,b i éshímán gm áng ji āng j ìn yu è。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h ūw én s h u ǐs h àn g p íp ás h ēn g ,z h ǔr én w àn g g u īk èb ùf ā。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x ún s h ēn g àn w èn d àn z h ěs h u í,p íp ás h ēn g t ín g y ùy ǔc h í。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y íc h u án x i ān g j ìn y āox i ān g j i àn ,t i ān j i ǔh u íd ēn g z h òn g k āi y àn 。

文徵明书法大全

文徵明书法大全

文徵明书法大全1. 简介文徵明(1470年-1559年),字子发,号秋谷居士,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他是南宋四家之一宋徵宗的后代,也是文徵明书法这一艺术流派的创始人。

文徵明的书法作品以秀逸清逸、品格灵秀而闻名,被誉为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

2. 文徵明书法的特点文徵明书法独具一格,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独到之处。

2.1 草书文徵明的书法作品中,草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他以行云流水的笔法,流畅自然的布局,将草书书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文徵明的草书,既能展现出汉隶的骨气和力度,又有着行云流水般的流畅美感,使观者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书法背后的情感。

2.2 楷书文徵明的楷书作品也非常出众。

他的楷书带有古朴、俊秀的气质,筆劃匀净和谐,每一笔都显得精神集中、力度适中。

他擅长运用刚柔并济的技巧,使字形更加饱满、灵动,展现了楷书的艺术魅力。

2.3 隶书文徵明的隶书作品也备受赞誉。

他以瘦劲洗练、凹凸有致的笔画,展现出隶书的严肃庄重和秀逸风华。

字体间的间距刚好,处处洋溢着秩序和和谐感。

文徵明的隶书富有变化和张力,展现了书法艺术的精髓。

2.4 藏篆文徵明的书法作品中,还有一部分是藏篆的创作。

他深入研究篆书的历史和理论,将自己的理解与创作融为一体,创作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篆书作品。

他的藏篆更注重形式的错落有致,笔画的疏密变化,给人一种古朴而不失华丽的感觉。

3. 文徵明书法作品赏析3.1 《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文徵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

文徵明以隶书书写这篇文字,在布局上注重横平竖直,清晰有序。

他的笔法流畅自然,每一笔都有力度,刚柔并济,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但又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3.2 《鱼图》《鱼图》是文徵明的一幅画作,也展现了他的书法才华。

他以草书的形式书写鱼的身体,利用草书的特点,使鱼的线条流畅而有力量感。

图中的草书字体字迹飘逸,犹如江河流水。

历代书法名帖大全

历代书法名帖大全
泰山刻石阳陵虎符秦诏量铭文秦“苏解为”陶盖文秦古隶云梦睡虎地秦简
汉金石
曹全碑全本
张景碑全本
张表碑子游残碑白石神君碑广陵中殿石题记安国墓祠题记王舍人碑
衡方碑全本
张迁碑全本
史晨碑延光残碑莱子侯刻石居摄两坟坛刻石大吉买山地记黄初残石
韩仁铭全本
乙瑛碑全本
袁安碑阳嘉残碑刘平国刻石开通褒斜道刻石开母庙石阙铭鲍捐神坐
陆游致仲躬侍郎尺牍自书诗卷自书钗头凤石刻尊眷帖文天祥草书木鸡集序上宏斋帖谢昌元座右自警辞吴说尺牍简谅帖门内帖识语并焦山题名吴琚寿父帖行书五段卷杂诗帖吴琚其它章友直篆书阎立本步辇图跋张即之日本禅院题字书杜诗卷台慈帖小楷佛遗教经行书待漏院记致殿元学士尺牍张孔孙跋苏轼二赋卷张孝祥柴沟帖赵孟坚行书自书诗致严坚中太丞尺牍周越跋王著草书千字文
鲜于枢
《尺牍》陶渊明归去来辞韩愈进学解韩愈石鼓歌草书秋怀二章草书苏轼海棠诗卷杜甫魏将军歌诗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卷论草书帖麻征君透光古镜歌诗赞卷晚秋杂兴诗王安石杂诗卷醉时歌御史箴卷张彦享行状稿卷
邓文原
致景良郎中尺牍瞻近汉时二帖跋五言律诗题松风阁卷清居院记临急就章家书帖芳草帖跋褚遂良倪宽赞跋王羲之雨后帖桐川帖
龚璛跋黄庭坚帖教授帖静春堂诗集序倪瓒跋唐人临右军真迹册淡室诗小楷江南春三首杨维桢草书七绝诗轴城南唱和诗册晚节堂诗札张中桃花幽鸟题跋真镜菴募缘疏卷周上卿墓志铭俞和临定武兰亭临乐毅论千字文篆隶册行书诗卷左氏传小楷册
白珽陈君诗帖墨竹诗册曹善书山海经序册陈基手札相见帖赠雪坡诗札陈植怀存斋诗帖段天祐安和帖贯云石题赵孟頫《双骏图》郭天锡《王献之保母帖跋》郭畀陆游自书诗卷跋青玉荷盘诗《题钱选红梅图诗》揭傒斯跋陆柬之文赋题画诗赠刘粹衷宰旌德序帖金声钱谱赋柯九思老人星赋上官宫词《陆浚之皇极赋跋》李倜跋陆柬之书文赋卷陆居跋鲜于诗赞仁苕之水诗饶介兰亭帖沈右《风过帖》陶宗仪篆书册王逢五言古诗卷危素陈氏方寸楼记楷书卷吾衍篆题《张好好诗卷》吴镇心经卷一山一宁雪夜作虞集跋饮中八仙图跋赵孟頫书陶诗不及入阁帖题画诗致白云法师札张渊五言古诗帖郑思肖行草题跋中峰明本劝缘疏与济侍者警策孛术鲁翀跋黄庭坚松风阁诗卷

中国美术馆藏袁耀《浔阳饯别图》作品赏析

中国美术馆藏袁耀《浔阳饯别图》作品赏析

《浔阳饯别图》(图1)是清代画家袁耀的一幅绢本水墨画作品,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作品横78厘米,纵64厘米。

这幅作品是袁耀于清代乾隆十四年(1749)创作,画作根据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诗意由近及远地描绘了缓坡、树木、饯行队伍、水岸、琵琶女、浮舟、雾霭、皓月等景物构成了一幅月下送别友人的图画,景物主要居于画面左下侧,题跋、款识位于画面左上。

跋云“浔阳饯别。

时己巳秋杪,邨上袁耀画”,钤印两方,上为白文《袁耀》,下为朱文《昭道》。

青绿设色与淡墨晕染相结合,细笔勾勒,尺幅虽不大,但画面生动,意蕴悠长。

文_周晓路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馆藏袁耀《浔阳饯别图》作品赏析图1 清 袁耀 浔阳饯别图78cm×64cm中国美术馆藏0图2 清 袁江 海屋添筹图63.1cm×28cm中国美术馆藏一、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袁耀,字昭道。

清代画家,袁耀的生卒年月没有确切记载,据其作品推定生于康熙后期,卒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之后几年。

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说到袁耀就不得不提起袁江,袁江(1662—1735),字文涛,号岫泉,清代著名画家。

雍正时,入宫廷为祗候。

袁江是我国绘画史上有影响的画家之一,原为宫廷画家,转工山水楼阁界画。

关于袁江与袁耀的关系,有父子说、叔侄说、弟兄说三种,时人称之为“二袁”。

乾隆时成书的《画人》中有关于袁耀最早的记载,附于“袁江”条目之中:“有子名耀,山水楼阁,尚守家法。

”我们暂且将其作为父子。

(图2)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楼阁工整山水当以袁江最有名。

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袁江擅画山水楼阁,早年师清前期的李寅、萧晨、颜峄和颜岳,中年对古代作品尤其是宋代的山水画作过细心摹绘。

功力深厚,所作青绿山水浑朴有致,赋予这个古老画种新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作为袁江之子,袁耀画风与袁江相似,擅山水、人物,精界画,宗法宋元,风格近乃父,粗放松散,结构准确,层次分明,丘壑无尽。

创作的界画构思精巧,山川开阔,楼阁巍峨,气势壮伟。

文征明书法精品100幅

文征明书法精品100幅

文征明书法精品100幅
文徵明像
文徵明,明代中期最著名的书画家,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

“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

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其书画为明代之冠。

文徵明三体书法
一、文徵明小楷册页《草堂十志》:
此件册页小楷字迹清秀、婀娜多姿,是文徵明传世之作中的一件精品。

纵23.2厘米,横28.4厘米,钤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故宫博物院藏。

二、文徵明《细楷落花》诗卷,沈周老年丧子,赋得《落花诗》十首以寄托哀思。

三、文徵明行书七言诗轴欣赏《剡藤湘竹巧裁将》,常州博物馆藏。

本幅可谓巨幅巨作,用笔一丝不苟,提按顿挫痕迹清晰,气势连贯,章法有度,尽显端庄不凡,为文衡山晚年力作。

四、文徵明小楷《前后赤壁赋》
文徵明86岁小楷《后赤壁赋》
文徵明70岁小楷《赤壁后赋卷》(1539年),上海博物馆藏。

文征明61岁小楷《前赤壁赋》。

嘉靖九年书,纵24.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84岁小楷书法立轴《赤壁赋》 ,嘉靖十二年(1553)作。

五、文徵明行书作品《琵琶行》两种,文衡山88岁(1557年)书白居易传世名篇《琵琶行》,湖南省博物馆藏。

六、文徵明小楷精品《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老子列传》合册,纸本,纵20.9厘米,横11厘米,每页八行,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文徵明行书琵琶行

文徵明行书琵琶行

谢谢观看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它是一首具有浓郁艺术特 色的优美乐章。而《文徵明行书琵琶行》则是将这首经典诗篇以行书的形式呈现, 将文字的美感和行书的韵味完美结合,展现出别样的艺术魅力。
精彩摘录
在《文徵明行书琵琶行》中,文徵明以其独特的行书风格,将白居易的诗词 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行书字体飘逸、秀雅,线条流畅自然,给人以温婉、典雅 之感。他在书写中不仅注重文字的形态,更注重诗词的内涵和情感表达,通过笔 墨的挥洒,将琵琶女的悲欢离合和诗人的感慨展现得淋漓尽致。
阅读感受
在人生观上,文徵明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曾官翰林待诏,但并未沉溺于官 场名利,而是保持了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他敢于挑战权威,坚持自己的艺术追 求,这种精神令人敬佩。他的人生历程也充满了曲折和坚韧,为后人留下了宝贵 的启示。
阅读感受
《文徵明行书琵琶行》是一本极具艺术价值的书籍,不仅展现了文徵明深厚 的艺术造诣,也体现了其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对文徵明 的艺术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其人生观有了新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 艺术不仅是技巧的体现,更是情感的流露和人生的写照。
内容摘要
通过作品中的字体形态和笔法,可以感受到文徵明追求自然、自由、生动、优美、灵动的思想境 界。作品也表现出了文徵明追求和谐、平衡、完整、统一的精神内涵。 《文徵明行书琵琶行》是一幅具有独特风格和思想内涵的书法作品,通过该作品可以感受到文徵 明对诗歌的热爱和对书法的精湛技艺。该作品也表现出了文徵明追求自然、自由、生动、优美、 灵动的思想境界和追求和谐、平衡、完整、统一的精神内涵。
目录分析
详尽性:《文徵明行书琵琶行》的目录十分详尽,几乎涵盖了全书所有的内 容。无论是总目录还是分卷目录,都详细列出了每一部分的内容,这使得读者可 以轻松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董其昌《白居易琵琶行》行书欣赏!

董其昌《白居易琵琶行》行书欣赏!

董其昌《白居易琵琶行》行书欣赏!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

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

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

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其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文徵明书法作品鉴赏

文徵明书法作品鉴赏

文徵明书法作品鉴赏一、文徵明生平简介文徵明(1470 - 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他是明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徵明出身于官宦世家,但仕途坎坷,九次参加乡试才于正德末年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

他在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二、文徵明书法风格特点1. 小楷- 结构上,他的小楷严谨规整,疏密得当。

字的重心平稳,各个部件之间的搭配和谐。

在整体布局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间距均匀,给人一种端庄秀丽、清新雅致的美感。

2. 行书- 结构方面,行书的结构较为舒展,相较于小楷更加灵活多变。

字的大小、长短、宽窄相互错落,富有变化。

整体的行气流畅,有一气呵成之感。

3. 草书- 文徵明的草书虽然不像他的小楷和行书那样常见,但也有独特之处。

他的草书线条婉转流畅,富有韵律感。

在书写时,笔势连绵不断,如行云流水一般。

例如他的一些草书手札,笔画的轻重、缓急处理得恰到好处,体现出他对草书笔法的深刻理解。

- 书法特点鉴赏- 从笔法上看,此作品用笔细腻,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都有丰富的变化。

在书写长笔画时,如“长横”“长竖”等,能够保持中锋用笔,使笔画圆润而有立体感。

短笔画则简洁明快,与长笔画相互搭配,形成节奏感。

- 结构上,字的形态多姿,有正有斜。

一些字重心偏移,但通过笔画的巧妙安排又能保持整体的平衡。

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明显,通过笔画的伸展和收缩,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空间感。

- 整体的风格淡雅清新,与落花诗的意境相契合。

书法的墨色变化也较为丰富,浓淡相宜,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 书法特点鉴赏- 笔法方面,文徵明在书写此作品时,笔法稳健而不失灵动。

他对笔画的粗细控制得很好,在表现一些厚重的地方,如“大”字的横画等,笔画粗壮有力;而在一些需要轻盈的地方,如“之”字的捺画等,则纤细灵动。

明代书画家文征明行书《出师表》

明代书画家文征明行书《出师表》

明代书画家⽂征明⾏书《出师表》⽂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

四⼗⼆岁起以字⾏,更字征仲。

因先世衡⼭⼈,故号衡⼭居⼠,世称“⽂衡⼭”,明代画家、书法家、⽂学家。

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

⽣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年,年九⼗岁,曾官翰林待诏。

诗宗⽩居易、苏轼,⽂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其诗、⽂、画⽆⼀不精。

⼈称是“四绝”的全才。

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的风格。

他⼀专多能,能青绿,亦能⽔墨,能⼯笔,亦能写意。

⼭⽔、⼈物、花卉、兰⽵等⽆⼀不⼯。

⽂征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书和⼩楷,王世贞在《艺苑⾔》上评论说:“待诏(⽂征明)以⼩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独篆不轻为⼈下,然亦⾃⼊能品。

所书《千⽂》四体,楷法绝精⼯,有《黄庭》、《遗教》笔意,⾏体苍润,可称⽟版《圣教》,⾪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阳冰门风,⽽楷有⼩法,可宝也。

”⽂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泛学习前代名迹,篆、⾪、楷、⾏、草各有造诣。

尤擅长⾏书和⼩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意态⽣动。

虽⽆雄浑的⽓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的⼀定风貌。

⼩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之称。

出师表局部欣赏结束语: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总是这样,得失⽆常,再美好的东西,也⽆法拥有太久。

再痛苦的东西也会离你远去。

所有的经历,都是⼀种修炼,等⾛远了再回⾸,会发现,这⼀切会让我们变得坚强和清醒。

缘合则聚,缘灭则散,不执于苦,不执于乐,不悲过去,不贪未来,怀平和之⼼,恬淡的活在每⼀个当下。

愿你天天好⼼情。

琵琶行-白居易-古诗字帖含拼音

琵琶行-白居易-古诗字帖含拼音
黄芦苦竹绕宅生。
qí jiān dàn mù wén hé wù
其间旦暮闻何物?
dù juān tí xuè yuán āi míng
杜鹃啼血猿哀鸣。
chūn jiāng huā zhāo qiū yuè yè
春江花朝秋月夜,
琵琶行-自居易-古诗字帖含拼音
wǎng wǎng qǔ jiǔ hái dú qīng
qī qī bù shì xiàng qián shēng
凄凄不似向前声,
mǎn zuò zhòng wén jiē yǎn qì
满座重闻皆掩泣。
zuò zhōng qì xià shuí zuì duō
座中泣下谁最多?
jiāng zhōu sī mǎ qīng shān shī
江州司马青衫湿。
往往取酒还独倾。
qǐ wú shān gē yǔ cūn dí
岂无山歌与村笛?
ǒu yǎ zhāo zhā nán wéi tīng
呕哑嘲哳难为听。
jīn yè wén jūn pí pá yǔ
今夜闻君琵琶语,
琵琶行-自居易-古诗字帖含拼音
rú tīng xiān lè ěr zàn míng
如听仙乐耳暂明。
jǔ jiǔ yù yǐn wú guǎn xián
举酒欲饮无管弦。
zuì bù chéng huān cǎn jiāng biè
醉不成欢惨将别,
biè shí máng máng jiāng jìn yuè
别时茫茫江浸月。
hū wén shuǐ shàng pí pá shēng
忽闻水上琵琶声,
琵琶行-自居易-古诗字帖含拼音
mò cí gèng zuò dàn yī qǔ

文徵明行草书法欣赏

文徵明行草书法欣赏

文徵明行草书法欣赏
文徵明(1470-1559),明代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他的行草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

其书风较少火气,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

下面是一些文徵明行草书法的作品供您欣赏:
1. 《千字文》:文徵明行草书法欣赏《千字文》,作品展现了其书法风格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的特点。

2. 《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老子列传》:这两部作品均为小楷,展现了文徵明小楷书法的精妙之处。

3. 《剡藤湘竹七言诗轴》:这是一幅行书作品,展现了文徵明行书的风采。

4. 《行书五言律诗》:这幅作品同样为行书,书法风格流畅清新,气呵成。

5. 《立春进贺》七律立轴:这是一幅行草作品,充满了喜庆的氛围。

6. 《五律立轴》:这幅作品为行草书体,书法风格稳健有力。

7. 《兰亭序》:文徵明行草《兰亭序》是其代表作之一,书法风格流畅优美,堪称千年书法之绝响。

8. 《离骚经九歌册》:此卷行草书法气呵成,精妙清新,流畅之至,令人赞叹。

9. 《琵琶行》:文徵明行书《琵琶行》册,约1540年作,展现了其行书书法的魅力。

总之,文徵明的行草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书法风格独特,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果您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文徵明的书法作品,可以搜索相关图片和资料进行深入学习。

【经典收藏】文徵明75岁行书《明妃曲》(高清大图)

【经典收藏】文徵明75岁行书《明妃曲》(高清大图)

【经典收藏】文徵明75岁行书《明妃曲》(高清大图)
文徴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
明,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

四十二岁起以字
行,更字征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
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
苏苏州)人。

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
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

擅长诗文书画,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
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
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绘画上,
师法沈周,典雅秀丽,与沈周、唐寅、仇英合
称“吴门四家”。

《明妃曲》全文
汉廷议和亲,佳人使绝域。

明妃随例行,只谓掖庭职。

一朝临遣动天子,始信深宫未曾识。

当日丹青亦等闲,今知不得黄金力。

正缘平日怀贞素,非敢从前恃颜色。

由来颜色不自如,爱惜自是君王私。

君王顾妾恩何厚,竟按臣工戮延寿。

佳人自有命,画工何能为?
长信宫中长别离,当时岂亦有人欺?
悠悠青冢胡沙里,千载终为汉家死。

红颜命薄古云然,不恨臣工况天子?。

文徵明行书,堪称千古绝唱!可惜如今沦落美国

文徵明行书,堪称千古绝唱!可惜如今沦落美国

文徵明行书,堪称千古绝唱!可惜如今沦落美国公众号简介:经相关部门批准,30位对柳体书法兴趣浓厚的书法人,成立了柳公权书协。

30位成员年龄最高的已经73岁、最小仅27岁。

钻研书法,收获心灵的快乐。

文徵明行书,堪称千古绝唱!可惜如今沦落美国。

本文行书作品,为大书法家文徵明行书《独乐园七咏》、《东坡独乐园诗》。

书法来源于:明代仇英绘《独乐园图》卷后拖尾,此卷历经明项元汴、清翁同龢递藏,可惜已经沦落在美国,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下为:文徵明行书《独乐园七咏》文徵明行书《独乐园七咏》--读书堂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

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

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

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文徵明行书《独乐园七咏》--钓鱼菴吾爱严子陵,羊裘钓石濑。

万乘虽故人,访求失所在。

三公岂易贵,不足易其介。

奈何夸毗子,斗禄穷百态。

文徵明行书《独乐园七咏》--采药圃吾爱韩伯休,采药卖都市。

有心安可欺,所以价不二。

如何彼女子,已复知姓字。

惊逃入穷山,深畏名为累。

文徵明行书《独乐园七咏》--见山台吾爱陶渊明,拂衣遂长往。

手辞梁主命,牺牛惮金鞅。

爱君心岂忘,居山神可养。

轻举向千龄,高风犹尚想。

文徵明行书《独乐园七咏》--弄水轩吾爱杜牧之,气调本高逸。

结亭侵水际,挥弄消永日。

洗砚可抄诗,泛觞宜促膝。

莫取濯冠缨,区尘污清质。

文徵明行书《独乐园七咏》--种竹斋吾爱五子猷,借宅亦种竹。

一日不可无,萧洒常在目。

雪霜徒自白,柯叶不改绿。

殊胜石季伦,珊瑚满金谷。

文徵明行书《独乐园七咏》--浇花亭吾爱白乐天,退身家履道。

酿酒酒初熟,满花花正好。

作诗邀宾朋,栏边长醉倒。

至今传画图,风流称九老。

下为:文徵明行书《东坡独乐园诗》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中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

花香袭杖屦,竹色侵盏斝。

樽酒乐余春棋局消长夏。

洛阳古多士,风俗犹尔雅。

先生卧不出,冠盖倾洛社。

虽云与众乐,中有独乐者。

才全德不形,所贵知我寡。

先生独何事,四海望陶冶。

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

启功1974年作草书临《董其昌琵琶行》卷,赫然巨制,长达六七丈

启功1974年作草书临《董其昌琵琶行》卷,赫然巨制,长达六七丈

启功1974年作草书临《董其昌琵琶行》卷,赫然巨制,长达六七丈应朋友之约,刊登启功这幅巨作。

但图片像素较低,亦能看出大师的巨作容貌,望朋友见谅!参阅:出版:1、《启功临董其昌草书<琵琶行>》单行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启功临董其昌草书<琵琶行>》单行本,文物出版社,2011年。

海内第一元白翁启功先生一生成就卓著。

作为学者,先生广泛收集历代法书资料,对资料深入分析:文字订正、词语注释、史实考辨、典故溯源、真伪论证、优劣赏评、着书立说。

作为书法大师,先生大量临习前贤法书,品类众多,数量庞大,八十余载从未间断,成就独树高帜,名扬四海。

《临董其昌草书琵琶行》是启功先生应著名文史研究家王伯祥先生之子王湜华之请,参照王氏旧藏神州国光社影印本《董其昌草书琵琶行》而摹写的草书长卷。

手卷赫然巨制,长达六七丈开外,满纸跳荡激越,透着启功书法高华的贵胄气质,也包含着超脱的谦虚稳练。

卷末恭敬地题写著“伯祥老先生命临,即求诲正,启功。

”手卷经王家两代学者秘藏递传,承载着两代学人的世交深情,也是名士间以翰墨寄怀的最佳例证。

启功书法风行宇内数十年,求着如潮,书作万千,但如此巨制,堪称仅见,称为海内第一启书,实不为过。

巢者,窝也。

数万册的经史典籍,当得起“书巢”这个名号。

北京小雅宝胡同一个整洁的四合院里,东厢房书架林立,只留一方小小余地,悬挂着弘一法师1939年书写的斋号---书巢。

王伯祥老先生,书巢的主人。

苏州人,一生教书、着书、编书、藏书,与叶圣陶、顾颉刚、俞平伯、张元善并称“苏州五老”,斋号自显读书人本色。

先生爱书也爱字,老一辈的学人写字,个个透着高华文雅的气质,一纸花笺的问候、几行诗文的酬酢,非但情深意笃,更是满纸珠玑的书法艺术,展开这些吉光片羽,似是风雨故人来。

王门人丁兴旺,湜华先生年序最幼。

因为从小随父左右,所受启沃与熏陶也最多。

伯祥老先生晚年足不出户,有朋之间的鱼雁通问,几乎都由湜华先生代传,老先生们都称他“世仁兄”,以感念与王家的两代交谊。

文徵明行草《过庭复语十节卷》,高清习字贴

文徵明行草《过庭复语十节卷》,高清习字贴

文徵明行草《过庭复语十节卷》,高清习字贴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徵明,1470年生,1559年逝世,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明代书画家。

初名璧,以学行更字徵仲,号衡山、衡山居士。

斋名停云馆。

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

多才艺,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桢,学画于沈周,名声日益显赫,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三人,人称“吴中四才子”。

书法初师李应桢,后学宋元,又上溯晋、唐,博取精华,为集古之大成者。

楷、行、草、隶诸体皆佳,尤精小楷,人称有“二王”风骨。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说:“待诏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涪翁尤佳,如凤舞琼花,泉鸣竹洞”。

擅画山水、花卉、人物。

学生甚多,形成“吴门画派”,与沈周、唐寅、仇英全称“吴门四家”。

传世作品有《绝壑鸣琴图》轴,现藏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院。

《真赏图》卷,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二湘图》轴,藏故宫博物院。

其子彭、嘉,侄名伯仁,皆能世其家学,有名于时。

《赤壁赋》,文徵明书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纸本墨迹,行书。

纵34厘米,横530.7厘米。

此卷书法,作者驾驭自如,气势流贯。

此行书卷大概是文徵明用软毫书就,行笔过程中的提按导送准确。

一些横画汲取了黄庭坚的笔法,略有变化,可见,这幅行书的用笔遒劲,摹写黄山谷而又自出机杼,笔意纵逸,在温润中含有苍劲,在整饬中时出老辣,显示出练达的艺术技巧和情趣,使人感到文徵明此时已进入人书俱老的辉煌的艺术境界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征明书法《琵琶行》全篇
2014年12月19日
文徵明行书《琵琶行》之二,书于88岁。

现藏湖南博物馆。

关于文征明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徵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

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

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

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文徵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

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

关于《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
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歌、行、引(还有曲。

吟。

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白居易《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凡六百一十六言。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pen pu)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

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

”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

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
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

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

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白居易本来就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这次他又用浅近流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怜惜的风尘女子形象。

由于这首诗,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三十年后唐宣宗在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连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背诵,稍有文化的汉族人就更不用说了。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虾蟆(hámá)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diàn)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