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 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生态学-第六章-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

(1)、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指热带高温高湿地区那种茂密高耸而常绿的森林类型。 1)、位置 赤道及其两侧的湿润区域。 2)、气候特点 a、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6度以上。年降雨2500-4500毫米,全年均匀分 布,无明显旱季。这里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b、热带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风化作用强烈,其风化壳可达100米。土壤养分极 为贫瘠,而且为酸性。 c、雨林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几乎全储存在植物中,每年一部分植物死去,在高 温高湿条件下,有机物分解很快,能迅速直接被的树根和真菌所吸收,形成一个 几乎封闭的循环系统。
① 纬度:随纬度升高温度有规律变化 纬度引起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量不同,
产生热量差异。如从赤道到两极,每增加一个纬度,温度降低 0.5-0.7度。
② 经度:海陆、大气环流
经度地带性:在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由于海陆分布格局 与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常沿经向变化,因此导致生态系统 的经向变化,即由沿海的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旱的草原到干 旱区的荒漠(植被因水分状况而按经度呈带状依次更替。)。
C、乔木的特殊构造 板状根: 有些种类的树干基部常会长出多姿多态的板状根,从树干的基部2至3米处伸出,呈放射 状向下扩展。有些则生长着许多发达的气根,这些气根从树干上悬垂下来,扎进土中后, 还继续增粗,形成了许许多多“树干”,大有一木成林的气势,非常壮观。 叶子 乔木叶子在大小、形状非常一致, 全缘,革质,中等大小。 茎花 由短枝上的腋芽或叶腋的潜伏芽形成,且多一年四季开花。有些种类的树如波罗蜜、 可可等,在老树树干或根颈处也能开花结果,成为热带雨林中特有的老茎生花现象。 多昆虫传粉
3)、湖泊湿地
我国的湖泊划分为5个自然区域。
a、东部平原地区湖泊主要指分布于长江及淮河中下游、 黄河及海河下游和大运河沿岸的大小湖泊,
地球的生态系统

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的生态系统是指包括陆地、大洋和淡水体系在内的全球生物圈,由各种生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地球上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平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地球的生态系统,分别从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三个方面展开。
一、陆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的陆地环境中的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不同生态类型,每一种生态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生物组成和地理特征。
1.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是地球上最广泛分布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森林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重要场所,因此被誉为地球的“肺”。
森林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包括木材、水果、野生动物等,对于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2. 草原生态系统草原广泛分布于地球的各个大洲,是许多大型动物的栖息地。
草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是许多草食性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还通过根系和地下茎能够有效地固定土壤,防止土地的水土流失。
3. 沙漠生态系统沙漠是指降水极度匮乏的地区,这种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物适应了极端的干旱条件。
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是物种多样性相对较低,但它们演化出了独特的生存策略,如储存水分、耐受高温等。
4. 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是指水域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带,包括沼泽、河流和湖泊等。
湿地生态系统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它们是许多水生动物和候鸟的栖息地和迁徙站点。
此外,湿地还能够吸收水分和净化水质,对于维持地球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
二、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水域中的生物群落与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广阔的生态系统,它占据了地球表面的71%。
海洋生态系统中包括了不同的海洋生物群落、珊瑚礁、海底火山等。
1. 海洋生物群落海洋生物群落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
四大生态系统的特点

陆地生态系统:地球陆地表面由陆生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
这一系统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1/3,以大气和土壤为介质,生境复杂,类型众多。
按生境特点和植物群落生长类型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受人工干预的农田生态系统。
该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主要是各种草本或木本植物,消费者为各种类型的草食或肉食动物。
在陆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最复杂,生物种类最多,生产力最高,而荒漠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最低。
水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湖泊、水库、江河和海洋生态系统等不同类型,而水库实际上是“人工湖泊”,有与湖泊基本相同的特征。
对水域的划分,生态学中常依据对水生生物分布、生长等起重要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如水温、盐度等为依据。
科学地划分水域的类型是开展水域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
水域类型不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就不同,因而对外界干扰的反应和抵抗力亦不同。
例如,同是淡水水域,湖泊和河流这两个类型之间无论是在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系统的功能特征还是抗干扰的能力(如自净能力)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因水具有流动性,广大水域比较均一而较少变化,并且很少出现极端情况,使许多水生生物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系统的类型也因此而比陆地少。
根据水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一.城市生态系统1.结构: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如图)。
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包括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经济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社会系统涉及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
2.组成:城市生态系统不仅有生物组成要素(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病毒)和非生物组成要素(光、热、水、大气等),还包括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这些要素通过能量流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物资供应与废物处理系统,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与保护

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与保护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其中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拥有独特的特点,并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多样性。
本文将探讨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及如何保护它们。
一、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陆地生态系统是指存在于陆地上的所有生物群落、地理环境和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包括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沙漠等。
陆地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生物多样性: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不同环境中的生物适应了各自的生存方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物种。
2.地形多样性:陆地生态系统的地形多样性使得它们具有不同的生态条件和资源分布。
山脉、平原、河流等地理特征使得各地生态环境各不相同。
3.植被覆盖: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植被是重要的生物组成部分。
不同类型的植被为动物提供了庇护所、食物和生存条件。
4.土壤质量:陆地生态系统的土壤质量对植物生长和动物存活至关重要。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养分和水分保持能力。
二、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水域生态系统包括海洋、淡水湖泊、河流等水体中的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环境。
它们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功能:1.水分环境:水域生态系统具有高湿润的环境特征。
水的存在使得水域生态系统成为许多生物的家园,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2.生物多样性:水域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海洋中的珊瑚礁、淡水湖泊中的水草等生物提供了各种生态服务和鱼类的栖息地。
3.水质变化:水域生态系统的水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污染、气候变化等。
水体的污染对水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4.海洋循环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与全球气候和能量循环密切相关。
它对调节全球气候具有重要作用。
三、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为了维护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水域生态系统

释文:水域生态系统是以水为基质的生态系统。
该系统中绝大多数生物终生不离开水。
又可分为:①淡水生态系统,即以淡水为基质的生态系统。
②海洋生态系统,即以海水为基质的生态系统,占地球面积的70%、水量的97%。
[1]可分为淡水和海洋两大生态系统及其下属不同等级(或水平)的水域。
其中,淡水生态系统通常包括湖泊、水库和江河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通常包括沿海及内湾生态系统、藻场生态系统、珊瑚和红树林生态系统、外海生态系统、上升流生态系统、深海生态系统等。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前三者可统称为沿海生态系统,后三者则为大洋生态系统。
每一级水域生态系都各占有一定的空间,包含有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组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信息流的作用,构成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
水域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的主要特点之一在于水这一环境因子。
水的某些特性对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因子具有重要影响:①水的密度大于空气海水的盐度一般高达35,且较稳定;淡水盐度一般变动于0.05~0.5之间;河口水域的盐度变化较大。
水生生物除少数广盐性种类能调节体内渗透压而自由往来于淡水、海水之间外,一般只能适应于一定盐度范围的环境,因而有淡水生物和海洋生物之分。
②水的比热较大,导热性能差因此水温,尤其是大洋水温,比陆地稳定得多。
如温带海域全年温度变幅一般为10~15℃,两极和热带海域仅约5℃。
③光线在水中的穿透力比在空气中小日光射入水体后衰减较快。
特别是在海洋中,只有最上层海水中才有足够的光照保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在某一深度处,光照的强度减弱至植物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质适足以补偿其自身的呼吸作用的消耗,这一深度称为补偿深度。
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称为真光带。
真光带的深度,在某些透明度较大的热带水域可达200米以上;而在比较混浊的近岸水域,有时仅约数米,是水生动物富集和最活跃的区域。
④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不但酸、碱、盐可以溶解于其中,一些有机物也能为水所溶解,从而为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丰富的营养源。
基本知识点1陆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

基本知识点:1.陆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
它为人类提供了居住环境以及食物和衣着的主体部分。
与水域生态系统比较,陆地生态系统的太阳光充足,但空气中C02稀少,限制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能量与物质的周转速率要慢得多。
与水域环境不同,这里无水的浮力,温度变化大,而且多数营养物质由土壤溶液进入生物体。
因此,植物选择了发达的支持组织、保护组织与吸收组织。
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地球上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形形色色的,它们的分化与分布受多种因素所影响,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水陆分布和由于各地太阳高度角的差异所导致的太阳辐射量的多少及其季节分配,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水热状况。
1.纬度太阳高度角及其季节变化因纬度而不同,太阳辐射量也因纬度而异。
为此北半球天文辐射量与可能辐射量沿纬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辐射量的不同引起热量的差异,从赤道往两极,每移动一个纬度,气温平均降低0.5~0.7℃。
由于热量沿纬度的变化,出现生态系统类型有规律的更替,如从赤道向北极依次出现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与苔原,即所谓纬向地带性。
2.经度在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由于海陆分布格局与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常沿经向变化,因此导致生态系统的经向分异,即由沿海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旱的草原到干旱区的荒漠。
有人把这种变化与纬度地带性并列,称为经度地带性。
实际上,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一种严格的自然地理规律,后者是在局部大陆上的一种自然地理现象,而在其他大陆如在澳大利亚,这种经向变化就大不相同。
3.海拔海拔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oC左右,而降水最初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到达一定界线后,降水量又开始降低。
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常引起自然生态系统有规律地垂直更替,有人称此现象为垂直地带性。
此外,地形与岩石性质对生态系统的分布也有重大影响。
如我国青藏高原的隆起,改变了大气2.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环境相比,水域生态系统又因其以水作为系统的环境因素而又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这些共同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水的理化特性有关。
陆地生态系统PPT课件

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指 分布在北纬30-50度的 温带地区,以落叶乔 木为主的森林。该区 由于冬季落叶,夏季 绿叶,所以又称“夏 绿林”。
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度,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度。 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构成 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是 栎,山毛榉,槭,梣,椴,桦 等。这些树种都具有较宽的叶 子,叶子上通常无或少茸毛, 厚薄适中。芽有包的很紧的鳞 片,树干和枝桠也有很厚的书 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
22
分布
23
温带草原
24
热带草原
25
26
27
荒漠生态系统
• 荒漠生态系统是地球上 最耐旱的, 以超旱生的小乔木、灌木和半灌木占 优势的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所组成 的综合体。荒漠有石质、砾质和沙质 之分。人们习惯称石质和砾质的荒漠 为戈壁,沙质的荒漠为沙漠。
28
分布
• 沙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 温带极端干燥少雨的地区,在北半 球形成一条明显的荒漠地带。我国 的荒漠分布于西北和内蒙古地区。
陆地生态系统
姓名:
1
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格局
2
分类
(按生境特点和植物群落生长类型)
• 森林生态系统 • 草原生态系统 • 荒漠生态系统 • 湿地生态系统 • 农田生态系统
3
森林生态系统
•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题。 • 它是陆地上面积最大、就够最复杂、
生物量最大、初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 系统,其特殊功能决定了森林在维持 生态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 条件中起着决定性与不可替代的作用。
• 草原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是适宜于 奔跑的大型草食动物,如野驴和黄羊。 小型种类如草兔、蝗虫的数量很多。 另外还有许多营洞穴生活的啮齿类, 如田鼠、黄鼠、旱獭、鼠兔和鼢鼠等。 肉食动物有沙狐、鼬和狼。肉食性的 鸟类有鹰、隼和鹞等,除此而外的鸟 类主要是云雀、百灵、毛腿沙鸡和地 鵏。它们之中有的栖居于穴洞之中。
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知识讲解

4 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类型4.1 陆地生态系统全球陆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但陆地生物群落的现存生物量却占了全球的99%以上,可见,陆地生物群落在整个生物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陆地的环境条件非常复杂,从炎热多雨的赤道到冰雪覆盖的极地,从湿润的沿海到干燥的内陆,形成各种各样的适应环境条件的生物群落和陆地生态系统。
绿色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与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决定着生活于其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与构成。
因此,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几个次级生态系统,它们在空间的分布主要受到水分条件的制约。
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具有众多的营养级和非常复杂的食物网,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
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温度的高低决定着生长季节的长短,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特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速率,以及生物生产量的水平。
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划分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和寒带冻原等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以它巨大的生产量养育着各种各样的消费者和数量巨大的分解者。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20°之间,以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东南业热带地区面积最大。
这些地区高温多雨;生产者以常绿的高大乔木为主;种群结构复杂,仅乔木就有4〜5个垂直层次;个体数量巨大,每公顷可达50〜70个不同树种;林内还有极其丰富的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食草动物有貘、象、猴、大猩猩和众多的啮齿类动物,食肉动物有虎、豹等,此外,林内还生活着种类和数量上众多的昆虫和鸟类,它们的食物分布在不同的营养级上。
热带雨林的净初级生产量约为37.4 X 109t • a1,占陆地净初级生产总量的32%。
根据初步的估计,大约只有3.8 %的净生产量保持在森林中,其余的部分则在食物链中进行着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传递。
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教师:付雪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 草地 荒漠
水域生态系统
淡水湿地 滨海湿地 海洋
第一节 森林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 南美洲亚马逊盆地 非洲的刚果盆地 东南亚
• 热带雨林植被特点
垂直结构突出
种类组 成丰富
乔木 藤本 附生
群落结 构复杂
乔木 特殊
板状根 裸芽 茎花
终年生长 有生长节律
荒漠
世界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 印度的乞拉朋齐,年平均 降水量达到10,935毫米
• 植被稀疏 荒漠灌木、半灌木----梭梭 肉质植物----景天酸代谢 短命植物 消费者-----爬行、啮齿(更格卢鼠)、鸟类、蝗虫 物质循环速率低 生产力低
第二节 水域生态系统 地表水域:河流、湖泊、冰川、沼泽湿地
海洋水域
• 植物种类组成比较简单,产草量较低,自然条件较差。 • 如欧亚草原的中部,美国西部、非洲荒漠的外围等。 • 多数没有开垦为农田,主要用于放牧利用,饲养羊、牛等,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生态环境比较差,一旦被开垦,常引起沙化,遇恶劣气候条件,可形成"黑风暴"。
美国西部的矮草原
• 年降水量<200mm
斑羚 长颈鹿 黑犀牛
鬣狗 狮 豹 猎豹
1. 最“豪华”的草原
• 组成最复杂、景观最华丽、产量最高、自然条件最为优越 • 温带草甸草原----森林向草原过渡 (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盟、锡林郭勒盟东部 )
2. 最“典型”的草原
• 气候、植物、动物、土壤等最能代表草原的生态环境 • 地利用上主要是用于打草场,局部地区为放牧场
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一)红树林 红树林(Mangrove)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 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
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

35
三 水域生态系统之淡水部分
1 河流
流域
外 太平洋 流 印度洋 流 域 北冰洋
流域面 %全国 积(km2) 总面积 5444595 56.71 624575 6.52 50860 0.53 528740 2374112 728898 48220 3.42 24.73 7.59 0.50
36
内 内蒙古 陆 甘新青 流 西藏 域 松花江内陆
• 全世界的有花植物近25万种,其中约有17万 种生长在热带。大约有8万种生长在热带美洲,4万 种生长在热带亚洲,3万5千种生长在热带非洲。物 种最为丰富的热带雨林里,在1公顷的林地上,几 乎不能发现两株树木属于同样的物种。这正如化莱 士在日记里所述的,一个旅行家要想在一片热带雨 林里找到两株属于同种的树木简直是徒劳。
38
比较归纳各类生态系统的特点
特点 类型 森林生态 系统 草原生态 系统 农田生态 系统 海洋生态 系统 淡水生态 系统 气候 生物 种类 群落结 构的复 杂程度 复杂 相对 较少 较少 相对 较多 相对 较多 相对简 单 结构单 一 相对复 杂 相对复 杂 种群和群 落动态
(较 ) 湿润
干旱 人为 海洋
繁多
长期相对 稳定
常有剧烈 变化 人工控制 长期相对 稳定 周期性变 化
淡水
自学部分
城市生态系统(课本139页)
40
本章复习题
课本141页的全部思考题
41
20
气候温暖湿润,具有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降水丰富而多集中于夏季的特点。 与之相适应,落叶阔叶林具有季节性落叶特点,以 适应不利的自然条件。
21
植被种类主要是山毛榉科的槭属,杨柳 科的杨属以及金缕梅科的枫香属等落叶树种。
6-第六章 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三、海洋生态系统 1、河口生态系统----海陆交替区 环境条件恶劣,生物种类贫乏 植物---浮游植物、底栖硅藻类、海草 底栖动物---泥蚶、牡蛎、蟹 游泳生物---鲻鱼、洄游鱼类 2、浅海生态系统 浮游生物---浮游植物(硅藻、甲藻)、浮游动物(自游生物幼体阶段) 底栖生物---藻类、甲壳类、棘皮、软体、多毛类、鱼类 游泳生物---鱼类、甲壳类、爬行、哺乳(鲸、海豹)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第1名作品《猫头鹰飞来》
谢谢观赏!
Thanks!
组成最复杂、景观最华丽、产量最高、自然条件最为优越 温带草甸草原----森林向草原过渡 (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盟、锡林郭 勒盟东部 )
2. 最“典型”的草原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气候、植物、动物、土壤等最能代表草原的生态环境 地利用上主要是用于打草场,局部地区为放牧场
内蒙古大针茅典型草原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鸟巢蕨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一种植物以附生来开始 它的生活,然后长出根 送进土壤里,变成独立 生活的植物,并杀死原 来借以支持它的植物, 是一类生活方式比较特 殊的植物。
桑科的榕属、五加科的 鸭脚木属、漆树科的酸 草属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3. 最“干旱”的草原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荒漠草原 荒漠草原地区生态环境严酷,放牧牛、绵羊都很困难,只有山羊、骆 驼等可以生存。
4. 最“干热”的草地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稀树草原多作为放牧场,也种植某些热带作物。但由于自然条件较差, 土壤贫瘠,所以生产力都较低。来自5. 最“高寒”的草地
水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比较分析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将成为重要议题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未来水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将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 ,相关政策和措施将不断加强。
跨学科综合研究将成为主流
水域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涉及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未来跨学科 综合研究将成为主流,推动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生态补水
通过调水、引水等方式,补充水域生态系统的水量,维持其生态平 衡。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
陆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策略
植被恢复
01
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恢复和重建陆地生态系
统的植被。
土壤保护
02
采取水土保持、土地复垦等措施,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质
蚀严重或植被破坏严重时。
05
人类活动对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人类活动对水域生态系统影响
水体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 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重 金属污染等。
过度捕捞
过度捕捞导致水生生物资 源枯竭,破坏水生生物多 样性。
水利工程建设
大坝、水库等水利工程建 设改变水流状态,影响水 生生物栖息环境。
04
水域与陆地生态系统比较
组成成分比较
生物群落差异
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等,而 陆地生态系统则包括各种陆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非生物环境差异
水域生态系统以水体为基础,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其 非生物环境主要由水、溶解物质、悬浮物质等构成;而陆地 生态系统以土壤为基础,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其非生 物环境主要由土壤、空气、光照等构成。
02 03
陆地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还可进一步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forest)
分布:赤道南北纬5 ~10度以内的热带气候地区(热带辐合带)。
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长期处于稳定。
据不完全统计,热带雨林拥有全球40~75%的物种。
植物:高大乔木为主。
动物:丰富度极高,大多数为树栖或攀爬型。
针叶林(Temperate deciduous forset)
分布:寒温带及中、低纬度亚高山地区
植物:冷杉,云杉,红松
热带草原(Grassland(Temperate orTropical))
分布:干旱地区。
特点:年降水量少,群落结构简单,受降雨影响大;不同季节或年份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景观差异大。
荒漠(desert(Hot or Cold))
分布:南北纬15°~50°之间的地带。
特点:终年少雨或无雨,年降水一般少于250mm,降水为阵性,愈向荒漠中心愈少。
气温、地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晴天,日照时间长。
风沙活动频繁,地表干燥,裸露,沙砾易被吹扬,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
荒漠中在水源较充足
地区会出现绿洲,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
冻原(tundra)
分布:欧亚大陆和北美北部边缘地区,包括寒温带和温带的山地与高原。
特点: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温凉短暂,最暖月平均气温不超过14℃。
年降水200~300mm。
【环境课件】第六章生态系统服务与主要生态系统功能

第六章生态系统服务及主要生态系统功能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讲授,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3.全球主要生态系统类型4.陆地生态系统功能5.水域生态系统功能教学方法:1. 实例讲解启发式引出内容1.归纳总结3. 幻灯片的使用重点及难点:难点是生态系统服务含义和内涵重点是生态系统类型和主要功能第一节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
与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它实际上是一种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商品)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进入市场被买卖,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无法进入市场。
生态系统服务以长期服务流的形式出现,能够带来这些服务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本。
生态系统是生命支持系统,人类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零自然资本意味着零人类福利。
载人宇宙飞行和生物圈Ⅱ号实验的高昂代价表明,用纯粹的“非自然”资本代替自然资本是不可行的,人造资本和人力资本都需要依靠自然资本来构建。
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对人类的总价值是无限大的,有意义的是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评价是对它们变动情况的评价。
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人们不得不经常在维护自然资本和增加人造资本之间进行取舍,在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组合之间进行选择,在不同的维护和激励政策措施之间进行比较。
一旦被迫进行这些选择,我们也就进入了评价过程,无论是道德方面的争论还是评价对象的不可捉摸都无法阻止我们进行评价。
以合适的方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变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衡量综合国力,有助于我们选择更好地提高综合国力的路径。
以货币价值的形式表达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变动尤其有助于我们进行比较、选择。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包括了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水、土壤、气候等非生物因素。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类。
一、陆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 植被:植被是陆地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同时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维持着地球上的大气环境。
不同的植被类型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如热带雨林、草原等。
2. 动物:动物是陆地上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与植被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不同种类的动物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如极地熊、沙漠蝎子等。
3. 土壤:土壤是植被和动物栖息的基础,在土壤中有着大量微生物和营养元素。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应不同的植被和动物,如红壤、黄壤等。
4. 水文环境:水文环境包括了地表水、地下水、河流湖泊等,它们为植被和动物提供了生存所需的水分和栖息环境。
不同的水文环境适应不同的植被和动物,如河流湖泊适合鱼类生存。
5. 气候:气候是陆地上最重要的非生物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植被和动物的分布和生长。
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应不同的植被和动物,如寒带气候适合北极熊生存。
二、水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 水体:水体是水域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不同类型的水体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如淡水湖泊适合鲤鱼等。
2. 浮游植物:浮游植物是在水中漂浮的微小植物,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是水域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3. 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在水中漂浮的微小动物,它们与浮游植物一样也是水域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4. 底栖生物:底栖生物是在水底栖息的生物,它们适应不同类型的水体和底质条件,如淤泥、沙子等。
5. 水文环境:水文环境包括了河流、湖泊、海洋等各种类型的水体以及其它相关因素。
不同的水文环境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如深海适合鲸鱼等。
“生态系统”教案

生态系统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定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生态系统的类型: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1.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观看生态系统相关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章: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
2.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详细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利用图示、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2.4 教学活动讲解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及其作用。
展示相关教具,如图示、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理解。
第三章:食物链和食物网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食物链的定义: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
食物网的概念: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复杂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详细介绍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作用。
利用图示、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3.4 教学活动讲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作用。
展示相关教具,如图示、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寒草甸
6. 最“肥沃”的草原
高草原是指草丛高度1米左右的天然草地。 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生产力高,植物地上部分以及根系生物量都很高 ,这就为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提供了好的物质基础。形成了土层深 厚,有机质含量较高,肥沃的土壤。由于这类草原条件较好,所以大 都被开垦为农田。
加拿大高草草原
7. 最“脆弱”的草原
3. 最“干旱”的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草原地区生态环境严酷,放牧牛、绵羊都很困难,只有山羊、骆 驼等可以生存。
4. 最“干热”的草地
稀树草原多作为放牧场,也种植某些热带作物。但由于自然条件较差, 土壤贫瘠,所以生产力都较低。
5. 最“高寒”的草地
草质柔软,营养丰富,食口性强,是很好的牧场,家畜也很具特色, 牦牛、藏羊是其代表。
为了防止海浪冲击,红树林植物的主干一般不无限增长,而从枝干上长 出多数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株的稳定。
与此同时,从根部长出许多指状的气生根露出于海滩地面,在退潮时 甚至潮水淹没时用以通气,故称呼吸根。
胎萌是红树林另一适应现象:果实成熟后留在母树上,并迅速长出长 达20~30厘米的胚根,然后由母体脱落,插入泥滩里,扎根并长成新个 体。
木贼(Horsetail〕
生产力较高 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太湖平原
在东北的中、北部地面平坦、土质黏重、水流阻滞或潮湿条件下,形 成草甸,沼泽化草甸或沼泽类植被的重要建群种或优势植物。
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一)红树林 红树林(Mangrove)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 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 。 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 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 (二)海草生态系统
(二)沼泽
湖泊湿地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为鱼类和水生动物提供丰富的饵料 和优越的栖息条件,具有较高的渔业生产能力。 鄱阳湖湿地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生态湿地,位于江西省北部,距南昌 市东北部50公里。
由于保护区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极适合候鸟越冬,自每年秋未冬初始,来 自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的候鸟,纷纷 迁徙至此,与定居在这里的野鸭、鹭、鸳鸯等一起度过冬天,到翌年春 季(3月)才逐渐离.
第六章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教师:付雪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
草地 荒漠
淡水湿地
水域生态系统
滨海湿地 海洋
第一节 森林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 南美洲亚马逊盆地 非洲的刚果盆地 东南亚
热带雨林植被特点
垂直结构突出
终年生长 有生长节律
种类组 成丰富
群落结 构复杂
乔木 特殊
无明显 季相交 替
乔木
藤本
附生
赤潮
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 ,短时间内突发性增殖或聚集而引起的一种水体变色的生 态异常现象,是一种危害性大而广的海洋污染现象。 富营养化 海水赤潮
一、淡水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 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 或流动,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 水域。 (一)湖泊
板状根 裸芽 茎花
望天树 80m 热带雨林具有典型的垂直结构
鸟巢蕨
一种植物以附生来开始 它的生活,然后长出根 送进土壤里,变成独立 生活的植物,并杀死原 来借以支持它的植物, 是一类生活方式比较特 殊的植物。
桑科的榕属、五加科的 鸭脚木属、漆树科的酸 草属
龟甲虫 象甲
双叉犀金龟
罗纹天蛾
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地区 生态位分化,窄生态幅
热带雨林的昆虫 生物资源丰富、生产力高
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湿润气候 壳斗科 樟科 山茶科 木兰科 气候稳定,银杏、水杉、鹅掌楸 生产力 斛树
落叶阔叶林
落叶乔木—山毛榉 栎 栗 椴 属 桦木 槭树 杨柳 科 华北平原 消费者:鹿、獐、棕熊、野猪、狐、松鼠、野鸡 土壤动物 蚯蚓 100只/m2
世界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 印度的乞拉朋齐,年平均 降水量达到10,935毫米
植被稀疏 荒漠灌木、半灌木----梭梭 肉质植物----景天酸代谢 短命植物 消费者-----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啮齿(更格卢鼠)、鸟类、蝗虫 物质循环速率低 生产力低
第二节 水域生态系统 地表水域:河流、湖泊、冰川、沼泽湿地
海洋水域
植物种类组成比较简单,产草量较低,自然条件较差。 如欧亚草原的中部,美国西部、非洲荒漠的外围等。 多数没有开垦为农田,主要用于放牧利用,饲养羊、牛等,是重要的 畜牧业基地之一。生态环境比较差,一旦被开垦,常引起沙化,遇恶 劣气候条件,可形成"黑风暴"。
美国西部的矮草原
荒漠
年降水量<200mm
北方针叶林 泰加林
北半球高纬度 寒温带 松、云杉、冷杉、铁杉、落叶松 驼鹿、马鹿、驯鹿、黑貂、猞猁、雪兔、松鼠、鼯鼠、松鸡、飞龙
草原
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气候与土壤 土壤湿度低 有机质循环慢 腐殖质含量高 适宜农作物生长 植被 禾草 金合欢树 禾草 阔叶多年生植物 动物 角马 斑马 水牛 瞪羚 野驴 黄羊 野牛 啮齿动物 斑羚 长颈鹿 黑犀牛 鬣狗 狮 豹 猎豹
1. 最“豪华”的草原
组成最复杂、景观最华丽、产量最高、自然条件最为优越 温带草甸草原----森林向草原过渡 (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盟、锡林郭勒 盟东部 )
2. 最“典型”的草原
气候、植物、动物、土壤等最能代表草原的生态环境 地利用上主要是用于打草场,局部地区为放牧场
内蒙古大针茅典型草原
扎龙湿地是我国最大的鹤类等水禽为主体的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 的自然保护区 扎龙为我国建立第一个水禽自然保护区。区内鸟类248种,主要保护 的是鹤类,目前,世界分布15种鹤,在扎龙可见到丹顶鹤、白枕鹤、 白鹤、白头鹤、蓑羽鹤、灰鹤6种,故有“鹤乡”之称。
沼泽
地表过湿或有薄层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土壤水分几达饱和,生长有喜 湿性和喜水性沼生植物的地段。 中国的沼泽主要分布在东北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等地,俄罗斯的西伯 利亚地区有大面积的沼泽,欧洲和北美洲北部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