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温室效应素材新人教选修
高中化学选修一 第四章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3、下列关于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BC )
A、臭氧与氧气是氧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 体,其物理性质相同
B、打雷时、高压电机和复印机工作时均 会产生臭氧
C、臭氧能与Ag、Hg等与氧气不易反应的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臭氧的密度大于空气,故臭氧主要集 中在地表
4、在入住装修过的新房之前,下列做法中错
第四章
第四章 第一节
[预习提纲]
1、当今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有哪些破坏作用? 2、酸雨和臭氧空洞是怎样形成的? 3、如何改善大气的质量?
一、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1个人1天要呼吸2万多次 与环境交换1万多升气体
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排放的废气
误的是( AC )
A、紧闭门窗,防止装修面干裂、变质 B、适度开窗通气,充分地进行内外空气对流 C、用高浓度的甲醛溶液对室内环境消毒 D、在各个房间内均匀地放置适量的吊兰、
芦荟等鲜花
•
生活中的 辛苦阻 挠不了 我对生 活的热 爱。20. 11.182 0.11.1 8Wedne sday, Novemb er 18, 2020
二.改善大气质量
1. 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
(1)改善燃煤质量
(2)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
(3)发展洁净煤技术,开展煤的综合利用 (4)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加快
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 热能、核能和氢能等新能源
2. 减少汽车等机动车尾气污染
(1)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为了减少汽油燃烧,减轻爆震现象,人们 常向汽油中添加抗爆震剂。四乙基铅就是最常 用的抗爆震剂。但是,含铅汽油的广泛使用, 带来了严重的铅污染,铅对人体许多系统都有 损害作用,特别是神经系统。
人教版高中化学精品课件选修1第四章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提示】 CO2不是空气污染物,它是植物光合作用必不可少 的物质,但CO2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 )
A.氢气 B.天然气
C.酒精
D.汽油
3、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飘物,颗粒很小, 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SO2、O2接触时,SO2
图4-5 南极上空臭氧层的变化
什么原因呢? 地球在哭泣 失去美丽的外衣,
——地球臭氧空洞
夏季拉萨地区上空臭氧总量比同纬 度地区低11%,青藏高原的臭氧层低谷 现象引起世界关注,国际专家警告:若 任其发展,世界屋脊的上空将成为世界 第三个臭氧空洞,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 害,西藏地区白内障发病率
居全国之首
(一)、大气污染物
⑴大气污染物的种类(以组成成分划分)
① 颗粒物: 煤烟、灰尘、沙尘暴、汽车排放的含铅化 合物、森林火灾的燃烧物、植物花粉等
② 硫的氧化物: SO2、SO3 ③ 氮的氧化物: NO、NO2…NOx ④ 碳的氧化物: CO、CO2 ⑤ 烃类: CxHy
⑥ 氟氯代烷: 氟利昂、哈龙
⑵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①自然因素 雷雨时: N2+O2 == 2NO
硫酸型
SO2+H2O 2H2SO3+O2
H2SO 3 大气中的烟尘、 O3等 催化剂 2H2SO4
硝酸型: 3NO2+H2O
2HNO3+NO
化石燃料的燃烧 汽车尾气的排放
原因:a.SO2 b.NOx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每年都要排 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最终形成面积惊人的硫酸型酸雨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第四章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课件(共20张PPT)
S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a + SO2
高温
CaSO3
2CaSO3 + O2
高温 2CaSO4
脱硫后产生的废料含有CaSO4,可用于制造建筑 材料
②Na2SO3 吸收法
Na2SO3+SO2+H2O 2NaHSO3 加热
2NaHSO3 Na2SO3+SO2 ↑ +H2O
(4)防治:
人类尚未找到对已破坏了的臭氧层进行补救的措施,但 全世界正努力限制和停止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如 冰箱,雪柜,空调机,摩丝,空气清新剂,灭火剂,喷 雾杀虫剂,清洗剂,漂白剂等。
另一方面,人类正努力开发无害的制冷剂、发泡 剂等。
(1)主要的温室气体:
CO2、CH4、N2O、O3和氟氯代烷等。
(3)危 害
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海平面上升; 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4、光化学烟雾
(1)引发物: NOx、碳氢化合物 ( 2)成因: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到太阳紫外线
的照射,会发生一系列由光引发的复杂的化学变化 即光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臭氧(O3)和过氧乙酰 硝酸酯(PAN)等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混合在 一起形成的一种浅蓝色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Cl+O3→ClO+O2 ,ClO+O→Cl+O2
(3)危害: O + O3→ 2O2
大气中的臭氧总量每减少1%,到达地面的太阳紫 外线辐射就会增加2%。
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一方面直 接危害人体健康,象皮肤癌、白内障、各种传染 病患者会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还对生态环境和 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农产品减产、品质下降, 渔业产量减少,森林覆盖率减少等等,给人类和 地球上的生物带来巨大灾难。
高中化学第4章保护生存环境第1节改善大气质量(第1课时)大气污染的危害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3.酸雨的防治 首先,要从消除污染源着手,研究开发能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如 氢能、太阳能、核能等),这既有利于合理利用化石燃料这一有限的资源, 又能从根本上防止酸雨的产生。 其次,要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对含硫燃料预先进行脱硫处理,以降低 二氧化硫的排放,对燃煤、工业生产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硫废气进行处理或 回收利用。 此外,还需要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国际间合作,全人类共 同努力减少硫酸型酸雨的产生。
2.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其危害
大气污染物
主要成分
危害
可吸入颗粒 大气中液体、固体状 加重呼吸道疾病,其他
物
颗粒物,又称_飘__尘__(piāo c有hé害n) 气体转化的催化剂
第四页,共34页。
S的氧化 物
N的氧化 物
C的氧化 物
碳氢化合 物
SO2、SO3 NO、NO2
CO CH4、C2H6等
酸雨 光化学烟雾、酸雨、破坏
其危害。
学化学知识分析全球三大
2.知道全球三大环境问题(酸 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
雨、臭氧空洞、全球气候变 污染物的来源。(重点)
暖)的成因、危害。
2.臭氧层被破坏的原理和
相关反应。(难点)
第三页,共34页。
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及危害
1.清洁空气的组成为 N2、O2、_稀__有__气__体__(x_ī、yǒCuOqì2、tǐ)少量水蒸气和其 他微量杂质。
时间 开始 8 h 16 h 24 h 32 h 40 h 48 h
pH 5.0 4.8 4.5 4.3 4.2 4.0 4.0 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酸 雨 主 要 是 由 于 工 业 生 产 过 程 中 大 量 使 用 矿 物 燃 料 , 使 大 气 中 ________气体增多,与降水结合而形成的。请写出酸雨形成的主要化学方程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4章保护生存环境第1节改善大气质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解析 H2SO3的酸性比H2SO4弱,所以可能是H2SO3被氧化 为H2SO4。
答案 (1)①SO2+H2O H2SO3 ②变大 (2)H2SO3 被空气中 O2 氧化为强酸 H2SO4,酸性增加,pH 变小 (3)酸雨可腐蚀金属、建筑物,破坏植物,污染湖泊导致 大量鱼类及水生生物死亡
②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 通常采用铂等贵重金属作催化剂,发生的反应如下: 前半部:_2_C_O__+__2_N_O__催=_=_化=_=_剂=__2_C_O__2+__N__2 _。 后半部:_2_C_O__+__O__2催=_=_化_=_=剂_=_2_C__O_2______, C_7_H__16_+__1_1_O_2_催=_=_化=_=_剂_=_7_C_O__2_+__8_H_2_O_____。
3.温室效应加剧的不良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2)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5)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一些物种将灭绝。 (6)增加传染病的传播概率,危害人类健康。
(2)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其危害
大气污染物
主要成分
可吸入 大气中液体、固体状 颗粒物 颗粒物,又称_飘__尘___
S的氧化物 N的氧化物 C的氧化物 碳氢化合物
氟氯代烃
SO2、SO3 NO、NO2
CO CH4、C2H6
CF3Cl(氟利昂)等
危害
加重呼吸道疾病,其 他有害气体转化的催 化剂
酸雨 光__化__学__烟__雾__、__酸__雨__ 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
高中化学第4章爱惜生存环境第1节改善大气质量第1课时大气污染的危害课后知能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
大气污染的危害1.在下列情形中可能引发大气污染的是( )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各项均能够产生SO2、CO、NO等大气污染气体。
【答案】 D2.2014年十二月份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域持续显现大雾,对交通出行、躯体健康等方面造成很多不便,这为我国大气环境爱惜敲响了警钟。
关于空气污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大气要紧污染物B.正常雨水的pH等于7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引发酸雨的要紧气体D.秸秆焚烧整体来讲对庄稼是有利的,值得提倡【解析】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它是引发温室效应的要紧气体,A选项错误;正常雨水中因为溶有二氧化碳而显酸性,pH为,B选项错误;二氧化硫能够形成硫酸型酸雨,二氧化氮能够形成硝酸型酸雨,C选项正确;秸秆焚烧不但引发空气污染,还破坏了土壤的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容易引发火灾,引发交通事故,必需禁止,D选项错误。
【答案】 C3.(2016·蚌埠高二检测)最近几年来,环境问题愈来愈引发人们的重视。
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被破坏、赤潮等已经给咱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较大的阻碍,造成酸雨的要紧有害物质是( )A.CO2B.硫和氮的氧化物C.含氟化合物D.化肥和含磷洗衣粉的利用及其污水的排放【解析】常见环境问题及成因:温室效应——CO2;酸雨——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臭氧层被破坏——氟氯烃(含氟化合物);赤潮——化肥和含磷洗衣粉的利用及其污水的排放。
【答案】 B4.为了避免空气污染,下列各物质不能同时倒在废液缸内的是( )①硫酸钠和氯化钡②碳酸钠和稀盐酸③高锰酸钾和浓盐酸④硫代硫酸钠与硫酸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③④【解析】若是两种物质同时倒入一废液缸内会发生化学反映生成有污染的物质便符合题意。
③中,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④中,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产生的气体都污染空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
SO2+H2O=H2SO3
2H2SO3+O2=2H2SO4
3NO2+H2O=2HNO3+NO
酸雨有什么危害?如何防治酸雨?
酸雨的危害
1、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
2、使水、土酸性化
3、加速建筑物、工业设备、电缆等腐蚀
酸雨的防治
主要是固硫和尾气净化
S + O2点燃SO2
CaO + SO2 = CaSO3 2CaSO3+O2=2CaSO4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 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发展洁净 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
3、臭氧空洞
你们知道臭氧空洞 是怎样产生的吗?
成 因:
1、自然原因:太阳黑子爆炸时发出 许多带电质子,轰击地球上层大气,对臭 氧层破坏;另外,南极上空的上升气流把 臭氧含量较高的中层大气输送到上层,从 而降低了那里的含量 2、人为原因:冷冻剂、消毒剂、发泡 剂和灭火剂等化学制品在使用时排放的氟 氯烃,在紫外线照射下放出Cl原子后催化 臭氧的转化,使臭氧变成氧气从而破坏臭 氧层。
2)破坏生态环境 A、农产品减少及其品质下降, B、减少渔业产量, 和工农业生产
C、使塑料等高分子聚合物加速老化
通过那些途径保护臭氧层?
人类共同采取
“补天”行动: 签订了《保护臭 氧层维也纳公约》 《关于消耗臭氧 层物质的蒙特利 尔议定书》等国 际公约。
第一节
一、大气污染
引起大气污染的污染物有那些? 它们来自哪里?它们会造成那些 危碳氧 化物 氮氧 化物 来源 危害 矿物燃烧 酸雨 火山活动 不完全燃烧 破坏血红蛋白 机动车排气 燃烧过程 细菌作用 迁移 H2SO4 或硫酸盐, 干、湿沉降 生物吸附 光合作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1、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①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③⑤D、①③④⑤2、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研究臭氧层被破坏问题的三位环境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氟利昂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层为O3)(1)在上述反应中,Cl是()A、反应物 B、生成物 C、中间产物 D、催化剂(2)O3和O2是()A、同分异构体 B、同系物 C、氧的同素异行体 D、氧的同位素3、为了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B、减少含铅废气的排放C、减少氟氯代烃的排放量D、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4、快速、有效地减缓大气中CO2大量增加的生态学措施是()A、用天然气等燃料B、控制全球人口增长C、植树造林保护森林D、立即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5、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A、提高汽油燃烧效率B、降低汽油成本C、避免铅污染大气D、铅资源短缺6、每年的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某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善待地球”。
下列说法中与“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无关的是()A、减少CO2的排放量,以降低温室效应对地球的影响B、开发利用太阳能、水力发电等无污染能源C、燃料脱硫以减少酸雨的产生D、我国政府已向全世界承诺:在全国消灭碘缺乏病7、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颗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
它与空气中的SO2、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成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
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吸附剂8、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现代人的生活中使用的化工产品。
如泡沫绝缘材料的办公用品、化纤地毯及书报、油漆等不同程度释放出的气味。
该气体可能是()A、甲醛B、甲烷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9、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A、二氧化硫B、氮氧化物C、二氧化碳D、悬浮颗粒10、下列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1、“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
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4.1.2改善大气质量配套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4.1.2 改善大气质量同步配套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4.1.2 改善大气质量同步配套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4.1.2 改善大气质量同步配套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二课时改善大气质量课时过关·能力提升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低碳生活就是节能减排,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B.用稀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可以杀菌消毒C。
推广燃煤脱硫技术,可减少SO2气体对大气的污染D.可用铝制餐具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食物解析A选项符合国家倡导的低碳经济政策,正确;B项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有杀菌消毒作用,是常用的杀菌消毒剂,正确;C项是降低二氧化硫排放的有效方法,正确;铝及氧化铝能与酸性、碱性食物中的酸、碱反应,而且过多摄入铝不利于身体健康,D错误.答案D2下列各组名词或现象中,三者间没有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A.汽车尾气-—光化学污染——咳嗽和气喘者增多B。
含磷洗衣粉——水体富营养化—-水栖生物大量死亡C.人口增多——空气中CO2浓度增大--温室效应D。
氟氯烃-—臭氧空洞——皮肤癌患者增多解析空气中CO2浓度的增大,主要原因是:①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出大量CO2;②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森林吸收CO2的能力下降。
答案C3在入住装修过的新房之前,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①紧闭门窗,防止装修面干裂、变质②适度开窗通气,充分地进行内外空气对流③用高浓度的甲醛溶液对室内环境消毒④在各个房间内均匀地放置适量的吊兰、芦荟等植物A.①②B。
高中化学第4章保护生存环境第1节改善大气质量第2课时改善大气质量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时 改善大气质量1.改善大气质量的主要方法。
(重点)2.汽车尾气系统中催化转化器的化学反应原理。
(难点)一、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 1.化石燃料污染的成因煤中除了含有碳元素外还含有H 、O 、N 、S 等元素,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CO 、NO 、NO 2、SO 2等对大气造成污染的气体。
2.减少污染的措施 (1)改善燃煤的质量如推行煤炭的洗选加工,降低煤的含硫量和含灰量,限制高硫分、高灰分煤炭的开采等。
(2)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改进排烟设备等如调节燃烧时的空燃比、采用新型煤粉燃烧器,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大大减少SO 2的含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 3+O 2+2SO 2===2CaSO 4+2CO 2。
(3)发展洁净煤技术,开展煤的综合利用煤的气化和液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水煤气的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C(s)+H 2O(g)=====高温CO(g)+H 2(g)。
(4)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和氢能等新能源。
1.煤燃烧时,产生的哪些气体为空气质量日报的污染物? 【提示】 SO 2、氮的氧化物以及烟尘。
二、减少汽车等机动车尾气污染 1.汽车尾气的组成汽车尾气主要含有CO 、NO 、NO 2、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若使用含铅汽油,则还有含铅的化合物。
2.减少尾气污染的措施 (1)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含铅汽油是指加入抗爆震剂四乙基铅的汽油,现在广泛采用的无铅汽油抗爆震剂是甲基叔丁基醚等。
(2)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通常采用铂等贵重金属作催化剂,发生的反应如下。
前半部:2CO +2NO =====催化剂2CO 2+N 2, 后半部:2CO +O 2=====催化剂2CO 2,C 7H 16+11O 2=====催化剂7CO 2+8H 2O ,故使用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尾气中CO 、NO 、NO 2和碳氢化合物的含量。
3.使用新燃料或动力如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以锂离子电池为汽车提供动力。
高中化学 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2021年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课时训练新人教版选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课时训练新人教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课时训练新人教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1.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它所提供的清洁、廉价的水电,相当于每年消耗5 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的建成和使用有助于控制()①氮氧化物的排放②酸雨的形成③臭氧空洞扩大④温室效应⑤白色污染A.①②④B.①②③④⑤C.②④D.①②解析:燃烧原煤将会产生大量的CO2和SO2,其中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而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故②④正确;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石油的燃烧和汽车尾气的排放,所以①错误.答案:C2.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个污染时期。
以下不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的是()A.烹调时产生的油烟B.二氧化碳含量过高造成的温室效应C.石材释放出的放射性有害气体D.劣质黏合剂释放出的甲醛等有害物质解析:烹调时产生的油烟,石材等装饰材料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劣质黏合剂释放出的甲醛等,都是室内空气污染物.答案:B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将石油蒸馏得到汽油,发生了化学变化B.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会加剧温室效应C.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原因D.汽车尾气的“黑烟”会增加空气中固体颗粒的含量解析:石油蒸馏属于物理变化,A错;碳氢化合物会加剧温室效应,B对;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是引发光化学烟雾的“元凶”,C对;尾气中“黑烟”是未完全燃烧的炭粒,D对.答案:A4.下列关于酸雨的危害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酸雨主要是碳酸型酸雨B.酸雨是指pH>5。
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温室效应素材新人教选修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极其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法国学者Jean-Baptiste Joseph Fourier(1768~1830)于1824年第一个提出温室效应。
一、定义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30C或更多。
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极其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法国学者Jean-Baptiste Joseph Fourier(1768~1830)于1824年第一个提出温室效应。
一、定义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30C或更多。
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除二氧化碳以外,对产生温室效应有重要作用的气体还有甲烷、臭氧、氯氟烃以及水气等。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相应增多;又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气中应被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没有被吸收,由于二氧化碳逐渐增加,温室效应也不断增强。
在空气中,氮和氧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它们都可以透过可见光与红外辐射。
但是二氧化碳就不行,它不能透过红外辐射。
所以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
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降低20 ℃。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
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氯氟代烷约占1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
如果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 ℃~5 ℃,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 ℃,气候将明显变暖。
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
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撒哈拉牧区曾发生持续6年的干旱。
由于缺少粮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杀,饥饿致死者超过150万人。
科学家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每增加1倍,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而两极地区的气温升幅要比平均值高3倍左右。
因此,气温升高不可避免地使极地冰层部分融解,引起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如果海平面升高1 m,直接受影响的土地约5×106 km2,人口约10亿,耕地约占世界耕地总量的1/3。
如果考虑到特大风暴潮和盐水侵入,沿海海拔5 m以下地区都将受到影响,这些地区的人口和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2。
一部分沿海城市可能要迁入内地,大部分沿海平原将发生盐渍化或沼泽化,不适于粮食生产。
同时,对江河中下游地带也将造成灾害。
当海水入侵后,会造成江水水位抬高,泥沙淤积加速,洪水威胁加剧,使江河下游的环境急剧恶化。
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正在推进制订国际气候变化公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科学家预测,如果现在开始有节制的对树木进行采伐,到2040年,全球暖化会降低5%,故能减轻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等现象。
二、原理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则是长波辐射。
大气对长波辐射的吸收力较强,对短波辐射的吸收力较弱。
白天: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部分被反射回宇宙,大约47%的能量被地球表面吸收夜晚:晚上地球表面以红外线的方式向宇宙散发白天吸收的热量,其中也有部分被大气吸收大气层如同覆盖玻璃的温室一样,保存了一定的热量,使得地球不至于像没有大气层的月球一样,被太阳照射时温度急剧升高,不受太阳照射时温度急剧下降。
一些理论认为,由于温室气体的增加,使地球整体所保留的热能增加,导致全球暖化。
三、由来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产生的和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四、相关特点温室有两个特点:1.温度室内高,2.不散热。
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
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
之所以称这一效应为温室效应,亦与此原理有关。
五、主要影响温室气体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气本身相同气体和云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
大气辐射向所有方向发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表面的放射。
温室气体则将热量捕获于地面- - 对流层系统之内。
这被称为“自然温室效应”。
大气辐射与其气体排放的温度水平强烈耦合。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从某一高度射向空间的红外辐射一般产生于平均温度在-19℃的高度,并通过太阳辐射的收入来平衡,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能保持在平均 1 4 ℃。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大气对红外辐射不透明性能力的增强,从而引起由温度较低、高度较高处向空间发射有效辐射。
这就造成了一种辐射强迫,这种不平衡只能通过地面对流层系统温度的升高来补偿。
这就是“增强的温室效应”。
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度或更多。
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
在2006年公布的气候变化经济学报告中显示,如果我们仅以2006年的生活方式,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有50%的可能会上升4摄氏度多。
同时,英国《卫报》表示,气温如果这样升高就会打乱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甚至全球的生态平衡,最终导致全球发生大规模的迁移和冲突。
1.全球变暖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
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
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例如:大气层云量及环流的转变。
当中某些转变可使地面变暖加剧(正反馈),某些则可令变暖过程减慢(负反馈)。
利用复杂的气候模式,‘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三份评估报告估计全球的地面平均气温会在2100年上升1.4至5.8℃。
这预计已考虑到大气层中悬浮粒子倾于对地球气候降温的效应与及海洋吸收热能的作用(海洋有较大的热容量)。
但是,还有很多未确定的因素会影响这个推算结果,例如: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预计、对气候转变的各种反馈过程和海洋吸热的幅度等等。
2.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美国科学家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纽约锡拉丘兹大学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家杂志》中指出,早前他们发现一种植物病毒TOMV,由于该病毒在大气中广泛扩散,推断在北极冰层也有其踪迹。
于是研究员从格陵兰抽取 4块年龄由 500至14万年的冰块,结果在冰层中发现TOMV病毒(Tomato Masaic Virus 番茄花叶病毒纽)。
研究员指该病毒表层被坚固的蛋白质包围,因此可在逆境生存。
这项新发现令研究员相信,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儿麻痹症和天花等疫症病毒可能藏在冰块深处,人类对这些原始病毒尚无抵抗能力,当全球气温上升令冰层溶化时,这些埋藏在冰层千年或更长的病毒便可能会复活,形成疫症。
科学家表示,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些病毒的生存希望,或者其再次适应地面环境的机会,但肯定不能抹煞病毒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3.海平面上升假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
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
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
预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间。
全球暖化南太小岛即将没顶,全球暖化使南北极的冰层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对岛屿国家和沿海低洼地区带来的灾害是显而易见的,突出的是:淹没土地,侵蚀海岸。
全世界岛屿国家有40多个,大多分布在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区,地理面积总和约为7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和约为4300万,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这些岛国将负责管理占地球表面1/5的海洋环境,其重要战略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尽管这些岛国人均国民产值普遍较高,但极易遭受海洋灾害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的威胁最为严重,很多岛国的国土仅在海平面上几米,有的甚至在海平面以下,靠海堤围护国土,海平面上升将使这些国家面临淹没的危险。
沿海区域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也是世界人口最集中的地区,约占全世界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这里。
各洲的海岸线约有35万公里,其中近万公里为城镇海岸线,海平面上升这些地区将是首当其冲的重灾区。
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当海平面上升1米以上,一些世界级大城市,如纽约、伦敦、威尼斯、曼谷、悉尼、上海等将面临浸没的灾难;而一些人口集中的河口三角洲地区更是最大的受害者,特别是印度和孟加拉间的恒河三角洲、越南和柬埔寨间的湄公河三角洲,以及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等。
据估算当海平面上升1米时,我国沿海将有12万平方公里土地被淹,7千万人口需要内迁;在孟加拉国将失去现有土地的12%,占人口总量的1/10将出走;占世界海岸线15%的印度尼西亚,将有40%的国土受灾;而工业比较集中的北美和欧洲一些沿海城市也难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