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虎门销烟
四年级(上)第8课《虎门销烟》第一二课时主备:许玉芳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主备人:许玉芳施教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8.虎门销烟共几课时 2 课型练习第几课时 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虎门销烟的那段历史背景,认识林则徐,了解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难点: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教学资源1.林则徐:今福建福州人,1838年12月道光皇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20200余箱,在虎门当众销毁。
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备战认真,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清政府将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林被革职,1850年病死于广东潮州。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2.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日衰,意志萎靡,当兵的失去战斗力,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力,最后摧残生命。
预习设计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理解文章的词语。
2.选择正确的读音和汉字,用“——”画出。
身着(zháo zhuó)朝服的林则徐一声令下,一群光着脊(梁粱)的民工向灌了水的(销消)烟池里(洒撒)下盐巴,再把收缴(jiǎo jiāo)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dàn dān)生石灰倒(dǎo dào)下去,应(yīng yìng)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振震)惊了。
3.自学生字,在语文书上描红,给每个生字组2个词。
销历史值寨盐毁彻斤侮4.就“林则徐”“鸦片”“虎门销烟”三个词语搜集相关资料,仔细读读,深入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了解背景,导入新课(6分钟)1.欣赏一幅幅罂粟花图,说说这些花长得怎么样?知道这是什第一板块:了解背景,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罂粟花)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欣赏一幅图画。
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
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极具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斗争。
这一事件发生在1841年,当时中国正值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略者以枪炮逼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包括《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向英国支付巨额赔款,并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其中虎门即为其中之一。
虎门销烟的故事始于1847年,当时英国商船在虎门附近水域非法贩卖鸦片,而中国官方则严禁鸦片的贩卖。
中国广东巡抚林则徐得知此事后,立即下令查禁鸦片,并在虎门设立了海关,以严格查禁鸦片的走私。
然而,英国商人却置之不理,继续私自贩卖鸦片。
面对英国商人的无视,林则徐决定采取强硬措施。
他下令在虎门设立了禁烟牌坊,并发布了“禁烟令”,宣布对走私鸦片的严厉打击。
这一举措引起了英国侵略者的极大愤怒,他们认为这是对英国商人的侵犯,并对中国政府提出了抗议。
然而,中国政府并没有因此而退缩,相反,他们坚定地执行禁烟令,严厉打击鸦片走私活动。
中国的这一坚定立场引起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广泛响应,各地纷纷响应禁烟令,展开了一场全民爱国运动。
这场运动不仅在中国国内掀起了爱国热潮,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虎门销烟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斗争,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坚定不移抵御外敌侵略的光辉篇章。
这一事件的背后,是中国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是中国人民对自由、独立和尊严的坚定追求。
虎门销烟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在面对外敌侵略和不公正待遇时,我们应当坚定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坚守正义和良知,不畏强暴,勇敢斗争。
正是这种爱国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外敌侵略,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
虎门销烟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8 虎门销烟课件.doc 中的 演示文稿
你认为“壮举”的“壮”的意思 应该选
择(
B
)
看了这个标题你想到了什么?
林则徐
鸦片战争
1840年 英国侵略者对华侵略 中华民族的耻辱。。。。。。
民族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 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 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 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 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 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 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 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 食鸦片,成效卓著,十一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 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鸦片 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英商义律 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鸦片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 滩当众销毁。林则徐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 个民族英雄。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病逝。咸丰元年(1851 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 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虎门销烟池旧址
虎门销烟池遗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1800年至 1839年间,英国鸦片的大量输入,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 身心健康,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的灾难。1839年6月3日, 林则徐会督文武大员在虎门镇口海滩上举行了震惊中外的 虎门销烟,当众销毁鸦片2,376,254斤,在世界禁毒史 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林则徐指挥在海滩高处开挖的两个 销烟池,长、宽各46.5米,池底平铺石板,四周置桩栏板, 池前开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沟。把鸦片分批投入池内,采用 盐卤水加石灰浸化办法使其分解销蚀,然后引水入池冲走。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后,销烟池泥沙淤塞,现有销烟 池为1973年经考古发掘复原。销烟池旁这立有“鸦片战争 门人民抗英念碑”一座。博物馆运用了141件实物、130幅 历史照片、19个图表以及12幅大型油画和3个大型场景, 生动形象地再现了150多年前震惊中外的战争场景。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 虎门销烟|苏教版 (共14张PPT)
•
互相议一议。
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沸腾起来 了。城门边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 纷纷前来观看……老年人边听边点头, 笑呵呵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 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 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
作业:
1、你还知道哪些民族英雄,把 他们的事迹讲给同学们听。
2、收集一两个林则徐的故事, 课后跟同学们交流。
广州城为什么沸腾起来?
场面描写就是对某一特定时间和地 点内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 老人——神态:笑呵呵 • 青年人——动作:挥拳头 • 孩子们——语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
快到虎门滩去看哪! • 典型人物 典型特点 • 沸腾场面(表达百姓兴奋、激动的心情)
•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一般。形容人 聚集的多。
( )箱鸦片。 • 4、用给题目加时间、地点、人物等的方
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 5、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壮”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 : A.健壮有力。 B.伟大、有气魄。 C.增加勇气或力量。 你认为“壮举”的“壮”的意思 应该选
择( B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主探究
• 1、读第一段,画出人们听到消息后的不 同表现。
• 2、这段话分别描写了几种人的表现?从 人物的哪几方面写的?
• 3、这段场面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 气氛?
• 4、你觉得应该怎么读本段,请试着读一 读,读后谈谈你的感受。
比喻情绪高涨或事物蓬勃 发展。
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沸腾起来了。城 门边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观看。有的 人大声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照皇上御旨, 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 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 人边听边点头,笑呵呵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 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 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 虎门滩去看哪!”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的广东虎门镇。
这个故事背后涉及到中国的烟草贸易、外国势力以及中国社会的反抗情绪。
在19世纪末,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陷入了一片动荡。
当时,中国
政府对于烟草贸易实行了高额的赋税,这使得烟草贸易成为了国家重要的财政来源。
然而,这一政策引起了外国势力的不满,因为他们想要在中国市场上获取更大的利润。
于是,一些外国烟草商人开始从东南亚地区走私烟草到中国,绕过中国政府的
赋税。
虎门镇,作为一个沿海城市,成为了这个非法贸易的主要节点。
当地居民利用他们的熟悉地理环境和渔民身份,帮助外国烟草商人进行走私活动。
然而,这种走私行为逐渐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重视。
1894年,中国政府决定采取行动,并指派了一位叫李鸿章的官员负责阻止虎门销烟。
李鸿章通过派遣军队和设立防线的方式,严厉打击了这一非法贸易活动。
随着中国政府的努力,虎门销烟的活动逐渐减少。
虎门销烟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人们开始认识到外国
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并为中国的独立和尊严而奋斗。
这一事件也为中国的爱国主义情感注入了新的力量,人们开始积极参与到反侵略的运动中。
虎门销烟事件是中国历史上反抗外国侵略的重要里程碑,它展示了中国人民的
团结和勇敢。
这段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信念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外来压迫,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虎门销烟》课文内容
《虎门销烟》课文内容
《虎门销烟》课文内容
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
城门旁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围观。
有的人大声宣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盈盈地捋着胡须。
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
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呀!”
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舞着狮子和龙灯;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挂挂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
浩浩荡荡的人流,向虎门滩涌去。
前往虎门滩的群众,经过英国洋馆。
那里,过去英国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可今天,洋馆却死一般寂静,几个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国商人,见人海如潮,喊声震天,吓得赶忙把头缩了回去。
虎门离广州城约有一百多里地,人们冒着6月的骄阳,经过长途跋涉,前来观看。
虎门海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15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直通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往里灌水。
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
人民英雄纪念碑八个历史事件
人民英雄纪念碑八个历史事件人民英雄纪念碑台座上一共镶嵌了8块浮雕,分别是: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胜利横渡长江。
他们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抵御列强侵略英勇抗争,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初心。
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清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林则徐下令开始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经过20多天,鸦片全部销毁。
虎门销烟这一壮举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举行武装起义,号太平天国;不久,攻占永安,初步建立了政权,掀起了历时14年、转战18省的农民起义。
太平大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夏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谱写了资产阶级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新篇章。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斥责政府的卖国罪行,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爱国运动很快扩大到全国,当局迫于压力,答应了学生们的请求。
“五·四”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它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
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它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这次运动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部举行起义,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歼敌1万多人,起义部队占领了南昌城。
8.《虎门销烟》(完美版)
虎门销烟
烟指什么?他 是怎么来的?
●
虎门销烟背景资料
• 18世纪末期,英国商人开始向中国大 量输入鸦片,毒化中国,并使中国白 银大量外流,银价飞涨,财政越发困 难。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眼看鸦片 危害之烈,上书朝庭,力主严厉查禁。 1838年底,清朝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 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6 月,在虎门海滩当众焚毁缴获的鸦片2 万余箱,约237万多斤。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是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泱泱大中华,面对远隔千山万 水之遥的英国,我们失败了,中国 为什么失败了?
总 结 本文记叙了1839年6 月3日震惊中外的虎门销 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 烟的伟大历史意义,歌颂 了中国人民爱国的精神。
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
跳哇 ,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
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
上空。
老百姓为什么这么高兴、这么激动?
鸦片害得人——
丧失劳动力、战斗力
体力衰退
意志萎靡 家破人亡 妻离子散 穷困潦倒……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45000 50—100公斤/ 箱 40200 40000 35445 吸毒人数: 200 多万 /35 年 35000 30000 掠夺白银:3—4亿元/40年里 25000 20331 20000 12576 15000 7889 10000 4000 5000 年 0 1799年 1820年 1825年 1830年 1835年 1838年
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 着双脚的民工,1、先向灌了 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2、 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 3、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 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 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 ,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的故事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极具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外国侵略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标志着国家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事件。
虎门销烟的故事发生在1841年,当时中国正处于鸦片战争的混乱时期,英国侵略者以枪炮威胁中国政府,强迫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其中包括要求中国向英国输出大量的鸦片。
在这种背景下,虎门销烟成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一次伟大抗争。
虎门销烟的故事发生在广东虎门,当时的虎门是中国最重要的海关之一,也是鸦片走私的重要据点。
1841年6月3日,广东巡抚林则徐率先在虎门沿海发起了一场抗英斗争,他下令销毁了大量鸦片,并以此为号召,号召全国人民一起抵制鸦片,共同抗击外国侵略。
这一举动激励了全国各地人民的爱国热情,掀起了全国性的反英抗争浪潮。
虎门销烟的故事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国侵略的一面旗帜,它激励了无数中国人民为国捐躯,为国捐财,为国捐献。
在这场抗英斗争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人民不愿意屈服于任何外国侵略者的意志。
虎门销烟的故事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典范,它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虎门销烟的故事也给中国政府敲响了警钟,它让中国政府认识到了国家的危险所在,认识到了国家的软弱所在。
中国政府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加强国家的实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这场抗英斗争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人民觉醒的开始,标志着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和强大的开始。
虎门销烟的故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它激励了无数中国人民为国捐躯,为国捐财,为国捐献。
它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开始,标志着中国人民觉醒的开始。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国家独立和强大,才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国家繁荣昌盛,才能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让我们珍爱国家,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共同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苏教版四上《8、虎门销烟》课文内容
苏教版四上《 8、虎门销烟》课文内容
《虎门销烟》课文
1839 年 6 月 3 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天,天气明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格
外壮丽。
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小少,把广阔的海
滩挤得风雨不透。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 ;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
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
这时候,礼炮轰鸣,群
情沸腾。
跟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撼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只见一
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
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而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立时,
销烟池里像开了锅同样,“咕嘟咕嘟”直冒泡,发散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不计其数的老百姓激动得跳哇,叫哇,喝彩声响彻虎门上空。
销烟整整连续了 23 天,二百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跟着潮水卷
进了吼怒的海洋之中。
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深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猖狂气势,
它向全球表示,中国人民是不行侮辱的 !
《虎门销烟》教材简析
《虎门销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叙述了
爱国英豪林则徐顶住内外上下的重重压力,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品——鸦片集中销毁在古老的虎门寨的事情。
第1页/共1页。
虎门销烟课文主要内容概括
《虎门销烟》是一篇讲述中国近代史中著名历史事件的长篇小说,主要内容概括如下:故事发生在1839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清朝末期。
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为了挽救国家危亡,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救国之道,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是林则徐。
林则徐在担任两广总督期间,听闻大量鸦片走私流入中国,导致大量白银外流,严重威胁国家的经济和民生。
他深感责任重大,立即下令彻查禁烟。
在调查中,林则徐发现英国等外国商人为谋取暴利,不顾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了打击外国商人的嚣张气焰,挽救中华民族的命运,林则徐采取了果断的措施。
他下令查封了所有烟馆,并从外国商人手中收缴了大量鸦片。
在收缴过程中,林则徐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拥护,他们纷纷表示要与外国侵略者抗争到底。
在收缴完鸦片后,林则徐决定将这些鸦片全部销毁。
他选择了虎门这个地方作为销烟的场所,并亲自监督整个过程。
在销烟过程中,林则徐采取了科学的方法,先将盐和水混合制成盐水,再将盐水倒入池中,然后将收缴来的鸦片切成小块,放入盐水中浸泡,最后再投入石灰加以搅拌。
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鸦片都被销毁了。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和勇气。
林则徐的行动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和支持。
然而,这一事件也引起了英国等国家的强烈反感和报复。
不久之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并开放多个通商口岸。
尽管虎门销烟未能完全阻止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但它却彰显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坚定不移的民族精神。
这一事件激励了更多的中国人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中,为中国的独立和富强奋斗不息。
安徽省宿州市中心小学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虎门销烟教案2苏教版
8.虎门销烟【教材分析】《虎门销烟》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旨在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是按故事发展顺序记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到五自然段具体记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大快人心的销烟场面;第六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
在叙事过程中还不惜笔墨地描述了老百姓对这件事的强烈反响,从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也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学情分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这段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黑暗、充满耻辱的历史对于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济腾飞年代的现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陌生:知之甚少.与抗日战争相比:一则相距年代较远:更因为关于这段历史的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影音、文学作品远远少于前者。
在和平盛世的今天有必要进行这段历史的重温和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以历史为鉴,自强不息.同时将史上鸦片为中国带来的深重危害与今天“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时代主题结合起来。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渗透思想.指导学生诵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中所叙述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并由此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引导学生积极获取资料,阅读语言材料,品味语言文字,整体感知,自主感悟,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教学难点】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索相关的背景,资料与林则徐的光辉事迹。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笔记
一、鸦片走私和虎门销烟
鸦片走私:英国为扭转中英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虎门销烟:
1.背景: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2.过程: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1839年6月,
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3.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
略的坚强意志。
二、中英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过程:
1.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开始。
2.1841年初,英国占领香港岛。
3.1842年8月,英舰队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结果和影响: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
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过程:鸦片战争期间,沙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界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结果:清政府失去了东北和西北共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四、三元里抗英斗争
背景: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入侵广州,广州附近人民奋起抗英。
过程: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在牛栏冈附近打败英军。
虎门销烟ppt课件
目录
• 背景介绍 • 事件起因 • 事件经过 • 事件结果和影响 • 结论与评价
01
背景介绍
Chapter
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初期,清朝的鸦片贸易逐渐泛滥,导致白银大量 外流,社会风气败坏,人民身心受损。
鸦片走私严重威胁到清朝的财政和社会稳定,引起了清 朝政府的重视。
虎门销烟是清朝政府为了遏制鸦片贸易而采取的措施之 一。
成为近代中国反对外来侵略的 重要历史事件之一
事件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虎门销烟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 要事件
同时,这一事件也成为了世界禁毒运动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球的禁毒事业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对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的激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标志着中国政府开始坚决打击鸦片贸 易和毒品走私
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1839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 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在林则徐的推动下,清朝政府采 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包括 查封英国鸦片趸船、封存英国商
人交出的鸦片等。
英国政府对此感到不满,决定派 遣远征军入侵中国,从而引发了
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虎门销烟是清朝政府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 虎门销烟不仅遏制了鸦片贸易,还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对鸦片战争的反思和认识
鸦片战争的背景
虎门销烟事件后,英国发动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
战争经过
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但由于清政府腐败和国力衰弱,最终战败。
战争的影响与反思
鸦片战争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我们应该深刻 反思这段历史,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挨挨挨虎门销烟ppt课件
《虎门销烟》教案(精选8篇)
《虎门销烟》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虎门销烟》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虎门销烟》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悔的精神。
5、增强诊断矫治意识,提高自我诊断矫治能力。
教学过程:一、整体初读,基础性诊断1、揭题。
2、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学生质疑。
(1)请学生提出读书遇到的不懂的问题。
(学生质疑,以学定教)(2)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3)交代学法: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深入学习课文。
二、精读品位,引导探究,理解性诊断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2)读书汇报交流、小结。
2、细读第六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读书汇报交流(注意理解“壮举”“嚣张”“气焰”)3、研读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
(相机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3)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场面的壮观。
思考:A、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B、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C、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观看?(1)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2)小结方法:回顾我们这几小节的学习,我们采用了“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下面我们还用这个方法学习下文。
三、自读领悟,自主性诊断与矫治1、品读三至五节,感受硝烟的经过。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要运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研读硝烟过程。
思考:分几步硝烟的?硝烟过程中人们的心情怎样?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理)2、再读第六节和第一节。
虎门销烟课文主要内容概括
《虎门销烟》课文主要讲述了1839年6月3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在这篇课文中,主要人物林则徐被塑造成一个民族英雄,他坚定地主张禁烟,并且采取了果断的行动。
他通过精心策划和周密部署,成功地销毁了收缴的鸦片,有效地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
此外,课文还描绘了销烟活动的壮观场面,详细描写了销烟过程,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强大意志和无畏精神。
同时,通过描绘民众的反应和外国商人的态度,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整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夸张等,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此外,课文还穿插了一些历史背景和细节,使得整个事件更加真实、可信。
总之,《虎门销烟》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林则徐禁烟的历史事件,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国家尊严,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民族危机。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八年级历史虎门销烟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虎门销烟知识点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发生在1840年的太平天国战争期间。
以下是关于虎门销烟的一些知识点:1. 虎门销烟的背景:19世纪中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40年,英国人在香港设立了一个鸦片制造工厂,将大量鸦片走私到中国。
2. 虎门销烟的发生:清朝官府得知英国人在香港制造鸦片并走私到中国后,派遣福建巡抚林则徐前往虎门查禁鸦片。
林则徐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查禁了鸦片,并在虎门海峡设立了销烟所,以追查和扣押走私鸦片的船只。
3. 虎门销烟的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政府主动采取的反对鸦片的行动,标志着中国反对鸦片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虽然虎门销烟并没有完全消除鸦片问题,但是它对于中国人民抵制鸦片、保卫国家主权的意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虎门销烟的影响:虎门销烟引起了英国人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中国政府的行动侵犯了他们的利益。
英国舰队于1841年对中国进行了武力攻击,从而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也使得中国政府认识到了西方列强的强大,进一步加强了对外交往的警惕。
5. 虎门销烟的启示:虎门销烟告诉我们,只有坚决抵制外来的毒品和不法行为,才能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同时,虎门销烟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保持警惕,防范外部势力对国家利益的侵害。
6. 虎门销烟的教训:虎门销烟发生时,清朝政府在鸦片问题上的应对措施不够果断和坚决,导致了后来的战争和不利局面。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在面对外来侵犯时,政府应该采取及时、果断的行动,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
7. 虎门销烟的启示:虎门销烟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有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法律的意识,坚决抵制毒品和不法行为的侵害。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国家安全意识,保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8. 虎门销烟的纪念:为了纪念虎门销烟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中国政府于1997年在广东省珠海市虎门设立了虎门销烟纪念馆。
虎门销烟的作文500字
虎门销烟的作文500字
《虎门销烟》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虎门销烟吗?这可是一件超级了不起的大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英国坏蛋把鸦片运到了我们中国。
好多人吸了鸦片,身体变得很差,家里的钱也都没了。
这时候,林则徐爷爷站了出来!他可勇敢啦,坚决要把这些害人的鸦片销毁掉。
于是,在虎门这个地方,林则徐爷爷组织了好多好多人,把鸦片都集中起来。
那鸦片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然后,他们用石灰和海水,把鸦片都销毁啦。
销烟的时候,那场面可壮观啦!滚滚的浓烟冒向天空,好像在告诉那些坏蛋:我们中国人可不是好欺负的!
虎门销烟让我们中国人更加团结,更加勇敢地对抗坏人。
我们要记住林则徐爷爷,记住这段历史,做一个勇敢、爱国的好孩子!
《了不起的虎门销烟》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厉害的故事,叫虎门销烟。
那时候啊,外国的坏人想害我们中国人,就送来了好多鸦片。
鸦片是个很坏很坏的东西,人一旦吸了,就会上瘾,身体会变差,家里的钱也都被花光了。
这可怎么办呢?这时,有一个叫林则徐的英雄出现了。
他说:“我们不能让鸦片害了我们的国家!”
于是,林则徐带着大家在虎门这个地方,把鸦片都收了起来。
他们把鸦片放进大坑里,倒上石灰和海水。
“咕噜咕噜”,鸦片就被消灭掉啦。
大家都特别高兴,一边欢呼,一边拍手。
虎门销烟让那些外国坏人知道,我们中国人不会怕他们,不会任由他们欺负。
我们要向林则徐学习,热爱我们的国家,保护我们的家园。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
虎门销烟故事简介100字
虎门销烟故事简介100字
虎门销烟(Destruction of opium at Humen,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
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
经过这次事件,禁烟英雄林则徐被中国人尊为民族英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上第二单元课题8、虎门销烟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理
解由生
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
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先学提纲、小黑板
【先学提纲】
一、我来学生词:
1.读一读:先把绿色通道和生字表里的字读两遍,然后通读
课文三遍,遇到不流利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写一写:
●一笔一划,认真描红生字表里的字。
●写出“担”的两种读音并分别组词。
()
担
()
3.查一查:查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
●难以理解的词语
词语:我的理解:
二、我来分分段:
1.默读课文,标出课文的序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大段():
第二大段():
第三大段():三、我来品课文:
1.读书中碰到的疑惑之处
学情
分析
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
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同学们,看过电影《鸦片战争》吗?谈谈你的印象好吗?如果没有看过,可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林则徐或虎门硝烟的资料,了解当年的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
资料:林则徐,今福建福州人,1838年12月道光皇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20200余箱,在虎门当众销毁。
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备战认真,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清政府将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林被革职,1850年病死于广东潮州。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日衰,意志萎靡,当兵的失去战斗力,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力,最后摧残生命。
看来,同学们对这段历史有一些了解,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虎门销烟》,讲的就是鸦片战争的事。
(板书课题:虎门销烟)讲述“销”的字形及“烟”指什么?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一)出示目标1
四上第二单元课题8、虎门销烟第2教时总第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3.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
重点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
教学
难点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课前准备先学提纲、小黑板
【先学提纲】
一、我来品课文:
1.查一查:查阅林则徐的生平以及鸦片给人带来的危害。
2.找一找:找出印象深刻的语句,做读书记号。
3.写一写:在印象最深的地方,写读书批注。
4.想一想:为什么说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并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理由一:
……
二、课外拓展:
1.观看电影《虎门销烟》。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