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5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15《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15《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c.史料研读法:挑选相关史料,指导学生进行解读,提高史料分析和论证能力。
3.教学过程设计:
a.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与国共十年对峙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b.新课讲解:以时间为线索,详细讲解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影响。
c.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4.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并形成共识:
a.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国共两党在政策和策略上有何不同?这些差异对战争结果产生了哪些影响?
b.从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和教训?
小组讨论后,将讨论成果整理成文字,每组不少于500字。
5.视频观看:观看与国共十年对峙相关的历史纪录片或影视作品,感受历史场景,提高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认知。
6.课堂反馈:请学生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收获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教师了解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表达清晰。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发挥自己的见解。
3.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
5.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史料解读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检验学生对国共十年对峙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பைடு நூலகம்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人教必修1)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人教必修1)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考纲课标解读】考纲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考点概括梳理】一、革命道路的探索——“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1、武装起义和武装斗争(1)南昌起义:背景:必要性可能性过程结局意义(2)湘赣边秋收起义:时间:过程:结局:(3)粉碎敌人的围剿2、土地革命范围:内容:作用3、根据地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4、党的领导——八七会议:时间:内容:意义:二、伟大的战略转移——红军长征原因:长征前期状况:伟大的转折——遵义会议(1)背景(2)内容(3)意义长征后期状况:长征的结束:1935年10月1936年10月长征的意义:(1)(2)(3)【重点难点突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

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选集》材料二1927年,毛泽东写过一首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请回答:(1)材料一中毛泽东认为中国要走什么样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这样认为的基本依据有哪些?(2)材料二反映中国革命的道路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革命道路变化的直接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

我们今天发扬长征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答案:(1)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历史经验表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2)向农村进军,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直接原因是敌人在城市的力量强大,在城市发动的武装起义失败,说明城市中心论行不通。

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武装起义、遵义会议【教学难点】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历史歌曲、材料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2004年10月10日,是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纪念日。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革命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长征以世人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思考与判断:红军长征的意义何在?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1.武装起义背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极端残酷的镇压.为了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概况:(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领导者:周恩来、贺龙、过程:南昌起义,由于国民党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起义军从南昌南下,在广东潮汕地区受挫,一部分转入海陆丰地区;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1928年4月进入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武装汇合。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起了继续斗争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特点:同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与南昌起义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名称。

高中历史学案:4.15 国共的十年对峙(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学案:4.15 国共的十年对峙(人教版必修1)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标要求] 1.概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

2.认识其伟大历史意义。

一、南昌起义1.背景中共从__________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______的重要性,决定将当时掌握的武装力量集中在______附近,以便发动起义。

2.过程(1)时间:______年8月1日。

(2)领导人:________、贺龙等。

(3)结果:①占领______,起义______。

②南下受挫:一部分在朱德、______的带领下,转战______,坚持斗争;另一部分,进入________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3.影响(1)打响了武装反抗________反动派的第一枪。

(2)标志着______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开始。

思考1从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中,中共得到了哪些经验教训?二、土地革命1.背景(1)“八七”会议:①时间:______年8月7日。

②内容:清算了________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__________和武装反抗______________的总方针,决定______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③意义:给处于______紊乱、______涣散中的中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秋收起义:①时间:1927年9月。

②领导:________。

③概况:进攻______受挫,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______进军。

④结果:10月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地革命(1)范围:在____________。

(2)内容:打土豪,________,废除封建剥削,开展__________。

3.根据地建设(1)指导思想:毛泽东的“______________”思想,即武装斗争、__________和根据地建设。

(2)表现:①经济建设:________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粉碎了__________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学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学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之前)【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时间和领导人2. 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4.红军长征的时间和历史意义、长征精神5.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学习难点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 遵义会议3.把握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遭遇的挫折、历史性转变及其启示。

【教材补充】1、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2、长征精神:百折不挠的乐观主义、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挑战生命极限的大无畏精神、求实创新的英雄主义;3、什么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内容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内容: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关系:土地革命——核心内容武装斗争——军事保证根据地建设——经济保证【自主学习】一、南昌起义1.背景: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经过: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一)“八七会议”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2.内容: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3.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三)农村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1.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发展:1930年夏,在毛泽东“工农武装根据”思想指导下,全国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五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5)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五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5)

第十五课国共十年对峙课标:概述中共在十年对峙时期,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教材分析:引导学生了解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中共领导的反抗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基本史实,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土地革命、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等;认识到在中国革命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教学过程:复习前课: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共诞生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在思考中国革命的道路: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首先在思考: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分清敌友革命才会成功。

1939年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时,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就是无产阶级如何组织和领导同盟军的问题,这是向敌人进攻的有力武器。

中共成立后不久找到了自己的同盟军,并与之展开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结果如何?我们得出什么教训呢?(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必须独立掌握一支革命的军队)面对国民党制造的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人当前急需做的是什么?(组织一次起义,鼓舞人们的斗志)起义的地点在哪?导入新课:一、南昌起义:(板书背景:大革命失败教训)为什么选择南昌呢?引导学生看“历史纵横”(板书:南昌敌人力量薄弱)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等领导了南昌起义。

请同学们了解起义的经过:(起义成功南下广州兵分两路:朱德等率领转战湘南,后于1928年在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8月1日这天具有重大的意义:1949年6月,决定将“八一”作为解放军军旗和军徽主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将这天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这天为什么如此重要?(学生思考南昌起义的意义)(板书:意义)。

南昌起义最后的结果并没有解决中国革命的出路问题,共产党人还在思考,在1927年8月7日汉口的秘密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土地革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Word版含答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南昌起义1.原因(1)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南昌附近敌人兵力比较薄弱,便于发动起义。

2.过程(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占领南昌城。

(2)起义军在南下途中损失严重,一部分转战湘南;另一部分进入海陆丰。

3.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1.背景(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

①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②意义: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内容(1)武装斗争。

(2)土地革命:①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②意义: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3)根据地建设:①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②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

3.影响(1)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2)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

(3)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①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宪法大纲,定都瑞金。

②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三、红军长征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过程(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开始长征。

(2)转折: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

①内容: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②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通过播放历史视频、展示图片、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历史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代入感。
2.问题导向深入浅出: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国共十年对峙的原因、过程和影响。通过问题链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念。
3.小组合作活跃课堂气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探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事件、影响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4.总结归纳到位: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教师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归纳,使学生对国共十年对峙的时间、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等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从国共十年对峙中总结历史规律,升华主题。
7.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8.教学评价全面客观: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全面评价,既肯定了他们的优点,又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9.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教师将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历史教训,增强历史使命感。
10.人文关怀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人性化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历史地图、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同时,通过设置讨论题、思考题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结束后,我将及时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
(五)作业小结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三次反“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2)理解:正确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正确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

(3)探究南昌起义的背景——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土地革命。

分析钱三次反围剿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探究、师生的对话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中共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等史实,培养学生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知道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体会并弘扬长征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和实践、遵义会议、长征的意义2.教学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进行了镇压。

如果你是当时革命领导人之一,你将如何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当时的背景下摆在中共领导面前的任务是如何反击敌人的屠杀,尽快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以挽救革命的问题。

思考:怎样才能找到这样一条道路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分析中国的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等。

学习新课:困境一: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面对白色恐怖,唯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掌握革命武装。

进行武装斗争,革命方有出路!探索一:南昌起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学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学案设计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一【新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二【预习要求】1.找出中共八七会议的背景、内容;土地革命、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2.找出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三【合作探究】探究一:革命受挫路在何方共产党应当发展扩大并激励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应当每次领导工人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中央那时以为限制些工人运动,可以保存和资产阶级的联盟,……中央始终没有想着武装工农的必要,没有想着造成真正革命的工农军队。

——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哪些深刻教训?教训:发展工人运动,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和领导权阅读教材,比较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思考:俄国十月革命通过中心城市起义夺取了全国政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走同样的道路却接连失败?社会性质:俄国是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力量对比: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时间长,工人阶级力量比较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慢,工人阶级力量相对薄弱,农村是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地方。

群众基础:中国农村人口占80%以上,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经济状况: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革命时机:此时革命陷入低潮,但总体向前发展,主要任务是集聚力量探究二: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红军成分,一部是工人、农民,一部是游民无产者……大部分是由雇佣军队转来的。

组织不健全,思想混乱,打人骂人的军阀习气严重。

……我们的兵,昨天入伍今天就要打仗,简直无所谓训练。

军事技术太差,作战只靠勇敢。

除粮食外,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还是难乎为继。

仅仅发油盐柴菜钱,每月也需现洋万元以上。

……全军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

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

作战一次,就有一批伤兵。

由于营养不足、受冻和其他原因,官兵病的很多。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根据材料概括毛泽东要在井冈山立足,面临哪些困难?军队纪律涣散,军阀习气严重;缺乏训练,战斗力较弱;日常生活艰难,后勤补给、医疗条件差探究三:力挽狂澜胜利之路材料一 1932年10月上旬的宁都会议指责毛泽东对“夺取中心城市”方针,“消极怠工”,是“纯粹防御路线”,并把历次反“围剿”中的正确战略予以否定。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 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 学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习目标】1、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2、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及对革命的重要性。

3、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长征精神的内涵【自主学习】A.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南昌起义1、背景:国民革命失败,中共认识到的重要性。

2、目的:为了挽救革命,中共用武装起义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3、经过:①时间:②领导人:、贺龙等。

4、意义:打响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创建和的开始。

知识点二、“工农武装割据”1、背景:(1)“八七会议”的召开;①时间:;②地点:。

③内容:会议纠正了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开展和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起义。

④意义:给中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月10月)①时间:②领导人:。

③结果:进攻长沙受挫,改向山区进军。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①建立时间:1927年10月②性质:中国第一个根据地③意义:点燃了“”的星星之火。

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的革命道路。

(4)井冈山会师①时间:②会师部队: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湘南的工农武装;工农革命军③结果:会师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2、内容: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3、成功实践:(1)根据地建设:①创建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1930年,全国建立十几个根据地,革命武装十万人;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②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③政权建设:成立。

(2)土地革命:①主要内容:打、分、废除。

②意义:广大贫苦农民翻了身,经济上分到,生活上得到保障,空前高涨,为保卫胜利果实,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

(3)武装斗争: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

知识点三、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月日10月)1、原因:①根本原因:博古等人犯了错误,②反“围剿”失利。

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学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学案

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高一历史编写人:王美琳审核人:审批人:【学习目标】1、通过预习课本及补充资料,了解国共走向对峙的原因。

2、通过预习课本,明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3、通过预习课本及学习指导,掌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意义。

4、通过预习课本及学习指导,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转折意义。

学习重点:南昌起义的意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长征等重大史实。

学习难点: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的意义和长征精神。

【自主学习】(结合学习目标,设疑自探)一、南昌起义(子目一)1、结合“资料补充1”,探讨国共为什么走向对峙?二、土地革命(子目二)2、结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史实,探讨为什么两次起义失败的原因。

3、结合课本73页学习延伸,探讨对中国革命应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道路,并说明原因。

4、结合课本及资料,探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意义。

三、红军长征(子目三)5、结合课本,从政治、思想、军事方面探讨遵义会议的历史转折意义。

【资料补充】1、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

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

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2、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走过的三种道路(1)走西方人的道路。

(如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2)走俄国人的路。

(中共“一大”后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走俄国人的路”,是指以城市为中心,举行大城市武装起义,推翻反动政府,夺取全国胜利,结果失败。

(3)走自己的路。

(秋收起义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3、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

4、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共产国际组织中的王明派自诩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因此掌握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于是他们全力支持李德和博古指挥军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学习重点】大革命失败后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土地革命的内容、意义;红军长征的原因、意义。

【学习难点】当时中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遵义会议召开的内容及意义。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南昌起义1.背景(1)国民革命失败后,革命转入低潮。

(2)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________的重要性。

2.过程(1)1927年8月1日,________、________等率领革命军成功发动南昌起义。

(2)起义军在南下途中损失惨重。

(3)一部分军队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另一部分进入________,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3.意义(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________。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__________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知识点二土地革命1.“八七会议”(1)内容:①清算了陈独秀的____________。

②确定开展____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意义: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秋收起义(1)过程:1927年9月,________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

进攻______受挫后,建立________革命根据地。

(2)意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工农武装割据”(1)土地革命①范围:在____________。

②内容:打土豪,________,废除封建剥削,开展____________。

③影响:a.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了根据地经济建设。

b.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

(2)根据地建设①经济建设:__________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____________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

②政权建设:1931年11月,__________________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选举________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________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定都江西________。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5(高一历史)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5(高一历史)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年---1937年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国共的十年对峙》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内容。

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十年对峙的情况: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的长征。

本课讲述的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和屠杀,中共领导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及探索一条新的革命道路的内容。

学习南昌起义意义重大,能让学生更多了解我党的斗争和人民军队创建的历史。

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难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道路的探索;遵义会议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2)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由此探讨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的对话,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 利用材料、图片、地图等,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历史背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学习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中共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等史实,培养学生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知道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体会并弘扬长征精神。

二、说教法本课教学中运用图片、地图、音频视频材料等,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利用“图表演示—材料分析—解答问题”的方式掌握土地革命这一目内容。

2、利用“设置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归纳”方式开展探究,理解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性。

3、此外,还贯穿常见的讲读法、讲述法。

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学生只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历史知识不广,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对于该课内容,主要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一些简单的分析上,学生的分析、归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课程标准:概述中共在十年对峙时期,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考纲:国共的十年对峙考纲解读: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长征的原因、意义。

长征精神的内涵高考重点: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高考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课时安排:一课时高考知识点【导入新课】复习旧课。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国共对峙的正式形成。

那么,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一步步走出低谷,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推进新课】一、工农武装割据(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1、武装起义①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②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意义: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土地革命(1)制定:八七会议:①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②内容:清算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③意义:给中国共产党指明前进的方向(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3)影响: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革命积极性提高3、根据地建设:(1)经济建设重点发展农业,兴办军事、民用工业(2)政权建设:建立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3)军事斗争:粉碎五次“围剿”。

二、红军长征(1934——1935——1936)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左”顷错误(根本)2、过程:(1)开始:1934 10(2)转折——遵义会议 1935 1①内容:纠正了博古等人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5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5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5【一】预习目标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展示一段材料,提问学生: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象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

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问:“把我们象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是指什么历史事实?我们又是如何孵出小鸡来的?答:指1927年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革命面临严重危机。

中共是如何孵出小鸡来的?也就是中共如何摆脱危机,使革命重新走向高潮的呢?这正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预习国共十年对峙,初步了解掌握中共革命新路线的形成历程,红军长征的过程及历史意义。

【二】预习内容【一】南昌起义1、背景:国民革命失败使中共认识到必须掌握______。

中共将掌握的武装力量集中到_________附近。

2、经过:________年8月1日,_________、_________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占领了南昌城。

3、意义:打响了__________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1、八七会议:_________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_________召开紧急会议。

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__________________,确定开展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方针,决定_________打动武装起义。

这次会议给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秋收起义由__________领导,在__________发动,计划进攻__________,受挫后决定改向山区进军,创建了__________革命根据地。

高中历史《国共十年对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历史《国共十年对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河南省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一.自学导引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发动起义?为什么要选择南昌?2.南昌起义的过程和意义。

3.八七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4.秋收起义的时间,领导者、过程。

5.什么是土地革命?有什么意义?6.“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

(一个条件三结合)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时间、首都、及主要领导人。

8.红军长征为什么要进行长征?长征的起止时间、简要过程和胜利的意义。

二.重难点解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在中共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建设结合起来,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

这一理论强调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重要的条件;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战略基地。

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对指导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它基本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胜利这样一条道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井冈山以及各革命根据地、各地的红军武装,逐步得到发展和壮大。

三.知识结构四.课堂练习题1、1927年,毛泽东写了一首《西江月》:“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这首词所描写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B、井冈山会师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其主要内容是: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将地主的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D、组织农民积极从事生产3、中共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到的教训主要是: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必须把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C、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A、奠定了“党指挥枪”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B、从实践上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C、标志着国共十年对峙局面的正式形成D、开始创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5、“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是: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开始C、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D、以毛泽东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开始6、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主要是由于:A、力量对比异常悬殊B、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没有广泛发动农民D、犯了“左”倾错误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共的十年对峙【本节小结】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屠杀,并在八七会议上制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也预示着中国革命的转移。

随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在斗争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在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下,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并迅速发展,红色政权与国民党政权形成了对峙局面。

【图示总结】【学习目标】1、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特点及意义;八七会议的内容和评价。

2、掌握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出的依据、内容和意义。

3、通过对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的思考,培养综合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4、通过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和实践及其意义的学习,培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

【自主复习】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从转入,建立揭开了序幕。

2、“八七”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代表中央在会上作了报告;“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

3.革命军在决定:放弃夺取大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4、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于是,点燃了的星星之火,1928年4月,、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5、从1930年到1931年秋,国民党对连续发动三次“围剿”,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情况,采取了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

6、土地政策:1931年,土地路线:依靠,联合,限制,保护,消灭,变为。

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1950年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废除,实行这次土改的特点:。

【问题探究】(C级)1、八七会议主要解决了哪两方面的问题?在八七会议上中共是否已经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提示:八七会议确立开展土地革命是为了配合夺取城市的斗争,而秋收起义只是在秋收时节发动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

同时,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没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长的“左”倾情绪,导致后来发展成危害极大的“左”倾错误路线。

2、阅读教材P10《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这一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征?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大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及农民运动的开展,群众基础良好,成为党领导民主革命继续前进的开端。

3、为什么要开展土地革命?答:因为,农民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他们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中国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发动农民,武装农民,建立红色政权,进行土地革命,变革土地制度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取得革命胜利的有力保障。

4、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我党培育和形成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江泽民同志将井冈山精神内涵概括为六句二十四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请例举有关史实,说明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是如何体现的。

答:“坚定信念”: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剩余部队进入井冈山,继续革命,并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对革命充满信心;“敢闯新路”:抛却城市中心论,开创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革命道路;“依靠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调动一切反封建的因素。

5、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的?答:主要史实如下:①“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③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④到1930年夏,全国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达到10万人。

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6、从国民大革命失败中,中共得出怎样的教训?中共是如何在实践中吸取这些教训继续进行革命的?从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的失败中,中共又得出了怎样的教训?中共又是如何在实践中吸取这些教训继续进行革命的?这说明中共是一个怎样的政党?答:⑴大革命的教训: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⑵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继续革命: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起义,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召开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和开展土地革命。

⑶武装起义的教训:中国革命不能走城市革命道路,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⑷吸取武装起义的教训继续进行革命:在秋收起义中,毛泽东作出文家市决策,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进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

到1930年,全国各地建立了十几块根据地。

⑸中共是一个能够发现并纠正自身的错误,从而走上正确的革命道路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政党。

7、为什么说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答:⑴从半殖民地性来看: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使得南京国民政府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红色政权就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坚持和发展下来。

⑵从半封建性来看:①农村自然经济的相对独立性使得广大农村地区能够不依赖于别的经济区域而独立生存;②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在城市,敌人的力量在城市中强大而在农村则弱小。

⒊结合中共的革命实践谈谈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

【效果反馈】(A、B级)1、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打土豪,分田地②兴修水利③开展大生产运动④兴办工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A.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 B.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绘农民,不允许土地买卖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 D.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3、民主革命时期的标语宣传了党的政策,播撒了革命火种。

图4的宣传标语应出现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4、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B.领导工人运动C.农村包围城市D.国共两党合作5、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川陕革命根据地 D.川陕甘革命根据地6、“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 )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B.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7、江泽民同志将井冈山精神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下列史实能够反映此精神的是( )①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对革命充满了信心②抛弃了城市中心沦,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③开展土地革命,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力量④取得了第五次反围剿的胜利,推动了革命的高涨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8、“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根据地D.八七会议9、下列几句著名的歌曲,按反映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第二位的是( )A.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B.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C.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天天打胜仗D.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10、1931年,毛泽东在给江西省苏维埃政权的信中指出:“过去分好的田即算是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

以后一家的田,一家定业,生的不补,死的不退,租借买卖,由他自由。

田中出产,除交税外,均归农民所有。

”这段话表明当时根据地的土地制度是( )A.土地国有制B.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C.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11、江西南昌市有著名的“八一纪念碑”和“八一起义纪念馆”,这是江西省红色旅游的重要参观点。

请你找出导游解说词中不正确的一项,它是( )A.起义行动由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负责B.这次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开始C.它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D.这次起义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称号12、“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

”上述中共八七会议决议表明( ) A.中共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B.中共正式确定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C.中共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D.中共理论基础发生根本变化13、在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政府所有,交农民使用。

1929年在《兴国土地法》中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随后规定“田地归耕种的农民所有”,毛泽东屡次修改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 )A.探索适应当时形势的土地政策 B.彻底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C.纠正土地革命中的“左”“右”倾错误 D.调动农民对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14、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最突出的应该是(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15、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中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之句,其中“从头越”的表现不包括( )A.革命区域的变化 B.军事思想的调整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D.革命任务的变化16、某中学几位学生在暑假进行社会调查时,在江西与湖南交界的一个山村,发现一座十分破烂的无人居住的土墙房子,墙上有几个暗红大字,斑驳模糊,第一、二字笔画残缺,第七个字已辨认不清:“丁到土豪,分田■。

”正当大伙为确定这些文字的来历而争论不休时,有一个同学又发现墙缝中夹着的一张发黄的照片,由此他们得到的一致结论是( )A.红军斗争的见证 B.太平军的战斗檄文C.北伐军留下的标语D.抗战留下的历史痕迹17、中共在八七会议上指出:“我们要整顿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