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高等教育本土化策略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09-27

作者简介:黄茜(1987-),女,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

泰国高等教育本土化策略探析

黄 茜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厦门 361005)

摘要:受近代泰国“泰体西用”思想的影响,其高等教育自起始阶段就十分重视:在保证国家独立自主和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借鉴和吸收西方先进的东西。其本土化措施有:保证泰语的教学语言地位,注重保存和传承传统文化,致力于佛学的研究以及佛教的传播等。这些措施对我国高等教育本土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泰国;本土化;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 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154(2010)06-0046-03

泰国近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始于朱拉隆功时

代,1889年建立的第一所医学专科学校,标志着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而泰国第一所国立综合大学朱拉隆功大学则建立于1917年。近年来,泰国高等教育更是发展迅速。截至2007年,泰国大学生在校人数已达2048997人,其中公立大学有1765409名学生,私立高校有283588名学生。目前,泰国共有165所高校,其中公立高校78所,私立高校68所,社区学院19所[1]

。泰国一些大学,如朱拉隆功大学、泰国法政大学、玛希敦大学等,都是享有国际声望的著名高等学府。

一、泰国高教本土化的思想基础

泰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可以回溯到朱拉隆功时代,而高等教育的本土化思想开始的时间甚至更早,它从一开始就深深根植在泰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究其原因,是因为近代泰国一直保持着独立国家的地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泰国近代史上那些堪称改革家的君主们强烈的暹罗民族主义思想。

在拉玛五世朱拉隆功时期(1868—1910年),泰国形成了近代“泰体西用”思想。1897年,朱拉隆功访欧半年,先后到意大利、奥地利、俄国、瑞典、丹麦、德国、荷兰、英国和法国。朱拉隆功此行的最大思想收获是确定了要学习西方“好的东西”,同时又要保持暹罗的“个性”、暹罗的“好的东西”这样一种指导思想。他回国后不久就说:“我在欧洲时就确信,亚洲国家可以从欧洲科学中获得很多的教益。我也深信,保持我们作为独立的亚洲国家的个性,与获取欧洲知识并不矛盾。……最后,让我们不只

是称颂外国的,贬低暹罗的,或只是称颂暹罗的,贬低外国的。每一个国家就像每一个人,都兼有长处和短处。我们必须努力仿效好的,同时,不仅保存,而且发扬我们民族性格和我们制度中一切好的、值得珍视的东西。”[2](P.40)

透过朱拉隆功的改革实践,也不难看到,朱拉隆功所要保持的暹罗的“好的东西”和“个性”,最基本的就是本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其核心是君主专制的政体和传统的小乘佛教;而西方的“好的东西”,即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某些适应社会经济变化和发展的制度、法规。

拉玛六世瓦栖拉兀时期(1910-1925年),是一个长期受西方教育的国王,却有着十分强烈的暹罗民族主义思想。他说:“我回国时比离开暹罗时更加是一个暹罗人。”我们可以在他写的一首题为《自由人》的诗中窥见他的民族主义思想:“让我们忠于

国王,忠于我们的民族,忠于我们的信仰。”

[3](P.382)瓦栖拉兀这里所说的民族,是指泰族;所说的信仰,是指小乘佛教信仰;所说的国王,是指曼谷王朝的国王。因此,瓦栖拉兀的民族主义,是暹罗国王—泰民族—小乘佛教三位一体的泰民族主义。出于其泰民族主义思想,瓦栖拉兀十分重视泰民族的传统和历史,强调泰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基本特点。他说:“我们必须牢记,我们泰人具有与外国人基本不同的特征——历史、语言、艺术、文学、佛教、对王室领袖的热爱。最本质的是泰人精神、献身自由的精神,这些就是泰人的特征,必须保持并加强。”他还在1925年6月20日对学生的讲话中说:“我恳求我们所有的学生牢记我们是泰人,不要贬低自己的民族。……泰民族有许多好的东西,我们必须培育我

46— 2010年11月 第28卷 第6期 煤炭高等教育 M EIT A N HIG HER EDU CA T IO N

No v.,2010

V o l.28 No.6

们民族的品质。不要说我们低人一等,与别的民族有距离。一个没有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绝不会被别人看作是一个民族。”[3](P.383)

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泰国一直很重视泰民族和文化的保存和传播,并寓于教育体系之中。当前的泰国,即使走在大都市曼谷,在体验极端现代化的同时,仍然可以感到鲜明的民族特性:传统的合十礼、泰国式的寺庙、小城佛教的谦虚与礼让。

二、泰国高教本土化的策略

1.坚持泰语的教学语言地位

泰国高教本土化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始终把泰语作为高等教育的教学语言。战后,泰国政府在高等教育的教学语言上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尽可能减少英语及其他外语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影响;二是强化泰语在不同地区和方言中的统一性。上述措施的实施使泰国幸免于马来西亚、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家有关语言问题的论争。在泰国的历史上,教育乃至语言的依附始终没有成为一个问题。在今天教育全球化浪潮下,高校十分重视英语的学习及运用,但泰语却始终是高等教育的教学语言。1999年的国家法案中就明确指出,要加强泰语在课程中的地位,无论是私立还是公立学校都必须保证一定学时的泰语教学[4]。

2.注重保存和传承传统文化

泰国高教本土化另一个明显特点是,保留了泰国悠久的文化传统。1943年,泰国建立了锡柏肯艺术大学,专门培养从事泰国古代工艺品的发掘、研究及保藏。这说明,泰国的现代高等教育在其起始阶段就注重传统文化的保存。

教育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负有保护职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开放的泰国遭受了较严重的冲击。泰国教育部门通过多种途径明确提出了要对泰文化进行保护:一是将保护泰文化上升到国家意志。在1992年公布的泰国教育规划中把了解泰国社会的语言和文化作为四条基本原则之一。二是将泰文化列为课程。研究部门把泰国本土知识划分为10个知识领域,农业、加工业和手工业、传统的制药业、自然资源和环境管理、社会商业、社会福利事业、传统的艺术、组织的管理、语言和文学、宗教和信仰。在国家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的倡导下,1997年将本土化教育的相关内容写入国家宪法和国家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各级政府机构要把保护和促进本民族的知识、文化、艺术和习俗纳入到议事日程中。在2000年开始的课程改革中,允许学校开发地方课程。在2003年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时,提出将与历史、乡村研究、中药、艺术和文化相关的内容融入高等教育课程[5]。

3.致力于佛学的研究以及佛教的传播

泰国人95%信奉佛教,宗教文化渗透到泰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泰国人生活的一部分。泰国的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通过佛教紧密相连,可以说佛教在泰国起到了泰国传统文化载体的作用。教育方面,寺院甚至是最早的教育场所。朱拉隆功曾强调过:“不考虑寺院的潜力,泰国的教育就没有坚实的基础。……不与寺院相联系,就不可能建立起一种教育制度。我在各府做过调查,我们看到不信佛教的泰国人堕落道德沦丧,我主张与宗教相联系的教育制度。”[2](P.41)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主张的传统寺院教育,其着眼点不仅在于教育,更在于维护传统,在于维护传统宗教的作用。

泰国高等教育在佛学的研究和佛教的传播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19世纪末开始,泰国就陆续兴办了一些佛教大学。摩珂蒙固佛教大学(1893年)和摩珂朱拉隆功佛教大学(1890年)是泰国最著名的2所佛教大学。摩珂蒙固佛教大学设有7个系:哲学系(设佛学、比较宗教学等专业);心理学系(设生物学、自然科学等专业);社会科学系(设社会学、教育学等专业);语言学系(设泰语、巴利语、法语、德语和汉语等专业);巴利语和梵语系;考古学与历史系教育系。此外,还专门组织7种专题研究项目:调查研究、经典、公共道德教育与福利、巴利语研究、弘法、国外动态、国内动态。摩珂朱拉隆功佛教大学的大学部有3个学院:佛教学院,设巴利语、佛教、宗教与哲学、印度学4个系;教育学院设教育、心理学、图书馆学、数学与科学4个系;人道与社会福利学院(设泰语、英语、东南亚研究、社会科学4个系)[6]。从这2所佛教大学的院系、学科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在现代泰国高等教育中的佛教已经与现代教育结合起来了。

三、泰国高教本土化的启示

在教育全球化扩展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西方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各民族国家应促进教育的全球化,同时要考虑到本民族教育的特殊价值取向,并在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价值取向的矛盾斗争中,使本国的教育得到发展,从而促进民族和国家的进步,进而促进全人类的进步。

泰国高等教育在保持泰语教学地位、注重研究和传播佛教,以及他们在保存文化传统、开发地方课程,将传统文化及艺术融入高校等方面的经验,

47

煤炭高等教育 第28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