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合集下载

残疾预防知识手册

残疾预防知识手册

概述1、什么是残疾预防?因为疾病和伤害可以预防,那么残疾同样可以预防。

残疾预防是针对常见的致残原因,如遗、发育、外伤、疾病、环境、行为等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和伤害的发生,限制或逆转由伤病而引起的残疾,并在残疾发生后防止残疾转变成为残障。

2、残疾离我们有多远?在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中,有些人存在着各种功能障碍,如肢体活动障碍、听说障碍、精神情感障碍、智力障碍、视力障碍等。

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我国有8296万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 34%。

平均每1 6个人中就有1名残疾人。

人的~生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可能导致残疾的因素,有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有些则是客观的必然。

前者如遗传、发育缺陷、意外伤害、疾病、环境和行为因素致残:后者则主要由于人口老龄化后生理功能衰退而导致功能障碍。

但不论我们采取怎样的措施,当今全球仍未解决预防残疾的全部问题,国际上残疾人比例通常达到10%~15%。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频繁,人们工作节奏加快,以及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都增加了残疾发生的风险。

残疾遍布全球各个角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残疾人。

残疾的发生率在各国只有高低之分,没有有无之分。

不同年龄阶段面临不同的致残风险,因此说残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残疾预防需“从我做起”。

3.为什么说残疾的发生和发展是可防可控的?人类虽然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残疾,但可以防止和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利用现有的技术就可以使至少50%的残疾得到控制或使其延迟发生。

我国实行计划免疫后,有致残作用的四种传染性疾病(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减少了这些疾病所导致的残疾在儿童中的发生率;我国也在不断减少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A缺乏、碘缺乏导致的残疾:提倡优生优育,可以减少先天残疾的发生;脑卒中患者通过早期康复,90%能够达到生活自理,避免或减轻残疾:脑瘫儿童如能早期干预,半数患儿可显著改善功能;开展康复医疗,加强残疾的第二级和第三级预防工作,也能使大量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减轻残疾造成的功能障碍。

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的比较与分析_田宝

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的比较与分析_田宝

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的比较与分析田 宝*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北京,100089)张 扬 (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秦皇岛,066000)邱卓英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100068)摘要 介绍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背景、过程和方法。

运用文献法比较1987年和2006年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主要结果。

发现与1987年全国第一次抽样调查相比,2006年我国残疾人口总量增加,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肢体残疾人数大幅增加,而智力残疾人数有较大幅度下降。

关键词 残疾人 抽样调查 残疾率分类号 G7601 背景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以来,中国残疾人的状况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为掌握全国残疾人的数量、结构、地区分布、致残原因及康复、就业、教育、婚姻、家庭等新的实际状况,国务院批准于2006-2007年开展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经过两年多的充分准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2006年4月1日开始全面调查。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所有数据的时间界定为2006年4月1日0时。

为了与国内同行交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有关信息,并回答同行关心的问题,我们结合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发布公报的内容,主要针对智力残疾全国抽样调查问题以系列文章进行探讨。

2 方法2.1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根据调查目的,本着既保证调查数据有广泛代表性,又适当控制规模的原则,采用分层、等距、概率比例、多阶段抽样的方法[1]。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为分总体,先按照分层原则和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对省内各县、市、市辖区进行合理分层,对县、乡两级进行隐含分层,分层后编制抽样框。

再进行三级抽样,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县、市、市辖区;被抽中的县(市、市辖区)抽取乡、镇、街道;被抽中的乡(镇、街道)再抽取村民、居民委员会。

在全国三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13亿人口的范围内,抽出734个县(市、区),2980年乡(镇、街道),共5964年调查小区,平均每个调查小区420人左右。

第二章 残疾学复习题含答案-2021年

第二章  残疾学复习题含答案-2021年

第二章残疾学一、单选题1.下列哪种情况属于肢体残疾:A.单手拇指以外其他四指全缺失B.一侧保留足跟而失去足的前半部者C.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小于5厘米者D.小于70度的驼背或小于45度的脊椎侧凸2.下列哪种情况一定属于残疾:A.独眼B.单耳失聪C.两岁幼儿不会说话D.单小腿缺失3.下列关于残疾的描述,正确的为:A.只是医学问题B.只是社会问题C.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D.残疾不可预防4.ICIDH的应用不包括:A.残疾人B.健康人C.老年人D.临床期病人5.ICF更重视什么对残疾的影响:A.环境因素B.心理因素C.临床疾病D.康复干预6.下列关于疾病与残疾的关系错误的是:A.残疾与疾病相同,没有区别B.疾病可导致残疾,但残疾不一定就是疾病或伴有疾病C.残疾可以与疾病无关D.残疾可以与疾病同时存在7.下列关于致残原因描述错误的是:A.遗传因素B.意外伤害C.理化因素D.与心理行为因素无关8.下列关于疾病预防描述错误的是:A.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B.二级预防亦称临床预防C.二级预防亦称三早预防D. 三级预防亦称临床预防9.一级残疾预防的目的是:A.防止疾病导致残疾B.预防各种损伤或疾病C.预防继发性残疾D.防止残疾转化为残障10.我国残疾是按照()分类A.结构B.组织C.发生部位D.功能二、填空题1.ICF从()、()、()三个层面获取与健康和残疾有关的资料,不仅适用于残疾人,也适用于健康人。

2.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六类残疾中()占第一位。

3.中国残联成立于()年,其前身是()和()。

4.2006年12月1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保护残疾人权利的国际性法律文件(),该公约将指导各国立法。

在我国从()年开始生效。

5.我国分别于()年和()年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为该年“全国助残日”; 1992年联合国第47届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

浅谈GB/T26341—2010《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的制定与实施

浅谈GB/T26341—2010《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的制定与实施

智力残疾、 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对各类残疾按残疾程度
的不 同共分 为以下 4级 : 残疾 一级 、 疾 二级 、 疾 三级 和 残 残
广大残疾人的真挚关爱和对残疾人工作 的帮助与支持。该
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实施有利于优化残疾人工作的管理, 便 于相关行业和部门准确、 高效地掌握残疾人工作的相关信
为保证标 准的科 学 性 、 合理 性 以及 与现 行 的国家 相关 政策有效衔 接 , G / 64- 21 ̄ 在 B T 231 00 残疾 人 残疾 分类 和
G / 64-2 1 ̄ B T231 00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 国家标准 的发布实施为我国各级残联组织履行“ 代表、 服务、 管理” 职 能增添了重要手段, 为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各项政策措
开展社会保障和服务, 特别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快推 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G / 31 21 B T2 4- 00的立项背景 6
在人户调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后该标准成为管理和
发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的主要依据。首次全国残
息 与现状 ; 有利于对残疾人及时 、 恰当地实施 保障 和开展服
残疾四级。残疾一级为极重度, 残疾二级为重度, 残疾三级
为 中度 , 残疾四级为轻度 。根据 G / 2 13 ( 3个人 B T 26.—20《 )
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 人残疾分级代码。
第3 部分: 健康状况代码》 的规定,
分级》 国家标准起草过程中, 充分考虑了我国残疾人工作的 情况、 特点以及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参考了第二次 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和使用的技术要求, 其后又进

残疾人就业政策发展历程

残疾人就业政策发展历程

残疾人就业政策发展历程
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以后。

在这个时期,残疾人在政治上获得了和其他人一样的地位,并开始享有应有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政府也公布实施了一系列法规,如《革命残废军人优待抚恤暂行条例》,对伤残军人等伤残人员的休养、治疗、生活、学习、工作给予特殊保障。

从1980年代开始,残疾人就业政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例如,在1984年,政府进一步扩大了残疾人的相关福利以及保障政策,并成立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使更多的残疾人了解了法律的存在以及相关福利机构的优惠政策。

1987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这为了解残疾人具体生活情况以及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奠定了数据支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残疾人的就业问题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社会各单位开始依法按比例录用残疾人就业,而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也享受到了国家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

此外,国家还扶持残疾人个体开业,并为农村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提供优惠政策、配套服务、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城乡残疾人就业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同时针对残疾人的相关工作也成立了一系列
的机构。

这些机构的成立为残疾人的就业、生活等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和支持。

此外,政府还设立了残疾人扶贫专项贷款,并通过救济、补助、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措施,基本解决了残疾人的温饱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的残疾人就业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初步建立到逐步完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各界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残疾人创造了更好的就业环境和生活条件。

2020年对口升学教育类B专业群专业基础知识--《特殊教育概论》考试范围

2020年对口升学教育类B专业群专业基础知识--《特殊教育概论》考试范围
9
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学教育类 B 类专业基础知识--《特殊教育概论》考试范围
D、智力残疾 40.( )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A、1986 B、1987 C、1985 D、1983 41.( )年张謇在南通创办盲哑师范传习所,培养师资。 A、1916 B、1912 C、1920 D、1921 42.1987年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男性残疾( )于女性残疾。 A、高 B、低 C、等于 D、略低 43.( )年,英国传教士穆威廉在北京甘雨胡同,创办瞽叟通文馆, 为我国第一所盲校。 A、1876 B、1748 C、1874 D、1784
10
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学教育类 B 类专业基础知识--《特殊教育概论》考试范围
44.特殊教育的早期,主要是( )办学。 A、国家 B、私人 C、政府 D、基金会
45.当前特殊教育的办学以( )为主。 A、个人 B、基金会 C、慈善机构 D、国家
46.随班就读学生的入学,必须经由( )。 A、由班主任老师决定 B、由学校决定பைடு நூலகம்C、须经父母或儿童监护人同意 D、由学生本人决定
76.智商是( )除以( )乘以100得到的。 A、智力年龄.生理年龄 B、智力年龄.心理年龄 C、心理年龄.智力年龄 D、生理年龄.智力年龄
15
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学教育类 B 类专业基础知识--《特殊教育概论》考试范围
A、《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B、《残疾人教育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65.不适于智力测验的诊断量表是( )。 A、韦氏量表 B、丹佛发育筛选测验 C、比纳量表 D、瑞文智力测验 66.我国听力残疾的界定是听力损失( )。 A、大于41分贝 B、大于等于41分贝 C、大于40分贝 D、大于等于40分贝 67.助听器在听力损失( )分贝,效果最为明显。 A、60-90 B、90以上 C、60以上 D、40-60 68.以下哪位能代表智力障碍是可以教育的( )。 A、星光大道-阳光 B、千手观音-邰丽华

1儿童智力障碍概论

1儿童智力障碍概论
智力障碍的人数并不是很多,但是问题比较严重。智力障碍是一个严重 的社会、医学、教育、心理问题。要想对智力障碍有所了解,首先要进 行调查,看看智力障碍者究竟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以此判断问题有 多严重。 一、国外的情况 智力障碍的定义对测算智力障碍的患病率影响最大,这主要涉及智 力障碍的诊断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智力障碍的诊断常采用单一 标准,仅根据心理测验所得的智商作出诊断。根据1962年美国总统智力 障碍小组单一标准的估计,人群的智力障碍患病率为3%,其中轻度智 力障碍占87%,中度智力障碍占10%,重度和极重度智力障碍占3%。 1973年美国智力障碍协会又提出来新的儿童智力障碍的定义:儿童智力 障碍是指在发育时期内,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适 应行为的缺陷。这就是我们现在采用的双重或多重标准。根据这一标准, 1978年美国Masten brook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商表”和“适应行为 量表”测量了大量儿童,发现智商在50~70之间的大约有300个人,其 中伴有适应行为缺陷——适应行为评定得分小于两个标准差的儿童不到 35%,也就是说符合两个标准的只有100个儿童。 据美国科学家估计,美国约有600万智力障碍者(或3%的人口是 智力障碍者)。这个估计从1962年美国总统关于智力障碍的咨文发表后, 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根据2001年美国教育部公布的数字,19人,约占人口总数的0.64%。
第四章 如何早期发现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发现越早,就越有利于早期干预治疗。有的 智力障碍出生时就可以诊断,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愚 型等;有的要到2~5岁才可以诊断;而轻度智力障碍常常到 学龄期才被发现。 一般来讲,最早发现儿童发育迟缓的往往是母亲或家 里最接近、最关心孩子的亲人。但是,由于家人缺乏经验 或常识,也由于感情上难以接受自家孩子发育迟缓的事实, 可能造成拖延,错过了早期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致使问 题严重化。所以,让家长尽早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敢于面 对事实,成为早期发现儿童智力障碍,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和学前教育的关键。

残疾人抽样检查管理规定

残疾人抽样检查管理规定

残疾人抽样检查管理规定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一、目的、意义年8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开展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这是继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之后,在全国范围开展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残疾人专项调查,也是国家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残疾人的关怀。

通过调查,掌握全国和各省(市)残疾人的基本情况。

对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小康规划、完善发展残疾人事业和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规政策,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调查行动和调查结果将有力地向世界表明,一个更加开放和蓬勃发展的中国在保障和发展残疾人人权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充分展示我国人权保障的真实性、公平性和广泛性。

二、调查的内容、范围、对象和时间(—)调查内容:包括全市各类残疾人的数量、结构、地区分布、致残原因、生活状况及其康复、教育、就业、家庭和参与社会生活等情况。

调查使用全国统一的两种调查表,一是《住户调查表》,主要调查被调查小区全部人口基本情况及其社会经济特征;二是《残疾人调查表》,通过调查和筛选,根据各类残疾标准判别,确定残疾人的残疾类型、残疾等级和致残原因,调查其康复、教育、就业、婚姻、家庭和参与社会生活等情况,及需求等。

(二)调查范围:在全国31个省(市、区)进行调查,样本量为260万人口(为总人口的2%),涉及800个县。

全省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确定为19个县,其中我市确定为西和、两当2个县。

(三)调查对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被抽中调查小区内常住的人口(指自然人)。

重点是残疾人,残疾类别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凡有两种以上残疾的,为多重残疾。

常住户9虽然在本乡、镇、社区,但已离开半年以上的,不属于调查小区的调查对象。

两次残疾人抽样调查中智力残疾变化状况的分析

两次残疾人抽样调查中智力残疾变化状况的分析

法》 , 7岁 以上 疑 似 残 疾 人 筛 出率 为
1 5 . 6 6 %。调查 结 果 : 有 残疾 人 的家 庭 1 4 2 1 1 2 户, 占调查 户数的 1 8 . 4 1 %; 确 定 残疾 人 共 1 6 1 4 7 9人 , 占调 查
二级 三级 四级
力 残 疾 的 比例 在 下 降 , 农 村 人 口 中 智 力 残 疾 比例 在 上 升 。 两 次 调 查 都
1 9 8 7年 5月 3 1日结束 。 按照《 残疾
人 筛 查 表 》 筛 出 可 疑 残 疾 人
1 7 6 8 8 8 人 , 占 调 查 总 人 数 的
重为 3 . o 0 % 。根 据 调 查 结 果 推 算 ,
全 国残疾 人 的 总数 约为 8 3 6 4万 ,
于第一次调查 的数据 , 第 二 次 调 查
的4 . 9 0 %。 智 力 残 疾 人 1 5 2 3 5人 ,
占残 疾 人 比重 为 1 9 . 7 0 %, 其中, 男 性 7 9 6 1人 , 占 残 疾 人 比 重 为
比较 智 力 残 疾 人 的地 区 分 布 , 第一次抽样调查 中 , 城 镇 智 力 残 疾 人数为 3 3 3 4, 占比 2 1 . 8 8 %, 农 村 智 力 残 疾 人 数 为 1 1 9 0 1 , 占 比
是 农 村 人 口 中 智 力 残 疾 的 比 例 大 于 城 镇 人 口 中智 力 残 疾 的 比例 。
合 计
l 5 2 3 5
1 o o
l O 8 4 - 4
l o o
@堡 笪 堡 苎 ! 二 !
A J O U R N A L O F
M o D E R N

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案例4】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进行了首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并由民政部、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卫生部、国家教委、公安部、财政部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聋哑人协会等部门联合组成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部署。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充分准备,全国除台湾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1987年4月1日开始抽样调查。

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和调查地区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420个调查队及10815名调查员和3万多名干部、陪调员共有4万余人,逐户进行认真的调查登记。

至1987年5月中旬全部完成了入户调查、复查和调查质量的抽查任务。

经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手工汇总数据和调查质量所作的综合审核,证明这次抽样调查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抽样调查的方法和样本情况这次调查采用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在全国除台湾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了424个县(或相当于县级的事或市辖区),再逐级抽取乡(镇、街道)和村(居)民委员会,共计3169个调查单位,平均每个调查单位500人左右。

全国共抽查了36.9816万户,包含1579314人,抽查总人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5‰,调查户平均4.27人/户。

住户调查员入户见面153745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7.35%。

住户调查员根据《残疾人筛查表》筛出可疑残疾人176888人,占抽样调查总人数的11.2%。

眼科、耳鼻喉科、儿科、骨外科和精神科医生分科对筛出的可疑残疾人逐人进行检查和诊断,并且按照《残疾标准》的分类来确定残疾人和划分残疾等级。

(二)残疾人抽样调查的主要数据调查结果:有残疾人的家庭66888户,占这次调查总户数18.1‰;确定视力、听力、语言、智力、肢体、精神病五类残疾和综合残疾共7734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9‰。

各类残疾人数及各占调查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听力语言残疾26516人,占16.79‰;智力残疾15233人,占9.65‰;肢体残疾11304人,占7.16‰;视力残疾11303人,占7.16‰;精神病残疾2907人,占1.84 ‰;综合残疾10080人,占6.38‰。

民政部、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划委员会、卫生部等关于对全国残疾人进行一次性抽样调查的联合通知

民政部、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划委员会、卫生部等关于对全国残疾人进行一次性抽样调查的联合通知

民政部、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划委员会、卫生部等关于对全国残疾人进行一次性抽样调查的联合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民政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已更名),卫生部(已撤销),国家统计局•【公布日期】1985.03.21•【文号】民[1985]调17号•【施行日期】1985.03.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民政部、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划委员会、卫生部、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关于对全国残疾人进行一次性抽样调查的联合通知(民[1985]调17号1985年3月21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统计、卫生、教育、公安、财政厅(局),计委、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盲人聋哑人协会:国务院于1985年2月14日批准了民政部、国家统计局等9个单位《关于对全国残疾人进行一次性抽样调查的报告》,决定对全国残疾人进行一次性抽样调查。

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对残疾人的情况进行过调查。

我国在建国以后,一直没有进行这项工作。

因此,至今没有一个比较接近实际的残疾人数字。

1982年第3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民政部和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曾建议将残疾人情况列入普查项目,当时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也认为这项调查很重要,但因普查项目已达19项之多,只能留待以后另行调查。

为了弄清我国残疾人情况,为研究和解决这个社会问题提供实际的根据,急需进行一次调查。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领导。

由民政部、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卫生部、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共同组成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负责商定各部门的协调和分工,制定各种残疾的标准,提出调查方案,组织对调查方案的实施等日常业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应成立相应的机构。

此项工作任务艰巨,各有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并积极主动地向当地党委和政府汇报进展的情况和问题,并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做好这项工作。

四川残疾人数量变化及发展趋势

四川残疾人数量变化及发展趋势

65 %,分 别下降 了 8 6和 1 . . 4 . 2 81 4个百 分点 。 残疾 人 口的性别 、年龄构 成变化较 大
调 查 结 果显示 ,汉 族 残疾 人 口占调 查 人 口比例 ,20 06 年 比 18 9 7年 的 5 6 . %增长 21 百分 点 ;各少 数 民族残 疾 4 . 5个 人 口占调 查人 口比例 ,2 0 0 6年 比 1 8 的 55 %增长 1 6 9 7年 . 4 . 3
个 百分 点 。少 数 民族人 口残疾 比例上 升 幅度 小 于汉 族 。其
影 响残 疾 人 数 变 化 的 主 要 因 素
人 口基数增 加 。致使残 疾人 口增加
点 。分 类 别 看 ,除 智 力 残 疾 外 ,其 余 各 类 残 疾 人 口数 量
20 0 6年 比 18 9 7年都程 度不 同地有所 增加 。其 中 ,肢体 残疾 和精 神 残疾 增 加 幅 度 较 大 ,分 别 比 18 9 7年 的 5 .3万人 、 02
18 9 7年 的 1.0 1 %,上升 了 78 个 百分点 ;精 神残 疾和 多重 7 .1
103 万 人 。人 口年龄结构 老化 ,残疾 人 占总人 口的 比例必 7 .7
然增 大 。 残 疾标准和 残疾评定 方法变化
残疾所 占 比重分别 比 18 9 7年的 42 . 0和 1 . %,上升 了 40 13 3 .6 和 1 0个 百 分 点 ;听 力语 言 残 疾 和 智 力 残 疾 比重 ,则 由 . 9
汉族 和各少数 民族残疾 人 口比例变化 特 力残疾 6 3 ,精神 残疾 76 , 32 2人 8人
多重残 疾 1 1 人 。 57
根 据调 查 数 据 推算 ,四川 各类 残疾 人 总 数 为 6 23 2 . 万 人 , 占四川常住人 口总数 的 75 %。 . 7

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方案》、五类《残疾标准》的通知

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方案》、五类《残疾标准》的通知

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方案》、五类《残疾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公布日期】1986.10.30•【文号】残调[1986]第22号•【施行日期】1986.10.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方案》、五类《残疾标准》的通知(残调[1986]第22号1986年10月30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国务院已批准从1987年4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

并指示由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印发《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方案》、五类《残疾标准》和其他工作部署。

现将《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方案》和五类《残疾标准》印发各地,望请示当地人民政府加强领导,严格按照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的部署,一定将这项调查做好。

附件一: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方案(经国务院批准,由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印发)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进行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批示,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的目的、性质和意义通过调查,掌握全国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地区分布、致残原因及其医疗、康复、教育、就业、婚姻、家庭和参与社会生活等情况,为制定有关残疾人的法规、方针、政策和工作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样本量大,牵涉面广,专业性、技术性强,是一项特殊性的社会调查。

调查所得的数据,对今后制订我国社会发展规划和开展残疾人事业将具有重大意义。

二、调查的对象这次调查残疾人的类别包括: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病残疾;凡有两种或多种残疾的人,另列为综合残疾。

此次只调查家庭户,不调查集体户。

凡居住并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和其他人,或单身居住、生活的,均作为一个家庭户。

家庭户的人口包括:(一)在本户有常住户口的人。

(二)户口关系不在本户、而在本户食宿一年以上的人。

我国低视力康复工作的历程回顾

我国低视力康复工作的历程回顾

国际眼科纵览2020 年12 月第 44 卷第 6 期lnt Rev Ophthalmol,Dec. 2020,Vol. 44, No.6•373 •.全民健康助力全民小康.我国低视力康复工作的历程回顾胡爱莲张旭赵伟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05通信作者:胡爱莲,Email:halzxf@【摘要】低视力康复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医疗、康复、教育、社会保障、家庭等多个领域本文从我国视力残疾的患病状况与病因分析、低视力康复人才培养、辅具助视器的研发与应用、定向行走、视觉康复体系建设、公共健康教育、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总结。

迄今为止,我国的低视力康复工作经历了近四十年的探索与发展,整体上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了由医疗机构、残疾人联合会、康复辅具中心和教育体系共同参与的中国特色的低视力康复服务体系,取得了瞩目成就,但仍面临较大挑战(国际眼科纵览,2020,糾:J7J-378)【关键词】低视力;康复;助视器D0I: 10. 3760/cma. j. issn/1673-5803. 2020. 06. ()01A review of low vision rehabilitation work in ChinaHu Ailian, Zhang X u, Zhao WeiffiBeijing Institute o f Ophthalmology %Beijing Key Labomtory oj Ophthalmology and Visual Science, Beijing Ton-gren Eye Center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y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ly, Beijing 100005,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Hu Ailian, Email:halzxf@ siruL com【A b stract】Low vision rehabilitation is a systematic work, involving medical treatment,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social security, family and other field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history and achievements oflow vision rehabilitation work in China, including the prevalence and etiology of visual disability, personneltrain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visual aids, orientation and mobility training, constRiction of visual re­habilitation system,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and supporting policies. By far, low vision rehabilitation workhas been carried out in China for about 40 years, with relentless exploration and advancement, now the workpattern of k t led by the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ies assumed by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partic ipated bywhole society” has been formed. A low vision rehabilitation senice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been established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China Disabled Persons"Federation, Rehabili­tation Assistive Devices and Technology Center and education system, (h it Rei Ophthalmol, 2020 , 44 :373-378)【Key words】low vision; rehabilitation; visual aidsDOI: 10. 3760/cma. j. issn/1673-5803. 2020. 06. 001人们对于外界物体的感知80%是通过视觉获 得的,视觉残疾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精 神、社会能力产生严重影响,而且还会给家庭、社会 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中国1987年残疾人抽样调查概要

中国1987年残疾人抽样调查概要

作者: 李荣时
作者机构: 全国残疾人调查办公室
出版物刊名: 人口研究
页码: 24-26页
主题词: 残疾人;抽样调查;社会统计;主管部门;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数字;社会学;旧中国;政府;
医学
摘要: <正> 1987年,中国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也是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残疾人调查。

中国有多少残疾人,一直是社会统计方面的一道难题。

旧中国没有这方面的资料。

新中国建立以后,政府主管部门从六十年代开始一直使用2,000万人的估计数字,医学和社会学的专家们提出了从2,000万至8,000万的各种推算数。

世界卫生组织则认为,全世界有5亿残疾人,其中。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残疾人抽样调查的通知-国办发[1986]77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残疾人抽样调查的通知-国办发[1986]77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残疾人抽样调查的通知
正文: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残疾人抽样调查的通知
国办发〔1986〕7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同意从一九八七年四月一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

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在我国是第一次。

通过调查,可以取得全国各类残疾人的丰富数据和资料,为今后制定我国社会发展规划和发展残疾人事业提供依据。

这次调查牵涉面广,专业、技术性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重视这一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完成调查任务。

这项调查由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进行。

《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方案》、五类《残疾标准》和其他工作部署,由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印发各地,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一九八六年十月七日
——结束——。

残疾人健康教育

残疾人健康教育

对残疾状况评估方式的新趋势
▪ 1980年WHO制定公 布《国际损伤、残疾 和障碍分类》,是对 疾病造成的后果的分 类。
▪ 它是一种单向的评估 模式:
▪ 损伤 残疾 障碍
2001年WHO制定 《国际功能、残疾和 健康分类》,是对健 康状态的分类。
它是多向交互的评估 模式:
功能和残疾 活动与 参与 环境因素 个 人因素
残疾人问题的严重性
▪ 1987年4月1日,我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 查结果显示,我国有残疾人口5164万,当 时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约为十亿,如果1998 年按有人口十二亿来计算的话,我国大陆 现有残疾人约6200万,其中听力言语残疾 2057万人。智力残疾1182万人,肢体残疾 877万人,视力残疾877万人,精神残疾 225万人,多重及其他残疾782万人。
▪ 社会学理论指出, 利益被相对剥夺的群体可能对剥夺 他们的群体怀有不友好的心理。当弱势群体将自己的 不如意境遇归结为获益群体的剥夺时, 社会中就潜伏 着冲突的危险, 甚至他们的敌视指向也可能扩散。社 会风险最容易在承受力最低的社会群体身上爆发, 从 而构成危及社会稳定、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社会 隐患。
度上改变残疾人保障法立法之初的起草思 路。
▪ ——关于残疾人的概念, 除大陆用残疾人 这一概念外, 韩国、港澳及东南亚大多称 “残障人士”, 台湾称“身心障碍者”, 日本则 用“身心障害者”。
关注对残疾人理念的变化
▪ 涉及有关听力残疾有种种名称 ▪ 民间: 聋子、哑巴 ▪ 医学: 耳聋、聋哑 ▪ 教育: 聋哑、听力障碍、听力残疾、 ▪ 法律: 听力残疾
障碍,耳听不到或听不真周围环境的声音;从而难与一 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听力残疾分为聋和重听 两类。
▪ 语言残疾: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能说话或语言障碍。 ▪ 听力语言残疾: 听力和语言功能完全丧失(既聋又

残疾预防PPT课件

残疾预防PPT课件

社区中如何开展残疾预防工作
在社区中做好残疾预防工作,有利于针对 主要致残原因开展预防、保健、治疗和康 复; 有利于在残疾发生、发展过程中进行干预 和控制; 有利于在各个生活阶段避免和减少残疾的 发生。

社区残疾预防,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依据我国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贯彻 落实“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 二要建立健全工作体系,采取社会化工作 方式,多部门密切配合。 三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一些重点 预防工程,如:减少遗传性残疾和先天性 缺陷;控制和降低传染病、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等疾病致残;科学合理用药,降低 药物性致残;控制空气、水源、地质污染, 减少环境因素致残;控制和减少事故致残 等。




提倡优生优育 要注意了解对方及其家庭成员身体健康方面的信息,是否 有什么严重的疾病或家族遗传疾病,做到知已知彼,心中 有数,以免因日后出现不孕或生下缺陷儿 ;在适宜的孕 育年龄、最佳的受孕时机怀孕生子,这样可以最大可能的 避开对胎儿发育不良的不利因素。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 脑卒中患者通过早期康复,90%能够达到生活自理,避免 或减轻残疾。 残疾儿童早期干预 开展康复医疗 加强二、三级残疾预防工作,也能使大量残疾人得到不同 程度的康复,减轻残疾造成的功能障碍。
残疾预防

从我做起
全国每16个人中就有1名残疾人; 各种致残因素; 残疾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残疾的发生率在各国只有高低之分,没有 有无之分,不同年龄阶段面临不同的致残风 险,因此说残疾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残疾的发生可防可控


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至少可以使50%的残疾得到控制或使 其延迟发生。 计划免疫 四种可致残的传染性疾病(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百 日咳)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 减少维生素A、碘、微量元素缺乏 ★宏量元素:碳、氢、氧、氮、钙、磷、镁、钠等。 ★微量元素: 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 人体缺乏维生素A,干眼病、夜盲症等 ; 锌缺乏严重时,将会导致“侏儒症”和智力发育不良; 人体缺乏铜会引起贫血,毛发异常,骨和动脉异常,以至 脑障碍; 铁缺乏可引起心理活动和智力发育的损害及行为改变; 当人体缺碘时就会患甲状腺肿 ; 硒能引发蛋白质能量缺乏性营养不良,染色体损害等;

1987和2006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的残疾筛查与评定的质量

1987和2006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的残疾筛查与评定的质量

Quality of Disability Screening and Assessment in the 1987 and 2006 National Sample Surveys on
Disabilities
作者: 刘天俐[1];吴金晶[1];张钧[1];韩纪斌[1];张蕾[1];陈功[1]
作者机构: [1]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北京100871
出版物刊名: 人口与发展
页码: 52-58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 残疾;筛查;评定;数据质量
摘要: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于1987年和2006年分别组织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科学合理的残疾筛查和评定方法是数据质量的重要保证。

描述调查中的残疾筛查和评定方法的制定,并通过数据分析评估调查得到的残疾人相关数据的质量。

两次调查在全国统一领导部署下如期顺利进行。

专家们通过广泛深入的文献调研和现场试点制定科学合理符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残疾诊断和分级标准。

经检验,2006年调查中《7岁以上人群残疾筛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高于90%。

全体调查员、医生、统计员经严格培训按全国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完成现场调查。

事后质量核查证明数据质量达到预期标准,2006年调查残疾人漏报率为1.12‰;1987年调查残疾人数的差错率为1.16‰。

两次调查中导致残疾的疾病和伤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流行特征与同时代文献记录相一致并符合时代发展特征,间接验证了两次调查中的残疾评定符合设计的质量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national sample survey for the handicapped)中国对全国范围内残疾人情况进行的专项调查。

调查的标准时间是1987年4月1日零时。

经国务院批准,由民政部、原国家教委、卫生部等10个部门负责组织。

在29个省、市、自治区调查了1579314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查出视力、听力和语言、智力、肢体、精神病等5类残疾以及综合残疾7743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9%。

以此推算,全国有各类残疾人约5164万。

其中,听力语言残疾约1770万人,智力残疾约1017万人,肢体残疾约755万人,视力残疾约755万人,精神病残疾约194万人,综合残疾约673万人。

5164万残疾人中,0-14周岁的残疾儿童约有817万人,按数量多少排列以此为:智力残疾儿童539万人,听力语言残疾儿童116万人(其中听力残疾儿童86.6万人,单纯语言残疾儿童29.4万人),综合残疾儿童80.6万人,肢体残疾儿童62万人,视力残疾儿童18.1万人,精神病残疾儿童1.4万人。

“词条内容来源于七维教育支持中心与特殊教育辞典第二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