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合集下载

教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教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教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教案章节一: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

2.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教学内容:1. 气压带的定义:气压带是指在地球表面上,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加热,形成的一些具有相对稳定气压分布的区域。

2. 风带的定义:风带是指在地球表面上,由于气压差异而形成的一些具有相对稳定风向和风力的区域。

3. 形成原因:地球自转导致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使得气流在北纬和南纬方向上受到偏转,形成了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加热导致赤道附近上升气流和极地附近下沉气流,形成了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教案章节二:全球气压带的分布教学目标:1. 掌握全球气压带的分布规律。

2. 了解不同气压带的特点。

教学内容:1. 全球气压带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2. 不同气压带的特点:赤道低压带:上升气流,多云、雨多;副热带高压带:下沉气流,晴朗、干燥;副极地低压带:上升气流,多云、雨多;极地高压带:下沉气流,晴朗、干燥。

教案章节三:全球风带的分布教学目标:1. 掌握全球风带的分布规律。

2. 了解不同风带的特点。

教学内容:1. 全球风带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东北信风带、副热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2. 不同风带的特点:东北信风带:暖流上升,干燥、晴朗;副热带西风带:冷流下降,多风、多云;极地东风带:冷流上升,湿润、多雨。

教案章节四: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教学目标:1.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原因。

2.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

教学内容:1. 移动原因: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加热和地球自转导致的科里奥利力的作用。

2. 季节性移动规律: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而北移,极地高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而南移;风带也随之相应地移动。

教案章节五: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和风3篇

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和风3篇

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和风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和风精选3篇(一)教案主题:气压带和风教学目标:1. 了解气压带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地球不同气压带间的气候差异;3. 了解风的形成和作用;4. 掌握风向、风力和风速的测量方法;5. 能够通过地图分析地球上的气候和风向情况。

教学重点:1. 气压带的概念和特征;2. 风的形成和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电脑和投影幕布;2. 地球仪或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风吹树叶摇动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风的认知,问学生风是如何形成的。

Step 2:讲授气压带(15分钟)1. 讲解大气压强度和气压差的概念和作用;2. 介绍地球不同纬度上的气压带,如赤道附近的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3. 分析不同气压带的气候特点和天气现象。

Step 3:展示实例(10分钟)通过展示气压带分布图和降水分布图,让学生根据图表分析不同气压带中的气候差异,并讨论其中的原因。

Step 4:讲授风的形成和作用(15分钟)1. 讲解风的形成原因,即气压差引起的空气流动;2. 介绍地球上的主要风带,如赤道和副热带地区的东风带、副极地和极地地区的西风带;3. 解释风的作用,包括水分蒸发、气温调节和物质传输等。

Step 5:实地观察和测量风向(15分钟)1. 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观察,观察并测量风向;2. 教授风向的测量方法,如风向标的使用方法以及地图上标注风向的方式。

Step 6:小结和检测(10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对地球气候的影响;2. 教师出示一张地球仪或世界地图,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和风向情况;3. 出示几个选择题或综合问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篇关于气压带和风的作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气压带和风的形成和作用,并分析某地区的气候和风向情况。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课标解读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课标解读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课标解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 使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2.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3. 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5. 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动态图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中。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图像,引发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兴趣。

2. 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解释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气压和风的关系。

3. 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讲解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和地球形状对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影响。

4. 探讨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移动规律等。

5. 讲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温度、风向等因素的影响。

6.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地区的气压带和风带对当地气候的影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7. 小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对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原因和特点的掌握。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气压带和风带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在航空、航运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最新版)第一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1.1 气压带1.1.1 定义:地球表面上由于日照和地球自转引起的大规模气压分布带。

1.1.2 分类: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低气压带。

1.2 风带1.2.1 定义:地球表面上由于气压梯度力、科里奥利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的分布带。

1.2.2 分类:信风带、西风带、东风带。

第二章:气压带的成因和特点2.1 赤道低气压带2.1.1 成因:太阳辐射强度大,地表温度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

2.1.2 特点:降水丰富,多对流雨,风力较小。

2.2 副热带高气压带2.2.1 成因:副热带地区大气下沉形成高压带。

2.2.2 特点:晴朗干燥,风力较大。

2.3 极地低气压带2.3.1 成因:极地地区地表温度低,空气下沉形成低压带。

2.3.2 特点:寒冷干燥,风力较小。

第三章:风带的成因和特点3.1 信风带3.1.1 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气压梯度力形成信风带。

3.1.2 特点:信风带的风向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力较小。

3.2 西风带3.2.1 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低气压带之间的气压梯度力形成西风带。

3.2.2 特点:西风带的风向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力较大。

3.3 东风带3.3.1 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低气压带之间的气压梯度力形成东风带。

3.3.2 特点:东风带的风向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力较小。

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4.1 气压带对天气的影响4.1.1 低气压带:降水丰富,多对流雨。

4.1.2 高气压带:晴朗干燥,风力较大。

4.2 风带对天气的影响4.2.1 信风带:风力较小,降水较少。

4.2.2 西风带:风力较大,降水适中。

4.2.3 东风带:风力较小,降水较少。

第五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气候变化5.1 季节性变化5.1.1 气压带的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1.2 风带的移动:信风带和东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西风带四季变化不大。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3. 能够描述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类。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4. 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天气预报中的气压变化,引发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兴趣。

2. 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解释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含义。

3. 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分类:讲解高压带、低压带、盛行风带和极地风带等不同类型的气压带和风带。

4. 解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分析地球自转、地球形状、太阳辐射等因素对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影响。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学习。

第二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

2. 了解季节性变化和纬度变化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3. 能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变化的原因。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

2. 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变化。

3. 气压带和风带变化的原因。

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章内容: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分析春、夏、秋、冬季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

3. 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变化:讲解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地区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

4. 解析气压带和风带变化的原因:分析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大气环流等因素对气压带和风带变化的影响。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变化规律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因素对气压带和风带变化的影响。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变化知识的学习。

教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教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教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第一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介绍1.1 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解释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性1.2 气压带的分类介绍高气压带、低气压带和赤道气压带的特征举例说明各种气压带的分布和形成原因1.3 风带的分类介绍信风带、西风带和东风带的特征解释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第二章:全球气压带的分布和移动2.1 赤道气压带的分布和移动解释赤道气压带的分布特点探讨赤道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原因2.2 高气压带的分布和移动描述高气压带的分布特征分析高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原因2.3 低气压带的分布和移动描述低气压带的分布特征探讨低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原因第三章:全球风带的分布和移动3.1 信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解释信风带的分布特点探讨信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原因3.2 西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描述西风带的分布特征分析西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原因3.3 东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描述东风带的分布特征探讨东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原因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4.1 气压带和风带对温度的影响解释气压带和风带对地球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举例说明不同气压带和风带区域气候的差异4.2 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分析不同气压带和风带区域降水的特点4.3 气压带和风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解释气压带和风带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五章:气压带和风带的观测和模拟5.1 气压带和风带的观测方法介绍气象观测站和气象卫星等观测工具强调观测数据对研究气压带和风带的重要性5.2 气压带和风带的模拟方法解释数值模拟和遥感技术在研究气压带和风带中的应用探讨气候模型对未来气压带和风带变化的预测意义5.3 气压带和风带的研究进展和挑战探讨未来研究的挑战和研究方向教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第六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气候变化6.1 气候变化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解释全球气候变化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和移动的影响探讨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贡献6.2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变化的反馈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6.3 未来气压带和风带的预测利用气候模型预测未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探讨未来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七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应用领域7.1 农业领域的应用解释气压带和风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探讨农业气象服务在气压带和风带研究中的应用7.2 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航空和海上交通运输的影响强调气象服务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性7.3 军事领域的应用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对军事行动的影响解释气象情报在军事战略中的作用第八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案例研究8.1 典型气象事件的分析分析热带气旋、寒潮等气象事件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关系强调气象事件对当地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8.2 区域气候特征的研究以亚洲、非洲、北美等地区为例,研究区域气候特征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关系探讨区域气候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8.3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气压带和风带变化分析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趋势探讨气候变化对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九章:气压带和风带的科普宣传和教育9.1 科普宣传的重要性强调气压带和风带科普宣传对提高公众气象意识的作用探讨科普宣传在气候变化教育中的意义9.2 科普宣传和教育的方法介绍多种科普宣传手段,如科普文章、讲座、展览等强调教育部门、气象部门和社会团体在科普宣传中的合作9.3 气压带和风带科普宣传的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成功的气压带和风带科普宣传案例探讨科普宣传在提高公众气象意识方面的成效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性10.2 气压带和风带研究的展望探讨未来气压带和风带研究的方向和挑战强调跨学科合作在气压带和风带研究中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1. 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介绍:重点关注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及分类,以及它们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性。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阐述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区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进行分析。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2. 课件:气压带和风带的图像、气候分布图等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地球仪五、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a. 气压带的定义和分类b. 风带的定义和分类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a. 气压带的分布规律b. 风带的分布规律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a.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b.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4. 典型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a. 热带雨林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5. 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a. 农业生产b. 航空事业c. 海洋运输本教案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设计了五个章节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压带和风带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规律。

2. 新课导入: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阐述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地区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能力。

4.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分布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2.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的识记及对气候影响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分布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4. 设计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

2. 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解释高压、低压、盛行风等概念,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

3. 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其分布规律。

4. 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如热带雨林、沙漠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6.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气压带和风带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季节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2. 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模式形成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气候形成机制的理解。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请学生解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2. 讨论:分组讨论气压带和风带对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八、案例分析1. 以亚洲为例,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亚洲气候的影响,如季风气候的形成。

2. 让学生举例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对日常生活和农业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 教学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机制、分布规律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 利用图表和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

3.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气压带、风带、高气压、低气压。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地球形状。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南北半球、纬度分布、季节变化。

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降水分布、温度分布。

五、教学时间本节课的教学时间为45分钟。

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地球自转、太阳辐射等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20分钟):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结合图表和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

3. 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知识,能够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最新版)第一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介绍1.1 气压带的定义和分类1.2 风带的定义和分类1.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1.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二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2.1 赤道低气压带的分布和特征2.2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和特征2.3 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分布和特征2.4 极地高气压带的分布和特征第三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3.1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变化的原因3.2 赤道低气压带的季节变化3.3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季节变化3.4 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季节变化3.5 极地高气压带的季节变化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4.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温的影响4.2 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4.3 气压带和风带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4.4 气压带和风带对灾害性天气的影响第五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实际应用5.1 气压带和风带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5.2 气压带和风带在航空事业中的应用5.3 气压带和风带在航海事业中的应用5.4 气压带和风带在农业布局中的应用第六章: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6.1 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6.2 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健康的影响6.3 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出行的影响6.4 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户外活动的影响第七章:气压带和风带的监测与预测7.1 气压带和风带的监测方法7.2 气压带和风带的预测方法7.3 气象卫星在气压带和风带监测中的作用7.4 气象雷达在气压带和风带监测中的作用第八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教学与研究8.1 气压带和风带的教学意义8.2 气压带和风带的教学方法8.3 气压带和风带的学术研究动态8.4 气压带和风带的研究前景第九章:气压带和风带的环境影响9.1 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环境的影响9.2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变化的影响9.3 气压带和风带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9.4 气压带和风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第十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应对策略10.1 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社会的挑战10.2 气压带和风带灾害的应对措施10.3 气压带和风带变化的适应策略10.4 气压带和风带研究的政策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介绍补充说明:气压带和风带是大气环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其定义和分类对于掌握全球大气环流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关于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关于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气压带的定义及其形成原因2. 风带的定义及其形成原因3.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4. 气压带和风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 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分布及影响。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图像,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3.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像,引导学生思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

2. 讲解气压带的成因和分布:讲解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低压带等气压带的成因,以及它们的分布规律。

3. 讲解风带的成因和分布:讲解信风带、西风带、东风带等风带的成因,以及它们的分布规律。

4. 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讲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天气、降水等方面的影响。

5. 实际应用举例: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气象预报等方面的应用。

6.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讨论气压带和风带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7.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影响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气压带和风带实际应用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掌握情况。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最新版)教案章节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3.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类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等压线来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案章节二:赤道低气压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赤道低气压带的基本特征。

2. 让学生掌握赤道低气压带的成因。

3. 让学生了解赤道低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赤道低气压带的概念2. 赤道低气压带的成因3. 赤道低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赤道地区等压线来理解赤道低气压带的特征。

2.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赤道低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案章节三:副热带高气压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基本特征。

2. 让学生掌握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

3. 让学生了解副热带高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概念2.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3. 副热带高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副热带地区等压线来理解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特征。

2.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副热带高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案章节四:中纬度温带气压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纬度温带气压带的基本特征。

2. 让学生掌握中纬度温带气压带的成因。

3. 让学生了解中纬度温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中纬度温带气压带的概念2. 中纬度温带气压带的成因3. 中纬度温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中纬度地区等压线来理解中纬度温带气压带的特征。

2.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中纬度温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最新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1.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1.2.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类1.2.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1.2.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表、实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气压带2.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全球气压带的基本特征,掌握不同气压带的气候特点。

2.2 教学内容2.2.1 全球气压带的分布2.2.2 热带低压带2.2.3 副热带高压带2.2.4 温带低压带和高压带2.2.5 高纬度低压带和高压带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表、实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风带3.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全球风带的基本特征,掌握不同风带的气候特点。

3.2 教学内容3.2.1 全球风带的分布3.2.2 信风带3.2.3 西风带3.2.4 极地东风带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表、实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4.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4.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4.2.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4.2.3 气压带和风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表、实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应用5.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学会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课标解读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课标解读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课标解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解释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

3. 提高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认识,加深对地球运动引起地理现象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3. 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4.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5. 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以及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应用实例。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图像,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气压带和风带的图像、资料和案例。

2. 准备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图像和资料。

3.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4. 安排多媒体教室,准备相关软件和投影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图像,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大气运动。

2. 新课导入: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季风气候、台风等。

4. 地球自转和公转: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理解和看法,进行互动交流。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压带和风带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的示意图。

2.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解释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3. 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举例说明。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自主发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设想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教具,形象直观地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设计课堂实验、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提高课堂氛围。
3.设想三:注重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提问学生“为什么我国夏季会有东南风,冬季会有西北风?”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气候现象,从而引出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
2.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气压带和风带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存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气压带和风带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具体步骤如下: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气压带或风带进行深入探究。
2.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气压带或风带的成因、分布规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3.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组学生可进行补充和提问。
4.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讨论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3.小组合作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手抄报,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形成机制、对气候的影响等。此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4.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气压带或风带进行深入探究,鼓励组内讨论和分享。
-小组间进行汇报、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设想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课标解读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课标解读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课标解读教学目标:1.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3. 能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教学重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2.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

教学准备:1. 教案及课标解读。

2. 相关地图和图片。

3. 教学道具和模型。

教学过程:第一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1. 引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压带和风带的存在。

2. 讲解:解释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说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3. 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问解答,加深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理解。

第二章:气压带的形成原因1. 引入:通过展示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对气压带形成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气压带的分布规律。

2. 讲解:解释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对气压带形成的原因,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气压带形成特点。

3. 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问解答,加深对气压带形成原因的理解。

第三章:风带的形成原因1. 引入:通过展示地球自转和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对风带形成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风带的分布规律。

2. 讲解:解释地球自转和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对风带形成的原因,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风带形成特点。

3. 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问解答,加深对风带形成原因的理解。

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 讲解:解释不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3. 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问解答,加深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理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续)4. 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问解答,加深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理解。

第五章: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

教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教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球气压带的定义、分布和特点。

2. 让学生理解风带的定义、分布和特点。

3. 让学生掌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和移动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全球气压带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风带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2. 教学难点: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3. 采用互动提问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形成原因及移动规律。

2. 教学素材:相关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气压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压带的分布和特点。

2. 新课导入:讲解全球气压带的定义、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3. 案例分析:分析全球气压带的移动规律,引导学生理解气压带的动态变化。

4. 知识拓展:介绍风带的定义、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5.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6. 总结与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理解。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小组汇报: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七、实践操作1. 模型制作:让学生制作地球仪模型,展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八、课堂小测1. 设计一份关于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点小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2. 学生答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小测。

3. 答案讲解:讲解小测的答案,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

九、课堂反思1.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2. 教师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强调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 使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及影响。

2. 利用地图和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3. 进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气压分布图,引发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兴趣。

2. 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引导学生分析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和大气运动等因素如何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产生。

3. 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讲解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压带的分布规律,以及主要风带的分布特点。

4. 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天气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5. 案例分析:以特定地区为例,让学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

6.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作业设计1. 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标注各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

2. 选择一个地区,分析其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成因和分布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考察学生通过地图和案例分析,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模式的影响。

2. 介绍气压带和风带在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3. 探讨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气压带和风带,以及这种影响对环境的意义。

八、教学资源1. 地球气压分布图和风带分布图。

2. 相关气象数据和案例研究材料。

3. 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九、教学安全1. 确保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遵守纪律,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伤害。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3. 能够描述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

【教学重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2. 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2. 讲解: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解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3. 互动:引导学生通过地球仪观察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和特点。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描述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并能够描述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通过练习题的布置,可以巩固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特点的理解。

第二章: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教学目标】1. 了解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形成原因。

2. 掌握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特点。

3. 能够描述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影响。

【教学重点】1. 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形成原因。

2. 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特点。

【教学难点】1. 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形成原因。

2. 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特点。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位置。

2. 讲解:讲解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形成原因,解释其特点。

3. 互动:引导学生通过地球仪观察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特点。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描述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形成原因,掌握其特点,并能够描述其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位置,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设计
【课题】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三圈环流形成原理,全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解析北半球冬,夏季风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

应用典型气候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通过实例的分析掌握气候的五大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从而掌握对某一区域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和步骤,进而能比较分析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的运动规律,分析典型的
气候,对比分析,简述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读图分析季风,了解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2.利用假设和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学会抽象的空间图形分析
2.培养辨证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培养学生执着追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和理解。

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中纬度处的
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

2.季风对大陆东岸的影响
3.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方法】
读图法,绘图法,讨论法,共同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和学生回顾热力环流、近地面大气的方向受那几种力的影响和高空大
气受两种力的影响下风向和等压线平行。

新课讲授:
1、大气环流:由热力环流到风,然后引出大气环流。

理解大气环流的定义和
意义。

利用身边的生活情境形象解说大气环流的意义。

例如:在夏天,屋内开着空调,当你打开门的时候,外面热的空气被风吹进屋内,这样你就会切肤的感觉到了屋内的温度就有了一定的变化。

2、绘图(理想状态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图)
提出第一个假设地球不自传,地表均一的情况下,地球的大气环流会呈现什么样子的环流形式?
引导学生共同思考,并且提问几个学生不同的思考结果。

追问为什么这样想?提问:……
学生回答……
分析和评价……
绘出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的热力环流的方向
3、过渡:生活如果像这样的单圈环流这样简单,我们的生活就过于乏味了,而
我们的自然环境事实上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下面我们一起继续探讨大气的到底有什么规律。

提出第二个假设:地球自传,地表均一,地球自传,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请同学回忆前面的知识,例如:空气流动的时候,因为地球自传,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提问……
学生回答……
分析……
4、以北半球为例,和学生一起分析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过程:先讲低纬环流圈,然后讲高纬环流圈(这些都是热力动因,学生更能容易理解接受,再讲中纬环流圈。

首先说这些环流圈的时候,由此先得出气压带,然后再由气压带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得出风带的形成。

在黑板板书画图逐步详细的分析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0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和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这些是难点,在分析之后再重点分析,借几何绘图帮助学生理解)。

(1)低纬环流(板书)
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向赤道低压带流去。

另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南风逐渐向右偏形成西南风,也叫盛行西风(画箭头⑤)。

与此同时,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又叫极地东风(画箭头⑥)。

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60°N 附近相遇,形成上升气流,在低空形成副极地低压带。

上升气流到高空,一部分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上空(画箭头⑦)为补充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的来源(画箭头⑧)。

这样在30°N与60°N之间形成一个中纬环流圈。

(2)中纬环流(板书)
北纬60°附近的上升气流,另一部分流向极地上空(画箭头⑨),补充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箭头⑩)。

这样在60°N与极地之间形成一个高纬环流圈。

(3)高纬环流(板书)
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

由于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使气流向左偏转,所以环流的方向与北半球不同。

这样,在近地面,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投影图)
5、强化: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规律和记忆
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大概略说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然后在黑板上画出略图。

中间是赤道低压带,两极是高压带,而高低压带相间分布,风带分布在两气压带中间,同时提醒学生注意风带的方向,主要是首先能记住或者分析气压带的高低,然后风是由高压吹向低压,而这个时候又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出现偏转。

学生拿出地图册,填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图
6、引起大气环流的原因:动力原因和热力原因
在我们一起探讨这些气压带和风带的过程中,其实三圈环流中,两边的高低环流圈和中间的中纬环流圈形成的动因是有区别的。

这些知识就和我们物理有关系了,是否有人看出了呢?请大胆的举手回答。

看学生的反映,然后看情况提问或者是直接分析动力原因和热力原因
7、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
同学们请看图,我们前面学习的气压带风带的规律呢,是固定的,然而,我们的太阳直射点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南北移动的,那么气压带风带那种对称性的分布规律有什么变化呢?
引导思维:我们在分析低纬环流的时候,说到因为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

而,我们的太阳直射点是随着季节的移动而移动的,那么在北半球向北移动的时候,北半球的温度比南半球的高,那么我们的气压带在总体上并不是以赤道为中心对称性分布了,而是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偏北,冬季偏南。

指导学生看课本上的图,让学生更好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小结:老师指导学生回顾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帮助理解记忆。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
一、 大气环流的定义和作用
二、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
三、气压带的形成原因:动力原因和热力原因
四、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形成原因:太阳直射点随着季节而南北移动
表现: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大致夏季是偏北,冬季偏南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指导
基础知识: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
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 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文章题目的作用: 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4.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5.中间句、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6.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7.写作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8.容易弄错的术语:
(1)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