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一轮复习剖析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_宋元时期主题10宋元时期高度发达的科技与思想
(3)影响: ①有力的维护了君主专制。 从哲学高度论证了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官方的正统学说。 纲常名教束缚人性。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依据,成为地方教化的
工具。 ②具有客观进步性。 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教育发展、陶冶情操、理性思维等方
重点问题突破
探究二:儒家文化与古代科技
3、儒家的经学方法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古代的科学研究由于与儒家的经学研究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围绕着前人的著作而
展开的,所以一直有尊崇经典的传统。古代科学家首先必须尊崇儒家经典,尤其是包含 科技知识的那些儒家经典。此外,科学中的各个学科也都有各自的经典,这些经典是各 学科的科学家所必须尊崇的。
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 D.本善习远
6.(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高考·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
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
C 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3)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新航路开辟提供技术条件。 2、火药:
(1)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2)宋代,广泛用于军事,《武经总要》。
(3)元代,火炮,经阿拉伯传至欧洲。
(4)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资产阶级打败封 建骑士阶层,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提供了条件。
二、宋元科技
3、印刷术: (1)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 (2)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3)元代,王祯发明木活字,转轮排字盘。 (4)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推动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和文化 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
历史高考总复习:宋元时期知识讲解
高考总复习:宋元时期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宋元时期的政治:宋的集权措施、元的中央官制2、宋元时期的经济3、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4、王安石变法复习建议宋元时期的考点非常多,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能出题。
但重点仍然是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王安石变法、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理学、科技的发展。
其中,理学是难点问题,我们可以阅读一些理学家的著述、人生经历,这对于理解教材的条条框框是有帮助的。
知识清单参考答案:①统一,②辽夏金,③元朝,④民族融合,⑤经济重心,⑥理学,⑦心学。
考点聚焦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一)政权更替简况唐朝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并立南宋、金、西夏并立元朝统一北宋、辽、西夏的对峙局面南宋、金、西夏的对峙局面(二)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1.君主专制的强化宋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2.中央集权的加强目的: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措施:(1)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强干弱枝)。
(2)行政上,派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3)财政上,赋税除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都由中央掌控。
3.影响积极:铲除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政权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导致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政治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不断起来反抗。
财政危机:三冗严重;岁币沉重。
边防危机:辽、西夏的威胁。
庆历新政: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实行改革。
主要措施有:严格官吏升迁;限制“恩荫”;加强官吏的保举和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政令。
2.内容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①富国之法:理财措施②强国之法:军事措施③取士之法:教育措施3.作用促进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但由于用人不当,且触动特权阶层的利益,招致强烈反对,未能完全成功。
历史一轮通史复习:第五单元 宋元史
元朝 行省制度
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
宋代二府三司制簡表
军事
行政
财政
“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互不统属。”
◆主干知识归纳: 1、政治:
宋代中央: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关,其长 官为宰相;设枢密院(使)为最高军政机构 ;设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和财 权,皇帝得以独揽大权。地方:派文臣任地 方官,设通判、转运使;科举制改革; 元代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另有 宣政院、枢密院。地方:创立行省制度加强 中央集权,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 省制的开端。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汝 窑 天 蓝 釉 长 颈 镶 金 瓶
官窑
穿戴瓶
定窑
孩儿枕
哥窑海棠式花盆
定窑
宋 朝 出 现 五 大 名 窑
汝窑
钧窑
官窑
哥窑
景德镇
◆宋末元初,棉花迅速传向内地。棉 纺织业成为新兴手工业部门; ◆元代黄道婆推广“捍、弹、纺、织 之具”,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 ◆元明时期江苏的松江成为全国的棉 纺织业中心。
市的变迁
汉代长安
西市
东市
汉代长安 唐 长 安 城
西市
东市
北 宋 东 京 城
市的变迁
市设在特定位臵; 宋朝以前 “坊” “市”分开;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严格管理。 市坊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普遍。 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经营时间被打破,出现早市、夜市。 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趙 普
五代数十年间, 篡弒不断发生, 政权频频易手, 帝王竟换了八 个姓氏。造成 这种局面的原 因是什么呢? 要国家能长治 久安,你认为 有什么办法吗?
高三一轮复习宋元时期
阶段五宋元时期一轮复习学案一、阶段划分
二、阶段特征
民族关系方面: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少数民族政权统一全国,出现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两宋民族关系特点:一、多民族政权并立。
宋,辽,西夏,金,蒙古,各族政权相继建立。
二、民族融合是历史主流。
南方宋人往北方,北方契丹,党项,女真,蒙古各族来到南方,各族人民共同劳动生活,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是日益加强的。
三、民族矛盾突出: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彼此之间战争不断。
辽、西夏、北宋、南宋、金都是亡于其他民族政权的进攻。
四、封建思想文化制度扩张。
两宋时间南方封建制度日益成熟,随着民族之间的融合,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封建制度一步步向北方延伸。
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特点:元朝为维护蒙古贵族利益,蒙古族在全国的专制统治权,采用“民
分四等”政策,把全国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
这一政策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是对被征服民族的压迫和歧视。
元朝在民族文化上则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国内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并鼓励国内各个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
对外关系方面:蒙古建立连通欧亚两大陆、衔接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的超级帝国,使东方与西方的交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达景象。
商人、教士与使节的往来更为频繁。
元朝与亚、非、欧三大洲的各国建立了多种联系。
文化交流的范围空前扩大。
大元还包容和接纳外国文化,甚至能准许外国人在中国做官,通婚等,欧洲著名历险家马可·波罗曾是大元的重要官员。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 (附答案解析)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
据此可知,宋代()
A.重文轻武B.冗兵冗费C.削弱相权D.重武轻文2.下表是北宋和南宋时期南北方在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比例情况。
这一变化反映了()朝代项目南方北方南北比例1045年(北宋)赋税(贯)358110004509500044:56 1196年(南宋)赋税(贯)600000001431900081:19 A.民族交融加强B.经济重心南移
C.南方赋税沉重D.北方战乱频繁
3.陈列于福建泉州开元古寺内的宋代沉船,分为13个水密隔舱,体现了当时高超的科技水平。
还有哪些航海仪器可能出现在该船上()
A.司南B.声呐C.雷达D.指南针
4.史载唐朝的市(交易的场所)“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宋朝的市“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
上述材料说明()
A.宋代“市”的规模要比唐代大
B.宋代对“市”的管控要比唐代宽松
C.唐代比宋代更重视“市”的作用
D.唐代社会风气没有宋代开放
5.小钱币,大历史。
以下关于北宋时期货币使用情况的材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第1页(共14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宋元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糅合了佛教、道教的一些思想,形成了以儒学为主体,儒、佛、道相结合的
新儒学思想体系——“程朱理学”。理学注重民族气节和做人的品德,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性格,但“三纲五常”也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火药用于军事、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这些发明的西传,对欧洲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文人画、风俗画各
领风骚,宋词、元曲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K12课件
10
例1 (2017江西南昌一模,25)北宋前期沿用唐制,以政事堂为宰相、参 知政事议事办公处,设于禁中。政事堂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 部分或主要职权,在政事堂召开的宰相联席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据此可 知 ( C ) A.宋代最高行政机关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B.宋代的专制皇权受到严格的制约 C.政事堂为宋代前期全国最高的决策机构 D.政事堂的设置成为宋代冗官现象的根源
皇权与 相权
中央与 地方
表现
发展趋势
(1)秦朝设立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位高权重 (2)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三分相权,加强皇权 (3)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4)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K12课件
3
3.元代行省制 (1)内容:元代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 设宣慰司。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2)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 的统一;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⑤ 省 制的开端。
K12课件
4
考点二 农业、手工业及商业
1.农业的发展:⑥ 南宋 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形成稻麦轮 作的一年两熟制甚至三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2.手工业的发展 (1)宋代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五大名窑。 (2)元代时,⑦ 黄道婆 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 3.商业的发展 (1)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纸币“⑧ 交子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大都成为国际 性的商业大都会。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到宋代,逐渐
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
核心的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理
学”。
博 学 明之 辨 , 之审 ,问 笃之 行 , 之慎 。思 之 ,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1、佛道盛行,儒学独尊受到冲击 2、“三教合一”潮流出现
3、唐宋儒学家不断思考与探索使儒学 体系更新
4、与宋代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二、程朱理学的内容
(二)程朱理学代表人物
二程指程朱理学的奠基者, 北宋洛学的创始人程颢 (1032-1085)、程颐 (1033---1107)兄弟二人。
朱熹(1130-1200), 南宋著名思想家。 宋代理学集大成者。
博 学 明之 辨 , 之审 ,问 笃之 行 , 之慎 。思 之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 理”、 “有理则有气”。
你能不能从《西游记》中找到 “三教合一”的痕迹?
西天取经本身就是佛教故事。孙 悟空却是道教出身,七十二变就是向 菩提祖师学的。孙悟空遇到困难就向 各路神灵救援,这里面既有佛教的观 音菩萨,又有道教的太上老君。在取 经路上伸张正义的浩然之气,唐僧舍 生取义的儒家思想。“孙悟空本领再 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既体现了 佛法无边又存在着一定的等级观念。
博 学 明之 辨 , 之审 ,问 笃之 行 , 之慎 。思 之 ,
山西恒山悬 空寺是我国现存 的唯一一座佛道 儒三教合一的独 特寺庙。它修建 在悬崖峭壁间, 迄今已有1400多 年的历史。
山西恒山悬空寺
儒学体系的更新
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
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
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
考题角度
思想 (1)2016· 海南卷,7:封建社会尤其是宋代以来关 羽地位的变化 (2)2015· 全国I卷,40: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3)2015· 海南卷,5:北宋三教合流 (4)2014· 全国I卷,26:宋明理学对人性的认知 (5)2013· 全国I卷,25:程朱理学(从“周孔之道” 到“孔孟之道”) (6)2012· 海南卷,6:宋代理学家对仁的论述 科技文化 2016· 全国Ⅱ卷,41: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影响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讲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经济讲义
第8讲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主干梳理断点弥补 --------------------------- 一、宋元时期的政治(一)君主专制的加强1.宋代⑴宋代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⑵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元代⑴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
(2)元末,宰相权势越来越大,有时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1.宋代⑴措施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2)影响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2.元朝:行省制度⑴措施①地方设行中书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②下设路、府、州、县。
③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
(2)影响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图示解史】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二、宋元时期的经济(一)农业的发展1 .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2 . 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3 .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
4 .重心南移: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二)手工业的进步1 .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2 .纺织业 ⑴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写画中的写实风格。
(2)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3 .冶金业:北宋时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三)商业的繁荣 1 .表现⑴宋朝: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宋元时期一轮复习
复习目标:
1、了解宋元史的基本历史特征,构 建断代知识体系
2、通过练习内化知识、提升能力
感知历史 古代文明的
▪ 先秦史(夏商周:前2070—前 形成 771约1300年;春秋战国:前 770—前221约550年)
▪ 秦汉史(前221-220约440年) 初步发展 ▪ 魏晋史(221-589约370年) 继续发展
(1)两宋时期政府怎样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有何意义? (2)宋元时对外贸易为何由陆路为主转为海路为主?
▪ (1)两宋时期政府怎样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有何意义?
▪ (1)做法: ①建立机构和制度加强管理;②采 取措施鼓励对外贸易发展。
▪ 意义:
▪ ①增加了财政收入缓解了“三冗两积”局面;
▪ ②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 展。
(3)据材料三,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 地位形成的因素。(3分)
(3) 因素: ①宋代科技发达,活字胶泥印 刷术发明,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等。(1分) ②教育普及,科举制进一步完善。(1分) ③出现了程朱理学等新的哲学流派。(1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4分)
▪ 材料四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 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 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 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 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 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 因。(4分)
术的稳步发展。(手工业、农业发展;人口 增加)(2分)
▪ 材料二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 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 ;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 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单元 阶段贯通4 宋元时期
针对训练
1.(2024·重庆巴蜀中学月考)宋仁宗时期,朝廷普遍认为:“状元登第, 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 亦不可及也。”这一现象表明北宋时期 A.程朱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B.干弱枝强的局面逐渐形成 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了变革
√D.实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
据材料“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可知当时科举取士得 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具有很高的社会威望,反映了宋代崇文抑武的方 针下,文人士大夫得到了社会的尊崇,故选D项; 南宋时期程朱理学才成为官方哲学,排除A项; 北宋初年通过分化事权的方式已经形成了强干弱枝的局面,排除B项; 从隋唐实行科举制以来,科举取士一直受到社会的推崇,北宋时期这种 社会价值取向未发生变化,排除C项。
返回
解
题
规 范
“说明、表明”类选择题
指
导
规律总结
说明、表明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其“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 以考查分析能力为主,兼有考查记忆、提取信息、比较等能力,重点考 查的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分析判断能力。此类选择题的基本 设问的标志性细化词语有“说明”“表明”“表明了”“可见”“看出” 等。此类试题中的题干与题肢之间的逻辑关系:一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是 因果关系;二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三是题干与题肢 之间是判断关系。
√B.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规范了活字印刷的流程 D.丰富了宋代书籍的内容
宋代人所刻印书籍的“牌记”载有出版人、刻书人、出版日期、版权声 明等信息,是对出版人、刻书人权利和版权保护的证明,这是商品经济 发展的必然产物,故选B项; 书籍上的牌记是关于书籍出版人、刻书人、出版 日期和版权声明的信息,与程朱理学和书籍的内 容无关,排除A、D项; 题干所述为宋代“刻印书籍”,是雕版印刷的书 籍,排除C项。
2022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第六讲宋元时期基础知识汇编
统编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汇编第六讲宋元时期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6年----1279年)纲要上1.P49政治:●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选一P5、6 P31 P46分散机构权力作用P100基层管理与救济抑制武将势力●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北宋和辽三冗两积北宋和西夏局面形成+选一P61●王安石变法背景内容(富国、强兵)+选一P23作用失败原因南宋: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康王赵构(宋高宗)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币”。
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长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P60经济:农业;农业发展成就突出。
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还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户口增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一亿,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加选一P93赋役P98户籍●手工业: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路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选二P21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汉代开始)作燃料。
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第四单元 第9讲 宋元时期的经济
(1)生产技术: 宋代以后, 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 熟制。 (2)土地制度: 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 , 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
(4)重心南移: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记] 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你(汝) 哥一定当军(钧)官。
(3)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鼓励支持的态度, 这种积极 的政策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二史料探史——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
史料 宋代港口则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
区域,数量有了明显增长。据《岭外代答》 、 《云麓漫钞》 、 《诸 蕃志》等书记载,两宋时期,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 湾沿岸、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等地,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已 多达六十余个。进出口商品的种类增加,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 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 ——摘编自《宋代海外贸易史》
[补] 市舶收入是宋王朝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北宋中期, 市舶收入达四十二万缗左右。南宋前期,宋王朝统治危机深重, 市舶收入在财政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南宋初年,岁入不过一千 万缗,市舶收入即达一百五十万缗,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财政。
核
心
问
题
把握主流·辐射多元
重 难 点 一 宋元时期商业的发展
一读图明史——宋代城市功能
(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 东京城市经济的繁荣是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概括时 要抓住①②③④从贸易发达、娱乐设施齐全、商品种类之多和 交易量之大等方面来分析。
[提示] 市坊界限被打破;专业化市场得到发展,商品交易种
类繁多、数额巨大;娱乐设施完善,娱乐经济繁荣。
[系统认知]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趋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讲宋元时期的文化学案含解析
第10讲宋元时期的文化一、两宋时期的思想1.程朱理学(1)背景: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
(2)思想主张:(3)地位及影响:①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②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③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2.陆九渊的心学(1)宇宙观:“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2)认识论:“发明本心”,只需内心反省就可得到天理,反对“格物致知”。
二、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①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造出的简仪结构简化,精度提高。
②元朝时郭守敬编订《授时历》,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
(3)农学:元朝王祯编写《农书》。
2.文学成就(1)宋词:①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的增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②代表作家: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2)元曲:①形成:散曲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
②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③代表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等。
3.书法:北宋苏轼、元朝赵孟等人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
4.绘画(1)两宋: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
(2)风俗画是北宋画坛的最大亮点。
代表作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3)元朝时,文人画成就突出,王冕的《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重难点一宋明理学一史料探史——理学的特点史料朱熹《玉山讲义》载: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①、诚意、正心、修身②,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③。
张载在《西铭》中提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高考一轮复习-宋元
官吏腐败;
人民反抗不断
澶渊之盟
1004年,辽军(契丹族)大举攻宋,直抵澶州 城下,宰相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取得胜利,但皇帝 急于求和,1005年双方议和,宋辽维持旧疆,约为 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每年给辽国银 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币”;两边人 户不得交侵……
1、(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27)关于宋太祖驾崩 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 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 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 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强兵 为改变积弱的局面 之法 取士 之法
为变法培养人才, 制造舆论
一、宋元时期的政治 二、北宋王安石变法
背景: 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 内容: 影响:
“迨元丰年间(1078——1085年),年谷屡 登,积粟塞上,盖数千万石;而四方常平之钱,不 可胜计。” ——北宋学者陆佃 这则材料说明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什么成效?
宋夏议和
1044年,宋册封夏国主(党项族),每年给夏7万 2000两,绢15万3000匹,茶3万斤
材料四: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 恩荫之烂,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 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廿二史札记》 材料五: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政策,每逢 荒年,政府招募饥民当兵,灾荒不断,募兵不已.养兵之费, 在天下十居七八 。 ----引自《张载集》 材料四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现象?影响如何? 冗官。造成行政效率低,政府财政困难,出现积 贫局面。 材料五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现象?影响怎样? 冗兵。军队战斗力下降,增加财政负担,出现积贫积 弱局面。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权的结果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宋元(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旧人教版
历史旧人教一轮复习宋元(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一、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中期改革的历史背景) 1、政治危机 :阶级矛盾日益加剧 ;2、经济危机 :财政严重困难 ;3、边疆危机 :民族间矛盾尖锐,引发民族间战争频繁 ; (1)辽和西夏时刻威胁北宋的安全,民族间战争不断 ; (2)北宋“守内虚外”的软弱政策,无法解决边患 ; 二、北宋中期的改革 1、庆历新政“不抑兼并” 的土地政策2、王安石变法(1)变法目的:缓和阶级矛盾,富国强兵,以克服危机,巩固统治;(2)变法时间:1069年至1086年,宋神宗时期;(3)核心人物:参知政事王安石;(4)变法措施①军事措施②理财措施:变法的中心所在;③教育措施;(5)变法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是封建社会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6)变法影响: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①变法,使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②变法,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开辟了不少荒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③变法,使北宋军事实力有所增强;(7)失败之因①最主要原因: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②主观原因:用人不当,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③客观原因:宋神宗死后,保守派司马光当政,废除新法;④根源:新法没有从根本上对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剥削制度进行变革。
(6)变法评价①变法是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情况下进行,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②王安石能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不魁为我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③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统治危机进行的政治运动,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巩固训练1、加强对经济的管理是政府的职能之一。
下列措施中体现了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管理的是……………………………………………………………………………………()A、租庸调制B、市易法C、青苗法D、两税法2、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有………………………………………………()①背景②改革措施③性质④结果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此胸襟的他为宋仁宗赏识而进行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A、整顿吏治B、理财C、军事改革D、教育改革5、方田均税和两税法当时都遭到大地主的反对,主要是因为这两种税………………()A、取消一切杂税、杂役、只收地税B、都减轻了农民的实际负担C、按照每户实际占有田亩收税D、把徭役和杂税分摊到田亩上6、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成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损1500多万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4分)
材料四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 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 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 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 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活学活用
2、阅读关于宋元对外贸易的部分材料,请思考: 材料 971年宋太祖在灭南汉后设广州市舶司,以后又 设杭州、明州市舶司,合称三司。管理这几处著名贸易 港。……,987年5月,“遣内侍八人,赍敕书金帛, 分四路招致南海诸蕃”,对其经商活动予以税收优惠。 …… 宋代对外贸易主要有两种,一是宋朝与海外各国 的朝贡贸易,一是宋朝与私人海商的市舶贸易。……, 这些贸易种类繁多,数额巨大…… 。《诸蕃志》记载 ,海路有53国与南宋有贸易往来,南宋商人出海可达 20多国家进行贸易,南宋时对外贸易的鼎盛时期。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 业革命表现及原因。(5分) (1)表现: ①“市”打破了时空界限(市 坊合一;出现了夜市)(1分); ②出现了 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或城镇);(1分) ③纸币流通。(1分) 原因:①宋代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 ②技 术的稳步发展。(手工业、农业发展;人口 增加)(2分)
(1)两宋时期政府怎样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有何意义? (2)宋元时对外贸易为何由陆路为主转为海路为主?
(1)两宋时期政府怎样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有何意义? (1)做法: ①建立机构和制度加强管理;②采 取措施鼓励对外贸易发展。 意义: ①增加了财政收入缓解了“三冗两积”局面; ②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 展。 ③促进了民族之间和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 ,促进了社会进步。
材料二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 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 ;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 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 平民趣味。(2分) (2)文学: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 (任答一点,共1分) 艺术:《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 (1分)
材料三 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 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 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 ,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 ——乔纳森· 斯彭斯《新闻周刊》
(3)据材料三,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 地位形成的因素。(3分) (3) 因素: ①宋代科技发达,活字胶泥印 刷术发明,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等。(1分) ②教育普及,科举制进一步完善。(1分) ③出现了程朱理学等新的哲学流派。(1分)
延展反思
2、元朝时期,社会矛盾复杂,统治不 足百年而“失天下”,其统治“得” 在何处?“失”在何处?各举两例。
3、有何启示?
活学活用 1、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闰十二月诏:“诸 路(应作道)州民户,或有能勤稼穑而乏子种 与土田者,或有土田而少男丁与牛力者,令农 师与本乡里正村耆相度,且述土地所宜,及某 家见有种子,某户见有缺丁(男),某人见有 剩牛,然后分给旷土,召集余夫,明立要契, 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 争讼”。此诏的颁布 A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B消除了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 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 D促使小农经济逐步走向瓦解
宋元史复习
复习目标:
1、了解宋元史的基本历史特征,构 建断代知识体系
2、通过练习内化知识、提升能力
Hale Waihona Puke 知历史 古代文明的 先秦史(夏商周:前2070—前 形成 771约1300年;春秋战国:前 770—前221约550年) 秦汉史(前221-220约440年) 初步发展 魏晋史(221-589约370年) 继续发展 隋唐史(581-907近330年) 成熟繁荣 宋元史(907-1368约460年) 高度发展 明清史(1368-1840约470年— 衰落 1911)
(2)努力: ①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 ②注重 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 条件: ①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 ②宋朝社会经济的 发展; ③积贫积弱局面的需要。 ④宋代教育的发展。
两点提示 练习考试化:完美的呈现 学会“刷题”:找出“增分点”
附 著名汉学家埃狄纳· 巴拉兹说:“中国封 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 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然而之后 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的走进近代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宋 元 史 知 识 结 构
是封建社会继续发展时期,中央集权进 一步 历史 加强,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前代,科技进步, 地位: 文化繁荣,民族交往和中外交往频繁,中国 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延展反思
1、两宋时期中华文明继续领先于 世界,但同时还“积贫积弱”, 其“强”在何处?“弱”又在何 处?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 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 因。(4分) (4)政治上仍然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1 分)科技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1分)理 学思想后来日益走向僵化。(1分)蒙古的入侵 打断了这一进程。(1分)
感知历史
感知历史
感知历史
感知历史
历史的感觉
知识回顾
时间更替:907—960—1127—1271---1368 由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由民族矛盾 政治:到民族融合;中央集权的强化。 经济:社会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发达…… 社会 思想: 理学兴起 …… 状况 科技: 高度繁荣,…… 文化: 辉煌灿烂……
(2)宋元时对外贸易为何由陆路为主转为 海路为主?
原因: ①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 ②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 ③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尤以海 运为主。 ④与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有关,汉代以丝织品为 主,两宋以陶瓷为主,不易陆路运输。 ⑤路上丝路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 ⑥波斯、阿拉伯商人在沿海的活动。
活学活用
3、材料: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的思想从新 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 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 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 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 食都做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根据材料,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 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 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 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 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 进了农业。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 了水田灌溉面积。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 了一倍。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 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 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 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业革命表现 及原因。(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