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课件--妊娠病·子晕子痫
合集下载
子痫--ppt课件
ppt课件
6
国外资料:
子痫前期、子痫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第二位原因 (7.6/10万~8.2/10万)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第三位原因 (4.3/10万~5.2/10万)
子痫前期、子痫的发生率
5%~7%
子痫前期、子痫并发心衰的发病率 0.34%
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病率
1%~6%
妊娠期急性左心衰发生率
研究发现平均动脉压每增加0.667kPa(5mmHg), 胎死宫内和围生儿死亡的危险性即有随之增加的 趋势,以平均动脉压≥10.6kPa(80 mmHg)为 界值,胎死宫内、子痫前期及低体重儿的发生率 明显增高。
有研究指出MAP预测法的特异性从53%~97%,敏 感性0~92%,结论是MAP≥12kPa,预测暂时性 血压升高优于子痫前期。
ppt课件
24
2、抑制素(inhibin , INH)
是一种多肽糖蛋白,在女性主要由卵巢颗粒 细胞、泡膜细胞和黄体细胞分泌。妊娠期, 胎盘是抑制素的最主要来源,影响妊娠的发 生发展。
20 世纪末国外学者首次报道了子痫前期妇女 妊娠晚期血清中抑制素水平出现升高。随后 大量研究表明子痫前期患者血清INH 水平明 显高于同期血压正常的妊娠妇女,母体血清 INH 测定可能有助于预测子痫前期的发展。
ppt课件
12
紧急处理
一经确诊,立即住院治疗,中西医结合
控制抽搐:硫酸镁
解痉 降压 镇静 合理扩容 必要时利尿,适时终止妊娠,
ppt课件
13
硫酸镁
用法:首次25%硫酸镁20ml+25%葡萄糖液20ml
缓慢静注(10分钟以上)
接着用25%硫酸镁60ml加入葡萄糖1000ml静
滴,速度为1g/小时。
子痫PPT课件
3.气滞
素多抑郁,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孕后胎 体渐长,阻滞气机,升降失司,遂致气滞 而肿;气滞湿停,痰浊中阻,清阳不升, 则发为子晕;气郁痰滞,蕴而化火,痰火 交炽,上蒙清窍,进而发为子痫。
一、子肿
诊断要点
1、病史 2、症状 3、检查
l.病史
了解有无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 病、贫血、营养不良史;是否高龄 或低龄初孕、多胎妊娠、或羊水过 多等。
子肿、子晕、子痫
问题
1. 何谓子肿、子晕和子痫?其病因病机有 何关联? 2. 子肿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是什么?。 3. 试分析子晕不同证候之异同?
概 念
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发生肿胀者,称为 “子肿”,亦称“妊娠肿胀”;若头目晕 眩,状若眩冒,甚者眩晕欲厥者,则为 “子晕”,亦称“妊娠眩晕”、“子眩”; 若在妊娠晚期、临产时,或新产后,突然 眩晕倒仆,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关紧 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须臾醒,醒后 复发,甚或昏迷不醒者,称为“子痫”, 亦称“妊娠痫证”、“子冒”。此三者在 病机上有联系,病症可逐渐演变,故作为 一类疾病进行论述。
治法:补肾化气行水。 方药:真武汤(《伤寒论》)。 附子 生姜 茯苓 白术 白芍 方中附子温肾化气行水;生姜、白术、茯 苓健脾利湿行水;白芍开阴结,与附子同 用引阳入阴,以消阴霾之气,全方共奏温 阳化气,行水消肿之效。方中附子有毒, 用量宜轻,入药久煎以减轻毒性。或易桂 枝通阳化气行水。
若腰痛甚者,酌加杜仲、续断、 桑寄生固肾安胎。
按:本例为脾胃虚弱,湿邪停滞,《素问· 至真要 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盖脾虚则 湿阻,脾又主肌肉,司运化,虚则运化受阻,不 能制水,水饮不化,湿淫流注肌肤,形成浮肿。 复因即将足月,胎儿成长,体积膨大,逼迫胸腹, 感觉气促闷胀,又紧逼直肠,导致大便频数。胎 热上炎,引起内热口燥。 治疗以黄芪为君,因能补气健脾,促进运化,培 土止泻,复有利水退肿之效,适合于脾胃虚弱者; 其性甘温,对于湿阻者不甚相宜,所以用苍术、 白术为臣,燥湿健脾,脾健则运化正常,水湿何 以滞留;栀、芩、蒿能清内热,生地滋阴凉血, 复用陈皮、冬瓜皮、防已、地骨皮、苓皮等利水 消肿,并加入枳壳一味,以疏通气机,束胎易产, 用于将产患者,颇为合拍。
中医妇科学课件-妊娠病概述[宝典]
病机
01
02
03
04
气血失调
妊娠病的发生与气血失调密切 相关,如气滞血瘀、气血两虚
等。
脏腑功能失调
孕期脏腑功能失调,如脾胃不 和、肝气郁结等,均可引发妊
娠病。
经络受阻
孕期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 ,可能导致各种妊娠病的发生
。
胎元不固
胎元不固是妊娠病的一个重要 病机,与肾气不足、冲任不固
等有关。
03
中医妇科学课件-妊 娠病概述[宝典]
目录
• 妊娠病的定义与分类 • 妊娠病的病因与病机 • 妊娠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妊娠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 妊娠病的预防与保健
01
CATALOGUE
妊娠病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01
妊娠病是指在妊娠期间因生理、 心理、环境等因素引发的各种疾 病,主要症状包括呕吐、腹痛、 腰痛、下肢水肿等。
02
妊娠病不仅影响孕妇的健康,还 可能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 影响,因此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
分类
根据病因分类
妊娠病可分为生理性妊娠病和病理性妊娠病。生理性妊娠病 主要是由于妊娠期激素和子宫的变化引起的,如呕吐、腰痛 等;病理性妊娠病则是由其他疾病引发的,如妊娠期高血压 、糖尿病等。
根据症状分类
妊娠病可分为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 病等。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泌尿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心血管系统 疾病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等。
02
CATALOGUE
妊娠病的病因与病机
病因
六淫邪气
外感六淫邪气,如风寒、暑湿、燥火等,均 可导致妊娠病的发生。
保健
心理调适
子肿子晕子痫---中医妇科学
羚羊角(先煎)15g,钩藤15g,桑叶15g,菊花15g,竹茹 9g,贝母15g,生地黄15g,白芍15g,茯神30g,甘草5g,桑 寄生15g,菟丝子20g。
37
辨证论治-子痫
•痰火上扰 证候特点:妊娠晚期或正值分娩时,卒然昏不知人,四肢
抽搐,气粗痰呜,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豁痰,开窍。 方药:牛黄清心丸加减。 牛黄6g,朱砂6g,黄连9g,黄芩15g,栀子仁12g,郁金12
减轻至孕前情况
减轻至孕前情况
28
中医诊断
子肿
子晕
子痫
病史
贫血、营养不良、高龄或低龄初孕、多胎妊娠或羊水过多
症状
从下往上出现凹陷性
(20w后出现) 水肿或隐性水肿(体
重增加≥0.5kg)
头晕、头痛、眼花 抽搐或昏迷 甚或胸闷,恶心呕 吐,或伴水肿等
检 水肿程度 查 血压
蛋白尿
+至++++
两次以上大于 140/90mmHg
21
分类标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1. 妊娠期高血压 2. 子痫前期(轻、重) 3. 子痫 4.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5.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22
• 妊娠期高血压诊断标准 1. 妊娠期首次发现血压≥140/90mmHg 2. 无蛋白尿 3. 产后12周内血压恢复正常 4. 只有在产后最终确诊 5. 可以伴有妊高征其他体征,如:上腹部不适或血
g,桑叶15 g,菊花15 g,钩藤15g,竹茹12g,茯神15g。
38
西医治疗
• 治疗目的与原则
争取母体可以完全恢复健康
胎儿出生后能够存活
以对母婴影响最小的方式终止妊娠
• 可根据分类选择不同治疗方案
37
辨证论治-子痫
•痰火上扰 证候特点:妊娠晚期或正值分娩时,卒然昏不知人,四肢
抽搐,气粗痰呜,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豁痰,开窍。 方药:牛黄清心丸加减。 牛黄6g,朱砂6g,黄连9g,黄芩15g,栀子仁12g,郁金12
减轻至孕前情况
减轻至孕前情况
28
中医诊断
子肿
子晕
子痫
病史
贫血、营养不良、高龄或低龄初孕、多胎妊娠或羊水过多
症状
从下往上出现凹陷性
(20w后出现) 水肿或隐性水肿(体
重增加≥0.5kg)
头晕、头痛、眼花 抽搐或昏迷 甚或胸闷,恶心呕 吐,或伴水肿等
检 水肿程度 查 血压
蛋白尿
+至++++
两次以上大于 140/90mmHg
21
分类标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1. 妊娠期高血压 2. 子痫前期(轻、重) 3. 子痫 4.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5.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22
• 妊娠期高血压诊断标准 1. 妊娠期首次发现血压≥140/90mmHg 2. 无蛋白尿 3. 产后12周内血压恢复正常 4. 只有在产后最终确诊 5. 可以伴有妊高征其他体征,如:上腹部不适或血
g,桑叶15 g,菊花15 g,钩藤15g,竹茹12g,茯神15g。
38
西医治疗
• 治疗目的与原则
争取母体可以完全恢复健康
胎儿出生后能够存活
以对母婴影响最小的方式终止妊娠
• 可根据分类选择不同治疗方案
最新中医妇科学妊娠病讲义教学讲义PPT
胶艾汤
异位妊娠
❖ 概念:凡孕卵在子宫畦外着床发育,称为 “异 位妊娠”。
❖ 病因: 炎症 发育不良 异位症 肿瘤 手术
异位妊娠
输卵管妊娠流产 完全流产
不全流产
❖ 病理
输卵管妊娠破裂 休克
腹腔妊娠
子宫:内膜呈蜕膜样变化
❖ 临床表现
停经
贫血
腹痛
体征腹部检查
休克
后穷窿穿刺
不规则阴道出血 妇检
❖ 诊断:病史结合体征及确定妊娠非宫内。
胎漏、胎动不安
❖ 诊断
1、临床表现 胎漏、胎动不安
2、检查:胚胎存活
3、鉴别;激经、妊娠尿血、
宫外孕、萄萄胎。
❖ 辨证论治:
要点:出血量色、质、伴随症
治则:安胎
分型:肾虚:
寿胎丸
气血虚弱:
胎元饮
血热:
保阴煎
外伤:
圣愈汤
堕胎、小产、滑胎
❖ 概念:堕胎:妊娠12W内,胚胎自然殒堕者。
小产:妊娠12-28W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
逐瘀去胎
随胎、小产:去胎益母
刮宫术去胎
引手术去胎
生化汤
按产科去胎
调气血
孕前重在调
调精神
滑胎
调月经
养气血
孕后重在养
补肝肾
调情志
子肿
❖ 概念:妊娠后肢体面目发生肿胀者。
子肿、子气、脆脚、皱脚、子满。
❖ 病因病机
脾虚: 水湿不运
泛溢肌肤
肾虚: 气化失职
水湿积聚
子肿
气滞: 气机阻滞
水湿木化
❖ 诊断 特点:孕后肢体,面目发生肿胀。
❖ 辨证论治 阴虚肺燥:百合固金汤 痰火犯肺:清金降火汤
中医妇科学妊娠病课件
妊娠眩晕
定义
妊娠期出现以头晕目眩,状若眩冒为主证,甚或眩 晕欲厥者。
原因
多因气血虚弱、阴虚阳亢、痰浊上扰导致清窍失养 。
症状
头晕目眩、
03
妊娠病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80%
详询病史,结合检查
了解孕妇的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 ,观察其症状表现,结合相关检 查结果进行辨证。
100%
四诊合参,动态观察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 全面收集孕妇的临床资料,动态 观察病情变化。
症状
下腹疼痛、阴道流血,可能伴有腰酸、下坠感。
原因
多因血虚、气郁、虚寒、血瘀等导致胞脉受阻或 胞脉失养。
治疗
以养血安胎止痛、疏肝解郁、温经散寒、活血化 淤为主,根据具体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胎动不安
定义
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 阴道少量出血者。
原因
多因肾虚、气血虚弱、血热、跌仆损 伤等导致冲任气血失调、胎元不固。
治疗
以养血祛风止痒、清热利湿止痒为主,同时 注意皮肤护理和饮食调理。
妊娠肿胀
定义
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不同程度的肢面 目肿胀者。
症状
肢面目肿胀、皮肤光亮、按之凹陷不 起等。
原因
多因脾虚、肾虚、气滞导致水湿内停 。
治疗
以健脾利水消肿、补肾温阳化气行水 、理气行滞消肿为主,同时注意休息 和抬高下肢以缓解症状。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避免过度劳累。
衣着宽松舒适,以棉质 、透气性好为主。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 阴清洁,预防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 免风寒湿邪侵袭。
情志护理与心理疏导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
可进行适当的胎教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等,以 调节情志。
子肿、子晕、子痫、子淋PPT课件
症状
• 轻者出现轻微的 头晕目眩,或一 过而止,可伴水 肿。
• 重者出现头胀而 痛,视物昏花, 胸闷呕吐,小便 短少,往往是妊 娠痫证的先兆症 状
检查
• 测血压
舒张压高出基础血压 30mmHg,收缩压高出基 础血压15mmHg,或基础 血压不高,孕20周后 血压高于140/90mmHg.
• 尿常规
可见蛋白尿
• 子晕有轻重之分,气血虚弱型属轻 证,阴虚肝旺,脾虚肝旺为重证, 多为子痫的先兆症状,应引起足够 的重视。
• 及时、正确地治疗,预后大多良好; 否则病势发展可导致子痫,甚则严 重威胁母婴生命。
第十二节
子痫
病案
袁某,女,33岁,农民。 主诉:妊娠30周,近一周抽搐发作两次。 现病史: 患者自妊娠5个月出现下肢浮肿,血压升高,时有头 晕眼花。近一周突然晕倒两次,四肢抽搐时作时止, 患者烦躁不安, 口干舌燥,胸闷欲呕,大便干 查体:血压:160/110mmHg,颜面红赤, 下肢凹陷性水肿,脉弦细数 。
本病类似于西医中度妊高征或重度妊高征先兆子 痫阶段,或妊娠合并贫血
历史沿革
明清以前,“子晕”与“子痫”多混同论述,至清代《叶氏女 科证治》才将“子晕”与“子痫”从病因证治上区分开,为 “先兆子痫”、“子痫”的论治开创了先河。
《女科证治约旨》指出本病病因——“肝火上升,内风扰 动”“痰涎上涌”。
治疗时可佐以固肾安胎之品如白术黄芩杜仲川72主要症候妊娠期间小便频数淋漓涩痛量少色黄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大便干颧赤唇红舌红少苔脉细治疗原则滋阴清热润燥通淋方药知柏地黄丸73主要症候主要症候妊娠期间小便频数尿短赤艰涩刺痛面赤心烦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方药方药导赤散加玄参麦冬导赤散加玄参麦冬74主要症候主要症候妊娠期间突感尿频尿急尿痛尿意不尽欲解不能小便短赤小腹坠胀胸闷纳少带下黄稠量多舌妊娠期间突感尿频尿急尿痛尿意不尽欲解不能小便短赤小腹坠胀胸闷纳少带下黄稠量多舌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方药方药加味五苓散加味五苓散75转归与预后子淋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如能及时正确的治疗则预后良好
子痫的中医护理ppt课件
子痫的中医护理ppt课件
• 子痫的概述 • 中医对子痫的认识 • 子痫的中医护理 • 子痫的预防与保健 • 案例分享与讨论
01
子痫的概述
子痫的定义
总结词
子痫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疾病,通常在妊娠20周后发生,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 等症状。
详细描述
子痫是一种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通常在妊娠20周后发生。它以高血压、 蛋白尿、水肿为主要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子痫对母婴健康 危害极大,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早产、甚至死亡。
案例三
患者张某,孕32周,因双下肢水 肿、尿蛋白阳性等肾功能受损表 现就诊,诊断为子痫,经中医护
理后稳定。
护理经验分享
经验一
重视孕期保健,定期产检,及早发现并处理子痫 前期症状。
经验二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饮食 调理、运动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
经验三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子 痫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互动与讨论
问题一
子痫的中医护理有哪些特色和优势?
问题二
如何预防和减少子痫的发生?
问题三
子痫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遵医嘱治疗
一旦确诊为子痫前期,应遵医嘱治疗, 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关注母婴安全
子痫对母婴安全有较大威胁,应密切 关注病情变化,确保母婴安全。
05
案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
患者李某,孕28周,因突然出现 抽搐、神昏、血压升高而入院,
经中医护理后康复。
案例二
患者王某,孕35周,因持续头痛、 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诊断为 子痫前期,经中医护理后好转。
• 子痫的概述 • 中医对子痫的认识 • 子痫的中医护理 • 子痫的预防与保健 • 案例分享与讨论
01
子痫的概述
子痫的定义
总结词
子痫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疾病,通常在妊娠20周后发生,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 等症状。
详细描述
子痫是一种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通常在妊娠20周后发生。它以高血压、 蛋白尿、水肿为主要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子痫对母婴健康 危害极大,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早产、甚至死亡。
案例三
患者张某,孕32周,因双下肢水 肿、尿蛋白阳性等肾功能受损表 现就诊,诊断为子痫,经中医护
理后稳定。
护理经验分享
经验一
重视孕期保健,定期产检,及早发现并处理子痫 前期症状。
经验二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饮食 调理、运动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
经验三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子 痫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互动与讨论
问题一
子痫的中医护理有哪些特色和优势?
问题二
如何预防和减少子痫的发生?
问题三
子痫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遵医嘱治疗
一旦确诊为子痫前期,应遵医嘱治疗, 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关注母婴安全
子痫对母婴安全有较大威胁,应密切 关注病情变化,确保母婴安全。
05
案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
患者李某,孕28周,因突然出现 抽搐、神昏、血压升高而入院,
经中医护理后康复。
案例二
患者王某,孕35周,因持续头痛、 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诊断为 子痫前期,经中医护理后好转。
子晕、子肿、子痫--概述(“妊娠”相关文档)共9张
针推资源库 中妇子库
第九章 妊娠病
第八节 子肿、子晕、子痫
一、概述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制作人:李杏英
者, 称为“子肿”,又称“妊娠肿胀” 者, 称为“子肿”,又称“妊娠肿胀” 者, 称为“子肿”,又称“妊娠肿胀” 眩晕欲厥者,称为“子晕”。 醒后复发,甚或昏迷不醒者,称为“子痫”, 生眩晕倒仆,昏不知人,双目上视,牙关 者, 称为“子肿”,又称“妊娠肿胀” 子肿——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发生肿胀 子晕——妊娠中晚期,出现头晕目眩,甚则
一、概述
子痫组图
一、概述
1.定义
子肿——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发生肿胀 者, 称为“子肿”,又称“妊娠肿胀”
1.定义
一、概述
子晕——妊娠中晚期,出现头晕目眩,甚则
眩晕欲厥者,称为“子晕”。又称“妊娠眩 晕”、“子眩”
1.定义
一、概述
子痫——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发 子痫——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发
眩晕欲厥者,称为“子晕”。 者, 称为“子肿”,又称“妊娠肿胀”
第醒八后节 复发,肿甚、或子昏晕迷、不醒子醒痫者后,称复为“子发痫”,,甚或昏迷不醒者,称为“子痫”,
生眩晕倒仆,昏不知人,双目上视,牙关
亦称“子冒”、“妊娠痫证” 子肿——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发生肿胀
子晕——妊娠中晚期,出现头晕目眩,甚则 制作人:李杏英
1.定义
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须臾自醒, 者, 称为“子肿”,又称“妊娠肿胀” 子肿——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发生肿胀 子晕——妊娠中晚期,出现头晕目眩,甚则 子晕——妊娠中晚期,出现头晕目眩,甚则 第八节 子肿、子晕、子痫 子晕——妊娠中晚期,出现头晕目眩,甚则 子肿——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发生肿胀 子晕——妊娠中晚期,出现头晕目眩,甚则 制作人:李杏英 子痫——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发 者, 称为“子肿”,又称“妊娠肿胀” 生眩晕倒仆,昏不知人,双目上视,牙关 子肿——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发生肿胀 第八节 子肿、子晕、子痫
第九章 妊娠病
第八节 子肿、子晕、子痫
一、概述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制作人:李杏英
者, 称为“子肿”,又称“妊娠肿胀” 者, 称为“子肿”,又称“妊娠肿胀” 者, 称为“子肿”,又称“妊娠肿胀” 眩晕欲厥者,称为“子晕”。 醒后复发,甚或昏迷不醒者,称为“子痫”, 生眩晕倒仆,昏不知人,双目上视,牙关 者, 称为“子肿”,又称“妊娠肿胀” 子肿——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发生肿胀 子晕——妊娠中晚期,出现头晕目眩,甚则
一、概述
子痫组图
一、概述
1.定义
子肿——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发生肿胀 者, 称为“子肿”,又称“妊娠肿胀”
1.定义
一、概述
子晕——妊娠中晚期,出现头晕目眩,甚则
眩晕欲厥者,称为“子晕”。又称“妊娠眩 晕”、“子眩”
1.定义
一、概述
子痫——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发 子痫——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发
眩晕欲厥者,称为“子晕”。 者, 称为“子肿”,又称“妊娠肿胀”
第醒八后节 复发,肿甚、或子昏晕迷、不醒子醒痫者后,称复为“子发痫”,,甚或昏迷不醒者,称为“子痫”,
生眩晕倒仆,昏不知人,双目上视,牙关
亦称“子冒”、“妊娠痫证” 子肿——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发生肿胀
子晕——妊娠中晚期,出现头晕目眩,甚则 制作人:李杏英
1.定义
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须臾自醒, 者, 称为“子肿”,又称“妊娠肿胀” 子肿——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发生肿胀 子晕——妊娠中晚期,出现头晕目眩,甚则 子晕——妊娠中晚期,出现头晕目眩,甚则 第八节 子肿、子晕、子痫 子晕——妊娠中晚期,出现头晕目眩,甚则 子肿——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发生肿胀 子晕——妊娠中晚期,出现头晕目眩,甚则 制作人:李杏英 子痫——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发 者, 称为“子肿”,又称“妊娠肿胀” 生眩晕倒仆,昏不知人,双目上视,牙关 子肿——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发生肿胀 第八节 子肿、子晕、子痫
中妇课件妊娠眩晕
急性发作期处理流程
评估病情
了解孕妇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判断眩晕 的严重程度和可能原因。
监测胎儿情况
密切关注胎儿的心率、胎动等指标,确保胎 儿安全。
对症处理
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 缓解症状。
及时转诊
如病情严重或无法控制,应及时转诊至上级 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05 妊娠眩晕患者生活管理与 预防
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 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 方式。
非药物治疗方法介绍
物理治疗
如针灸、按摩等,可缓解颈部肌肉紧 张,改善血液循环。
前庭康复训练
生物反馈疗法
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将与心理生理过程 有关的体内某些信息转化为可察觉的视觉或 听觉信号,让患者学会自我调节,达到治疗 目的。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前 庭系统的适应性,减少眩晕发作。
中妇课件妊娠眩晕
目 录
• 妊娠眩晕概述 • 妊娠期生理变化与眩晕关系 • 妊娠眩晕的中医辨证论治 • 妊娠眩晕的西医治疗策略 • 妊娠眩晕患者生活管理与预防 • 并发症处理及母婴安全保障
01 妊娠眩晕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妊娠眩晕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以头晕、目眩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属于中医“眩晕” 范畴。
控制盐分摄入
减少高盐食品的摄入,以防水肿和高血压。
保持水分平衡
多喝水,每天至少摄入1.5-2升的水,以维 持体内水分平衡。
避免刺激性食物
少吃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 加重眩晕症状。
心理调适与情绪管理
01
保持心情愉悦
积极参与孕期活动,与家人和朋友 分享喜悦和困扰。
寻求支持
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交流,寻 求情感支持和建议。
中医妇科学课件妊娠病概述PPT课件
目
的
要
求
掌握 常见妊娠病的定义、 诊断及辨证论治。
掌握 妊娠病的总治则与用药宜忌。
熟悉 妊娠病的定义及妊娠期常见疾病及其总的 病因病机。
Hale Waihona Puke 在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
病,称为妊娠病。
二、常见妊娠病:
妊娠恶阻、、妊娠腹痛、异位妊娠 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滑胎
子肿、子晕、子痫
病因——外感六淫、情志内伤、房室 不节、劳逸过度、跌仆闪挫及素体虚弱 或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虚等。
阴血虚 脾肾虚 冲气上逆 气滞
病机(与妊娠期生理变化及妊娠生理调节有关)
• l、阴血虚——素体阴虚,孕后阴血下聚以养 胎元 ,阴血益虚,阴虚阳亢 • 2、脾肾虚——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胎失所养, 脾虚湿聚,泛溢肌肤或水停胞中;肾虚胎失所 系,胎元不固。 • 3、冲气上逆——孕后经血不泻,聚于冲任子 宫以养胎,冲脉气盛。冲脉隶于阳明,若胃气 素虚,冲气上逆犯胃,胃失和降则呕恶。 • 4、气滞——素多忧郁,气机不畅,腹中胎体 渐大,易气机升降失常,气滞则血瘀水停。
胎元正常:治病与安胎并举 (治病安胎或安胎去病) 常用的安胎方法: 以补肾健脾,调理气血为主
补肾安胎为固胎之本 健脾安胎为益血之源 理气以通调气机,理血以养血为主或佐以清热。
胎元异常——下胎以益母 胎元不正 胎堕难留 胎死不下 孕妇有疾不能继续妊娠
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 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应慎用或禁用。 1、禁用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药物; 2、慎用影晌母体妊娠的药物,病情需要 时,适量使用。 “衰其大半而止”。
妊娠禁忌(慎用)药:
(一)中药:
1、峻下滑利:芜花、甘遂、大戟、巴豆、牵牛子、 商陆、大黄、芒硝、苡仁 2、祛瘀破血:麝香、乳香、没药、三棱、获术、 刘寄奴、归尾、川芎、桃仁、红花、赤芍、 益母草、牛膝、泽兰、虫类药 3、耗气散气:代赭石、沉香、降香、虫类药 4、有毒:生附子(草乌、川乌)、生半夏、生南星、 马钱子、两面针、皂角
的
要
求
掌握 常见妊娠病的定义、 诊断及辨证论治。
掌握 妊娠病的总治则与用药宜忌。
熟悉 妊娠病的定义及妊娠期常见疾病及其总的 病因病机。
Hale Waihona Puke 在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
病,称为妊娠病。
二、常见妊娠病:
妊娠恶阻、、妊娠腹痛、异位妊娠 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滑胎
子肿、子晕、子痫
病因——外感六淫、情志内伤、房室 不节、劳逸过度、跌仆闪挫及素体虚弱 或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虚等。
阴血虚 脾肾虚 冲气上逆 气滞
病机(与妊娠期生理变化及妊娠生理调节有关)
• l、阴血虚——素体阴虚,孕后阴血下聚以养 胎元 ,阴血益虚,阴虚阳亢 • 2、脾肾虚——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胎失所养, 脾虚湿聚,泛溢肌肤或水停胞中;肾虚胎失所 系,胎元不固。 • 3、冲气上逆——孕后经血不泻,聚于冲任子 宫以养胎,冲脉气盛。冲脉隶于阳明,若胃气 素虚,冲气上逆犯胃,胃失和降则呕恶。 • 4、气滞——素多忧郁,气机不畅,腹中胎体 渐大,易气机升降失常,气滞则血瘀水停。
胎元正常:治病与安胎并举 (治病安胎或安胎去病) 常用的安胎方法: 以补肾健脾,调理气血为主
补肾安胎为固胎之本 健脾安胎为益血之源 理气以通调气机,理血以养血为主或佐以清热。
胎元异常——下胎以益母 胎元不正 胎堕难留 胎死不下 孕妇有疾不能继续妊娠
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 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应慎用或禁用。 1、禁用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药物; 2、慎用影晌母体妊娠的药物,病情需要 时,适量使用。 “衰其大半而止”。
妊娠禁忌(慎用)药:
(一)中药:
1、峻下滑利:芜花、甘遂、大戟、巴豆、牵牛子、 商陆、大黄、芒硝、苡仁 2、祛瘀破血:麝香、乳香、没药、三棱、获术、 刘寄奴、归尾、川芎、桃仁、红花、赤芍、 益母草、牛膝、泽兰、虫类药 3、耗气散气:代赭石、沉香、降香、虫类药 4、有毒:生附子(草乌、川乌)、生半夏、生南星、 马钱子、两面针、皂角
子肿、子晕、子痫演示课件.ppt
精选课件
治法:理气行滞化湿。 方药:天仙藤散(《校注妇人良方》)。 天仙藤 香附 陈皮 甘草 乌药 生姜 木
精选课件
2.症状
妊娠20周后出现水肿,多由踝 部开始,渐延至小腿、大腿、 外阴部、腹壁,甚至全身水肿 或有腹水。若无凹陷性水肿, 但每周体重增加≥0.5kg,为隐 性水肿。
精选课件
3.检查
(1)水肿程度 踝部及小腿有明显凹陷性水肿, 经休息不消退为 (+);水肿延及大腿为(++);外阴 腹壁水肿为(+++);出现全身水肿或有腹水为 (++++); (2)血压 定期测定血压。如两次以上血压≥140 /90 mmHg,间隔时间≥6h可确诊妊娠期高血压; 若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亦须密切观察; (3)尿蛋白(+)或定量≥0.3g/24h为异常, ≥5g/24h时提示病情严重; (4)其他检查 眼底检查小动脉痉挛情况;B超 检查胎儿发育情况;肝肾功能测定等
精选课件
治法:补肾化气行水。 方药:真武汤(《伤寒论》)。 附子 生姜 茯苓 白术 白芍 方中附子温肾化气行水;生姜、白术、茯 苓健脾利湿行水;白芍开阴结,与附子同 用引阳入阴,以消阴霾之气,全方共奏温 阳化气,行水消肿之效。方中附子有毒, 用量宜轻,入药久煎以减轻毒性。或易桂 枝通阳化气行水。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鉴别诊断
妊娠合并慢性肾炎:孕前有肾 炎史,孕20周前发病,水肿始 于眼睑,除尿蛋白阳性外,还 可见各种管型或红、白细胞。 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前有心脏 病史,心功能检查可助鉴别。
精选课件
辨证论治
先辨别水病与气病。水盛而肿者,皮薄色 白光亮,按而凹陷,即时难起;证有脾虚、 肾虚之别;气病者,皮厚而色不变,随按 随起。治疗原则以运化水湿为主。脾虚者 健脾利水;肾虚者温肾行水;气滞者理气 化湿。并根据“治病与安胎并举”的原则, 随证加入养血安胎之品。注意慎用温燥、 寒凉、滑利之药,以免伤胎。
治法:理气行滞化湿。 方药:天仙藤散(《校注妇人良方》)。 天仙藤 香附 陈皮 甘草 乌药 生姜 木
精选课件
2.症状
妊娠20周后出现水肿,多由踝 部开始,渐延至小腿、大腿、 外阴部、腹壁,甚至全身水肿 或有腹水。若无凹陷性水肿, 但每周体重增加≥0.5kg,为隐 性水肿。
精选课件
3.检查
(1)水肿程度 踝部及小腿有明显凹陷性水肿, 经休息不消退为 (+);水肿延及大腿为(++);外阴 腹壁水肿为(+++);出现全身水肿或有腹水为 (++++); (2)血压 定期测定血压。如两次以上血压≥140 /90 mmHg,间隔时间≥6h可确诊妊娠期高血压; 若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亦须密切观察; (3)尿蛋白(+)或定量≥0.3g/24h为异常, ≥5g/24h时提示病情严重; (4)其他检查 眼底检查小动脉痉挛情况;B超 检查胎儿发育情况;肝肾功能测定等
精选课件
治法:补肾化气行水。 方药:真武汤(《伤寒论》)。 附子 生姜 茯苓 白术 白芍 方中附子温肾化气行水;生姜、白术、茯 苓健脾利湿行水;白芍开阴结,与附子同 用引阳入阴,以消阴霾之气,全方共奏温 阳化气,行水消肿之效。方中附子有毒, 用量宜轻,入药久煎以减轻毒性。或易桂 枝通阳化气行水。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鉴别诊断
妊娠合并慢性肾炎:孕前有肾 炎史,孕20周前发病,水肿始 于眼睑,除尿蛋白阳性外,还 可见各种管型或红、白细胞。 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前有心脏 病史,心功能检查可助鉴别。
精选课件
辨证论治
先辨别水病与气病。水盛而肿者,皮薄色 白光亮,按而凹陷,即时难起;证有脾虚、 肾虚之别;气病者,皮厚而色不变,随按 随起。治疗原则以运化水湿为主。脾虚者 健脾利水;肾虚者温肾行水;气滞者理气 化湿。并根据“治病与安胎并举”的原则, 随证加入养血安胎之品。注意慎用温燥、 寒凉、滑利之药,以免伤胎。
中医妇科学课件--妊娠病·子晕子痫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为主证,重症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出现 头痛、耳鸣、视物模糊、浮肿胸闷、心烦呕恶等,为先兆子 痫,重视。
检查:血压、尿蛋白、眼底检查 测血压:孕20周后Bp≥140/90mmHg、或较基础血压≥30/
15mmHg;尿蛋白(应取中段尿)24小时≥0.5g 重度或可≥5g。(蛋白尿出现略迟于血压升高,开始时可无, 且量微少,一旦发生蛋白尿,就应引起重视)可结合眼底检 查。
4 子痫控制后6~12小时
1、阴虚肝旺
主症:妊娠中后期,头晕目眩,视物模糊;+阴 虚内热证(耳鸣失眠,心中烦闷,颜面潮红, 口干咽燥,手足心热) + 舌红或绛,少苔, 脉弦数。
治法:育阴潜阳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天麻、钩藤、石决明、何
首乌
2、脾虚肝旺
主症:妊娠中晚期,头晕头重目眩+脾虚湿困 证(胸闷心烦,呕逆泛恶,面浮肢肿,倦 怠嗜睡 ) +苔白腻,脉弦滑。
子晕有轻重之分,发生在妊娠中后期,多属重症。如伴有 视物模糊、恶心欲呕、头痛等,往往是子痫发作的先兆症状, 及时有效的治疗子晕是预防子痫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
妊娠眩晕往往是妊娠痫证的先兆,要引起重视! 妊娠晚期、临产时、新产后,孕妇突然发生眩晕倒扑,昏不 知人,双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须自醒, 醒后复发,甚或昏迷不醒者,称为子痫。子痫是子肿、子晕失 治误治发展而来。
正 常 的 眼 底 血 管
A/V=2/3
先 兆 子 痫 的 眼 底 改 变
A/V<1/2 视网膜水肿
妊 娠 合 并 原 发 性 高 血 压 的 眼 底 改 变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
检查:血压、尿蛋白、眼底检查 测血压:孕20周后Bp≥140/90mmHg、或较基础血压≥30/
15mmHg;尿蛋白(应取中段尿)24小时≥0.5g 重度或可≥5g。(蛋白尿出现略迟于血压升高,开始时可无, 且量微少,一旦发生蛋白尿,就应引起重视)可结合眼底检 查。
4 子痫控制后6~12小时
1、阴虚肝旺
主症:妊娠中后期,头晕目眩,视物模糊;+阴 虚内热证(耳鸣失眠,心中烦闷,颜面潮红, 口干咽燥,手足心热) + 舌红或绛,少苔, 脉弦数。
治法:育阴潜阳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天麻、钩藤、石决明、何
首乌
2、脾虚肝旺
主症:妊娠中晚期,头晕头重目眩+脾虚湿困 证(胸闷心烦,呕逆泛恶,面浮肢肿,倦 怠嗜睡 ) +苔白腻,脉弦滑。
子晕有轻重之分,发生在妊娠中后期,多属重症。如伴有 视物模糊、恶心欲呕、头痛等,往往是子痫发作的先兆症状, 及时有效的治疗子晕是预防子痫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
妊娠眩晕往往是妊娠痫证的先兆,要引起重视! 妊娠晚期、临产时、新产后,孕妇突然发生眩晕倒扑,昏不 知人,双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须自醒, 醒后复发,甚或昏迷不醒者,称为子痫。子痫是子肿、子晕失 治误治发展而来。
正 常 的 眼 底 血 管
A/V=2/3
先 兆 子 痫 的 眼 底 改 变
A/V<1/2 视网膜水肿
妊 娠 合 并 原 发 性 高 血 压 的 眼 底 改 变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
中医妇科学课件:妊娠痫证
历史源革
《诸病源候论︰妊娠痉候》“……妊娠而发者, 闷冒不识人。须臾醒,醒复发,亦是风伤太阳之 经做痉也。”
刘完素认为“肾水衰而心火旺,肝无所养所 致。”
《万事女科》“子痫乃气虚夹痰夹火症也”。 《沈氏女科辑要》“一为阴亏,二为气滞,三 为痰饮”。
阴虚不足为本,风火痰为标。
病因病机
• 主要是阴虚不足,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或痰火上扰,蒙蔽清窍。
定义定义在妊娠晚期临产时或新产后突然眩晕倒仆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须臾醒醒后复发甚或昏迷不醒者称为定义定义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诸病源候论妊娠痉候
妊娠痫证
【目的要求】
1.熟悉妊娠痫证多由子肿、子晕病情加重 发展而来,危及母胎生命。
2.掌握妊娠痫证的诊断、辨证论治以及防 重于治的原则。
红苔白少津,脉弦略细而数,此气液两亏,
虚热外浮。遂于上方去芩、连之苦寒,清 夏之辛燥,地龙之通窜,加太子参12g,东 白薇15g,益气生津、透热除烦;黑芝麻 12g,郁李仁9g,滋阴养血、润肠通便, 嘱服二剂。
• 药后搐未再发,观察数日,出险入夷。服 中药期间,除少量镇静药外,未伴服其它 西药。数月后,母子均颇健康。
•临证思路 • 预后
• 书方:
• 熊胆0.6g(研末),琥珀粉1.5g,冲入竹沥 水15g,即服,后服下方:钩藤15g,黄芩、 黄连各9g,杭白芍24g,秦当归、刘寄奴、 桃仁泥各9g,草红花6g,天竺黄、白僵蚕、 苏地龙各9g,桑寄生12g,麦门冬9g,清半 夏9g,嘱服一剂,以观其效。
• 二诊,第二日再视病人,见其形神倦疲, 询之纳少便干、睡眠不实、身有微热,舌
• 方中羚羊角、钩藤平肝清热,熄风镇痉; 桑叶、菊花清肝明日;竹茹、贝母清热化 痰;生地、白芍养阴清热;茯神宁心安神; 甘草和中缓急。全方共奏平肝熄风止痉之 效
子痫的中医护理ppt课件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 记录血压、胎心音、抽搐、神志、小便以 及浮肿等变化,备齐急救物品,配合抢救。
(3)给药护理
• 1、中药汤剂宜温服。 • 2、昏迷者鼻饲给药。
(4)饮食护理
• 1、子痫发作应禁食,昏迷者,采用鼻饲饮 食,抽搐得以控制并完全清醒后,可进清 淡低盐而富有营养的食物。 • 2、体瘦患者,应加强营养,多食利水及丰 富营养食物。
二护理要点
• (1)一般护理 • 1、按中医产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 2、绝对卧床休息、子痫发作期,安置单人 房间,室内光线宜暗,避免声、光的刺激, 采用深色窗帘。 • 3、做好防护工作,若昏迷烦躁者,加床档, 防止意外发生。四肢抽搐者,忌强力按压, 以免骨折。
二护理要点
• (1)一般护理 • 4、做好口腔护理,取出假牙,牙关紧闭者, 宜侧卧位,并用开口器或牙垫防止咬伤唇 舌。 • 5、各种治疗护理集中操作,动作轻柔、准 确、迅速。
(5)情志护理
• 1、加强精神护理,对患高血压、水肿、蛋 白尿的孕妇,应告知本病知识,以消除患 者恐惧心理,预防子痫发作。 • 2、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给患者以 安全感。
(6)临证(症)施护
• 1、抽搐时给予氧气吸入,吸出痰液和呕吐 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 2、测胎心音,注意宫缩、宫口扩大及阴道 出血等情况,做好接产或手术准备。若手 术者,按妇科手术护理常规处理。 • 3、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处理。
二、健康指导
• 1、子肿、子晕或轻、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 征者,应及时治疗,以免发展为子痫。 • 2、子痫发作控制后,应加强原发病的治疗。 •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因素的刺激。 • 4、讲解镇静、解痉、降压等药物的功效, 嘱孕妇若有异常反应时,应及时报告。 • 5、因子痫而终止妊娠者,应做好产后随访, 待血压稳定后指导患者再次妊娠。 • 6、加强卫生宣教,阅读有关的妊娠指南, 防病治病,未病先防
子晕分析课件
终止妊 娠后
妊娠眩晕
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孕前无高血压病史
孕前有高血压
发生在妊娠中晚期
孕前孕早期即发病
<200/120,有症状 >200/120而无症状
有
无
有
无
小A痉挛,A/V=1/2 小A硬化,有棉絮物或出
或=1/4
血
逐渐恢复正常
减轻眩,视物模糊;+阴虚 内热证(耳鸣失眠,心中烦闷,颜面潮红,口 干咽燥,手足心热) + 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历史沿革
《金匮要略·妊娠病脉证并治》“妊娠有水气,身重,
小便不利,洒淅恶寒,即起头眩”。
《女科证治约旨》“妊娠眩晕之候,名曰子眩,如 因肝火上升,内风扰动,致昏眩欲厥者,宜桑丹 杞菊汤主之,···如因痰涎上涌,致眩昏欲呕者, 宜加味二陈汤主之。”
二 病因病机
主要机制:阴虚阳亢,上扰清窍; 气郁痰滞,清阳不升; 气血虚弱,清空失养。
病 因:肝肾阴虚 气郁痰滞 气血虚弱
诊断
病史:严重贫血、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炎、
糖尿病、双胎、羊水过多等病史。
症状:头晕目眩为主证,出现头胀而痛、视
物昏花、甚至失明,胸闷胁痛、心烦呕恶等,
为先兆子痫,须重视。
检查:眼底检查、心电图、B超检查胎儿情况。
鉴别诊断
项目 病史 时间 血压 蛋白尿 水肿 眼底
主证:妊娠中晚期,头晕眼花,伴气血虚弱证 (心悸健忘,少寐多梦,神疲乏力,气短懒 言,面色苍白或萎黄) + 舌淡,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
谢谢!
子晕
目的与要求
掌握:子晕的定义与辨证论治; 熟悉:子晕的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
定义
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或伴面浮肢肿, 甚或昏眩欲厥,称为“妊娠眩晕”,也称“子 晕”。
妊娠眩晕
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孕前无高血压病史
孕前有高血压
发生在妊娠中晚期
孕前孕早期即发病
<200/120,有症状 >200/120而无症状
有
无
有
无
小A痉挛,A/V=1/2 小A硬化,有棉絮物或出
或=1/4
血
逐渐恢复正常
减轻眩,视物模糊;+阴虚 内热证(耳鸣失眠,心中烦闷,颜面潮红,口 干咽燥,手足心热) + 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历史沿革
《金匮要略·妊娠病脉证并治》“妊娠有水气,身重,
小便不利,洒淅恶寒,即起头眩”。
《女科证治约旨》“妊娠眩晕之候,名曰子眩,如 因肝火上升,内风扰动,致昏眩欲厥者,宜桑丹 杞菊汤主之,···如因痰涎上涌,致眩昏欲呕者, 宜加味二陈汤主之。”
二 病因病机
主要机制:阴虚阳亢,上扰清窍; 气郁痰滞,清阳不升; 气血虚弱,清空失养。
病 因:肝肾阴虚 气郁痰滞 气血虚弱
诊断
病史:严重贫血、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炎、
糖尿病、双胎、羊水过多等病史。
症状:头晕目眩为主证,出现头胀而痛、视
物昏花、甚至失明,胸闷胁痛、心烦呕恶等,
为先兆子痫,须重视。
检查:眼底检查、心电图、B超检查胎儿情况。
鉴别诊断
项目 病史 时间 血压 蛋白尿 水肿 眼底
主证:妊娠中晚期,头晕眼花,伴气血虚弱证 (心悸健忘,少寐多梦,神疲乏力,气短懒 言,面色苍白或萎黄) + 舌淡,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
谢谢!
子晕
目的与要求
掌握:子晕的定义与辨证论治; 熟悉:子晕的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
定义
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或伴面浮肢肿, 甚或昏眩欲厥,称为“妊娠眩晕”,也称“子 晕”。
子肿、子晕、子痫--病因病机ppt实用资料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八节 子肿、子晕、子痫
3.气滞:
气清上痰水子滞阳蒙壅湿肿晕痫湿不清化泛中 阻升窍热溢
虚煦运温溢亢动
体
肾
虚
第八节 子肿、子晕、子痫 第八节 子肿、子晕、子痫
素抑肺虚体郁气弱 第重第第第第 第第第重第第第重第第重重第重第第第重第第第八庆八八八八八八八庆八八八庆八八庆庆八庆八八八庆八八八节 三 节 节 节 节节 节 节 三 节 节 节 三 节 节 三 三 节 三 节 节 节 三 节 节 节峡峡峡峡峡峡峡子子子子子 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医医医医医医医肿肿肿肿肿 肿肿肿肿肿肿肿肿肿肿肿肿肿肿肿药药药药药药药、、、、、 、、、、、、、、、、、、、、、高高高高高高高子子子子子 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等等等等等等等晕晕晕晕晕 晕晕晕晕晕晕晕晕晕晕晕晕晕晕晕专专专专专专专、、、、、 、、、、、、、、、、、、、、、科科科科科科科子子子子子 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学学学学学学学痫痫痫痫痫 痫痫痫痫痫痫痫痫痫痫痫痫痫痫痫校校校校校校校
针推资源库 中妇子库
第九章 妊娠病
第八节 二子、肿、病子因晕病、机子痫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制作人:李杏英
二、病因
滞
1.脾虚:
水肝化精子脾运肝湿阳源血肿虚晕痫化失泛上不益
素 体 脾
肝失濡溢亢足亏旺职养 孕后益
虚
虚
2.肾虚:
脾水肝膀子失湿肾胱阳风肿晕痫温不阴失泛上内
素
3.气滞:
气清上痰水子滞阳蒙壅湿肿晕痫湿不清化泛中 阻升窍热溢
虚煦运温溢亢动
体
肾
虚
第八节 子肿、子晕、子痫 第八节 子肿、子晕、子痫
素抑肺虚体郁气弱 第重第第第第 第第第重第第第重第第重重第重第第第重第第第八庆八八八八八八八庆八八八庆八八庆庆八庆八八八庆八八八节 三 节 节 节 节节 节 节 三 节 节 节 三 节 节 三 三 节 三 节 节 节 三 节 节 节峡峡峡峡峡峡峡子子子子子 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医医医医医医医肿肿肿肿肿 肿肿肿肿肿肿肿肿肿肿肿肿肿肿肿药药药药药药药、、、、、 、、、、、、、、、、、、、、、高高高高高高高子子子子子 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等等等等等等等晕晕晕晕晕 晕晕晕晕晕晕晕晕晕晕晕晕晕晕晕专专专专专专专、、、、、 、、、、、、、、、、、、、、、科科科科科科科子子子子子 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学学学学学学学痫痫痫痫痫 痫痫痫痫痫痫痫痫痫痫痫痫痫痫痫校校校校校校校
针推资源库 中妇子库
第九章 妊娠病
第八节 二子、肿、病子因晕病、机子痫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制作人:李杏英
二、病因
滞
1.脾虚:
水肝化精子脾运肝湿阳源血肿虚晕痫化失泛上不益
素 体 脾
肝失濡溢亢足亏旺职养 孕后益
虚
虚
2.肾虚:
脾水肝膀子失湿肾胱阳风肿晕痫温不阴失泛上内
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法:健脾化湿,平肝潜阳 方药:全生白术散加天麻、钩藤、石决明
白术 茯苓 大腹皮 生姜皮 陈皮(五皮
饮去桑白皮加白术)
3、气血虚弱
主症:妊娠后期头晕目眩,眼前发黑+气血虚 弱证(心悸健忘,少寐多梦,神疲乏力,气 短懒言,面色苍白或萎黄) + 舌淡,脉细弱。
治法:调补气血 方药:八珍汤加首乌、钩藤 、石决明。
结局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目的与要求
掌握:子晕的定义与辨证论治; 子痫的定义、诊断及辨证论治;
熟悉:子晕的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 了解:子痫多由子肿、子晕病情加重发展
而来,危及母胎生命。
子 晕 定义
妊娠期出现以头晕目眩,状若眩冒为主证,甚或眩晕欲厥, 称为“妊娠眩晕”,也称“子晕”。
4 子痫控制后6~12小时
1、阴虚肝旺
主症:妊娠中后期,头晕目眩,视物模糊;+阴 虚内热证(耳鸣失眠,心中烦闷,颜面潮红, 口干咽燥,手足心热) + 舌红或绛,少苔, 脉弦数。
治法:育阴潜阳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天麻、钩藤、石决明、何
首乌
2、脾虚肝旺
主症:妊娠中晚期,头晕头重目眩+脾虚湿困 证(胸闷心烦,呕逆泛恶,面浮肢肿,倦 怠嗜睡 ) +苔白腻,,实质因孕而虚,属本 虚标实证。 依据临床证候辨证。
病机特点:肝阳上亢 治疗大法:育阴潜阳 临证注意:若为中度妊高征以上,应住院进 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掌握终止妊娠的指征。
终止妊娠指征
1 先兆子痫经积极治疗24~48小时无明显好转
2 先兆子痫经治疗好转,胎龄>36周
3 先兆子痫胎龄<36周,检查提示胎盘功能 减退,而胎儿已成熟
若发展至妊娠痫证,则母婴预后差。
预防与调摄: 1 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不要受精神刺激。 2 注意营养。 3 休息,充足睡眠,安静环境,左侧卧位。 4 重视孕期检查,开展妊高征的监测
病案
• 张某,女,32岁,1959年5月12日。 • 现病史:初产妇,孕36周,孕妇于妊娠初期无泛恶呕吐,
至妊娠30周时,开始出现头晕、眼花,在门诊治疗,近来 症状加重,血压增高而住院治疗。西医诊断妊高症。现自 觉头晕较甚,口渴喜饮,肢体浮肿,多梦,大便干结,小 便正常,血压150~200/110~130mmHg,尿蛋白(-) 体重53.5Kg,舌苔黄腻中剥,脉弦滑。病由肝阳上亢, 内风欲动,治疗以平肝熄风,方用钩藤汤合羚角琥珀散加 减:桑叶6g 菊花6g 钩藤6g 白芍9g 石决明 15g黄芩6g 夏枯草6g 当归9g,1剂。另羚角琥珀散3g,分2次,早晚 各1次。服药后,头仍晕,口渴减,大便不干,舌苔糙黄, 脉弦滑,血压150~200 /100~130mmHg,效不更方, 羚角琥珀散6g,4小时服1次。 • 二诊:汤散并进后,症状减轻,血压平稳,今天血压 120~170/86~120mmHg,头仍晕,口渴,腰酸,饮食、 睡眠、小便均正常,舌苔薄黄腻,脉弦滑,治疗以平肝宁 心,祛风清热。方药:钩藤 9g玄参9g 当归 6g 桑寄生 12g 菊花6g 黄芩6g 白薇9g 牛膝 9g丹皮6g 白蒺藜9g,2
内在因素
体质因素
孕后精血下注养胎
妊娠中晚期胎体渐大, 影响气机升降
脏气本虚
阴分不足,阴不潜阳, 肝阳化火生风
气郁犯脾,脾虚湿聚,化为 痰浊,肝阳挟痰浊上扰清窍
体虚:阴虚 脾虚: 气血虚
孕后的生理改变
精血不足 肝阳上亢
妊娠眩晕
气血不足 髓海失养
常见证型:阴虚肝旺、脾虚肝旺、气血虚弱
诊断
病史:严重贫血、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双胎、 羊水过多等。
三诊
• 服用上药后,头晕稍减,血压偏高 • 150~160 /100~110mmHg,时觉烘热汗出,口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为主证,重症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出现 头痛、耳鸣、视物模糊、浮肿胸闷、心烦呕恶等,为先兆子 痫,重视。
检查:血压、尿蛋白、眼底检查 测血压:孕20周后Bp≥140/90mmHg、或较基础血压≥30/
15mmHg;尿蛋白(应取中段尿)24小时≥0.5g 重度或可≥5g。(蛋白尿出现略迟于血压升高,开始时可无, 且量微少,一旦发生蛋白尿,就应引起重视)可结合眼底检 查。
鉴别诊断
项目 妊娠眩晕
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病史 孕前无高血压病史 孕前有高血压
时间 发生在妊娠中晚期 孕前孕早期即发病
血压 <200/120,有症状 >200/120而无症状
蛋白尿 有
无
水肿 有
无
眼底
终止妊 娠后
小A痉挛,A/V=1/2 小A硬化,有棉絮物或出
或=1/4
血
逐渐恢复正常
减轻至孕前水平
终止妊娠指征
• 1 先兆子痫经积极治疗24~48小时无明显好转 • 2 先兆子痫经治疗好转,胎龄>36周 • 3 先兆子痫胎龄<36周,检查提示胎盘功能 • 减退,而胎儿已成熟 • 4 子痫控制后6~12小时
转归与预后,预防与调摄
在发展至先兆子痫之前,能控制病情,并 适时终止妊娠,母婴预后良好。
子晕 子痫
10例妊高征分析
年龄 病情 肿 尿蛋白 高血压 中医分型 25 轻 轻 轻 轻 脾肾阳虚 26 轻 轻 无 轻 脾肾阳虚 33 重 重 重 重 脾虚肝旺 36 中 轻 轻 中 阴虚火旺 29 中 轻 中 中 脾肾阳虚 28 中 中 中 轻 脾虚肝旺 32 轻 轻 轻 无 脾肾阳虚 32 中 中 中 轻 脾肾阳虚 34 中 轻 中 中 脾虚肝旺 34 重 中 中 重 脾肾阳虚
子晕
历史沿革
《金匮要略·妊娠病脉证并治》“妊娠有水气,身
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即起头眩”
《女科证治约旨》“妊娠眩晕之候,名曰子眩, 如因肝火上升,内风扰动,致昏眩欲厥者,宜 桑丹杞菊汤主之,···如因痰涎上涌,致眩昏欲 呕者,宜加味二陈汤主之。”
二 病因病机
主要机理:阴血不足,肝阳上亢或痰浊上扰 病因病机:
子晕有轻重之分,发生在妊娠中后期,多属重症。如伴有 视物模糊、恶心欲呕、头痛等,往往是子痫发作的先兆症状, 及时有效的治疗子晕是预防子痫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
妊娠眩晕往往是妊娠痫证的先兆,要引起重视! 妊娠晚期、临产时、新产后,孕妇突然发生眩晕倒扑,昏不 知人,双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须自醒, 醒后复发,甚或昏迷不醒者,称为子痫。子痫是子肿、子晕失 治误治发展而来。
白术 茯苓 大腹皮 生姜皮 陈皮(五皮
饮去桑白皮加白术)
3、气血虚弱
主症:妊娠后期头晕目眩,眼前发黑+气血虚 弱证(心悸健忘,少寐多梦,神疲乏力,气 短懒言,面色苍白或萎黄) + 舌淡,脉细弱。
治法:调补气血 方药:八珍汤加首乌、钩藤 、石决明。
结局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目的与要求
掌握:子晕的定义与辨证论治; 子痫的定义、诊断及辨证论治;
熟悉:子晕的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 了解:子痫多由子肿、子晕病情加重发展
而来,危及母胎生命。
子 晕 定义
妊娠期出现以头晕目眩,状若眩冒为主证,甚或眩晕欲厥, 称为“妊娠眩晕”,也称“子晕”。
4 子痫控制后6~12小时
1、阴虚肝旺
主症:妊娠中后期,头晕目眩,视物模糊;+阴 虚内热证(耳鸣失眠,心中烦闷,颜面潮红, 口干咽燥,手足心热) + 舌红或绛,少苔, 脉弦数。
治法:育阴潜阳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天麻、钩藤、石决明、何
首乌
2、脾虚肝旺
主症:妊娠中晚期,头晕头重目眩+脾虚湿困 证(胸闷心烦,呕逆泛恶,面浮肢肿,倦 怠嗜睡 ) +苔白腻,,实质因孕而虚,属本 虚标实证。 依据临床证候辨证。
病机特点:肝阳上亢 治疗大法:育阴潜阳 临证注意:若为中度妊高征以上,应住院进 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掌握终止妊娠的指征。
终止妊娠指征
1 先兆子痫经积极治疗24~48小时无明显好转
2 先兆子痫经治疗好转,胎龄>36周
3 先兆子痫胎龄<36周,检查提示胎盘功能 减退,而胎儿已成熟
若发展至妊娠痫证,则母婴预后差。
预防与调摄: 1 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不要受精神刺激。 2 注意营养。 3 休息,充足睡眠,安静环境,左侧卧位。 4 重视孕期检查,开展妊高征的监测
病案
• 张某,女,32岁,1959年5月12日。 • 现病史:初产妇,孕36周,孕妇于妊娠初期无泛恶呕吐,
至妊娠30周时,开始出现头晕、眼花,在门诊治疗,近来 症状加重,血压增高而住院治疗。西医诊断妊高症。现自 觉头晕较甚,口渴喜饮,肢体浮肿,多梦,大便干结,小 便正常,血压150~200/110~130mmHg,尿蛋白(-) 体重53.5Kg,舌苔黄腻中剥,脉弦滑。病由肝阳上亢, 内风欲动,治疗以平肝熄风,方用钩藤汤合羚角琥珀散加 减:桑叶6g 菊花6g 钩藤6g 白芍9g 石决明 15g黄芩6g 夏枯草6g 当归9g,1剂。另羚角琥珀散3g,分2次,早晚 各1次。服药后,头仍晕,口渴减,大便不干,舌苔糙黄, 脉弦滑,血压150~200 /100~130mmHg,效不更方, 羚角琥珀散6g,4小时服1次。 • 二诊:汤散并进后,症状减轻,血压平稳,今天血压 120~170/86~120mmHg,头仍晕,口渴,腰酸,饮食、 睡眠、小便均正常,舌苔薄黄腻,脉弦滑,治疗以平肝宁 心,祛风清热。方药:钩藤 9g玄参9g 当归 6g 桑寄生 12g 菊花6g 黄芩6g 白薇9g 牛膝 9g丹皮6g 白蒺藜9g,2
内在因素
体质因素
孕后精血下注养胎
妊娠中晚期胎体渐大, 影响气机升降
脏气本虚
阴分不足,阴不潜阳, 肝阳化火生风
气郁犯脾,脾虚湿聚,化为 痰浊,肝阳挟痰浊上扰清窍
体虚:阴虚 脾虚: 气血虚
孕后的生理改变
精血不足 肝阳上亢
妊娠眩晕
气血不足 髓海失养
常见证型:阴虚肝旺、脾虚肝旺、气血虚弱
诊断
病史:严重贫血、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双胎、 羊水过多等。
三诊
• 服用上药后,头晕稍减,血压偏高 • 150~160 /100~110mmHg,时觉烘热汗出,口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为主证,重症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出现 头痛、耳鸣、视物模糊、浮肿胸闷、心烦呕恶等,为先兆子 痫,重视。
检查:血压、尿蛋白、眼底检查 测血压:孕20周后Bp≥140/90mmHg、或较基础血压≥30/
15mmHg;尿蛋白(应取中段尿)24小时≥0.5g 重度或可≥5g。(蛋白尿出现略迟于血压升高,开始时可无, 且量微少,一旦发生蛋白尿,就应引起重视)可结合眼底检 查。
鉴别诊断
项目 妊娠眩晕
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病史 孕前无高血压病史 孕前有高血压
时间 发生在妊娠中晚期 孕前孕早期即发病
血压 <200/120,有症状 >200/120而无症状
蛋白尿 有
无
水肿 有
无
眼底
终止妊 娠后
小A痉挛,A/V=1/2 小A硬化,有棉絮物或出
或=1/4
血
逐渐恢复正常
减轻至孕前水平
终止妊娠指征
• 1 先兆子痫经积极治疗24~48小时无明显好转 • 2 先兆子痫经治疗好转,胎龄>36周 • 3 先兆子痫胎龄<36周,检查提示胎盘功能 • 减退,而胎儿已成熟 • 4 子痫控制后6~12小时
转归与预后,预防与调摄
在发展至先兆子痫之前,能控制病情,并 适时终止妊娠,母婴预后良好。
子晕 子痫
10例妊高征分析
年龄 病情 肿 尿蛋白 高血压 中医分型 25 轻 轻 轻 轻 脾肾阳虚 26 轻 轻 无 轻 脾肾阳虚 33 重 重 重 重 脾虚肝旺 36 中 轻 轻 中 阴虚火旺 29 中 轻 中 中 脾肾阳虚 28 中 中 中 轻 脾虚肝旺 32 轻 轻 轻 无 脾肾阳虚 32 中 中 中 轻 脾肾阳虚 34 中 轻 中 中 脾虚肝旺 34 重 中 中 重 脾肾阳虚
子晕
历史沿革
《金匮要略·妊娠病脉证并治》“妊娠有水气,身
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即起头眩”
《女科证治约旨》“妊娠眩晕之候,名曰子眩, 如因肝火上升,内风扰动,致昏眩欲厥者,宜 桑丹杞菊汤主之,···如因痰涎上涌,致眩昏欲 呕者,宜加味二陈汤主之。”
二 病因病机
主要机理:阴血不足,肝阳上亢或痰浊上扰 病因病机:
子晕有轻重之分,发生在妊娠中后期,多属重症。如伴有 视物模糊、恶心欲呕、头痛等,往往是子痫发作的先兆症状, 及时有效的治疗子晕是预防子痫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
妊娠眩晕往往是妊娠痫证的先兆,要引起重视! 妊娠晚期、临产时、新产后,孕妇突然发生眩晕倒扑,昏不 知人,双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须自醒, 醒后复发,甚或昏迷不醒者,称为子痫。子痫是子肿、子晕失 治误治发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