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登岳阳楼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登岳阳楼》课件(39张PPT)
“尝过岳阳楼,观子美诗,不过四十字耳,其 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 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 逮也。杜诗更小而大,余诗更大而小。”
唐庚《子西文录》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Hale Waihona Puke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清人仇兆鳌得观点:“昔闻”、“今上”,喜 初登也。
今人傅庚生的观点: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 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开阔博大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 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 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 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 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 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 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 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 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杜甫《登楼》
意象: 意境: 情感:
意象: 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孤舟
意境:
情感:
意象: 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孤舟
意境: 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情感:
意象: 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孤舟
意境: 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情感: 身世之悲、家国之忧
• 漂泊流徙,亲朋远离,音信杳无,倍感无比孤独;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漂泊流徙,亲朋远离,音信杳无,倍感无比孤独; • 年老多病,孑然一身,一叶孤舟,载着无边苦楚。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登岳阳楼》 课件 (共18张PPT)
总结 诗歌描写登楼所见洞庭湖雄伟壮阔景象,触景生情,
前四句写赏景 → 宽阔广大 开阔 ↓ 五六句叙身世 → 凄凉落寞 狭窄 ↓ 七八句抒感慨 → 广阔胸襟 开阔 喜 ↓ 悲 ↓ 叹
抒发了年老多病身世凄凉的孤寂及不能为国效力的感慨, 表现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个人和国家相联系,身世感慨 和壮阔景色相映衬,意境宏大,情调悲壮。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诗后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 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家族排行十二。
一、下列对诗歌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B
〖简评〗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 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 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 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 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以意逆志
〖译文〗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 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湖水分割吴楚成东南两域, 日月星辰和广袤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缘景明情
3、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
诗人有不灭的 济世的博大胸 襟。
洞庭湖广阔 无垠,烟波 浩淼。
诗人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 至乾坤;胸中不只是一个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 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 唱)比起孟浩然的两句诗(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 丞相》诗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更
颔联展现浩瀚的洞庭湖水,此颈联描画 出水上的一点孤舟,虽然大小悬殊,却和谐 完美统一在一幅画中。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 整个国家,那么这一点孤舟无疑就是诗人诗 人自己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4课《登岳阳楼》优质课件(共39张PPT)
想像新颖,有独创性。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诗人在岳阳楼上住 宿,饮酒,仿佛在天上 云间一般。
又用衬托手法写楼 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 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 醉眼朦胧中的幻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楼高风急,醉后凉风四 起——着笔仍在写楼高。
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 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 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 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 表。
和无边的宇宙“对应”的是什么呢? 是一个极为渺小的“有限”之身, 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行吟者, 是被命运抛弃于苍茫湖水之中的如此穷愁潦倒 的一个孤魂。 缺衣乏食,居无定所,得不到亲友的慰藉,连 一个赖以承受痛苦的正常的身体都没有。 飘零、孤寂、衰老、贫病,一个活人生存所需 的空间萎缩到不能再萎缩。
人的仕宦得失。
杜甫眼中不只是一个
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
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
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
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
孟浩然的两句诗更显得气
势不凡,惊天动地。
名为“登岳阳楼”,却不局限于写“岳阳 楼”与“洞庭水”。屏弃了眼前景物的精微刻 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 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 意境。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远处,星辰低垂,平野开阔 近处,月影翻涌,大江流动
这苍茫的背景下, 诗人所处的一叶扁舟, 显得更加的渺小与孤寂
在大自然雄伟瑰丽 的景象之前,人生命运 更是孤单凄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 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 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诗人在岳阳楼上住 宿,饮酒,仿佛在天上 云间一般。
又用衬托手法写楼 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 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 醉眼朦胧中的幻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楼高风急,醉后凉风四 起——着笔仍在写楼高。
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 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 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 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 表。
和无边的宇宙“对应”的是什么呢? 是一个极为渺小的“有限”之身, 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行吟者, 是被命运抛弃于苍茫湖水之中的如此穷愁潦倒 的一个孤魂。 缺衣乏食,居无定所,得不到亲友的慰藉,连 一个赖以承受痛苦的正常的身体都没有。 飘零、孤寂、衰老、贫病,一个活人生存所需 的空间萎缩到不能再萎缩。
人的仕宦得失。
杜甫眼中不只是一个
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
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
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
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
孟浩然的两句诗更显得气
势不凡,惊天动地。
名为“登岳阳楼”,却不局限于写“岳阳 楼”与“洞庭水”。屏弃了眼前景物的精微刻 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 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 意境。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远处,星辰低垂,平野开阔 近处,月影翻涌,大江流动
这苍茫的背景下, 诗人所处的一叶扁舟, 显得更加的渺小与孤寂
在大自然雄伟瑰丽 的景象之前,人生命运 更是孤单凄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 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 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登岳阳楼(共23张PPT).ppt [只读] [兼容模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曹操
气势磅礴,意境阔大,
景色宏伟奇丽
烟波浩淼洞庭湖
缘景明情,探究颔联情
景的关系
洞庭湖广阔无垠, 烟波浩淼
诗人有 灭的济 世的博大胸襟
他眼中 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 至乾坤;他胸中 仅仅 他自己,而是天 的 姓 这两句诗气势 凡,惊天 地
颈联:
亲朋无一字,
自
老病有孤舟。
举目无亲,音信 通, 老多病,只 能以孤舟为家
写出了政治生活坎 坷,漂泊天涯,怀 才 遇的心情
作者的孤寂渺小 颔联的湖阔雄伟形 成鲜明的对比,愈益 显出自 的痛苦之情
尾联:
写眼望国家动荡 自 报国无门的哀伤 安,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诗人凭轩老泪横流, 仅有感于自 身世凄苦,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遥 想北方边境,战乱未 ,国家艰危,这 才是诗人悲痛的真 原因
戎马/ 戎马 /关山 关山/ /北,凭轩 北,凭轩/ /涕泗 涕泗/ /流
tìsì
置身诗境
1
意象 联想和想象,置 体会诗人表达的
在吟诵中感知诗歌 其特点,梳理诗意
2 借 身诗境,初 情感
果展示
了岳阳
解说诗意
昔闻洞庭水,今 岳阳楼 早就 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登
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雄阔壮观的洞庭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 日 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在 面 亲朋无一字,老病 孤舟 亲朋好 们音信全无, 年老多病,乘孤舟四 处漂流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注] 开元二年,李 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 岳阳而作 诗 夏十二,李 朋 ,排行十二 李 登岳阳楼赋诗,使岳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登岳阳楼》课件(15张PPT)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亲朋无一字”,是说作者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 “老病有孤舟”,是指作者既“老”且“病”,漂流湖湘,以舟为 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渺,更加重了身世 的孤危感。
➢ 抒发了诗人漂泊孤苦、怀才不遇、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
置身诗境,整体感知 ➢ 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
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 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 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 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 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 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
赋予大雁、高山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雁和山懂得 人的心意,把愁心带走,把好月送来的情境。 表现了李白流放遇赦的内心激动、喜悦、愉快之情。
思考探究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与杜甫《登岳阳楼》在诗境和风格方
面有什么不同。
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 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的 迷人境界。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沉郁 悲壮有很大的不同。
李 白
岳 阳
与 夏
楼十
二
登
【注】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 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题诗,留下了 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思考探究 ➢ 这首诗的颔联千古流传,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结
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引:引领、带走之意;衔:用嘴叼着、送来之意。运用了拟人手法。
➢ “亲朋无一字”,是说作者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 “老病有孤舟”,是指作者既“老”且“病”,漂流湖湘,以舟为 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渺,更加重了身世 的孤危感。
➢ 抒发了诗人漂泊孤苦、怀才不遇、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
置身诗境,整体感知 ➢ 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
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 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 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 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 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 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
赋予大雁、高山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雁和山懂得 人的心意,把愁心带走,把好月送来的情境。 表现了李白流放遇赦的内心激动、喜悦、愉快之情。
思考探究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与杜甫《登岳阳楼》在诗境和风格方
面有什么不同。
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 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的 迷人境界。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沉郁 悲壮有很大的不同。
李 白
岳 阳
与 夏
楼十
二
登
【注】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 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题诗,留下了 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思考探究 ➢ 这首诗的颔联千古流传,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结
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引:引领、带走之意;衔:用嘴叼着、送来之意。运用了拟人手法。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登岳阳楼》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17 张PPT)
合作探究
赏析名句: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17 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17 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17 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17 张PPT)
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 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 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17 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17 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17 张PPT)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 流”,诗人的眼泪中蕴含了 怎样复杂的情感?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17 张PPT)
链接高考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舟 朋 两江友个1注陵,、字:排,颔?开行南联试元十游的结二二岳两合年。阳句全,李而诗李白诗作中白登此作流诗岳,简放阳。诗要途楼夏眼赏中赋十分析遇诗二别。赦,,是,使李哪回岳白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17 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登岳阳楼(22张)-优秀课件
思考:这两句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悲还是喜?如何抒情
流露出作者人世沧桑、漂泊天涯的感伤 情怀
寓情于叙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写出了洞庭湖怎样 的景色特点?
“坼” 裂开,指洞庭湖把吴楚二地从中间撕裂开 来。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漂浮指山川日月都映射倒映漂浮在湖面上。 写出了洞庭湖的宏伟壮阔奇丽,生动形象。
作者介绍
(1)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巩义人,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2)其诗被称为“史诗”,因为其诗显示唐开元盛世到分裂过程。 (3)诗风:沉郁顿挫
(“沉郁”指文章主旨博大深厚,情感深沉苍凉深厚、浓郁、忧愤、 蕴藉;“顿挫”指语言和韵律停顿抑扬曲折有力。不是平滑流利和任 情奔放)
(4)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代表诗人。有“诗圣”之称。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22张)-精品课件ppt(完 美版)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22张)-精品课件ppt(完 美版)
这里,自己的孤寂与上 联的湖阔雄伟形成鲜明 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已 的痛苦之情。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22张)-精品课件ppt(完 美版)
细致赏析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 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 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 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22张)-精品课件ppt(完 美版)
流露出作者人世沧桑、漂泊天涯的感伤 情怀
寓情于叙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写出了洞庭湖怎样 的景色特点?
“坼” 裂开,指洞庭湖把吴楚二地从中间撕裂开 来。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漂浮指山川日月都映射倒映漂浮在湖面上。 写出了洞庭湖的宏伟壮阔奇丽,生动形象。
作者介绍
(1)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巩义人,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2)其诗被称为“史诗”,因为其诗显示唐开元盛世到分裂过程。 (3)诗风:沉郁顿挫
(“沉郁”指文章主旨博大深厚,情感深沉苍凉深厚、浓郁、忧愤、 蕴藉;“顿挫”指语言和韵律停顿抑扬曲折有力。不是平滑流利和任 情奔放)
(4)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代表诗人。有“诗圣”之称。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22张)-精品课件ppt(完 美版)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22张)-精品课件ppt(完 美版)
这里,自己的孤寂与上 联的湖阔雄伟形成鲜明 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已 的痛苦之情。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22张)-精品课件ppt(完 美版)
细致赏析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 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 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 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22张)-精品课件ppt(完 美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登岳阳楼》PPT精品课件1
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 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 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 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 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 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20 张PPT)
小结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20 张PPT)
注:炼字解题步骤:
➢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③ 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 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④ 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 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20 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20 张PPT)
置身诗境,整体感知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20 张PPT)
➢ 颔联写出了洞庭怎样的自然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颔联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一“坼”一“浮”,将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可谓气势磅礴, 宏伟奇丽。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20 张PPT)
小结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20 张PPT)
注:炼字解题步骤:
➢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③ 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 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④ 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 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20 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20 张PPT)
置身诗境,整体感知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20 张PPT)
➢ 颔联写出了洞庭怎样的自然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颔联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一“坼”一“浮”,将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可谓气势磅礴, 宏伟奇丽。
高中语文_登岳阳楼》教学课件_人教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将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作比较,说说它们 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诗境: 1、李诗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松 快乐,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 2、杜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风格: 1、李诗用映衬、夸张等手法,想象奇特, 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概括。 2、杜诗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 可用沉郁顿挫来概括。
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 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 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ppt课件 13
探究
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为虚 下实 文交 描错 昔闻:渴望向往已久 写, 今上:如愿以偿甚喜 洞今 庭昔 湖对 蓄照 势,
ppt课件
14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让你联想到了 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水经注•湘水》:“湖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其 中。”
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 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 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 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 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 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 意境:博大壮阔
参考答案: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 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 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 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 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 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ppt课件 27
就颈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 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19
• 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 独善其身。”此时的杜甫呢?他 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 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还从 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
ppt课件ຫໍສະໝຸດ 2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 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 前突兀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 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
学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3课《登岳阳楼》 (共20张PPT)精编课件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释
• • • •
题
讨论:题目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登高而作 有景物 有情感
〖理解诗意〗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3)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怎样的意境。 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讨 论
•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浮” 字。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浮”,漂浮,浮动。 (2)把这个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 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 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3)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怎样的意境。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 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 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 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 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 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 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 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 泪交流。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 找出诗歌前两联的意象。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 洞庭水 今 岳阳楼 东南 乾坤日夜 • 吴楚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唐)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 少陵野老。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 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 744)在 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 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 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安, 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 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 同古。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 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 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 江途中。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4课《登岳阳楼》 优秀课件(共30张PPT)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 昔闻洞庭水,
“昔闻”写从前对洞庭
湖光山色的仰慕, “今上”交代时间,
今上岳阳楼。
“岳阳楼”点明地点。
此联写人生暮年竟能登 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 美景风光。
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的身世之感,亲朋 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条孤舟,然后由个人推 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 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 人牵肠挂肚? 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 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
阔,汪洋无际。
• 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
•
这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
诗人立足点之高——不正面写楼高而 楼高已自见。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
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 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 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 想像新颖,有独创性。
迁移拓展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 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 登岳阳楼赋诗,使岳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 登上岳阳楼,无边景色尽收眼底。
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诗歌小结
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歌并不局限 于写“岳阳楼”和“洞庭水水”。诗人摒弃眼前 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 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 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 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 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此联叙写个人景况,诗人自离茨州之日
乾坤日夜浮。 起,全家人都生活在船上,实际上已无家可 亲朋无一字, 归,亲朋已经“无一字”,无所依托,这又 老病有孤舟。 加重了诗人自伤飘泊的感情。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杜甫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 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 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 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 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水势浩淼无边无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际的壮阔,使我们从中感受到诗人抱负的 伟大,胸襟的宏阔,也就能理解诗人在自 己孤舟飘零、穷愁潦倒之际,何以能心忧 战事,以致于潸然泪下了。怪不得前人评 此联说:“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次 豁达。”
登岳阳楼
杜甫
起句以“昔闻”与“今上”对应,看
昔闻洞庭水, 似平常,却颇有深意。在平淡的叙述中, 今上岳阳楼。 寄予了无限的感触。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昔”,当指诗人的青年时代,又值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开元盛世”,歌舞升平,诗人既闻洞庭 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 今山河残破,疮疾满目,而诗人也到暮年, 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 交集呢?但诗人只叙事,不说情,把情留 给读者自己去品味。
登岳阳楼
杜甫
坼· 浮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 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 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 磅礴气势。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 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 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 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 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尝过岳阳楼,观子美诗,不过四十字耳,其气 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 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 也。杜诗虽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
——(唐庚《子西文录》)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刘长卿的“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和杜 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为咏唱洞 庭湖景色的三大名联。但前人认为,孟、刘 二人“于此气力已尽,而杜诗下文绰有余 力”。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杜诗从个人的痛苦转想到国家的多难,意境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更为开阔,立意更为高远,胸襟更为豁达。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诗人没有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以国 吴楚东南坼, 事为念。因此,当他站在岳阳楼上“凭轩” 远眺时,联想到当时吐蕃犯边的情况,不 乾坤日夜浮。 禁潸然泪下了。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凭轩涕泗流。
这个抒情结尾将诗的思想内容提到了 戎马关山北, 一个新的高度,而“凭轩”二字又巧妙地 照应了第二句,以此结束全诗恰到好处。
首联寄托感慨(点题)
颔联描写景象(眼前景)
颈联叙述身世(眼前事) 尾联增添苦楚(心中事)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孤舟 意境: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情感:身世之悲、家国之忧
雄浑阔大的意境 面对洞庭湖,诗人的视野扩大到吴楚乃至于整个宇宙,这 样的境界,如果不是胸中有大丘壑,是写不出来的。这样的气 象雄浑,内涵丰富,远非他人所能及。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 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 章法严密 前一层写登楼和洞庭湖景观,后一层抒发忧国忧民的悲怆 情怀。正是前一层的登楼和壮阔景象为诗人对国家战事和前途 的担忧作好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疆域辽阔的吴楚大地不能包容反 而被洞庭湖一断为二,它不在天地之 间,倒像乾坤浮在它的水面,日月星 辰漂浮其中。只10个字,就写出了洞 庭湖的水势浩淼无边无际。 这两句都是写洞庭水,境界宏阔。 一是极写水面的宽阔,二是极写水的力 量。能够割裂大地,能够浮动乾坤,这 是极写它的力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 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 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颔联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 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 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 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 火,想到饱经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 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