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1d3dd4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5.png)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沉积-沉淀法:沉积-沉淀法是最常用的负载型催化剂制备方法之一、该方法的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如氧化物、碳材料等。
确保载体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活性表面。
(2)将载体通过悬浮剂悬浮在溶液中。
(3)通过沉积-沉淀过程,将活性催化剂沉积在载体表面上。
这可以通过添加适当的沉淀剂或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
(4)通过干燥和煅烧等步骤,使催化剂固定在载体上。
2.浸渍法:浸渍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负载型催化剂制备方法。
其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
(2)将载体放入催化剂溶液中浸泡。
(3)待催化剂充分浸渍到载体中后,通过干燥和煅烧等步骤,将催化剂固定在载体上。
(4)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达到所需的催化剂浓度。
3.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制备均匀负载型催化剂的有效方法。
其步骤如下:(1)将溶胶材料(如溶胶态金属盐或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凝胶材料混合在一起。
(2)通过搅拌或加热等方法,使溶胶和凝胶得以混合。
(3)进行溶胶-凝胶反应,形成凝胶。
(4)通过干燥和煅烧等步骤,固定催化剂在凝胶上。
4.物理吸附法:物理吸附法是负载型催化剂制备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
(1)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
(2)将载体放入催化剂溶液中。
催化剂会通过物理吸附作用附着在载体表面。
(3)通过干燥和煅烧等步骤,将催化剂固定在载体上。
物理吸附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催化剂的固定程度较弱,容易流失。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负载型催化剂制备方法。
根据不同的催化剂要求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负载型催化剂。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制备及应用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制备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d8b56e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6c.png)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制备及应用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是一种将活性金属固定在惰性载体上的催化剂,其制备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制备通常分为两个步骤:载体的合成和金属的固定。
载体的合成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材料,如氧化铝、硅胶、炭黑等。
这些载体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热稳定性,能够提供良好的催化性能。
金属的固定是将活性金属沉积在载体上。
常用的方法包括浸渍法、共沉淀法和染料法等。
浸渍法是将载体浸入金属离子溶液中,使金属离子被载体吸附,然后通过加热还原使金属形成金属颗粒。
共沉淀法是将金属离子和载体共沉淀形成固体,然后通过还原使金属形成金属颗粒。
染料法是将金属离子与染料分子形成配合物,然后通过还原使金属形成金属颗粒。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和能源转化等。
在化学工业中,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常用于有机合成反应,能够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在环境保护中,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和大气污染控制,能够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和有害气体。
在能源转化中,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可以用于电池和燃料电池等能源设备,能够提高能源转化效率。
总的来说,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对于提高催化性能和促进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负载型金属催化剂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负载型镍催化剂的制备
![负载型镍催化剂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4f41d06680eb6294dc886c0d.png)
负载型镍催化剂的制备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科技论文检索与写作作业——负载型镍催化剂的制备一、制备的目的和意义1.了解并掌握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原理和制备方法。
2.制备一种以金属镍为主要活性组分的固体催化剂。
意义:催化剂在现代化学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镍基催化剂是一种常用的经典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和价格较低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加氢、脱氢、氧化脱卤、脱硫等转化过程。
二、制备方法、1.一种负载型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按钛酸丁酯与无水乙醇体积比为1:1.5~1:3的比例将钛酸丁酯与无水乙醇混合,强力搅拌后得到混合溶液,按无水乙醇与醋酸的体积比为10:1~30:1的比例在混合溶液中加入醋酸形成溶液A;(2)按去离子水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5~1:10的比例将去离子水与无水乙醇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在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或稀硝酸调节混合溶液的pH为2~5得到溶液B;(3)按溶液B与溶液A的体积比为1:1~1:4的比例将B溶液加入到A溶液中,然后按钛酸丁酯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摩尔比为1:0.05~1:0.3的比例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形成钛溶胶;(4)按γ?Al2O3和钛酸丁酯的摩尔比为1:0.05~1:0.8的比例在步骤(3)中得到的钛溶胶中加入γ?Al2O3,然后按钛酸丁酯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0.5~1:2的比例加入去离子水,静置1~5h后干燥、焙烧得到TiO2?Al2O3复合载体;(5)将TiO2?Al2O3复合载体于浓度为0.05~1mol/L的硝酸镍水溶液中浸渍4~24h,充分搅拌后干燥、焙烧、通氢还原,得Ni/TiO2?Al2O3负载型镍催化剂。
2.一种用于氨分解制氢的负载型镍催化剂,活性组分为Ni,载体为氧化硅、氧化铝或氧化钛;活性组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50%。
其制备步骤为:将可溶性镍盐、pH值调节剂、沉淀剂、载体以及去离子水配成悬浊液;悬浊液加热至70-110℃沉积60-300分钟;上述悬浮液降至20-30℃后并过滤,水洗涤、过滤;在80-120℃干燥18-24小时,400-900℃焙烧2-6小时;在氢气气氛,或者氢气和氦气的混合气气氛中,于400-900℃活化3-5小时,还原制成负载型纳米镍催化剂。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浸渍法沉积沉淀法离子交换法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浸渍法沉积沉淀法离子交换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ff4eb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d.png)
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将气态物质引入 反应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与固体 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催化剂。这 种方法能够制备出结构可控、性能优 异的催化剂。
溶胶-凝胶法
总结词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利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来制备负载型催化剂的方法。
详细描述
溶胶-凝胶法通过将前驱体溶液进行水解和缩聚反应,形成凝胶状的固体催化剂。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化学计量 比和均匀的活性组分分布,适用于制备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催化剂。
剂的分散度和活性组分的利用率。
浸渍法可以用于制备各种不同类型的负 载型催化剂,如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
物、金属碳化物等。
浸渍法的步骤
制备活性组分溶液
将所需的催化剂活性组分溶解 在溶剂中,制备成一定浓度的 活性组分溶液。
干燥和焙烧
将浸渍后的载体进行干燥,然 后进行焙烧处理,以固定活性 组分在载体表面。
04
其他制备方法
电化学法
总结词
电化学法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在电极上发生化学反应来制备负载型催化剂的方 法。
详细描述
电化学法通常在电解液中通过施加电流来驱动化学反应,使活性组分在电极上沉 积或形成催化剂。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适用于制备特定功能的催化剂。
化学气相沉积法
总结词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利用气态物质 在固体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来制备负 载型催化剂的方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优点
沉积沉淀法操作简单、易于控制活性组分的形貌和粒径,适用于制备多种负载 型催化剂。
缺点
在制备过程中,难以避免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过度沉积或团聚现象,可能影响 催化剂的分散性和活性。同时,洗涤和干燥过程中容易造成活性的原理
负载型催化剂常用的制备方法
![负载型催化剂常用的制备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0a2496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2.png)
负载型催化剂常用的制备方法物理吸附法是将活性组分通过物理吸附的方式附着在基体表面上的制备方法。
常用的物理吸附剂包括活性炭、硅胶、氧化铝等。
物理吸附法的优点是制备简单,操作方便;缺点是吸附强度较弱,容易脱落。
浸渍法是将活性组分通过浸渍的方式沉积在基体上的制备方法。
首先将基体浸入活性组分的溶液中,活性组分会通过化学反应与基体表面发生反应并沉积。
浸渍法的优点是制备过程简单且易控制;缺点是易造成不均匀沉积。
沉淀法是通过控制溶液中沉淀反应来制备负载型催化剂的方法。
首先将包含活性组分的化学物质加入到溶液中,并在适当条件下进行混合反应,活性组分会在反应中以沉淀形式沉积在基体上。
沉淀法的优点是制备过程简单,反应速度较快;缺点是易形成堵塞和不均匀沉积。
共沉淀法是将活性组分和基体一起混合,并由于反应产物的沉淀而形成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共沉淀法的优点是制备工艺相对简单,反应速度较快,反应产物均匀;缺点是选择适当的共沉淀物,防止反应不能进行。
胶体沉淀法是将活性组分通过胶体沉淀的方式沉积在基体上的制备方法。
活性组分首先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成胶体溶胶,然后将溶胶均匀涂覆在基体上,并通过凝胶反应形成负载型催化剂。
胶体沉淀法的优点是负载均匀性好,催化活性较高;缺点是制备过程较复杂,操作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负载型催化剂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吸附法、浸渍法、沉淀法、共沉淀法和胶体沉淀法等。
在制备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并通过调整制备条件和材料配方等方式来得到性能优良的负载型催化剂。
《Co@NC复合二维SBA-15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与氨分解催化性能调控机制研究》范文
![《Co@NC复合二维SBA-15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与氨分解催化性能调控机制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621686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b.png)
《Co@NC复合二维SBA-15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与氨分解催化性能调控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与工业发展对能源需求量的增长,寻找高效、环保的催化剂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氨分解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过程,其催化剂的研发尤为重要。
近年来,Co@NC 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催化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Co@NC复合二维SBA-15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氨分解过程中的催化性能调控机制。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实验所需的主要材料包括SBA-15基底、钴源、氮源和碳源等。
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使用前未进行进一步处理。
2. 催化剂制备(1)SBA-15基底的制备:采用常规的溶胶-凝胶法合成SBA-15基底。
(2)Co@NC复合材料的制备: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将钴、氮和碳源在SBA-15基底上沉积,形成Co@NC复合材料。
(3)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将Co@NC复合材料均匀负载于二维SBA-15基底上,形成Co@NC复合二维SBA-15负载型催化剂。
3. 催化性能测试采用氨分解实验评价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通过XRD、SEM、TEM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
三、结果与讨论1.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通过上述方法成功制备了Co@NC复合二维SBA-15负载型催化剂。
通过XRD、SEM、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良好的分散性。
2. 催化性能调控机制研究(1)负载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Co@NC的负载量适中时,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佳。
过多的负载量可能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而过少的负载量则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催化剂的作用。
(2)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氨分解速率加快,但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催化剂失活。
因此,存在一个最佳的反应温度使催化剂发挥最佳性能。
(3)Co@NC复合材料的作用:Co@NC复合材料中的钴、氮和碳元素相互协同作用,共同促进氨分解过程。
负载型催化剂的常用制备方法
![负载型催化剂的常用制备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0322af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b.png)
负载型催化剂的常用制备方法负载型催化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和环境治理领域的材料,其制备方法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性能需求有多种。
以下是负载型催化剂的常用制备方法:1.浸渍法浸渍法是一种常用的负载型催化剂制备方法。
该方法是将载体材料浸泡在含有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溶液中,然后进行干燥、焙烧等后续处理,使活性组分均匀分布在载体表面上。
浸渍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制备大面积、高比表面积的负载型催化剂。
2.沉淀法沉淀法是通过化学反应,使催化剂活性组分沉积在载体表面上的一种制备方法。
该方法通常涉及将载体浸泡在含有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溶液中,然后加入沉淀剂,使活性组分沉淀并附着在载体表面上。
沉淀法的优点是活性组分与载体的结合力较强,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3.热解法热解法是通过高温热处理,将催化剂活性组分与载体材料相结合的一种制备方法。
该方法通常涉及将载体材料与催化剂活性组分混合,然后进行高温热处理,使活性组分分解并附着在载体表面上。
热解法的优点是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但制备过程需要高温条件,对设备的要求较高。
4.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通过离子交换,将催化剂活性组分引入载体材料中的一种制备方法。
该方法通常涉及将载体材料浸泡在含有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溶液中,然后进行离子交换反应,使活性组分与载体材料中的离子交换基团相互作用,从而附着在载体表面上。
离子交换法的优点是活性组分与载体的结合力较强,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5.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催化剂活性组分沉积在载体材料表面上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通常涉及将载体材料置于含有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化学气体中,通过化学反应使活性组分沉积在载体材料表面上。
气相沉积法的优点是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但制备过程需要精密的控制和设备。
6.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通过溶胶凝胶反应,将催化剂活性组分与载体材料相结合的一种制备方法。
该方法通常涉及将载体材料与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溶胶凝胶溶液混合,然后进行热处理或室温固化,使溶胶凝胶反应发生,从而制备出负载型催化剂。
负载型镍催化剂的制备
![负载型镍催化剂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d61853aa0c22590102029d87.png)
科技论文检索与写作作业——负载型镍催化剂的制备一、制备的目的和意义1.了解并掌握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原理和制备方法。
2.1.1)按的比例将B溶液加入到A溶液中,然后按钛酸丁酯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摩尔比为1:0.05~1:0.3的比例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形成钛溶胶;(4)按γ?Al2O3和钛酸丁酯的摩尔比为1:0.05~1:0.8的比例在步骤(3)中得到的钛溶胶中加入γ?Al2O3,然后按钛酸丁酯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0.5~1:2的比例加入去离子水,静置1~5h 后干燥、焙烧得到TiO2?Al2O3复合载体;(5)将TiO2?Al2O3复合载体于浓度为0.05~1mol/L的硝酸镍水溶液中浸渍4~24h,充分搅拌后干燥、焙烧、通氢还原,得Ni/TiO2?Al2O3负载型镍催化剂。
2.一种用于氨分解制氢的负载型镍催化剂,活性组分为Ni,载体为氧化硅、氧化铝或氧化钛;活性组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50%。
其制备步骤为:将可溶性镍盐、pH值调节剂、沉淀剂、载体以及去离子水配成悬浊液;悬浊液加热至70-110℃沉积60-300分钟;上述悬浮液降至20-30℃后并过滤,水洗涤、过滤;在80-120℃干燥18-24中,于3.%;载体6-24h,2-6h,4.化剂的制备工艺步骤包括:在钛酸丁酯中加入无水乙醇后强力搅拌,然后加入醋酸,充分搅拌形成溶液A;将去离子水与无水乙醇混合后调节pH值得到形成溶液B;把B 溶液滴加到A溶液中,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搅拌形成钛溶胶;在钛溶胶中,加入γ-Al2O3与去离子水,充分搅拌,静置、干燥、焙烧得到复合载体;将复合载体在硝酸镍水溶液中浸渍后充分搅拌,干燥、焙烧、通氢气还原处理后得到Ni/TiO2-Al2O3负载型催化剂;本发明所述负载型镍催化剂用于α-蒎烯加氢反应,工艺流程简单,催化剂用量少,α-蒎烯转化率高,顺式蒎烷选择性好。
5.一种用于糠醇加氢中的高选择性、高活性负载型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先将在500℃下焙烧过的一定量氧化铝粉末浸渍在0.2g/mL硝酸镍水溶液中,然后在红外灯烘烤下不断搅拌此混合物,直至水分蒸发干。
《Co@NC复合二维SBA-15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与氨分解催化性能调控机制研究》范文
![《Co@NC复合二维SBA-15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与氨分解催化性能调控机制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f4af13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a.png)
《Co@NC复合二维SBA-15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与氨分解催化性能调控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寻求高效、环保的催化剂成为化学工业领域的研究热点。
氨分解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合成氨、氨气制备氢气等。
近年来,Co@NC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催化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备受关注。
SBA-15作为一种有序的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其独特的结构为催化剂提供了良好的负载平台。
本文以Co@NC复合二维SBA-15负载型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对其制备方法和氨分解催化性能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二、制备方法1. 原料准备本实验所需原料包括:钴盐、碳源、SBA-15载体、碱液等。
其中,钴盐作为活性组分,碳源与钴盐共同形成Co@NC结构,SBA-15作为负载基底。
2. 制备过程(1)首先,将钴盐与碳源混合,通过热解法形成Co@NC前驱体。
(2)将SBA-15载体与Co@NC前驱体进行复合,利用SBA-15的二维结构特点,使Co@NC均匀分布在载体表面。
(3)经过高温煅烧,使Co@NC与SBA-15形成稳定的负载关系。
三、催化性能调控机制研究1. 催化剂表征利用XRD、SEM、TEM等手段对制备的Co@NC复合二维SBA-15负载型催化剂进行表征,了解其形貌、结构及组成。
2. 氨分解性能测试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催化剂进行氨分解性能测试。
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气体流量等条件,考察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3. 催化性能调控机制(1)通过调整钴盐与碳源的比例,可以调控Co@NC的负载量及分散性,进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2)SBA-15的二维结构为催化剂提供了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孔道结构,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分散性和反应物的传输。
(3)高温煅烧过程中,Co@NC与SBA-15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形成新的活性物种,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4)在氨分解过程中,Co@NC具有良好的氢解离能力,有助于提高氨分解的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813fa5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3.png)
m m Ag
AgNO3
AgNO3溶液,浸渍负载了Al2O3的载体
Ag含量〔Ag/Al2O3:0.6% 0.8% 1%
Ag的含量为0.8%〔Ag占Ag/Al2O3的质量分数时的催化剂颗粒,O2浓 度8%,无SO2存在时,转化率90%.
支撑体:蜂窝式金属丝网〔4.5x5cm,长度为5.0cm 利用电泳沉积法,将Al负载到蜂窝式金属丝网上,膜 层厚度为50nm 孔稳定的,有较大的BET,以Pt 〔wt10%/TiO2为催化剂.
加压浸渍法
为了使活性金属尽可能进入到孔道内部.先抽 中真空,再放入高压釜中,通入惰性气体.
沉积沉淀法
使载体先浸渍在含有活性组分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然后再加入沉淀剂 进行沉淀 使用场合:制备贵金属催化剂〔方便除去氯离子
➢ 贵金属浸渍液多采用氯化物的盐酸溶液 〔氯铂酸H2PtCl6 、氯钯酸、氯铱酸、 氯金酸HAuCl4 3H2O ,铼选用高铼酸 〔H2Re2O7
支撑体:蜂窝陶瓷[d=4.75cm,h=1.2cm,G=21.0g,300mesh] 利用浸渍法,以Pt为催化剂, NaOH:NaBH4:Pt=25:5:1<摩尔比>,当Pt的量为0.013wt%时最适宜.
支撑体:SiC-Al2O3 膜层:TiO2, 特 制的不同的TiO2溶胶,平均粒径为40190之间.BET的范围在. 催化剂: V2O5-WO3. 效果:在300℃,2cm/s,通 入的NO为500vol时,NO转化率为96%. 在催化剂为Pt/ V2O5的系统中,丙烯的 氧化转化成二氧化碳98.7%.
以堇青石蜂窝陶瓷为载体的Ag/Al2O3催化剂的制备
Al(NO3)3·9H2O:Al=9:1 的水溶液
Ph=3.5-4 Ρ=1.1-1.15kg/m3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2949a9f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8.png)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负载型催化剂是一种将催化剂固定在载体上的催化剂形式。
负载型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生产中。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可以分为载体制备和催化剂负载两个步骤。
首先,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进行制备。
常见的载体材料有氧化铝、硅胶、活性炭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能够提供足够的活性位点和催化活性。
载体制备的关键是控制载体的形貌和孔隙结构。
通过调控原料比例、溶剂选择和制备条件等因素,可以控制载体的孔隙大小、分布和形貌。
例如,使用模板剂或表面活性剂可以制备具有特定孔隙结构的载体。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制备温度和pH值等条件来调控载体的形貌和孔隙结构。
在载体制备完成后,需要将催化剂负载到载体上。
常用的负载方法有浸渍法、沉积法和共沉淀法等。
浸渍法是将催化剂溶液浸渍到载体上,然后通过蒸发溶剂或热处理将催化剂固定在载体上。
沉积法是将催化剂溶液沉积在载体表面,经过干燥和煅烧等步骤将催化剂固定在载体上。
共沉淀法是将催化剂和载体的沉淀剂一起沉淀,并通过煅烧将催化剂负载到载体上。
在负载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和载体。
催化剂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能够满足所需的催化反应条件。
载体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能够提供足够的活性位点和催化活性。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还需要考虑负载量的选择。
负载量过大会导致催化剂活性的降低,负载量过小则会影响催化剂的稳定性。
因此,需要通过实验和优化来确定最佳的负载量。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载体制备和催化剂负载两个步骤。
通过合理选择催化剂和载体,并控制制备条件,可以得到具有高催化活性、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的负载型催化剂。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在化学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和产物质量,促进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Co@NC复合二维SBA-15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与氨分解催化性能调控机制研究》范文
![《Co@NC复合二维SBA-15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与氨分解催化性能调控机制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a5ad23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b.png)
《Co@NC复合二维SBA-15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与氨分解催化性能调控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工业生产及能源利用过程中,氨分解作为重要化学反应之一,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对氨分解的催化研究,能够有效推动化学反应过程和产品性质调控的优化。
因此,研究和开发具有高效催化性能的负载型催化剂对于提高氨分解效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本研究针对Co@NC复合二维SBA-15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及其在氨分解过程中的催化性能调控机制展开深入探讨。
二、催化剂制备1. 材料选择本研究所用主要材料包括SBA-15、钴盐、氮源和碳源等。
SBA-15作为一种具有三维孔道结构的硅基材料,其二维大孔结构有利于催化剂的负载和反应物的扩散。
钴盐作为活性组分的主要来源,其种类和用量将直接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氮源和碳源则用于制备Co@NC复合结构,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2. 制备方法首先,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SBA-15基底材料。
随后,将钴盐与氮源、碳源混合,制备出Co的前驱体溶液。
将此溶液浸渍于SBA-15基底上,经过热处理,形成Co@NC复合结构并负载于SBA-15上。
最后,通过高温还原处理,得到Co@NC复合二维SBA-15负载型催化剂。
三、催化性能调控机制研究1. 催化剂表征利用XRD、SEM、TEM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其晶体结构、形貌及元素分布等。
通过这些表征手段,可以了解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组成,为后续的性能研究提供基础。
2. 氨分解性能测试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氨分解性能测试。
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气氛等条件,考察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性能。
同时,利用动力学实验,探讨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参数。
3. 性能调控机制通过调整钴盐的种类和用量、氮源和碳源的比例以及热处理温度等条件,可以调控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进而影响其催化性能。
研究发现,适当的钴含量和氮、碳掺杂能够有效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同时,SBA-15的二维大孔结构有利于反应物的扩散和产物的脱附,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体积浸渍法(inicipient wetness impregnation, IW or IWI)
等体积浸渍: 顾名思义就是载体的体积(一般情况下是指孔体积)和浸 渍液的体积一致,浸渍液刚好能完全进入到孔里面。该方法的特点与过 量浸渍法相反:活性组分的分散度很差,有的地方颗粒小,有的地方颗 粒则很大(在实际实验中,载体倒入时有一个前后顺序,先与溶液接 的载体会吸附更多的活性相);但是它能比较方便地 控制活性组分地负 载量,并且负载量能很容易算出。对颗粒大小要求不是很严的催化剂, 该方法效果还比较好。
Impregnation can be carried out in diffusional conditions by immersing a water-filled support in the precursor solution (wet impregnation). Before water filling, air can be replaced by a watersoluble gas like ammonia to avoid gas bubbles in the pores. Wet impregnation should be avoided whe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recursor and support is too weak to guarantee the deposition of the former.
The penetration of the liquid phase requires the elimination of air from the pores. If the pore radius is very small, capillary pressure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pressure of the entrapped air; compressed air dissolves or escapes from the solid through larger pores. Sometimes,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the support is not sufficient to withstand forces imposed by the transitory formation of bubbles and the catalyst grains may burst . This can be remedied by impregnation under vacuum or addition of a surfactant to the solution.
adsorption
➢ 固体孔隙与液体接触时,由于 表面张力的作用而产生毛细管 压力,使液体渗透到毛细管内 部;
Adsorption/desorption + diffusion
diffusion ➢ 活性组分在孔内扩散及在载体
adsorption
表面吸附;
Drying
evapor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Catalysis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每次浸渍后,必须进行干燥和焙烧,使之转化为不溶性的物质,这样可以防止上 次浸载在载体上的化合物在下一次浸渍时又溶解到浸渍液中,也可以提高下一次 浸渍时载体的吸附量。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Catalysis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干浸法 dry impregnation
The solution is drawn into the pores by capillary suction (hence capillary impregnation). In the case of proper wetting no excess of solution remains outside the pore space and the procedure is also called dry or incipient wetness impregnation.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浸渍法
▪ 蒸气相浸渍法:借助浸渍化合物的挥发性,以蒸气相的形式将其 负载于载体上;
例:制备正丁烷异构化催化剂AlCl3/铁矾土 在反应器中装入铁矾土载体,然后以热的正丁烷气流将
活性AlCl3组分汽化,并带入反应器,使之浸渍在载体上。当 负载量足够时,便可切断气流中的AlCl3,通入正丁烷进行异 构化反应。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浸渍法
分类
化学沉积沉淀法 气相沉积沉淀法
IWI
干浸法 dry impregnation,capillary impregnation,incipient wetness impregnation
湿浸法Wet impregnation
湿浸法Wet impregnation
▪ 多次浸渍法:将浸渍、干燥和焙烧反复进行多次;
采用多次浸渍的原因:
➢ 配制浸渍的金属盐类或化合物的溶解度小,一次浸渍时载体负载 量小,需重复多次浸渍;
➢ 载体的孔容小,一次负载量过多时,易造成活性组分分布不均;
➢ 多组分溶液浸渍时,由于各活性组分在载体上的吸附能力不同, 吸附能力强的组分易富集于孔口,而吸附能力弱的组分则分布在 孔内,也会造成分布不均;
浸渍法适用于制备稀有贵金属催化剂,活性组分含量较低 的催化剂,以及需要高机械强度的催化剂。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浸渍法
浸渍法
优点
➢载体形状尺寸已确定,载 体具有合适比表面、孔径、 强度、导热率; ➢活性组分利用率高、成本 低; ➢生产方法简单,生产能力 高;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浸渍法
过量浸渍法
等体积浸渍法
沉积沉淀法、 沉淀浸渍法
浸渍法(impregnation)是将载体放进含有活性物质的液体 或气体中浸渍,活性物质逐渐吸附于载体的表面,当浸渍平 衡后,将剩下的液体除去,再进行干燥、焙烧、活化等即可 制得催化剂。
浸渍法通常包括载体预处理、浸渍液配制、浸渍、除去过 量液体、干燥和焙烧、活化等过程;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浸渍法
一、浸渍法概述
载体(如Al2O3)的沉淀 载体的成型
—— 广泛用于制备负载型催化剂 (尤其负载型金属催化剂)
载体的预处理
用活性组份溶液浸渍
干燥 焙烧分解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
活化(还原)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Catalysis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过量浸渍法:浸渍溶液(浓度x%)的体积大于载体,载体浸泡在溶液中。实验 过程是活性组分在载体上的负载达到吸附平衡后,再滤掉(而不是蒸发掉) 多余的溶液,此时活性组分的负载量需要重新测定。该方法的优点是活性组 分分散比较均匀,并且吸附量能达到最大值(相对于浓度为x%时;浓度不一 样,最大值不一样;不同载体的最大值也不一样)。缺点:不能控制活性组 分到负载量(可以通过改变浓度实现,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筛选);通常 并不是负载量越大活性越好,负载量过多离子也容易聚集。
放置较长时间有助于扩散
等体积浸渍(inicipient wetness impregnation,
IW or IWI,also called capillary impregnation or
dry impregnation):预先测定载体吸入溶 液的能力,然后加入正好使载体完全 浸渍所需的溶液量;
缺点
➢焙烧产生污染气体; ➢干 燥 过 程 会 导 致 活 性 组分迁移;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Catalysis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浸渍法
二、浸渍法基本原理
Solution flow into pores
适用于蒸气相浸渍法的活性组分沸点通常比较低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Catalysis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浸渍法
真空浸渍
操作方法与传统的浸渍基本相同,但是需要将多孔材料先抽真空, 然后加入浸渍液。
过量浸渍(wet impregnation):将载体浸 渍在过量溶液中,溶液体积大于载体 可吸附的液体体积,一段时间后除去 过剩的液体,干燥、焙烧、活化
再过滤掉(而不是蒸发掉)
前者:过滤后再烘干,此时主要是水分的蒸发,活性相在随后 煅烧过程中,不同部位的浓度改变很小,基本能保持原来的浓 度分布。
后者:在溶液蒸发的过程中,活性相浓度的分布是会改变的。 另外,不蒸发时活性相浓度分布相对均匀,而蒸发后浓度分布 将会较差,蒸干后载体表面将会有很多残 留的活性相。还要 考虑一点的是,蒸发时活性相或者载体会发生水解作用,比如 用Mg(NO3)2,蒸发时溶液中可能生成的HNO3会逸出,而同时 生成 Mg(OH)2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
浸渍法 Impregnation Method
➢吸附法 ➢沉积沉淀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Catalysis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