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单选题库(修改版)

合集下载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内经》中提到的“五脏”指的是以下哪五个器官?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胃、肺、肾C. 心、肝、脾、胃、肾D. 心、肝、脾、肺、胆2. “阴阳五行”学说在《内经》中占据怎样的地位?A. 基础理论B. 辅助理论C. 治疗方法D. 诊断方法3. 以下哪项不是《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大论的内容?A. 春气生发B. 夏气长养C. 秋气收敛D. 冬气闭藏二、填空题4. 《内经》中提到“治未病”的概念,即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其核心思想是“______”。

5. 《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________密切相关。

三、简答题6. 简述《内经》中“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的基本含义。

7. 根据《内经》的“四气调神”理论,阐述春季养生的要点。

四、论述题8. 论述《内经》中“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中医养生中的重要性。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D二、填空题4. 治未病5. 四时变化三、简答题6. “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及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7. 春季养生要点包括:顺应春气生发的特点,注意调养肝脏,保持情绪舒畅,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饮食上宜清淡,避免油腻。

四、论述题8. 《内经》中“精气神”三者相互依存,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神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在中医养生中,注重精气的充足和气的流畅,以及神的安宁,是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29道《黄帝内经》知识选择题和答案

29道《黄帝内经》知识选择题和答案

29道《黄帝内经》知识选择题和答案1. 《黄帝内经》包括()。

A. 《素问》B. 《灵枢》C. 《素问》和《灵枢》D. 以上都不是答案:C2. 《黄帝内经》主要论述了()。

A. 人体生理病理B. 疾病诊断治疗C. 养生保健D. 以上都是答案:D3.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体现了《黄帝内经》的()观念。

A. 整体观B. 平衡观C. 恒动观D. 辩证观答案:B4. 《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四季养生原则不包括()。

A. 春捂秋冻B. 夏养长C. 冬养阴D. 秋养收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关于情志与健康的观点()。

A. 怒伤肝B. 喜伤心C. 思伤脾D. 恐伤胆答案:D6. “五谷为养”中的五谷不包括()。

A. 稻B. 黍C. 稷D. 豆答案:D7. 《黄帝内经》中认为睡眠与()密切相关。

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A8. 按照《黄帝内经》的观点,人的生长发育以()为周期。

A. 5 年B. 7 年C. 10 年D. 12 年答案:B9. 以下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经络()。

A. 十二经脉B. 奇经八脉C. 十五络脉D. 三十二经脉答案:D10.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调的是()的重要性。

A. 预防疾病B. 治疗疾病C. 养生保健D. 锻炼身体答案:A11. 《黄帝内经》中关于饮食养生强调()。

A. 五味调和B. 过食肥甘C. 偏好辛辣D. 以上都不是答案:A12. 最早提出“治未病”思想的是()。

A. 《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C. 《千金方》D. 《本草纲目》答案:B13. 《黄帝内经》中把人体看作一个()。

A. 孤立的个体B. 与自然无关的存在C. 有机整体D. 简单的组合答案:C14.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对脉象的描述()。

A. 浮脉B. 沉脉C. 滑脉D. 方脉答案:D15. “久视伤()”。

A. 血B. 气C. 精D. 神答案:A16.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养生方法不包括()。

内经选读考试习题库(含答案).docx

内经选读考试习题库(含答案).docx

一、名词术语1、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2、飨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 _胀:指胸膈胀满。

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6、濡泄:又称湿泄。

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澹的病证。

7、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8、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

9、谿谷: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

10、疫疟:疟疾的总称。

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

法,取法、效法之意。

12、喘矗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

矗,粗的异体字。

俛,俯的异体字。

13、烦冤:烦闷不舒。

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

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

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

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

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18、按尺寸: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

尺,尺肤部。

寸,寸口脉。

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

二、单选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C)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哲学部分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以上均不是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A、通B、泄C、发热D、发泄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B)E、发散(B)E、寒伤气(D)E、寒伤气(C)《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 病因 B 、病机 C 、正气 D 、病性(D)A 、温病B 、夕食泄C 、瘻疟D 、咳嗽E 、濡泄(B)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岀上窍”,“清阳”是指( :) A 、糟粕 B 、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 、饮食化生的精气 D 、津液E 、营血(B)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滕理”,“清阳”是指( :) A 、糟粕 B 、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 、饮食化生的精气D 、津液E 、卫气(E)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 :) A 、糟粕 B 、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 、饮食化生的精气D 、津液E 、营血(C)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 :) A 、二便等污秽之物 B 、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 、饮食化生的精气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 “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D 、津液E 、营血6、 AE 、阴阳(E )7、 A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胃气袞不能腐熟水谷 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中“清气在下,则生飨泄”的机理是( B 、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E 、以上均不是)C 、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B)8、 A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胃气袞不能腐熟水谷 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中“浊气在上,则生_胀”的机理是( B 、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E 、以上均不是C 、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C) 9、 A《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水谷之精气 “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 B 、天地之精气 C 、真元之气 云:D 、药食之气E 、正气 (C )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 A 、固表发汗B 、发散属阳C 、宣通肺气 )D 、补虚E 、涌泄属阴(B )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 A 、温病B 、飨泄“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C 、瘻疟D 、咳嗽E 、 濡泄(C)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 A 、温病B 、飨泄“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C 、瘻疟D 、咳嗽E 、 濡泄(A)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 A 、温病B 、夕食泄“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 C 、瘻疟 D 、咳嗽 )E 、濡泄(A) 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A 、二便等污秽之物D 、精血津液 B 、E 、 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 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卫气 C 、 饮食化生的精气 (D)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A 、上下 B 、左右 指出“阴阳的征兆”是( C 、水火)D 、血气E 、 男女 (C) 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 A 、阴阳离决 B 、脾气内绝 C 、邪气壅盛 D 、阴阳竭绝 E 、 正气亡失 (B) 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A 、肝B 、心 谷气通于(C 、脾D 、肺E 、 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A 、阴阳五行 B 、脏腑气血 24、《素问•阴阳离合论》经文说明了()A 、阴阳的统一性 D 、阴阳的可分性 (C)() E 、七损八益 (E) 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

《黄帝内经》试题单选题及参考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单选题及参考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单选题及参考答案1、《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B)A、春秋战国B、战国秦汉C、秦汉时期D、西汉中后期E、东汉前中期2、“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养生方法适应于(B)A、春三月B、夏三月C、秋三月D、冬三月E、四时3、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违背秋三月的养生之道,到冬天易生的病变(C)A、寒变B、痎疟C、飧泄D、痿厥E、洞泄4、《素问•上古天真论》“肾气平均,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见于(C)A、女子二七B、女子四七C、男子三八D、男子四八E、男子二八5、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出现“筋骨懈堕,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等表现,是因为(B)A、肾脏衰,精少B、五脏皆衰,天癸尽C、阴气竭,肝气衰D、肾气衰,阳气竭E、阴气衰,天癸竭6、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对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是(D)A、五脏之气B、天癸C、水谷D、肾气E、胃气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C)A、阴盛于外,阳盛于内B、阳盛于外,阴盛于内C、清气在下,浊气在上D、清气在上,浊气在下E、寒气在下,热气在上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C)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B)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䐜胀”的机理是(C)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是指(B)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E)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卫气1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C)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A)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15、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之“气厚”者,其性能是(E)A、发散B、发泄C、通利D、涌泄E、以上都不是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气”的病因是(B)A、寒暑B、喜怒C、湿邪D、燥邪E、劳作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形”的病因是(A)A、寒暑B、喜怒C、悲D、恐E、劳作18、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心有所忆谓之(A)A、意B、心C、志D、思E、虑19、据《灵枢•本神》篇所述,意之所存谓之(C)A、意B、心C、志D、思E、虑20、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因虑而处物谓之(B)A、意B、智C、志D、思E、虑21、据《灵枢•本神》篇所述,神伤的症状是(A)A、恐惧自失,破䐃脱肉,毛悴色B、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C、狂妄不精,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D、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E、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22、据《灵枢•本神》篇所述,意伤的症状是(B)A、恐惧自失,破䐃脱肉,毛悴色夭B、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C、狂妄不精,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D、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E、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23、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志伤的症状是(D)A、恐惧自失,破䐃脱肉,毛悴色夭B、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C、狂妄不精,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D、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E、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24、《灵枢•本神》篇指出,肝藏血,血舍(E)A、志B、魄C、神D、意E、魂25、《灵枢•本神》篇指出,脾藏营,营舍(D)A、志B、魄C、神D、意E、魂26、《灵枢•本神》篇指出,心藏脉,脉舍(C)A、志B、魄C、神D、意E、魂27、《灵枢•本神》篇指出,肺藏气,气舍(B)A、志B、魄C、神D、意E、魂28、《灵枢•本神》篇指出,肾藏精,精舍(A)A、志B、魄C、神D、意E、魂29、《灵枢•本神》篇所述,肾气虚的症状是(C)A、耳鸣B、形寒C、手足厥冷D、面白E、腰膝痠软30、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虚的症状是(A)A、恐B、四肢不用C、腹胀经溲不利D、面白E、腰膝痠软31、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心气虚的症状是(D)A、恐B、四肢不用C、腹胀经溲不利D、悲E、笑不休32、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虚的症状是(B)A、恐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C、腹胀,经溲不利D、悲E、笑不休33、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肺气虚的症状是(C)A、恐B、四肢不用C、鼻塞不利D、怒E、笑不休34、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实的症状是(C)A、恐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C、腹胀,经溲不利D、悲E、笑不休35、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实的症状是(B)A、恐B、怒C、笑不休D、腹胀,经溲不利悲E、思36、《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营卫之气在体内一昼夜各运行多少度? (D)A、二十五度B、三十五度C、四十五度D、五十度E、四十八度37、《灵枢•营卫生会》所言“中焦如沤”,指(E)A、脾肾气化水湿的功能B、肾和膀胱排泄水液的功能C、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D、肝疏泄条达气机的功能E、脾胃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38、《灵枢•营卫生会》中“太阴主内,太阳主外”之“内外”是指(A)A、营气与卫气B、体内与体表C、白天与晚上D、气与血E、阴经与阳经39、《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血与营卫之气(B)A、同名异类B、异名同类C、异名异类D、同名同类E、以上均不是40、《灵枢·口问》言“中气不足”可见什么症状? (E)A、四肢不用B、纳呆C、已食如饥D、腹满E、溲便为之变41、根据《灵枢•决气》篇,“常先身生是谓精”的“精”指的是(A)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水谷之精D、天地之精气E、以上均不是42、根据《灵枢•决气》篇,不属于“液”的功能的是(B)A、淖泽注于骨B、熏肤、充身、泽毛C、骨属屈伸D、泄泽补益脑髓E、皮肤润泽43、根据《灵枢•决气》,精脱者的表现是(B)A、目不明B、耳聋C、腠理开、汗大泄D、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痠,耳数鸣E、色白、夭然不泽44、“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出自(D)A、《素问•上古天真论》B、《素问•阴阳应象大论》C、《灵枢•邪客》D、《灵枢•本藏》E、《灵枢•本神》45、据《灵枢•本藏》具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作用的是(A)A、卫气B、营气C、肾气D、志意E、五脏46、《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的“两虚”是指(B)A、自然界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充实B、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C、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D、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47、《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实相逢”的“两实”是指(A)A、正常的气候变化和人体正气充实B、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C、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D、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48、据《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观点,“风雨”所伤的部位是(A)A、上部B、下部C、五脏D、经脉E、络脉49、据《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观点,“喜怒不节”所伤的部位是(C)A、上部B、下部C、五脏D、经脉E、络脉50、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烦则喘喝,静则多言”是由于(B)A、寒邪外束B、暑热薰蒸C、湿邪困表D、风邪袭表E、湿邪蕴蒸5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薄厥的病因是(A)A、七情所伤B、饮食所伤C、劳作所伤D、六淫所伤E、以上均不是52、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见湿”则生(C)A、水肿B、偏枯C、痤疿D、风疟E、大疔53、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强力”则伤(D)A、肝B、心C、脾D、肾E、肺5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的论述,五脏阴精亏损的主要原因是(A)A、五味失调B、感受六淫C、情志所伤残D、阳热耗伤E、劳倦所伤55、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A)A、阳气固密于外B、阴精充足C、精神清静D、阴气固守于内E、传精神,服天气56、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对阴平阳秘的解释是(C)A、阴气守持于内,阳气运使于外B、阴气充足,阳气壮盛C、阴阳平和协调D、阴气平稳,阳气强盛E、阴气固守于内,阳气卫护于外57、据《素问•举痛论》,思可使(D)A、气上B、气缓C、气下D、气结E、气泄58、《素问•举痛论》认为“气消”的病因是七情中的(A)A、悲B、恐C、惊D、思E、怒59、据《素问•举痛论》,惊则(C)A、气上B、气缓C、气乱D、气结E、气泄60、据《素问•调经论》所述,阳虚则(C)A、外热B、内热C、外寒D、内寒E、虚寒61、据《素问•调经论》所述,阴虚则(B)A、外热B、内热C、外寒D、内寒E、虚寒62、据《素问•调经论》所述,阳盛则(A)A、外热B、内热C、外寒D、内寒E、虚寒63、据《素问•调经论》所述,阴盛则(D)A、外热B、内热C、外寒D、内寒E、虚寒64、据《素问•调经论》所述,导致内热的原因是(E)A、感寒B、感热C、伤于饮食D、伤于情志E、有所劳倦6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下”的原文是(D)A、诸逆冲上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66、《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上”的原文是(A)A、诸痿喘呕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67、《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火”的原文是(C)A、诸痿喘呕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68、《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风”的原文是(E)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暴强直69、《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肝”的原文是(A)A、诸风掉眩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0、《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肺”的原文是(C)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气膹郁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1、《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肾”的原文是(B)A、诸逆冲上B、诸寒收引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2、《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脾”的原文是(D)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气膹郁D、诸湿肿满E、诸痛痒疮7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心”的原文是(E)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气膹郁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4、《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湿”的原文是(C)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痉项强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热”的原文是(E)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气膹郁D、诸厥固泄E、诸胀腹大76、《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寒”的原文是(D)A、诸逆冲上B、诸暴强直C、诸躁狂越D、诸病水液,澄澈清冷E、诸痛痒疮77、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视伤(E)A、气B、肉C、精D、骨E、血78、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坐伤(B)A、气B、肉C、精D、骨E、血79、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立伤(D)A、气B、肉C、精D、骨E、血80、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行伤(C)A、气B、肉C、筋D、骨E、血81、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卧伤(A)A、气B、肉C、精D、骨E、血82、《素问·热论》所述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是哪经病证?(B)A、太阳经B、阳明经C、少阳经D、太阴经E、少阴经83、据《素问•热论》,外感热病的传变规律是(A)A、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B、巨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C、巨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少阴D、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E、巨阳→太阴→阳明→厥阴→少阳→少阴84、据《素问•热论》,两感于寒者则(D)A、病轻B、病甚C、易已D、必不免于死E、愈甚85、据《素问•热论》,其满三日者当用(B)A、泻下之法B、泄热之法C、发汗之法D、涌吐之法E、和解之法86、《素问•热论》有“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其中“伤寒”的含义根据《难经》的解释,下列哪一种病不属其范围(E)A、中风B、湿温C、热病D、温病E、风温87、据《素问•评热病论》,失志者常出现(C)A、脉躁B、烦燥C、狂言D、多汗E、谵语88、据《素问•评热病论》,不能食则(B)A、复热B、精无俾C、其寿立而倾D、失志E、胃病89、《素问•咳论》论述了外内合邪而致肺咳,其中最易伤肺的外邪是(B)A、燥邪B、寒邪C、湿邪D、热邪E、暑邪90、《素问•咳论》认为,若寒饮食入胃,其邪气伤肺是沿(A)A、肺脉而行B、胃脉而行C、脾脉而行D、心脉而行E、肾脉而行91、按《素问·咳论》所述“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见于:(D)A、胃咳B、脾咳C、肺咳D、三焦咳E、肝咳92、《素问•举痛论》在论述疼痛的机理时,强调了哪种邪气的作用(B)A、湿气B、寒气C、热气D、风气E、暑气93、据《素问•痹论》,冬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E)A、行痹B、痛痹C、著痹D、肾痹E、骨痹94、据《素问•痹论》,春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A)A、筋痹B、行痹C、痛痹D、肾痹E、肝痹94、据《素问•痹论》,夏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D)A、筋痹B、脾痹C、心痹D、脉痹E、骨痹96、据《素问•痹论》,至阴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C)A、脾痹B、著痹C、肌痹D、脉痹E、筋痹97、据《素问•痹论》,秋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A)A、皮痹B、肺痹C、行痹D、著痹E、筋痹98、《素问•痹论》认为卫者为(D)A、水谷之清气B、水谷之精气C、水谷之浊气D、水谷之悍气E、水谷之糟粕99、《素问·痿论》认为“痿躄”的主要病机是(D)A、宗筋弛纵B、骨枯髓虚C、胞络阻绝D、肺热叶焦E、肌肉濡渍100、根据《素问•痿论》所述,骨痿的症状是:(C)A、胫纵B、肌肉不仁C、骨枯而髓减D、筋急而挛E、色黑而齿槁101、据《素问•痿论》所述,具有“主渗灌溪谷”作用的是(C)A、经脉B、宗筋C、冲脉D、任脉E、带脉102、《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心气热可致(B)A、筋痿B、脉痿C、肌痿D、皮痿E、骨痿103、《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脾气热可致(A)A、肉痿B、脉痿C、肌痿D、皮痿E、骨痿104、《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肝气热可致(D)A、肉痿B、脉痿C、肌痿D、筋痿E、骨痿105、《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肺热叶焦可致(B)A、肉痿B、痿躄C、脉痿D、肌痿E、骨痿106、《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肾气热可致(E)A、肉痿B、痿躄C、脉痿D、肌痿E、骨痿107、据《灵枢•水胀》篇所述,肤胀与鼓胀的症状相同点是(A)A、腹胀身皆大B、皮厚C、腹筋起D、按其腹窅而不起E、色苍黄108、据《灵枢•水胀》篇所述,石瘕是因寒邪客于(E)A、胸腔B、腹腔C、肠内D、肠外E、子门109、据《灵枢•水胀》篇所述,具有“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症状表现的是(B)A、水胀B、肤胀C、鼓胀D、肠覃E、石瘕110、《灵枢•水胀》认为生于胞中的疾病是(B)A、肠覃B、石瘕C、鼓胀D、石水E、皮水111、《灵枢•水胀》认为“月事以时下”的疾病是(A)A、肠覃B、石瘕C、石水D、鼓胀E、皮水112、据《素问•汤液醪醴论》,“津液充郭”之“津液”是指(C)A、体液B、精气C、水气D、尿液E、汗液113、《素问•汤液醪醴论》中论述水肿病的病因是(D)A、三焦不利B、风邪袭表C、血脉不利D、五脏阳竭E、寒邪侵袭114、《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水肿的治疗原则主要是(A)A、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B、缪刺其处,以复其形C、微动四极D、温衣E、开鬼门,洁净府115、《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脉者”,为(B)A、心之府B、血之府C、气之府D、精之府E、神明之府116、《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精明五色者”,为(A)A、气之华B、血之华C、精之华D、神之华E、色之华11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由于(B)A、筋将惫B、肾将惫C、骨将惫D、府将坏E、肝将败118、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精明之府是指(C)A、目B、耳C、头D、髓E、心11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头倾视深”是(B)A、气血将夺B、精神将夺C、营卫将夺D、骨髓将夺E、经气将夺12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秋天的脉象应(D)A、中规B、中矩C、中权D、中衡E、中平12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春夏秋冬对应的正常脉象是(B)A.规、矩、权、衡B.规、矩、衡、权C.衡、权、规、矩D.权、衡、规、矩E.矩、规、衡、权122、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下列不属于五色中的败色者是(E)A、面色如赭B、面色如盐C、面色如蓝D、面色如地苍E、面色黄如蟹腹123、《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虚里是(E)A、脾之大络B、心之大络C、肺之大络D、肝之大络E、胃之大络124、据《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A)A、虚里B、膻中C、心包D、气海E、胸中之气125、下述哪一项不是《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言的“五虚证”病候?(C)A、脉细气少B、皮寒C、腹胀D、泄利前后E、食饮不入12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对“精不足者”,宜采取的治则是(B)A、温之以B、补之以味C、阴阳双补D、引之E、引而竭之12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虚宜引之”,“引”是指(C)A、利尿之法B、导引、按蹻之法C、益气升提之法D、荡涤疏利之法E、涌吐之法128、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病邪轻浅者,其治法是(E)A、因而越之B、引而竭之C、减之D、彰之E、扬之129、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病邪深重者,宜采取的治法是(C)A、因而越之B、引而竭之C、减之D、彰之E、扬之13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气血虚衰者,宜采取的治法是(D)A、因而越之B、引而竭之C、减之D、彰之E、扬之13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对于气虚下陷者,治宜(C)A、补之以味B、越之C、引之D、决之E、温之以气132、《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病为本,工为标”,其中“工”是指(C)A、病人B、疾病C、医生D、工作E、精神133、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本”的是(A)A、先病而后逆者B、先热而后生中满者C、先病而后生中满者D、先病而后小大不利E、急者134、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标”的是(E)A、先病而后逆者B、先逆而后病者C、先寒而后生病者D、先病而后生寒者E、先病而后生中满者135、《素问•标本病传论》认为“治反为(C)”。

内经考试复习题选

内经考试复习题选

内经考试复习题选1、《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张仲景B.孙思邈C.皇甫谧D.岐伯与黄帝2、《黄帝内经》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战国B.秦汉C.魏晋南北朝D.隋唐3、下列哪一项不是《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A.脏腑经络学说B.病因病机学说C.针灸疗法D.外科手术4、下列哪一项与《黄帝内经》无关:A. “五运六气”学说B. “四诊八纲”学说C. “阴阳五行”学说D. “伤寒杂病论”5、《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础是:A.脏腑经络学说B.病因病机学说C.阴阳五行学说D.针灸疗法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是《黄帝内经》的主要组成部分:A. 《素问》B. 《灵枢》C. 《难经》D. 《神农本草经》2、下列哪些是《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A.脏腑经络学说B.病因病机学说C.针灸疗法及腧穴学D.中药药理学及方剂学3、下列哪些是对《黄帝内经》的理论贡献:A. “阴阳五行”学说B. “藏象”学说C. “经络”学说D. “体质”学说4、下列哪些是对《黄帝内经》的临床应用:A.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原则的确立。

B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的确立。

C妇科疾病诊断与治疗原则的确立。

D骨伤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的确立。

5.《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学说是如何应用在临床实践中的?请举例说明。

一、选择题1、在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1)氧气 (2)氮气 (3)稀有气体 (4)二氧化碳 (5)自来水 (6)矿泉水(7)空气 (8)加碘盐 (9)麦芽糖 (10)橙汁 (11)纯净水 (12)冰水混合物 (13)天然气 (14)洗衣粉 (15)铁。

纯净物:(1)氧气 (2)氮气 (4)二氧化碳 (9)麦芽糖 (11)纯净水 (12)冰水混合物 (15)铁。

混合物:(3)稀有气体 (5)自来水 (6)矿泉水 (7)空气 (8)加碘盐(10)橙汁 (13)天然气 (14)洗衣粉。

2、下列物质哪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哪些是氧化物?(1)铁、液态氧、二氧化碳;(2)氧化铜、液态氧、高锰酸钾、冰水混合物。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内经选读》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第一单元养生一、名词术语2、天真:先天之真气。

(完整word版)《黄帝内经》题库

(完整word版)《黄帝内经》题库

读经典,做临床第一阶段考核试题题库一、笔试第一部分名词解释(共出5题,每题3分,占总分数15%)1、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2、恬惔虚无: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念。

恬惔,安闲清静。

虚无,心无杂念。

3、闭藏:形容冬季阳气内伏,万物潜藏的自然景象。

4、痿厥:四肢软弱无力而逆冷的病证。

包括痿证和厥证。

5、内格:人体内在生理性能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不相协调。

6、治未病:含三方面意义。

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已病防变;三是早诊早治。

7、气以度行:气血运行速度与呼吸次数保持一定的比例。

8、乱而相引:真气衰败,功能紊乱,非但不能驱邪外出,反招邪气入内。

9、五疫:木火土金水五种感受天时不正之气发生的急性传染病。

10、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11、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12、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机能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

13、治节:治理调节。

比喻肺佐心以调气血、行营卫、治理诸脏的功能。

14、封藏之本:指肾主藏精,宜闭藏而不妄泄的功能。

15、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

16、毛脉合精:肺主气,心主血脉,毛脉合精,即气血相合。

17、府精神明:言经脉中精气的运行正常不乱。

18、遊溢精气:指精气满溢。

遊溢,浮游淫溢之意。

精气,即饮之精气。

19、卫气内伐:卫气内扰而营卫运行紊乱(卫气内扰,克伐营气)。

20、毛蒸理泄:皮毛被风热之邪所蒸而腠理开泄汗出。

21、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全身。

22、中焦如沤:形容中焦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如同沤渍食物,使之变化。

23、下焦如渎:形容下焦肾和膀胱如同沟渠排泄水液的功能。

24、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谓虚邪贼风遇到人体正气虚弱之时,则会留滞于人体而发病。

两虚,指虚邪之风与正气虚弱的机体。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内经选读》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第一单元养生一、名词术语2、天真:先天之真气。

《内经》题库含答案2022

《内经》题库含答案2022

一、单选题1.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冬三月的生活作息要求是(D)A夜卧早起B早卧早起C夜卧晚起D早卧晚起2. 据《素问汤液醪醴论》所论,水肿病的病机是(A )A. 五藏阳以竭B. 肺失宣降C. 土不制水D. 邪阻津停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的征兆”是(C )A. 上下B. 左右C. 水火D. 血气4. 《灵枢本神》认为“肺气虚则(C )”。

A. 喘喝胸盈仰息B. 五脏不安C. 鼻塞不利D. 经溲不利5. 《灵枢决气》认为“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C)”。

A. 精B. 气C. 津D. 液6. 据《素问痿论》所论,肝气热则发(B )。

A. 脉痿B. 筋痿C. 皮痿D. 肉痿7. 《灵枢营卫生会》认为“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C )”。

A. 重阴B. 重阳C. 合阴D. 太阴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的原因是(D )A. 寒伤形B. 热伤气C. 形伤气D. 气伤形9. 据《素问痹论》所论,以剧烈疼痛为特点的痹证,以何种邪气为胜(B )。

A. 风邪B. 寒邪C. 热邪D. 湿邪10. 《素问咳论》提出咳嗽的治疗原则是“浮肿者治其(D )”A. 井B. 荥C. 输D. 经1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B)A. 阳中之阴B. 阳中之阳C. 阴中之阴D. 阴中之阳12. 《素问热论》中的“热病”是以(D )命名A. 病因B. 病位C. 病势D. 症状13. 据《素问痹论》所论,以春季感受风寒湿气所致痹证,称为(C )。

A. 骨痹B. 皮痹C. 筋痹D. 脉痹14. 根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当先治其标的是(C )A. 先病而后逆者B. 先逆而后病者C. 先热而后生中满者D. 先寒而后生病者15.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述,“精明之府”是指(A)。

A. 头B. 脑C. 心D. 胸16. 据《素问奇病论》所论,脾瘅的病因(D )A. 劳倦伤脾B. 忧思伤脾C. 寒凉伤脾D. 数食甘美而多肥17. 《素问平人气象论》肺的“平脉”是(C )A. 有胃微弦B. 有胃微钩C. 有胃微毛D. 有胃微软弱18. 《素问热论》提出“十二经脉之长”指(B )A. 太阳B. 阳明C. 少阳D. 太阴19.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软短为拘,弛长为(A )”A. 痿B. 肿C. 收D. 裹20. 据《素问痹论》所论,引发“痹聚在心”的情志因素是(C )。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07be17efb7bd5f95《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绪论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难经》D、《针灸甲乙经》E、《脉经》(B)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素问直解》D、《太素》E、《素问吴注》(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3、《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马莳B、李中梓C、吴崑D、滑寿E、高士宗(A)14、《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高士宗(D)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7、《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的作者是()A、张志聪等B、张介宾等C、林亿等D、李中梓等E、马莳等(A)18、《素问直解》的作者是()A、张志聪B、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E、滑寿(C)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0、《素问识》、《灵枢识》的作者是()A、姚止庵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B)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2、唐·王冰整理注释《素问》,于唐·宝应元年撰成,即世称()A、新校正B、次注本C、首注本D、全注本E、节注本(B)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24、《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百科大全D、医学经典E、经方典籍(D)25、《七略》是我国第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图书分类目录D、医学经典E、经方(C)26、被称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经典是()A、《难经》B、《中藏经》C、《神农本草经》D、《黄帝内经》E、《脉经》(D)27、当前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中医热”,中国医学走向世界,其先导是()A、《黄帝内经》B、中草药C、养生D、针灸E、疗效(D)28、《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A、心身统一B、动静统一C、形神合一D、五脏统一E、全身统一(C)29、《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E、天人合一,五脏一体(E)30、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A、精气论B、元气论C、黄老学D、形气论E、阴阳论(B)二、多选题1、全面注释《内经》的医家是()①王冰②马莳③李中梓④张介宾⑤张志聪(②④⑤)2、《灵枢》之名又叫做()①汉书②针经③易经④九卷⑤七略(②④)3、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有()①《类经》②《黄帝内经太素》③《素问直解》④《内经知要》⑤《素问绍识》(①②④)4、《内经》载五运六气的篇章有()①天元纪大论、至真要大论②五运行大论、五常政大论③四气调神大论④六微旨大论、六元正纪大论⑤气交变大论(①②④⑤)5、《灵枢》侧重论述()①经络腧穴②运气③刺灸法④藏象⑤养生(①③)6、《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是()①社会的变革,巫术的衰落②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③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④直觉领悟⑤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发展的影响(①②③⑤)7、构建《内经》理论的重要方法有()①阴阳五行②司外揣内③援物比类④直觉领悟⑤揆度奇恒(②③④⑤)8、《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是()①详于针刺,略于方药②四诊合参,辨证论治③天人合一,五脏一体④人生有形,不离阴阳⑤候之所始,道之所生(③④⑤)9、《内经》的学术价值是()①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②确立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③一部治病的法书④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⑤创立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①②③④⑤)10、《内经》中所涉及到的学科有()①天文学②历法学③气象学④心理学⑤生物学(①②③④⑤)三、简答题1、《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是怎样的?通观《内经》诸篇,可以看到不同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纪时纪年、学术思想、医理粗精、诊疗技术的运用以及文章笔法、文字使用、篇幅大小等存在着一定差异,这说明在《内经》成书之前,不同的学术观点、学术论文,甚至学术流派,早已产生并且历代流传着,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医家们的整理、加工、补充和完善而编辑成册,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内经》决不是一个时代的成就,决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上限为战国,下限为西汉)各医学家们经验的总结汇编。

中医内经学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经学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经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内经学中“五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心B. 肝C. 脾D. 胃答案:D2. 根据《黄帝内经》,以下哪项不是“六腑”之一?A. 胆B. 胃C. 膀胱D. 脑答案:D3. 中医内经学认为“肾”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主藏精B. 主运化C. 主疏泄D. 主宣发答案:A4. “脾开窍于口”这一说法出自哪部中医经典?A. 《黄帝内经》B. 《难经》C. 《伤寒杂病论》D. 《神农本草经》答案:A5. 中医内经学中“气”的概念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宗气B. 卫气C. 营气D. 精气答案:D6.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内经学中“四气”的内容?A. 寒B. 热C. 湿D. 风答案:C7. 根据《黄帝内经》,以下哪项不是“五味”之一?A. 酸B. 苦C. 甘D. 辣答案:D8. 中医内经学中“阴阳”的概念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阴阳对立B. 阴阳互根C. 阴阳转化D. 阴阳平衡答案:D9. “肾为先天之本”这一说法出自哪部中医经典?A. 《黄帝内经》B. 《难经》C. 《伤寒杂病论》D. 《神农本草经》答案:A10. 中医内经学中“五行”的概念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木B. 火C. 土D. 风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医内经学中“五脏”包括以下哪些?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答案:ABCDE2. 根据《黄帝内经》,以下哪些是“六腑”?A. 胆B. 胃C. 大肠D. 小肠E. 三焦答案:ABCDE3. 中医内经学认为“肾”的功能包括以下哪些?A. 主藏精B. 主生长C. 主发育D. 主生殖E. 主水液答案:ACDE4. 以下哪些是中医内经学中“四气”的内容?A. 寒B. 热C. 温D. 凉E. 风答案:ABCD5. 中医内经学中“阴阳”的概念包括以下哪些?A. 阴阳对立B. 阴阳互根C. 阴阳转化D. 阴阳平衡E. 阴阳消长答案:ABCDE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中医内经学中“五行”与人体五脏的对应关系。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黄帝内经》试题一、单选题1、《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肝”的病证为( )A.诸热瞀瘛B.诸痛痒疮C.诸风掉眩D.诸禁鼓傈,如丧神守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A.取之热B.取之寒C.取之阳D.取之阴3、《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哪一府精气将夺()A.胸中之府B.血之府C.髓之府D.肾之府4、《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肺”的病证为( )A.诸热瞀瘛B.诸痛痒疮C.诸躁狂越D.诸气膹郁5、《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A.气缓B.气上C.气消D.气乱6、《素问•百病始生》: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喜怒不节则()A.伤藏B.伤上C.伤下D.伤脉7、《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 )A.外感风寒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C.外感热病的总称D.外受寒邪8、据《素问·痿论》所述,筋痿发生的脏腑在( )A.心B.肝C.脾D.肺A.经脉B.心包络C.五脏D.六腑17、《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乳之下,其动应衣”是( )A.中气外泄B.宗气外泄C.阳气外泄D.营气外泄18、《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的“能”是指()A.能力B.能够C.耐受D.开始19、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气血虚衰者,宜采取的治法是()A.因而越之B.引而竭之C.扬之D.彰之20、《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肾和则( )A.鼻能知香臭B.耳能闻五音C.目能辨五色D.口能知五谷21、《素问•五脏生成》:诸髓者,皆属于()A.节B.心C.脑D.目22、根据《素问•痹论》所论述痹证的发病,春季感受风寒湿邪将发生( )A.筋痹B.脉痹C.骨痹D.肌痹23、《灵枢·天年》指出“心气始衰”的表现是()A.苦悲忧,好卧B.目始不明C.言善误D.皮肤枯24、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虚的症状是( )A.恐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C.腹胀经溲不利D.笑不休25、根据《素问•痹论》所述“皮痹不已”,复感受风寒湿气则发生何痹( )A.肝痹B.心痹C.脾痹D.肺痹26、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标”的是( )A.先病而后逆者B.先逆而后病者C.先寒而后生病者D.先病而后生中满者27、《素问·宣明五气》:五劳所伤:久卧伤()A.血B.肉C.骨D.气28、《素问•痹论》认为,何邪偏胜其痹易已( )A.寒邪胜B.风邪胜C.湿邪胜D.热邪胜29、《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坚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A.除之B.散之C.攻之D.削之3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反映了( )A.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B.阴阳的制约关系C.阴阳的转化关系D.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31、《素问·至真要大论》“逸者()”A.补之B.行之C.攻之D.决之32、《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应()A.十去其六B.十去其七C.十去其八D.十去其九33、据《素问·水热穴论》内容,被称为“胃之关”的是( )A.脾B.心C.肝D.肾3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飧泄”的含义是( )A.腹泻如水B.肠鸣泄泻C.下利不爽D.下利完谷不化35、《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肾是( )A.先天之本B.后天之本C.罢极之本D.封藏之本36、根据《素问·举痛论》原文,引起“呕血及飧泄”的原因是( )A.寒B.怒C.思D.热37、《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急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 )A.行之B.平之C.缓之D.散之38、《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其中“神明”的意思是( )A.阴阳不测之谓神B.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C.脏腑的功能活动D.清静机灵,谓之神明39、《素问•举痛论》论述的“后泄腹痛”,是因寒邪客于( )A.小肠B.大肠C.脾D.胃40、《素问•举痛论》认为疼痛的病机主要是寒邪稽留于( )A.经脉B.肌肉C.脏腑D.关节4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其中“壮火”、“少火”的本义是( )A.药食气味纯阳与温和之别B.人体阳气亢盛与平和之别C.病理之火与生理之火的区别D.邪火与正气之别42、据《灵枢·营卫生会》篇,卫气在人体的循行规律是什么( )A.昼行于阴、夜行于阳B.昼行于阳、夜行于阴C.昼夜循行二十五度D.昼行于上部、夜行于下部43、《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其中“变化”是指( )A.水谷变化为精气B.糟粕变化成形C.大肠为小肠中的水谷而变化D.食化而变粪44、《素问·宣明五气》:五劳所伤:久视伤()A.血B.肉C.骨D.气45、《素问·脉要精微论》“头倾视深”是哪一府精气将夺()A.胸中之府B.血之府C.髓之府D.精明之府二、多选题1、据《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述,下列情况中,当先治其标的是( )A.先寒而后生病者B.先病而后生寒者C.小大不利D.先热而后生中满者E.先病而后生中满者2、《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涉及筋病的条文有( )A.诸风掉眩,皆属于肝B.诸热瞀瘛,皆属于火C.诸痉项强,皆属于湿D.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E.诸暴强直,皆属于风3、《素问·至真要大论》属于风寒湿的病证有( )A.诸湿肿满B.诸风掉眩C.诸暴强直D.诸病水液,澄沏清冷E.诸痉项强4、《灵枢·本神》认为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或实可出现( )A.腹胀B.四肢不用C.五脏不安D.经溲不利E.少气5、《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秋季的正常脉象是( )A.浮B.下肤C.在肤D.中衡E.蛰虫将去6、《灵枢·本神》认为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或实可出现( )A.鼻塞不利B.少气C.喘喝D.胸盈仰息E.经溲不利7、《灵枢·决气》篇指出,血脱的主要表现是( )A.目不明B.色白C.夭然不泽D.耳聋E.胫痠8、据《素问·咳论》所述,肺咳形成的原因是( )A.外邪伤皮毛,内合于肺B.心火灼伤肺金C.寒冷饮食人胃,从肺脉上至肺D.肾水上泛于肺E.风热外袭9、《脉要精微论》望面色中失神五色的比拟物品有( )A.鹅羽 B.地苍 C.黄土D.重漆 E.苍璧10、《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诊法常以平旦”的原理是( )A.阴气未动B.阳气未散C.饮食未进D.气血未乱E.病人配合11、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哪项属于正治法( )A.坚者削之B.客者除之C.微者逆之D.甚者从之E.结者散之12、《灵枢·玉机真脏论》所述“五虚”是指()A.脉细B.皮寒C.前后不通D.闷瞀E.饮食不入13、《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属于五脏的有( )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胀腹大D.诸气膹郁E.诸痛痒疮14、《素问·脉要精微论》阐述的有:夫脉者,血之府也()A.长则气治B.代则气衰C.数则烦心D.涩则心痛E.短则气病15、《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煎厥的症状是( )A.体若燔炭B.目盲不可以视C.耳闭不可以听D.烦则喘喝E.小筋弛长《黄帝内经》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C2、D3、D4、D5、B6、A7、C8、B9、A 10、A11、C 12、B 13、B 14、D 15、C16、C 17、B 18、C 19、D 20、B21、C 22、A 23、A 24、B 25、D26、D 27、D 28、B 29、D 30、C31、B 32、A 33、D 34、D 35、D36、B 37、C 38、B 39、A 40、A41、A 42、B 43、D 44、A 45、D二、多选题1、CDE2、ABCDE3、CDE4、ABCD5、BE6、ABCD7、BC8、AC9、BC 10、ABCD 11、ABCE 12、ABE 13、ABCDE 14、ABCDE 15、BC。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黄帝内经》中“内经”的含义是()。

A. 内部经典B. 内科经典C. 内治经典D. 内伤经典答案:A2. 《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大约是()。

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A3.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概念最早起源于()。

A. 哲学B. 医学C. 天文学D. 地理学答案:A4. 《黄帝内经》中“五行”学说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A. 人体脏腑B. 四时气候C. 五味D. 六腑答案:D5. 《黄帝内经》中“五脏”指的是()。

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脾、肺、胃C. 心、肝、脾、肺、胆D. 心、肝、脾、肺、大肠答案:A6. 《黄帝内经》中“六腑”指的是()。

A.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B.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心包C.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心包D.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心答案:A7. 《黄帝内经》中“奇恒之腑”包括()。

A.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B. 脑、髓、骨、脉、胆、子宫C. 脑、髓、骨、脉、胆、精室D. 脑、髓、骨、脉、胆、胃答案:A8. 《黄帝内经》中“精气”的概念是指()。

A. 人体之气B. 人体之精C. 人体之气与精的总称D. 人体之精液答案:C9. 《黄帝内经》中“营气”的功能是()。

A. 营养全身B. 护卫全身C. 调节体温D. 推动血液循环答案:A10. 《黄帝内经》中“卫气”的功能是()。

A. 营养全身B. 护卫全身C. 调节体温D. 推动血液循环答案:B11. 《黄帝内经》中“四气”指的是()。

A. 寒、热、温、凉B. 风、寒、暑、湿C. 风、寒、暑、燥D. 风、寒、湿、燥答案:C12. 《黄帝内经》中“五味”指的是()。

A. 酸、苦、甘、辛、咸B. 酸、苦、甘、辛、淡C. 酸、苦、甘、辛、涩D. 酸、苦、甘、辛、辣答案:A13. 《黄帝内经》中“五色”指的是()。

(完整版)《内经选读》习题库及答案

(完整版)《内经选读》习题库及答案

07be17efb7bd5f95《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绪论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 )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难经》D、《针灸甲乙经》E、《脉经》(B)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素问直解》D、《太素》E、《素问吴注》(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3、《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马莳B、李中梓C、吴崑D、滑寿E、高士宗(A)14、《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高士宗(D)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7、《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的作者是()A、张志聪等B、张介宾等C、林亿等D、李中梓等E、马莳等(A)18、《素问直解》的作者是( )A、张志聪B、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E、滑寿(C)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0、《素问识》、《灵枢识》的作者是()A、姚止庵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B)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2、唐·王冰整理注释《素问》,于唐·宝应元年撰成,即世称()A、新校正B、次注本C、首注本D、全注本E、节注本(B)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24、《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百科大全D、医学经典E、经方典籍(D)25、《七略》是我国第一部( )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图书分类目录D、医学经典E、经方(C)26、被称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经典是()A、《难经》B、《中藏经》C、《神农本草经》D、《黄帝内经》E、《脉经》(D)27、当前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中医热”,中国医学走向世界,其先导是( )A、《黄帝内经》B、中草药C、养生D、针灸E、疗效(D)28、《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完整版)《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A、心身统一B、动静统一C、形神合一D、五脏统一E、全身统一(C)29、《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E、天人合一,五脏一体(E)30、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A、精气论B、元气论C、黄老学D、形气论E、阴阳论(B)二、多选题1、全面注释《内经》的医家是()①王冰②马莳③李中梓④张介宾⑤张志聪(②④⑤)2、《灵枢》之名又叫做()①汉书②针经③易经④九卷⑤七略(②④)3、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有( )①《类经》②《黄帝内经太素》③《素问直解》④《内经知要》⑤《素问绍识》(①②④)4、《内经》载五运六气的篇章有()①天元纪大论、至真要大论②五运行大论、五常政大论③四气调神大论④六微旨大论、六元正纪大论⑤气交变大论(①②④⑤)5、《灵枢》侧重论述()①经络腧穴②运气③刺灸法④藏象⑤养生(①③)6、《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是()①社会的变革,巫术的衰落②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③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④直觉领悟⑤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发展的影响(①②③⑤)7、构建《内经》理论的重要方法有()①阴阳五行②司外揣内③援物比类④直觉领悟⑤揆度奇恒(②③④⑤)8、《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是()①详于针刺,略于方药②四诊合参,辨证论治③天人合一,五脏一体④人生有形,不离阴阳⑤候之所始,道之所生(③④⑤)9、《内经》的学术价值是()①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②确立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③一部治病的法书④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⑤创立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①②③④⑤)10、《内经》中所涉及到的学科有()①天文学②历法学③气象学④心理学⑤生物学(①②③④⑤)三、简答题1、《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是怎样的?通观《内经》诸篇,可以看到不同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纪时纪年、学术思想、医理粗精、诊疗技术的运用以及文章笔法、文字使用、篇幅大小等存在着一定差异,这说明在《内经》成书之前,不同的学术观点、学术论文,甚至学术流派,早已产生并且历代流传着,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医家们的整理、加工、补充和完善而编辑成册,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内经》决不是一个时代的成就,决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上限为战国,下限为西汉)各医学家们经验的总结汇编.书名冠以“黄帝”,亦不过是托名而已,并不是黄帝时代由黄帝所著。

黄帝内径绪论选择题题库

黄帝内径绪论选择题题库

黄帝内径绪论选择题题库第一单元绪论题目1,单选题(熟悉,分值3.33)现存最早注释《黄帝内经》的著述是?A 《素问训解》B 《素问直解》C 《黄帝内经太素》D 《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E 《素问注证发微》答案:C题目2,填空题(熟悉,分值3.33)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以为基础?正确答案,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以藏象、经络为基础。

题目3,单选题(掌握,分值3.33)《黄帝内经》包括和两本书?正确答案:素问灵枢题目2,填空题(了解,分值3.33)全元起注释《黄帝内经》的著书名为。

正确答案:全元起注释《黄帝内经》的著书名为《素问训解》。

题目5,单选题(了解,分值3.33)以下哪项是《黄帝内经》言病时所不用的字?A 病B 疾C 症D 候E 证正确答案:C题目6,单选题(了解,分值3.33)对《黄帝内经》素问编校整理贡献最大的是?A 王冰B 林忆C 张介宾D 胡澍E 王兵。

正确答案:B题目7,单选题(了解,分值3.33)丹波元简注释《黄帝内经》的书名是?A 《素问节注类编》B 《素问经注解》C 《素问释义》D 《素问识》E 《素问灵枢类篡约注》正确答案:D题目8,填空题(熟悉,分值3.33)最早分类注释《黄帝内经》的注家是,其书名为?正确答案: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题目9,填空题(掌握,分值3.33)《黄帝内经》的学术特点是?正确答案:天人相应的整体观,阴阳五行的辨证观,升降出入的恒动观,形神和谐的生命观。

题目10,填空题(熟悉,分值3.33)《灵枢经》是由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校正的?正确答案:南宋史崧题目11,单选题(熟悉,分值3.33)《灵枢》之名始见于:A 《伤寒杂病论·序》B 《针灸甲乙经》C 《黄帝内经太素》D 《汉书·艺文志》E 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E题目12,名词解释(熟悉,分值3.33)快度齐恒参考答案:用比较的方法测度事物的正常和异常。

题目13,单选题(了解,分值3.33)李中梓注释《黄帝内经》的书名是?A 《素问直解》B 《内经知要》C 《素问释义》D 《素问注证发微》E 《类经》正确答案:B题目14,填空题(掌握,分值3.33)《黄帝内经》的学术特点是:,,,形神和谐的生命观。

内经选读题库(含问题详解)

内经选读题库(含问题详解)

哲学部分一、名词术语1、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在动力的场所。

2、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胀:指胸膈胀满。

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6、濡泄:又称湿泄。

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溏的病证。

7、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8、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

9、谿谷: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

10、痎疟:疟疾的总称。

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

法,取法、效法之意。

12、喘麤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

麤,粗的异体字。

俛,俯的异体字。

13、烦冤:烦闷不舒。

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

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

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

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

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18、按尺寸: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

尺,尺肤部。

寸,寸口脉。

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

二、单选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C)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以上均不是(B)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A、通B、泄C、发热D、发泄E、发散(B)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D)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C)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A、病因B、病机C、正气D、病性E、阴阳(E)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B)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C)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A、水谷之精气B、天地之精气C、真元之气D、药食之气E、正气(C)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A、固表发汗B、发散属阳C、宣通肺气D、补虚E、涌泄属阴(B)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C)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A)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D)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B)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B)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卫气(E)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C)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A)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精血津液E、卫气(D)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的征兆”是()A、上下B、左右C、水火D、血气E、男女(C)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A、阴阳离决B、脾气绝C、邪气壅盛D、阴阳竭绝E、正气亡失(B)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谷气通于()A、肝B、心C、脾D、肺E、肾(C)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 《黄帝内经》中“内经”的含义是()。

A. 内部经典B. 内部医学C. 内部理论D. 内部经验答案:A2. 《黄帝内经》成书于哪个时期?()。

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汉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C3.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概念最早出现在()。

A. 《素问》B. 《灵枢》C. 《难经》D. 《伤寒杂病论》答案:A4.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行”是指()。

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酸、苦、甘、辛、咸D. 青、赤、黄、白、黑答案:A5. 《黄帝内经》中“藏象”理论是指()。

A. 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B. 脏腑的形态结构C. 脏腑的相互关系D. 脏腑的气血运行答案:A6. 《黄帝内经》中“气”的概念是指()。

A. 空气B.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C. 呼吸D. 食物答案:B7. 《黄帝内经》中“精”的概念是指()。

A. 精液B.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C. 血液D. 食物答案:B8. 《黄帝内经》中“神”的概念是指()。

A. 精神B. 意识C.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D. 脏腑功能答案:A9. 《黄帝内经》中“经络”的概念是指()。

A. 气血运行的通道B. 脏腑之间的联系C. 脏腑与经络之间的联系D. 气血与脏腑之间的联系答案:A10. 《黄帝内经》中“病因”的概念是指()。

A. 疾病发生的原因B. 疾病发生的过程C. 疾病发生的结果D. 疾病发生的变化答案:A11. 《黄帝内经》中“病机”的概念是指()。

A. 疾病发生的原因B. 疾病发生的过程C. 疾病发生的结果D. 疾病发生的变化答案:D12. 《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概念是指()。

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预防疾病的发生C. 治疗疾病的过程D. 治疗疾病的结果答案:B13. 《黄帝内经》中“养生”的概念是指()。

A. 治疗疾病B. 预防疾病C. 延长寿命D. 保持健康答案:D14. 《黄帝内经》中“四诊”是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经单选题ABC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魄之处”为(C)A心B肾C肺D肝除哪项外,均是《素问·风论》提出的风邪致病特点(D)A善行B为百病之长C数变D收引DEF肺热叶焦是下列哪种病证的主要病机(B)A痹证B痿证C厥证D热证G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薄”之品的性能为(B)A泄B通C发泄D发热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养护阳气的方法是(A)A暮而收拒B谨和五味C恬惔虚D七损八益《灵枢·本神》说:“心有所忆谓之”(C)A思B虑C意D志根据《素问·太阴阳明论》,下列哪项不属“入六府”的表现(C)A身热B不时卧C䐜满闭塞D喘呼根据《素问·五脏别论》,脑应属于(C)A五脏B六腑C奇恒之府D传化之府根据《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中,寒气胜者为:(B) A行痹B痛痹C著痹D热痹根据《素问•痿论》,肌肉不仁常见于哪个痿证?(B)A脉痿B肉痿C筋痿D骨痿根据《灵枢•天年》“使道”是指(B)A魄门B鼻孔或人中沟C经脉D脏腑相使之道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为“万物之能始”的是(C)A左右B水火C阴阳D天地根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除哪项外须先治标(D)A中满B大便不通C小便不通D烦心根据《素问·厥论》,“阳气衰于下,则”(C)A煎厥B薄厥C寒厥D热厥根据《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出现“不能食”的机理是:(A)A胃气衰B邪气胜C失志D气厥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之道路”指:(C)A水火B天地C左右D上下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薄则(D)A泄B通C发热D发泄根据《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出现“狂言”的机理是(C)A精俾B邪胜C失志D气厥根据《灵枢•百病始生》,“伤下”的病因为(C)A风雨B暑热C清湿D喜怒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导致“肝气以津”的原因是:(A)A味过于酸B味过于咸C味过于苦D味过于甘根据《素问•六微旨大论》,气机的表现形式概括为(A)A升降出入B生长收藏C权衡规矩D循环往复根据《素问•咳论》,咳证的发生除了与肺有关,还与下列那个脏腑关系最密切(D) A肝B胆C脾D胃根据《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为(C)A平人B风证C少气D温病根据《素问·灵兰秘典论》,“治节出焉”指的是(C)A肾B脾C肺D心根据《素问·平人气象论》,心的真藏脉是(B)A但弦胃B但钩胃C但石胃根据《灵枢•营卫生会》称“血”为(D)A营气B精气C卫气D神气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下列哪项可用“汗而发之”进行治疗(D)A形不足者B精不足者C中满者D邪在皮者根据《灵枢·天年》,在人的形成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D)A血气已和B营卫已通C五脏已成D神气舍心根据《素问·经脉别论》,饮食精微由胃最先布散于(A)A肝B心C肺D脾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病证(B)A能春B能夏C能秋D能冬根据《素问•咳论》“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的论述,冬季肺咳是从何脏传来?(D) A心B肝C脾D肾根据《素问·咳论》,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为(B)A肝咳之状B肾咳之状C心咳之状D脾咳之状根据《素问·奇病论》,脾瘅当治之以(B)A半夏之类B佩兰之类C黄芪之类D苡米之类根据《素问·奇病论》,脾瘅的病因是( A)A过食肥甘B过食生冷C感湿化热D五志化火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痿证的原因是(A)A湿热不攘B肺热叶焦C脾病D偏枯根据《素问·异法方宜论》,砭石疗法出于(D)A北方B南方C西方D东方D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背为(B)A肾之府B胸中之府C精明之府D髓之府根据《素问·灵兰秘典论》,“州都之官”指的是(D)A肺B肾C三焦D膀胱根据《素问·调经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A阳盛则外热B阴盛则内寒C阴虚则外热D阳虚则外寒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厚”之品的性能为(D)A泄B通C发泄D发热根据《灵枢·水胀》,肤胀的特点为(B)A阴股间寒B按其腹,窅而不起C色苍黄,腹筋起D目窠上微肿根据《素问•玉机真脏论》,“虚者活”的征象是(C)A身汗B得后利C浆粥入胃D泄注不止根据《灵枢•营卫生会》,老人睡眠不佳的原因是(C)A胃气不和B心神不安C营卫失常D肾精不足根据《素问•五脏别论》,以下除哪项外均属于传化之府(D) A胃B大肠C膀胱D胆根据《素问•经脉别论》所论,具有“通调水道”作用的是(C) A脾B三焦C肺D膀胱根据《灵枢·营卫生会》,青壮年人睡眠安和的原因是(C)A胃气和B心神安C营卫运行不失其常D肾精足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天癸至”的年龄是(B)A一七B二七C三七D四七根据《素问·厥论》,阳气衰于下,则为(B)A热厥B寒厥C煎厥D薄厥根据《灵枢·决气》,精脱者,导致(A)A耳聋B目不明C色夭D色白根据《灵枢·营卫生会》称“营卫”为(B)A营气B精气C卫气D神气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为“阳中之太阳”的是(A)A心B肺C肾D肝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病证(D)A能春C能秋D能冬根据《素问·平人气象论》,常人的脉率是(A)A一息四、五至B一息五、六至C一息三、四至D一息二、三至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头为(C)A肾之府B胸中之府C精明之府D髓之府根据《素问•厥论》,热厥的病机为(D)A阳气衰于下B阳盛格阴C阴盛格阳D阴气衰于下根据《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位在(B)A脾B肺C肾D肝根据《素问•五藏生成》,人卧则血归于(B)A肺B肝C心D脾根据《灵枢·水胀》,鼓胀的特点为(C)A阴股间寒B按其腹,窅而不起C色苍黄,腹筋起D目窠上微肿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腰为(A)A肾之府B筋之府C精之府D骨之府根据《素问·厥论》,寒厥的病机为(A)A阳气衰于下B阳盛格阴C阴盛格阳D阴气衰于下根据《素问•灵兰秘典论》,肾为(B)A生之本B作强之官C臣使之官D仓廪之官根据《素问•五脏生成》,诸筋者,皆属于(D)A心B脑C目D节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A)A洞泄B疟疾C温病D咳嗽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为“罢极之本”的是(D)A心B肺C肾D肝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薄厥的病因是(B)A烦劳B大怒C寒邪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煎厥的病因是(A)A烦劳B大怒C寒邪D饮酒根据《灵枢•决气》,“气脱”的表现为(A)A目不明B色白C汗大泄D耳聋根据《素问•异法方宜论》,灸炳疗法出于(D)A东方B西方C南方D北方根据《素问•五藏生成》,“诸脉者皆属于”(C)A心B脑C目D节根据《素问•平人气象论》,真藏脉的特征是(B)A无神B无胃气C脉盛D脉弱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其充在骨”是哪个脏腑(A)A肾B脾C肺D肝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暴喜伤(A)A阳B形C气D阴根据《素问•太阴阳明论》,“下先受之”的是(B)A伤于风者B伤于湿者C伤于热者D伤于阳者根据《素问•咳论》,咳则喘息有音,甚则唾血为(B)A肝咳之状B肺咳之状C心咳之状D脾咳之状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春必”(A)A温病B痎疟C痿厥D洞泄根据《素问·太阴阳明论》,“上先受之”的是(A)A伤于风者B伤于湿者C伤于热者D伤于阳者根据《素问·热论》,少阳受邪表现为(C)A头项痛,腰脊强B目痛而鼻干C胸胁痛而耳聋D腹满而嗌干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万物之纲纪”是:(C)A左右B水火C阴阳D天地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为“阴中之少阳”的是(D )D肝根据《素问•平人气象论》,肝的真藏脉是(A)A但弦胃B但钩胃C但石胃D但毛胃根据《素问•厥论》,下列选项中哪种病证的主症是“足下热”?(B)A薄厥B热厥C寒厥D煎厥H《黄帝内经》主要内容出自(A)A战国B秦朝C东汉D西汉《黄帝内经》的作者是(B)。

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C刘歆D刘向《黄帝内经》的书名最早见于(B)A《史记·扁鹊传》B《七略》C《脉经》D《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D)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J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蕃秀”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B)A春B夏C秋D冬据《素问•热论》,已满三日之热病治疗,(B)A可汗而已B可泄而已C可清而已D可吐而已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春天的平脉(A)A胃而微弦B胃而微毛C胃而微钩D胃而微石据《素问•热论》,未满三日之热病治疗(A)A可汗而已B可泄而已C可清而已D可吐而已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容平”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C)A春B夏C秋D冬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闭藏”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D)A春B夏C秋D冬据《素问·经脉别论》“脾气散精,上归于”(C)D肝据《素问·玉机真藏论》,下列哪个不属于“四难”(C)A形气相失B色泽以夭C脉弱以滑D脉逆四时据《素问·异法方宜论》,毒药者出于(C)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KL《灵枢•决气》指出,血脱的表现为(D)A耳聋B腠理开C目不明D脉空虚《灵枢•决气》提出:“色白,夭然不泽”,属于(C)A精脱B气脱C血脱D液脱《灵枢·营卫生会》提出,清者为(C)A阳B阴C营D卫《灵枢•本神》说:“随神往来者谓之(A)A魂B魄C志D意《灵枢•营卫生会》提出,卫气出于(B)A上焦B下焦C中焦D膻中《灵枢•口问》指出,中气不足易导致的病症为(B)A健忘B二便失常C痿弱D目眩《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父为(C)A基B本C楯D根《灵枢·百病始生》中“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之“两虚”是指(D) A虚邪、实邪B阴虚、阳虚C血虚、气虚D虚邪、人正气虚《灵枢·本神》说:意之所存谓之(D)A思B虑C意D志《灵枢•营卫生会》说:上焦如(C)A出B露C雾D雨《灵枢·营卫生会》认为睡眠障碍的原因是(D)C胃气不和D营卫失常《灵枢·经脉》提出:具有“能决死生,处百病”作用的是(A)A经脉B气血C脑髓D筋脉《灵枢•经脉》认为,人始生,先成(D)A脑B脉C心D精《灵枢•本神》说:“因虑而处物谓之”(D)A思B虑C意D智《灵枢·本神》说:并精而出入者谓之(C)A神B魂C魄D志《灵枢·口问》中提到,“上气不足”则(D)A目为之眩B溲便为之变C肠为之苦鸣D脑为之不满《灵枢·本藏》认为,能使魂魄不散的是(A)A志意B血气C精神D营卫《灵枢•水胀》中,症状以腹胀身皆大,色苍黄,腹筋起为主的疾病是(D) A水胀B肤胀C石水D鼓胀《灵枢·决气》提出:“色夭,脑髓消”,属于(D)A精脱B气脱C血脱D液脱《灵枢·经脉》提出:具有“处百病,调虚实”的是(D)A筋脉B气血C脑髓D经脉《灵枢·营卫生会》提出,浊者为(D)A阴B阳C营D卫《灵枢•本神》指出:“肝气虚则”(B)A怒B恐C悲D厥《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A)”A基B本C循D根《灵枢》最早被称为(D)A《针经》B《九针十二原》《灵枢•水胀》中,水肿、肤胀、鼓胀的共同特点为(C)A阴股间寒B按其腹,窅而不起C腹大身肿D目窠上微肿《灵枢•决气》认为,气脱者,表现为(A)A目不明B耳聋C色白D胫痠《灵枢•脉度》曰:“脾和则能知”(B)A香臭B五谷C五味D五色MN《内经》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运用的是哪种建构方法(A)A司外揣内B援物比类C直觉领悟D揆度奇恒OPQRS《素问•举痛论》认为:寒则气收,炅则(D)A气下B气消C气缓D气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秋三月,此谓(D)A发陈B蕃秀C闭藏D容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阴阳之征兆是(C)A天地B左右C水火D男女《素问•举痛论》指出,怒则气(A)A上B缓C消D结《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大毒治病,应十去其(A)A六B七C八D九《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形弊血尽而功不立”的原因是(C)A标本不得B胃气败C神不使D精气衰《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状”的年龄是(A)A四七B五七C六七D三七《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五七发始堕的原因是(B)A肾气虚B阳明脉衰C血不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表现了阴阳之间的那种关系?(D)A阴阳转换B对立制约C阴阳消长D互根互用《素问·经脉别论》所述,可使“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的脏是(D)A肾B肝C心D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因其衰而(A)A彰之B扬之C越之D引而竭之《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夏伤于暑”则(C)A春必温病B乃为洞泄C秋为痎疟D发为痿厥《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其中,秋应(D)A中规B中矩C中权D中衡《素问•异法方宜论》认为,微针疗法出自(C)A东方B西方C南方D北方《素问•举痛论》认为,导致“气乱”的病因是七情中的(C)A悲B恐C惊D思《素问•异法方宜论》认为:与北方之人相关的是(B)A黑色疏理B藏寒C痈疡D痿厥《素问•痿论》认为,脉痿的病机是(A)A心气热B脾气热C肾气热D肝气热《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属于“反治”内容的是(A)A热因热用B热者寒之C坚者消之D燥者濡之《素问•玉机真脏论》五实证之“脉盛”属于(A)A心气实B肺气实C脾气实D肝气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慓悍者”的治疗(A)A按而收之B引而竭之C重而减之D散而泄之《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判断四时五脏死脉的最主要依据是(B)A脉之迟速B胃气的盛衰有无C肾气的盛衰有无D神气的盛衰有无《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诊脉的最佳时间是(C)D黄昏“生之本”是指(A)A心B肾C肺D脾《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无毒治病,应十去其”(D)A六B七C八D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清气在下,则生”(D)A䐜胀B鼓胀C肠澼D飧泄《素问•刺禁论》所谓“肝生于左”的含义是指(B)A肝位于左侧B肝主升发C肝为刚脏D肝经运行于左侧《素问•举痛论》认为,“恐则”(B)A气逆B气下C气缓D气收《素问•至真要大论》有“散者收之,损者(C)A补之B养之C温之D润之《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虚证之“脉细”属于(A)A心气虚B肺气虚C脾气虚D肝气虚《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逆冲上,皆属于(C)A上B风C火D热《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因于气为肿”中的“气”主要指(C) A阳气B邪气C风气D气虚《素问·咳论》指出,与咳嗽关系最密切的是(B)A肺肾B肺胃C肺心D肺肝《素问·痿论》提出:枢折挈之症属(A)A脉痿B筋痿C肉痿D骨痿《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冬季养生健身应当:(D)A广步于庭B使气得泄C早卧早起D泄皮肤《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暴强直,皆属于(B)A肝B风《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男子衰老始于(B)A四八B五八C六八D七八《素问•宣明五气》提出“五气所病”,其中心病的表现是:(A)A噫B语C吞D欠《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其华在发”指的是(B)A肝B肾C脾D心《素问·异法方宜论》提出“满病”因于(A)A藏寒B藏热C嗜咸D嗜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其实者”的治疗宜(D)A按而收之B引而竭之C重而减之D散而泻之《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判断四时五脏平、病、死脉的最主要依据是(B) A脉之迟速B胃气的盛衰有无C肾气的盛衰有无D神气的盛衰有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浊气在上,则生”(A)A䐜胀B鼓胀C肠澼D飧泄《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女子衰老始于(B)A四七B五七C六七D七七《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其中,冬应:(C)A中规B中矩C中权D中衡《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常毒治病,应(B)A十去其六B十去其七C十去其八D十去其九《素问·举痛论》认为,思则气(C)A下B消C结D缓《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通于土气”的是(A)A脾B心C肺D肾《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春三月调情志应(A)A以使志生B使志怒C使志安宁D使志若伏若匿《素问·至真要大论》对疾病治法有:结者(C)A除之B温之C散之D攻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浊阴”分布在(D)A上窍B腠理C四肢D六腑《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男子“天癸至”的年龄为(B)A八岁B十六岁C二十四岁D三十二岁《素问•五藏生成》认为,诸血者皆属于(D)A目B脑C节D心《素问·调经论》“阳盛则外热”的“阳盛”是指(C)A心火亢B肝阳上亢C卫阳郁而化热D阳热盛实《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导致“大骨气劳”的原因为(B)A味过于甘B味过于苦C味过于咸D味过于酸《素问·举痛论》认为导致“心有所存,神有所归”的是(B)A惊B思C悲D怒《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的阳虚指(C)A肾阳虚B卫阳不足C卫阳郁遏D脾阳虚《素问·太阴阳明论》中提出“伤于风者”(B)A下先受之B上先受之C阴先受之D阳先受之《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六七”始(D)A肾气衰B肝气衰C阳明脉衰D三阳脉衰《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病”可以导致(A)A四肢不用B纳呆C洞泄D濡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春三月,此谓(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