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1)

合集下载

电路分析基础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第1章

手电筒电路:
干 电 池
导线
二、集总假设、电路元件 1. 集总假设:
J不考虑电路中电场与磁场的相互作用; J不考虑电磁波的传播现象; J实际 电路的 尺寸远小于最 高 工作 频 率所对应 的 波
长 时, 可 将它 所 反映 的 物 理 现象 分 别进行 研究, 即 用三种基本元件表示其三种物理现象;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十一章 集总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网孔分析和节点分析 叠加方法和网络函数 分解方法和单口网络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一阶电路 二阶电路 阻抗与导纳 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
第一章 集总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约束关系
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1-2 电路变量,电压,电流及功率 1-3 基尔霍夫定律 1-4 电阻元件 1-5 电压源 1-6 电流源 1-7 受控源 1-8 分压电路,分流电路 1-9 两类约束,支路电压法和支路电流法
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集总电路: 由电 阻 、电容、电感等元件组成的
电路。(电阻电路、动态电路)
集总参数电路:当实际电路的尺寸远小于使用时
其最高工作频率所对应的波长时,可以用“集总参数 元件”来构成实际部、器件的模型。每一种元件只反 映一种基本电磁现象,且可由数学方法加以定义。
例如,无线电调频接收机,若所接收的信号频率为100MHz, 对应波长λ=c/f = 3m,连接接收天线与接收机之间的传输线 即便只有1m长,也不能作为集总电路来处理。 又如,我国电力用电频率为50Hz,对应的波长为6×106m,对 以此为工作频率的用电设备来说,其尺寸远小于这一波长,可 以按集总电路处理,而对于远距离输电线来说,就不能按集总 电路来处理。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

+

+
实际方向
实际方向
+
U >0
U<0
上页
下页
电压参考方向的两种表示方式
(1) 用正负极性表示
+
(2) 用双下标表示
U
A
UAB
B
UAB =UA- UB= -UBA
上页 下页
3. 关联参考方向 元件或支路的u,i 采用相同的参考方向称之为关联 采用相同的参考方向称之为 参考方向,即电流从电压的“+”极流入,从“-” 极流出该元件。反之,称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极流出该元件
P6吸 = U 6 I 3 = (−3) × (−1) = 3W
上页 下页

对一完整的电路,发出的功率=吸收的功率
3. 电能(W ,w)
在电压、电流一致参考方向下,在t0到t的时间内 该部分电路吸收的能量为
w(t0 , t ) = ∫ p (τ ) dτ = ∫ u (τ )i (τ ) dτ
t0 t0
电源 Sourse
灯 Lamp
RS US 电路模型
R
Circuit Models 干电池 Battery
上 页 下 页
电路理论中研究的是 理想电路元件构成的电路(模型)。
电路模型,不仅能够反映实际电路及 其器件的基本物理规律,而且能够对 其进行数学描述。这就是电路理论把 电路模型作为分析研究对象的实质所 在。
干电池 Battery 电路理论中,“电路”与“网络”这两个术语可通用。“网络” 的含义较为广泛,可引申至非电情况。
例:手电筒电路
开关 灯泡
10BASE-T wall plate

电工技术第一章电路分析基础

电工技术第一章电路分析基础

上篇: 电工技术第一章: 电路分析基础1.1: 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分析方法 1.1.1:基本要求(1) 正确理解电压、电流正方向的意义。

(2) 在正确理解电位意义的基础上,求解电路各点电位。

(3) 加强电压源的概念,建立电流源的概念。

(4) 了解电路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的状态,强化额定值概念。

(5) 熟悉电路基本定律并能正确应用之。

(6) 学会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 1.1.2: 基本内容 1.1.2.1基本概念1 电压、电流的正方向 在分析计算电路之前,首先在电路图上标注各元件的未知电流和电压的正方向(这些假设的方向,又名参考方向),如图1-1-1所示。

3R I图1-1-1根据这些正方向,应用电路的定理、定律列写方程(方程组),求解后若为正值..,说明假设的方向与实际的方向相同;求解后若为负值..,说明假设的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

对于电路中的某个(些)已知的方向,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实际的方向,其二也是正方向,这要看题目本身的说明。

2电路中的电位计算求解电路某点的电位,必须首先确定参考点,令该点电位为零,记为“⊥”, 电路其余各点与之比较,高者为正(电位),低者为负(电位),如图1-1-2所示:U图 1-1-2设C 为参考点,则:c 点的电位: V C =0(V) a 点的电位: V a = +6 (V) b 点的电位: V b =-9 (V)ab 两点间的电压:U ab = V a - V b = (+6)-(-9) =15(V)注·电位具有单值性(参考点一旦设定,某点的电位是唯一的)。

·电位具有相对性(参考点选择不同,某点的电位也不同)。

·任意两点间的电位差叫电压,例如U ab = V a - V b ,显然电压具有单值性和绝对性(与参考点选择无关) 1.1.2.2基本定律 1 欧姆定律(1)一段无源支路(元件)的欧姆定律。

在图1-1-3中,U ab = R ·I (取关联正方向)。

电路分析基础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第1章

1-11 电路如图题1-9所示。 (1)图(a)中已知u=7cos(2t) V,求i;
4 i
-u + (a)
i u• 7 cos 2t 7 cos 2t A 444
(2)图(b)中已知u=(5+4e-6t) V ,i=(15+12e-6t)A ,求R;
iR
+u - (b)
R
u i
5 4e 6t 15 12e 6t
2A,求u4 。

i1 a
5
b
1
i4 c
(1)u1 5i1 5 4 20 V

+ u1 - +
+ u4 -
i2

i3
(2)u2 4i2 4 (2) 8 V uS-
u2 4 -
u3 3 +
d
(3)u3 3i3 3 2 6 V
(4)u4 i4 (2) 2 V
1-14 电路如图题1-12所示若u1=10V,u2=-5V,试电压源的
12V -
4
u=11V

1-16 求图题1-14所示电路中的uS 和i 。 uS
5A -

6A•
12
i1 15 18 3 A
3
i1
18A
15A
R
i 1
uS 18 3 12i1 54 12 3 90 V
i 651 A
1-20 电路如图题1-15所示,试求电流源电压u和电压源电流i,
i2/A 2
1

i3/A
1
o 1 2 3 t/s -1
o1 -1
2 3 t/s
对图1-9所示节点列KCL方程:
i1/A 1
i1 i2 i3
o1 -1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集总电路中电压(流)的约束关系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集总电路中电压(流)的约束关系

信息学院电子系
10
(3). 功率
中¾ 定义:电路中能量转换的速率 p(t) = dw = u(t)i(t) (关联参考方向) 国dt SI单位:瓦[特](W)
能量传 输方向
海 p(t)>0,吸收功率,功率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 洋 p(t)<0,产生功率,功率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大 ¾ 在 t0 到 t 的时刻内所吸收的能量为:
¾ 分类
大 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 学 时变电阻与非时变电阻
特性曲线
信息学院电子系
21
(1). 线性电阻元件
¾两端的电压与电流服从欧姆定律
中 形式一: u(t)=Ri(t)
(关联参考方向)
• R 称为电阻,其 SI单位为欧[姆](Ω)
国• 对于非关联参考方向, u(t)=-Ri(t)
• 欧姆定律体现电阻对电流呈现阻力的本质
¾ 受控源的功率根据受控支路计算 p(t)= u2(t) i2(t)
信息学院电子系
29
例 求受控源的功率
中a
I2
国 I3
海洋大学 思路: P=ui;分析电路构成;依据为KCL、KVL和VCR
信息学院电子系
30
If
If
+
中ω
_ RIf
国海洋大学 CCVS 直流发电机
μ = 1+ R2 R1
VCVS 由运放构成比例器
信息学院电子系
4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
中电路的特性是由电流、电压和功率等物理量来描述的
(1). 电流
国 ¾ 电量: 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多少(符号:q或Q,单位:库[仑]( C ))
海 ¾ 电流: 带电粒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路分析基础答案一

电路分析基础答案一

电路基础试题一一.简答题:1. 图示电路,已知U S1=12V ,US 2=3V ,R 1=3Ω,R 2=9Ω,R 3=10Ω,求U ab 。

(5分)Uab=12V2. 已知:U1=12V , U3=16V , R1=2Ω, R2=4Ω,R3=4Ω, R4=4Ω, R5=5Ω, IS=3A 求I=?(5分)解:I= – 0.2A3. 图示电路,若2V 电压源发出的功率为1W ,求电阻R 的值和1V 电压源发出的功率(5分)解:R=2Ω,P=0.5W4. 利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的电压U 。

(5分)1V +- + U -解:U=6V5. 图2所示电路,已知A t t i V t t u s )60cos(24)(,)cos(2100)(︒-==ωω,求电压源发出的平均功率。

(5分)P=400W二.综合计算题:解:2、用节点法求图示电路中的u (15分)解:u=-3V1.用网孔法求解 i 1, i 2 , i 3 (15分) 11223312303565350323535350l l l l l i A i i A i i A i i i A =-===-==+=-解:解:U=16V3.电路如图所示,开关在t =0时闭合,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态,已知U 1=6 V ,U 2=10V ,R 1=3k Ω,R 2=6k Ω,R 3=2k Ω,C =1μF ,求开关闭合后的i 2(t )(15分)4.用等效电源定理(戴维南、诺顿定理)求电压U (15分)5.求电路各支路的复功率。

(15分) o o 236(37.1)1001882j 1424 VA S =∠-⨯∠=-发2*2*111236()768j 1920 VA 10j 25S U Y ===++吸2*22 1113j3345 VA S U Y ==-吸310271(),062t i t e A t --=-≥。

2章 电路分析基础1

2章 电路分析基础1

I3
则: P
R3
3
= I3 R3 = (I3' + I3" ) R3
2 2
≠ (I3' ) R3 + (I3" ) R3
2 2
5. 运用迭加定理时也可以把电源分组求解,每个分 运用迭加定理时也可以把电源分组求解, 电路的电源个数可能不止一个. 电路的电源个数可能不止一个.
=
+

US IS 线性无
源网络
adca : I4R4 + I5R5 + E3 = E4 + I3R3
电压,电流方程联立求得: 电压,电流方程联立求得:
I1 ~ I6
支路中含有恒流源的情况 例2
I1 I2 R1 E + _ b I5 R5 d N=4 B=6 I4 I6 a R2 I3 Ux R4 c R6 I3s 支路电流未知数少一个: 支路电流未知数少一个:
abda:
I3s
I1R1 + I 2 R2 + I5 R5 = E1
abca : I 2 R2 + I 4 R4 = U X
bcdb : I 4 R4 + I 6 R6 I 5 R5 = 0
结果: 个电流未知数 结果:5个电流未知数 + 一个电压未知数 = 6个未知数 个未知数 个方程求解. 由6个方程求解. 个方程求解
2.1.2 支路电流法
未知数:各支路电流. 未知数:各支路电流. 解题思路:根据克氏定律, 解题思路:根据克氏定律,列节点电流和回路电 压方程,然后联立求解. 压方程,然后联立求解.
例1
I2 I1 I6 R6 I3 I4 E3 I5
解题步骤: 解题步骤:

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

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
Conclusion:支路电流法的一般解题步骤: 1. 确定电路的支路数,选定参考方向,设待求支路电流的 数为m。 2. 选定所有的独立结点(n-1),应用kcl列写n-1 个方程。 3. 选择独立回路并指定每个回路的绕行方向,应用kvl列写m(n-1)个方程。 4.联立求解方程,得出m个结果。 5. 应用欧姆定律求出各支路的电压。 例题:书19页例1.10、1.11
i1
u R1
R2 R1 R2
iS
i2
u R2
R1 R1 R2
iS
简单电阻电路的计算:18页例1.9
第40页,共58页。
1.3.3支路电流法
电路有m条电路,以m条支路电流作为未知量,应用
基尔霍夫定律列出m个独立的方程式,联立求解方程式 即可解出各支路电流。这就是支路电流法。
I1 U1
R1
a I2
b
电感(Inductance)等 为了对实际电路进行分析,可忽略负载的次要因素,将其近 似看作理想电路元件,简称为元件(Element ) 。 元件通过端子与外电路相连,按端子的数目可将元件分为 :二端元件、三端元件、四端元件等。
第4页,共58页。
实际情况中,电路由电源(信号源)、负载和中间环结组 成。
3、联立求解3个方程即可。
R1
b
3个方程如下: Il+I2+IS3-I4=0 I1R1-US1+US2-I2R2=0 I2R2-US2+I4R4=0
解之得:
Il=-22(A)
I2=14(A) I4=10(A)
第43页,共58页。
1.3.4结点电压法 以结点电压作为未知量,将各支路电流用结点电压表示
U4
R2
R3
U5
R4 R5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1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1

教案授课题目(章、节)第1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1 电路及电路模型;1-2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1-3电功率和能量授课方式理论课授课时间学时 2教学目标掌握集总参数电路模型、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及关联参考方向等概念。

深刻理解电压、电流、功率、能量等物理量的意义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重点和难点重点:1.电路与电路模型;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3.吸收功率与输出功率难点:1.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2.关联参考方向;3.吸收功率与输出功率的判断教学内容1.课程介绍:(1)电路分析基础课的地位与作用;(2)课程性质特点,学习方法2.授课内容与学时分配:理论(48学时)3.考核项目:考勤、作业、考试4.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分),考试成绩(70分)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1 电路和电路模型一、实际电路1.定义:为了某种需要,由电路部件(例如:电阻器、蓄电池等)和电路器件(例如: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相互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装置。

2.实际电路举例3.实际电路的主要作用:(1)电能的传输、分配与转换(2)传递和处理信号教学内容4.基本概念:(1)激励:电源或信号源产生的电压或电流,也称为输入。

(2)响应:由激励在电路各部分产生的电压和电流,也称为输出。

(3)电路分析:在已知电路结构和元件参数的条件下,讨论电路激励和响应之间的关系。

(4)电路理论:研究电路中发生的电磁现象,并用电流、电荷、电压、磁通等物理量描述其过程。

注意:电路理论主要是计算电路中各部件、器件的端子电流和端子间的电压,一般不涉及内部发生的物理过程。

本书讨论的电路不是实际电路,而是其电路模型。

(因为实际电路形式多样而且复杂,为了便于分析和计算常把实际电路抽象成电路模型)二、电路模型1.概念: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是由理想电路元件相互连接而成的电路。

2.理想电路元件:有某种确定的电磁性能的假想元件,具有精确的数学定义。

3.5种理想电路元件主要有:(1)电阻元件R:表示消耗电能的元件。

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

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

R0 US
+
U RL
U/V
U= US
电 流 源
_
_
0
b 电压源电路
I/A
理想电压源的外特性
当实际电压源的内阻 R0 0(相当于短路)时,U = US 为一定 值,此时通过电压源的电流I 则由负载电阻 RL 和 U 共同确定,这样 的电源称为理想电压源简称电压源。
电 流 源
a
I
I/A I=IS RL U/V
I1 R1 I6
b
I2
支路:共 ?条
节点:共 ?个
6条 4个
7个
a I4 I3
R6 I5 US4 +U
c
回路:共 ?个
R5
d _ R3
独立回路:?个
S3
有几个网眼就有几个独立回路
3.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用来描述电路中各部分电压或各部分电流间的关系,其中包括 基氏电流定律(KCL)和基氏电压定律(KVL)两个定律。
所以,从 P 的 + 或 - 可以区分器件 的性质,或是电源,或是负载。
检验学习结果
1. 电路由哪几 部分组成?试 述电路的功能 。 2. 电路元件与实 体电路器件不何 不同?何谓电路 模型?
3. 为何要引入 参考方向?参 考方向与实际 方向有何联系 与区别?
4. 如何判别元件 是电源还是负载 ?
(2) 电压 ☆ 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 ☆ 电压等于电路中两点电位之差。 ☆ 电路中a、b两点间的电压定义为单位正电
荷由a点移至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
uab
dwab dq

U ab
Wab Q
大写 U 表示直流电压,小写 u 表示电压的一般符号 电压的单位及换算:1V=103mV=10-3KV

电路分析基础1

电路分析基础1
一个完整电路
(非关联方向)
p
k 1
n
k
0 (代数和)
(能量守恒)
例1 图中各元件是吸收还是产生功率? + 3V 2A -3V + b
+ 3V
2A 产生 产生 吸收 c
-
-2A
a
解:(a) p= 3×(-2)=-6W<0 (b) p= (-3) ×2=-6W<0 (c) p= 3×2= 6W>0
《电路分析》概述
★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是电类专业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研究电路理论的 入门课程,着重讨论集中参数、线性、非时变电路。通过 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为 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 ★ ★ ★ 课程学时数:72 课程学分:4.5 课程类别:B类(专业基础课)
三种基本元件表示三种物理现象。
电路模型近似地描述实际电路的电气特性。 根据实际电路的不同工作条件以及对模型精确度的不同要求,
应当用不同的电路模型模拟同一实际电路。以线圈为例加以说明。
(a)线圈的图形符号 (b)线圈通过低频交流的模型
(c)线圈通过高频交流的模型
四、电路分析与电路综合 电路分析 实际电路 电路模型 计算分析 电路综合 §1- 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电气特性
∴ i4 = i2+ i3- i1= (2)+ (-3) - (5) = -6A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i3=-3A
电路分析课件:微固学院 曲健
(4)KCL的用途: 当某结点只有一条支路电流未知时,由KCL可求出未知电流。
例2
求iR、i5 。已知 i1=2A,i2=3A,i3= - 0.5A,i4=1A

电工第一章电路分析基础

电工第一章电路分析基础
相当于电源
三、 电路的工作状态
全电路欧姆定律
1、电路的负载状态
1)电压电流关系
I a S
E I R0 R
U E R0 I E
电源外特性
R
R0
c E
-
.
U
b
负载状态
2)功率关系
如果将电压电流关系两端同时乘以I则可得:
IU IE I R0
2
P=UI——负载消耗功率; PE=IE——电源产生的功率;
二、用支路电流法分析电路的一般步骤
1)在电路图上,标出电流、 电压、电动势等各物理量的参 考方向。 2)对(n-1)个独立节点列写 KCL方程 对节点a列出
c
US1
R1 I1 I3
第一章
电路分析基础
8学时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一、电路的组成及作用
电源 中间环节 负载
强电电路:处理的是电 能,即实现电能的传输 与转换
信 号 源
弱电电路:处理的是信号, 即实现信号的传递与处 理
强、弱电电路中的物理量 都是电流、电压
即:电路由电源(信号源)、 负载、中间环节等组成
二、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与参考方向
任 意 电 路
I U c
任 意 电 路
I U d
任 意 电 路
P UI 220 (1) 220W P UI 220 (1) 220W P UI 220 (1) 220W P UI 220 (1) 220W
相当于电源
相当于负载 相当于负载
电动势(电源)的实际方向:是由低电位指向高电位, 即电位升高的方向。正好与电压的实际方向相反。
E ——直流电动势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教材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教材

1
6
I1

+

+
2 U2 -
U4 4 + I2
U5 5 -
I3
3
+

U3
求图示电路中各方框 所代表的元件消耗或 产生的功率。已知: U1 = 1V, U2 = -3V, U3 = 8V, U4 = -4V, U5 = 7V, U6 = -3V I1 = 2A, I2 = 1A, I3 = -1A

P1 U1I1 1 2 2W P4 U4I2 (4)1 4W
第一章 集总(中)参数电路中 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实际电路: 由电阻器、电容器、电感线圈、电源等元
件和半导体器件等相互连接而构成的电路称 为实际电路。
现代微电子技术可将若干部、器件不可分 离地制作在一起,电气上互联,成为一个整 体,即集成电路。
元件:成份简单的基本初级产品,如电阻、电 容、电感等。
电路的基本组成
电路:电工设备构成的整体,它为电流的流通提供路径
电路组成:主要由电源、中间环节、负载构成
● 电源(source):提供能量或信号(电池、发电 机 、信号发生器) ● 负载(load):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或对信号进行处理(电阻、电容、晶体管) ● 中间环节(intermediate):一般由导线、开 关等构成,将电源与负载接成通路(传输线)
平时成绩:20% 课堂:学习状况与出勤 作业:独立完成,集中点评(辅导课)
期中考试:20%
期末考试:60% 教学进度:理论课 (上、下册共17周)
实验课 (8个实验共12周)
电路分析: 专业基础课,内容多、基本概念多、习题多

电路分析基础 第一章 课件

电路分析基础 第一章 课件

吸收5W功率
负载性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功率
例 计算图中各元件吸收的功率
3A -5A

2V -2V + -3A 4V
(a)
(b)
(c)
Pa = ( 2V) × ( 3A) = 6W
Pb = ( -2V) × ( -3A) = 6W
Pc = (4V) × ( -5A) = -20W
当计算功率数值完毕之后,我们要根据其定义的关联方向 结合数值符号来确定是器件是吸收功率还是提供功率。
电阻元件 (resistor)
电阻器 晶体二极管 常用的各种二端电阻器件
电阻元件 (resistor)
电阻元件是从实际电阻器抽象出来的模型,只反 映电阻器对电流呈现阻力的性能。 欧姆定律定义
R = u (t ) / i (t ) u (t ) = Ri (t )
i R
+
u
-
电阻单位:欧(姆) 符号: Ω 令 G = 1/R
A + US1 _ U1 _ U2 U3
U AB = U 2 + U 3
U AB = U S 1 + U1 − U S 2 − U 4
B
US2 +
U4
基尔霍夫定律
例 U1 + U2 _ + Us
_
+
+
a
推广 KVL 不 仅 适 用 于 回 路 , 还 可以推广应用于任何一个假 象闭合的一段电路(广义回 路)。

P = −U 1 I1 = −1× 2 = −2W 1
P4 = U 4 I 2 = ( −4) × 1 = −4W
P5 = U 5 I 3 = 7 × ( − 1) = − 7W

第一章 电路分析基础

第一章 电路分析基础

u0
u
电流源不能开路!
例1.10: 计算各元件的功率。
i
解:
2A
i iS 2 A
u 5V
产生
5V
u
_
满足:P(产)=P(吸)
+
+
_
P2 A iS u 2 5 10W
P5V uS i 5 2 10W
吸收
实际电流源 i
伏安特性:
iS
i
u i iS RS
色码电阻
色别 黑 数字 0 误差 棕 1 红 2 橙 3 黄 4 绿 5 蓝 6 紫 7 灰 8 白 9 金 银 本色 I II III 5 10 20
有效数值 ‘0’的个数 1 2 3 4 误差等级 7 5 0
±5 %
6 8 0 0 = 6.8K
±10 %
二. 电阻元件的特性
参考方向与真实方向的关系
a
I(DC) i
(AC)
b b
I1 I2 b b
计算 结果
>0 一致 <0 相反
例1.1: 如何表示1A的电流从a点流向b点。
a
解:
a
a
I1=1A
I2= -1A 电流表
4.电流的测量 电流表要串联接入
被测量支路
电流表
二.电压
1. 电压的大小和极性
(1) 电压大小: 单位正电荷从 a点移到 b 点所获得的能量 u(t)=dw/dq (2) 电压极性: 高电位指向低电位,即电 压降方向。 (3) 电压的单位: 伏特(V) 1V=1000mV 1mV=1000uV
5i1 +
u+
1
解:

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

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


b
支路:共 ?条
I2 结点:共 ?个
6条 4个
I1
a I6 R6
c
I5 回路:共 ?个 独立回路:?个
I4
I3 d
+E _ 3
R3
3个
有几个网眼就有几个独立回路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在任何电路中,任何结点上的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 和在任何时刻都等于0:
i 0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同样适用于任一闭合面。
I1 I 2 I 3 0
(2) 选定单孔回路Ⅰ和Ⅱ为顺时针方向,得回路电压方程
U S1 R1 I1 R2 I 2 U S 2 0 U S 2 R2 I 2 R3 I 3 U S 3 0
(3) 将已知数据代入各方程式,整理后得
I1 I 2 I 3 0 20 10 3 I1 60 10 3 I 2 4 0 60 10 3 I 2 30 10 3 I 3 24 0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对电路中的任一回路,沿任意循行方向转一周,其电位降 等于电位升,或电压的代数和为 0。
I1
R1 + U1 - #1 I3
a R #3 b
3
+ #2 _ U2
I2 R2
U 0 即:
电位降为正 电位升为负
例如: 回路#1
I1R1 I3R3 U 1
电位降
对回路#2:
对回路#3:
列电流方程 结点a:
I 3 I 4 I1
结点b:
结点c:
I1 I 6 I 2
I 2 I5 I3
+
U3
d
R3 结点d:
I 4 I6 I5

电路分析基础复习提纲

电路分析基础复习提纲

d ()d ()()()()d d q t u t q t C u t i t C t t=⋅⇒==第一章1. 参考电压和参考电流的表示方法。

(1)电流参考方向的两种表示:A )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指向为电流的参考方向。

(图中标出箭头)B )用双下标表示:如 i AB , 电流的参考方向由A 指向B 。

(图中标出A 、B )(2) 参考电压方向: 即电压假定的正方向,通常用一个箭头、“+”、”-”极性或“双下标”表示。

(3)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降就等于这两点的电位差,即U ab = V a - V b 2. 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的定义若二端元件上的电压的参考方向与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即参考电流从参考电压的正极流向负极),则称之为关联参考方向。

否则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3. 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下功率的计算公式:(1)u, i 取关联参考方向:p = u i (2)u, i 取非关联参考方向:p =- ui按此方法,如果计算结果p>0,表示元件吸收功率或消耗功率;p<0,表示发出功率或产生功率。

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下欧姆定律的表达式:(1)电压与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 u = Ri (2)电压与电流取非关联参考方向: u =–Ri 。

4.电容元件 (1)伏安特性(2)两端的电压与与电路对电容的充电过去状况有关(3)关联参考方向下电容元件吸收的功率 (4)电容元件的功率与储能d ()()()()()d C u t p t u t i t C u t t=⋅=⋅21()d d ()2C C W p t t C u u C u t ==⋅=⋅⎰⎰5.电感元件(1)电感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伏安特性(2)电感两端的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无关,而与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3)电感元件的功率与储能6.实际电压源随着输出电流的增大,端电压将下降,可以用理想电压源U S 和一个内阻R 0串联来等效。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课后答案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课后答案第1章

示。 由KCL推广形式可知I1=0;由KVL对回路A列方程, 有
6I-5-5+4I=0
55 I 1A 46
自a点沿任何一条路径巡行至b点, 沿途各段电路电压之代数 和即是电压Uab。 Uab=6I-5+10I1+5-3=3 V
19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 1.7 求图示各电路中的电流I。 解 图(a)电路中, 由KVL, U=2I-2=6 V 所以
41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
题解1.12图
42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
由KCL推广可知I1=0, 应用KVL, 由回路Ⅰ求得电压

Us=(2+1+3)×2=12 V
由回路Ⅱ
6 I 1.2 A 5
所以节点a Va=2×1+5-6=1 V
43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 1.13 求图示各电路ab端的等效电阻Rab。
32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
1.10
求图示各电路中的电流I。
题解1.10图
33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
解 图(a):
I 100 2A [50 / /50 6 / /30] / /60 / /20 40
图(b): 在图示电路中设节点a及电流I1、I2、I3、I4的参 考方向,如题解1.10图(b)所示。 应用电阻串并联等效, 得 电流
图(b): 在图示电路中设电压U1的参考方向, 如题解1.8
图(b)所示。 应用电阻串并联等效及分压关系式, 得电压
(2 4) / /3 U1 9 6V (2 4) / /3 1
所以
4 2 U U1 6 4 V 24 3
27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 图(c): 在图示电路中设电流I1、 I2的参考方向, 如题解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
在电路分析过程中电流的参考方向是可以任意 假定的,通常将选定的参考方向称为电流的正方 向。
I =-2A
在求解电路中的电流时,应该首先选定电流的 参考方向(正方向),然后根据假设的电流方向进 行分析求解。 若求得I > 0,则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 若求得I < 0,则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二、受控源的类型
电压控制电压源(VCVS) 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 电流控制电压源(CCVS); 电流控制电流源(CCCS)
三、受控源的符号
+ u1 + + u1 -
u1


u1

电压控制电压源
电压控制电流源
i1
i1

i1
gi1
电流控制电压源
电流控制电流源
1-4 基尔霍夫定律
在电路理论中,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受自身伏安关系的 约束。当各元件联接成一个电路以后,电路中的电压、电流除 了必须满足元件自身的约束方程以外,还必须同时满足电路结 构的约束。这种约束体现为基尔霍夫的两个定律,即基尔霍夫 电流定律(Kirchhoff’s Current Law),简写为KCL)和基尔 霍夫电压定理(Kirchhoff’s Voltage Law),简写为KVL。
1-2 电路的基本变量
1-2-1 电流
一、电流的定义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大小 用电流强度来描述,符号为I或i。电流强度 定义为电位时间流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即
dq i dt
如果电流的大小方向随时间变化,称为交流电 流;若电流的大小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直流电 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Q与时间 t呈正比,即
i iS u / R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分析基础》离线作业
一、计算题(总分100分)
1、用节点电压法,求下图所示电路的电位Va ,Vb 。

已知:R1=1Ω,R2=3Ω,R3=2Ω,Is1=4A ,Is2=2A ,Is3=4A ,U=4V 。

解:因为电阻R1的存在,不能直接用结点电压法求UAB 的.
但是用支路电流法很容易得出(我附件图片不知道是不是能够正常上传)
先根据上面四个结点处的电流关系(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以得到:
I8 = I9= I7 + 2 = 也等于 = I10 + 4 ①
再根据回路的电压关系(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以得到:
Vc = I8 * R2 = -I7*R1 - I8*R3 + U ②
最后代入数值得到:Vc =3* I8 = - (I8 - 2) - 2 * I8 + 4 ③
解得: I8 = 1A
所以: Va = Vc = I8 * R2 = 3V
Vb = Vd = Vc - I7 * R1 = 2V
2、电路如图所示,us (t )=240COS3000t V ,R 1=1.5K Ω,R 2=1K Ω,L=31H,C=61
uF,求ic (t )
R 1R 2C
解:ɷt=3000t=2πf t Xc=1/2πfc =1/3000*61
*10-4=2000Ω
X L =2πf L=3000*31
=1000Ω
R 2与C 串联 2000Ω+1000Ω=3000Ω
再与L 并联3000*1000/(3000+1000)=750Ω 再与R 1串联 750+1500=2250Ω
I m=U m /R=240/2250=4√2/225
ic=I m *COS3000t=4√2/225*COS3000t
3、 下图所示某电路中的一个回路,通过A ,B ,C ,D 四个节点与电路的其他部分相连接,求电阻R 的大

解:由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知道4R i A =,
故910122213CD AC AB CB BD U V
U V
U V
U V
U V
==-===- 由上可知134
BD
R U R i ==Ω=3.25Ω
4、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法,把下图转换为一个电压源和电阻相串联的单回路,并求I 的值。

解:6V 转电流源6V/2Ω=3A
与6A 并 3A+6A=9A 2/2=1Ω
再转电压源 9A*1Ω=9V
2A 转电压源 2Ω*2A=4V
I=(9V-4V )/(1Ω+2Ω+7Ω)=0.5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