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变更实施管理办法
产品设计管理办法

产品设计管理办法第一部分:产品设计管理的重要性产品设计是决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其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着产品销售和客户满意度。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产品设计管理办法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产品设计管理办法的内容一、确定产品设计目标和要求在产品设计之前,明确产品的定位、目标市场、用户需求等方面的要求,从而为产品设计提供指导和依据。
二、制定产品设计流程和时间计划确定产品设计的流程和关键节点,制定详细的时间计划,以确保设计任务能够按时完成。
三、建立设计团队和沟通机制组建专业的设计团队,确定团队成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协作平台,确保各个环节的协同工作。
四、采用设计评审和风险控制方法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多次设计评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采用风险控制方法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防止问题的出现和扩大。
五、提供必要的设计资源和技术支持为设计团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技术支持,包括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等,以确保设计任务的顺利推进。
六、进行设计变更和修正管理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需求变更和设计修正的情况,必须及时进行变更管理,确保设计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七、收集用户反馈和优化设计在产品设计完成后,及时收集用户的反馈和意见,进行产品改进和优化,以提高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用户满意度。
第三部分:产品设计管理办法的实施步骤一、明确产品设计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明确产品的定位、目标市场和用户需求等方面的要求。
二、制定产品设计流程和时间计划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开发周期,制定详细的产品设计流程和时间计划,明确各个环节的任务和时间节点。
三、组建设计团队和建立沟通机制组建专业的设计团队,确定团队成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团队内部和与其他部门的沟通机制。
四、进行设计评审和风险控制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多次设计评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采用风险控制方法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
五、提供必要的设计资源和技术支持为设计团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技术支持,包括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等,以确保设计任务的顺利推进。
产品开发更改活动方案

产品开发更改活动方案
一、背景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开发的速度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公司决定对产品开发流程进行一系列更改调整,以提高产品研发的效率和灵活性。
二、目标
1.提高产品研发速度,缩短新产品上市时间;
2.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3.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效率。
三、活动方案
1. 建立敏捷开发团队
•将产品研发团队划分为多个小团队,每个团队包含跨职能的成员,实施敏捷开发方法论;
•每个团队负责一个特定的产品功能或模块,自主负责该功能的设计、开发和测试工作。
2. 强化产品需求管理
•引入产品经理角色,负责整合客户需求和公司战略,明确产品方向;
•确定明确的产品需求文档和优先级,以便团队清晰了解产品功能和任务重要性。
3. 优化开发流程
•简化产品开发流程,减少冗余环节和审批环节,实施快速迭代;
•设立定期的验收和评估节点,及时调整和优化产品开发方向。
4. 加强团队协作
•定期召开跨团队会议,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
•建立多元文化团队,促进不同团队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
•鼓励团队成员间的互助和互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预期效果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我们期望达到以下效果: 1. 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至原来的一半; 2. 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得到提升,客户满意度明显提高; 3. 团队合作效率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员工凝聚力增强。
五、总结
产品开发更改活动方案的实施是公司团队持续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将持续跟进实施效果,不断优化和完善产品开发流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设计变更管理办法

58业务部负责与顾客对接,保证按计划实施产品状态切换。对设计变更造成配套价格变化,应与顾客协商重新签订供货合同。
对顾客有特殊要求的,按顾客特殊要求执行。
6.相关文件:《文件控制程序》《DFMEA管理办法》《过程FMEA管理办法》
.3工程部按顾客要求格式编制设计变更申请表并按要求进行审签。
.4工程部将设计变更申请表提交顾客设计变更管理部门进行审批。
.5对顾客不予批准的设计变更,由工程部人员负责:
a) 如为本公司提出的设计变更,则终止实施。
b) 如为分供方提出的设计变更,则通知分供方终止实施。
.6对顾客批准的设计变更,按要求进行实施。
为了确保设计变更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以确保设计变更处于受控状态,符合技术状态控制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产品开发、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过程设计变更。
工程部负责设计变更的实施。
工程部负责办理产品图样更改许可书、更改通知书,并按程序文件要求办理审批手续。
业务部负责向顾客提交设计变更报价资料。
物流部负责设计变更过程中旧状态产品库存量统计、控制及新旧状态产品切换管理。
分供方提出的设计变更
.1分供方将设计变更申请、变更技术方案、变更报价和支持计划等资料提交工程部。
.2工程部人员组织制造部、业务部、采购部、物流部等相关部门人员对设计变更可行性进行评审。
.3未经评审通过的设计变更申请,由工程部负责通知分供方终止设计变更。
.4经评审通过的设计变更申请转入“5.1.2.3”条执行
.3工程部组织业务部等相关部门对顾客设计变更信息进行评审,对不可接受的设计变更提出书面说明,在规定时间内报顾客设计变更管理部门;对可接受的设计变更,编制工艺、工装变更技术方案(包括原材料、材料定额等变更);编制变更支持计划,由业务部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顾客相关部门。
变更设计管理制度

变更设计管理制度
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需要经过认真的策划和实施来确保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您进行这项任务:
1. 研究和评估现有的设计管理制度:首先,需要对现有的设计管理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了解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这可以通过与员工进行访谈、组织调查和查阅相关文件来进行。
2. 制定变更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一份变更计划,明确目标、时间表和所需资源。
确保计划合理可行,并获得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支持。
3. 对设计管理流程进行审查和优化:根据目标和现有的问题,对设计管理流程进行审查和优化。
找出存在的问题,例如沟通不畅、流程不规范或缺乏适当的文件记录,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4. 引入新的工具和技术:考虑引入新的工具和技术,以提高设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这可能包括项目管理软件、协作平台、数据分析工具等。
5. 培训和教育:确保设计团队和其他相关人员了解和理解新的设计管理制度,并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
这有助于确保变更得到有效执行并得到支持。
6. 监控和评估:在变更实施后,进行监控和评估,以确保新的设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最后,变更设计管理制度需要与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反馈。
有效的变更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与团队合作和改进。
变更管理办法

变更管理办法1目的对产品设计阶段和制造阶段的变更进行控制,防止因变更不当或变更控制不当产生质量上的问题,确保变更后生产的产品满足顾客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公司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和制造阶段变更的控制。
变更时,若客户提出需要重新提交PPAP,则更改程序按《质量先期策划控制程序(APQP)》执行。
3职责3.1提出更改部门向技术部门提出更改需求,由要求更改部门或相关责任技术人员填写《变更申请单》。
3.2技术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变更前后的数据,提供支持变更的相关资料与技术文件(包括FMEA 分析)。
负责变更的总体管理,负责组织评审小组对相关变更内容进行评审。
3.3评审小组负责对变更做出评审。
评审小组由相关技术人员组成,其中必须包括变更提出部门的主管、变更工序的上下游工序主管、相关的技术人员、品质人员以及变更涉及的产品负责人等。
3.4品管人员负责变更后的产品品质跟踪与反馈。
计划负责断点物料的再确认。
3.5涉及递交顾客的变更,业务部部参与变更评审,并向顾客递交相关变更资料。
3.6变更的相关资料由文控中心负责保存。
4管理内容4.1变更的分类4.1.1按变更阶段分类a.设计开发阶段变更b.量产阶段变更4.1.2按变更类别分类a.产品特性变更b.设备变更1)使用新的生产设备(设备类型规格不同,包括不同厂家的设备);2)使用新的或改进的工装(易损工装除外)、模具、模型等,包括附加的或可替换用的工装;3)对现有工装或生产设备的升级;(升级:是指为了增加产量、性能,对工装或设备进行改造或变更,或改变它现有的功能。
)4)工装或设备在停止批量生产12 个月或更长时间后重新投入生产。
c.材料变更1)与以前批准过的产品或零件相比,直接使用了其它不同的结构或材料;2)新的或现有的供方提供的新原材料。
d.方法变更1)生产流程变更:包括流程顺序的改变、新工序的增加、原有工序的减少;2)关键和重要特性相关内容的变更;3)试验/检验与控制方法的变更;4)最终产品包装材料与防护方法的变更。
变更设计管理制度范本

变更设计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规范设计管理工作,提高设计质量,保障设计进度与效果,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公司相关法规、政策、规划以及设计管理的一般原则执行。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设计相关人员和项目。
第三条设计管理的基本原则1. 人员素质:设计管理工作由专业人员负责,要求设计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2. 规范性:设计管理工作必须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公司内部的各项制度规定。
3. 效率性:设计管理要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任务,降低项目的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能。
4. 客户导向:设计管理过程中应始终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注重与客户的沟通与合作。
第四条设计管理的组织机构设计管理工作由公司的设计管理部门负责具体执行,包括设计经理、项目经理等相关岗位。
公司的设计管理部门向公司管理层负责并接受监督。
第二章设计管理的流程第五条设计规划阶段管理1. 设计管理部门负责进行项目的设计规划,包括项目目标、设计任务、设计进度、人员配置等的确定。
2. 设计管理部门负责与客户沟通,了解项目需求,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
3. 设计管理部门负责协调设计人员,明确任务分工和工作计划。
4. 设计管理部门负责对设计过程进行监督和验收,确保设计质量和进度的控制。
第六条设计实施阶段管理1. 设计管理部门负责对设计人员的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确保设计结果的满足要求。
2. 设计管理部门负责与相关部门和供应商进行沟通,确保设计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资源的供给和配合。
3. 设计管理部门负责设计实施过程中的变更控制,及时处理和解决设计变更问题。
4. 设计管理部门负责对设计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记录和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章设计管理的措施第七条设计质量管理1. 设计管理部门负责对设计质量进行把关,要求设计人员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工作。
2. 设计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设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计质量的评估和审核。
设计变更监理管理细则

设计变更监理管理细则
1、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尽可能把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的初期,特别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设计变更,都要先算账后变更。
2、项目监理机构组织各相关单位协商、确认设计变更,由设计单位发出通知,按程序签发后付诸实施,监督和跟踪实施情况,并进行闭环和关闭管理。
3、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即使变更在技术上合理,也应全面考虑,将变更后所产生的效益与现场变更增加的费用和可能引起的索赔等所产生的损失,加以比较;并考虑造价增减幅度是否控制在概算范围内,对可能超概的,要慎重论证,并业主同意或业主上报上级机关同意后方可执行。
4、对于概算外的工程项目在实施之前要进行详细的论证,按设计变更的管理程序进行审批。
5、审核设计变更单,必须附投资增减预算详细表,尤其是涉及到相关系统变化的,及时报业主审批,不能先斩后奏或瞒报变更工程量和费用。
6、对确属原设计不能保证工程质量要求,设计遗漏和确有错误及与现场不符无法施工非改不可的,同意变更,由项目监理机构对设计单位进行考核。
7、杜绝未做好开工准备,设计深度不够,造成边设计边施工、边施工边更改的变更。
8、负责建立设计变更台帐,每月月底报业主。
4M变更管理制度

4M变更管理制度【文档模板范本】4M变更管理制度叙言本变更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变更管理流程和规范变更管理操作,提高变更管理效率并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本变更管理制度合用于所有涉及产品设计、创造、测试和维护的环节。
第一章定义和缩略语1.1 定义变更(Change):指在产品开辟、生产、测试和维护过程中,对系统、设计、流程、材料、人员等方面的任何调整或者修改。
影响分析(Impact Analysis):指对变更所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确保变更不会影响产品的其他方面。
变更授权(Change Authorization):指对变更进行审批和授权,确保变更满足质量、成本和时间要求,最终通过决策委员会审批实施。
测试变更(Test Change):指对产品的测试环节进行修改、更新或者扩展,包括测试过程和测试数据。
1.2 缩略语CR:变更请求(Change Request)CAB:变更咨询委员会(Change Advisory Board)RFC:请求变更(Request for Change)第二章变更管理流程2.1 提交变更请求当发现需要对产品进行调整、修改或者更新时,相关人员需要提交变更请求。
变更请求必须包含详细的变更内容、变更原因和变更影响分析。
2.2 评估变更请求收到变更请求后,变更管理委员会会对变更请求进行评估和审核。
评估结果将发给提出变更请求的人员,包括接受或者拒绝变更请求的结果,以及变更请求是否需要进入详细影响分析流程。
2.3 影响分析对于需要进行影响分析的变更请求,变更管理委员会将进行和审批人员合作的影响分析工作。
影响分析应该全面、系统、准确,并确保变更不会影响产品的其他方面。
2.4 变更授权变更请求通过影响分析后,将提交给变更授权委员会进行最终审批和授权。
变更授权委员会将考虑变更是否满足质量、成本和时间要求,以及对组织的影响和相关需要修订的文件。
2.5 实施变更通过变更授权委员会审批和授权后,变更将由变更管理人员实施。
产品变更管理办法

4.0变更程序
4.1各部门(包括客户)在确实需要时,提出书面变更要求;
4.2工程部对变更要求进行评估,如确认可行,即制定书面变更方案;
4.3品管部确认更改方案;
4.4总经理确认并签名;
4.5由工程部通过适当方式联络认证机构,并向认证机构提出书面的“产品变更申请”。经认证机构审核批准,并获得批准变更文书后方可实行变更;
8、生产厂名称不变,地址名称更改,生产厂没有搬迁
9、生产厂搬迁
10、原申请人的名称和/或地址更改
11、原制造商的名称和/或地址更改
12、产品认证所依据的国家标准、技术规则或者认证实施细则发生了变化
13、明显影响产品的设计和规范发生了变化,如电器安全结构变更或获证产品的安全件更换
14、增加适用性一致的安全件供应商
变更内容附表:
以下是有关变更的信息
变更类别:
1、商标更改
2、由于产品命名方法的变化引起的获证产品名称、型号更改
3、产品型号更改、不影响电器安全的内部结构不变(经判断不涉及安全和电磁兼容问题)
4、在证书上增加同种产品其它型号
5、在证书上减少同种产品其它型号
6、生产厂名称更改,地址不变,生产厂没有搬迁
7、生产厂名称更改,地址名称变化,生产厂没有搬迁
4.6品质部负责对变更过程及结果的监督;
4.7保存变更的申请、批准后的产品,如不涉及附表中变更类别,只是外观或使用操作上的轻微改变,可根据国家强制认证的有关规定由公司自行审核决定进行更改,但对更改的内容和认证产品的区别应明确指出,并以文件形式存档备查。
5.2认证后的产品,如属于涉及附表中变更类别时,应向认证机构提出正式产品变更申请书,在通过认证机构审核批准并获得批准文书后,方可按认证机构要求执行变更。
变更设计管理制度模版

变更设计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概述1.1 简介设计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优化设计流程、提高项目设计质量而建立的一套管理规范。
本制度的目标是确保设计项目的顺利进行,保证设计成果的质量,确保项目的可交付成果满足合同和相关法规的要求。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设计项目。
设计管理人员必须遵守该制度,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设计管理的组织架构2.1 设计管理团队公司应组建专门的设计管理团队,负责项目的设计管理工作。
设计管理团队应包括项目经理、设计师、技术专家等。
2.2 设计管理职责设计管理团队的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项目的设计目标和要求;- 制定项目的设计计划和进度安排;- 协调不同设计阶段的工作人员;- 监督和检查设计成果的质量;- 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和纠纷;- 进行设计评审和认证等工作。
第三章设计管理的流程控制3.1 设计需求确认在项目启动阶段,设计管理团队应与业主单位进行沟通,明确项目的设计目标、要求及约束条件。
同时,记录下各方的要求,作为后续工作的基础。
3.2 设计计划制定设计管理团队根据项目需求,制定详细的设计计划和进度安排。
包括具体的设计任务、设计人员的分配、设计阶段的时间节点等内容。
设计计划应提前与相关人员沟通,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3.3 设计过程管理3.3.1 设计过程控制设计管理团队应对设计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
包括但不限于设计人员的工作进展、设计文档的管理、设计变更控制等。
设计管理团队应与设计人员进行定期的沟通,了解设计进展情况,并对设计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3.3.2 设计变更管理如果发生设计变更的情况,设计管理团队应及时处理。
包括评估变更的影响、与业主单位进行协商、及时更新设计文档等。
3.4 设计成果审核设计管理团队负责对设计成果的审核。
包括对设计文件的完整性、设计内容的合理性、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如有必要,可以组织设计评审会,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评审。
3.5 设计成果归档设计管理团队应做好设计成果的归档工作。
制造业技术变更管理办法准则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技术变更管理办法1.总则1.1.制定目的为使产品设计更完美、经济、稳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2.适用范围凡本公司产品于生产过程中,由于材料品质、成本、结构、配合性等因素,需要变更原设计之零部件、工程图或线路图等时,均适用本办法。
1.3.权责单位1)总经理室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管理规定2.1.定义本办法所称的技术变更是指生产过程中,在保持产品原有之主要结构原理、工作性能不变基础上之技术变更。
2.2.变更程序1)生技部知会开发部项目负责人同意后,有权针对下列事项进行变更:A)生产上之作业简化方面。
B)部分内部设计变更。
C)不影响性能之外观改善、结构配合改善。
D)节约成本之材料改善。
2)技术变更须经开发部及品管部确认后方可进行,必要时品管部须进行产品性能的重新测试鉴定。
2.3.变更动机凡本公司之员工,对于公司之产品,均可就下列事项提出改善方案:1)材料成本之降低。
2)材料品质之改进。
3)产品结构之改良。
4)产品配合性之改善。
5)产品加工动作之简化。
6)加工方法之改善。
2.4.变更流程技术变更时,属于设计上之变更由开发部发出《技术变更通知单》,属于作业上之变更由生技部出以《技术变更通知单》。
2.4.1.产品名称填写所欲变更之产品名称、规格,必要时仅针对某些客户变更并予明确。
2.4.2.变更原因1)降低成本经比较确实可降低成本时。
2)材料更换为提高材料性能,确保产品之稳定性、信赖度、寿命等。
3)工各问题改善由于工程上或特性上之问题等。
4)品质提升通过技术设计变更,可提升产品品质。
5)作业改善为方便生产作业,节省工时,提高作业效率。
2.4.3.物料处理变更时,库存之物料或已购未进之物料处理,有以下几种方式:1)继续使用表示该物料可延用完的再更换新品。
2)加工后使用表示该物料经少许加工后可延用完后再更换新品。
认证产品变更管理办法

认证产品变更管理办法
是指在产品认证过程中,因为产品设计、技术要求、标准规范等原因,需要对产品进行变更的管理办法。
这些变更可能涉及产品设计、结构、功能、性能等方面的调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认证产品变更管理办法:
1. 变更管理流程:建立一个完整的变更管理流程,包括变更的提出、审核、评估、批准、执行、监控和记录等环节,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变更评估和分析:对变更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包括对变更影响的分析、技术可行性的评估、风险评估等,以确保变更不会对产品质量、安全性和合规性产生负面影响。
3. 变更控制和审批:建立变更控制和审批机制,确定变更的批准权限和程序,确保变更能够合理控制和管理。
4. 变更通知和沟通: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通知变更信息,包括变更的内容、原因、影响等,确保相关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进行调整和准备。
5. 变更执行和监控:对变更的执行进行跟踪和监控,确保变更的实施进度和效果,并及时处理变更引起的问题和风险。
6. 变更文档管理:建立变更文档管理制度,包括变更申请、变更报告、变更记录等,确保变更过程的记录和跟踪。
7. 变更回顾和总结:对每一次变更进行回顾和总结,包括变更的成败、问题和教训等,为今后的变更提供参考和借鉴。
综上所述,认证产品变更管理办法是为了确保产品变更过程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控性,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合规性。
4M变更管理实施办法

4M变更管理实施办法1 目的对应PPAP后的产品4M(人、机器、材料、方法)变更点的进行品质管制;管制项目为产品因人员变更、设计变更、设备变更、工法变更,包含二阶供应商及其物料产出变更(材料、工法变更)、包装和交付方式变更等的品质管理,避免批量生产时制造部门因员工作业生疏和物料稳定性差异而造成产品品质不良,故制定4M变更管理实施办法。
2 范围适用于所有产品的生产品质管理。
3 定义3.1 4M是指批量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影响产品质量特性四个因素,即人(Man)、机(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od,含环境场所)。
3.2 4M变更3.2.1人(Man):是指生产过程中作业者因缺勤、调动、离职、代岗或复岗时,由另一个新作业者代替进行作业时,所产生的变更;3.2.2机(Machine):是指生产过程中的设备、模具、工装、夹具、检具的新增、修理、代用所产生的变更;3.2.3料(Material):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加工原物料、辅料、包装物资等所产生的变更;3.2.4法(Method):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设备参数、材料配比等)、检验方法、作业方法(制造、整理、包装、周转等)所产生产的变更。
4 职责4.1 各部门:负责内部变更申请的提出,参与变更申请的评审,经评审后由实施部门负责执行变更;各4M变更实施部门要建立4M变更的台帐,记录变更的编号、产品型号和结果等。
4.2 技术部:4.2.1 负责接收客户设计变更信息,并依据客户要求准备新产品样品交付;4.2.2负责产品工艺流程、模具、工装、检具及方法等变更的实施。
4.2.3 负责作业方法、设备变更的申请提出和实施;4.2.4 负责参与变更初期生产、质量的跟踪;4.3 生产部:4.3.1 负责执行变更后产品的生产过程控制,目视化揭示生产过程中的日变更点;4.3.2 负责作业人员变更的申请,并根据岗位技能矩阵进行资格验证,实施变更;4.3.3 负责对员工进行操作及相关培训指导,并对其做出评价;4.3.4 负责辅助变更点的作业记录标识和追溯;4.4 采购部:负责材料(含构成零部件)变更的申请提出和实施,及供应商的变更受理;4.5 销售部:负责客户提出的变更受理,负责收集客户的评审结果反馈至内部各部门;4.6 质量部:负责对变更事项进行监督及对变更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确认,传递内部对供应商提出变更的评审结果。
PCN变更管理程序

XX-XX-00X A/0
2018-3-21 Page 4 of 8
物料生产线转移或更改等;
8> 其它更改: 物料订货型号更改、物料(数据手册、用户手册、应用建议、设计指导等资料的增加、
修订、升级、更正或更改、缺陷声明)之更改、物料补丁程序的发布或刷新、以及可能影响物料商
务/功能/性能及应用的其它变化、环境管理物质(ROHS 等要求)变更等。
3.1 采购部: 与物料供应商签订 PCN 协议(见《XXPCN 协议》);确认供方提出的商务类 PCN。 3.2 业务部: 确认 PCN 是否涉及客户 PCN 约定范围, 确认 PCN 可行性和提交 PCN 到客户审核及确
认。 3.3 开发部/工程部: 对 PCN 进行评估、测试、验证与确认, 主要包括静态验证和动态验证。 3.4 品管部:接受供应商 PCN 和对供应商 PCN 变更内容审核, 分类统计, 存档, 以及 PCN 物料的进料 检验。 3.5 供应商:负责 PCN 的申请提交, 配合客户验证, 及结果履行工作。 4.0 名词解释
B> 若确认可行(经业务部确认 PCN 变更涉及到客户约定范围时), 则由业务部对其 PCN 变 更进行确认, 若业务部确认可行则提交客户审核及确认, 当客户确认 OK 时则按上述 A 条 款执行, 若业务部或客户任何一方确认不可行时, 则反馈给采购部, 要求退回供应商重 新处理或直接终止 PCN 变更申请;
类别 工作文件
XXXXXXX 有限公司
PCN 变更管理办法
7.1 PCN 变更申请/通知书 8.0 流程图
工作流程
PCN 变更申请
文件编号 版本 生效日期 页次
XX-XX-00X A/0
2018-3-21 Page 8 of 8
PMBOM管理办法

PMBOM管理办法1 目的为规范公司P/MBOM编制、发放、验证、更改的管理,对MBOM充分验证和变更规范管理。
2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P/MBOM发布验证更改管理办法。
3 术语及定义3.1 EBOM为工程物料清单,也称为“设计BOM”。
3.2 PBOM为工艺物料清单,也称为“工艺BOM”。
3.3 MBOM为制造物料清单,也称为“制造BOM”。
4 职责4.1 研究院4.1.1 负责根据车型的开发节点输入相应的EBOM数据至产品技术部。
4.1.2 负责设计变更与BOM相关的变化点输入到产品技术部。
4.2 产品技术部4.2.1 负责研究院下发的EBOM的统一接收和管理。
4.2.2 负责将冻结前EBOM转发至相关部门做前期工作准备、分析用。
4.2.3 负责收集工艺信息编制PBOM、MBOM。
4.2.4 负责ERP系统内MBOM搭建、维护及更改。
4.2.5 负责MBOM发布和组织验证工作,并收集各部门《BOM验证记录》,予以修订。
4.2.6 负责按设计变更要求和BOM更改申请对SOP后的MBOM维护更改。
4.3 工艺技术部4.3.1 负责按冻结EBOM编制PBOM的相关工艺信息输出给产品技术部。
4.3.2 负责对MBOM在各阶段验证并提出验证记录,由部门长批准后提交产品技术部。
4.3.3 负责在SOP以后相关工作开展需做BOM的更改,需提出BOM更改申请,由部门领导审核,技术副总批准后提交产品技术部进行更改。
4.4 各职能部门(供应商品质部、过程质量管理部、产品技术部、工艺技术部、采购部、仓储物流部、制造部)4.4.1 负责对MBOM在各阶段验证,并提出验证记录,由部门领导批准后提交产品技术部。
4.4.2 负责在SOP以后相关工作开展需做BOM更改的,提出BOM更改申请,由部门领导审核,技术副总批准后提交产品技术部进行更改。
5 工作流程整车BOM发布验证更改见流程附表《P/MBOM管理流程图》。
5.1 BOM编制、发布、验证5.1.1产品技术部编制PBOM、MBOM和发布;5.1.2在各阶段实施前,产品技术部发布最新状态BOM,量产后定期发布最新车型情报(BOM)。
产品设计更改实施管理规定

附件1:
2.流程说明
;
附件2: JL1104-020B
设计更改在制品统计通知单
接收部门:生产计划科□采购部技术质量科□其它□编号:
统计人员签字:统计提报日期:年月日注:1.该表统计部门要认真填写,统计部门、专业所各保存一份,保存时间一年;
2.在制品数量以零件数量包括已经进行了部件装配或焊合成型的零件数量为统计数量;
3.未填写、确认计划数量的视为无计划;
附件3
JL1104-022A
更改通知单/在制品统计通知单发放记录
附件4
JL1104-023A 更改通知单/在制品统计通知单接收、实施记录表接收部门:
附件5
JL1104-026A
老状态零部件过渡使用申请表
申请提出部门:
附件6
JL1104-025A
技术中心设计更改电话通知记录表
JL1104-027A
老状态零部件特征识别卡
填卡部门:识别卡编号:
JL1104-105A 制品过渡数量统计表
附件9
JL1104-028A
老状态零部件状态确认申请
申请提出部门:
附件10
JL1104-024A
设计更改实施情况统计表。
设计变更管理办法

设计变更管理办法1设计变更执行原则1.1 多级审核原则:至少要经过三级以上的审核。
第一级为项目管理部的专业工程师和成本控制部;第二级为项目总经理和总经理助理;第三级为审计部。
1.2 通过施工合同的相关限定控制设计变更。
1.2.1 权力限制原则:实行严格的权限规定,并在施工合同中明确,不在权限范围之内的签字一律无效。
1.2.2 原件结算原则:必须要有齐备、有效的原件作为结算依据。
1.2.3 标准表格原则:应采用标准的格式。
1.2.4 法律约束原则:在与设计单位签订设计合同时,应按本指引约定设计变更工作流程,特别明确甲方向设计单位发出设计变更指令的有效签发人。
同时约定设计单位发出设计变更通知单的甲方接收部门及人员。
1.3 归口管理原则:设计单位负责编制《设计变更通知单》;项目管理部负责编制《设计变更审批单》,负责发放《设计变更通知单》,负责除《设计变更确认单》外的其他设计变更表单的编号;项目管理部负责《设计变更确认单》的事实确认;成本控制部负责《设计变更确认单》的费用确认及编号。
1.4 时间限制原则:实行严格的时间限制,实行一单一算,严禁事后补办。
1.5专人跟进原则:项目管理部及成本控制部应专人负责设计变更工作。
2 设计变更分类2.1 设计变更分为二类:第一类为产品设计变更,第二类为其它设计变更。
2.2 第一类设计变更2.2.1 第一类设计变更是指:变更将影响原经审批的规划指标、建筑方案,牵涉到功能布局、面积指标、重大效果等重点控制事项的设计变更;或可能引起相关法律纠纷,如与主力店的合作纠纷、可能导致购房业主法律纠纷的设计变更,包括国家或地方政策、法规的变化引起的规划调整等。
2.2.2 第一类设计变更的办理原则:均须报项目管理部和成本控制部审核。
2.2.3 第二类设计变更2.2.4 第二类设计变更是指:除第一类设计变更以外的一切设计变更。
包括但不限于:租户协议文件引起的设计修改或补充事项;设计图纸错误(错,漏、碰、缺)引起的设计修改或补充事项,配合施工需要引起的设计修改或补充事项,配合设计优化需要引起的设计修改或补充事项;业态对接和专项设计分步实施造成的设计修改或补充事项.配合商家进场造成的设计修改或补充事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3负责收集设变后首台车辆的信息,相关文件的归档管理。
4.4.4负责存档新件首台实施的VIN号,以便后期车辆跟踪追溯。
4.5供应商品质部
4.5.1负责供应商设变零部件到货检验,要求供应商就设变零部件做好设变标识。
4.5.2负责设变后产品检验文件的修改和发布。
4.1.2负责确定关联设变影响,并与涉及工程师制定关联设变方案。
4.1.3负责完成并发布变更后的零部件图纸、数模等以及相应的工程认证工作。
4.1.4负责对更新或新发布的零部件,按OTS认可流程进行认可。
4.1.5负责零部件切替(含试装过程中)工装样件的确认及技术支持。
4.2产品技术部
4.2.1负责整车领域的设变及设变申请归口管理。
3.2 P/B/D阶段
P阶段是指数据冻结后到升B图之前;B阶段是指升B图之后到升D图之前;D阶段是指升D图之后。
3.3关联件
一个零部件发生变更,另外一个或多个零部件必须同步变更,这种零部件统称为关联件。
3.4沿用件
指被两个或两个以上车型使用的零部件。
4职责
4.1研究院
4.1.1负责《P/B术部
设变切替通知
√
长期
生产管理部
产品设变建议单
√
长期
产品技术部
4.5.3负责统计新供方零部件(含法规件)永久性标识及一致性备案情况审核。
4.5.4负责设变相关的检具更改。
4.5.5负责按照《产品设变建议单》模板提出变更申请。
4.6过程质量管理部
4.6.1负责设变后试装车身及整车的质量检查,设变零部件纳入特别检查项。
4.6.2负责设变切替后过程质量相关文件的修改和发布。
4.2.2负责接收研究院下发的《P/B/D采用及更改通知书》及相关联设变技术文件,转发相关部门并发出《设变通知明细单》。
4.2.3负责对研究院下发的设变进行判定,是否需要进入试装流程,进行生产试装验证。
4.2.4负责牵头组织各部门设变小组成员对切替后旧件制定处理方案。
4.2.5接收《P/B/D采用及更改通知书》后两个工作日内维护新增零部件SAP主数据。
4.7.5负责按照《产品设变建议单》模板提出变更申请。
4.8生管物流部
4.8.1负责进行公司内旧件库存盘点,参与旧件库存处置工作,并上报生产管理部。
4.8.2负责做好新件到货的分存、旧件隔离标识工作。
4.8.3负责新件包装方案、库位信息、看板、工位信息等评审、实施及管理。
4.8.4负责设变切替后SAP系统COGI处理。
4.8.5负责按照《产品设变建议单》模板提出变更申请。
4.9财务部
4.9.1负责审核设变相关新状态零件的价格。
4.9.2负责对设变切替后SAP系统COGI处理结果进行监督及监控。
4.10售后服务部
4.10.1负责售后零部件适用的技术判断及确认。
4.10.2负责售后零部件设变管理及向经销商提供相关售后服务支持性工作。
4.3.2负责设变后的工艺文件更改。
4.3.3负责设备参数、装配工具、生产相关辅具的更改。
4.3.4接收《设变切替通知》后于指定切替日期前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切替准备工作,保障切替正常进行。
4.3.5负责设变新件实施现场工艺支持。
4.3.6负责按照《产品设变建议单》模板提出变更申请。
4.4生产管理部
4.4.1负责公司内设变新旧件的切替组织,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库存统计。
4.10.3负责根据产品配置的设变,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和服务。
4.10.4负责跟踪设变的市场情况及用户信息反馈。
4.10.5负责接收新件首台实施的VIN号(若零部件存在试装,需同步接收试装车辆VIN号)。
4.10.6负责按照《产品设变建议单》模板提出变更申请。
4.11各分厂
4.11.1接收《设变切替通知》后于指定切替日期前三个工作日内完成涉及的变化点、工艺培训及首件管理。
4.2.6接收《设变切替通知》后于指定切替日期前五个工作日内维护BOM数据。
4.2.7负责设变新件实施的现场技术支持。
4.2.8对设变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质量或严重设计缺陷等引发的不能走完正常试装流程的设变,由研究院和质量负责人确认后组织切替。
4.3工艺技术部
4.3.1负责设变相关的模具、工装夹具更改。
4.11.2负责记录断点车身/车辆VIN号。
4.11.3负责按照《产品设变建议单》模板提出变更申请。
5工作内容
见附表《产品设计变更实施管理流程图》
6相关文件
6.1《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采用与更改办法》
6.2《零部件试装管理办法》
7相关记录
编号
名称
介质
保存期限
保存部门
纸质
电子
纸质记录
设变通知明细单
√
产品设计变更实施管理办法
1目的
为规范公司产品设计变更(以下简称设变)实施的管理,使产品设变工作有序和受控。
2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汽车产品设计更改实施原则及切替程序,适用于公司对产品技术规格和设变及相关的技术文档处理的管理。
3术语及定义
3.1设计变更
对已发布的体现产品或零部件规格的图纸、数模、BOM及相关的技术文件所记载的信息进行更改。在本规定中称为“设计变更”,简称“设变”,包括正式设变及临时设变。
4.6.3负责按照《产品设变建议单》模板提出变更申请。
4.7采购部
4.7.1负责设变过程中零部件资源(新旧)的生产供应。
4.7.2负责设变零部件旧件库存的盘点,将盘点结果反馈生产管理部。
4.7.3负责设变零部件的新件采购及旧件库存处置工作。
4.7.4负责设变切替实施过程中供应商归口管理,组织供应商配合设变切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