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大小 人教版
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大小(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比较大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比较大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故事、游戏等趣味性强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数大,哪个数小。
(2)引导学生总结比较大小的规律,如:数越大,包含的元素越多;数越小,包含的元素越少。
(3)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较大小的知识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总结与拓展(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比较大小的规律。
(2)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和提高。
四、作业布置1. 完成《数学》教科书P35页的1、2、3题。
2. 家长签字确认,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 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比较大小的掌握情况。
2. 教学方法:分析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一. 教材分析《比大小》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大小,学会用比较符号“>”、“<”、“=”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对数学的学习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比较大小的经验,但对符号的认识还比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注重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比较大小,学会用比较符号“>”、“<”、“=”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比较大小,学会用比较符号“>”、“<”、“=”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方法,正确判断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较大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比较大小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比较方法:让学生观察、操作实物,引导他们发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3.学习比较符号:通过游戏和练习,使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比较符号“>”、“<”、“=”。
4.实践应用:设计一些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大小》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堂上善于模仿和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学会用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2.难点:学会用语言表达比较物体大小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3.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如积木、卡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如小棒、图形卡片等。
3.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森林运动会”,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动物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如积木、卡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练,每组挑选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按照教师给出的要求进行比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大小概念,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三个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成熟。
他们在学习《比大小》这一课时,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直观地理解比较大小概念。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概念,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三个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概念,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三个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比较大小概念。
2.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比较大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如水果、玩具等,用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比较大小。
2.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课件,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比较大小概念。
例如,展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苹果,让学生判断哪个苹果更大。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较大小概念,并用大于、小于、等于三个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符号的使用。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比较大小。
例如,设置一个“大小排序”游戏,让学生将卡片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相互之间进行比较大小练习。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通用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通用8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篇1【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及其他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什么?3后面是什么?(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
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1、出示主题画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子梨桃子香蕉3432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3=33>23<43等于33大于23小于4(1)老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向大数,尖端朝向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的?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谁会读?一只熊吃了一颗玉米。
玉米够吗?三、练一练第18页练习三的第3题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四、归纳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比较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篇2教学内容:比大小P17教学目标:1、通过计数和比较活动,体验比较方法的多少。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比大小的基本概念。
2.能够运用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进行大小比较。
二、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辅助教具:数字卡片、大于、小于、等于符号卡片。
3.教学环境:教室内需要有黑板或白板。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和数字卡片2,请学生比较这两个数字的大小。
学生积极参与比较,认识到数字1比数字2小,引出比大小的概念。
2. 学习内容
1.明确比较的对象,可利用水果或玩具等实物让学生比较大小。
2.引入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大小比较的训练。
3.练习:出示一系列的数字或物品,让学生两两比较大小,用符号表示
大小关系。
3. 拓展与应用
1.让学生分组,自行选择物品进行大小比较并用符号表示。
2.导入生活中的例子,如比较水果的大小、比较自己的年龄等。
4. 总结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大小比较的重要性,以及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运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生活实例引入比大小的概念,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通过小组合作以及个人操作,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加入更多趣味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最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案例分析
5 教学实施后的体会:
本节课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大胆,联系生活实际, 随处可见学生创造的火花,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作为教师,我 们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 展示潜能的空间,这样课堂就能充满活力和生机。
(一)思维在情境里飞扬
够吃。 生3:第三只小猴子说,梨有4个,每人吃1个还多1个。 生4:小猴子们这样讨论着,第一只小猴子也不吃桃子了。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看来小猴子吃水果还碰到了够吃不够吃
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好吗? (学生高兴地说:好!)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案例分析
4 教学过程:
(二)展开探究,合作交流 师:请你们选择其中喜欢的一种水果,想一想,分给3只小猴子吃,会出
2 教学目标:
1. 认识符号“>”、“<”、“=”,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使用 符号“>”、“<”、“=”,能正确进行大小比较。
2. 通过找、数、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语 言表达能力。
3. 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会相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案例分析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是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编写的一篇数学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比较大小,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此外,学生的数学基础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概念,而有的学生则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比较大小。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图片、卡片、小物品等,用于教学演示和实践活动。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图片、卡片、小物品等,用于实践活动。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两只小猴子,比比谁高谁矮。
”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较大小。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卡片等教具,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大小。
例如,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两只小兔子,另一张是两颗树,让学生比较哪两只小兔子更高,哪颗树更高。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比较大小。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教学内容
知识点
•大小的概念
•比较大小的方法
目标
•能够辨认物体大小的差异
•能够使用不同方法进行比大小
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
•教具:大小不同的物体、图片或卡片
•展示板或白板
教学过程
导入
1.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大小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之间的大小差异。
2.提问:你如何判断两个物体的大小呢?
提出问题
1.展示一组不同大小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大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哪个更大?哪个更小?
2.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比大小的规律。
教学示范
1.教师通过示范的方式,教学生使用“比较大小”这一概念,比较几组物体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大小,如通过视觉、通过手感等方式。
练习
1.让学生分组,用教具进行比大小练习,巩固所学概念。
2.各组通过展示自己的比较结果,让其他组进行验证并讨论。
总结
1.综合整理比大小的方法,总结出比大小的规律。
2.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在生活中应用。
作业
1.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找寻不同大小的物体,用已学方法进行比较
大小。
2.课外活动:设计相关游戏或任务,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概念。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比大小的方法。
•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和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以上是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大小》(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比大小》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理解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出示课本情境图:小猴子分水果师:今天,小猴子们摘了很多水果,忙坏了。
我们看看有几只猴子?它们摘了什么水果,各有几多少?(学生看图回答问题)(1)摘了这么多水果,三只小猴子该怎么分呢?你能帮帮他们吗?(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 (2)让学生摆出图片学具表示数量,设疑激趣:摘了这么多的水果,到底哪一种水果比较多,哪一种水果够分,哪一种水果不够分,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
(3)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设计意图:设疑激趣,让学生发现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能够把谁和谁作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1)、独立思考,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比较大小。
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和同样多;比多;比少。
【设计意图:借助小猴子分水果的场景引入新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2、理解等号。
(研究第一种情况)(1)把小猴和水蜜桃做比较。
师:把水蜜桃分给小猴,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数的方法来比较。
用摆的方法实行比较)(2)展示学生各种不同的摆法,比出好的,将学生引导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实行比较。
(课件出示)(3)、理解“=”小猴有3只,水蜜桃也有3只,我们就说小猴和水蜜桃的数量同样多,3和3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出示3=3读作:3等于3等号(4)找找课室里还有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5)举例:除了3=3,4=4以外,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吗?根据汇报,师板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较符号“>”、“<”、“=”,并学会运用这些符号进行物体大小的比较。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
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乐于操作。
在《比大小》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图片,比较物体大小,掌握比较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识比较符号“>”、“<”、“=”,并学会运用这些符号进行物体大小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认识比较符号“>”、“<”、“=”,学会运用这些符号进行物体大小的比较。
2.难点:学生能独立地进行物体大小的比较,并正确运用比较符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图片、实物、比较符号等教具。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组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积木、珠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积木、珠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找出这些物品中最大的和最小的吗?”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比较符号“>”、“<”、“=”,并通过具体实例向学生解释这些符号的含义。
如:“这个积木比那个积木大,所以我们用‘>’来表示。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PPT优秀课件
探究三
5
看图填数和符号。
.
.
.
.
.
.
.
.
.
.
.
.
□4 ○= □4
2021/6/3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6
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够分吗?
比 多。
3 > 2 读作:3大于2
开口大,朝大数。
2021/6/3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7
看图填数和符号。
(3)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 □2
2021/6/3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2021/6/3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11
看图填数。
( 3) ( 2) ( 5) ( 4)
□2 < □3 □5 > □4
2021/6/3
练习一
练习二
练习三
12
看图填数。
42 55 31
□2 <□4 □5 =□5 □3 >□1
2021/6/3
练习一
练习二
练习三
13
看图填数。
5 > ( 4、3、2、1 )
8
一只猴子吃一个梨,梨够分吗?
比 少。
3 < 4 读作:3小于4
尖头小,对小数。
2021/6/3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9
看图填数和符号。
( 2)
(3)
□2 ○< □3
2021/6/3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10
相同数比大小: 中间用( 等)号。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较符号“>”、“<”、“=”,并学会运用这些符号进行物体大小的比较。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
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乐于操作。
在《比大小》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图片,比较物体大小,掌握比较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识比较符号“>”、“<”、“=”,并学会运用这些符号进行物体大小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认识比较符号“>”、“<”、“=”,学会运用这些符号进行物体大小的比较。
2.难点:学生能独立地进行物体大小的比较,并正确运用比较符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图片、实物、比较符号等教具。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组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积木、珠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积木、珠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找出这些物品中最大的和最小的吗?”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比较符号“>”、“<”、“=”,并通过具体实例向学生解释这些符号的含义。
如:“这个积木比那个积木大,所以我们用‘>’来表示。
《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讲解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比大小》章节。
我们会通过对比不同数字的大小,学会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能够独立地比较两组数字,并能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正确地表示出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能够正确地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符号的含义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数字卡片、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模型,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比如桌子和椅子的数量,让学生试着比较哪个多哪个少。
2. 讲解:然后我会拿出数字卡片,展示给学生,并解释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
我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比如3>2,表示3比2大;3<4,表示3比4小;3=3,表示3和3相等。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例题,比如7>6,让学生明白如何使用这些符号来比较数字。
4.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出一些比较数字大小的题目,并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来表示。
5.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类似的比较数字大小的题目,让学生回家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来板书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例题,比如“大于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小于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等于号(=):表示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相等”。
七、作业设计1. 5 > 42. 6 < 73. 3 = 3答案:1. 5 > 42. 6 < 73. 3 = 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并能够独立地进行比较。
在课后,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出一些比较数字大小的题目,和朋友一起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大小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大小(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正确判断10以内数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知识点: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操作实践、游戏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准备:教具(如数字卡片、水果模型等)、学具(如计数器、小棒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物演示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水果的数量,如苹果、香蕉等,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了解数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的大小。
(2)学生两人一组,用计数器或小棒等学具,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如比较3和5的大小。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如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先比较数位,数位多的数大;数位相同,从高位开始比较,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比较大小的方法。
(2)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比大小”游戏,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
4. 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比大小”游戏,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操作实践、游戏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同时,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成长。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环节中的比较大小方法的教授。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能否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比大小
和 同样多 比多 比少
3=3
4>3 2< 3 (后2小题答案不唯一)
四、 可以填几?【选自《创优作业100分》】
4> 1
2< 3
1 <3
(前三小题案不唯一)
5 >4
( 4 )个
( 4 )个
8.【课本19页“练习三”思考题】 他说的一定对吗? 不一定对
和 同样多
3=3
比大小
比多 3 >2
比少 3<4
等号 读作:3等于3
大于号 读作:3大于2
小于号 读作:3小于4
一、比一比,写一写。【选自《创优作业100分》】
1.
2.
3.
54
33
23
三、先涂一涂,再比一比。【选自《创优作业100分》】
“=”“>”和“<” 的书写
=><
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 用等于;大大的口朝大数;尖尖的角朝小数。
1. 【课本17页“做一做”第1题】
2= 2
2< 3
5 >4
2. 【课本17页“做一做”第2题】
5>2
3< 5
4>3
5=5
4< 1
3. 数一数,比一比。【课本18页“练习三”第3题】
R·一年级上册
比大小
13 2
1
12
4 3
2
【点击图中水果可出现它的数量】
每只小猴子吃1 个梨、 1 个桃、 1 根香蕉,这些水果够分吗?
先来分桃子吧!
和 同样多
3= 3
等号 读作:3等于3
再来分香蕉吧!
比多 3>2
大于号 读作:3大于2
最后分梨子吧!
比少 3< 4
小于号 读作:3小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