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创心输出量测量系统的心脏重症康复专家共识(完整版)
无创心排量和血液动力学监测-1
当心室功能处于曲线的上升 部分(A)时,一个指定的前 在曲线的这一区域 , 负荷的变化引起了每搏输出 更多的血液进入心 量一个很大的变化,当心室 脏= 此时的收缩性 功能处于曲线的平台期(B) 逐渐增强, SV 逐渐 时,SV 变化不大。
•
SV
增加
Volume in ml
心脏-心输出量 CO
• CO 是心脏每分钟泵入体循环的血量。
小儿输液注意事项-小儿输液的安全范围小,婴幼儿更为明显。பைடு நூலகம்
Thank you
2. 一个65岁的老年病人,体重130kg, SV为60 ml/beat, 心率为70。 病人伴有发热。 CO为 4.2 L/min。
对于第一位病人而言,CO 完全正常。对于第二位具有相同CO的病人,
当我们考虑到她的体重和临床状态,她的CO就太低了。
请记住…
当我们对病人进行讨论时,参数与病人的实际关联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如何将病人和参数真正关联起来? •通过将参数与病人的年龄、身高和体重或是简化为体表面积(BSA)相 关联。这些将在后续部分详述。
体治疗,以达到良好的组织灌注。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意义-小儿围术期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09):
★婴幼儿围术期液体管理不当,液体输入过多或不足,未及时纠正水与 电解质紊乱,均可引起诸多问题,且较成人更易危及生命。 ★新生儿心血管代偿能力差,两侧心室厚度相近,液体过荷易出现全心 衰。 小儿围术期液体治疗的目的在于提供基础代谢的需要(生理需要量), 补充术前禁食和手术野的损失量,维持电解质、血容量、器官灌注和组 织氧合正常。
★术中液体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避免输液不足引起的隐匿性低血容量和组织 低灌注,及输液过多引起的心功能不全和外周组织水肿。
心脏外科围手术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心脏外科围手术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ardiac surgery associated-acute kidney injury,CSA-AKI)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40%,其中10%~20%的患者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病死率为40%~80%。
早期使用CRRT,尤其在严重并发症出现之前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肾功能、降低病死率。
中国心脏重症CRRT专家共识工作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经验制定心脏外科围手术期CRRT应用专家共识。
共识的推荐强度由推荐级别及证据等级组成。
推荐级别:Ⅰ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效;Ⅱ类,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有不同观点;Ⅱa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效;Ⅱb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说明有效;Ⅲ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效并在有些病例可能有害,不推荐应用。
证据水平: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试验;证据水平C,专家共识和(或)小型试验结果。
心脏外科CRRT应用指征临床广泛认同血流动力学状态是决定启动CRRT治疗的主要因素。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要求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容量超负荷,因此在选择肾脏替代治疗时,倾向于连续性的治疗模式。
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在2012年建议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使用CRRT,而不是间歇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在肾功能未恢复之前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容量超负荷等。
对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而言,血流动力学变化十分迅速,需要进行CRRT介入的时机要早于KDIGO 3级。
在心外科ICU使用CRRT治疗的适应证总结为以下七点:1.容量超负荷:当患者容量超出其循环负荷时,心脏室壁张力增加,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肌氧耗增加,氧债增加,循环不稳定,甚至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肺间质水肿,增加氧弥散面积,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降低血氧分压,加重氧债的出现;左心功能不全还会引起肺动脉高压,加重右心功能不全,出现右心容量过负荷,导致体循环血液回流障碍,出现组织水肿;组织间隙水肿会加重细胞水肿,影响细胞对氧的利用,加重氧债。
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联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儿童重症流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Application value of noninvasive ultrasound cardiac output monitor combined with PEWS in severe influenza of children/Jia Xiaohui 1, Liu Li 1, Wen Xiaobin 1, Shen Xiaojia 1, Liu Yan 1, Xiang Lijia 2, Zhang Haiyang 3, Zhou Qian 1, Jian Ding 1, Wang Lin 41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Chengd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Chengdu 610017, China; 2Department of Infection, Chengd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Chengdu 610017, China; 3Department of Chil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West China Second University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4Departmnet of Pediatrics, Chengdu Qingbaijia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Chengdu 610039,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Li,Email:********************[Abstract] Objective: Based on Logistics regression, a diagnosis and prediction model for severe influenza of children was established by applying 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 (PEWS) and hemodynamic parameters of non-invasive ultrasonic cardiac output monitor, and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at.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284 pediatric patients aged from 29 days to 4.9 years who were diagnosed as severe and (or) critical influenza in Chengd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West China Second University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and Chengdu Qingbaijia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March 2023 were col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evere group and critica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of disease classification of <Influenz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2019 edition)>.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ulti-factor Logistics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after the PEWS, blood gas lactic acid and the parameter values of each module of the monitor for non-invasive ultrasonic cardiac output (CO) were completed.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easured values of PEWS, lactic acid, stroke output (SV), CO, cardiac index (CI), 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 (SVR) and 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SVRI) between the severe group and the critic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29.581, 12.462, 9.595, 6.000, 2.872, 120.664, 9.967, P <0.05), respectively. The PEWS scores of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severe and critical influenza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VR value, and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V value and CO value (r =0.330, -0.217, -0.192, P <0.05), respectively. The serum lactic acid level of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severe and critical influenza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VR, and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V value and CO value of non-invasive heart[摘要] 目的:基于logistics回归,应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及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血流动力学参数建立预测重症流感儿童发生危重症的诊断预测模型,分析其应用价值。
成年患者体外膜氧合的术中管理:心血管麻醉师协会专家共识声明-第二部分,术中管理和故障排除
成年患者体外膜氧合的术中管理:心血管麻醉师协会专家共识声明-第二部分,术中管理和故障排除翻译:张建成徐继前医师在心血管麻醉医师协会体外膜氧合(ECMO)工作组专家共识声明的第二部分,讨论了静脉动脉(VA)和静脉静脉(VV)ECMO在手术室的管理和故障排除。
该专家共识声明介绍了VA和VVECMO患者术中监测、麻醉药物剂量和术中问题解决方法(Anesth Analg 2021;133:1478–93)。
方法学心血管麻醉师协会质量、安全及领导委员会体外膜氧合(ECMO)工作组由12名来自美国成人ECMO中心的心血管危重护理麻醉师组成。
写作组中包括一名灌注师-ECMO经理,以加强ECMO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
在创建专家共识声明的第一阶段,小组成员提出了与术中ECMO管理相关的主题。
使用MEDLINE对每个主题进行文献综述,1980年以后发表的文章由小组成员自行决定纳入。
查询的特定搜索词因每个主题领域而异。
在完成文献综述后,小组成员起草了专家共识声明,并提交给全体工作组审议。
所有小组成员使用改进的德尔菲法进行评估,小组成员使用5分李克特量表来评估每个共识声明。
≥10个工作组成员“同意”或“强烈同意”的共识声明被采用为最终的专家共识声明。
所使用的方法是基于胸外科医生协会先前的专家共识声明。
术中抗凝治疗的一般管理只要ECMO流量足够(≥3.5升/分钟),静脉-动脉(VA)ECMO 患者可暂停全身抗凝可安全维持数天,静脉-静脉(VV)ECMO患者暂停全身抗凝可安全维持更长时间。
血栓形成风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ECMO持续时间、基线凝血状态和活动性感染的存在(表1)。
在决定暂停抗凝方案时,应考虑潜在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当进行暂停抗凝时,接受VA ECMO的患者有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而VV ECMO的患者有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
中心插管VA ECMO患者暂停抗凝的风险最大。
如果使用肝素抗凝,且血栓形成风险低,应在重大非心脏或气道手术前暂停使用约6小时。
心脏超声检查规范化中国专家共识 (2024版)解读PPT课件
心室舒张功能受限,心房扩大,静脉回流受阻。需与 缩窄性心包炎等鉴别。
先天性心脏病超声筛查策略
高危因素筛查
针对高龄孕妇、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等高危 人群进行重点筛查。
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对胎儿心脏结构及血流进行动态观察,检测先 天性心脏畸形。
新生儿及婴幼儿超声筛查
针对新生儿及婴幼儿进行心脏超声筛查,早期发现并干预先天性心脏病。
人工智能技术在心脏超声检查中辅助作用
自动化图像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可自动分析心脏超声图像,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
辅助诊断
AI系统可根据大量数据学习并辅助医生进行诊断,降低漏诊和误诊 率。
预测疾病进展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可预测心脏疾病的进展和预后,为制 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远程医疗在心脏超声检查领域应用展望
应变和应变率成像技术在心肌功能评估中价值
评估心肌形变
应变和应变率成像技术可定量评估心肌在收缩和舒张过程 中的形变,有助于发现早期心肌功能异常。
01
检测心肌缺血
该技术可敏感地检测出心肌缺血引起的 局部心肌功能异常,为冠心病等疾病的 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02
03
预测心脏事件
应变和应变率成像技术可预测心脏事 件的发生风险,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心脏超声检查规范化中国 专家共识 (2024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2-26
目录
Contents
• 共识背景与意义 • 心脏超声检查基本规范 • 常见心脏疾病超声检查要点 • 特殊人群心脏超声检查指南 • 新技术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 • 总结与展望
01 共识增加
03 常见心脏疾病超声检查要点
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心原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功能减退,引起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导致血压下降,重要脏器和组织灌注严重不足,引起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以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近年来尽管临床心血管治疗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再灌注治疗日益普及,但是,CS仍然是目前心脏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同时,在临床CS的处理中仍存在一定争议,包括血管活性药物和循环辅助技术相关临床研究结果的解读,新的临床研究结果和国外指南更新与我国真实临床实践存在一定差异。
而目前有关CS处理的推荐散见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心力衰竭处理等相关指南中,我国尚无专门针对CS的系统性指南及专家共识文件。
为促进我国CS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CS救治成功率,降低CS患者的病死率,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急重症学组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牵头,组织国内心血管急重症领域专家,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撰写了此部CS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一、定义与诊断标准1942年,Stead和Ebert[1]首次描述了CS这一临床综合征,迄今CS定义并无明显变化。
虽然不同临床研究对于CS定义的临床定量标准存在一定差异,但都包含低血压和组织低灌注这两大要素(图1)。
临床工作中,需要仔细除外由于低血容量引起低血压的情况,应该仔细地听诊肺部,辅以影像和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可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图1 心原性休克诊断流程图(一)临床标准[2,3,4]1.低血压:血容量充足前提下,收缩压<90 mmHg(1 mmHg=0.133 kPa)超过30 min;或平均动脉压<65 mmHg超过30 min;或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或循环辅助装置支持下收缩压维持>90 mmHg。
2023年PiCCO 监测技术操作管理专家共识 (完整版)
2023革Picco监测技术操作筐理专家共识(完整版)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ulse indicator cont inuous cardiac output , P i CCO)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感染性休克[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 i ratory d i stress syndrome, ARDS)[2-3]、严重烧伤[4]、器官移植[SJ、心脏手术[町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筐理,指导||伍床决策。
真测量的准确性受到测量通路、定标时间间隔、||伍床治疗等因素影响[7]且医护人员对P i CCO监测技术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匮乏[8-9],故目前临床实践间差异较大,然而,目前尚无PiCCO监测技术操作管理相关指南及规范标准。
为促进PiCCO监测技术在||伍床使用的规范性,特邀多中心重症医学及护理学专家组成专家组,围绕PiCCO监测技术这一关键问题,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现高标准、规范及指南,通过函i甸、线上/线下专家讨论会等方式,经过反复讨论、修改,达成共识。
本共识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分级系统(2014版)[10]对纳入的证据进行等级划分;综合考虑FAME原则(证据的高效性、可行性、适宣性和临床意义)、JBI推荐强度分级原则(考虑利弊平衡、证据质量、患者价值观和意愿,以及成本等综合因素)及专家组意见来确定推荐等级。
围绕12个核心临床问题共形成26条共识意见。
1 P iCCO监测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萄哪些?相对于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 CVP)和肺动脉模压,PiCCO监测技术所获取的全心舒张末窑积(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 , GEDV)和胸腔内血窑量(intrathoracic blood v olume ,盯BV)作为心脏前负荷窑积指标,受呼吸和心脏功能影响较小[11-12]。
而基于心肺交亘关系的前负荷动态指标每博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ety , SW)及脉压变异(pulse pressure v ariability, PPV)较CVP,GEDV等静态前负荷指标能更好地预测窑量反应性[8]。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意识评估(consciousness assessment)是神经重症医生临床诊疗活动的主要内容,但由于神经重症患者的特殊状态,准确评价患者意识存在一定难度。
临床意识障碍(disorder of consciousness,DOC)评估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的阶段。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神经重症医学经验积累和理念的更新,推动了我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的进步。
2013年,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成立并发表我国第一部《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13版)》。
广大从事神经重症工作的医护人员不断掌握并深化相关神经重症医学知识和理念,规范医疗行为,提升了我国神经外科重症诊疗水平。
神经外科重症医学是一门综合了神经外科学、重症医学、神经内科学、急诊医学、重症护理学、重症康复学等的交叉学科。
多学科协作始终是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的发展方向。
一、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定义、收治对象(一)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定义神经外科重症单元(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指掌握了神经外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关手术技能,同时又掌握了重症医学监测技术、重症医学理念的专科化多学科协作医疗团队,基于现代重症医学的理念,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医疗设备和生命支持手段,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实施有效集中监测、诊断和治疗的医疗单元。
(二)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收治对象中、重型急性脑血管病、重型急性颅脑损伤和脊髓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感染,癫痫持续状态,需要生命支持的围手术期神经外科患者、其他进展性神经系统重症患者等。
二、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配置条件参考《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等,NICU作为一个功能单位,应该具备符合条件的医护人员、独立的场所以及必要的设施和设备。
1.人员配置:需要至少配备一名具备重症医学、神经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副高级及以上医师全面负责诊疗工作。
血流动力学监测临床应用(1)
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 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 急诊科 2021.3.31
目录
CONTENTS
1 1基本概念 2 2临床意义 3 3仪器操作
目录
CONTENTS
1 1基本概念 2 2临床意义 3 3仪器操作
维系心脏功能运行两大系统
传导系统
机械做功系统
窦房结 房室结 右束支
CO (L/min) CI (L/min-m2) SV (ml/beat)
无创血流 5.3 3.3 55.2
PICCO 5.26 3.72 59.2
无创血流 5.4 2.8 46.4
PICCO 5.5 3.17 49
无创血流 7.6 3.9 75.9
PICCO 7.6 3.97 72.4
数据来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结
现代医学治疗与护理的趋势是精准与无创, 护理人员工作范畴早已突破了传统的打针, 发药。让科学为护理所用。能用痛苦最小 的方法,精准的并且是动态性的为患者的 现有的或者是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各种的 护理评估,为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护 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我们护理 人员所追求的目标与努力的方向。
电极粘贴注意事项
颈根中点与耳垂的连线,两边注意对称,避开 气管,电极大头方向贴在颈根部(颈部和肩部 相交处)。
黏贴处的皮肤要干净、不要有皱褶、疤痕或皮 疹等。可用酒精、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专用 皮肤打磨贴擦拭皮肤。
电极不允许直接接触其他电子传导物质。
剑突横线与腋中线交点垂直往下黏贴,注意大头 向心,两边对称。这对电极的位置如果贴的高或 低了,对数据影响较大。
慎用人群
1、严重患有肺气肿的病人。 2、病人体重(成年病例)低于30kg或超过155kg。病人身高(成年病例)低于 120cm或超过230cm。 3、近期胸腔伤口未闭合的患者。 4、6岁以下未成年人(CSM3100胸阻抗法血流动力学检测系统没有设计儿童 的检测,因而,对儿童病例仅考虑相关测量,一般来说,测量只是参照处理)。 5、严重高血压(MAP>130mmHg)。心率高达250bpm的心动过速。
无创心排
BP
血压
CO/CI
心输出量/ 心脏指数
TFC
胸腔液体水平
参数意义
1、CO的变化能够提供机体功能或基础代谢率需求发 生重大变化的早期报警;
2、CI可以将体型大小不一的患者进行直接比较;
3、SV(每搏输出量)影响搏出量的主要因素:心肌
收缩力、静脉回心血量、动脉血管压力,它的变化
时血流量和心肌收缩发生变化的早期信号;
意 义
1、实时评价心功能状况;
2、定性/定量评价心脏前负荷/后负荷;
3、独特的心肌收缩力评价,使心功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价更加完善;
4、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
5、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同时,进行心电监护;
6、评价药物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指导临床用药;
7、实时监测胸腔液体水平,控制输液速度。
急、危重患 者血流动力 学监测 围手术期 高危外科 患者 心脏功能 评估和动 态监测
无创心输出量(ICG)技术的应用
重症医学科郭军辉
血流动力学?
血流动力学监测 技术
有创
微创
无创
Swan-Ganz
PICCO
超声
ICG
内
1 2 3 4 5 6
容
什么是无创心排量? (ICG)
无创心排主要监测指标
无创心排临床应用意义 与PICCO参数对比 注意事项
无创心排量(ICG)是一种无
创的通过测量血液流动代替测量
PICCO GEDV、ITBV AP、SVR CFI、GEF EVLW
注意事项
弥漫性肺水肿、胸腔积液、胸壁水肿等体液渗出 明显者,与心排血量相关的搏出量、心指数等参数 只可用于动态观察,其绝对值缺乏可靠性; 正压通气患者CO/CI/SV减小,与正压通气导致肺 血管阻力增加及回心血量减少有关,治疗上应注意 补充血容量;
NICaS无创心输出量测量系统--简介
NICaS无创心输出量测量系统一.技术介绍NICaS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全身阻抗法监测技术,和“金标准”SWAN-GANZ导管相关性可达97%。
通过监测患者血流排量(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阻力,体液容量,心肌收缩力和输氧量等重要血流动力学信息的新技术。
可及早发现血流动力学早期隐匿性的变化,使诊断,鉴别和液体治疗更加容易,快速和有效。
工作原理:放置两个传感器于双侧腕部,以连续检测全身电流传导。
输入低频高幅电流,通过全身,检测电流传导遇到的阻力。
通过先进的滤过技术,NICaS 可分离出循环系统产生的导电性的变化。
心脏射血引起的血管内容量增加与减少,导致电流遇到的阻力的变化,通过监测阻抗的基线值和变化值,结合专利公式计算出血流动力学参数。
技术原理:全身电生物阻抗法♥NICaS使用全身电生物阻抗法(WEB) 原理♥电流经循最小阻力的路径♥血液和血浆是身体电阻率最小的:▪血液-150 ohm/cm▪心肌-750 ohm/cm▪肺-1,250 ohm/cm▪脂肪-2,500 ohm/cm♥NICaS发送1.4 mA30 KHz的交流电到病人身体,主要经过细胞外液体和血液。
♥NICaS监测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阻抗(∆R)并计算出SV,即每次心跳从左心到主动脉泵出的血量Confidential技术优势:与胸电阻抗相比的优势全身电阻抗胸电阻抗NI Medical -NICaS安科、麦德安Cheetah Medical -Nicom符合FDA关于和TD-CO达到统计学生物相等性的要求无法符合FDA关于生物相等性的要求测量全身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没有或最小化胸电阻抗变化受到的干扰信号的影响主动脉血流内的干扰信号•肺动脉的血流•呼吸运动•心脏的收缩和舒张特别是右心的活动二.监测参数NICaS参数血流流量●SV 每搏量 / SI每搏指数●HR 心率●CO 心排量/CI心指数血管系统●NIBP 无创血压●SVR/SVRI 系统血管阻力/系统血管阻力指数(需要输入CVP)收缩力● CPI 心脏做功指数● GGI 格兰夫高尔指数(无症状左室心功能不全筛查)液体状态● TBW 全身液体水平● SVV 每搏输出量变异(有效循环血量)三.临床应用意义NICaS 准确性r = 0.96; Bias = -0.114; Precision = 0.982-3.0-2.0-1.00.01.02.03.00.02.04.06.08.0N I C O _T D C OAverage(NICO,TDCO)+2SD-2SDO. L. Paredes, et al Impedance Cardiography for Cardiac Output Estimation Circulation Journal 2006; 70:1164-1168 G. Cotter, et al Impedance cardiography revisited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s 2006;27:817-827FDA submitted data K070500符合FDA 关于与热稀释法CO 达到统计学生物相等性的要求NICaS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是目前全球和有创对比检测精度最高的心输出量及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与热稀释法CO 达到统计学生物相等性的要求”。
成人肥厚型心肌病康复和运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要点
成人肥厚型心肌病康复和运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 )要点摘要肥厚型心肌病(HCM )是临床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也是运动诱发猝死的主要疾病之一。
但目前临床实践中对于HCM患者运动强度的建议过于谨慎,大多数HCM患者并没有达到最低限度的身体活动标准。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运动对于提高HCM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以及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规范我国成人HCM患者的管理流程,由国内多名HCM专家、心脏康复专家、运动医学专家、营养学专家、睡眠专家、心理专家、产科专家组成的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制定了《成人肥厚型心肌病康复和运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本共识针对HCM患者的运动管理、营养管理、睡眠管理、社会心理干预以及休闲、工作指导、家族筛查、妊娠管理等重要问题给出了明确建议。
肥厚型心肌病(HCM )是一种肌小节蛋白编码基因(或肌小节蛋白相关基因)变异或遗传病因不明的、以左心室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心脏疾病,需要排除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和先天性主动脉瓣下隔膜等后负荷增加因素导致的心室壁增厚和全身性或代谢性疾病所致的心肌肥厚。
HCM的患病率为1:500 ~1200o HCM 患者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可能会发生心原性猝死(SCD ),因此早期的指南不建议HCM患者进行运动训练。
近年研究发现, 超过50%的HCM患者身体活动不足,从而导致代谢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1.1 肥厚型心肌病分型HCM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其病理生理机制主要与心肌肥厚相关。
HCM患者心力衰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SCD和血栓栓塞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均增加。
HCM分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流出道(LVOT)压力阶差(LVOTG ), HCM可分为流出道梗阻性(安静时LVOTG≥30 mmHg [流出道非梗阻由安静或运动时LVOTG均<30 mmHg )及流出道隐匿梗阻性(安静时LVOTG正常,运动时LVOTG≥30 mmHg )HCM o根据心肌肥厚累及范围,HCM可分为左心室肥厚、右心室肥厚及双心室肥厚的HCM o根据梗阻部位,HCM可分为LVoT梗阻、左心室中部梗阻及左心室心尖部梗阻(心尖闭塞)HCM ,少见有右心室流出道梗阻或双心室流出道梗阻HCM o1.2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进展HCM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
人体实验性低血容量和复苏过程中的无创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
CARDIOVASCULAR人体实验性低血容量和复苏过程中的无创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监测Monitoring non-invasive cardiac output and stroke volume during experimental human hypovolaemia and resuscitation A. T. Reisner 1*, D. Xu 2, K. L. Ryan 3, V. A. Convertino 3, C. A. Rickards 3 and R. Mukkamala 2张梁译李民郭向阳审校1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Boston, MA, USA2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MI, USA3 United States Army Institute of Surgical Research, Fort Sam Houston, TX, USA*Correspondingauthor.E-mail:*********************要点●采用可控制的下肢负压模拟人体的低血容量状态和复苏过程。
●胸部生物电阻抗和长时程动脉压力(ar terial bloodpressure,ABP)分析方法是最有辨识力的监测方法。
●基于A B P分析的Modelflow法对监测低血容量状态有效,但对复苏过程的监测能力低。
●脉搏压力法可以监测低血容量和复苏,但是对每搏输出量的变化监测能力较低。
背景: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和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的无创监测方法目前有多种,但关于这些方法的性能对比尚不清楚。
基于无创心输出量测量系统的心脏重症康复专家共识(完整版)
基于无创心输出量测量系统的心脏重症康复专家共识(完整版)前言《中国心血管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起搏器植入术后、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术后及心脏外科术后(如瓣膜修补术或置换术)等均属于心血管重症[2]。
面对心血管重症防治的严峻形势,心脏重症康复是突破目前我国心血管重症防治瓶颈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减少心血管重症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以及降低全因死亡并实现更多的心血管获益。
心脏康复、预防已有70多年的历史,西方发达国家心血管事件拐点部分得益于此,目前已经成为决定心血管疾病或者医疗质量及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并已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学科。
面对众多的心血管急性症发病和PCI术后等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目前临床工作重点仍主要局限于相关心血管重症急性期的抢救与治疗,往往对于发病前的预防以及发病后的康复没有足够重视,导致患者反复发病、反复住院,医疗开支不堪重负,故心脏重症康复与二级预防在中国势在必行。
对于心脏重症患者病情的监测与评估是心脏重症康复的核心环节,但是尚缺乏精准有效的连续监测和疗效评估手段。
2016年心脏康复的心肺运动试验指南将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心功能的临床评估价值单独列出。
传统有创的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虽然是金标准,但有高价格、高风险、耗时、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培训等运用瓶颈,无法在临床常规开展。
与传统监测技术相比,动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则提供了一个更优的选择。
目前,基于动态无创心输出量测量系统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尚无统一的标准,为规范动态血流动力学在心脏重症康复中的应用,以及学术发展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的需求。
中国心脏重症与康复血流动力学专家委员会特制订此专家共识,以期为中国心脏重症康复动态心输出量测量系统的标准应用及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
1 无创心输出量监测系统1.1定义:无创心输出量监测系统是基于欧姆定律原理,通过新一代心室血流阻抗波形描记法,实时连续监测人体血流动力学参数,从而以血流动力学角度评估静息、活动及运动过程中心功能的变化。
无创心排技术对心脏康复价值大
无创心排技术对心脏康复价值大郑州市九院赵明中博士谈无创运动心排在临床中的应用无创心排检测技术也称无创心脏血流动力测定。
其主要技术原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库比赛克(Kubicek)教授根据欧姆定律提出了胸腔电生物阻抗法(TEB),用于无创心功能检查。
胸腔阻抗将随着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发生搏动性变化:心脏射血时,左心室内的血液迅速流入主动脉,主动脉血容量增加,体积增大,阻抗减小;心脏舒张时,主动脉弹性回缩血容量减少,体积减小,阻抗增大。
因此,可依据心脏射血时所产生的胸腔电阻抗的变化计算出心排量和其它血流动力学数值,无创心功能核心指标是心脏泵血功能参数,一方面其反映心脏收缩泵血能力,另一方面反映心脏是否能满足给全身供血需求。
无创心排可连续监测多个参数,(心排量CO、心指数CI、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VI、收缩压SAPB、舒张压DABP、平均动脉压MA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外周血管阻力SVR、左心室做功指数LCWi、射血分数EF、心收缩指数CTI、左室射血时间VET、舒张早期充盈率EDFR)为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对心功能进行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安全无创、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等特点,在多个医疗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
无创心排评估临床应用人群(1)需要对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危险性分层及心血管事件的预测的患者。
(2)心血管疾病患者(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心律失常、脑卒中、心脏术后等)的辅助诊断、治疗随访过程中心脏的泵功能监测、评估。
特别是对诊断冠心病的心绞痛症状,对ECG及ICG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阳性检出率及阴性检出率得出动态心排是非常好的诊断冠心病的工具。
(3)急危重病的患者:临床应用无创血流动力监测系统操作简便,检测准确可靠,可重复性好,是早期病情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一种有效的监测手段。
(4)外科麻醉及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连续同步显示生理数据,根据检测值可对循环功能障碍作出早期诊断和纠正。
ICU患者的心脏监测技术
ICU患者的心脏监测技术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重症监护室(ICU)的设备和监测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进步。
在ICU中,心脏监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提供对患者心脏功能的准确评估和实时监测。
本文将重点介绍ICU患者的心脏监测技术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心电图监测技术心电图监测是ICU中最常见的心脏监测技术之一。
通过附在患者胸部的电极,心电图监测仪可以记录和显示患者的心电信号。
这对于识别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以及其他心脏疾病非常重要。
此外,心电图监测还可以帮助医生调整和评估心脏起搏器的功能。
二、无创血压监测技术无创血压监测技术是ICU中常用的一种心脏监测手段。
通过轻松、快速地将袖带缠绕在患者的上臂上,血压监测仪可以实时测量患者的血压值。
这对于检测患者的血压波动以及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至关重要。
无创血压监测技术在ICU中广泛使用,因为它不需要对患者进行创伤性操作,而且可以连续、长时间地监测血压变化。
三、心输出量监测技术心输出量是指心脏每分钟向全身输送的血液量,它可以反映患者心脏功能的好坏。
在ICU中,心输出量监测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患者的动脉压力波形或者利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来实时监测患者的心输出量。
这对于评估和管理ICU患者的容量状态、调整药物治疗以及提供个体化护理非常重要。
四、中心静脉压监测技术中心静脉压监测技术是用于测量患者中心静脉血压的一种方法。
通过放置导管到患者的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医生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力。
中心静脉压监测对于评估患者的心脏充盈状态、监测血液容量以及调整容量治疗非常重要,特别适用于对休克、心力衰竭等情况进行监测和治疗。
五、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在ICU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与传统心电图监测不同,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长时间记录患者的心电信号,并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
这对于早期诊断、评估心肌缺血以及监测心律失常等疾病非常有帮助。
六、综合监测技术的应用在ICU中,常常需要综合使用多种监测技术,以达到全面了解患者心脏功能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无创心输出量测量系统的心脏重症康复专家共识(完整版)前言《中国心血管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起搏器植入术后、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术后及心脏外科术后(如瓣膜修补术或置换术)等均属于心血管重症[2]。
面对心血管重症防治的严峻形势,心脏重症康复是突破目前我国心血管重症防治瓶颈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减少心血管重症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以及降低全因死亡并实现更多的心血管获益。
心脏康复、预防已有70多年的历史,西方发达国家心血管事件拐点部分得益于此,目前已经成为决定心血管疾病或者医疗质量及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并已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学科。
面对众多的心血管急性症发病和PCI术后等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目前临床工作重点仍主要局限于相关心血管重症急性期的抢救与治疗,往往对于发病前的预防以及发病后的康复没有足够重视,导致患者反复发病、反复住院,医疗开支不堪重负,故心脏重症康复与二级预防在中国势在必行。
对于心脏重症患者病情的监测与评估是心脏重症康复的核心环节,但是尚缺乏精准有效的连续监测和疗效评估手段。
2016年心脏康复的心肺运动试验指南将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心功能的临床评估价值单独列出。
传统有创的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虽然是金标准,但有高价格、高风险、耗时、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培训等运用瓶颈,无法在临床常规开展。
与传统监测技术相比,动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则提供了一个更优的选择。
目前,基于动态无创心输出量测量系统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尚无统一的标准,为规范动态血流动力学在心脏重症康复中的应用,以及学术发展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的需求。
中国心脏重症与康复血流动力学专家委员会特制订此专家共识,以期为中国心脏重症康复动态心输出量测量系统的标准应用及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
1 无创心输出量监测系统1.1定义:无创心输出量监测系统是基于欧姆定律原理,通过新一代心室血流阻抗波形描记法,实时连续监测人体血流动力学参数,从而以血流动力学角度评估静息、活动及运动过程中心功能的变化。
广泛用于临床指导用药、液体管理、鉴别高血压及休克类型、制定I、II、III期心脏康复处方、评估治疗及康复效果等。
1.2使用方法:无创心输出量测量系统具备静息、动态、监护三种工作模式分析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
(1)血流动力学静息评估模式,指病人保持卧位或坐位静息状态监测。
(2)血流动力学动态评估模式,这包括被动抬腿负荷试验,同步记录6分钟步行试验,同步运动平板试验、心肺运动试验。
(3)康复治疗中监护模式,针对康复前,过程及康复后动态模式监护病人。
1.3主要功能参数、意义及参考值1.4.1血流动力学心阻抗图,由心室收缩波(S波)、心室舒张波(O 波)、心房收缩波(A波)构成,可观察室壁运动的情况。
1.4.2血流动力学静息评估柱状图:基于病人在静息状态下SV、SVI、HR、CO、CI、SABP、DABP、MABP、CTI、VET、EDFR、SVR、SVRI、EDV、EF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基线平均数值,包括反映心排血量、心肌收缩力、前负荷、左心做功和外周血管阻力等心功能状态。
如图X所示。
各参数的判读用柱状图形及颜色区分,柱状图主要给出各参数静息正常参考范围的低限、高限及基线平均值,其中红色代表基线平均值高于上限、黄色代表低于下限、绿色代表正常。
图四血流动力学静息评估柱状图1.4.3血流动力学连续评估趋势图:是血流动力学所有参数动态连续实时的表现,反映静息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以及运动中血流动力学各参数趋势变化是否正常。
1.4.4血流动力学平衡图:人体血流动力学循环系统正常情况下是平衡状态,以心脏排血与外周回流为整体循环,在不同疾病状态下会变现为排血与外周阻力的失衡。
根据不同血流循环状态结合病情给予生命指证初步判定。
血流动力学平衡图中横坐标为外周血管阻力,纵坐标为左心做功指数,绿色的框内代表血流循环状态正常,纵坐标高于绿色框代表左心做功(或排血)偏高,低于绿色框代表左心做功(或排血)偏低,横坐标高于绿色框代表外周阻力偏高,低于绿色框代表外周阻力偏低。
绿色和黄色之间为轻度异常,黄色和红色之间为中度异常,超过红色为重度异常。
1.4.5血流动力学性能图:用于评估运动中排血灌注。
如图X所示。
以心率HR为横坐标和心输出量CO 为纵坐标,分出运动中正常人心排血量的高限和低限。
运动中心排血量在正常范围则数值在两线之间,在高线之上代表高于正常范围,在低线之下代表低于正常范围。
二、心脏重症康复心脏重症康复涵盖了急性心肌梗死、心衰危重症以及冠脉成形术、冠脉旁路移植术、瓣膜置换术、心脏移植术等围手术期领域,通过对心血管危重症患者合理的运动康复训练,遵循个体化原则,观察运动刺激下的心血管反应,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个人喜好、体质及评估结果制定最佳的方案及强度,从而调节身体主要脏器的功能,提高情绪和生活能力,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心功能恢复。
2. 1 心脏重症康复目的:①降低心脏重症的死亡率及再住院率;②加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管理;③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使患者恢复到最佳生理、心理和职业状态;④最终目的是不仅尽量延长患者的寿命,还试图恢复患者的活动和工作能力。
2.2 心脏重症康复与伤病康复和瘫肢康复的异同:传统意义上的康复多指伤病康复和瘫肢康复,主要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是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为目的。
常采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咨询、传统医学理疗、康复护理及社会服务。
而心脏重症康复是一个针对心脏重症患者的全面的、长期的计划,涉及医疗评价、运动处方、心脏风险因素管理、教育和咨询。
2.3 心脏重症中运动康复的评估要点运动或活动,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提高无论正常人还是心脏重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方式,其对心、肺、血管产生有益的变化。
诸如:①对心脏本身的影响: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心肌纤维化和病理性重构;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促冠脉侧支形成;抑制或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和进展;改善心率。
②对外周循环的影响:提高骨骼肌摄氧和利用氧能力;对血液流变的影响;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血压;调节情绪,改善心理状态。
③控制危险因素:可改善心脏重症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体重、血糖等。
运动处方制定是心脏运动康复的关键环节,而运动耐量客观定量评估对个体化运动处方制定和康复效果评估至关重要,目前常以心肺运动试验(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 作为人体心肺代谢等系统整体功能客观定量评价的最常用手段。
可观察的指标有:①心脏形态学:心肌质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冠脉直径、冠脉侧枝循环等。
②血流动力学:循环动力( circulato ry power,CP,CP = 运动时峰值摄氧量×收缩压)、静息和运动心率、每搏输出量、最大心排血量、左室射血分数、最大耗氧量等。
③心肺功能评估:峰值摄氧量、通气量/二氧化碳排出量斜率、二氧化碳通气有效性( 通气量/二氧化碳排出量最低值) 、摄氧效率平台( oxygen uptake efficiency plateau,OUEP) 、呼吸震荡等。
但是,对于心脏重症的患者,常不能耐受CPET。
2.4 心脏重症患者的常见病理生理状态2.4.1 心力衰竭:左心衰竭以肺循环淤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这些均是心排血量减少的结果。
在心排血量下降的情况下,心脏主要依赖交感神经兴奋、心脏扩张以及心肌肥大这3种代偿机制来维持心功能。
2.4.2 急性心肌梗死:一方面,心肌严重缺血坏死导致左心室功能不全,与左心室肌损伤程度直接相关。
另一方面,心肌缺血也会导致舒张功能障碍,最初可出现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增加,而后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的过度升高而下降。
2.4.3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重症患者:当心脏重症患者是否施行非心脏手术以及何时实施手术还有选择余地时,则估计心脏危险性是重要的。
2.5 心血管系统的运动生理反应2.5.1 有氧运动时心脏反应:关注增加心输出量左心室SV是心血管运动生理学的关注的焦点,在有氧运动时,舒张末期容积(前负荷)和心肌收缩力增加。
2.5.2 心脏对有氧运动的长期适应:增加CO的机制运动诱导的心脏适应性变化明显受健康个体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学、训练前状态、训练模式等,这些适应导致运动时CO 增加。
2.5.3 心脏重症:心脏生理改变=有氧运动减少正常的心功能是定义最大有氧能力的基础,心脏重症患者心脏形态学发生改变(心脏扩张从代偿时的紧张源性扩张过度到失代偿时的肌源性扩张,向心性或离心性肥大),从而心功能受损,CO下降的同时VO2 max 亦下降。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接受运动康复后,VO2 max虽然较之前增加,通常不超过20 ml/kg?min,但远低于同年龄、同性别人群的正常值。
这并不意味着运动康复在心力衰竭患者中不是很有益处,恰恰是相反。
心肺运动试验是心力衰竭患者的标准评定方法。
然而,没有正常的心脏生理学,不可能实现最大有氧能力。
三心脏重症患者运动康复心功能评定3.1.评定方法3.1.1无创心输出量监测系统在重症康复评定中可进行基础静息心功能评定、抬腿负荷试验、血流动力学负荷试验、同步6分钟步行试验等四种重要应用。
3.1.2 心肺运动测试适用证: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指导运动处方的制定;客观定量评价治疗效果;诊断与鉴别诊断:如区分心源性、肺源性呼吸困难;疾病功能受限严重程度的客观定量分级:如心衰;冠心病、COPD等死亡/存活预后的预测;心脏移植、外科手术风险的术前评估。
参考指标:峰值摄氧量、峰值功率、峰值心率、运动负荷时间、无氧阈、氧脉、做工效率、通气效率、心率储备、呼吸储备等3.1.3简单评定六分钟步行试验是一项简单易行、安全、方便的评价运动能力的次极量水平的试验6分钟步行的距离可以较好的反应日常生活体力活动的水平。
但是运动强度偏低,且获得的数据偏少,对于病情危重不能耐受运动负荷试验的患者较为适合。
3.2 Weber分级心功能分级虽然美国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作为评价传统心功能的指标简便易行,但客观性、重复性和敏感性方面有缺陷,如:NYHA的I和IV级较易区别,但II、III级之间却难以区分。
在纽约心功能的症状分级(NYHA)基础上改进的Weber分级,则有效的克服了前述缺陷。
不受主观因素的制约,具有可重复性,并且能够判断患者的预后。
通过测心肺运动试验测得VE/VCO2将心功能(心衰)分四级。
3. 3 以VO2max 判定心脏重症康复的危险分层。
2004 Co rra 测心肺运动试验以VO2max判定心脏康复的危险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