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创新型城市评价

合集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各地区服务性消费基本特征的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各地区服务性消费基本特征的评价
维普资讯
20 0 6年 9月
甘肃省经济管理 干部学 院学报
J unlo n uEc n mi n g me tIsi t o r a fGas o o cMa a e n n tue t
S pe e 0 6 e t mb r 0 2 VD. 9 N 3 11
二、 指标体 系的提 出
服务性消费支出即非商 品性支出。根据全国各 地 区的非商品性支出作为服务性消费支 出指标 , 以
全 国内地 3 个省市为样本 , 1 选取六项指标分别代表 服务性消费的不 同侧 面。x : 品加工 服务支出, 食 x: 衣着加工服务支出 , ,家务服务支出 , 文化 x: x:
娱乐服务支 出, 杂项商 品服务 支出, 教育服 x: x: 务支出( 人均学杂费) 。
费需求约 10 9 亿元 , 拉动经 济增长 0 1 个百分点 。 .8 因此 , 促进服务性消费快速发展 , 不仅对扩大居民消 费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 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就业 、 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 , 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 的能源和资源 1 50 0. 8 2. 2 56
8 40 5. 5
9 00 6. 3 9 57 8. 5
O 86 1 2 1 8 4 0 . 1 9. 9 5. 5
其是教育 、 交通、 通信、 文化娱乐等支出增长较快 , 占 消费支 出的比重不断提升。然而 目前我 国服务业所
面临的现状却是发展滞后。20 04年 我国城镇居 民 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为 20 3 , 1 元 占全部消费支出 的比重为 2 %。按 20 年将城镇居民服务性支出 8 05 比重提高到 3 %测算 , 0 -20 0 2 2 05年将年均增加消 0
第 l卷 第 3 9 期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与评价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与评价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与评价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与评价摘要:国家创新型城市是我国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旨在通过创新和智慧驱动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然而,如何监测和评价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创新能力成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课题。

本文总结了现有的国外和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套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和评价系统。

该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创新输入、创新过程和创新输出指标体系。

其中,创新输入指标体系包括研究与开发经费、人才引进和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创新过程指标体系包括创新合作与平台、创新管理和创新文化等方面;创新输出指标体系则包括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适应、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本文以中国重要城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基于该研究,本文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策略正文:一、引言国家创新型城市是我国新型城市发展模式的代表之一。

它是在全球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趋势下,我国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资源、生态等重大问题,推进城市创新和智慧驱动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需要大力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而如何监测和评价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创新能力成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课题。

二、国内外关于创新能力监测与评价的研究对于创新能力的监测和评价,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成果。

国外主要有OECD、欧盟、美国等组织或国家的相关研究,国内主要有发改委、科技部等国家机构的相关研究。

这些研究不仅对于创新能力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证研究,同时也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三、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和评价系统基于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一套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和评价系统。

该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创新输入、创新过程和创新输出指标体系。

其中,创新输入指标体系包括研究与开发经费、人才引进和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创新过程指标体系包括创新合作与平台、创新管理和创新文化等方面;创新输出指标体系则包括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适应、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研究
析, 并把 1 3项经济指标概括 为两个因子 , 依据 因子分析 的结果对我 国 3 6个城 市的建设水平做 出综合评价 : 其次 , 运用聚 类分析法对我 国 3 6个 中 心城 市进行分类并验证 ; 最后 , 对比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 , 评价各 中心城市的建设水平. 并探讨 中心城 市建设 水平具有差异性的原因
Ur b a n Co n s t r u c t i o n L e v e l t h r o u g h t h e me t h o d o f Fa c t o r An a l y s i s a n d s u mma r i z e t h e t h i r t e e n t y pi c a l e c o n o mi c i n d i c a t o s r i n t o f a c t o r s . Th e n i t ma k e s
【 关键词】 因子分析 ; 聚类分析 ; 城市建设水平
Re s e ar c h t o Ur ba n Co n s t r u c t i o n Le v e l i n Ch i na Ba s e d O i l Fa c t o r An a l ys i s nd a Cl u s t e r An ly a s i s ZH U S h e ng -n a n
( Wu h a n U l l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Wu h a n Hu b e i , 4 3 0 0 7 0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A b s t r a c t ] T h e a r t i c l e s e l e c t s t h i r t e e n t y p i c l a e c o n o m i c i n d i c a t o r s o f 3 6 c e n t e r c i t i e s i n C h i n a a s t l 1 e r e s e a r c h o b i e c t s . I t i f r s t l y a n a l y s i s t h e c e n t e r

全国30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全国30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全国30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全国各地区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经济发展水平。

为了对全国30个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被广泛应用。

首先,我们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和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并可以解释这些因子与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选择了GDP总量、人均GDP、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外资吸引等指标作为评价经济发展水平的变量。

通过因子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几个综合指标,用于评价各个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接着,我们可以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分类。

聚类分析是将样本划分为几个相似的类别,每个类别内的样本相似度高,而类别间的相似度较低。

我们可以通过聚类分析得到若干个类别,这些类别可以代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将市自治区进行分类,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各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参考。

最后,我们可以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

通过对因子得分和聚类结果的比较,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综合评价。

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各个市自治区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发展机会。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经济发展策略和政策的参考。

在实施全国30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

指标的选择应当代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权重的确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综合考虑。

另外,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及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可以对全国30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这种方法能够降低数据的维度,提取出关键的因子,并对样本进行分类。

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价,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地方标准评估方法构建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地方标准评估方法构建

学术研讨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地方标准评估方法构建■ 韩 鹏 李 锋 陈晶照(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摘 要:对现行的地方标准展开评估工作,能够更好地发挥地方标准在标准体系中的作用。

结合现阶段标准评估方法多以定性方法或专家评分法为主的现状,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地方标准的评估指标,进一步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

并以江苏省高速公路施工班组管理地方标准为例,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后续地方标准的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标准,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标准评估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6.009Construction of Local Standards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FactorAnalysis MethodHAN Peng LI Feng CHEN Jing-zhao(JSTI Group Co., Ltd.)Abstract:The evaluation of existing local standards can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local standards in the standards system. Considering that the current standards evaluation methods are mainly qualitative methods or expert scoring methods, this paper uses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indexes of local standards, and furtherly uses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s of the criterion layer and the index layer. Taking the local standards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team management in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it verifi es the scientific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evaluation of local standards.Keywords: local standard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ctor analysis method, standards evaluation0 引 言标准实施效果评估作为标准化工作中必要的一部分,是形成标准化闭环管理的重要措施[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研究——31省市2008年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研究——31省市2008年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0年12月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D ec.2010第10卷第4期Journal ofbl ebei U ni ver si t yof E conom i c s ar i dB u si ne ss(Com pr eher L si v eE di t i on)V01.10N o.4 _●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

-‘_____●__-‘-●●。

●_-。

_●。

_-。

●●‘。

●-_-●_●-_。

一r-。

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经济学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研究——3l省市2008年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王琦,柴亮(河北经贸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摘要:区域创新能力是衡量区域创新系统状况的重要尺度,是增强地区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运用SPS S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2008年中国31个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发现,提升地区创新能力应加大科技投入,注重加强环境建设,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区域刨新能力;因子分柝;实证研究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73(2010)04—0078—03区域创新能力是指区域创新体系对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能力,或者指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过程【11。

由于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创新制约因素,造成区域创新体系的不同,动态而客观地评价地区的创新能力,有利于进行地区间的相互比较,以寻找最佳的促进区域创新的实践方法;有利于地方制定适合自己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体系建设不但在改革开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基于因子法和改进熵值法的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以江苏省为例

基于因子法和改进熵值法的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以江苏省为例

2012年第21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12No.21收稿日期:2012-01-17,修回日期:2012-06-13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科技评价中多属性评价方法基本理论研究”(10FTQ003)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2.21.011基于因子分析法和改进熵值法的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洪兆平(国家税务总局党校教研二部,江苏扬州225007)摘要: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简约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因子分析法和改进熵值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城市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运用Kendall 协调系数W 检验对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法和改进熵值法相结合,对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值得推荐。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因子分析法;改进熵值法中图分类号:G316;F272.5;F22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2)21-0047-04Study on City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and Entropy Methods———Taking 13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HONG Zhaoping(Yangzhou Taxation College ,Yangzhou 225007,China )Abstract :Firstly ,the paper summarizes a pithy index system of city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earlier research.Secondly ,it introduces factor analysis and entropy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city competitiveness of 13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Final-ly ,the paper applies Kendall coordination coefficient W test to inspect the consistency of the above two methods.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can simplify calculation and make the results more scientific and objective.Thu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is worthy of recommendation.Key words :city competitivenes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actor analysis method ;entropy method1引言城市竞争力是由企业竞争力平移过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内外市场上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自身创造财富和推动地区、国家或世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现实和潜在的能力”[1]。

利用因子分析法评价我国各地区综合经济实力

利用因子分析法评价我国各地区综合经济实力

作 为特大 型能中 心城市 . 夭热 电厂产生 的掰燥 灰 、 车报废 的 旧轮胎 以及 工业和 居民 生 每 汽 龉
产 生韵太量 废塑 料 。 论是 采 用于 无 奄埋或是 缝痉 的处 理方法 , 会对 环境 造成严 重白 污 垒 。因 帮 勺 此, 对这 些污染物 进行资 源化 、 无害 化处理是 教市建设 生态城 市和可持 续发展 曲迫切 需求。二
鉴 ) O3。 (O) 2
数 据茸 果的因 子分析 计算 杷关象敷 矩阵
采 用 SS 1 P S 2O统计 辨 埠对 上 进数
据进 行上 机计 算 . 数据 进行标 准 1 将 匕. 以消踩 量纲 舒 影 响 .舄出 瑁关 系 数矩 由呕 关 系数矩 蓝可 以看出 . 7项 这 指 之圃 存在较 强的相 关性 . 明 这 7 标 项 指标反 映 的经济 信息有 很 蛔萤 叠 . 计 算 旋特 后 霹于 哉 苛矩 阵 、特 征
维普资讯

过 多年潜

利用因子分 评价我国各
为将这
哈 尔 滨 工 程大 学经 济 管 理 学 院
随着 改革 开放 的不 断 ^ . 我国各
沈 阳科 学技术总 院发挥 自身饷 组织和
协 会 沈阳甫 石化水泵 配件厂 、 沈 塞 发— — 中试—— 规搂生产 完整体 系的
地 区经济 发展 取骨 较大进 晨 乐西部 但
之 间贫富 差距 惫副 扩丈 . 因此嬉 小地区 间 差距 , 实现 各地 基 协调 发展有 着重要
竖济 、 社会 薏义 。 我 根据多元 城市 匡体 斑弃物 . 生活 强工业 产生韵 虞塑 料 、 ■排 出 糟 攥较{ 天璧汽 车报 废 鹃 包括 电 E 曲 畦治 、
统订分 析 方 洼 ,运用 S S 1 P S 2O难魏 置 3 地区 2i2年 多项 经济指 标进行 因 】个 r O 子分析 . 映了 各地 区综 台经并 实力 现 反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区域创新环境定量测度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区域创新环境定量测度研究

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 上属于粗放型 的经济增 长方式 , 与发达 国家 及新兴工业化 国家相 比,科技 创新的原始积累和 后期发展都存在 明显劣 势, 区域创新环境发展不完善, 作用 尚未充分发挥 。同时, 其 由于全 国各地 区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程度迥异 , 在经 济结构 、 基础设施 、 创新资源 、 市场 体系、 创业水平和文化背景等方面也各有不 同。 国后的计划经济下, 建 政府 将 大量 资源 先 后 集 中 在 东 北 、 东 、 北 等 工 业 技 术 较 好 的地 区 。 华 华 改革 开放 后 , 方沿 海 地 区 的 经 济 发展 和 创 新 实 力 快 速 追 赶 。 体 上 看 , 国 的 区域 南 总 我 创新环境和创新效果在不同地 区之 间分布不均衡。 了充分研 究我国各地 为 区 区域 创 新环 境 的 整 体 情 况 , 文 建 立 了 系 统 的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用 定 量 本 采 分 析 方 法 对 区 域创 新环 境 的省 际 差 异 进 行 了测 度 研 究 。 区域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数据来源 定 量 分 析往 往 是 以定 性 分 析 为 前 提 , 文 首 先 构 建 了 一 套 评 价 区 域 创 本 新环境的指标体系。以区域创新环境的 内涵和机制为基础, 以其要素组成 结构为框架 , 按照科学 、 系统、 全面 的原 则, 将区域创新环境评价 的总 目标 分 解 成 5个 一 级 指 标 要 素 层 和 2 O个 二 级 指 标 。5个 一 级 指 标 即 区域 创 新 环境的五大主要 因素 , 具体评价体系如表 1 所示 。
三 、 论及 建 议 结
表1 区域 创新 环 境评 价指 标 体系
() 中、 1 东、 西三大 区域创新环境差异明显 。 东部除海南省以外, 其他省 市 的区域创新环境得 分较 为集中: 中部省市 的排名 相对 比较靠拢 , 同时也 基本处在我国区域创新环境的中等水平, 西部地 区创 新环境落后省市相对 较多 , 陕西 、 除 重庆 、 I 四川 少数几个省市外 , 其余 省市 的区域创新环境建设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摘要:经济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尺度。

本文在分析区域人才创新能力多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3个模块、7个因素、18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1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定量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定性分析。

关键词: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因子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取决于区域的竞争力,区域的经济发展能力和竞争力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区域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区域能够成功的运用新知识,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它不仅是对区域竞争力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还是一个国家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重要资源。

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的学者对区域创新能力开展评价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从已有的成果来看,大部分的研究是将重点放在对区域物资资本及科技技术创新的研究上,而忽视了以知识、信息积累为基础的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区域科技人才创新已经成为区域创新过程中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是提升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经济水平的根本所在。

因此对区域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并做出简要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区域的科技人才具有创造力,能够提出、解决新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的能力。

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个区域在创新过程中对科技人才的重视程度,表现为区域对科技人才创新方面人、财、物的投入;二是一个区域的科技人才在创新过程中规模、水平的提高,表现为区域科技人才的成果产出;三是一个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经济性体现,表现为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程度。

因此对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重点是建立一套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客观的体现不同区域对科技人才的培养、鼓励机制和使用情况,并充分利用指标对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了解、评价和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研究【摘要】本文选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36个中心城市的13项经济指标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中心城市建设水平进行分析,并把13项经济指标概括为两个因子,依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对我国36个城市的建设水平做出综合评价;其次,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6个中心城市进行分类并验证;最后,对比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评价各中心城市的建设水平,并探讨中心城市建设水平具有差异性的原因。

【关键词】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城市建设水平0 引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以大城市集聚发展为主导的现象,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是我国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这些中心城市的建设水平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是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分析和评价我国各省中心城市的建设水平,对改善和提高各地区的城市建设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法是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新的综合因子并给出原始变量与综合因子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对变量进行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

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并用一个不可观测的综合变量表示,这个综合变量即为公共因子。

通过SPSS软件计算出每个研究对象的各个因子的得分,然后计算出因子综合得分。

聚类分析又称为群分析,是根据观测值或者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将接近的对象结合在一起,以逐次聚合的方法将观测值分类,直到最后都聚于一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2 相关统计指标与数据的选取本文选取我国36个城市上述13个经济指标的原始数据(见附录)进行分析,数据的选取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3 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建设水平分析本文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我国中心城市建设水平进行实证研究。

首先对原始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观测纲的差异及数量级不同所造成的影响。

因子分析论文

因子分析论文

各地区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情况因子分析计算B092 王静【摘要】本文在搜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因子分析城市市政设施一、因子分析基本原理因子分析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了,最早用于研究解决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问题,目前这一方法的应用范围已十分广泛,在经济学、社会学、考古学、生物学、医学、地质学,以及体育科学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发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但在这里,这少数几个随机变量是不可观测的,通常称为因子。

然后根据相关性的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

因子分析有一个默认的前提条件就是各变量之间必须有相关性。

具体在该条件的判断上, 除了根据专业知识来估计外, 还可以使用KMO统计量和Bartlett’s球型检验加以判定。

本文的KMO值为0.856,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无太大差异, 数据做因子分析效果不错; Bartlett’s球型检验也拒绝了0假设,因此各个变量指标间取值是有关系的。

所以样本适合做因子分析。

二、实证分析1.变量名称2.数据收集及处理分析从中国统计年鉴(2005)选取31个省的上述6项数据,应用软件SPSS进行处理分析。

北京 7482.7 11212.5 1285.0 6790.3 27 2.3 256032.0天津 4240.3 5897.2 511.0 9332.3 93.2 181072.0河北 7996.3 14987.7 1271.0 9575.0 27 8.5 321439.0山西 4562.1 6471.8 752.0 3113.6 116.0 259914.0内蒙古 3627.8 5935.9 278.0 4031.9 101.0 376 329.0辽宁 10407.3 15635.3 1300.0 9307.7 4 21.7 664359.0吉林 4563.4 7165.8 451.0 4817.0 135.9 213881.0黑龙江 9096.4 10731.3 656.0 5738.6 248.6 42 8561.0上海 11028.0 19795.0 7297.0 6469.0 4 52.6 267442.0江苏 26597.9 35596.2 12680.0 25537.51017.8 1169011.0浙江 11288.7 18776.8 5847.0 16942.0 503.6 642965.0安徽 7262.9 12109.1 1047.0 6680.2 30 7.2 264264.0福建 4643.7 6801.7 1231.0 5427.1 195 .5 290098.0江西 3670.8 6071.6 428.0 3223.7 112.5 324801.0山东 23617.0 40082.8 3712.0 20082.5 510.1 662650.0河南 6505.5 13828.8 1027.0 8622.6 24 9.9 397351.0湖北 14434.1 19958.9 1832.0 8791.0 4 25.7 303367.0湖南 5539.9 8788.1 504.0 4946.4 328.4 255498.0广东 22528.6 38856.0 3712.0 25168.1 543.1 1108886.0广西 4761.0 7272.5 548.0 3774.0 282.3 332056.0海南 1096.6 2234.2 126.0 1878.0 41.2 83849.0重庆 3448.4 5206.1 630.0 3752.5 63.4 179468.0四川 8263.8 14015.4 1926.0 8946.9 20 3.1 642540.0贵州 2057.9 2623.0 300.0 3183.7 23.3 100437.0云南 2502.6 3393.3 517.0 2653.2 161.2 162611.0西藏 407.9 429.0 32.0 220.2 11 085.0陕西 3060.5 5526.7 394.0 2919.3 41.4 156488.0甘肃 2810.2 4813.3 307.0 2620.4 70.9 118703.0青海 539.9 888.7 63.0 534.7 8.522856.0宁夏 1215.1 2317.6 120.0 861.4 54.0 118508.0新疆 3706.4 5532.4 308.0 2940.3 124.4 215017.0表1是6个分析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6个变量具有高相关性。

我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我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效 益 方 面 ,对 我 国 3 个 省 会 城 市和 计划 量 之 间 的 内在 关 系 , 6 单 列 市 ( 含 市 辖 县 ) 发 展 进 行 了综 合 探 求 变 量 间 的 基 本 均 的
1 48 3 .2 6 .8 6 .8 02 7 02 7 36 .81 4 . 5 4 01 601 6. 5

《 合作经济与科技》 2 1 年 4月号下( 01 总第 4 5期) 1
呼 合 使 大 的 城 市 中 , 和 浩 特 、 肥 和 长 沙 进 步 x、6x 上 的 因子 载 荷 较 大 , 因子 2在 指 此 方 法 有助 于摆 脱 主 观 分类 的任 意 性 。 ,x , 、 最 大 , 别前 进 了 1 、 1名 和 9名 , 分 8名 1 沈 ps 应 ad法 类 标 X 上 的 因 子 载 荷 较 大 , 因 子 3在 指 标 用 ss 软 件 , 用 w r 聚类 , 间距 离 8
.5 O5
1 .7 5 . 9 3 4 6 96 8 1 .6 7 . 5 31 6 28 5 1 .3 8 . 2 3 7 58 0 9 1 .7 9 . 2 2 0 6 8 6 5
.9 61 9 22 9.5
评价, 所用的方法 是多元统计中客观赋予 结 构 , 出 能 反 映 所 找 权 重 的 方法 — — 因 子 分析 法 。 有 变 量 的 少 数 几 个
市——深圳 、 宁波 、 门、 厦 大连、 岛共 3 其 核 心 思 想 是 利 用 少 数 几 个 公 共 因 子 来 青 6 从表 2可以看出,因子 1 指标 x、 在 个 较 大城 市涉 及 到 我 国 内地 全 部 3 个 省 解 释 较 多 变 量 间 的 1 表 1 提取的 子的 各因 特征值及方差 贡献率情况( 含因子 旋转前、 ) 后 级 行 政 单位 , 在 经济 发 展 方 面 发 挥着 区 复杂关 系, 并 具体说来 因 旋转前的因子载荷矩阵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域、 区域经济中心的作用 。本文就 经济 就 是 : 过研 究 各 变 子 特征值 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特征值 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次 通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以全国11个省市为例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以全国11个省市为例

用于各个变量 , 特殊 因 子 仅作 用 于 对 应 的 那 个 变 量 。
1 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区 域 科 技 人 才 创新 能 力是 指 一 个 区 域 的 科 技 人 才 具 有 创 造 力 , 够 提 出 、 决 新 问题 , 能 解 开创 事 业 新局 面 , 对社 会 物 质 文 明和 精 神文 明建 设 做 出 创造性 贡 献 的能 力 。 区域科 技 人 才 创新 能力 主要 表
区域 的 科 技 人 才在 创 新 过程 中规 模 、 水平 的 提 高 , 现 为 区域 科 技 表
Z: 人才 的成 果 产 出 ; 三是 一个 区域 科 技 人 才创 新 能 力的 经 济 性体 现 , 表现 为 创新 成 果 与经 济社 会发 展 的结 合程 度 。 因此对 区域 科 技人 才 则标 准 化 后 的 样 本 数 据 矩 阵 为 : 创新 能 力进 行 评价 的 重点 是建 立 一 套科 学 化 、 准化 、 统 化 、 范 标 系 规 1I … 1 18 化 的指标 体 系 , 够全 面 、 能 客观 的体 现 不 同 区域 对 科技 人 才的 培 养 、 鼓励 机 制 和使 用情 况 , 充分 利用 指标 对 区 域科 技 人才 创新 能 力的 并 1 … l 8 现 状 和发 展趋 势 进 行 多 角度 、 层次 的 了解 、 多 评价 和 分 析 。 () 2计算 相关 系数矩 阵 R的特 征 方程 l ,: R— l 0的 l 个非 负 的特 8 从 众 多 的研 究 来 看 , 区域 科 技 人 才 创 新 能 力 评 价 指 标 的 建 立 , , 1 且 各 特征 值 间存 在 以 下关 系 : ≥ 2 _ 8 0 8, ) ≥l 。 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复杂性 , 因为 科 技 人 才 创新 能 力 的评 价 载 体 征值 : l 2 () 3 计算 与特 征 值 i 对 应 的 特 征 向量 。 项 是 “ ” 因 此 其 评价 具 有 一 定 的 过 程 性 和 动 态 性 ; 一方 面 , 技 人 , 另 科 人 才 创 新 能 力 属 于 一 种 无 形 资 产 , 不 能完 全精 确 的 用量 化 指 标 它 ( , , , ) f l , 1) l 个 特 征 向 量 形 成 特 征 向 ・ , = , …, , 一 ( 2 8 8 来 进 行 讨论 。 此 , 照《 国区 域 创新 能 力报 告 》 及 各学 者 在 这 量矩 阵 。 因 参 中 以 然后 由特 征 向量 矩 阵 C计 算 因 子 载 荷矩 阵 : 方 面 的 研 究文 献 , 评 价 因素 分 为 以 下 三 大 因素 。 将 ( , ,, c c√ cs ) s () 才创新 成本 。 1 人 反映的是 当地政 府对 创新型人 才开发 的投人情 () 据累计方差贡献率接近 1 原 则, 4根 的 选择 m个公 共 因 子 , m 况 , 在 一定程 度上 体现 了政 府对 科技 人 才创新 的重 视程 度 。 并 人才 创 ( 8 即这 i 个主 因子 的 方 差 与 全 部 方 差 总 和 的 比 例a 近 1 这 一 1 , T 1 接 , 新 资本 可 以从人 才投 入规 模 、 员结 构和未 来 发展空 间来 进行 评价 。 人 原 则 基 本 保 留 了原 观 测 量 的 信 息 。 式 如 下 : 公 () 才 创 新 成 果 。 一 模块 反映 的 是 科 技 创 新 人 才 在 各种 环 2人 这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价 指标体 系 。选 取 的评 价指标 在遵循 上述 提出的
系统性 、 全面性 、 科学 性 、 比性 、 可 可操作性 等原则
( )X 。 2 一一 国外发 表论 文数 , 位 :篇 单 ( )X —— 专利 申请受 理数 , 位 : 3 单 件 ( ) , 一 利授权 数 , 位 : 4 X。 一 专 单 件
技创 新能 力评价 的经验 。
()X ——科 技经 费 内部 支 出占 国内生 产总 1
值( D ) G P 比重 , 位 : 单 ( ) — — 研 究 与 试 验 发 展 ( . ) 费 内 2 X。 R& D 经 部 支 出 占国 内生 产 总 值 ( DP 比重 , 位 : G ) 单 % ( ) — — 国 家 财 政 性 教 育 经 费 占 一 般 预 算 3X。 支 出 比重 , 位 : 。 单 1 1 4 科 技 产 出指 标 主 要 有 : ..
建议 , 为相 关 部 门制 定 区域 科 技 创 新 能 力发 展 的 相 关措 施 提 供 了参考 依 据 。
关键词 : 区域 ; 技 创 新 ; 科 能力 ; 因子 分 析
创 新 能力是 对 所 需知 识 与技 能 的 有效 吸 收、
能 客观准确 地评价在科 技创 新能力 投入 和产 出两 方 面 的运 行 效 果 , 同时 还 要 兼 顾 区域 发 展 潜 力 。 本章 在参照 国际有关标 准和 广泛查 阅相关 文献 的
( )X 。 5 —— 发 明专利 申请 受 理数 , 位 : 单 件
的基础 上 , 既要 能 反 映政 府 在 培育 区域 科 技创 新
能力和 提升 区域 竞争 力 方 面所 起 的 主导 作用 , 又
收稿 日期 : 0 0 1 — 7 2 1 — 1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创新型城市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创新型城市评价

h i rn ebt e i rn cisncnt cn oa v ie ,B in adS a ga aet fh s invt ec i o ted ee c e end eet ie os ut ginvt ecis e i n hnh i r oo emotn oa v ie nte f w f t i r i n i t jg w t i ts h i vl hnhn adG a ghu aeo eo dl e,Ta i ft ee,S e ze n un zo r ntescn vl i j , H nzo n te i c i r eti ee,S eyn , sl h e n n a ghu ado rs ie aet r l l h na g h x ts h hd v
W u ia d 2 t e i e r n t e f r e e , Xu h u a d Xi ig a e o h o s l v 1 x n 4 oh rc t s ae o ot lv l i h h z o n n n r n te lwe t e e .An n u e e e eo me tte d e it d f n v n d v lp n r n x ss i
b t e n w oe s c a &D c p b l is h r n i n n n o t e v r n n .T p e p t e c n t ci n o n o a ie c t e w e h l o il R a a i t , a d e vr me t a d s f n i me t o s e d u o sr t f i n v t i ie o o h u o v y, tc n l g n o aie f n v sme t u n r s u c ut rn , a d s f a d h r n o aie e v r n n s e i r v d e h o o y i n v t u d i e t n ,h ma e o r e c l i g v n u n o n a d i n v v n i me t t t o mu t mp o e . b Ke r s n o ai ect ;I n v t ni v sme t ywo d :I n v t i v y n o ai e t n ;Hu n c pt l o n ma a i ;En i n n o s u t n a vr me t n t ci o c r o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各省市公路网综合绩效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各省市公路网综合绩效评价

基 于 因子 分 析 法 的我 国各 省 市 公 路 网综 合 绩 效 评 价
范 轶 芳
(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 院 , 北京 1 0 0 1 2 0 )
[ 摘 要 ] 随 着 区域 统筹 的深 化 发展 , 公路 在 经济 发展 中承 载 着越 来越 重要 的作 用。公 路 网络 建设 不仅 是 决定 地域 经 济发展 的 重要 因素 , 甚 至 对 区域 经济 发展 也起 着 重要 作 用。在 构 建 公路
r o a d n e t wo r k,e v a l u a t e t h e r o a d a nd i t s s o c i a l e c o n o mi c e f f e c t us i ng t h e f a c t o r a n a l y s i s me t ho d a n d c a r r y o n t h e
S t u d y o n As s e s s me n t f o r Co mp r e h e n s i v e Pe r f o r ma n c e o f Ro a d Ne t wo r k Ba s e d o n Fa c t o r Ana l y s i s
FAN Yi — f a n g
( Be i j i n g F a n g d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c o n o mi c De v e l o p me n t ,B e i j i n g 1 0 0 1 2 0)
Ab s t r a c t :W i t h t h e d e e p e n i ng o f t h e o v e r a l l r e g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h i n a,r o a d h a s a s s u me d a mo r e i mpo r t a n t r o l e i n t h e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 Th e c o n s t r uc t i o n o f r o a d n e t wo r k n o t o n l y d e c i d e s t h e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me n t o f Pr o v i nc e, b u t a l s o t h e 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y . On t h e b a s i s o f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c o mpr e h e n s i v e p e fo r r ma n c e i n d i c a t o r s o f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政府绩效评估应用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政府绩效评估应用分析

2016年第10期【摘要】政府绩效评估一直是现代公共管理的热点课题,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公认的难题之一。

针对我国当前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存在的指标数目多且相关性强、权重设置不合理、计算量大等问题,引入多远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充分利用该方法简化指标、科学定权的优点,对2013年河北省各市进行政府绩效评估,得出了绩效排名并进行了原因分析,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合理。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方法;因子分析;权重一、选题的依据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改革全面深化,政府转型日趋迫切。

公众对政府由以往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期望越来越高,对其在公共管理方面提供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监督纠正意识不断加强。

传统落后的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管理的政府行为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不能实现以绩效考核为导向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改革目标。

然而,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评估工作才刚刚起步,尚缺乏全国统一的标准,很多制度仍不完善,考核不透明且难以量化,实践的力度和效果都不理想。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进行反思,对政府绩效考核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而且迫切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许多学者都对政府绩效评估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

美国哈特瑞P·哈瑞教授以结果为导向设计了一套评估指标体系。

马克·霍哲教授则为政府绩效评估设计了评估指标、期望结果、评价标准、业绩标准、监督结果、绩效报告和使用结果七大步骤。

国外学者常用的绩效评估方法主要有三种:“3E”评估法、标杆管理法和平衡记分卡。

国内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

在评估指标体系上,国家人事部出台制定了一套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它分为三层,总共涉及33个指标,为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标准化提供了方向。

在评估方法上,范柏乃等主张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彭国甫则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结合模糊理论,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因子分析法下的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评价

因子分析法下的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评价

因子分析法下的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评价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通过因子分析法来评价。

因子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多变量统计方法,通过将一系列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隐含的因子,从而评价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些相关的指标来进行因子分析。

这些指标应该涵盖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如GDP增速、人均收入、失业率、产业结构、投资环境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不同地区的经济活力、社会福利水平以及资源禀赋情况。

然后,我们需要对选取的指标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归一化处理等。

清洗数据是为了去除异常值和缺失值,从而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归一化处理是将不同指标的取值范围统一到0-1之间,以便于比较分析。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来提取主要因子。

通过主成分分析或最大似然估计等方法,将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一些隐含因子。

这些隐含因子可以解释原始指标数据中的大部分方差,从而更好地反映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最后,我们可以对提取的主要因子进行解释和评价。

我们可以根据因子载荷矩阵,看看原始指标在每个因子上的权重。

如果一些因子的载荷较高,说明该因子对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我们还可以计算不同地区在各个因子上的得分,从而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因子分析法,我们可以评价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例如,如果一个地区在产业结构、投资环境等因子上得分较高,说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健康;如果一个地区在GDP增速、人均收入等因子上得分较低,说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因子分析法能够综合考虑多个指标,更全面地评价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总之,通过因子分析法可以评价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选取相关指标、进行数据处理、提取主要因子,并进行解释和评价,可以得出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结果。

因子分析法为评价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苏州城市创新能力研究———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的指标分析

苏州城市创新能力研究———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的指标分析

摘要:根据《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 》 ,苏州排名第 7。 文章简述了创新型城市评价
指标体系,总结了苏州 2022 年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价情况,对影响苏州城市创新能力建设的原因展开
了分析,从基础研究、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技术转移转化、节能提效 4 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全面推进
苏州创新型城市建设。
名第 4,下降 1 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营业
收入之比 1 84%、技术输出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
值之比 1 80%,分别排第 34 位、第 46 位,下降 10 位、
13 位。 新替换 1 个二级指标为科创板和北交所主板
上市企业数,苏州 51 家,排名第 1。
国家级科技成果
奖数 / 项当量
位。 与综合排名前 6 位的城市相比,原始创新力相关
二级指标情况均相对落后( 见表 4) 。
表 4 原始创新力相关二级指标情况
“ 双一流” 建设
学科数 / 个
高层次科技
人才数 / 人
6(24)
90(1)
47(5)
34(9)
74(2)
59(3)
2(31)

1(23)
43(1)
22(3)
20(4)
苏州(7)
75 66
广州(4)
城市
80 10
79 26
南京(2)
71 07
70 52
合肥(9)
67 24
青岛(10)
注:括号内为排名,下同。
2 1 创新治理力方面
与上年相比,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
9 56%,排名第 4,上升 2 位;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
城市
深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创新型城市内涵和构成要素
2. 1 创新型城市内涵 自熊彼特 在 其《经 济 发 展 理 论 》一 书 中 首 次
收稿日期: 2013 - 06; 修回日期: 2013 - 1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1373169; 71003023) ; 江苏省社科基金( 12EYC009) ;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计划; 江
通过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创新型城市 内涵的观念,本文认为创新型城市是一个整体性 的概念,即创新型城市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以制 度创新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不断的创新, 从而提高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城市的竞争 优势、完善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传统发展向 科学发展的转变。 2. 2 创新型城市构成要素
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加快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明 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内涵是依靠 科技的创新来带动经济的长久发展,同时创新的目 的是为了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是对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认识的 精辟总结,也为奋斗在科研一线的工作人员提供了 更加广阔的舞台和空间。而城市在国家经济发展 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得其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 影响到整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竞争实力,所以建设 创新型城市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
通过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创新型城市的构成 要素的观点,本文提出了创新型城市的四大要素
模块,即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和创新资 源。这四大模块体现了在创新型城市实践过程中 将投入在相关环境和资源的支撑下获得产出的思 想,四要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的。创新投入是进行城市创新的基础条 件,创新环境是城市创新的支持和保障,创新产出 是城市创新进行考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开展创新 活动的动力,而创新资源是城市创新的重要支撑, 为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远远不断的活力。创新型 城市的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 1 所示。
( 4) 可操作性。由于创新是一个与多种因素 相关的系统,其中有可以量化的方面,也有诸如生 活方式等无形的方面,因此评价指标的确定必须 从实际出发。 4. 2 评价指标体系
依照上述四项基本原则,通过综合国内外学 者的相关文献,本文提出了创新型城市评价的评 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一共选择了 26 个指标, 如表 1 所示。
杜英等通过综合国内外的一些指标体系,并 结合甘肃省自身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由 10 大类 24 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该体系从创新基础、 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企业创新和创新环境五个方 面评价城市创新[8]。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联合开展的“城市创立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确定了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的
尽管国内众多学者都对我国的创新型城市建 设情况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
析,但是学者们多是对我国大陆地区的 32 个省进 行的综合评价,还有学者是对某一个省份的市县 进行创新型城市的绩效评价。但是,这些研究都 没有考虑到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如果 都是按照同一个标准来进行评价就违背了评价体 系中的科学性原则。因此,本文通过对经济发展 水平处于同一层级的 14 个城市进行绩效评价,分 析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的城市创新型城市建设 情况,通过对影响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要素进行分 析,得出创新型城市建设不完善的原因以及改进 的措施和建议。
图 1 创新型城市构成要素 Figure 1 Elements of innovative cities
3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的研究
关于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国外众多知名学 者 对 对 其 进 行 了 研 究,如 Landry 和 Bianchini ( 1995) 认为创新型城市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从 不同的角度加以评价,因此提出经济、社会、环境 和文化四 个 方 面,共 九 个 指 标 来 评 价 城 市[2],可 以发现 Landry 是从整体的视角来建立评价指标。 Florida( 2002) 对美国的城市建设要制定出吸引创 新人才的政策来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并制定了 创新型城市的测评指标,即 3T 指标: 技术( Technology) 、人才( Talent) 和宽容 ( Tolerance) [5]。他 认为,技术是一个城市创新和高科技的集中表现, 在短时间内获得的大量人才资源将创意转化为新 商品则是一个城市的竞争优势,而包容在吸引创 意人才以及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和城市经济增长 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因此,该指标体系被西方国 家城市管理者看成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准。
第 34 卷 专刊 2013 年 12 月
科研管理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文章编号: 1000 - 2995( 2013) ZK - 008 - 0195
Vol. 34,Supplement De法的我国创新型城市评价
周晶晶,沈 能
( 苏州大学 东吴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摘要: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我国创新型城市的建 设情况进行评价,并科学准确地把握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关于 创新型城市的构成要素和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因 子分析法对苏州、南京、杭州等 14 个城市的创新绩效进行实证分析,进而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上述 14 个城 市的评价得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上述 14 个样本城市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包括天津和广 州,这两个城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情况相对较好; 第二层次包括苏州、南京、杭州、无锡、西安和武汉,这几个城市 的建设水平要低于第一层次; 第三层次包括长沙、宁波、青岛、成都、沈阳和大连,这几个城市的创新型城市建 设水平最低。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评价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因素相互支 撑和支持,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创新型城市的构成 要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例如,Charles Landry 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 7 要素,分别是: 富有创 意的人、意志与领导力、开放的组织文化、人的多 样性与智慧获取、对本地身份强烈的正面认同感、 城市空间与设施和网络机会[2]; Dahlman & J · Aubert 提出稳定而充足的资金支持是构建创新体 系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使创新主体发挥作用和 实现生产价值的关键[1]; 张治河等提出了创新型 城市的三个要素集合: 核心要素、支撑要素及具体 要素; 孙易祥等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四个关 键要素: 经济发展能力、科技发展能力、社会发展 能力和低碳发展能力; 张华平认为创新型城市建 设的三大要素模块包括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及创 新产出[3]; 另外,通过查阅现有的文献资料可以 发现,国 内 众 多 学 者 还 是 比 较 认 同“四 要 素 论”[4]。
·196·
科研管理
2013 年
提出创新之后,创新理论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 展。
目前,国外关于创新型城市的表述主要有两 种“The creative city ”和“The innovation city ”。 “The creative city”的说法主要来自欧洲国家的一 些研究文献,主要指通过提出并实施创造性方案 解决城市面临的问题,包括: 交通管理、产业发展、 城市生 态、种 族 融 合 等,由 此 带 来 城 市 的 复 兴。 “The innovation city”的说法则主要来自国外大多 数关于创新型城市研究的文献,可以说是关于创 新型城市的标准提法,侧重于研究驱动经济增长 和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断融合社会发展的理念和 思想。而国内关于创新型城市的研究多倾向于 “The innovation city”的角度[1]。
除了国内的一些学者提出的创新型城市评价 指标体系之外,我国的一些城市也提出了各自的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如深圳市在 2006 年 制订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并推出了《自主创 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着力从“创新主 体”、“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三大领域评价城 市的自主创新能力; 北京市政府在《关于增强自 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中也确定了 创新型城市要达到的指标。
74 个指标,主要从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高新技 术产业化能力、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城市创新环 境建设等四方面进行综合评价[17]。
朱孔来等( 2010) 通过对国内的创新型城市 测评体系的研究,归纳得出了几种典型的测评指 标体系: 北京方迪斯研究所的创新型城市测评指 标、区 域 自 主 创 新 能 力 指 数、城 市 创 新 力 指 标 体 系、创新型城市的数量化评判标准、自主创新型城 市评价指标体系、张江创新指数、中关村指数[1]。
在国外众多的指标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欧 盟总体创新指数、4C 创意指数、城市创新指数、城 市创新活力、创新力指数、创新驱动力和知识竞争 力指数、硅谷指数。另外 Sasak ( 2010 ) 对创新型 城市的考评方向做出了重要的开拓,指出了创新 型城市构建的六大要件。
国内对于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的研究相对较 晚,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初级的阶段[6]。
4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 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1) 科学性。设定指标时一定要以科学性为
前提,要充分考虑到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确 保选取的指标能够正确地反应所要评价的对象。
( 2) 综合性。选取的指标要涵盖与评价对象 相关的各个方面,要将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各项因 素都考虑进去。
( 3) 代表性。一般而言,表征创新能力的指 标与其余指标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选取指标 的过程中尽量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通过考察国外学者对于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 体系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外学者提出的创新型城
专刊
周晶晶,沈 能: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创新型城市评价
·197·
市评价指标体系大致可以分为硬件指标和软件指 标[1]。硬件指标是激发城市创新能力的前提,城 市中硬件设施的数量、质量以及多样性和可获得 性对鼓励创新十分重要,主要体现在: 大学、政府 研究机构和私人企业研究部门的研发能力; 信息 和通信的可获得性,表现在城市的图书馆系统、信 息和交通设施; 城市的综合教育系统,包括从小学 教育到技术型和人文性的各类大学,从大众文化 到高雅艺术的各类文化设施。创新型城市的软件 指标表现在城市历史、城市危机感、城市的内在创 新能力以及城市的组织能力、市民的价值体系和 生活方式,以及市民的归属感等方面[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