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长方体(一)全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是五年级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将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归纳等途径,经历长方体的探究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长方体这个概念不会感到陌生。

但是,对于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能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归纳等途径,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2.教学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教具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如水果箱、文具盒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它们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长方体的概念。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如长、宽、高的定义,长方体的面、棱等。

3.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推导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验证。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说课材料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说课材料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回答:楼房的形状……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电视机包装箱、现代汉语大词典……)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学生回答:(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2条棱长度都相等。

教学反思:教学中渗透给学生数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使用各种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不光理解了知识,同时还掌握了一些数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向指路创设情景,提供信息、资料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完整版)新版北师大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新)

(完整版)新版北师大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新)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整理与复习第五单元分数除法第六单元确定位置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数学好玩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总复习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备一、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

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

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长方体(一)单元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1课时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1~13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1、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1页的情境图,辨认一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同桌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讲评。

师:再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2、认一认。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11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体,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

学生自学后,指名回答。

二、探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师:现在我们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

我们可以从点、面、棱三个角度进行研究。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2单元 长方体的认识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2单元 长方体的认识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长方体的认识单元二学科数学年级五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和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丶复习引入1.复习平面图形出示一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等。

)师:这些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2.认识立体图形师:现在你们再看这些物体,和前面那些图形一样吗?(课件出示床垫、魔方、圆柱形物体、圆锥形模型等实物)师:在生活中你们找到长方体很多的长方体,正因为有了长方体,我们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妙神奇。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长方体,来领略长方体的奥秘。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指名说一说。

指名说一说。

通过说一说,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初步感知长方体的特点。

讲授新课二、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1、说一说:生活哪些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教师总结.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指名说一说。

学生小组合作,自学各部分名称,展示汇报。

通过说一说,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通过自学,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3、小组合作,做一做。

思考:正方体、正方体有什么特点?4、小组合作学习:自学要求:1)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认识正方体的各边的名称。

3)讨论“为什么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5、教师总结:(1)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填一填: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组长、宽、高。

共有()条长、()条宽、四()条高。

(2)正方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所以是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精品同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精品同步教学设计)
3.设计丰富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长方体等几何图形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5.总结反思:
-完成一篇关于长方体学习的心得体会,要求学生从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反思。
-教师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量适中,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作业反馈,教师要及时批改、点评,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1.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2.针对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和练习,使学生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境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长方体的应用,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导入: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如箱子、书本等,引发学生对长方体的兴趣,导入新课。
-设计探索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感知其特征,为后续理论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展开: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和实物模型,直观展示长方体的结构,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空间概念。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学生能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用法,能够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能够绘制简单的图形,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的统计意义,能够用表格、图形等形式表示数据,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用法,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演示、实践、探究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包括课件、实物模型、图表、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五、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第一周: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1课时)第二周:第二单元“长方体(一)”(2课时)第三周:第三单元“分数乘法”(2课时)第四周:第四单元“长方体(二)”(2课时)第五周:第五单元“分数除法”(2课时)第六周:第六单元“确定位置”(2课时)第七周: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2课时)第八周: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2课时)第九周:整理与复(1课时)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课堂练、小组讨论、作业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总结性评价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研究总结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同时也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数学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和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和单位,并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最新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教材解析

最新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教材解析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一)》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及说明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一)》这一单元为例,进行简单的单元整体框架梳理,并结合一节课例与大家一起探讨。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诊断、单元思考及课例分享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逻辑结构(横纵对比)纵向对比北师大的各册教材,在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这一单元中,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基本形状特征,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后续第四单元《长方体(二)》将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也是形成体积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其它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类直柱体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圆柱、圆锥)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具体目录、课时及要求如下:《长方体(一)》这个单元由4部分主要内容,分6个课时完成教学。

在教学中,设计了搭一搭、剪一剪、涂一涂等多种探索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空间推理的能力,发展孩子们的空间观念,帮助孩子们积累研究立体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横向对比北师大版、苏教版、浙教版、人教版,4大版本教材的知识体系都差不多,其中苏教版、人教版、浙教版的对这块内容的知识编排尤为相似我们。

选择了北师版和人教版为例进行了对比。

北师大版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安排在同个课时,而其它教版则拆分成两个课时进行教学;其次北师大专列了一课时进行学习“露在外面的面”,苏教版增学了一个“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另外也只有北师大版教材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容积”的知识推后单元进行教学,其它教版则紧跟其后进行教学,更加关注知识间的连续性,而北版教材则经常将一些大单元内容切分成小单元,冷却一下后再进行后续学习,避免学习疲劳,降低学习难度。

二、学情分析: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进行了学情分析。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长方体的认识。

我们将学习长方体的特征,包括长、宽、高的概念,以及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的基本概念,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在于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长方体的模型和相关的图表,以及练习题目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如盒子、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长方体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我会通过展示长方体的模型和图表,讲解长方体的特征,包括长、宽、高的概念,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目,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在课程的我会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关键的点。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画出一个长方体,并标出它的长、宽、高。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一个长方体,并标出它的长、宽、高。

2. 请学生计算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长方体作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通过学习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对简单的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长方体作为较为复杂的立体图形,其特征和性质需要学生进一步探究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观察长方体模型,通过操作、交流、讨论等方式,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3.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精选】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优秀教案

【精选】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优秀教案

【精选】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优秀教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长方体(一),安排了《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相关内容。

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

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从直观感受到认识图形的特点也是学习上的一次深化。

教学本单元时,要注意体现以下几点:重视观察与具体操作,经历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特征和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结合解决与长方体表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发展空间想象和空间推理的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第1节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1~1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分类操作和讨论等探索活动过程,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要素名称及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难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准备】师: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及实物投影仪,另外准备一个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生:自备牙膏盒、乒乓球盒等长方体,魔方、积木等正方体,剪刀。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1.多媒体课件出示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师:这些都是什么图形?等学生回答后,强调是平面图形。

2.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立体图形。

师:这些图形还是平面图形吗?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实物吗?此时,等学生说完是“立体图形”及其常见的实物后,再一次强调它们叫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立体图形里最为常见的一种——长方体。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掌握长方体的定义及其特征。

•能够辨认长方体。

•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空间概念的理解。

•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好学习数学的习惯。

•激发学生对探究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定义及其特征。

•能够辨认长方体。

3.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给学生出示长方体的图片,引导他们认识长方体的形状和特征。

•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关于长方体的问题,如:它有什么特征,它的体积怎么算等等。

2. 讲解2.1 长方体的定义及其特征•所有侧面均相等的六面体叫作长方体。

•长方体有三组相对的平面,其中每组平面都相互垂直。

2.2 辨认长方体•要辨认出一个立体图形是不是长方体,需要看它是否符合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2.3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它的六个面积之和,即2(lw+lℎ+wℎ)。

•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其长度、宽度和高度的乘积,即lwℎ。

3. 操练•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题目进行自主练习。

•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加强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4. 检查•让几位学生上台讲解一下他们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者互动提高学生算法的深度和广度。

5. 总结•回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今天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更愿意在小组之间进行探究,进行比较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我将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更多这样的机会,使学生之间能够更多地交流和合作,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另外,在课堂中我也注意到学生的疑问和分歧,我希望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让他们在思考中发现更多的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提醒他们要想想各种情况,让他们真正成为主人翁,让自己的思想去漫游,才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 长方体(一) 单元教学指导》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 长方体(一) 单元教学指导》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教学指导一、教材简析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有了一定的计算经验。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主要内容有: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点,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积。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其他立体图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有着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环环相扣,前一个内容都是后一个内容的铺垫,一部分学生对长方体已经初步建立了空间感,但要在平而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难度是相当大的。

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中,应加强策略指导,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有效的感悟。

这样,老师能更好地完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的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在实际生活和实践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图形的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认识和探究出新的知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动脑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活动中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二、知识结构教学导航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索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展开图。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美。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掌握计算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能够应用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际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教具(如实物模型、图片等)展示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并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2. 概念解释与讲解(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长方体,解释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例如: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边等。

3.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20分钟)•引导学生利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通过实际例题和练习题的演示,让学生熟悉计算表面积的方法。

4.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20分钟)•引导学生利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通过实际例题和练习题的演示,让学生熟悉计算体积的方法。

5. 实践应用(15分钟)•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长方体的储物柜容量、长方体的包装问题等。

6. 拓展延伸(10分钟)•提供一些扩展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并挑战进一步的计算和分析。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出一些困惑和疑问。

教师进行引导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讲解、实践应用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对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完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新).doc

(完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新).doc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 1 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二、探索新知:1.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教材 11 页)。

(1 )用手摸一摸你准备的学具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2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3 )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

(4)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归纳:长方体有 12 条棱,相对的 4 条棱的长度相等)(5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什么?(顶点)(6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8 个)(7 )你们还能找出长方体的其它特征吗 ?小组讨论 ,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8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2 检测自学,展示交流(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长方体有 6 个面、 8 个顶点、 12 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 6 个面、 8 个顶点、12 条棱, 6 个面都相等和 12 条棱相等。

)( 2)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1 页的表格。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

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2)长方体有 ()条棱。

哪些棱长度相等?()( 3)长方体有()个顶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会正确使用长方体的单位;
3.能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4.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长方体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发表
对长方体的理解和看法。

2. 操作
1.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使用正确的单位;
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进行校对;
3.模拟构造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讲解
1.讲解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及使用单位;
2.讲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

4. 深化
1.答题练习,巩固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给学生出一些思维难度适宜的题目,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例如让学生构造一些难度适宜的长
方体,并计算表面积和体积。

5.
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做简要概述;
2.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反思
1.导入环节比较轻松,让学生有较强的参与性和主动性,适合学生年级
特点。

2.在操作环节,由于学生对长、宽、高单位的概念不是很清楚,需要及
时引导和纠正,避免影响后续学习。

3.深化环节需要分层次进行,适当增大一些思维难度,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意识。

4.在环节,要让学生自主,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达成有效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学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他们对长方体的认识还较为肤浅,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对长方体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学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学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感受长方体与生活的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自主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立方体模型、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体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牙膏盒、鞋盒等,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这些物体有什么认识?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征,如长、宽、高,以及相对的面、角等。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长方体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然后,各小组汇报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教案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2.1长方体的认识知识点: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各部分的名称。

(1)表面平平的部分称为面;两面相交便形成了一条棱;而三条棱又交于一点,这个点叫作顶点。

(2)左面的面叫左面,右面的面叫右面,上面的面叫上面,下面的面叫下面(或叫底面),前面的面叫前面,后面的面叫后面。

(3)长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中有4条长、4条宽和4条高。

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2、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点。

3、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因为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4、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或者是长×4+宽×4+高×4长方体的宽=棱长总和÷4-长-高长方体的长=棱长总和÷4-宽-高长方体的高=棱长总和÷4-宽-长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2.2展开与折叠知识点:正方体展开共11种1—4—1 型 6个2—3—1 型 3个2—2—2 型 1个楼梯形3-3 型 1个前图(11)注意:(1)田字型与凹字型的全错。

(2)正方体展开至少和最多都只剪开7条棱。

2.3长方体的表面积知识点:1、表面积的意义:是指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长×宽×2 +长×高×2 +宽×高×2(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面)S长=(长×宽+长×高+宽×高)×24、正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棱长×棱长×6 S正=棱长×棱长×6(一个面的面积)2.4露在外面的面知识点:1、在观察中,通过不同的观察策略进行观察。

如:一种是看每个纸箱露在外面的面,再加到一起;另一种是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看每个角度都能看到多少个面,再加到一起。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北师大版(最新整理)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北师大版(最新整理)

长方体的表面积
②上、下两个面③S表= C底×h高+2S

教学反思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长方体(一)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1~1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1页的情境图,辨认一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同桌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讲评。

师:再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2、认一认。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11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体,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

学生自学后,指名回答。

二、探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

我们可以从点、面、棱三个角度进行研究。

下面拿出你们带来的纸盒,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先分工研究,再共同讨论。

(学生开展研究,教师同时参与多个小组的研究和讨论。


约8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师:下面请各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发现了哪些特点?是怎样发现的?
按面、棱、顶点进行交流。

师:刚才大家通过研究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很多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整理一下,把刚才研究的结果填入11页的表格中。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整理、比较、交流,共同完成表格。

指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练一练
教科书第12~13页第2、3、4题。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通过一些探究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实践--总结”这一探究过程。

美中不足的是本节课的教学容量有点大,部分学生跟不上课堂的节奏。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展开与折叠(教材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

2、把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1、通过剪盒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

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学生剪好后,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

2、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进行操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学生交流。

二、练一练
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

2、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按展开图说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再联系长方体说说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

教学反思:
探究的方法从已知到未知,由特殊到一般,先感性再理性,使学生活动贯穿始终。

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从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延伸到长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先易后难,富有层次感,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教学效果良好。

第3课时
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1、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6页的长方体纸盒和它的展开图,完成下面两项活动。

(1)长方体的6个面分别对应于展开图的哪个部分?分别将它们涂上相应的颜色。

(2)展开图的各条边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在展开图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

(3)估一估,做这样的一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再算一算。

学生交流,小结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的方法,教师都给予肯定,关键是让学生说清解题的基本思路,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提示:在计算实物的表面积时,要根据实际选用不同的方法灵活计算。

(要弄清物体的表面积是指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2、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探讨:教科书第16页“试一试”。

学生交流,小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一个电视机布罩要做几个面,哪个面是不需要做的,再让学生尝试计算。

3、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交流。

4、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5题。

如果学生列综合算式有困难,允许分步计算。

5、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6题。

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参观一些实物建筑,让学生在参观中获取知识,加强直观教学,获得生活经验。

第4课时
教学内容:露在外面的面(教材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

教学准备:
每桌准备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纸盒。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综合运用
1、观察右图并计算。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右图,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并求出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2、观察左图并计算。

师: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观察左图,用书本当墙角,拿出带来的盒子搭一搭,看看有几个面露在外面,你是怎样找出来的?并求出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师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
一是看每个纸箱露在外面的面,再计算全部纸箱露在外面的面,其中,里面的纸箱没有一个面露在外面;二是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看每个角度能看到几个面,在计算一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3、4人小组合作,将4个盒子换一种方法放在墙角处,露出外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
搭好后进行交流。

二、找规律:有多少个面露在外面?
1、教科书第18页三中情景摆放正方体。

师引导学生发现堆放的正方体个数与露出外面的面数的变化规律。

再小结:
第一种情景: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3个面。

第二种情景: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4个面。

第三种情景: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5个面。

2、练习:如果按上述三种方法摆放16个小正方体,那么,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各是多少?
教学反思:
本节课,如果没有模拟情景,很难让每一个学生都弄清弄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直观的教学方法,配以适当的讲解,即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比较容易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