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李清照及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李清照经典诗词赏析

李清照经典诗词赏析

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和文学家,她的诗词作品以清新脱俗、婉约细腻著称。

以下是一些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通过描绘溪亭日暮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词中的“兴尽晚回舟”和“误入藕花深处”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沉醉于美景而忘返的心情。

而“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则通过动作和声音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想要回归却不得的苦闷心情。

1.《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好个凄惶的我。

这首词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

通过“谁伴明窗独坐”和“影儿俩个”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孤独无依的境况。

而“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则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黑暗和寂寞的恐惧。

1.《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以“寻寻觅觅”开头,通过描绘冷清凄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失落和悲伤的心情。

词中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描写了作者借酒浇愁和孤独寂寞的感受。

而“满地黄花堆积”则通过描写凋零的菊花,表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悲伤。

以上是对李清照经典诗词的一些赏析,她的作品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1、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竹席的美称,指光洁如玉的竹席。

这句指红色的荷花已经枯萎凋零,坐在竹席上可以感觉到秋天的凉意。

2、罗裳:锦罗制成的裙子。

3、兰舟:用木兰制成的华美小舟,后用作小舟的美称。

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

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

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

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4、锦书:指夫妻间诉说思念之情的书信。

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之。

根据不同排序,可以读出许多首怀念远人的诗歌。

后代遂以“锦书”、“锦字”代指思念的书信。

5、雁字:大雁飞行时,排成“一”或“人”字,故称。

这里指信使,相传大雁能够传递书信。

据《汉书·苏武传》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赏析: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就为相思怀人设置了一个凄艳哀婉的场景。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暗含对轻易别离、独自登程的怨苦之意。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三句,充满着热切的.期待之情。

下片写别后的相思。

“花自飘零水自流”,别离已成事实,令人深感无奈。

丈夫应该也是如此,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对丈夫的理解,更增添了思念之情。

相思之情从外在的“眉头”深入到内心的深处,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解脱了。

这首词将一位沉湎于夫妻恩爱中独守空闺备受相思折磨的妻子的心理刻画得细腻入微,语言自然流畅,清丽俊爽,明白的叙述中包蕴了无尽的情思。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

李清照诗歌及解析5篇经典

李清照诗歌及解析5篇经典

李清照诗歌及解析5篇经典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清照诗歌及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词牌名:浣溪沙|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

此词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

全词都是景语,仔细体味又都是情语,没有雕饰斧凿痕迹,隽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词牌名:菩萨蛮|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以寻常词语抒写作者曲折多致的心绪变换。

上片写黄昏后的室内外的景象,及永夜思念家乡的情景;下片写拂晓室内外的景象和女主人难以看到梅花的惆怅,不言愁而愁自见。

全词语言精美,不假雕饰,意境幽远。

满庭芳·小阁藏春词牌名:满庭芳|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小阁藏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作鉴赏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作鉴赏

李清照的词作鉴赏引言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宋代著名的词人李清照的词作鉴赏。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女性词人,她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深入人心。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起探索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欣赏她的代表作品,并分析她作品中的主题、风格和技巧。

让我们一起进入这美妙的世界,欣赏李清照的词作。

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背景李清照的生平简介李清照(1084年-1151年)是北宋时期的女词人,出生在今天的浙江绍兴。

她的诗文才华早在少年时期就被人们注意到,因为她写的诗词非常出色。

李清照嫁给了诗人赵明诚,他们相互促进,共同追求文学的境界。

然而,他们的婚姻并不幸福,后来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过上了寂寞的晚年生活。

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北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被誉为"文人之盛世"。

在这个时期,文人雅士们渴望以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李清照生活在这个时期,她的作品受到了众多文人和学者的影响。

同时,她的创作背景也与她个人的经历和情感体验密切相关,她的词作以真挚、纯美的情感著称。

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如梦令》"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总是凭栏处,多少事,转眼空云湮。

"《如梦令》是李清照最有名的一首词作,以其梦幻般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而广为流传。

这首词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于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无奈。

李清照通过精细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她内心的世界。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她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另一首代表作品,被誉为"千古绝恋之词"。

这首词以深情和寂寞为主题,描述了女主人公对于离别的思念之情。

李清照用细腻的语言和抒情的笔调,将读者带入了她的感受和情感之中。

李清照作品的主题与风格主题:爱情与离别李清照的作品主题多以爱情和离别为主。

诗人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诗人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诗人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我在此整理了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11、点绛唇·闺思李清照?〔宋代〕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一作:芳)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

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

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2、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李清照?〔宋代〕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以寻常言语入词,是易安词最突出的特点,字字句句锻炼精巧,日常口语和谐入诗。

这首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3、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李清照?〔宋代〕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

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

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

“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之意。

“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

“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

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词及赏析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词及赏析

李清照最有名的⼗⾸词及赏析1、如梦令·常记溪亭⽇暮常记溪亭⽇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误⼊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滩鸥鹭。

赏析:这⾸词是词⼈前期名作。

全词写的是⼀次纵情游玩时的快乐情景。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将少⼥时期的天真烂漫,⽆忧⽆虑表现的淋漓尽致。

2、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

露浓花瘦,薄汗轻⾐透。

见有⼈来,袜刬⾦钗溜。

和羞⾛,倚门回⾸,却把青梅嗅。

赏析:这⾸词是词⼈前期的作品。

词的上⽚写的是荡秋千,尽情玩乐的情景,玩得太尽兴了,满头⼤汗,⾐服也湿透了。

下⽚紧承上⽚,正在这个狼狈的当⼝,有客⼈进来了,⾮常害羞。

想赶紧躲开,慌忙中袜⼦还没穿好,头饰也掉了。

如果仅仅是害羞慌乱,倒不像是⼤家闺秀了。

“倚门回⾸,却把青梅嗅”,如神来之笔,少⼥的娇羞和妩媚尽出。

3、浣溪沙·绣幕芙蓉⼀笑开绣幕芙蓉⼀笑开,斜偎宝鸭亲⾹腮,眼波才动被⼈猜。

⼀⾯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移花影约重来。

赏析:这是词⼈早期抒写少⼥情怀的词。

“绣幕芙蓉⼀笑开,斜偎宝鸭亲⾹腮,眼波才动被⼈猜。

”词⼈⽤⾮常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个情窦初开,俏⽪、可爱的美少⼥形象,⽽她略带羞涩的内⼼世界在这⾥也展现的⼀览⽆余。

“⼀⾯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移花影约重来。

”词的下⽚,着重表现了词中主⼈公,对美好爱情以及幸福⽣活,热烈⽽⼤胆的追求。

4、渔家傲·雪⾥已知春信⾄雪⾥已知春信⾄,寒梅点缀琼枝腻。

⾹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珑珑地。

共赏⾦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

赏析:这是⼀⾸咏梅词。

词⼈借美⼈的娇媚多姿,盛赞梅花的美,从梅花的清⾹怡⼈、冰清⽟洁,联想到了沐浴后上了新妆的美⼈。

⼀时间梅花便是美⼈,美⼈即是梅花,词⼈借咏梅以⾃喻,表达了不同流俗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5、浣溪沙·淡荡春光寒⾷天淡荡春光寒⾷天,⽟炉沉⽔袅淡荡春光。

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1、《一翦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

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3、《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

夜阑犹剪灯花弄。

4、《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

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5、《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

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

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

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6、《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7、《临*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客远安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8、《醉花*》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9、《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

10、《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

梅萼*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

翠帘垂。

更?挡腥铮??碛嘞悖??眯┦薄?/p>11、《行香子》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篇1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城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

“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

“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

要是把上旬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

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篇1浣溪沙·庚申除夜纳兰性德〔清代〕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

谁家刻烛待春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

风流端合倚天公。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把心里浓烈的思念收起,且看眼前那柘枝舞女的红裙,还像往年一样绚烂吗?想起自家当年在除夕夜里在蜡烛上刻出痕迹采等待新春的到来。

竹叶酒已经喝尽了,大家都在头上戴着彩绸做成的燕子来欢庆新年的到来。

灯烛已经熄灭了,剩下的灯花仿佛一条条金虫在微微颤抖,如此风流快乐,全仗着天公的庇护啊。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小令,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

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

庚申(gēng shēn)除夜:即康熙十九年(1680年)除夜。

“收取”句:明王次回《寒词》:“个人真与梅花似,一片幽香冷处浓。

”这句说收拾起一切闲心,冷静下来,而思念之情却更浓烈了。

柘(zhè)枝:即柘枝舞。

此舞唐代由西域传入内地,初为独舞,后演化为双人舞,宋时发展为多人舞。

谁家:哪一家,此处指自家。

刻烛:在蜡烛上刻度数,点燃时以计时间。

竹叶:指竹叶酒。

采燕:旧俗于立春时剪彩绸为燕子形,饰于头上。

九枝灯:一干九枝的烛灯。

灺(xiè),熄灭。

金虫:比喻灯花。

端:真。

合:应该,应当。

赏析:上片写年末岁尾,各家皆翘首以待新春第一一黎明的到来。

“收取闲心冷处浓”,开篇第一句话就奠定了迹词的感情基调:在寒冷的除夕夜里迹应该抛开所有,放下一切,静心等待,但浓郁的闲情却是冷处偏浓。

在一片迹应该繁花着锦的情境中,纳兰却似有一种无言的忧伤。

《宋词鉴赏辞典李清照》(李清照)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宋词鉴赏辞典李清照》(李清照)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宋词鉴赏辞典李清照》(李清照)全文翻译注释赏析宋词鉴赏辞典李清照李清照系列:宋词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1。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3,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1将息:休息,保养。

2怎生:怎么。

3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词意】如同失落了什么,我寻寻觅觅,只见一切景物冷冷清清,我的心情凄凄惨惨戚戚。

正是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调养休息。

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晚来的冷风吹得紧急。

正伤心之时,大雁飞过去了,却原来是旧日相识。

满地的菊花零落堆积,它憔悴瘦损,如今还有谁能将它采撷?守着窗儿,独自怎么才能熬到天色昏黑?桐梧凄凄更加细雨淋沥,到黄昏时分。

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这情景堪嗟堪泣,怎能用一个「愁」字了结?【赏析】这是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写作者历遭国破家亡、丧偶流离的愁苦悲惨。

起首三句连用七对叠字,有排空而来的怨情,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音乐效果。

似泣如诉,笼罩全词。

在写法上也是独创。

在这种凄凉的境况下,又是「乍暖还寒」的悲秋时节。

虽有「淡酒」御寒,可又偏是「晚来风急」,真是雪上加霜,环境层层压迫,外力重重摧折;正是诗人历遭劫难、备受痛苦的形象写照。

「雁过也」三句更进而把苦难与离乱结合起来,借旧时相识的大雁回归,寄托自己流落他乡的凄凉身世。

下片是在上片愁闷无法排遣后的触景生情。

首三句写庭院景象的凄凉。

「黄花」无人采摘,只是「满地堆积」,一切不可收拾,一切百无聊赖。

次二句写室内永昼难度的孤寂。

「梧桐」三句内外并举,物我相呼。

最后「这次第」一言总括了上面种种惨淡景象,迸发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不解愁结。

全词以突兀的开头,继而借一些典型的凄凉物像,用舒缓婉曲的絮语诉说愁情,一层层推进,将一「愁」字推出,用「怎一个」反问,将愁情推向高峰,让读者永不排解,感染力极强。

李清照的词精选十首赏析

李清照的词精选十首赏析

李清照的词精选十首赏析一、《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词中以“寻寻觅觅”开头,表达了清晨清冷的感受,又表示凄凄惨惨的心情,“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暗指对秋天的思念,又形容夜里难以安息,“三杯两盏淡酒”,暗示酒足饭饱,却无法抵挡夜晚的寒风。

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以“常记溪亭日暮”开头,表达了对晚上景色的留恋,“沉醉不知归路”,表达了沉醉在美景中的心情,“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暗示把景物流连忘返,“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出晚上湖面上的清晰景象。

三、《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以“红藕香残玉簟秋”开头,描写出秋季清凉的气息,“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孤独的景象,“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达了对那位未知的恋人的思念之情。

四、《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以“塞下秋来风景异”开头,描绘出秋天到来时的美丽景色,“衡阳雁去无留意”,暗示孤独的心情,“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地描绘出秋天的萧索气氛。

五、《永遇乐·谁家新燕啄春泥》谁家新燕啄春泥,散入碧云九霄。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程。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以“谁家新燕啄春泥”开头,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美景,“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程”,暗示离别的悲痛,“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表达了对苍老的恐惧之情。

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赏析李清照的诗词篇一1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宋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代〕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

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

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

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

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李句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

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

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

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诗赏析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诗赏析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诗赏析赏析:-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开篇就点明了时间(日暮)和事件(沉醉后找不到回家的路),“沉醉”二字写出了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无忧无虑,尽情游玩的状态。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承接上文的沉醉游玩,因为玩得尽兴所以回来得晚。

“误入”则有一种意外之美,把小船划进了荷花深处,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荷叶田田、荷花盛开,小船在其中穿梭。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连续两个“争渡”,生动地表现出词人急于从藕花深处划出的心情,而“惊起一滩鸥鹭”则是这种慌乱状态下的结果,画面感极强,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活情趣。

赏析:- 首句“昨夜雨疏风骤”,简洁地交代了昨夜的天气状况,雨小风急。

这是一种铺垫,为下文的惜花之情埋下伏笔。

- “浓睡不消残酒”,词人因何而醉酒?或许是因为惜花,又或许是暮春时节的感伤。

“浓睡”之后“残酒”未消,可见饮酒之多。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里通过主仆的问答来展开情节。

词人关心海棠花的状况,而侍女只是粗略地看一眼就回答“海棠依旧”,这体现出侍女的粗心和词人对花的细腻情感。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几句是全词的精华。

“知否”的重复,强调了词人对侍女回答的不满。

“绿肥红瘦”,用“绿”指代绿叶,“红”指代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绿叶的茂盛和红花的凋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花朵凋零、绿叶繁茂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赏析:- “红藕香残玉簟秋”,描绘出一幅初秋的画面。

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香气渐渐消散,精美的竹席也透出凉意。

“红藕”“玉簟”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感受,“香残”“秋”则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词人轻轻解开绫罗裙裳,独自登上小船。

“轻解”“独上”表现出一种孤寂的状态,她为什么独自出行呢?可能是思念远方的丈夫。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赏析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文言文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赏析 1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一:这首词是李清照用多情娟丽之笔书写的浪漫情怀,再现了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缱绻思绪。

这首词从思想上来说,首先体现了夫妻人格上平等,是一对恩爱夫妻的相思之情。

这与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婚姻家庭观念背道而驰。

这一点,在词中有深情的表白:“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

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或者赵明诚有二心,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

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

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

爱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之一,真爱不分阶级地位,没有金钱世俗名利夹杂,否则,就不叫爱情。

这是我们现代人对爱情的诠释。

古往今来,爱情是超越时空和阶级限制的。

在封建社会里,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而女人只能从一而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感情平等。

但李清照是幸运的,和他的丈夫两相恩爱,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

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在封建社会是极其少有的。

像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也极为鲜见。

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其次,这首词也体现了李清照感情的自我封闭,不能向外人诉说的孤独哀愁。

李清照十首著名的词赏析

李清照十首著名的词赏析

李清照十首著名的词赏析李清照(1084-1155),史上有名的女诗人,有“宋代四大才女”之称。

她的诗作写西湖、早梅、西子等充满着诗意,诗情画意,声韵悦耳,枚举累累,思绪丰富,深得古今诗人喜爱。

其中以下十首词,最能体现其独特的抒情风格,被誉为“李清照十首著名的诗”。

1、《清明》《清明》是李清照创作闻名的词作,记录的是一幅静谧的景象,诗句既婉约又深刻:“把酒请红尘,待到山花烂漫时,想当年,春风十里,独来尘外,能与谁评说。

”这句话充满诗意,把当时美丽的自然生态和李清照自己的恬淡情怀融合在一起,诗形赋彰,意蕴深秀。

2、《声声慢》《声声慢》是一首写离别的词作,形象描绘出李清照和客人的别离场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的尾联把眼泪和思念融入其中,释放出一种悠悠的怀想,甚至可以感受到李清照心中沉重的哀伤,更展示出女词人的情思绵长。

3、《蝶恋花》《蝶恋花》是李清照极富感伤意境的词作,从蝴蝶和花之间的浪漫恋情出发,刻画出恋人之间牵挂和渴望思念的画面:“相觅时,相见时,最是活泼可爱;欢乐几多时,开怀饮一杯,绿蚁新醅酒,濯清涟水来。

”此诗意蕴无穷,写出两颗伊人的爱情之心,即使分离心却充满了温馨的牵挂。

4、《如梦令》《如梦令》又称《春梦》,它是一首融入乐舞意象的优美词作,叙述的是春天繁花的景致和梦境的苍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此夜携手好,未似今夕月。

”梦境里的春花如诗如画,勾起李清照对初恋情侣无限思绪。

这首词令人又忆起当年无尽的恋思,又是一幅梦中的神情景象。

5、《一剪梅》《一剪梅》是李清照最出名的词作,它以支离破碎的方式记录了她的单相思情态:“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词中物换星移,余情未断,对分离的思念在季节变换中仍深深存留。

词起着一个深邃的情绪,将李清照婉转抒情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6、《如梦令》《如梦令》是李清照最有名的词作,此词以二人唱赤诚之爱的抒情方式表达出来:“愿你一双美眸一低眉,一弯腰,一抹芳香,幸福泛滥多少年。

李清照词集赏析

李清照词集赏析

李清照词集赏析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

其词曲情韵丰满,艺术价值极高,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本文将从李清照的生平以及其代表作品两个方面进行词集赏析。

一、李清照的生平李清照(1084年-1155年),字太素,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济南人。

他的岳父是北宋名将赵构。

少年时期,父母双亡。

李清照自幼聪明伶俐,喜欢诗词,尤擅长写词。

其词作一般以抒发个人感情、悲怀时事为主,平淡中透着浓郁的诗意。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诸多波折。

因为其夫家的官吏身份,她两次流落外地,并在此期间写下了《如梦令》、《声声慢》等脍炙人口的佳作。

李清照的作品深受文化名流赏识和广大读者喜爱。

二、李清照的代表作品1.《如梦令》《如梦令》是李清照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全词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情趣,抒发了词人对红楼梦中的黛玉的怀念之情。

其中,“昨夜雨疏风骤”一句,是李清照词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句。

这句词以雨和风借喻出一个女子细腻入微的多情与感伤,将文学技巧和情感融合为一体,给人以极大的感染。

2.《声声慢》《声声慢》讲述了一个女子怀念过去的生活,以及情人的回忆。

全词情感深厚,充满伤感。

其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句,将写实手法和抒情手法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达到了秀丽脱俗的艺术效果。

3.《如何忍受这般相思》《如何忍受这般相思》是一首充满悲哀的词。

全词婉转悠扬,表达了词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其中,“夜长篱落无人过,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表现了词人在江南秋夜中的孤独,同时也自然地刻画了江南水乡的景色,叙事情节和审美情趣相得益彰。

结束语李清照的词深受中国文化爱好者的喜爱,其作品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弘扬了中国文学的精神和气质。

希望读者们通过本文的赏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李清照的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满西楼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燕子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
月满西楼
<一剪梅>
走 近
李 清 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燕子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后期
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她极关心国 家命运和当时的政治形势,写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南 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的诗句,表达了对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极 大不满。 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他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 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清照从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 不久死去。她怀着极大的悲痛敛葬了丈夫。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建康形势紧 急,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李清照派人先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 南昌),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又失陷,道路不通。并 且大部分文物又在战乱中散失。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友张飞卿曾携一玉 壶来看望他。这件事竟被人传成是他们夫妻以玉壶颂金,并听说有人已向朝廷 告发。这样的政治陷害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她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 献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脱。于是,她便追随着高宗逃难的路线辗转避乱,从 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温州返回越州。最后,在绍兴二年,又 从越州移居杭州。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砚墨被 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惨。这一年冬,金人南犯,她又自临安 避乱金华,次年才返回临安。 关于李清照晚年的生活情况缺乏资料记载,但她曾写诗送韩肖胄、胡松 年使金,曾作《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携前人墨迹访米友仁求题跋。这 说明她一直在关心国家大事,并且一直在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活动。
代表作品赏析
前期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 秋 , 轻解罗裳独 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燕子回时, 月满 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 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 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 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红瘦.
黄消有 凉重瑞 花魂暗 初阳脑 薄 瘦 ,香东 透 ,消 雾 。帘盈篱 。玉金 浓 卷袖把 枕兽 云 西 。酒 纱 。 风莫黄 厨佳愁 ,道昏 ,节永 人不后 半又昼 比 , 夜 ,


醉 花 阴
探究
李清照前期词主要抒写的什么内 容?抒发的是什么感情?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李清照前期词主要写她的贵族少 女,少妇的生活,多书写对自然山水的 热爱和对丈夫的思念,不过伤春恨别, 并没有什么创新,但是她大胆的表现 贵族妇女对自然的热爱和风雅情调以 及幽居独处的苦恼,在客观上具有反 封建礼教束缚的意义.笔触细腻委婉.
七嘴八舌: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 们走近了李清照, 分享 了她的乐与愁, 感受 了她的悲与痛;更饱览 了她 “俯视巾帼, 压倒 须眉”的文采. 把你的 感受和收获说出来, 与 大家共享.
探究
拓展
• 诗人的生平 诗歌的创作 诗歌的赏析 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 说说你最喜欢的诗人或最喜欢的诗词. • 诗歌的苍穹星光灿烂,让我们仰望星空,采 撷你最爱的那颗, 走近他,解读他,选择一首 他的作品简单的赏析.
• 前期 李清照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教养。
她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 前辈”(王灼《碧鸡漫志》)。建中靖国元年18岁时,与吏部侍郎 赵挺之幼子赵明诚结婚。明诚当时21岁,在太学当学生,喜好 收蓄前代石刻。他们夫妻志同道合,“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 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金石录后序》)。经他们的搜求寻访, 日积月累,其所藏蓄的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和古器物,逐渐 增多 . • 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随即也遭受了政 治上的灾祸 ,赵明诚弟兄可能即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和赵明诚 回到了青州(今山东益都)赵氏的故里。赵明诚屏居乡里的时间 在10年以上。他们“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更加努力地 访求古碑、文物。大约在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又重新出仕。 先是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任满后,改守淄州(今山东淄博 市),又授直秘阁。这一时期,他们开始编写《金石录》,并继 续搜集古物、碑铭,一同鉴赏、考订,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 绩。靖康元年,金人围攻汴京。 次年,赵明诚母死于金陵,明诚携书15车南下奔丧。随之, 北宋亡。高宗即位后,明诚起知建康府。这时北方大乱,赵家青 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随人群逃
“俯视巾帼,压倒须眉’’
பைடு நூலகம்一代词人李清照
生 平 简 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 李格非之女。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 家。早期生活优裕,夫妇共同致力 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考证鉴别。 金兵入踞中原后,流落江南,夫病 死,李远走金华依弟,晚景凄凉, 清照多才多艺,工诗文,善丹青, 词的成就尤高,被誉为“婉约”之 宗,在文学史上地位极高。<漱玉 词>收集了她的词七十余篇,几乎篇 篇精品.其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 为界,分作前期和后期两个时期。
休倦 风 ,梳 住 欲头 尘 语。 香 泪物 花 先是 已 流人 尽 。非 , 事日 事晚
武 陵 春
夏日绝句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探究:李清照后期词主要抒写的内容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南渡以后,李清照尝尽了国破家亡和颠沛流 离的苦痛,词的主要内容也多抒写其对国事的 忧思和对生活流浪的痛苦,爱国之情很深.词人 常把国家的灾难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叙说, 表现出一种凄凉孤寂的心境.
后期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 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 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 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 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舟泛 闻 ,轻 说 载舟 双 不。 溪 动只 春 、恐 尚 许双 好 多溪 , 愁舴 也 。艋 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