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个常用脉象

合集下载

系统辨证脉学25种脉象要素

系统辨证脉学25种脉象要素

系统辨证脉学25种脉象要素系统辨证脉学中,常用的25种脉象要素包括:1. 脉搏频率:指每分钟脉搏的次数。

2. 脉搏强度:指脉搏的力度,分为弱、强、中等等。

3. 脉搏节律:指脉搏的有规律的节律。

4. 脉搏形态:指脉搏的形状,如细、滑、弦等。

5. 脉搏表面质地:指脉搏的质地,如滑、涩、濡等。

6. 脉搏长度:指脉搏的长度,如长、短等。

7. 脉搏宽度:指脉搏的宽度,如宽、窄等。

8. 脉搏深浅:指脉搏的深度,如浅、深等。

9. 脉搏位置:指脉搏的位置,如远、近、浅表等。

10. 脉搏压力:指脉搏的压力大小,如轻、重等。

11. 脉搏弹性:指脉搏的弹性,如缓、急等。

12. 脉搏滑动度:指脉搏的滑动度,如滑、涩等。

13. 脉搏跳动度:指脉搏的跳动度,如跳、不跳等。

14. 脉搏伸缩度:指脉搏的伸缩度,如伸、缩等。

15. 脉搏规模:指脉搏的大小,如大、小等。

16. 脉搏韵律:指脉搏的有规律的韵律。

17. 脉搏起伏:指脉搏的起伏度,如平、起伏等。

18. 脉搏速度:指脉搏的速度,如快、慢等。

19. 脉搏颤动:指脉搏的颤动度,如有颤、无颤等。

20. 脉搏延长度:指脉搏的延长度,如长、短等。

21. 脉搏紧张度:指脉搏的紧张度,如紧、松等。

22. 脉搏紧绷度:指脉搏的紧绷度,如紧、松等。

23. 脉搏寒热度:指脉搏的寒热度,如寒、热等。

24. 脉搏滚动度:指脉搏的滚动度,如滚、不滚等。

25. 脉搏颜色:指脉搏的颜色,如红、白等。

这些脉象要素可以通过触诊脉搏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病情,并用于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脉象,是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是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

不同的脉象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本文为大家总结了24中脉象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1、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

2、沉脉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临床意义:里证,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

3、迟脉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至(一分钟不满60次) 。

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

4、数脉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

临床意义:主热证,亦主虚证。

5、洪脉脉象特征:脉形宽大,滔滔满指,来盛去衰。

临床意义:主热甚(气分热甚) 。

6、细脉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侵。

7、微脉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临床意义:主气血虚甚,阳气衰微。

8、散脉脉象特征: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

临床意义:为元气耗散,脏腑精气欲绝。

9、虚脉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临床意义:主虚证。

10、实脉脉象特征:应指幅幅,举按皆然,是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临床意义:主实证。

11、滑脉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

12、涩脉脉象特征: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

临床意义:主伤精、血少、痰食内停,气滞血瘀。

13、长脉脉象特征:脉体较长,超过寸关尺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

14、短脉脉象特征:只现于关部,它部不显。

临床意义:短主气病,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15、弦脉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症、痰饮、疟疾等。

16、芤脉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临床意义:失血。

17、紧脉脉象特征:脉形紧急,如牵绳转索。

临床意义:主寒证、痛证、宿食。

18、缓脉脉象特征:一息四至,来去有怠。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
中医对脉象的分类精细,最多有28种脉象: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细、散、伏、动、促、结、代、疾
1. 表脉——浮。

2.里脉——沉、牢、伏。

3.寒脉——迟、缓、结、紧。

4.热脉——数、动、疾、促。

5.虚脉——虚、弱、微、散、革、代、短。

6.实脉——实、长、滑。

7.气脉——洪、濡。

8.血脉——细、弦、涩、芤。

《常见脉象的歌诀》
浮脉行于皮肤表,似同枯木水上漂;
沉脉伏于筋骨间,推筋至骨用力寻;
迟脉一息唯三至,分钟少于六十行;
数脉一息五六至,九十以上为数频;
滑脉滑利如走珠,妊娠脉上可体验;
涩脉往来实艰难,有中似无应指间;
虚脉按之即无力,虚如葱管弱如棉;
实脉举按力均强,形如竹棍好思量;
长脉不过体位长,位越三关向肘长;
短脉寸尺向关缩,三指并紧方可摸;
洪脉来大去时小,指下炎炎如火烧;
微脉细微如丝线,似有似无静心寻;
紧脉如被绳索绕,经气被束心明了;
溪水流入宽河床,流行无力即为缓;
芤脉其意为中空,阴血溢出脉管中;
弦脉好似一根弦,端直而长病主肝;缓脉充盈为之濡,湿邪停滞阳被阻;细脉稍比微脉粗,阴血亏少脉无助;结脉缓慢时一止,止中尚无定数寻;代脉本为代偿意,时动时止有定数;促脉乃是急促间,阳强阴弱脉暂停;以上所述常见脉,临证必须心里明。

《中医诊断学正常脉象》。

28部诊脉顺口溜

28部诊脉顺口溜

28部诊脉顺口溜人体脉气在病理因素影响下,反映出不同的脉象,称为病理脉象,简称“病脉”。

脉象名称很难记得完整准确,临床上更不容易掌握脉象,没有记忆规律,给初学者带来学习难度,有许多中医大夫,不一定能够完整记下28部名称。

强记四句顺口溜,让你记住28部脉象名称,以便进一步掌握脉理和诊脉要领,对中医临床医疗过程中准确使用“脉诊”,有重要作用。

浮沉迟数缓滑涩,虚实微洪紧弦革,牢伏散动长短芤,促细濡弱疾代结。

四句顺口溜,二十八个“字”,一个“字”代表一部脉象名称,即指28部常见病理脉象。

分别依次是:浮脉、沉脉、迟脉、数脉、缓脉、滑脉、涩脉、虚脉、实脉、微脉、洪脉、紧脉、弦脉、革脉、牢脉、伏脉、散脉、动脉、长脉、短脉、芤脉、促脉、细脉、濡脉、弱脉、疾脉、代脉、结脉。

其脉象和主病是:一、浮脉: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弱,如水上漂木。

主表证。

有力为表实,无力为表虚。

沉脉: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如石沉水底。

主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迟脉:脉象一息三至,脉来去极慢。

主寒证。

有力为寒实疼痛,无力为阳损虚寒。

数脉:脉象是一息六至,脉流薄疾。

主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二、缓脉:舒缓均匀,一息四至,如初春杨柳舞风之象。

主湿病。

滑脉: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

主病痰、湿、实热、胎妊。

涩脉:往来坚涩,状如轻刀刮竹,极不流利。

主病:血少、伤精、反胃、亡阳、血痹。

虚脉:脉象轻按大而迟缓,稍加重按松软无力,甚至更有一种极度空虚之感。

主虚证。

如暑伤元气,心虚血少等。

三、实脉:脉象轻取重按,脉大且长,坚劲有力。

主实证。

热藴三焦。

微脉:脉象极细而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主气血俱虚。

洪脉:脉象指下极大,来盛去衰,势如波涛汹涌。

主阳热亢盛。

紧脉:脉象绷急,往来有力,弹击于指,状如牵绳转索。

主病寒、痛、宿食。

四、弦脉:脉象端直以长,如张弓弦,从中直过,挺然指下。

主病:肝病。

胸胁胀痛,疟疾。

革脉:脉象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

《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

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

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耳听、鼻闻、手摸等方法。

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

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图文解释脉象:脉诊歌1、浮脉: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4、数脉: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28种脉象(各种脉与主病)

28种脉象(各种脉与主病)

1、各种脉与主病:(1)浮脉浮脉脉图[脉象]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

[主病] 表证。

亦主虚证。

[说明] 浮脉主表,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的部位。

邪袭肌腠,卫阳抵抗外邪,则脉气鼓动于外,应指而浮。

但久病体虚,也有见浮脉的,多浮大无力,不可误作外感论治。

(2)沉脉沉脉脉图[脉象]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说明] 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而有力;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不能升举,脉气鼓动无力,故脉沉而无力。

(3)迟脉迟脉脉图[脉象]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主病] 寒证。

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

[说明] 寒凝气滞,阳失健运,故脉象见迟,迟而有力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多属虚寒。

但邪热结聚,阻滞血脉流行,也见迟脉,但迟而有力,按之必实,如伤寒阳明病脉迟可下之类,故脉迟不可概认为寒证,当脉症合参。

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有力,则不属病脉。

(4)数脉数脉脉图[脉象] 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主病] 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说明] 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故见数脉,必数而有力;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脉也见数,必数而无力;若阳虚外浮而见数脉,必数大而无力,按之豁然而空,上述三者鉴别,还当脉症合参。

(5)洪脉(附大脉)[脉象] 洪脉极大,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主病] 气分热盛。

[说明] 内热充斥,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见洪象,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的危候。

大脉,脉体阔大,但无汹涌之势,这是与洪脉区别的要点。

脉大主邪盛病进,又主虚。

辨邪正的盛衰,区别在于大脉的有力无力。

(6)微脉微脉脉图[脉象] 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主病] 阳衰少气,阴阳气血诸虚。

[说明] 阳衰气微,无力鼓动,故见微脉。

轻取之似无是阳气衰;重按之似无是阴气竭。

久病脉微,是正气将绝;新病脉微主阳气暴脱。

28种脉像总结大全

28种脉像总结大全


牢脉主体内的阴寒之邪亢盛;比如阴寒内盛所致的心腹疼痛,风痉拘急等症候都会出现牢脉。
牢脉附着在筋骨上,坚牢不移,因此脉形比较弦长。
当体内的阴寒亢盛时,由于寒邪的特性为收引凝滞,以至于阳气潜藏而难以升张,因此会出现沉而弦长,坚牢不移的脉象。
牢脉与沉脉、伏脉类似。脉象的差别:牢脉比沉脉深沉,几乎是贴着筋骨固定不移的搏动,但是相对来说,牢脉还比不上伏脉来的深沉。
当外部有治病之气侵袭肌表时,人体卫气与外邪相互斗争,因此脉气搏动有力,脉位符而明显。
当人体因久病而虚衰时,由于体内的气血亏损,阳气不能附于阴液而浮越于外,此时的脉象就显得浮大而无力
浮脉与芤、濡、虚、散4种脉象类似。这些脉象的特点是脉位都位于肌表浅处,因此很容易与浮脉混淆。脉象的特征的差别:1.脉象的脉形不大不小,轻取明显,重按稍减,脉体没有空虚感。2.芤脉的脉位浮,脉体形大却有空虚感,如同按在葱管上。3.濡脉的脉位浮,脉形细小而柔软。4.虚脉的脉象软弱无力,脉形细小并且有空虚感。5.散脉的脉位浮,好像没有根基的浮萍一样散乱,脉形细小并且至数不齐。
革脉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象显得较为干硬,中空无力;重按脉象减弱。
当体内的精血严重亏损时,由于阴血不足以充润脉管,因而造成脉管空虚,此时阳气没有阴液可以依附,而浮越在外。于是形成脉管浮大中空之革脉。一般来说,革脉的脉象比芤脉更强而有力,显示革脉的阳气比芤脉更为强盛。
革脉于芤脉、虚脉类似。三者都具有脉管中空的脉象。脉象的差别:1.革脉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管较为刚硬。2.芤脉脉象浮大中空,如同按在葱管上,周围的脉管较为柔软。3.虚脉的脉位浮大,浮中沉三候均软弱无力,却仍有根。
促脉与结脉、代脉类似,三者都具有突然歇止的脉象。脉象的差别:1.促脉的脉象急数,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也比较短暂。2.结脉的脉象迟缓,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也比较短暂。3.代脉比促脉迟缓,每到一定的规律就突然歇止。每次歇止的时间较长。

中医——28种脉象

中医——28种脉象

中医——28种脉象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中医学名词。

手指感到的脉动征象。

有浮、沉、迟、数(shuò)等二十多种。

人有疾病,脉象常发生相应的变化和反映,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依据之一。

脉动应指(指头)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形态、充盈度、显现部位、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方面。

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

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

血液循行于龉苤?校??诵脑嗟闹鞯甲饔猛猓?贡匦胗懈髟嗥鞯男?髋浜稀7纬?俾觯?词茄?杏谌?淼难?鼍?阌诜?,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血液的循行有赖于脾气的统摄;肝藏血,肝主疏泄,有调节血量的作用;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而且精可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

故脉象的形成与五脏功能活动有关,而且五脏与六腑相表里,脉象的变化也可反映六腑的变化。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收藏】《濒湖脉学》27部脉象歌诀

【收藏】《濒湖脉学》27部脉象歌诀

【收藏】《濒湖脉学》27部脉象歌诀1、浮脉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如循榆荚(《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

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乾,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又谓之毛。

太过则中坚旁虚,如循鸡羽,病在外也。

不及则气来毛微,病在中也。

《脉诀》言,寻之如太过,乃浮兼洪紧之象,非浮脉也。

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2、沉脉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

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杨氏)。

如石投水,必极其底。

沉脉法地,有渊泉在下之象,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人为肾。

又谓之石,亦曰营。

太过则如弹石,按之益坚,病在外也。

不及则气来虚微,去如数者,病在中也。

《脉诀》言缓度三关,状如烂绵者,非也。

沉有缓数及各部之沉,烂绵乃弱脉,非沉也。

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

沉则为气,又主水蓄,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沉牢冷积。

3、迟脉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

迟为阳不胜阴,故脉来不及。

《脉诀》言重手乃得,是有沉无浮。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脉学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摸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健康状况。

下面是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详细解释:浮脉(FúMài):特点:脉搏弱而快,像浮在水面上的树叶。

意义:表示阳气亢盛、阴气不足,外感病邪初起。

沉脉(Chén Mài):特点:脉搏沉重,像沉入水中的重物。

意义:表示阴虚阳实,病邪深入体内。

迟脉(ChíMài):特点:脉搏搏动缓慢,节律不齐。

意义:通常表示阳气虚弱、阳虚,或寒邪入侵。

数脉(ShùMài):特点:脉搏跳动频繁,有时伴有力度增强。

意义:表示热邪病毒侵入,或阴虚内热。

濡脉(RúMài):特点:脉搏濡滑且滑利。

意义:表示阴虚,病邪已深入体内。

紧脉(Jǐn Mài):特点:脉搏紧绷有力,如紧绷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外感风寒、气滞、瘀血。

滑脉(HuáMài):特点:脉搏顺畅、滑利。

意义:常见于寒湿、风湿、血虚、气虚。

洪脉(Hóng Mài):特点:脉搏搏动强劲有力,如潮汐般。

意义:表示寒邪或湿邪入侵。

弦脉(Xián Mài):特点:脉搏如拉紧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病邪阻滞,气血不畅。

结脉(JiéMài):特点:脉搏如珠串一样,有断续感。

芤脉(Kòu Mài):特点:脉搏硬而粗,如钢丝般。

意义:表示痰饮、瘀滞、风寒。

细脉(XìMài):特点:脉搏弱且细,有时难以触及。

意义:表示气血虚弱。

濡数脉(RúShùMài):特点:脉搏湿滑、快而数。

意义:多见于痰湿、湿热。

弦滑脉(Xián HuáMài):特点:脉搏兼具弦脉和滑脉的特征。

意义:表示气血不畅、阴阳失调。

中医28种脉象

中医28种脉象

中医28种脉象中医28种脉象一、浮脉浮脉是指脉搏触及自浅而深,有力透府,脉气浮散。

常见于发热、卫阳气虚、外感邪气等病症。

1·表浮脉:脉象紊乱,即浮时浅,沉时深,脉气不实,常见于表虚热症。

2·里浮脉:脉搏弦紧有力,但有浮脉特点,常见于里虚热症。

二、沉脉沉脉是指脉搏触及自深而浅,有力渗府,脉气沉降。

常见于阴虚、阳亢等病症。

3·沉实脉:脉搏弦紧有力,脉底沉,常见于实证。

4·沉弦脉:脉搏细长有力,脉底沉,常见于血虚证。

三、细脉细脉是指脉搏细而滑,脉气弱细。

常见于阴虚、血虚等病症。

5·阴细脉:脉搏尤其细小,脉气弱细,常见于阴虚火旺证。

6·血细脉:脉搏尤其细小,脉气弱细,常见于血虚证。

四、滑脉滑脉是指脉搏滑利,脉气畅通,常见于痰湿、寒湿等病症。

7·痰滑脉:脉搏滑利,脉气滑畅,常见于痰浊内蕴证。

8·寒滑脉:脉搏滑利,脉气滑畅,常见于寒痰内结证。

五、偏脉偏脉是指脉搏在某一侧明显,另一侧不明显,常见于寒、痰阻等病症。

9·寒偏脉:脉搏在一侧明显,另一侧脉搏较弱,常见于寒邪内阻证。

10·痰偏脉:脉搏在一侧明显,另一侧脉搏较弱,常见于痰浊蕴结证。

六、洪脉洪脉是指脉搏有力而紊乱,常见于阳亢、上火等病症。

11·阳洪脉:脉搏有力而紊乱,常见于阳亢证。

12·火洪脉:脉搏有力而紊乱,常见于上火证。

七、弦脉弦脉是指脉搏有力而紧绷,脉气紧缩。

常见于肝风、肝火等病症。

13·肝弦脉:脉搏有力而紧绷,脉气紧缩,常见于肝风证。

14·肝火弦脉:脉搏有力而紧绷,脉气紧缩,常见于肝火证。

八、迟脉迟脉是指脉搏触摸后有延迟,显得迟钝。

常见于血虚、阳气不足等病症。

15·血迟脉:脉搏触摸后有延迟,显得迟钝,常见于血虚证。

16·阳迟脉:脉搏触摸后有延迟,显得迟钝,常见于阳气不足证。

九、躁脉躁脉是指脉搏快速而无规律。

28脉分类比较表

28脉分类比较表

28脉分类比较表一、分类1. 浮脉类:包括浮脉、散脉、芤脉、动脉。

2. 沉脉类:包括沉脉、伏脉、牢脉、弱脉。

3. 迟脉类:包括迟脉、缓脉、涩脉、结脉。

4. 快脉类:包括数脉、滑脉、紧脉、促脉。

二、28脉名称1. 浮脉2. 散脉3. 芤脉4. 动脉5. 沉脉6. 伏脉7. 牢脉8. 弱脉9. 迟脉10. 缓脉11. 涩脉12. 结脉13. 数脉14. 滑脉15. 紧脉16. 促脉三、脉位每种脉象的脉位均有其特定的位置,根据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浮、沉、迟、快等几种类型。

具体位置需要在实践中掌握。

四、脉象特征每种脉象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如浮脉轻按即得,沉脉重按始觉等。

具体特征需要在实践中掌握。

五、主病每种脉象对应不同的疾病,如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等。

具体对应关系需要在实践中掌握。

六、常见病因每种疾病的常见病因也有所不同,如感冒多因外感风寒所致,腹泻多因饮食不节所致。

具体病因需根据疾病种类判断。

七、鉴别诊断在进行疾病诊断时,对于一些脉象相似但病因不同的疾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以下是一些常见脉象的鉴别诊断:1. 浮脉与散脉的鉴别:浮脉轻按即得,主表证;散脉则脉象散乱无序,主气血耗散、脏腑虚弱。

2. 沉脉与伏脉的鉴别:沉脉重按始觉,主里证;伏脉则脉象极沉,不易察觉,主邪气闭阻、气血瘀滞。

3. 迟脉与缓脉的鉴别:迟脉来去缓慢,主寒证;缓脉则脉象缓慢而规律,主气血不足、脏腑虚弱。

4. 快脉与数脉的鉴别:快脉来去急促,主热证;数脉则脉象快速而有力,主热邪内蕴、气血瘀滞。

5. 动脉与滑脉的鉴别:动脉则脉象跳动无规律,主气血紊乱、脏腑失调;滑脉则脉象往来流利,主痰饮内停、湿热内蕴。

6. 牢脉与实脉的鉴别:牢脉则脉象坚硬有力,主实热内盛、痰瘀互结;实脉则脉象充实有力,主实证、热证。

八、调养方法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病因,需要采取不同的调养方法,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的调养方法:1. 感冒:感冒多因外感风寒所致,调养方法包括多休息、多喝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清淡易消化等。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中医号脉,这28种脉象,教你分辨什么病,收藏!|||1. 浮脉——特点——位于皮肝表浅处,只要把指头轻轻按在皮肝上,就能感觉到脉搏动,如果用力重按,反而会觉得脉搏减弱,或有空虚的感觉。

-主病: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的表虚。

主里虚:痨瘵阴虚,阳气虚。

-2. 沉脉——特点——位于筋骨的深处,当指头轻轻按在皮肤上时,脉搏的搏动很不明显,必须用力重按到筋骨的深处,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搏动。

-主病:主里证。

(1)沉而有力为里实证,多因水、寒、积滞所致。

常见干下痢、浮肿、呕吐、停食积热、气滞等证-(2)沉而无力为里虚证,多因阳气衰微,无力统运营气于外,或亡阴失血等原因所致-3. 迟脉——特点——脉搏的频率很缓慢,因此,使得脉搏的至数减少。

至于脉象的部位,在“浮中沉”三部都可以诊得到脉搏。

-主病:多见于寒证。

有力为冷积,无力为阳虚。

-4. 数脉——特点——脉搏的频率很快,因此使得脉搏的至数过多。

至于脉象的部位,在“浮中沉”三部都可以诊得到脉搏。

-主病:主热证。

因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数而有力为实热内盛;若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血行加速,脉数而无力,为虚热证。

-5. 虚脉——特点——脉象柔软无力。

无论是浮位或沉位,无论频率的快慢,只要脉搏的搏动很弱,脉体软的,都属于虚类脉。

-主病:虚证:湿邪为病。

-6. 实脉——特点——脉象强劲有力。

无论是浮位或沉位,无论频率的快慢,只要脉搏的搏动很强,脉体大的,都属于实类脉。

-主病:主病程初起、正气不虚,阳毒暴作或邪气旺盛的脉象。

28种脉象及主病

28种脉象及主病

28种脉象及主病28种脉象及主病1.浮脉(1)体象: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2)病证:主表证。

外邪侵袭体表气血抗邪于外,故脉浮,且浮而有力。

若内伤久病体虚,或阴虚阳无所依,虚阳外越脉也见浮,但浮而无力。

(3)分部:左寸脉浮,伤风发热,头痛目眩;浮在左关,脘满胁胀,恶心厌食烦闷;左尺得浮,膀胱风热,便赤涩淋痛,下肢肿痛。

右寸脉浮,感冒风邪,咳嗽痰多,胸满气短;浮在右关,腹胀脘满不能食,灼心胃痛;右尺得浮,淋浊便血,关节肿痛,风热客手下焦。

(4)兼脉: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浮而兼迟为表寒,浮而兼洪为表热;浮而兼缓为中风风湿,浮而兼濡为暑;浮而兼实为阳盛,浮而兼滑为风;浮而兼散为极虚,浮而兼细为气虚;浮而兼涩为血虚。

2.沉脉(1)体象:沉行筋骨,如水投石之有余,举之不足(2)病证:主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3)分部:沉在左寸,胸部寒痰壅胸满,心悸气短,胸痛头眩;左关得沉,肝郁胁痛,脘胀腹满,食少心烦喜怒;左尺沉脉,肾寒腰痛小便频浊,少腹胀满。

右寸沉脉,肺寒停饮,胸满胸痛,咳喘气短,不尼以息;右关得沉,胃中积滞,脘满腹胀,纳呆胃痛;右尺脉沉,腰痹疝痛,小便不畅少腹胀。

(4)兼脉:沉滑脉为痰食,脉沉实内有积滞,沉数主内热,脉沉紧则阴寒冷痛,脉沉弦痰饮壅闭,脉沉缓内郁寒湿,沉涩为血虚气滞,脉沉微为阳微气虚。

3,迟脉(1)体象: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2)病证:寒证。

有力为积冷实证,无力为虚寒证。

(3)分部:左寸脉迟,胸中寒痹滴痛,精神不振;迟在左关,肢体拘急,脘满胁胀心烦闷;左尺得迟,肾虚便泄腰酸痛,女子不月。

右寸脉迟,肺气寒冷胸闷痛,痰滞气短兼咳逆;迟在右关,脾寒胃冷,食不化,积滞不行;右尺得迟,腹部胀痛,腰酸泄泻。

(4)兼脉:迟而兼浮为表寒,迟而兼沉为里寒:迟而涩为血寒,迟而弦为寒痰迟而细小气虚血少,脉迟兼实,为内有郁热或积滞。

4.数脉:(1)体象: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25种常见病的脉象

25种常见病的脉象

25种常见病的脉象只用中医的病证分析方法,告知患者属于“气虚”“血虚”“肝胃不和”“肾不纳气”等,患者往往如坠云里雾。

颈椎增生、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减退、糖尿病分别从哪些脉象诊查?中医脉象的定位,大致取《医宗金鉴》的脉象脏腑分布图。

左手脉象,从手到肘,寸部:心、膻中;关部:肝、胆;尺部:肾、膀胱、小肠。

右手脉象,从手到肘,寸部:肺、胸中;关部:脾、胃;尺部:肾、命门、大肠。

一、切脉部位所主(一)、左手1、寸部浮取为小肠;沉取为心脏(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为太阳经,心为少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2、关部浮取为胆;沉取为肝脏(肝与胆相表里,胆为少阳经,肝为厥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3、尺部肾阴(人身体左侧为阴,右侧为阳)(二)、右手1、寸部浮取为大肠;沉取为肺脏(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阳明经,肺为太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2、关部浮取为胃;沉取为脾(脾与胃相表里,胃为阳明经,脾为太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3、尺部为肾阳也主膀胱(人身体左侧为阴,右侧为阳,膀胱为太阳经)(三)、整体来看1、寸主上焦(包含头部、颈部、咽、甲状腺、喉、食道、心、肺、乳腺及上肢等)。

2、关主中焦(包含胃、脾、肝、胆、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3、尺主下焦(肾、膀胱、子宫及附件、生殖器、下肢)二、常见病脉象(一)、脑动脉硬化,从左关部肝胆脉象诊查,左关脉肝脉或胆脉涩滞不通,都可能是脑动脉硬化症。

患者还可能是脂肪肝、肝硬化等,这需要进一步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主观感受判断,假如左关脉瘀滞,患者有头晕、头胀、头痛症状,几乎可以肯定是脑动脉供血不足。

某些动脉硬化患者表现为胆脉瘀滞(关脉下部),其实这有区别。

表现为肝脉瘀滞的患者多是大脑中动脉硬化或者斑块,表现为胆脉瘀滞的动脉硬化患者多是椎动脉供血不足。

脑血栓的脉诊也在肝胆脉,只不过瘀滞情况比一般动脉硬化严重。

而脑出血和脑血栓对比,前者的瘀滞比较轻,但是脉象往往弦数或浮数,这是因为脑出血患者大多属血热阴虚。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28脉。

脉象示意图即以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等。

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

脉象示意图,将正常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6个脉力单位,在示意图上以五个黑格表示浮、中、沉,每部脉象分别用三图表示之。

代表诊脉时浮、中、沉三候。

正常人脉的宽度,假设作两个单位计算,在示意图中于脉搏升波的基底部用两个黑格表示,如脉细则填画一个或一个半横格,大脉、洪脉较正常为宽则填画两个半或三个格,以示比正常脉象宽的倍数。

正常脉的波峰,假设为7个波,为正常人脉搏跳动的次数。

浮脉(一)脉象:轻按即得,浮泛于皮肤之表。

举之则泛泛流利,按之则稍减而不空。

(二)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展开剩余98%(三)图解:以浮取上边之黑线为皮层,其波峰透出黑线,表示脉搏浮泛于皮肤之上,其脉力浮取脉力较猛,正常脉力一般为五个脉力单位,在最上大黑线中为五个小黑格。

浮脉的脉力,浮取超过正常,故浮取黑线中为6格;中取较弱,故在中取部位为5格;重取有的为4个脉力单位,在沉取部位画4格。

脉形一般不宽,故在起波基底横线上,绘两个格。

说明浮脉脉力,浮取较猛,中取稍软,而重取显弱。

而浮脉在持脉时毫不加压,即明显的泛泛于皮肤之上。

若轻按不显,中取方见,重取明显,即非浮脉。

(四)主病:浮脉主表,为六淫之邪侵入肌表,当外邪侵袭肌表,人体之气血为捍卫机体,而趋向于表,故脉应之而浮。

浮脉虽属外邪袭表之征,但有虚实之分,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不论表实表虚,只要脉现浮象,必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之表证。

表实者可发汗以宣邪,麻黄汤主之。

表虚者,可解肌散风,桂枝汤主之。

如脉浮兼迟,为胸阳不足,风寒外袭,宜温散寒邪,宜麻黄附子细辛汤。

如浮而兼濡,多为伤暑。

浮而兼数,多为风热。

久病见浮,为阴气过伤,无以维阳,致虚阳上泛,而脉现浮象。

另有久病体虚,脉多沉细,如突变浮脉,多因正气虚损,外邪内犯所致,故久病见浮,病多反复。

中医二十八脉分脉脉歌及全部脉象

中医二十八脉分脉脉歌及全部脉象

中医二十八脉分脉脉歌及全部脉象为什么中医在手腕上按一会就知道病人得了什么病?想知道?往下看!其实,中医号脉就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中医认为,左右手的“寸关尺”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左手“寸关尺”代表“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代表“肺脾肾(命门)”。

接下来,附上中医把脉歌诀,郎朗上口,太好记了!赶紧收好!播放GIF1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4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5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中医常见的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种脉象详解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1.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特征:脉管的搏动在皮下较浅表的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

意义:一般见于表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2.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特征:脉管搏动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之处,因此用轻指力按触不能察觉,用中等指力按触搏动也不明显,只有用重指力按到筋骨间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明显跳动。

意义: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证;无力为里虚证。

亦可见于正常人。

3.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特征:脉管搏动的频率小于正常脉率。

意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4.数脉买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每分钟90-120次之间)。

特征:脉率较正常为快,比疾脉慢。

意义: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5.虚脉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异食无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软弱,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无力。

意义: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6.实脉三部脉充实有力,其势来去皆盛。

亦为有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强,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有力量,脉管宽大。

意义:见于实证、亦见于常人。

7.洪脉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

特征:脉体宽大,搏动部位浅表,指下有力。

意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8.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特征:脉道狭小,指下寻之往来如线,但按之不绝,应指起落明显。

9.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特征:脉搏形态应指圆滑,如同圆珠流畅地由尺部向寸部滚动,浮、中、沉取可感觉到。

意义: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证。

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

10.涩脉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均。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中医诊断中,脉诊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通过诊断脉象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状况和脏腑功能,进而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特点、临床意义和诊断方法。

一、28种脉象概述根据《脉经》的分类,脉象分为浮、沉、迟、数、滑、涩、长、短、紧、缓、芤、弦、濡、散、革、实、牢、虚、细、濡、促、代、洪、细微等28种。

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二、肺脉肺脉位于寸口,属于浮脉,具有轻按即触、散大无力的特点。

若肺脉异常,可能存在肺脏病变,如咳嗽、气喘等。

三、心脉心脉位于中指,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强大有力的特点。

若心脉异常,可能存在心脏病变,如心悸、胸闷等。

四、肝脉肝脉位于关部,属于弦脉,具有如悬弦之状、长而有力、柔和不紧的特点。

若肝脉异常,可能存在肝气郁结、肝火上炎等病变。

五、肾脉肾脉位于尺部,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细长而有力等特点。

若肾脉异常,可能存在肾虚、肾气不足等病变。

六、奇脉奇脉又称怪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脉象,具有沉细欲绝、似有似无的特点。

若出现奇脉,常提示病情危重或预后不良。

七、其他脉象除了以上常见的五种脉象,还有一些其他的脉象,如芤脉、洪脉等。

这些脉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

八、诊断方法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对脉象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病情,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九、结论中医的28种脉象各具特点,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通过对脉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十、展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脉诊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缓脉应与迟脉相鉴别。《脉经》唯恐后人将迟脉与缓脉相混,其序言特别作了说明:“以缓为迟,则危殆立至。”这是提示后人,对“缓脉”与“迟脉”,必须严格区别。否则,就会误诊误治,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二者的根本区别是:迟脉诊察至数变化,缓脉诊察脉体“舒缓”或“缓纵”的程度。绝不能混淆。
紧脉应与弦脉相鉴别。其区别是:弦脉只是脉体张力增强,按之如弓弦状。紧脉则是脉体“紧张”或“拘急”,且有“左右弹人手”或“如切绳状”的指感特征。这两种脉象同中有异,在脉形和程度上都有一定区别。因此,弦脉有常脉和病脉之分,紧脉都是病脉。
5,弦脉的辨别和分析
弦脉是反映脉体张力的脉象,其实质是脉体的张力增强。若寸口脉的张力正常,一般认为是“微弦”,这是脉有胃气,其具体表现为脉弦而有“和缓”之象。弦脉并不都是主病的,有主“平”、主“病”、主“死”的区别,主要取决于胃气的多少,可根据弦脉的“和缓”程度辨别。主“病”的弦脉,即“胃气少”的弦脉。主“死”的弦脉,表明胃气已绝,是“真脏脉”的程度,故主死。
滑涩二脉的辨别方法很难掌握。这是因为,脉的流利程度,要根据脉的多方面变化来判断。但是,其目的,并不是诊察脉的其他变化,而是专门针对脉的流利程度。因此,辨别滑涩二脉比较困难。其关键技术是,将指目按在寸口脉的脊部,细心体察脉管内血液运行的流利程度,然后,再结合其他方面的变化综合体会。若脉管内的血液运行滑利,较正常流利程度更流利,则为滑脉。若运行艰涩,流利程度不及正常,则为涩脉。脉的流利程度没有具体指标,只难根据正常脉的综合表现反复体会,因此,必须加强基本功练习,多积累诊察正常脉流利程度的经验,才能准确辨别滑脉和涩脉。
对脉体大小的分析,一般认为,洪脉主实主热,细脉主虚。其实,这是洪细二脉主病的一般规律。除此之外,这两种脉象都有非常广泛的诊断意义。比如洪脉,《脉学阐微》说:“若病后久虚,或虚劳失血而现此脉,为阳盛阴竭之凶象。”此脉象虽为洪脉,绝不是主实,可以肯定是“胃气已绝”的真脏脉,不然的话,则未必是“阳盛阴竭之凶象”。这说明,对洪细二脉的主病不可一概而论。必须结合兼脉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古代医家将虚实二脉确定为常用脉象,就是对洪脉及其主病性质进行综合分析的一个方面。因此,在洪脉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辨别虚实,不能认为洪脉都主实证。
据考证,古代医家精心筛选确定的二十六种常用脉象,是一个严谨而科学的组合,不仅反映了寸口脉变化的相关方面,而且反映了对复杂脉象进行辨别和分析的多种方法。并且,这些方法很实用,既简便又准确。因此,应该将这些方法再充实到现在的诊脉方法。
1,辨别和分析反映脉位的脉象
反映脉位的脉象分四类:一是浮脉,二是不浮不沉之脉,三是沉脉,四是伏脉。其辨别方法是,首先确定将寸口部位“按之至骨”所用的指力。然后,再用相应指力辨别寸口脉在哪一部。根据寸口脉在“五部”的顺序,可准确辨别脉位的变化。
为便于叙说,暂将“按之至骨”的指力称“总指力”。根据“总指力”,可具体掌握对“五部”分别进行诊察的相应指力。比如:辨别浮脉,所用指力不超过“总指力”的“五分之二”。辨别沉脉,用指力大于“总指力”的“五分之三”。辨别不浮不沉之脉,所用指力相当于“总指力”的“五分之二”与“五分之三”之间。若用“总指力”不能触及脉体,需大于“总指力”才能触及的脉体,是伏脉。用以上方法,可以准确辨别脉位的变化。其他脉象若以脉位变化为构成条件,都是相兼脉。比如,“濡脉”是“细而软”兼“浮”,“弱脉”是“细而软”兼“沉”。再如,“脉浮数”是“浮脉”与“数脉”相兼,“脉沉数”是“沉脉”与“数脉”相兼。显然,这都是非常准确的辨别方法。
有的脉书误解了缓脉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所以,对紧脉或缓脉的分析有些欠妥。比如,《诊家正眼》说:“缓为胃脉,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其实,这都是误解了“缓脉”与“脉来和缓”的概念。实际上,“脉来和缓”才是胃脉。“缓脉”并不是脉来和缓,这是两种不能混淆的概念。因此,说缓脉“不主于病”是不对的,说“取其兼见方可断证”也是不对的。比如,《伤寒论》第二条说:“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这便是单赁缓脉辨证的实例。这说明,缓脉不结合兼脉也可断证。这说明,《伤寒论》并没误解缓脉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再如,《伤寒论》第三条说:“太阳病,或以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此条与第二条相对应,说明紧脉与缓脉性质正相反。因此,应该澄清对缓脉的曲解误说,不能将缓脉认为是正常脉的表现。
对滑涩二脉的分析,一般认为,滑脉与涩脉是相对的,性质正相反。但是,其所主病证和诊断意义,不能拘泥“相对”或“正相反”的形式。有些脉书习惯用“相对”或“相反”的形式论述脉象及其主病,其实,这种作法便于区分脉形和性质,却不能准确表达脉象的诊断意义。并且,若拘泥这种形式,则使机动灵活的脉法变得呆板僵化,不利于发挥脉诊的重要作用。比如,主病的滑脉多属实邪为患,但涩脉的主病则有虚、实之分,不能因为滑脉主“实”而认为涩脉必然主“虚”。并且,滑脉的主病,也未必都是主实证。所以,对滑涩二脉所主病证的分析,必须根据脉的流利程度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对至数变化的分析,一般认为,数脉主热,迟脉主寒。但是,这只是“迟数”二脉最一般的诊断意义。实践证明,迟、数二脉对分析病证的寒、热确有很大实用价值。除此之外,脉的至数变化还有更广泛的意义。比如,心脏的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病变以及痛证、痰证、饮证等,都可通过脉的至数变化提供诊断依据。特别是“脉症不符”的情况下,对至数变化的分析尤其重要。如《伤寒论》第二百一十三条说:“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此条所论,其脉迟,非虚非寒,乃阳明腑实热证。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分析脉迟的成因,不能认为是“脉证不符”。因实热壅结于里,气血阻滞,阳气受遏,也可导致脉迟。因此,可用大承气汤攻下实热,荡除燥结。这说明,中医对脉的“至数”变化有独特的认识方法,必须辨明成因、性质、病位、所主病证及其相互关系,综合分析病理机制,才能充分体现至数变化的诊断意义。再如促脉,其实质,是在数脉的基础上又出现“时一止”的变化,表明“阳盛及阴”或“热极伤阴”,这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认识方法。由此说明,虽然脉的至数只是心脏的搏动次数,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脉的至数变化具有非常广泛的诊断意义。因此,对至数变化的分析,既要体现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又要兼顾至数变化的实质是心脏搏动次数的变化,二者结合起来,更能体现至数变化的诊断意义。
3,辨别和分析反映脉体大小的脉象
反映脉体大小的脉象分三类:一是正常脉体,二是洪脉,三是细脉。临诊所能触及的脉体大小,不外乎这三类。其他脉象若以脉体“大”或脉体“细”为构成条件,都是相兼脉。比如,“虚脉”是脉体“大”再兼“迟、空、软”等条件。“微脉”是脉体“细”再兼“软”。
脉体大小的辨别,以正常脉体为依据。若比正常脉体“大”,都是洪脉。若比正常脉体“小”,都是细脉。正常脉体的标准因人而异,可参考划分“五部”的方法确定。详见第六章,不另重复。
《伤寒杂病论》对脉象及其主病的分析方法,是很值得提倡的一种方法。其方法是将脉、病、症、治并举,综合在一起,辨脉辨症与辨证密切结合,进行全面分析,并将脉诊灵活机动地用于诊疗实践。这是最能体现脉诊诊断作用的重要方法。
4,辨别和分析脉的流利程度
滑、涩二脉是反映脉流利程度的脉象。脉的流利程度分三类:一是正常的流利程度。二是较正常更流利的程度,即滑脉。三是流利程度不及正常,即涩脉。其中,正常的流利程度,是正常脉象的必备条件。滑脉和涩脉,则是脉的流利程度发生了变化。因此,可以根据正常脉的综合表现,体会正常流利程度的脉形,为辨别滑、涩二脉积累经验,提供依据。
6,紧、缓二脉的辨别和分析
紧脉和缓脉性质正相反。紧脉的实质是脉体“紧张”或“拘急”,缓脉的实质是脉体“舒缓”或“缓纵”。这两种脉象都是病脉,没有“常脉”之说。其辨别方法是:紧脉脉体“紧张”或“拘急”,按之有“左右弹人手”或“如切绳状”的指感特征。缓脉脉体“舒缓”或“缓纵”,按之有脉体“张力”或“弹性”低下的指感特征。
对脉位变化的分析,一般认为,浮脉主表,沉脉主里,这是一般规律。临诊时,表证脉不浮或里证脉不沉,其诊断作用更重要。必须将脉位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意义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充分体现脉位变化的诊断作用。比如,《伤寒论》第九十二条说:“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者,当救其里,四逆汤方。”第三百零一条说:“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这两条所论都是“表证”,但其脉不“浮”而反“沉”。这种情况下,对脉与症的综合分析非常重要。前条所论,病有发热、头痛、身体疼痛,属太阳表证,其脉应“浮”而反“沉”,说明平素阳气不足,里虚较重,故用四逆汤救里,此为寓解表于回阳救逆之中。这说明,《伤寒论》不因“脉症不符”而“舍脉从症”,从而体现了脉位变化对“辨证论治”的指导作用。第三百零一条是太少两感证。病在少阴,不应发热而反发热,故谓之“反”。此“发热”,是外感风寒之邪在表。此脉沉,是心肾阳虚不足以鼓动。《伤寒论》不因“脉症不符”而妄行取舍,而是在脉象与病症的“常”、“变”之中辨析其病理机制,弄清脉位变化与症状不符的内在原因,寻求适宜的治疗方法。其内在原因是平素心肾阳虚而复感风寒,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表里双解。这些实例说明,对脉位变化的分析,应该拓宽思路,不能局限于“某脉主某证”的一般认识。若脉症不符,更应该深入分析。
对脉象进行分析,涉及范围太广,内涵极其丰富。但总的说,是根据脉象变化分析疾病的成因、性质、病位、发展趋势和病理机制等,为“辨证论治”提供重要依据。
Hale Waihona Puke 对脉象的辨别和分析,是脉诊用于临床的关键环节,是脉诊参与“辨证论治”过程的纽带和桥梁。历代医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被埋没或被误解了一部分,直接影响了脉象的辨别和分析。比如,革脉和代脉,其实际意义,主要是对脉象的变化或转变进行辨别和分析。然而,因其实际意义被埋没,几乎未能发挥作用。再如动脉,其实质是非窦性心律的脉形。然而,因其实际意义被埋没,并未发挥诊断非窦性心律的作用。这些事实说明,对脉象进行辨别和分析的方法与内容,都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