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预读课文明句读
.
知识回顾
断句的方法: 1、对称句式断句法。 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抓住动词断句法。 如: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3、借助虚词断句法。 如: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又如: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
补充断句方法
4、对话标志断句法。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
.
知识运用:运用所学的方法翻译下面句子
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②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③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 也。”
④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
文章翻译: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 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 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 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 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人纷纷传说这件 事,被宋君听到了。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 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 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象这样听信传闻, 不如不听。
.
(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 讹。【讹(é),错误。】 ——(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 (2)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 清楚,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从丁氏的角度来看) (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 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从宋君的角度来看) (4)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引申到做学问既要注意“经典”的原义,又要躬身实践。 ——(从文本对待传闻的本意及引申角度来看)
.
穿井得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 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 非得Hale Waihona Puke Baidu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
颂读课文知内容
.
全班大声齐读课文,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 的故事?
.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果 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 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 更不能以讹传讹。
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 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
.
联读课文求拓展
.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 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 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 邻人之父
.
理读课文明主旨
.
自主探究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布。说话、念词 不要产生歧义等。
.
合作探究:从不同角 度说说,这则寓言故 事的寓意。
.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线字。 ⑴天雨墙坏( ) ⑵邻人之父亦云( ) ⑶
暮而果大亡其财(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不筑,必将有盗。 ⑵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答:
.
运用本课所学的文言 知识自学《杞人忧天》
.
《吕氏春秋》
.
《吕氏春秋》概况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 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 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 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 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 、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 所以《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 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 ,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又名《吕览》。
.
译读课文识词汇
.
知识回顾:文言文词汇现象
通假字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
你能从文中发现几组一词多义的现象吗?
之 于 得 闻
.
知识回顾:句子翻译的“六字真言”:
留、添、删、补、换、调
翻译文言文句子的方法一般有:(1)保留, 保留人名、地名、国名、官名、年号或与现 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2)添加,把文言 单音节词添加为现在双音节词。(3)删去, 删掉不需要译出的虚词。(4)补充,补出省 略的句子成分。(5)替换,用意思相同的现 代汉语替换古汉语。(6)调整,调整词序或 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用语习惯。
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 “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 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如: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又如: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穿井得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 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 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 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