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人的原文和翻译
穿井得人文言文
《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
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了关于穿井得人文言文相关内容,欢迎大家欣赏。
穿井得人文言文1穿井得人①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第③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④,闻之于宋君⑤。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⑥,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⑦,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
溉:音gai,浇灌。
汲:音ji,从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
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穿井得一人[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 [提示]:这则寓言提醒人们:听到什么传闻之后,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以讹传讹。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所以经常要派一个人到外面打水洗涤。
春秋战国【吕不韦】穿井得一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秋战国【吕不韦】穿井得一人原文、翻译及赏析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标签:初中文言文寓言《穿井得一人》译文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穿井得一人》注释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而:于是,就。
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于:被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穿井得一人》启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穿井得一人》出处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收入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一人》,2016年收入人教社新版语文教科书中(与两篇《伊索寓言》及列子作品《杞人忧天》同属《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课文原文翻译及阅读练习
穿井得一人课文原文翻译及阅读练习《穿井得一人》是一则寓言故事,它节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穿井得一人》原文:【作者】吕不韦【朝代】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⑴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
溉:音gai,浇灌。
汲:音ji,从井里打水。
⑵及:等到。
⑶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
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⑷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宋君:宋国国君。
⑸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介词:当“向”讲。
⑹使:使用,指劳动力。
译文:宋国有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到外面打水浇田,经常要派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 之后), 便)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人听了这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向宋国国君报告了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人问这件事,丁家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里挖出一个人啊。
”听到像这样的传闻,还不如没听到。
启示:①道听途说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②不要轻信流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③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阅读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2)有闻.而传.之者。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4)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5)求闻之若此..无闻也。
..,不若2.从《穿井得一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真见,避免道听途说,应该怎么做?【答案】:1.1)待,等到《《《《《告诉2)听到《《《《传播3)讲述《《《《使……听到4)应答,回答《《《《《得到《《《《《使唤5)像这样《《《《《不如2.寓言《穿井得一人》,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
《穿井得一人》原文及译文
《穿井得一人》原文及译文《穿井得一人》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穿井得一人》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穿井得一人》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译文: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啊。
”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穿井得一人》注释:1、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2、而:于是,就。
3、溉汲:打水浇田。
4、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5、居:停留。
6、于:被。
7、及:待,等到。
8、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9、道:讲述。
10、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11、对:应答,回答。
12、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穿井得一人》启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穿井得一人》出处: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穿景德艺人原文翻译
穿景德艺人原文翻译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
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古诗穿井得人翻译赏析
古诗穿井得人翻译赏析文言文《穿井得人》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穿井得人》属于初中必学文言文,对今后高中文言文的学习也很有帮助,其中涉及到多个重要方面,要求读者们必须认真阅读,积极理解,透彻的理解文中意思。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1:溉汲:浇灌2:居:停留2:及:到了……的时候3: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4:闻之于宋君:有人向宋君报告。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宋君:宋国国君。
5: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介词;当“向”讲。
6:使:劳动力7:吾:我家8:于:向;在9:对:回答10:不若:不如11:穿井:打井。
穿,有“凿通”的意思。
12:闻:听到,后一句中的“闻”是“使听见”的意思,就是向宋君报告。
13:令:命令14: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翻译】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当然要从外面井中取水灌溉,(就)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后来他家挖了一口井,于是对人说:“我挖了一口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人听见这话,就向另外的人传话说:“丁家挖了一口井,井里出来一个人。
”全国人都在议论这件事,消息传到了宋国/b/19652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到丁家去询问。
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穿井得人》原文及译文
《穿井得人》原文及译文赏析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1:溉汲:浇灌2:居:停留2:及:到了……的时候3: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4:闻之于宋君:有人向宋君报告。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宋君:宋国国君。
5: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介词;当“向”讲。
6:使:劳动力7:吾:我家8:于:向;在9:对:回答10:不若:不如11:穿井:打井。
穿,有“凿通”的意思。
12:闻:听到,后一句中的“闻”是“使听见”的意思,就是向宋君报告。
13:令:命令14: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阅读练习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五、根据文意,你觉得宋国国君为何会得一个百姓家挖井的事情感兴趣?参考答案一,1.等到2.说,讲3.不如二,1.得到,获得2.找到3.能够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四,以讹传讹五、根据文意,你觉得宋国国君为何会得一个百姓家挖井的事情感兴趣?翻译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启示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思考的话,切忌道听途说。
穿井得一人原文和翻译
穿井得一人原文和翻译
翻译:从前,有一位贫穷的农民,他住在一个小村庄里。
他不得不努力工作才能勉强维持生活,总是艰难地养家糊口。
有一天,这位农民有了一个好主意。
他决定在后院挖一口井,为他的家人找水。
他辛苦地干了好多天,最后挖到一块大石头。
他继续挖,希望能找到水。
一位贫穷的农民,因为艰难的生活,他总是拼命地在虚度光阴。
他的生活把他推向了无路可走的边缘。
有一天,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就是在家中后院挖一口井,来为他的家人寻找水源。
他毅然决定开始挖井,但他没有料到,由于地势的变化,他挖到了一块大石头,这让他几乎绝望了。
但是他没有放弃,他依然坚持不懈地挖井,希望最终能找到水源。
当他终于挖到了一口井,他非常激动。
他有了自己的水源,这无穷的滋润,为他的家庭带来了持久的生活。
从此,他的生活不再艰苦,他的家庭也获得了福祉。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只要你有信念,你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当你坚持不懈地努力时,你就一定会收获成功,获得幸福。
《穿井得人》原文翻译推荐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③及——等到。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议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音ji,从井里打水。
穿井得人原是指家中打井后省得一个劳力,却传说成打井时挖得一个人,用来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穿井得人》属于初中必学文言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穿井得人》原文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文言文穿井原文及翻译
穿井得一人,置之宫中。
数日之后,宫中皆曰:“井中得一人,吾王大悦。
”王闻之,召而问之。
对曰:“臣闻井中得一人,实非人也,乃井底之蛙也。
蛙不知天地之大,以为井即为天下。
吾王闻之,故以为喜。
”王曰:“然则蛙亦有何乐?”对曰:“蛙生于井,长于井,不知有井外之天地,故其心无挂碍。
今得置之宫中,虽非其所愿,然得以观天下之广,见世之奇,亦乐也。
”王曰:“善。
”乃命左右,以车载之,游于宫中。
蛙见宫中楼阁之高,池沼之深,珍禽异兽之繁,心窃喜,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此。
居数日,蛙见宫外之野,田畴之广,农夫耕作,鸟兽嬉戏,亦以为乐。
然未几,宫中之人以其不知井外之乐,乃教之曰:“此天下之大也,非井中之乐可比也。
”蛙闻之,心颇不安,遂求退。
王曰:“何故求退?”对曰:“臣闻井底之蛙,不知天地之大,今知之,故愿退。
”王曰:“然则吾王何乐?”对曰:“井底之蛙,不知天地之大,今知之,虽退,犹乐也。
”王笑曰:“善。
”遂令释之,复归井中。
蛙既归井,心虽喜悦,然终日以思,不得其解。
于是乃作《井蛙吟》以自慰,其辞曰:井蛙居井,不知天地之大。
一朝得观,心窃自喜。
虽退井中,乐未央也。
翻译:穿井得一人,安置在宫中。
过了几天,宫中的人都说:“井里得到一个人,我国君王非常高兴。
”君王听说了,召见了他。
他回答说:“我听说井里得到的人,其实不是人,是井底的青蛙。
青蛙不知道天地之大,以为井就是整个世界。
君王听说了,所以感到高兴。
”君王问:“那么青蛙有什么快乐呢?”他回答说:“青蛙生于井中,长于井中,不知道井外还有天地,所以心中没有牵挂。
现在被安置在宫中,虽然不是它所希望的,但可以观看天下的广阔,见到世间的奇观,这也是一种快乐。
”君王说:“好。
”于是命令左右的人,用车将他载到宫中游玩。
青蛙看到宫中的高楼阁,深池沼,珍奇的禽兽,心中暗自欢喜,以为天下的美景都在这里。
过了几天,青蛙看到宫外的田野,广阔的田地,农夫耕作,鸟兽嬉戏,也感到快乐。
然而不久,宫中的人因为他不知道井外的快乐,便教导他说:“这是天下的广阔,不是井中的快乐可以相比的。
《穿井得人》文言文翻译
《穿井得人》文言文翻译《穿井得人》文言文翻译《穿井得人》属于初中必学文言文,对今后高中文言文的学习也很有帮助,其中涉及到多个重要方面,要求读者们必须认真阅读,积极理解,透彻的理解文中意思。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穿井得人》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
溉:音gai,浇灌。
汲:音ji,从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
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
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穿井得人》习题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穿井得一位仁人》原文+译文+注释
《穿井得一位仁人》原文+译文+注释穿井得一位仁人原文古时,有个人的家里遇到了困难。
他家靠井水为生,可是井里的水突然干涸了。
他找了很多人,可没有人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绝望之中,他只好自己下井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深入井中,发现原来井底有一个非常小的洞,洞里面有一只小狐狸。
小狐狸被激怒了,它说:“你为什么自己下来打扰我?我给你的井水全部吃完了。
”那个人听到小狐狸的话,感到非常奇怪,他反问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小狐狸嘿嘿笑着说:“我能饿死你!”那个人撇嘴笑起来:“父父祖祖,先辈们无一不是因为人生活不能自理而被你们饿死,我这个人活得那么好,你还想饿死我?不可能!”那人说罢,伸出手抓住那只小狐狸的颈子,把它提到了井口。
“我活命是我的事,但我不允许你饿死更多的人。
”那时候,其他的人已经为他准备好了火把,他点燃了火把,将小狐狸的毛掉进了井中。
然后,他说:“火会烧得比狐狸快,我处处留心。
别人的窘境,我是永远不会理解不了的。
”他取下井绳,把它烧成了灰。
注释1. 穿井得一位仁人: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得到一位仁义善良的人来帮助解决问题。
2. 井水为生:指以井水为主要生活水源。
3. 激怒:使某人感到愤怒或恼火。
4. 伸出手:伸出手臂,表示要抓住某物。
5. 井绳:使用来升降井口的绳索。
6. 永远不会理解不了:表示他会时刻关注他人的困境,并致力于帮助他们。
译文Long ago, a person's family encountered difficulties. Their livelihood depended on well water, but suddenly the water in the well dried up. They sought help from many people, but no one was able to help them solve the problem. In despair, the person decided to go down the well themselves to see what was going on.The person smirked and replied, "Ancestors and predecessors, none of them starved to death because they couldn't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I'm living so well, and you still want to starve me? Impossible!"After saying this, the person reached out and grabbed the little fox by the neck, lifting it up to the well's opening. "My own survival is my business, but I won't allow you to starve more people." By that time, others had prepared torches for him. He ignited the torch and dropped the fox's fur into the well.Then, he said, "Fire burns faster than a fox, and I will be vigilant. I will never fail to understand others' plight." He removed the well rope and burned it to ashes.Explanation:1. Wearing the well (??±ù¶ÌäÍе·¦??): Refers to solving a problem by one's own efforts and intelligence and obtaining the help of a kind and righteous person.2. Livelihood depended on well water (µИе±?±???µ????г): Means relying on well water as the main source of living water.3. Infuriated (±в?і): To make someone feel angry or annoyed.4. Reached out (?ط±жн): Extend one's arm to grab something.5. Well rope (±??ІчѳÈ): A rope used for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the well opening.6. I will never fail to understand (¶??о°??·Ј¬Њ±Òй): Indicates that he will always pay attention to the predicament of others and strive to help them.。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注释穿井得一人文言文和翻译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注释穿井得一人文言文和翻译穿井得一人文言文和翻译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
溉:音gai,浇灌。
汲:音ji,从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
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
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穿井得一人故事讲的是春秋时代的宋国,地处中原腹地,缺少江河湖泽,而且干旱少雨。
农民种植的作物,主要靠井水浇灌。
当时有一户姓丁的农家,种了一些旱地。
因为他家的地里没有水井,浇起地来全靠马拉驴驮,从很远的河汊取水,所以经常要派一个人住在地头用茅草搭的窝棚里,一天到晚专门干这种提水、运水和浇地的农活。
日子一久,凡是在这家住过庄稼地、成天取水浇地的人都感到有些劳累和厌倦。
丁氏与家人商议之后,决定打一口水井来解决这个困扰他们多年的灌溉难题。
虽然只是开挖一口十多米深、直径不到一米的水井,但是在地下掘土、取土和进行井壁加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丁氏一家人起早摸黑,辛辛苦苦干了半个多月才把水井打成。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及寓意
穿井得⼀⼈⽂⾔⽂翻译及寓意《穿井得⼀⼈》出于《吕⽒春秋》,意思是打出⼀⼝⽔井后,可以得到⼀个⼈的⼈⼒,不⽤再派⼈去外⾯的井⾥打⽔;外⼈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个活⼈”,到处传谣⾔。
穿井得⼀⼈先秦:吕不韦宋之丁⽒,家⽆井⽽出溉汲,常⼀⼈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吾穿井得⼀⼈。
”有闻⽽传之者:“丁⽒穿井得⼀⼈。
”国⼈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问之于丁⽒,丁⽒对⽈:“得⼀⼈之使,⾮得⼀⼈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闻也。
译⽂宋国的⼀户姓丁的⼈家,家⾥没有⽔井,需要出门打⽔浇⽥,派家⾥的⼀个⼈去打⽔,常常有⼀个⼈停留在外⾯。
等到他家打了⽔井的时候,丁⽒告诉别⼈说:“我家打⽔井得到了⼀个⼈。
”听了的⼈就去传播:“丁⽒挖井挖到了⼀个⼈。
”国都的⼈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向丁⽒问明情况,丁⽒答道:“多得到⼀个⼈的劳⼒,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个活⼈。
”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穿井得⼀⼈启⽰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
⽿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往往失实,只有细⼼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不可轻信流⾔,盲⽬随从,⼈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全⾮。
作者吕不韦介绍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
战国末年著名商⼈、政治家、思想家,官⾄秦国丞相。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春秋》(⼜名《吕览》),有⼋览、六论、⼗⼆纪共20余万⾔,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
书成之⽇,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字者赏千⾦。
此为“⼀字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井得人的原文和翻译
语文教学资源
穿井得人①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第③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④,闻之于宋君⑤。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⑥,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⑦,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
溉:音gai,浇灌。
汲:音ji,从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
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穿井得一人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 [提示]:这则寓言提醒人们:听到什么传闻之后,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以讹传讹。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所以经常要派一个人到外面打水洗涤。
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挖了一口井,井里出来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丁家的人。
丁家的人回答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一个人使用,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1: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览·察传》。
2:溉汲——打水洗涤。
溉:音gai,
浇灌。
汲:音ji,从井里打水。
3:及——到了……的时候。
4: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国:
古代国都也称“国”。
5: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宋君:宋国国君。
6: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介词;当“向”讲。
7:使——劳动力。
8:吾——我家。
9:于——向;在10:对——回答11:不若:不如。
本段启示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察的话,切忌道听途说。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以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以丁氏的角度来讲: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