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英译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英译文意境的传达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英译文意境的传达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英译文意境的传达
徐琴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
【年(卷),期】2011(000)026
【摘要】李清照这首小令描写作者闺中生活片断的几个典型细节,创造了完整而优美的意境。

如何将原词超以象外的意境在译文中传达出来实属不易。

本文通过对许渊冲先生英译文的分析,探讨其对原词意境的传达。

【总页数】2页(P213-214)
【作者】徐琴
【作者单位】巢湖学院外语系,安徽巢湖23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评价理论视角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英译文的对比分析 [J], 胡作友;杨莉
2.汉诗英译意境传达问题的探讨——《枫桥夜泊》两种英译文意境的传达 [J], 宋志天; 胡丹
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女性主义意识英译传达 [J], 狄俊文
4.经验功能视域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英译本对比研究 [J], 王敏儿
5.经验功能视域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英译本对比研究 [J], 王敏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归化”、“异化”下李清照《如梦令》英译赏析

“归化”、“异化”下李清照《如梦令》英译赏析
S o u n d s l e e p d i d n o t d i s p e l t h e a f t e r t a s t e o f wi n e . I a s k t h e ma i d r o l l i n g u p t h e s c r e e n ; “ T h e s a me c r a b - a p p l e t r e e , ”s h e s a y s ,“ i s s e e n . ’ ’ “ Bu t d o n’ t y o u k n o w,
可能: 一种是 尽可能让作者 安居不动 . 而 引 导 读 者 去 发 挥 译 语 的优 势 他 从 外 国读 者视 角 出发 . 在 句 式结
接 近作 者 : 另一种是尽可 能让读者安 居不动 . 而 引 导 构 上最 大 限度 地 考 虑 目的 语 的 特 征 . 使 译 文 符 合 英语
0 d o n’ t y o u k n o w. “ T h e r e d s h o u l d l a n g u i s h a n d t h e g r e e n mu s t
g r o w? ”
许 渊 冲 是 主 张 韵 体译 诗一 派 的重 要 代 表 。 他 在 翻

“ 归化” 、 “ 异 化" 下 李 清照《 如 梦令》 英译

高 巍 杨 少 贽 刘静 怡
摘 要: “ 归化” 与“ 异化 ” 是 翻 译 中最 常 见 的 两 种 翻 译 语 读 者 靠 拢 . 采 取 目的 语 读 者 文 化 所 接 受 的 、 所 习惯 的 表 达 方 式 来 传译 原 文 的 内容 . 把 国外 的东 西 变 成 国 内 的呈 现 给 读 者 其 实 “ 归化” 与“ 异化” 只是 在 翻译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词赏析比较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词赏析比较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词赏析比较
柯秀华
【期刊名称】《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年(卷),期】2001(000)004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词的遣词造句、意境创造、生活感受的不同,揭示了词作品跟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的生活境遇有着密切联系,也体现了词作者高超的创作技巧.
【总页数】3页(P79-81)
【作者】柯秀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3
【相关文献】
1.李清照词《醉花阴》与《声声慢》比较赏析 [J], 侯俊国
2.对李清照两首词的比较阅读 [J], 杨春霞
3.笑谈悲歌话离别--辛词两首赏析与比较 [J], 施红梅
4.李清照两首词的比较阅读 [J], 彭强
5.译诗无止境心思宜缜密——李清照词《如梦令》六个俄译本对比赏析 [J], 谷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梦令》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如梦令》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如梦令》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共有两首,分别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这两首词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描绘了她一次愉快的郊游经历。

词的上阕“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展现了作者在溪边亭中游玩时的沉醉和欢乐。

她尽情享受美景,忘记了回家的路。

下阕“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描写了她尽兴而归,却误入荷花深处的情景。

这里的“误入”增添了一份意外和惊喜,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描写奋力划船的声音和惊起的鸥鹭,展现了作者的活泼和欢快。

整首词富有生活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则是李清照对春天将逝的感慨。

词的上阕“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描绘了夜晚风雨交加,词人宿醉未醒的情景。

下阕“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通过与侍女的对话,表达了作者对庭院中海棠花的关切。

最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

“绿肥红瘦”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景象,给人以无限遐想。

两首《如梦令》在艺术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它们都采用了短小精悍的形式,语言简洁明快,却又能够深刻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其次,两首词都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感受,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场景和心境。

此外,两首词都运用了巧妙的构思和韵律,使整首词在节奏上和谐统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从注释和翻译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词作。

注释为读者提供了关于词的背景、作者生平、词语解释等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词的内涵。

翻译则将词人的原意准确地传达给读者,使读者能够品味到原作的韵味。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如梦令》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词坛上的佳作。

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

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

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把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耀眼的明珠李清照的词,用英语翻译出来,研究他们之间的异同,这在文学研究领域显然有好处。

李清照是近代最重要的词人之一。

她出生在宋朝,其著作大多为词,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状态,显示出她的吟诗技艺和文学特点,深受文学家的喜爱。

而如今,随着中国文化的持续全球化,李清照的词越来越吸引了广大的英语读者的关注,因此,本次《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李清照的生平,她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女词人,出生于宋朝,卒于明朝,她写作的词,以及其它诗词曲艺,充满了大量的文学思想,展示了纯正的文学美感。

其作品描绘了当时的社会景象,反映了中国妇女的爱、孤独、悲怆等,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深受文学家和英语读者的喜爱。

接着,我们来讨论李清照词与英文翻译之间的异同。

李清照词中有一些独特的文字特点,比如修辞、语言色彩、表达方式等,这些文字特点都在他的诗歌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但这些特点对英文翻译来说可能是困难的。

除了复杂的文字特点之外,李清照的词也包含了隐喻和比喻,这些比喻在英文翻译中也非常难以表达,所以翻译者不能直接照搬中文中的句子,而是要重新思考,并且要有翻译成英文时的创造性,以便能够创造出英文中有比喻意味的新语句来表达原意。

此外,中文中的拟人也有不少,比如“日出江花红胜火”这句话,有一定的拟人意味,即把江花的红色比做火的热烈程度,这种拟人在英文中也有困难,所以翻译者也要有创造性,才能把原句的意思翻译出来。

最后,简单说说李清照的作品具有的文学特点。

李清照在诗歌创作中,一方面注重情思的传达,表达出真挚的情感,另一方面,也注重文字的表现力,采用诸多修辞手法,表现出浓浓的文学气息。

这种独特的文学风格,不仅令英语读者受益,也能丰富当今的汉语阅读体验。

总的来说,《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涉及到许多英译汉的技巧,翻译者必须把握好中文中的文字特点、修辞手法和比喻等,以便能够有效地将李清照词汇翻译成英文,为中外文学研究和英语教学提供良好的帮助。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及翻译【导语】:原文: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如梦令》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翻译及赏析李清照《如梦令》翻译及赏析李清照《如梦令》赏析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1、疏:指稀疏2、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3、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4、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5、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赏析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

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

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

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

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

“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

“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

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

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

“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

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让她出乎意料,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但自己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所以“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词赏析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词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词赏析李清照两首《如梦令》词赏析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晚年遭际坎坷,故其词从创作风格上看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多描写青少年时期生活,表现出她对大自然的喜爱或对爱情的追求和纯真;后期则主要描写个人遭遇,抒发故国之思,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其词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绘细腻心情,语言风格明快自然,朴素清新流转如珠,充分体现词应“协音律”、“别是一家”的创新主张。

下面试赏析比较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词来理解其词的风格和特点。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两阕,一是广为传诵的“昨夜雨疏风骤”,一是情趣盎然的“常记溪亭日暮”。

两词均为小令,结构和音律上都是单词,33字,7句,5仄韵,一叠韵。

两词的共同之处是:1.从表现手法上都侧重勾勒线条,写意传神,往往通过一两个字,一两句话,达到概括表现主题的目的。

2.从表现内容上看,也都是反映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都从醉酒、花美等自然界的变化中刻画主人公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和青春的朴素感情。

但从用语、造词以及意境内的创造上去把握,我们也可以从这两首词中看出李清照创作的不同时期不同特色和诗人不同的语言表现技巧。

一、用语、造句一“平” 一“奇” 。

“常记溪亭日暮”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平淡,“常记”表明所叙是一件时常引起词人回忆的往事,是少女时代一次郊游活动的剪影。

小令十分自然地引出了郊游事件:词人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沉醉”迷途,而又“误入藕花深处”的处境,以致慌乱击桨,“惊起一滩鸥鹭”的奇遇。

作者用语、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

但由于作者剪辑嫁接得体。

短短三十三字,便成就一幅极有情致的生活图景,从而首开“以寻常语绘精美图”之先河。

“常记”两句起的仿佛平了些,然而却自然和谐,似乎是面对知己叙述一个日常的故事,实际上已将读者带到作者所特设的词境中去,为下句的层层转折作了铺垫,颇有《红楼梦》写王熙凤之笔法。

接下来三个情态动词“误”、“争”、“惊”亦是寻常用语,但三个词连为一体、一气呵成,却正好生动地勾勒出一幅“荷池荡舟惊鸟”的风俗画。

【经典诗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翻译赏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你哪里知道?哎,你可知道?绿叶儿准是挺大挺肥,红花儿可怜又瘦又少。

[出自] 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宋]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疏:指稀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译文二】昨天夜里雨虽然下得稀疏,但风却刮得很大很急,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的海棠现在怎么样了?侍女答道:海棠和昨天一样。

唉,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赏析】这首词写法别致,是李清照的成名作之一。

全词曲折委婉,意境层层递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

同为伤春之作,词人并没有像其他诗人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侧面通过听觉、视觉等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问一答之间,花在人前花含愁,人在花前人消瘦。

一个不解愁思,一个叹时光易逝,两相对照,如花影摇曳,自有风致翩然。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写的是昨夜的情景,包含了两个内容——风雨和喝酒。

“雨疏风骤”直言昨夜的风雨:雨点稀疏,风声急骤;而写喝酒的情景却很婉转,“浓睡”即酣睡之意,证明昨夜大醉,故可知酒喝得很多;从“不消”二字,可看出词人是借酒消愁,沉沉的酣睡都不能把残存的酒力以及内心的愁苦全部消尽,足见愁有多深。

前两句一明写,一隐写,境界全出,尽显风采。

“试问卷帘人”以下五句是今晨的情景。

译者中心论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英译对比研究

译者中心论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英译对比研究

译者中心论下《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英译对比研究摘要:本文以译者中心论为视角出发,鉴赏《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徐忠杰和茅于美两个英译版本,并分析译者是如何发挥主体性来产生译文的。

通过探索该词的英译,寻求最佳翻译,以此提升读者对宋词的翻译能力与鉴赏能力。

关键词:宋词;译者中心;英译对比引言宋词,盛行于宋,是宋代文学成就最高标志,婉约派代表词人为李清照,代表作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本文从“译者中心论”出发,通过对比分析《如梦令》徐忠杰和茅于美的英译本,试图更深层次地探讨译者在宋词英译过程中的主体性,以此提升读者对宋词的翻译能力与鉴赏能力。

1.译者中心论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将达尔文的“适应/选择”学说引入了译介研究,指出翻译是译者对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的“选择”。

在翻译活动中无论是“适应”还是“选择”,都是由“译者”完成的,译者集适应与选择一身。

译者中心论下译者主体性体现在译者翻译前和翻译中过程中均进行了适应与选择。

译者在译前需对源文本进行解读,根据翻译目的、出版社要求等适应性地选择翻译标准和策略,这就是适应性选择。

而语言、文化和交际环境这三者在翻译过程中通常需要做出适应性的选择转换。

下面本文将从李清照的《如梦令》这首词的英译本中具体分析译者中心论在其语言、文化和交际环境的适应选择中的体现。

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小令,三十三字,无多余修饰,极具自然之美。

“溪亭”、“日暮”、“藕花”、“鸥鹭”这些意向构成了一幅清新淡雅的荷塘美景;同时,水声、桨声、笑声、鸟鸣声交织成一谱动人乐章。

落日入水,霞光满天,满池荷花,一幅烂漫的画卷呈现在眼前,少女洋溢的青春及游玩的乐趣清晰可见,令人如声临其境,不由得想随她一起,忽地行至藕花深处,沉醉而不知归处。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全词译文及鉴赏答案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全词译文及鉴赏答案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全词译文及鉴赏答案《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所写的,词中的那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我相信同学们肯定不会陌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关于这首词的相关知识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作者: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注释】(1)疏:指稀疏。

(2)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4)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4)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5)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翻译】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

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

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翻译赏析_1888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翻译赏析_1888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翻译赏析篇一:《如梦令》赏析《如梦令》赏析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3.13~1155.5.12),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其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语言清新自然;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语言哀婉沉痛。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二)文意赏析注释:(1)如梦令:词牌名。

(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词牌名,选自《漱玉词》。

(3)常记:时常记起。

(4)溪亭:临水的亭台。

(5)日暮:黄昏时候。

(6)沉醉:大醉。

(7)兴尽:尽了兴致。

(8)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9)回舟:乘船而回。

(10)误入:不小心进入。

(11)藕花:荷花。

(12)争渡:快速划船通过。

(13)惊:惊动。

(14)起:飞起来。

(15)一滩:一行。

(16)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译文: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傍晚,因为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

乘船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鉴赏:这是一首忆昔词。

李清照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虽然尺幅较短,但给人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意境当中。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是“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之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都辨识不出来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地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十分愉快的游赏。

接着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李清照《如梦令》的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的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的翻译及赏析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向前划啊,向前划,桨声惊起沙滩上的一片鸥鹭鸟。

[出自]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1)常记:时常记起。

“难忘”的意思。

(2)溪亭:临水的亭台。

(3)日暮:黄昏时候。

(4)沉醉:大醉。

(5)兴尽:尽了兴致。

(6)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7)回舟:乘船而回。

(8)误入:不该入而入。

(9)藕花:荷花。

(10)争渡:“争”与“怎”相通,如何的意思。

争,使劲、抢着。

(11)惊:惊动。

(12)起:飞起来。

(13)一滩:满滩。

(14)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译文】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译文二】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误划进了荷花深处。

用力划呀,用力划呀,惊飞了满滩的水鸟。

【评点】现今流传下来两首李清照的《如梦令》,皆为游记,都写了酒醉、花美的情景,风格同样清新别致。

这一首写的是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以她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

“常记溪亭日暮”点明是回忆,“溪亭“是地点,时间是在“日暮”。

词人以自然平淡之笔开篇,自然而然地将读者带入她所创造的词境当中,同时也为下文的叙述做好了铺垫。

“沉醉不知归路”承接上句,“沉醉”二字隐含着欢愉之意,暗指当时词人心底的快乐之情。

“不知归路”也曲折地表达出词人流连忘返的情致,由此可见,那是一次让词人印象深刻的游赏。

“兴尽晚回舟”进一步渲染了词人的意兴,直到兴尽天黑才往回划船。

因“晚回舟”,所以“误入藕花深处”。

此句呼应前面的“不知归路”,表现了词人的忘情。

词人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个游兴未尽的少女手摇一叶扁舟荡漾在荷花丛中的美景图,清新自然,别有风致。

李清照的词十首【《如梦令》英译文赏析】

李清照的词十首【《如梦令》英译文赏析】

李清照的词十首《如梦令》英译文赏析】:一引言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宋元戏曲史・自序》〕宋词作为ZG诗歌的一部分,折射着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宝XX 遗产。

诗的神〔意象、意境等〕与诗的形〔诗体、节奏、音韵等〕有着密不行分的同构关系,神寓于形,形之不存,神将焉附?因此英译的最高境地应是形神兼似。

林语堂先生也认为翻译文学作品“应以原文风格与其内容并重。

〞许渊冲先生在谈及李清照词的英译时谈到:“ZG词人男有李煜,女有李清照,他们用血和泪写下了各自的悲欢离合,使宋词和唐诗同成为世界文化的高峰。

1000年来,西方举莎士比亚为文化巨人;若以女性而论,则无人可与李清照相比。

〞因此,本文将从其英译版本的的传神进行比读、赏析,以使翻译工可以从中得到借鉴。

二对《如梦令》五种译本的忠实比读《如梦令》作为李清照16岁的成名作始终受到世人的推崇,也有很多译者都将其译成英文,然而诗词的翻译并不是简洁的语言传换工作,而是肩负着文化沟通的重要内容。

由此,在翻译上我们就要考虑对原文本的忠实因素。

此词的五种英译文分别取自于龚景浩、黄宏荃、徐忠杰、许渊冲、丁祖馨这五个人的英译版本。

下面笔者将对五位译者的译句进行一一比读:1 “昨夜雨疏风骤〞龚景浩将“昨夜雨疏风骤,分成两个部分。

将“风骤〞另起了一行,其含义无疑是更加突出了风之猛,而且也为下文词人自己对当前时令给海棠花造成的损害做了一个深深的伏笔。

由于海棠花经过了一夜的洗礼,怎么能够“照旧〞呢?肯定就是“落花满地〞才是。

因此词人不用去户外,只以其敏感细腻的心灵去感觉,也能知道确定是一幅“绿肥红瘦〞的狼藉景象了;黄宏荃将“fierce wind〞放在了前面,将几点摧花语置后,也是试图突出风的猛烈;徐忠杰的译文将昨夜作为了主语,对于风有多大并没有明确说明,只是描述了昨夜的气候是风加雨;许渊冲的译文和黄宏荃的类似,只是黄先生的显得更加动态一些;丁祖馨的译文有意仿照中文的短语形式,仅用了三个词组陈设开来,稍显不连贯。

三美论原则下李清照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翻译对比研究

三美论原则下李清照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翻译对比研究

三美论原则下李清照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翻译对比研究翻译与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名家李清照赋诗《如梦令》所包含的精神内核,引发着无穷的诗意思辨。

本文从李清照16世纪中叶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出发,探讨三美论原则下的译文研究。

围绕如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李清照《如梦令》中三美论原则的运用;第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选取不同诗词翻译节首;第三,比较不同作者对《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翻译;第四,将三美论原则运用于《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翻译。

一、李清照《如梦令》中三美论原则的运用散文诗作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由李清照写成的当代文学家被誉为“清词典烈”的中国十六世纪的文学名著之一。

词的内容主要是美感思想、抒情诉说及伤感情思,而结构则遵循古老的三美原则——临摹、写意以及言简意赅这三个原则。

例如,句中“昨夜雨疏风骤”押韵唱出古老的临摹歌谣;句子“寒蝉凄切”精简表达出抒情情思;句子“感我此蜀江水”更是寓意寡言却令人折服。

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选取不同诗词翻译节首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翻译,节首最常见的翻译是“La st night the rain was light, the wind was strong”,是根据宋词押韵形式选择翻译出来的,尤其是句中的“雨疏风骤”,用节奏明快的“虚拟”押韵表现出诗词之美,使其得到更加完美的翻译及形象。

另外,选用它可以使英语读者体会到“此蜀江水”清澈莲花的画面。

三、比较不同作者对《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翻译在不同译者的译文中,也存在着差异。

例如,译者王兹特提出“The cicadas' cries sound so sad last night and the wind was so strong,”将押韵的形式调整成句子的连接,“寒蝉凄切”的内容用现代的语气表达出来;而英国现代诗人陶斯·迪安、行路人夫人,则用典故翻译形式,“Rainy Summer cicadas mordent, Grumbling north-wester-wind quatrains.,”用现代古典韵文翻译出来,表现了“寒蝉凄切”的内涵,以及“雨疏风骤”的画面。

李清照俩首《如梦令》原文翻译

李清照俩首《如梦令》原文翻译

李清照俩首《如梦令》原文翻译李清照俩首《如梦令》原文翻译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俩首《如梦令》原文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翻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李清照《如梦令》及赏析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南宋词人李清照及其词作《如梦令》

南宋词人李清照及其词作《如梦令》

南宋词人李清照及其词作《如梦令》1. 引言1.1 概述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女词人,她以其才情出众和感伤细腻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她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如梦令》,以探讨她在中国古典诗词领域中的地位。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我们将对李清照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她的生平背景、文学成就以及影响与地位。

接着,我们将回顾南宋时期的词作背景,包括社会政治环境、文化艺术状况以及词作特点与流派发展。

然后,我们将详细探讨李清照的《如梦令》及其创作背景,包括词曲之间的关系与《如梦令》特点、创作主题与情感表达,以及对后世影响与评价。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内容并对李清照及其词作进行评价,同时探讨研究词人对理解中国文学史的意义。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南宋词人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如梦令》的分析,加深对她和南宋时期词作背景的了解,并探讨她对中国古典诗词领域的影响与地位。

同时,本文还旨在突出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以及研究词人对于我们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意义。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认识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如梦令》,增进对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鉴赏与理解。

2. 李清照简介:2.1 生平背景: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

她出生在南宋时期的浙江杭州一个显赫世家,祖上有武将和文人。

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学士,在文学艺术方面给了李清照很大的启蒙。

与当代知名诗人苏轼交好,受其影响深远。

2.2 文学成就:李清照以其卓越的才华和优美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她的词作多达红楼梦80余首,在南宋时期享有很高声誉。

她敏锐、细腻的感受力和对生活情感的深刻剖析使得她的词作流传至今。

2.3 影响与地位:李清照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伟大的女性词人之一。

她对后世文人以及其他女性诗人产生了巨大影响,并被尊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如梦令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李清照《如梦令》赏析李清照的如梦令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美的享受。

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下!如梦令(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今译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注释〕①溪亭:临水的亭台。

②沈:同沉。

③争:同怎。

〔赏析〕这是一首忆昔词。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 对李清照词进行绝对 的翻 译只能是一个
准。 为译者从事翻译实践和读者欣 赏翻译 作品提供 了一个新
的切入 点—— 从美学 的角度解读 中国古 典诗 词的英译。 三美
无法实现的理想 。 我们应对不 同译本产 生的原因作 出合理 的 解 释,并寻求最大限度的完美翻译 。
李清照 《 如梦令 》英译对 比研究
王丽 娜
( 洛阳师范学院 公共外语部,河南 洛阳 4 12 ) 7 2 0
[ 内容提要] 李清照研 究是 中国文学史研究 的组成部分 ,是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的热 点之 一。本文通过对 文学 史上最杰 出女词人—— 李清 照的 《 如梦令》两个不 同英文译本 的比较 分析 ,探 讨词的可译性及翻译方法 。 [ 关键词] 李清 照;《 如梦令 》 ;英译 ;对 比 [ 中图分类号] H0 9 5
李 清照词英译方法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4 7( 0 0 20 9 —2 0 87 2 2 1 )0 .0 30 雨就来逼迫 了,心绪 如潮 ,不得入睡 ,只有借酒 消愁 。酒吃
得多 了,觉也睡得浓 了。结果一觉醒来 ,天 已大亮 。但 昨夜


国内李清照词英 译共 有 2 2位译者 。根据译者采取 的不
达 。[ 1 ]
点儿没变 ! ”女主人听 了,嗔叹道 :“ 丫头 ,你可知道那 傻
海棠花丛 已是红 的见 少,绿的见多 了吗 !?” 这句对 白写 出 了诗画所不能道 , 写出了伤春 易春 的闺中人复杂 的神情 口 吻 ,可谓 “ 传神之笔 ” 。作者 以 “ 睡” 残酒 ”搭桥 ,写 浓 、“ 出 了白夜至晨 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 。然后 一个 “ 卷帘 ” ,

冲 ;自由体翻译法译者如杨宪益 、冰心、王守义等 ;采用散 文体翻译法是翁显 良。 为中国译者,长期受到优秀 的民族 作 传统文化 的熏陶和 民族感情 的培养 , 内心都怀有一份深厚 的 民族传统文化情结 , 李清 照词 英译中,形成 了译者强烈 的 在 “ 忠实性 隋结 。以许渊冲 为代表 的韵体译诗派在忠实 内容 的基础上侧重强调译诗在诗歌韵式上 的忠实追求 ; 以杨宪益 为代表 的 自由体 译诗派主 张译诗忠 实于李清 照词 内容 上的 传达 ;翁显 良的散体 译法 强调译诗在 “ 不违原文本 旨”( 即 忠 实于 原文 内容 ) 的前提 上 更注 重 诗歌 意象 和 节 奏 的表
第3 O卷
第 2期
湖北 广 播 电视 大 学 掌 报
J u a f Be V i e st or l n o Hu i T Un v r i y
Vl .0 No 2 0 3 . . 1 F b u r . 01 , 9  ̄ 0 4 e r ay 2 0 0 3 9
21 0 0年 2月
同的翻译方法 ,可 明确地分为三类 :韵体翻译法 、自由体翻
译法及 散文体翻 译法 。采 用韵体翻 译法 的译者代表 是许渊
之心情 , 已然如 隔在 胸,所 以一起身便要询 问意 中悬 悬之 却 事 。于是 ,她急 问收拾房屋 ,启户卷帘的侍女 :海棠花 怎么
样 了?侍女看 了一看 ,笑回道:“ 不错 ,一夜风 雨,海棠 还
依 旧。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上 口, 抑扬顿挫 ( 即有音 乐美) 形美 ”指译诗诗 行整齐 , ;“
或长短不齐 如原诗,要相 应的好看 ,即悦 目耐读 ( 即有建筑
美) 。从 “ 三美 ”论 的翻 译原则来看 ,许渊冲 主张应首先追
李清照 是宋 代杰 出的女词人 , 虽然其词流传至今 的不过 四五十 首,但 却 “ 无一首不工 ” 为词家一大 宗矣 ” 如梦 ,“ 。《 令》 ,便是 “ 天下称之 ”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 ,有人 物, 有场景 , 还有对 白,充分显示了宋词 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 的 才华 。“ 昨夜雨疏风骤 ”指 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 ,正 写疏 放疏狂 ,而非通常 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 ,名花正好 ,偏那风
原词的不 同理解 。 要做 到真 正理解 原文,首先要联系作 品本 身 ;其次 ,要联系作 品产 生的时代背景;再次 ,对李清照本 人的生活经历、 宋代社会发展变迁等 历史 内容 等有 一个全面 的认识 。对于翻译界 以往存在 的诗词 “ 可译 ”论 ,其实只 不
是个 “ 程度 ”的问题 。李清照词英译 的译 者不 同,理解就不
点破 日曙天明,巧妙得 当。然而 ,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
所 问何 事, 只于答话 中透露出谜底 。 真是绝妙工巧 , 不着痕
迹 。词人为花而喜 ,为花 而悲、为花。
三、译本对 比分析
翻译始终是解释 的过程 , 者的创造 性翻 译基于译者对 译
[ 收稿 日期 ]0 91.0 20 .21
求意美 ,其 次求音美 ,再次求形美 ,并力求三者统一 。而要
实现这 “ 美”通常离不开各种修辞手法 ,如双 关、隐喻、 三
拟人 、对仗等 。许渊冲译诗基本上是 每两行押一韵,同时根 据原词 中每行 的字数 ,相应 地调整译诗 的音节数 ,努力达到 “ 三美 ”要求 。下面来看看许渊 冲对 《 如梦令 》的艺术性分
( )韵体翻译法 ~ 许渊冲是我 国著名 的翻译家 , 是主张用韵体译诗一派 的 最 重要代表 。“ 三美论 ”l是许渊冲 先生在多年翻 译实践和 2 ] 潜 心的理论研 究中提 出的汉 语古体诗英译 的最高标准 , 使原
本 极抽象甚 至纯 印象的诗歌 之美有 了具体 的细化 、量化标
同,因而译本也不 同。同一作 品产 生多种 译本本身有其存在
二、原 词赏析
论即意美、音美 、形美 。“ 意美 ”是译 诗传递原诗神韵 ,不 仅 有意义 、意思 ,还得有意境 、 意象 ( 即有绘画美 ) “ ; 音美 ” 指译诗押韵 ,且音有轻重 ,相 间如原诗之平仄,使诗歌 朗朗
《 如梦令》原文如下 : 昨夜雨疏风骤 ,浓 睡不消残 酒。试 问卷帘人,却道 海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