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大全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大全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的含义(特征):(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5)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2、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及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3、论述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答:劳动力需求不能等同于劳动力需要。

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

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不同的工资水平下(即劳动力价格)条件下,有能力并有意愿使用的劳动力数量,两者缺一不可。

劳动力需求与消费品的需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购买意愿和支持能力的统一。

如消费者对某种消费品的需求,其直接目的是通过物品的消费获得某种满足。

但劳动力需求的直接目的则是为了生产剩余,也就是为雇主提供利润。

当这种生产剩余的能力为零时,需求量不会再增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量的大小与价格水平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比较的标准是价格水平。

只有在确定的时点、确定的价格水平下,才能谈到需求增加、减少还是不变的问题。

因此,劳动力需求的价格尺度就是工资水平。

(为论述题时尽量多答)4、劳动力需求的假设及其含义:劳动力需求的基本假设包括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生产技术的假设:或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假设技术条件可变。

组织目标的假设:在生产组织中,生产目标是其根本目标。

企业的生产目标也是设计劳动力需求基本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

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

市场环境的假设:分析劳动力需求还要考虑不同的市场状况。

市场状况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三种。

最常见的是假定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

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力供给基本模型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也就是说劳动力具相同的质量。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

劳动经济学复习整理1劳动力市场:这种市场上买方是雇主,卖方则是劳动者,劳动力交易并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场所。

2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力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

是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即经济活动人口】公式:劳动力年龄人口参与率:劳动力÷劳动力年龄人口 x 100%[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要求参加或参加工作的人]作用意义: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了解不同类别群体行为,可以制定就业政策,制定社会保障制度和财务计划也有意义。

3 就业率:就业者人数÷劳动年龄人口数×100%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口数×100%4经济活动人口:指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者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

也就是说是劳动力。

5工资率与工资性报酬关系,总报酬与收入关系:工资率【单位时间工资】×工作时间【数量】=工资性报酬+员工福利【实物和延期福利】=总薪酬+非劳动收入【利息红利政府转移支付】=收入6为什么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第一,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具有不同的性质,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是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

第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于生产者,满足利润需求,所以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即劳动力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7企业在对劳动力需求做决策时的原则:实现利润最大化:短期内,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企业是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的利润最大化追求者,所以使用劳动力要素的原则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个单位劳动的使用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用公式表示为:VMP=MP.PVMP=W又MP.P=W长期下【投入要素可变】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下:8劳动力需求的弹性:公式: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概念:是指劳动力工资率w增长1%所导致的劳动力雇佣量e变化的百分比。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1.劳动的概念与动因、劳动的特征与分类、劳动是生产诸要素的主体(劳动的双重功能)2.经济活动中人与人的因素、劳动关系(具体内容)3.劳动力基本概念及特征(性质)4.劳动力自身特点(一般的特点与现代科技条件下的特点——先讲科技与劳动发展的关系)5.劳动力绝对数量(明晰适龄人口——加减法表示,劳动力人口构成)判断?6.影响劳动力数量的因素人口因素、劳动力参与率、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对劳动力数量的影响7.劳动力供给概念、供给弹性、供给曲线(曲线的内容反映的经济学现象——对图形的考察)8.劳动力需求含义9.劳动力需求的性质——派生需求(劳动力需求与普通商品需求的不同—与异同相比较)10.劳动力需求曲线、需求弹性11.派生需求定理及相关的定理12.辨析: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因素、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13.什么是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的共性与特性14.劳动力市场上的三方关系(供给一方、需求一方、价格?——供给一方、需求一方、政府)15.现代劳动力市场的特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具体的内容)16.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劳动力市场特征的落实与运行机制的完善)17.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18.就业概念、劳动就业的关系19.劳动就业关系的基本内容、劳动就业关系的基本原则20.影响劳动就业的主要因素(人口、科学技术)21.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科技发展就业政策)22.劳动分配关系核心、劳动报酬与国民收入分配、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状况、最终形成的个人消费基金23.影响工资确定的主要因素: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及收入的构成24.劳动力素质的构成要素(质量和数量)劳动力素质形成的基础25.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投资的含义(数量)26.失业的概念(就业者、失业者、不属于劳动力范畴内的相关概念)27.失业的度量——失业率28.失业种类及成因: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29.失业种类(第一、第二)劳动力市场歧视概念及类型劳动;劳动力;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机制;劳动力市场均衡;派生需求;派生需求定理;劳动力需求;劳动供给;生产要素的替代效应;生产要素的规模效应;生产要素的收入效应;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素质;人力资本;工资;工资率;基尼系数;就业;失业;失业率;年失业率;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隐性失业;积极的就业政策;劳动关系1、劳动的特征是什么?2、影响工资率的因素有哪些?3、劳动力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有什么异同?4、劳动力需求与普通商品需求有什么异同?5、简述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1、从派生需求定理出发分析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汇总(共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

(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

(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

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

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

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

(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

(完全无弹性)(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

(无弹性)(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

(单位弹性)(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弹性较大)(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

(完全无弹性)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

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

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

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5)对外开放程度、(6)相应的市场环境、(7)政府政策等。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以及劳动力的价值和效率。

它关注劳动力的生产、分配和利用等方面的经济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整理一些关键的劳动经济学知识点。

1. 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力供求是指劳动力的求职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供求关系的平衡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情况。

需求方通常是雇主或企业,而供给方则是劳动者。

劳动力市场的供大于求时,失业率较高,工资水平较低;相反,供给不足时,失业率较低,工资水平较高。

2.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培训和工作经验等方式获取的知识和技能。

人力资本的增加可以提高个体的劳动生产力和就业机会,并且产生更高的收入水平。

投资于人力资本的教育和培训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发展策略,可以提高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素质。

3. 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为他们所提供的劳动而获得的回报。

劳动报酬通常以货币形式支付,如工资、薪水或工资。

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劳动报酬在不同行业、职业和地区内会有所不同。

同时,劳动报酬也受到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和技能水平的影响。

4. 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通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与典型的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劳动力市场存在许多市场摩擦和不对称信息的问题。

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导致了工资的刚性,即在经济波动期间,工资调整会滞后于变动的劳动力需求。

5. 劳动力流动性:劳动力流动性是指劳动者从一个行业或职业向另一个行业或职业的转移能力。

劳动力流动性的高低对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高度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灵活性。

6.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技术进步可能会导致部分劳动力的失业,因为机器和自动化系统可以替代某些传统劳动力的工作。

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也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需要更多具备高技能和高专业素质的劳动力。

劳动经济学重点整理word精品

劳动经济学重点整理word精品

的风是有灵性的,依着风的眼眸,我看到了那一株株桃花读信的倩影,在桃林深处,紫色的青藤爬满那个小屋。

我的小城,桃花已然开成海,像是一场粉色的春梦。

是否,可以赴一场最美的相逢,如是,便不负曾经许下的约定。

守住心底最美风景,是一种风度,一种期望。

让心,随花儿轻舞,让梦,随蝶儿翩跹。

等一缕柔风载满诗意,落满我的小院,好想,牵着你的手走在花开的路上,临摹又一个春的相遇,陌上绿色蔓延,让深情的诗句落在眉弯,打开灵魂的心门,写尽情意绵绵。

春雨如丝,暖了一季寒凉露出温暖,碧水映蓝天,云朵儿似乎摸到嫩草尖尖。

花香十里,暗香盈袖。

我们微笑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生命里,总会有一些人,渐行渐远,偶尔想起,却只是停留在文字里,那一抹淡淡的回忆。

唯有春天,总那么诗意明亮,始终晕染着眉心,让涩涩的往事随风,让一些温暖的记忆温润着心房。

珍惜眼前的幸福,紧握手中的暖意,面向青山绿水,一路微笑,一路行走……情暖山水间,盈一份诗意于心田,以云的飘逸轻盈过往,以花的姿态拥馨香满怀,以文字的杯盏邀约一曲细水长流。

煮一壶春色,与时光对语。

窗前,柳枝儿发芽,玉兰含苞,时光一直绕指馨香。

心念如这徐徐春风,荡漾成一片流云。

春落人间,一种别样的景致美了心境,所有的疲惫与忧愁也随风而去,微笑着面对生活,用内心的那份热情,那份纯真来经营生活,来创造幸福,何尝不是一种快乐?我的流年,风过,红尘入画;雨落,缠绵入心。

行走在春天里,眼里满是明丽与清澈,一树一树的花开,细碎而芬芳;一片一片的绿地,静美而清新。

嗅着阳光的味道,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真好!只要心足够明媚,纵然有小小的阴霾也无妨。

我们一路走来,沿途总会有美丽的风景。

于喧嚣红尘中,守着心灵的一方山水。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春水初生,耐人寻味。

春雨如丝,丝如媚,绵绵的不着一点儿声息。

踏春而去,不知是哪一处的红尘山水在心间已布满了雅致,心如花开,一朵娴雅的光阴,柔软着眼角的笑意,置身于安暖的春天,一抹浅喜,一怀深爱。

劳动经济学基础知识部分

劳动经济学基础知识部分

基础知识部分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所具有的属性:【08年5月多选考点】(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1.2劳动力市场的功能:劳动力市场的功能与其他市场是相似的,即通过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解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1.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08年5月单选考点】劳动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并依照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从劳动力市场现象的普遍联系中,概括和归纳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

(1)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研究方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揭示经济现实内在的构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步骤为:①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相互关联以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类相关事实资料; ②设定假设条件; ③提出理论假说;④验证。

在不同条件和不同时间对假说进行检验,用事实检验其正确与否。

检验包括应用假说对现象的运行发展进行预测。

(2)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研究方法研究客观现象的目的在于:提出一定的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并以该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以及研究如何使经济现象的运行符合或实现这些标准。

其两个特点为:①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既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消极意义。

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离不开价值判断。

劳动经济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劳动经济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劳动经济学期末知识点总结一、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1.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给者(劳动者)和劳动力需求者(雇主)之间进行劳动力买卖的场所和过程。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包括供求双方的交易和博弈,决定市场工资和就业水平的形成过程。

2. 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劳动力的供给取决于劳动者的意愿和能力,工资水平、社会保障和就业机会等因素都会影响劳动力的供给。

劳动力的需求则取决于企业的生产需求和效益,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将影响市场工资和就业水平。

3.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包括劳动力市场的分工和地域分布,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结构会影响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和工资水平。

二、影响劳动力供求的因素1. 教育和技能受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是影响劳动力市场供求的重要因素,受过高等教育和培训的劳动者往往更容易找到工作,工资水平也会更高。

2. 移民和流动性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还取决于移民和劳动力的流动性,移民和流动的劳动力会对市场供求带来影响。

3. 性别和年龄性别和年龄也会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劳动力往往具有不同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

4. 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和制度政府的政策和制度也会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产生影响,例如最低工资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都直接影响着市场工资和就业水平。

三、工资的决定因素1. 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者的边际生产力,边际生产力越高的劳动者往往能获得更高的工资。

2. 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会决定工资水平,当劳动力供大于求时,工资水平会下降;反之,当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时,工资水平会上升。

3. 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宏观经济环境也会影响工资水平,经济的增长和通货膨胀往往会带动工资水平上升。

4. 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也会影响工资水平,竞争激烈的行业和地区往往会有更高的工资水平。

四、失业的原因和解决办法1. 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导致某些行业和地区的失业率上升,需要通过产业升级和转型来解决失业问题。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市场和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分支。

下面是一些劳动经济学的知识点:
1. 劳动供给与需求:劳动供给是指一定时间内,愿意为工资而提供劳动力的人数;劳动需求是指雇主愿意支付工资雇佣劳动力的数量。

劳动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劳动市场上的工资水平。

2.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供给和劳动需求相互作用的地方。

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包括劳动力的异质性、信息不对称、工资刚性等。

3. 工资决定理论:工资的确定有多种理论解释,包括边际生产力理论、劳动力市场博弈论、工资刚性理论等。

4.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所获得的对劳动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劳动力的生产力和市场价值。

5. 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复杂的,它可以提高某些领域的劳动力需求,但也可能降低其他领域的劳动力需求。

6. 劳动力市场不平等: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种族、地区等差异,这种不平等现象会影响就业机会、收入分配等方面。

7. 劳动移民与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移民对劳动力市场也会产生
影响,移民可以填补某些行业的劳动力缺口,但也可能导致本地劳动力的失业率上升。

8. 政府政策与劳动力市场:政府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可以包括最低工资法、劳动法规、培训补贴等,这些政策旨在改善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保护劳动者权益。

劳动经济学是一个广泛且复杂的领域,以上只是其中的一些核心知识点。

进一步学习这个领域可以深入研究这些知识点,并结合实证研究和政策分析来加深理解。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类劳动行为和劳动市场的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它主要关注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劳动力的收入分配,并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劳动力市场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下面是关于劳动经济学的一些知识点。

一、劳动供给和需求1.劳动力市场:包括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两个基本要素,劳动力供给来自于劳动者,劳动力需求来自于用人单位。

2.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劳动人口规模、劳动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健康状况等。

3.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因素: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技术变革、劳动生产性、资本密集度等。

4.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市场达到供求均衡时,实现充分就业和有效劳动力配置。

二、劳动力市场的不对称信息问题1.失业:指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劳动者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寻找合适的工作。

2.隐藏性失业:指一些劳动者表面上没有失业,但实际上存在结构性失业或失业潜力。

3.劳动市场歧视:指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因种族、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等因素遭受不公平对待。

4.劳动力市场的契约问题:指雇佣双方在劳动合同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合同约束的难以实施。

三、劳动力市场的弹性1.工资弹性:指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变动对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弹性反应。

2.劳动力弹性:指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对工资变动的弹性反应。

四、技能与教育1.人力资本理论:指个体的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以及健康状况等因素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

2.教育与收入分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体往往能够获得较高的工资收入,教育对于降低收入差距、改善收入分配具有重要作用。

五、劳动力市场的福利问题1.最低工资政策:国家通过立法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水平和劳动权益。

2.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以减轻个体或家庭因意外和疾病等不可预测风险带来的经济压力。

3.劳动力市场的贫困问题:指一部分劳动者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获得适当的就业机会,导致在经济上处于贫困状态。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以及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劳动力价值和工资决定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在劳动力市场的运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知识点,下面将逐一介绍其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劳动者创造的经济价值与所消耗的劳动时间之比。

生产率的提高通常会使工资水平更高,并有助于经济增长。

劳动生产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技术水平、教育程度、劳动者的经验等。

二、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通过受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所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从而提高其生产力和劳动力市场竞争力。

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带来长期收益,从而提高整体劳动力水平和劳动者的收入。

三、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者愿意参与劳动力市场并提供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劳动力供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口数量、教育程度、就业机会等等。

劳动力供给的变化会对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产生影响。

四、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和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和质量。

劳动力需求受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企业通过雇佣劳动力来完成生产和服务,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情况。

五、工资决定工资是劳动者出售劳动力获得的报酬,工资的决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当劳动力需求多于供给时,工资水平会上涨;当供给多于需求时,工资水平会下降。

此外,工资还受到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和法律法规等因素的影响。

六、劳动市场失灵劳动市场失灵是指劳动力市场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劳动力的供求不能有效匹配。

常见的劳动市场失灵情况包括:结构性失业(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导致的行业就业机会减少)、信息不对称(劳动者和雇主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雇佣不公平)、薪酬刚性等。

劳动市场失灵的问题需要通过政府的政策干预来解决,以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作。

通过以上几个知识点的介绍,我们对劳动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涉及众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对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来说,了解和应用劳动经济学的知识点将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劳动力市场的挑战,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劳动者的福祉。

(完整word版)自考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

(完整word版)自考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

自考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第一章劳动力需求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企业要进行物质生产或为消费者提供各种服务,必须有生产要素的投入,劳动要素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本章在把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抽象掉的前提下,探讨劳动力需求的个方面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员了解与劳动力需求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理解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其短期和长期劳动力需求决策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主要因素以及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等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了解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一)劳动力的含义劳动力的概念:劳动力是一个人身体中存在的,每当他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关键点: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劳动、人口、劳动适龄人口、劳动力资源。

(二)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与劳动力需求密切相关的三个问题是: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三)劳动力需求的分类劳动力的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

长期劳动力需求与短期劳动力需求.(四)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五)劳动力需求表、需求曲线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呈负相关。

第二节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经济学在分析企业的行为时经常以企业把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做出各种决策为基础。

(1)利润最大化原理的应用利润公式:∏=R—C=QP-(Lw+Kr)(2)生产函数X = f (L ,K)在短期中,技术不变、资本固定,为了增加产量X,必须增大劳动投入量L。

(3)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

经济学中的劳动经济学知识点

经济学中的劳动经济学知识点

经济学中的劳动经济学知识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着劳动力市场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本文将系统介绍一些经济学中的劳动经济学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劳动力市场。

一、劳动力供给与需求1.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指个体或群体愿意参与劳动市场并提供劳动力的数量。

供给劳动力的决定因素包括个体的人口数量、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工资水平等。

供给曲线的变动可以受到劳动力人口结构的变化、教育政策的改革等因素的影响。

2. 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或组织需要雇佣的劳动力数量。

需求劳动力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工资支出等。

需求曲线的变动可以受到经济增长、技术创新等因素的影响。

二、劳动力市场与工资决定1.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以劳动力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市场。

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通过出售劳动力赚取报酬,雇主通过购买劳动力来获得生产力。

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点包括竞争性、不完全信息、异质性等。

2. 工资决定工资是劳动者为出售劳动力而获得的报酬,工资的决定因素主要有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工会谈判、最低工资政策等。

在理论上,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平衡时,工资将达到边际产出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平衡点。

三、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与失业1. 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通常表现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两种形式。

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包括存在壁垒、信息不对称、劳动力的异质性等。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工资决定力量将由劳动力与雇主之间的博弈关系所决定。

2. 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有能力工作但暂时找不到工作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现象的重要指标之一。

经济学中的失业类型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总需求不足性失业。

四、劳动力市场政策1. 最低工资政策最低工资政策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收入,提高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

然而,最低工资政策也可能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和劳动力市场的扭曲。

2. 工会与劳资关系工会是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集体组织的一种形式,通过集体谈判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最新劳动经济学课程复习知识点

最新劳动经济学课程复习知识点

劳动经济学课程复习知识点劳动经济学课程复习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劳动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2.基尼系数3.总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4.计时工资5.劳动需求6.计件工资7.劳动力8.劳动与资本投入的替代效应9.就业结构10.派生需求二、填空题1.实证经济学的两个假设前提,一是,二是。

2.在同一条等产量线上,劳动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代而产量不变,劳动和资本之间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

3.在等产量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即为过该点的切线的。

4.在长期中,如果要素的价格发生变化,企业将调整各种要素的投入量,直至每单位货币所购买的要素带来的边际收益。

5.如果A类工人的劳动需求相对于B类工人的工资率变化的交叉工资弹性EA,B 的绝对值小于0,则这两类工人之间的关系是关系。

6.劳动和闲暇之间的无差异曲线越陡,表明劳动供给的决策主体越重视。

7.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会导致个人向社会的劳动供给。

8.50年代末60年代初,舒尔茨连续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大胆提出和明确阐述了人力资本的概念、性质、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与途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等思想与观点,被称作。

9.我国《劳动法》规定,工资应当以形式按支付给劳动者。

10.研究个人和企业在工资和风险之间的选择时,向上凹的是无差异曲线,向下凹的是等利润曲线。

11.用于分析个人在工资和伤害风险之间选择的曲线叫。

12.享乐主义模型认为,其他条件相同,工资率随着危险程度的上升而。

13.性别歧视通常采用两种比较明显的形式,即和。

14.和一般经济学的研究和分析方法相同,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和分析方法有的研究方法和的研究方法。

15.在短期,企业的劳动需求为其等于时的劳动投入数量。

16.完全竞争条件下,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斜率为,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斜率为。

17.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分析实际上是分析企业在和之间的选择。

18.一簇不同的等成本线中,越远离原点的等成本线,所代表的企业总成本。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比的数值。

3、互补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对生产要素B的需求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

4、替代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生产要素B的数量下降,则生产要素A是生产要素B的替代性生产要素5、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

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6、替代效应: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闲暇的相对价格(工资),当闲暇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对闲暇的需求应该下降,导致劳动者每周工作更多的工作时数。

替代效应=△H/△W>07、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不变(W)的条件下,收入变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比例。

如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8、家庭等产量曲线:就是指在生产同样家庭商品产量的家庭生产时间和购买物品的不同要素组合的轨迹。

9、交叉替代弹性:就是指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成员i的工资率变化所引起的家庭成员j的工作时数的变化。

10、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11、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12、劳动力流动:即地域性流动、行业性流动和职业间流动。

13、职业流动率:是某年中改变职业的就业人数与总的就业人数之比。

14、前市场差别:社会使得有些成员只能接受较少的教育或者得到较差的健康照顾,由此而造成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上的差别我们称为前市场差别。

(完整word版)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第一章1.劳动力: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产生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劳动力资源: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的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质量的乘积。

3.劳动力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4.长期与短期劳动力需求长期: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无论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

短期:指资本存量不变,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即把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称为短期需求。

5.劳动力需求、供给曲线(图1-1)图1-1劳动力需求曲线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联系。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π=R-C=QP-(Lw+Kr) 7.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图4-2):在短期定义中,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

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都先增后减/AP 与MP 的交点是AP 的最大值/MP=0,总产量最大)8.假设企业的产量X 增加,价格P 不变(完全竞争),SD总收入与总成本曲线(盈亏平衡点)9.单个企业的产量决定:当边际收入MR=MC边际成本时,产量X*,获得最大利润10.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价格11.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工资12.整个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函数L*W=L1W1+L2W2+…13.在长期劳动需求中,资本成为可变的生产要素14.等产量曲线:表明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方法,资本和劳动投入的不同组合,其产量相等。

15.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替代效应: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效应。

(w↑,等产,劳动L1-L2被资本K2-K1取代,等产量曲线曲率越小,替代的可能性加大)规模效应: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供给曲线左上移动)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效应。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比的数值。

3、互补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对生产要素B的需求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

4、替代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生产要素B的数量下降,则生产要素A是生产要素B的替代性生产要素5、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

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6、替代效应: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闲暇的相对价格(工资),当闲暇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对闲暇的需求应该下降,导致劳动者每周工作更多的工作时数。

替代效应=△H/△W>07、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不变(W)的条件下,收入变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比例。

如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8、家庭等产量曲线:就是指在生产同样家庭商品产量的家庭生产时间和购买物品的不同要素组合的轨迹。

9、交叉替代弹性:就是指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成员i的工资率变化所引起的家庭成员j的工作时数的变化。

10、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11、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12、劳动力流动:即地域性流动、行业性流动和职业间流动。

13、职业流动率:是某年中改变职业的就业人数与总的就业人数之比。

14、前市场差别:社会使得有些成员只能接受较少的教育或者得到较差的健康照顾,由此而造成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上的差别我们称为前市场差别。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摩擦性失业
2.就业
3.互惠交易的原则
4.希克斯——马歇尔需求定理
5.劳动力
6.劳动力市场歧视
7.交叉弹性
8.特殊培训
9.文凭信号功能
10.劳动力市场歧视类型
11.基尼系数
12.家庭劳动供给弹性
13.替代效应
14.产出效应
三、多选题(10×2=20分)
四、判断题(10×1=10分)
五、问答及论述
1、如何理解劳动、劳动力、劳动力市场、劳动经济学、人口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
2、举例说明运用规范经济学或实证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方法及步骤?
3、简述失业带来的影响?
4、简述希克斯——马歇尔需求定理?
5、作图分析解释效率合约曲线?
6、试解释工资刚性?
7、什么是广义工资、狭义工资;工资和薪水有何区别?
8、目前在我国影响工资的内在要素在下降, 而外在要素在上升,试分析其原因?
9、补偿性工资理论是否有现实意义?
10、效率工资理论的要点?
11、推导并画出个人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什么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而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却不是?
12、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那些?
13、简述效率工资的理论?
14、建立教育的文凭信号模型?
15、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含义是什么?怎样理解前市场差别和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关系?
16、如何测量工会的纯工资优势?结合图形分析哪些因素影响到工会的纯工资优势的测量?怎样影响的?
17、试比较完全竞争企业、卖方垄断企业和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异同?
18、。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排版)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排版)

第一章导论劳动是人类社会活动最普遍的现象,是人的本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经济学家说,劳动创造了财富,“整个世界都弥漫着劳动的恩惠”。

所以,有了人类,有了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开始就有了人们对许多劳动问题、经济问题的研究,有的人甚至提出至今仍有影响的劳动经济思想。

但是,总的来说,人们对劳动的探索经历了四个阶段:孕育、形成、独立发展和学科体系发展与完善阶段,不同阶段形成了不同劳动经济理论。

第一节劳动力供给概述一、劳动力含义劳动和劳动力,是劳动经济学中最基本的范畴,从理论上界定劳动力范畴有很多种。

其中,马克思给出的定义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有以下几层意思:⒈劳动力是一种劳动能力,是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而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或提供某种劳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与自然界的水力、电力、风力不同。

而且,还从概念上将人所具有的劳动能力与其他能力区别开来,人的能力很多,交际能力、应试能力、表达能力,这些能力并不是人在生产使用价值或提供劳务过程中所运用的能力,就不是劳动能力。

⒉劳动力是一种与人的活体相联系的劳动能力,所以会有以下特征:一是受人的意识支配和控制,所以劳动力的发挥是有弹性的,如何发挥人的劳动积极性是一个重要课题;二是具有再生性,如何保证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的可持续性,也是值得关注的;三是劳动力的存在以人的生命的延续和身体的健康为条件,所以认定生命与健康是劳动力存在的基础。

⒊劳动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体力和智力分别产生于人的躯体和大脑,它们是相互分工、共同合作的。

所以,劳动力不是一种简单的生理现象,包括自然、经济、文化等因素在一体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体力、智力在劳动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变化的,智力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也越来越大。

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境下,劳动力有着不同的含义,通常有三种意思:一是指人的劳动能力,通常说的“节约劳动力”、“开发劳动力”;二是指有劳动能力、从事劳动活动的人,也即“劳动者”,如“管理劳动力”、“招收劳动力”、“调配劳动力”等;三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的劳动者总和,如“工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社会劳动力”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

(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

(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

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

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

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

(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

(完全无弹性)(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

(无弹性)(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

(单位弹性)(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弹性较大)(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

(完全无弹性)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

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

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

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5)对外开放程度、(6)相应的市场环境、(7)政府政策等。

9、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技术进步在各种各样的经济变量中对劳动力需求量如何发挥影响,取决于:(1)在生产等量产品时劳动与资本可以获得何种程度的节约;(2)通过下调产品价格,以及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产品需求。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1、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劳动及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上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企业,一个雇请了保姆的家庭)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5、何谓劳动力供给的无差异曲线主体对于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的评价或选择,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A 种组合与B 种组合对他提供的效用相同,他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何种组合的选择顺序在前,此时,A,B 两种组合对于主体来说是无差异的。

那么,将与A 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具有相同效用的所有组合点连接起来,得到的曲线即为无差异曲线。

6、个人劳动力供给受到哪些约束个人劳动力供给取决于政府政策、社会意识、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就经济因素而言,主要有财富总量、工资率、个人偏好等。

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劳动者受教育时间的长短;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状况;其它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也会产生影响。

均衡:它所描述的是一个系统的特殊状态,即运动的物体在受到方向各异,但作用相互抵消,合力等于零的外力作用时,受力的物体所处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即为均衡。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互作用,当供给等于需求时,即实现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需求与供给数量虽不相等,但市场上已没有改变这种不相等格局的力量,市场价格也因此而稳定下来。

这种不稳定状态实际上也是一种均衡状态,但与传统均衡理论的解释不同,所以被称之为“非均衡”。

U——V 分析:是从失业与职业空位,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

1、如何理解古曲均衡的概念?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均衡状态下,相互对立中的任何一种力量在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

在均衡状态下,对立的行为主体的利益共同达到了最大化。

(1)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按照均衡市场的覆盖范围局部均衡分析:在经济学中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一种商品的价格只取决于他本身的供求状态,而不受其他商品影响。

一般均衡分析:考察市场上所有市场、所有商品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

(2)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均衡分析——根据对均衡的时间特性的不同规定静态均衡分析:抽象掉时间因素,设定变量的调整能瞬间完成,调整时间为零。

动态均衡分析:认为经济变量调整过程中时间的重要性,着重变量不同时间的变动,分析变化过程。

2、如何理解现代均衡的含义?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均衡状态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因素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

现代经济学中运用的均衡分析方法与经济的均衡状态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俩系,均衡分析方法在于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说明实现均衡的条件以及如何实现均衡。

6、为什么说劳动力市场是比较典型的非均衡市场?主要有三个原因:(1)工资率(包括名义工资率和实际工资率)作为劳动力的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因为人们的消费已达到一定水平,要退回去习惯一种更低的生活水平是很困难的。

工资刚性使价格机制往往不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充分发挥作用。

(2)由于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所以劳动力需求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要受产品市场需求的调节。

(3)由于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劳动力供给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受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调节。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又称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有酬性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制度劳动时间:劳动时间由企业规定,即使工资率相同,随着劳动时间的不同劳动力参与率也会变化,而且缩短劳动时间会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的可能性增强。

既由企业制度劳动时间相关内容。

余暇时间:除劳动时间以外的时间就称为余暇时间。

2、试述劳动时间的主要功能与特点?(一)劳动时间的特征1、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间。

劳动者每日/周从事工作时间最长限度由法律规定。

2、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和用人单位计发劳动报酬的时间。

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依法规定的实践从事劳动;用人单位则按照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内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和支付劳动报酬。

3、实际劳动时间与从事有关活动所花费时间的总和。

包括劳动者的实际劳动时间、从事与生产有关的活动的时间、依照法律法规或有关行政指令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

(二)劳动时间的功能1、计量功能。

劳动时间是计量劳动投入量多少的主要尺度。

2、指示功能。

劳动时间是经济发展的指示器。

3、保证个人及社会维持和发展的功能。

4、人际交往功能。

生命周期:本书所说的生命周期系指与就业密切相关的人生各重要阶段,因此也可能称为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就业与就学决策:在生命周期中,人们首先面对的重要选择是就学还是就业。

随着社会、经济与教育的发展,在人们对教育的支付能力提高的同时,教育能够吸纳更多的求学者,再加上人们对教育、知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等方面认识的发展,选择就业的年龄出现了向后推移的倾向。

这种倾向可以通过不同年龄组劳动参与率的变化和大学入学率的变化显示出来。

即是进入社会参加就业,还是继续读书多学知识的决定层面。

退休决策:达到规定的年龄,看是否退休还是继续就业,从方面因素去考虑这个问题。

2、影响就业与就学决策的因素是什么?人们接受教育活动最终要与参加有酬的社会劳动联系在一起,接受学历教育的活动总有终结之日,接下来便是就业。

学历教育的发展要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大学入学率的增加在经济与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时期可能更快,但并不是在任何时期都能保持增加的态势。

在经济和高等教育调整期,大学入学率还有可能下降,这意味着就业年龄前移。

把大学作为投资加以考虑,通过受教育对未来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的预期,为此有必要放弃现在的收入机会(就业)。

把大学教育当作消费看时,与其他消费需要相同,家庭收入和相对价格的变化会对人们参与大学教育的愿望造成影响。

工资形式: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作为劳动要素均衡价格的工资,亦称之为劳动报酬。

在明确工资等同于劳动报酬后,工资形式即劳动报酬获取的形式。

(一)基本工资、(二)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三)福利。

工资职能:工资职能即由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作用。

工资具有补偿职能、激励职能、调节职能和效益职能。

相对工资:工资水平决定于维持工人自身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总价值或价格。

工资刚性:是指劳动力市场上的货币工资水平向下浮动的可能性或工资向下变动的弹性非常低。

按要素分配:该理论认为各种报酬取决于各种相应的投入,凭投入取得报酬,投入了什么要素就按一定的标准取得相应的报酬。

社会各阶层、居民之所以有资格取得报酬收入,是因为他们为生产这些“收入”提供了生产要素,即有所“投入”,这些投入才是收入的来源。

按劳分配:在收入工资分配中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调控原则,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配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改革而提出的。

5、如何正确理解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理论?(一)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阐述:1、板块论。

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反块式的结合。

2、过渡论。

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过渡性的,是为了防止发生思想混乱而采取的变通策略。

3、融合论。

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具体实现形式1、“五要素比例分配法”,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就是要公平地处理“五要素比例分配”——劳动力、资本、经营能力、技术、土地。

2、“劳动分工论”,即劳动者不仅获得工资,还要从剩余利润中分享一部分。

3、“广义结合论”,即从社会、企业、个人三个层次来进行。

两者结合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工资差别:所谓工资差别,是指劳动要素供给者之间在要素服务收入数量方面的差异和相互关系。

职业间工资差别:现代经济学一般用职业的非货币(或职业的非金钱)特征来解释为什么相同素质的劳动者之间工资会有差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