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一中九年级化学学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扫描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全单元教案)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课题分析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
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进化学。
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
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了解。
设计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看书上的彩图,感知到化学真奇妙→学生看录像带,初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带着问题,学生看书,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
初步感知“观察”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假设“没有化学”,让学生预测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进一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指导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可自主编辑word)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可自主编辑word)夯基提能作业题组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A组基础题组一、选择题1.(2021河南中考,1,1分)以下制造进程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石油分馏C.铁水铸锅D.麦磨成面2.(2021南阳新野一模,6)物质的性质决议用途。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银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常用来做导线B.应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生动,焊接金属时可作维护气C.应用稀有气体通电可收回不同颜色光的化学性质,可作电光源D.氢氧化钙呈碱性,能和酸性物质反响,因此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3.(2021安阳期末统考,1)生活中的以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B.冰雪消融C.粮食酿酒D.湿衣服晾干4.(2021洛阳统考,1)以下进程中不触及化学变化的是( )A.高粱酿酒B.燃放烟花C.干冰升华D.牛奶发酵5.(2021郑州一模,1)以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葡萄〝变〞美酒B.水果〝变〞果汁C.树根〝变〞根雕D.玉石〝变〞印章6.(2021河南摸底卷,1)以下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7.(2021新乡一模,2)以下演示实验,水发作了化学变化的是( )8.(2021焦作武陟一模,1)2021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协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
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文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
以下消费和工艺中主要表达化学变化的是( )A.纺纱织布B. 烧制陶瓷C. 活字印刷D.用青铜制酒杯二、填空题9.(2021林州期末统考,15)空气的成分中能供应呼吸的是;被以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的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所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10.(2021天津中考,16,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一些物质在消费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
现有①二氧化碳②活性炭③氮气④熟石灰⑤硝酸钾⑥不锈钢,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作冰箱除味剂的是;(2)绿色植物停止光协作用吸收的是;(3)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可配成波尔多液的是;(4)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的是;(5)可用于制造炊具的是;(6)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和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和学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生活中的典型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识别哪些是化学性质,哪些是物理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并能够运用化学知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化学实验为媒介,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的现象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重点难点重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分。
难点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教学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师: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我们知道,大到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
正确认识物质的这些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
下面我们来观察几个小实验。
二、推进新课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1(2)首先展示胆矾,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然后进行实验。
[演示]实验1-1(3)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
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学设计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1)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 (1)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 (4)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7)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7)第2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1)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13)第1课时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药品的取用 (13)第2课时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及洗涤 (16)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联系及运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神奇的“化学”【演示实验】课前准备,取两张同样大小的白纸,在白纸1上用无色的酚酞试液写上两个大字“化学”,晾干;课上,用喷壶向白纸2上喷氢氧化钠溶液,无变化,接着再向白纸1上喷氢氧化钠溶液,这时白纸1上出现两个红色的大字“化学”,学生很惊讶。
同学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内容:物质的变化。
合作探究探究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出问题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
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探究实验实验及装置变化前的物质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水的沸腾液态的水液态水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又凝结为液态的水液态的水无(2)胆矾研碎块状的胆矾蓝色块状固体被研碎成粉末粉末状的胆矾无(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立即生成蓝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有(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颗粒状石灰石等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课堂讨论归纳总结知识拓展1.物理变化常见的三种形式:状态(固、液、气)的改变,形状的改变(矿石粉碎等),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白炽灯通电发光、放热,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
新乡市第一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复习(课后培优)
新乡市第一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复习(课后培优)一、选择题1.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①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mL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可以用烧杯代替量筒③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右手心向着瓶签拿药瓶倒液体试剂④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液体时,滴管的尖嘴口端要靠在试管壁上,使液体沿管壁流下,防止液体飞溅出来⑤观察量筒里液体的体积,应把量筒举起,让视线与量筒的液面相平,再读出数值⑥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头A.①②③④⑤B.③⑤⑥C.②⑥D.①⑥2.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白磷自燃B.铁生锈、干冰升华C.冰化成水、火药爆炸D.硫燃烧、电解水3.下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B.C.D.4.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蜡烛熔化B.牛奶变酸、蜡烛燃烧C.天然气燃烧、蔗糖溶解D.干冰升华、钢铁生锈5.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不相符的是方案结论比较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较空气中多说明白烟其有可燃性说明酒精灯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A.A B.B C.C D.D6.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给固体加热C.给液体加热D.熄灭酒精灯7.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先把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mL,这位同学取出的液体体积()A.8mL B.大于8mL C.小于8mL D.无法确定8.正确的实验操作对人身安全和实验结果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读取液体体积B.检查气密性C.称量固体D.倾倒液体9.下列实验操作或设计中正确的是A.用100mL量筒量取8.5mL的水B.检测装置气密性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倾倒液体药品10.实验操作也是化学学习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下列实验操作没有错误的是()A.液体读数B.液体取用C.过滤D.滴加液体二、填空题11.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河南新乡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复习(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
小芳同学对解决“气密性检查”类问题建构的思维模型如图甲所示。
结合小芳建构的思维模型,完成如图乙装置的气密性检查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向锥形瓶中注入水至a处,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构建封闭体系”B.注入水后,向左推或向右拉注射器的活塞均可改变该装置的压强C.向左推注射器活塞时,观察到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气密性良好D.注射器连接长导管也可以进行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C解析:CA、向锥形瓶中注入水至a处,水面超过导管末端,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构建封闭体系”,故A说法正确;B、注入水后,向左推会增大装置内压强,向右拉注射器会减少装置内压强,故B说法正确;C、向左推注射器活塞时,装置内压强增大,导管内形成一段液柱,则说明气密性良好,故C说法错误;D、注射器连接长导管,向外拉注射器若看到长导管中上升一段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也可以进行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2.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A.B.C.D. D解析:DA、用手捂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增大,玻璃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锥形瓶中的液面,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内继续注水,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下降,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大,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形成一段液柱,说明装置不漏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若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图中所示文字说明装置漏气,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已知:Cu+2H2SO4(浓)=CuSO4+SO2↑+H2O。
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好) (新版)新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第一课时)课前反思:1、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2、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发生。
3、什么是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情景体验】在美国华盛顿的教育场所有这样一幅标语:“听了,我知道;看了,我理解;做了,我记得。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一、探究实验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完成下列探究。
1、蜡烛燃烧实验探究的目的:观察蜡烛燃烧的变化,并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2.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的实验过程:【思考与交流】:讨论下列问题。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所能得出的主要结论:蜡烛硬度_____ ,_____溶于水,密度比水_____ 。
燃烧时火焰分三层,_______温度最高、_______次之,温度最低是_______。
燃烧产物有______和___________ 。
熄灭后的白烟为。
探究实验入门问题情境小明同学发现点燃的蜡烛刚熄灭时会有一缕白眼袅袅上升,这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为了一探究竟,于是,他决定和其他两位同学一起探究【】点燃的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小红同学猜想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小刚同学猜想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小明同学猜想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1、查阅资料:(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二氧化碳气体不助燃、不能燃烧。
2、将白烟冷却后看是否能成为液态的水。
3、用澄清是石灰水来检验白烟是否是二氧化碳。
4、用燃着的木条去接触白烟,看它能否燃烧。
【】1、熄灭蜡烛火焰,立即用一个干净的冷烧杯罩住白烟,观察到烧杯壁上没有白烟。
2、熄灭蜡烛火焰,立即用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观察烧杯壁上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新乡市第一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复习(课后培优)
一、选择题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试管、蒸发皿、量筒、燃烧匙都可以用来给物质加热B.用镊子小心地将块状固体放入垂直的试管中C.用100mL量筒取9.5mL氯化钠溶液D.用托盘天平称量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5.0g D解析:DA、量筒不能加热,错误;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错误;C、量筒选用时要选择比所测量液体稍大的量筒,误差会较小,所以不宜100mL量筒量取9.5mL氯化钠溶液,错误;D、由于托盘天平的精确度只能达到0.1克,可以用托盘天平称量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5.0g,正确;故选D。
2.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白磷自燃B.铁生锈、干冰升华C.冰化成水、火药爆炸D.硫燃烧、电解水B解析:BA、酒精酸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白磷自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干冰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正确;C、冰化成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是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都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B。
【点睛】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3.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等于20mL B.小于20mL C.大于20mL D.无法确定C解析:C仰视读数为30mL,仰视时读数偏小,量取的实际体积偏大,所以仰视读数体积为30mL,实际大于30mL,俯视读数为10mL,俯视时读数偏大,量取的实际体积偏小,所以俯视读数体积为10mL,实际小于10mL,故实际倒出的体积为大于20mL。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热爱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触化学的魅力、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化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探究之欲。
【教学难点】了解什么是化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视频录像、拓展教学内容的相关素材及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2、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烧杯、玻棒、白纸(用NaOH溶液书写“变化中学、探究中学”后晾干)、NaOH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常见或不常见的材料、用品、食品、药品等实物和相关的说明书、商标等,以及相关的现代高科技信息资料。
【教学设计】1、教学方法: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实验展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2、教学步骤:3、活动与作业:请你参考下列主题(任选一个或多个)或自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查询相关材料或自主上网搜索(可参考课件)、,完成一篇小论文或自办、合办一期小报(报题目自拟,突出个性、特色)进行交流:①有关化学学科形成的历史②化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举例③探索学好化学知识的方法④你最感兴趣的化学前沿知识⑤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化学知识⑥其它(自拟)6、其它途径:学校、社区、工厂……的图书室、资料室、档案室等。
【点评】本课题是九年级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的第一课。
谭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展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视频导入”抓住了学生眼球,物质世界绚丽多彩的第一印象,浓缩了历史的变迁、拓展了求知的视野。
教学中注意发挥教科书“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的特色,培养学生“解读图文”的自学能力,通过互动实践的探究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学习目标】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学习对实验现象观察、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重点难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定义。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学习内容一物理变化【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6~7页的实验1-1(1)和1-1(2),简单介绍一下实验仪器及药品。
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讨论交流】请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几个例子。
【温馨点拨】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木头制成课桌、瓷器破碎、车胎爆裂、汽油挥发等。
【名师归纳】1.做化学实验时,应该重点观察试剂(如水、胆矾、石灰石)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思考为什么发生变化。
2.物理变化中物质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在状态、形状、颜色等方面发生了改变。
【反馈练习】1.厨房里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D)A.煤燃烧B.刀生锈C.菜腐烂D.水蒸发2.从化学的视角来看,下列名句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C)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曾青(指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BCDE。
A.铁铸锅B.木头制桌椅C.汽油挥发D.灯泡发光E.香水挥发F.蜡炬成灰学习内容二化学变化【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7页实验1-1(3)和1-1(4),简单介绍一下实验装置。
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讨论交流】1.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学会观察?2.请举出生活中化学变化的几个例子。
【温馨点拨】1.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在观察中思考,对观察到的变化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归纳,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
2.生活中化学变化的几个例子:铁生锈、煤燃烧等。
【名师归纳】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都不能作为判断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二、合作学习(我的学习为做主)
(一)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首先要将集气瓶中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在水槽内。然后将饮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向瓶中缓缓吹气,收集满后,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盖好集气瓶口,取出集气瓶放在桌子上。
1.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例如:、都属于物理变化。
2.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例如:、都属于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常表现为、、等,还伴随的变化,表现为、、等现象。
(Ⅱ)物质的性质
1.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
2.物质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2)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
二、合作学习(我的学习我做主)
(一)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小组讨论:
①如何点燃酒精灯及熄灭酒精灯?
②哪层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如何检验?
动手完成实验1—5
2. 给物质加热(阅读课本P21“注意几点”)
动手实验1—6,把现象填在P21的表格中。
总结:①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与桌面 倾斜角;
(1)试管常用做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或时使用。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夹持试管常用。
(2)玻璃棒用于、或转移液体。
(3)酒精灯常用于。
(4)胶头滴管用于和少量液体,用过后应立即,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5)铁架台(包括和)常用于固定和支撑各种仪器;
(6)烧杯常用作和的反应容器,在或时使用。加热时应放在上,使其。
b.化学变化,如实验。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学习重难点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导学过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预习检测:
预习蜡烛燃烧的现象、蜡烛火焰的构造并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学生蜡烛、火柴等准备情况。
2、蜡烛火焰的构造。
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组成
颜色
状态
密度
硬度
燃烧时
火焰的分层及温度
学习反思
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第4学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2、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3、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讨论交流]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判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别它们。
[点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是不能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则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区别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火焰熄灭是二氧化碳,烧得更旺的则是氧气;②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不变浑浊的是氧气。
[迁移]我们在生活中了解到很多事实,如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酒精用于燃料,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这些事实都表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识别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
能够用化学知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教学难点:通过物质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准备仪器: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药品: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演示“火柴梗被折断”“玻璃破碎”“火柴梗的燃烧”等小实验。
让同学们思考,这些变化有何不同,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实验1-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
[实验]演示实验1-3胆矾溶于水,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演示实验1-4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
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有无新物质生成1液态的水2块状的胆矾3蓝色硫酸铜溶液4块状大理石[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分析]可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判断依据)[讨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的例子有哪些。
[举例]铁生锈、煤气燃烧、燃放鞭炮等。
[分析]通过以上讨论和课本图1-4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②常伴随能量变化。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