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学习并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 走进生活——对小学数学活动设计的几点思考
设计成 四个层次进行 ( 1 ) 活动前 , 教师为每组学生
准 备零币 ( 一分、 五分 、 一角 、 二角、 五角、 一元 、 二 元、 五元等 ) ; ( 2 ) 活动开始 , 把准备好的人 民币发给
真实的生活场境 , 提供大量的数学信息。这样 , 既让 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彰显了数 学鲜活的生命力 ,促使学生萌生主动运用数学解决
实际问题的意识 。
( 一) 课 前 调查 , 萌发 应 用意识 -
所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 的能力 ,从 日常生活人手学
习知识 , 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又促进对新知识 的
中图分类号 : G6 2 3 . 5’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0 1 0 X ( 2 0 1 3) 0 8 — 0 0 6 2 — 0 3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 : 数学的知识 、 思
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 和发展 ,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因 此, 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 ,
一
、
课前收集的信息和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投入到探究
知识 的过程中, 直接切入本课知识重点 。 在收集信息 中, 学生了解的是社会 , 深入 的是生活实践 , 观察能 力、 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得以明显提高 , 求百分率这 个知识重点 , 在学生头脑中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
海, 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 的。同样 , 生活离开 了数学 , 那将是一个无法想象的世界。因此 , 在教学 中, 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 巧妙创设
让生活走进数学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生活与数学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但是它们并不是完全隔离的。
他们之间存在着一
种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让生活走进数学,以及让数学走进生活,来
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个概念。
让生活走进数学,意味着通过生活中的问题和实际情况,来引导和应用数学知识。
我
们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具体的数学运算和推理。
我们
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测量问题,比如计算面积、体积等。
我们还可以通
过数学建模,对复杂的生活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比如交通流量、粮食产量、气候变化等。
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问题,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生活走进数学和数学走进生活不仅可以相互促进,还可以相互补充。
通过将生活走进
数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而通过将数学走进生活,我们能够更好地解
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这样,我们既能够提高数学的应用价值,又能够提高生活的质量和
效益。
教案设计:从生活中学习数学
教案设计: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涵盖了数学思维、逻辑思维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然而,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很多学生对数学并不感兴趣。
因此,应该从生活中寻找与数学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学习数学。
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活中常见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和合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加深对数学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如公交车发车时间、超市促销比较、购物打折、食物配比等等,选择适当的问题作为教学材料。
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主线,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从而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实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方法的研究,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性和实用性。
2、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进行集体思考、讨论和实际操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或两人合作进行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3、课堂互动法教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形式,如演示、互动讲解和小组讨论等,来推动课堂氛围的活跃化和互动化,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实现知识的输入与输出。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数学”和“数学到底有什么作用”等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2、核心学习以数学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思考、合作探究,并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授课、展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中获得实践操作体验,提高学生的兴趣。
3、课堂巩固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互动讨论,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效果的巩固。
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体会数学 心得体会
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体会数学心得体会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发生在身边的实例作为课程资,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兴趣,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单调枯燥,而是与我们时刻相伴。
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学,让数学知识走进日常生活。
一、太阳和地平线中的数学在学习直线和圆位置关系时,这样设置问题情境:清晨起床后,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太阳的轮廓线就像一个运动的圆,从地平线下升到空中。
让学生进入想像中,这时如果把太阳当成数学中的一个动圆,地平线当成数学中的一条直线,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从清晨到中午,太阳与地平线的不同位置关系: ■从而很容易得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既形象、生动,又印象深刻。
还可让学生尝试用一个橘黄色乒乓球当作太阳,把桌面边缘当做地平线进行演示。
这样使学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学习数学,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国旗中的数学在学习相似形时,可以这样引入: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我们学校每周一也要升国旗,同学们对此并不陌生。
尤其是在奥运赛场上,运动员夺得世界冠军,国旗就会徐徐升起,民族自豪感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油然而生,请同学们观察:① 国旗中四个小五角星形状之间有什么关系(形状相同,大小也相同)② 国旗中大五角星与小五角星形状之间有什么关系(形状相同,大小不同)这样既复习了全等形,进而又引出了相似形。
在学习了相似比之后,发动学生动手测量一下,学校常升的那面国旗的长、宽,大小五角形的尺寸以及在国旗中的位置。
请学生自己按照一定的比例,自制一面小国旗,并涂上颜色。
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脸上还洋溢着自豪感。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灵巧性,又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孕育着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运动赛场上寻找数学的身影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时,请同学们画出在跳高、跳远过程中,运动员从起跳、最高点、落地,身体所运行的路线。
如果将运动员的身体看成一个点,那么这就是二次函数图象。
让数学学习走进生活
课堂连线
书本 。”数学课程标准》 《 在总 目标 中提出“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
的思 维 方 法 去 观 察 、 析 现 实 社 会 , 分 去解 决 H常 生 活 中 和 其
他学科学 习中的问题 ,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可见 , 突出数 学 的现实性和时代性 , 是新课 程的主流 。培养学 生 良好 的数感 、 良好 的数学观 ,用 数学 的思维 去思考 H常生活 中的一些 问
薯
臬
法, 渗透 了一定 的数学 思想和方法 , 培 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关注 学生 不同的思维过程 ,鼓励他们 的各种想 法 ,并 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 的机
会 , 利 于 促 进 学 生 个 性 化 学 习 , 足 有 满
奎
比如 :这筐水果有 多重? 他 总是 回答 :这 筐水果有 4 “ ” “ 5重。 ”
活 的数学实践活动 , 体验“ 生活 中处处有数学” 。 国庆 节 班级 开联 欢 会 , 用 5 元 买水 果 , 想 O 怎样 买最 合 适 ? 学生们通过调查、 比较 , 最终用 5 元 买了质优价廉的水果。在 O 这 次活动 中,他们不仅运 用了学到的各种数学知识和方法, 还 锻 炼了 自身的社会 实践能力。并逐 步明确学 习的 目的在 于实 用, 只有课 内学好 了数 学知识才能更好地让数学服务于生活。
以有 效 地 帮 助 教 师 改 变 自 己 的教 学 方 式 , 而促 进 学 生 学 习 从 方 式 的转 变 。 班 上 一 学 生做 应 用 题 时 有 一 类 问题 的 答 句 老是 出问 题 。
生活问题往往具有开放性 ,由于
学生观察 、 问题的角度不 同, 以 思考 所
出现 了 不 同 的答 案 。 生 通 过交 流 , 学 知 道 了 同 一 问 题 可 以 有 不 同 的 解 决 方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而要让数学教学具有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氛围(即情境),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注意始终有一种吸引力。
因此,教师应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有关的课程内容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中探索新知,学会合作,在生活实践中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从而亲近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一、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
小学生周围有着丰富的数学生活题材,如购买学习用品、买菜、作息时间等,但学生很少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判断,只有通过把生活情境转化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加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学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在教学《位置》前,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第几组第几个,说出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
在学习《认识时间》前,我在后面黑板挂上一个时钟,注意提醒学生“什么时间上课”,“几点放学”“上课几分钟了”。
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前,我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收集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香皂盒、易拉罐等)。
在学习《元角分》之前,布置学生到超市问问商品的价格、看看商品的标签。
在学习《克和千克》之后让学生在课后调查每包盐、味精、洗衣粉等日常用品的重量,用手掂一掂体会1克和1千克的区别……学生明白了数学知识源于我们身边的生活实践,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小学数学中的问题大都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
有些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小学生难以接受,但如果赋予生动的生活原型,把昔日的生活情景搬上今日课堂,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数学走进生活《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不应该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应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那么,只有让数学走进生活才变得更精彩。
现结合本人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
五花八门的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能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积极回忆有关知识点。
一节课的开始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例如:我在教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
师:在本届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我校体育健儿努力拼搏,为校争光。
其中杨平图同学获得了中长跑第一名,这跟他平时刻苦训练是分不开的。
你们想知道杨平图同学每天训练要跑多少米吗?生:想。
师:杨平图同学只告诉老师,他每天至少要绕操场跑7圈,校操场每圈是250米,那你们知道他每天至少要跑多少米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师板书: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学生一听到这个题目,学习兴趣就来了,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浓厚,个个都想知道答案,因此,学生也很快弄懂了计算方法,学习重难点也迎刃而解,从中他们还了解了学校的“小英雄”。
二、采撷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价值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贴近生活,在课堂中采撷生活实例。
其中,以应用题教学与生活实例最为密切,让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此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索之中。
例如:在教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中。
我将课本例题“老寿星每天要步行3圈,每圈508米,他每天要行走多少米?”改为“数学老师每天从家到学校来回4次,每次要走906米,谁能帮老师算一下,老师每天一共要行走多少米?”学生对能帮助老师解决问题,他们很高兴,学得也特别认真,从中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和应用的价值,当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数学对自己有价值时,他们最容易形成持久的探究欲望和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促使自己以更大的热情和坚定的毅力去努力学习和探究。
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
《走进生活学数学课堂实录》论文
《走进生活学数学课堂实录》二教学目的:1通过商品的销售信息,帮助学生了解商家促销商品常见的优惠措施,了解它的含义和具体做法。
2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折扣含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折扣、原价、现价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能够进行有关的计算。
3通过购物设计,使学生能够根据需要设计购物方案,选择商家合理的消费,灵活运用转化的思想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策略意识盒运用数学知识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折扣的含义四教学难点:能够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六.一”大家出去玩的时候记录了有哪些商家有促销活动呢?生1:儿童乐园推出门票全场九折。
生2:娜琳商场儿童装全场满100送30。
生3: 娜琳商场儿童玩具九折。
师:请你们互相交流一下,说一说你所记录的信息是什么意思?(要求:每人选择两条,交流两分钟,开始)师:老师和你们一样,也记录了一些商家的促销活动,请看大屏幕:包百大楼:满100送30宝林商厦:全场七折凯宏物广场:全场五折起师:看了这个促销广告,你想对哪一条广告做出解释,是什么意思呢?生1:第一条广告的意思是满100元才送30元。
师:如果不够100元还送不送?生2:不够100元不送。
生3:送的是现金还是购物卷,从广告中没有说清楚。
师:太好了,全场七折又是什么意思呢?生:现价是原价的70%。
师:也就是现价等于什么?生:现价=原价×折扣——(板书)师:全场五折起又是什么意思呢?生1:全场现价是原价的50%。
生2:反对,全场五折起,是指最低打五折,有的商品有可能打六折、七折、八折或九折等。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
生4:宝林商厦和凯鸿购物广场都去看一看,如果凯鸿购物广场这件毛衣打七折一下就在凯鸿购物广场买,否则就去宝林商厦去买。
师:为什么不去包百大楼买呢?生1:包百大楼满100送30,这件毛衣才能便宜30元,我们也不知道送的是现金还是代金卷。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它是一门智力的艺术,也是一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
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数学却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他们觉得数学和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只需要死记硬背一些公式和计算方法就可以了。
我们应该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让孩子们从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
一、数学和生活融合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是它却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购物时计算价格、量体温、测量角度、算账、算时间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的例子。
我们可以通过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融合,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数学。
在购物时鼓励孩子亲自计算价格、算找零;在做饭时让孩子帮忙量材料,比如米、面、水等等;在出游时让孩子帮忙规划行程、计算时间等等,这些都是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好方法。
二、游戏中学习数学小学生喜欢玩游戏,他们喜欢和朋友一起玩耍、比赛,这样既可以放松身心,又可以增进友谊。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让孩子学习数学,使他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一些数学知识。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方式来教孩子计算,学习算术等基础知识;也可以通过数学拼图、数学问答等游戏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游戏来学习数学不仅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数学知识。
三、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来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和魅力。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学会测量尺寸、计算比例等数学技能;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简单的烹饪,在烹饪过程中让他们学会计算比例、测量材料等数学知识;还可以带孩子去参观一些和数学有关的展览,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通过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刻和直观地了解数学的实际用途和价值。
四、培养数学思维数学不仅是一个计算问题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走进生活,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一、走进生活,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世界之大,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你自己的身边。
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适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此外教师还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一些“调查” 、“体验” 、“操作”等实践性强的作业,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如教学“单价、数量、总价”三者关系应用题前可布置学生做一回小小调查员,完成下列表格:品名黄瓜白菜萝卜猪肉单价(元)数量(千克)总价(元)这样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减缓他们在学习上坡度,对他们深刻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很大帮助。
再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锅盖、脸盆的圆心在哪儿;……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并不神秘,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进而激起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感悟生活,架构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成了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的口号。
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真正让数学走近生活,走进生活
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真正让数学走近生活,走进生活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真正让数学走近生活,走进生活,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然而,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节课,就可以围绕“今天我当家”这样一个小主题,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事情,结合钱、时间、如何安排等具体情况,设计一系列的数学方程应用题,如要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菜..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数学,这门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学科,不仅仅存在于课堂和书本中,更深深融入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简单的日常购物到复杂的城市规划,从家庭理财到科学研究,数学的身影无处不在。
当我们走进超市购物时,数学就开始发挥作用。
商品的价格标签、折扣计算、满减活动等,都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知识来做出最优的选择。
比如,一件商品原价 100 元,打八折出售,我们很容易算出其售价为80 元。
如果同时还有满 200 减 50 的活动,那么我们就需要计算购买几件商品才能享受到最大的优惠。
这些看似简单的计算,其实都是数学在帮助我们节省开支,实现消费的最优化。
在家庭理财中,数学更是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规划收入和支出,制定预算,计算储蓄和投资的收益。
假设每月收入为 8000 元,固定支出如房租、水电费、饮食等为 5000 元,那么每月可用于储蓄和灵活支配的资金就是 3000 元。
如果想要在一年内存够 5 万元,那么就需要进一步调整支出或者寻找额外的收入来源。
在投资方面,计算利率、复利、风险评估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
只有通过准确的计算和合理的规划,我们才能实现财务的稳定和增长。
装修房子也是一个充满数学的过程。
从测量房间的面积和尺寸,到计算所需的材料数量和费用,再到规划家具的摆放位置和空间利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确的数学计算。
比如,要铺设地板,需要知道房间的面积,然后根据地板的规格计算所需的地板数量。
如果地板每平方米价格为 100 元,房间面积为 50 平方米,那么购买地板的费用就是5000 元。
在选择家具时,要考虑家具的尺寸是否与房间空间相匹配,以避免购买后无法摆放或者造成空间浪费。
旅行中同样离不开数学。
规划行程、预订交通工具和酒店、计算费用预算等都需要运用数学知识。
比如,要从 A 地前往 B 地,有飞机、火车、汽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
飞机速度快但价格高,火车相对便宜但时间较长,汽车灵活但费用较高。
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时间、费用、舒适度等因素,通过计算和比较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出行方式。
让数学走进生活,从生活学习数学
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走入生活《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让生活走进课堂,在课堂上形成意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让数学走入生活,在生活中锻炼能力。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永远无法剥离。
因此,教学时,要努力让生活走进数学。
1、从现实生活中创设情境引入数学。
《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如: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带来水粉和图画纸,先画半朵花,然后让学生沿花的中线对折,打开后学生惊讶地发现纸上变成了一朵花。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在疑问中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不但提高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从例题中挖掘潜在的生活资源。
现行的教材在编写中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生活中的数学”的学习材料与环境。
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让学生从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教学第七册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减法的简算”246―59这一例题时,为了让学生轻松理解简算过程246—60+1,我请同桌一位同学当售货员,一位当顾客,拿自己的246元钱购买56元的东西。
让生活走进数学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1. 引言1.1 探索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范围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认为数学只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数学其实无处不在,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生活中最直观的数学体现就是时间的概念。
我们每天都会看时间,计算时间,安排时间。
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时间的概念贯穿了我们的一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购物打折、计算消费、规划假期、统计数据等与数学相关的问题。
数学还贯穿于我们的思维方式中,通过逻辑推理、分析问题、解决难题等方式,我们实际上是在运用数学思维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探索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更可以让我们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之处。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相结合,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将数学的抽象概念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从而让数学走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也走进数学的世界中。
1.2 探讨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的地方都蕴藏着数学的智慧。
从简单的购物计算到复杂的金融投资,数学一直在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比如时间管理、厨艺、交通规划等等,都需要数学知识来支撑。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数字上,还涉及到各种形式的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
比如在做菜时,需要测量食材的重量和容量,以确保食物的味道和口感;在规划日程时,需要计算时间的分配,以保证事情完成的顺利进行。
探讨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数学的重要性,也能让我们更好地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让数学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正文2.1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无处不在的。
无论是在购物时计算金额、在做菜时控制火候、在规划旅行路线时选择最优路径,数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与学生一起走进数学生活
与学生一起走进数学生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使我联想到如果数学教师能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那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们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在学习中应用数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小学数学生活化数学素养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之一。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面对这一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考虑数学教学中能不能把现实的问题与之相联,能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去重新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能不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连串的问题,使我联想到如果数学教师能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那么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与此同时,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们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在学习中应用数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一、与学生一起走进数学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去思考、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
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由于低年级小朋友刚接触数学,我们教师就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青岛版第一册教材中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可爱的校园”情境图中,除了让学生数一数图中的实物外,教师还应该把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生活中10以内的数,使小朋友初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为此,课堂上,我与孩子们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1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
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他们的浓厚学习兴趣。
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时,课的开始,我伴随课件展示货架上的玩具说:“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来到玩具店买玩具,你们看,货架上的玩具的价格是多少?”随后,又问:“你们能根据玩具的价格和所带的钱,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吗?”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再现学生生活中购玩具的情景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也使学生在购物的情景中,自然地提出有关两位数减一位数的数学问题。
这样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
再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我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游园会活动情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课的开始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又如《找规律》一课,我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如:斑马线,霓虹灯,衣服中有规律的图案,房间的方砖有规律地排列……,让学生亲临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2选取生活素材,感受密切联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应用与实践,让数学走进生活
是加 工改 造 。在 不 改变 教 材 中数 学 知识 的 前提 下 ,脱 掉数 学 知 识 过 时 的 “ 旧
一
衣” , 换 上充 满现 实生 活气 息 的“ 新装 ” , 使 教 学 内容 焕 发出新 的 活力 。 二 是替 换更 新 。 对 于 教 材 中远 离 学 生 生 活 的实 际 问 题 来 取
《 数学 课程 标 准》 指出: “ 数 学 教 学必 须 从学 生 熟 悉 的生 活 、感兴 趣 的 事 物 中提 供
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 在 身边 , 感 受 到数 学 的趣 味 和作 用 , 对 数 学 产 生 亲切 感 。” 数 学是 现 实 的 , 学生 从 实 现 生 活 中学 习数 学 , 才会体验 、 自悟 、 感 受 数
片断 一 : 建 立 比例 尺 的概念
师: 同学们 看 , 这 是老 师 画 的我 们教 室 的平 面 图 , 谁 能够 从 图上找 到 自己 的座位 ?
生 1 : 我 的座 位在 这里 。
生2 : 这 是我 的座位 。
师 :你 能 告诉 大 家 图上 的讲 台课 和最
后 一排 在哪 里吗 ? 生: 这 是 教室 的讲 台课 , 这是 最 后一 排 桌。 师 :老师 准备 了米 尺 、卷 尺等 测量 工
距离。 片断 二 : 运 用“ 比例 尺” 求 实际距 离
( 组 织学 生 测量 ,然 后 汇 报测 量 的数
据)
现实 性 ,使 学生 真 正体 会 到 生活 中充 满 了 数学 , 感 受 到数 学学 习的 真谛 与 价值 ; 学 生 在解 决 实 际问 题 的过程 中 ,就会 深 深 领 悟 数 学就 在 自己的身边 , 学 习数学 真有 用 。1
让数学走进生活总结鉴定评语
让数学走进生活总结鉴定评语
数学走进生活的总结评语:
1. 数学走进生活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和应用数学的
价值和意义。
2. 数学走进生活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思维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升。
3. 数学走进生活能够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对实际问题的分
析和解决能力。
4. 数学走进生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和动力。
5. 数学走进生活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6. 数学走进生活需要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7. 数学走进生活需要与学科知识和教材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
题中,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和普适性。
8. 数学走进生活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
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9. 数学走进生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应得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和
支持。
10. 数学走进生活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生活,学习并应用数学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到数学的自身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呈现。
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发展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
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初步尝试。
一、从生活中提取,变抽象为具体,降低学习坡度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
教师要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富有趣味性的操作实践,引导他们自主探究,亲身体验,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
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我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常用的、常玩的物体入手,让他们带来了香皂盒、牙膏盒、易拉罐、魔方、皮球、玻璃球等实物。
上课时把这些物体直观地展现在他们的眼前,引导他们观察这些物体,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摸摸它们的面是平是曲,滚动它们谁快谁慢,堆堆它们谁易谁难。
经过一番体验后,学生充分感知了这些物体的特点。
接下来分组让学生讨论交流,说说他们在看、摸、滚、堆的情况。
再将他们带来的物体分类,然后在全班交流。
通过前面的充分感知,学生的回答都能让人满意。
比如,说香皂盒、牙膏盒等,它们都是长长方方的,魔方等是方方正正的,玻璃球、皮球都是圆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板书:长长方方的是长方体,方方正正的是正方体,圆圆的是球……然后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立体图形。
通过这样的取材于生活,把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提取出来,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变抽象为具体,再引导他们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在其基础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容易得多了,也比较牢固。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发现探究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数学。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
学知识的生活背景,置数学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发现数学知识,让他们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达到这样的效果,我在教学“认识除法中的平均分”,时,从我们班学生特爱玩的“超人圆卡”入手,创设了学生特别熟悉的生活情境。
上课时,我说:“同学们,大家都爱玩圆卡吧?如果两个同学比赛,让你当
裁判,你会分圆卡吗?想试试看吗?”同学们听后情绪激昂,
兴趣特浓。
我拿出6张,问:“同学们,你们看,这6张圆卡怎
样分给比赛的两位同学呢?”同学们说:“每人3张。
”接着,我举着6张圆卡边展示边问:“1张对5张,或2张对4张不行吗?”“不行!” “为什么?”“两人张数不一样,这样比赛不公平。
”我看时机成熟,接过学生的话说:“这不但是比赛是否公平的问题,也是一个数学问题。
每份分得同样多,比赛才公平,这种分法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我接着让学生拿出12张圆卡,同位两个人合作平均分分看,可以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张?经过同学们动手操作,经过一番争论、交流,把有几种平均分法都找出来了。
学生经历这样操作、探究、交流的过程,很容易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同时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昀好的老师。
由于不同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的差异,每个人的思维过程也有所不同。
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放手让他们自主去探索,允许他们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去发现。
如我在教学“认识乘法”这一课后,带领同学们去观察一年级小朋友做广播操。
当时一年级小朋友站4队,每队6人。
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通过观察一年级小朋友做广播操的队形,谁能很快告诉我一年级有多少个小朋友在做广播操?同学们用的方法有所不同。
我让同学们交流。
一种是:每队6人,4队就是4个6人,是24人;另一种是:一排有4个人,6排就是6个4人,是24人。
同一个问题,但思路不尽相同,昀终都得到圆满的解决。
通过在观察中体验、在体验中交流,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思路得到了拓展,真正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能力。
三、走进生活,应用数学,体现数学价值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学以致用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昀终目的。
我们要让学生理解数学从生活中来,同时又要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因此教师要创设条件,从生活实际出发,向同学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为达到这一目的,我在教学“认识厘米、米”后,让学生使用测量工具,先量量自己的一扎、一庹、一步各有多长。
然后估测一下书本的长和宽,课桌的长、宽、高,以及操场跑道的长,再合作动手量一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后,我把同学们的学习用品、玩具等收集一下,又带了一些日用品,将它们贴上价格标签,在教室里模拟一个小商店,同学们分别扮作营业员和顾客,分别去体验买东西和卖东西的经过,感受一下顾客和营业员在买卖物品时要考虑什么物品、价格多少、给多少钱、找多少钱。
把数学生活化,让学生走进去,感受到数学的使用价值,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