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世界比较】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夏、商、周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特点和贡献-青铜文明的典型代表和影响-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2.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比较-埃及、希腊、印度文明的特点和影响-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异同-世界文明交往与融合的历史案例【第二单元:封建社会与科技进步】1.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农业经济的基础与特点-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封建礼教2.科技进步与社会变革-农业文明与手工业的发展-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出现及影响-科技进步对封建社会及人民生活的改变【第三单元:民族融合与元明清的王朝更迭】1.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融合过程中的文化、经济交流与影响2.元明清王朝的更迭-元朝的建立与统治特点-明朝的建立与社会制度-清朝的建立与统治特点-欧洲的商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文化交流与科技传播的影响-近代中国的经济衰落原因分析-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探索【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近代科技】1.工业革命的起因与影响-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与起因-蒸汽机、纺织机械等新发明的影响-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2.近代科技的发展与变革-近代科技的典型代表及其应用领域-科学思想的更新与教育-科技进步对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第六单元:民主与科学的伟大变革】1.民主思想与美国独立战争-自由、平等、人权等民主思想的传播-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与过程-美国宪法的制定和意义2.科学思想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科学革命的影响与启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起因与过程-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的制定和影响。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1、史前时代是指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
那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制工具和木制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
2、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文明,定居生活的实现,是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
第一课、人类相揖别(P4)1、从猿到人转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古人类学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研究发现,高级生物是由低级生物进化而来。
3、古人类学家把直立行走看作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重要标志。
4、人类特有的本领是制造工具。
如果人类诞生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至今有二三百万年历史。
5、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叫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6、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不同点:(1)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18000年(2)北京人还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山顶洞人已经和现代人基本一样;(3)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4)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开始人工取火;(5)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P10)1、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可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2、约一万年前由于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3、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的区别:(1)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
(2)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生;新石器时代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3)旧石器时代过群居生活;新石器时代过定居生活;(4)新石器时代还发明了陶器。
4、对比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文化特点的异同:相同点: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都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过定居生活。
不同点:(1)生活时间不同。
半坡遗址距今五、六千年;河姆渡遗址距今七千年;(2)生活区域不同。
历史与社会八上目录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上目录提纲一、第一单元:大宇宙为什么能产生生命1.1历史背景:宇宙的起源和演化1.1.1宇宙的起源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红移理论1.1.2宇宙的演化过程:宇宙的膨胀、星系的形成、星系的演化1.2太阳系的诞生1.2.1太阳系的形成过程:分子云的坍缩、原行星盘的形成、行星的生成1.2.2地球的特殊性:适宜的距离、适宜的质量、适宜的成分1.3地球上的生命出现与多样化1.3.1生命的起源理论:化学进化理论、原核生物起源论、真核生物起源论1.3.2生物多样性:物种的形成、进化的机制、生态系统的互动二、第二单元:人类初生:人类的起源和迁移2.1人类智慧的起源2.1.1人类的智商发展:智商的定义、人类智慧的独特性2.1.2人类大脑的进化:灵长类到人类的进化过程、人脑结构与功能的变化2.2人类的起源2.2.1不同的人类起源理论:直立人起源理论、智人起源理论、多地区起源理论2.2.2人类基因的变异和迁移:人类基因组的异质性、人类的迁移和扩散2.3文明的起源和流变2.3.1定居与文明的兴起:农耕的出现和影响、城市文明的形成2.3.2不同文明的特点与贡献: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三、第三单元:社会转型: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3.1封建社会的兴衰3.1.1封建社会的特点:封建制度的定义、封建社会的农业经济、封建国家体制3.1.2封建社会的衰落:封建社会的矛盾与动荡、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3.2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崛起3.2.1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革命的定义与背景、工业革命的主要推动力3.2.2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3.3社会阶级与社会变革3.3.1社会阶级的形成: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转变3.3.2社会变革的影响和挑战:工人运动与劳动条件改善、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四、第四单元:世界格局:世纪之交的社会与科技变革4.1科技革命引发的社会变革4.1.1信息科技的兴起: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信息时代的到来4.1.2社会变革的影响: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变4.2世纪之交的国际关系与政治体系4.2.1冷战的结束与国际关系的重构:苏联解体与冷战的终结、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4.2.2政治体系的新变革: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全球治理的挑战4.3社会问题与可持续发展4.3.1社会问题的严峻性:贫富分化与社会不平等、环境问题与生态危机4.3.2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挑战: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上为《历史与社会八上》的目录提纲,涵盖的内容包括宇宙起源与生命诞生、人类起源与迁移、社会转型过程以及世纪之交的社会与科技变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2.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文化上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
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
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3.古巴比伦文明: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
(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母,为欧洲字母文字奠)2.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八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一)古代埃及1、“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代埃及位于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1)尼罗河定期泛滥,促进灌溉农业的发展。
(2)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埃及人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3)尼罗河水流平缓,是一条宝贵而又可靠的交通运输线,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2、发展历史(1)公元前3500年前后,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小国,标志着尼罗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2)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初步建立起统一的埃及国家。
(3)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对外扩张,开疆拓土,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帝国。
(4)公元前6世纪,古代埃及被波斯所灭。
(5)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古代埃及人与阿拉伯人逐渐融合。
3、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1)古代埃及国王称为“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独揽国家行政大权,主宰国家经济,控制国家军队和司法。
(2)为了使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神圣化,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
还动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为自己修建了宏大的陵墓——金字塔。
4、文化成就(1)建筑: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①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古代埃及高超的科技水平。
②金字塔的高峻威严体现了古代埃及王权的神圣权威。
③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即“灵魂不死”。
④成功组织修建金字塔反映了古代埃及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先进的组织水平。
(2)文字: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
它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是一种与事物形状相似的文字,并有一定的读音。
(3)天文历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节日,一年365天,与回归年的天数仅有1/4天误差。
后来的罗马历法和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都源于此。
(4)医学: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初步知道了“解剖学”的知识,懂得了“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掌握了高超的“防腐技术”。
《历史与社会》八上复习提纲.doc
《历史与社会》八上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史前时代1、什么是史前时代?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一般被称为史前时代。
2、根据什么变化把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时代的工具有什么不同?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
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
3、古人类学家把什么看作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直立行走4、人类特有的本领是什么?人类诞生以什么为标志?制造工具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
5、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叫什么?距今多少年?云南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6^北京人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地方?开始使用什么火?距今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使用天然火。
7、山顶洞人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地方?开始使用什么火?距今三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人工取火。
8、什么时候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大约在一万年以前。
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距今九千年)10、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什么?描写特洛伊战争的是哪一部?古代西亚《吉尔伽美什》、古希腊《荷马史诗》。
11、传说中炎帝、黄帝的功绩是什么?谁三过家门而不入,用什么方法治水?炎帝的功劳: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的功劳: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服、教人打井。
禹,他采用疏导的方法,使平地的积水注入江河,再流入大海。
12、为什么炎帝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初祖?炎帝和黄帝是距今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等部落通过战争与融合定居中原后,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两岸,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因此,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13、什么叫禅让制?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禅让制。
14、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什么意义(不用背,读熟即可。
)传说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这些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
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八上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提纲
(1)疆域记忆:(秦朝)东到大海、西抵陇西、南至南海、北达长城一带;(唐朝)东到大海,西达安西、葱岭,南及南海,北抵蒙古高原。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行省比现在的省范围大,西藏和台湾是中国领土。
(2)同时期的世界国家:春秋战国时期---希腊城邦国家; 西汉、东汉---罗马帝国(大秦)、安息(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身毒(印度)、朝鲜、日本; 唐朝---阿拉伯帝国(大食)、波斯、天竺(印度半岛)、日本; 宋元---西欧中世纪、意大利、阿拉伯、波斯。
(3)时期特征:(4)四次大统一:▲秦朝(BC221年)结束了战国七雄割据局面;西晋(280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 隋朝(589年)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 元朝(1276年)灭南宋统一全国。
篆。
边疆治理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影响: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大帝国。
(2)汉初休养生息政策:①原因: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恢复经济。
②措施:(汉高祖)士兵复原从事生产,十五税一;(汉文帝)连续12年免除田税,废除肉刑;(汉景帝)三十税一,农耕是天下的根本。
③结果:文景之治。
(3)汉武帝大一统措施:▲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设立司隶校尉。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铸造为“五铢钱”,盐铁官营。
③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的建议,独尊儒术。
④文化上: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长安设太学,地方设官学。
⑤边疆治理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基本解除北部边患;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与西域各国的联系;重视对南方的经营、加强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联系。
结果:西汉大一统鼎盛局面出现。
(4)曹操统一北方:①事件:官渡之战后;②条件(原因):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袁绍;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占优势,广招人才,唯才是举;经济上,屯田制度,奖励农耕。
③意义:符合人民渴望结束战乱实现统一的愿望;有利于北方的社会安定和经济恢复与发展。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二、文明起源: 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国家的产生、 文字的发明(最早的国家是奴隶制国家,所 以也可以说: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指人类从 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 2、大河文明:比较四大文明古国(位置— 填图、河流、文明开始时间、文明发展进程 等) 3、古埃及何时横跨亚非两洲?何时被谁所 灭? 4、两河流域文明的奠基人是什么人?犹太 人的祖先是什么人?谁何时统一两河流域?
5、古巴比伦主要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 巴比伦城即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6、古印度后来被雅利安人征服,阿育王基 本统一并走向辉煌。 7、蛋壳黑陶杯(在黄河流域的山东发现 的)—— “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 作” 8、中国最早王朝——夏朝(奴隶制王朝),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 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
9、城市:世界最早——两河流域乌尔城; 印度——摩亨佐· 达罗;中国——二里头 (夏朝都城) 10、埃及国王又称为“法老”;金字塔是 他们的陵墓。 11、印度等级制度——种姓制度(记住四 个等级及包括哪些人);中国商朝社会主 体是平民。 12、军队:古埃及建有常备军;中国夏朝 就建有军队,商朝军队更完备、分兵种。 13、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迄今 最早的完备的成文法典;性质(实质)。
8、旧石器——打制;新石器——磨制 。 新石器时代才发明陶器。 9、世界最早村落:西亚,距今9000年。 村落反映出:有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有 陶器;定居等新石器时代特点。 10、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不同:时间、位置(省份及简称、流域)、 陶器、农作物、气候和房屋。 相同:都处在新石器时代、有了原始农业 畜牧业、会制作陶器、都会建造房屋实现 了定居。 11、中国:世界最早种植粟、水稻。
4、最早人类:东非(世界最早,三百万年前或二 三百万年前)元谋人(中国,云南,170万年前)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历史与社会的关系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历史与社会的
关系
一、引言
- 介绍历史和社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 阐述历史和社会的重要性
二、历史对社会的影响
- 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探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战争、革命、探索等对社会的影响
- 分析历史事件如何改变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科技发展等方面
三、社会对历史的塑造
- 社会结构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 讨论社会的不同结构如封建社会、现代工业社会对历史发展的塑造
- 分析社会结构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影响
四、历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 历史和社会相互推动
- 探讨历史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如激发社会变革、创新思维等
- 分析社会的需求如何导致历史事件和发展的发生
五、历史和社会的共同价值
- 历史和社会的文化遗产
- 探讨历史和社会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
- 分析历史和社会对于身份认同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
六、历史和社会的教育意义
- 历史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要性
- 讨论历史和社会在培养公民素养、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塑造方面的教育意义
- 探讨历史和社会对于培养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用
七、结论
- 总结历史和社会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 强调历史和社会的互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以上提纲旨在探讨历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分析二者相互影响的机制以及共同创造的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历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推动社会进步,塑造更美好的未来。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人教版新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2.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文化上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
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
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3.古巴比伦文明: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八上社会 知识归纳提纲(全)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史前时代1、 什么是史前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传说时代?四者之间的关系怎样? 史前时代: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一般被称为史前时代。
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
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传说时代: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的历史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成为古史传说。
古史传说中描述的远古时代被称为传说时代。
四者之间的关系: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传说时代都属于史前时代。
2、 了解史前时代历史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
3、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在哪里? “新”在两方面:(1)生产工具新:主要使用磨制石器。
(2)生活工具新:发明了陶器。
(生活方式新:产生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定居,形成村落。
)1、 古猿是怎样进化为人的?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制造工具→人。
(其中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社会诞生的标志之一;劳动在人类进化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本领,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 2、人类诞生的时间与标志?人类诞生的时间:二三百万年前。
(非洲) 人类诞生的标志: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3、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 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5、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 、 、、 、6、火有 哪些作用?人工取火与天然火相比有哪些好处?火的作用:烧烤熟食、照明取暖、驱赶野兽、围歼野兽,促进人的体质发展和脑的进化,大大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好处:可以随时随地取火,自由、方便,不用保存火种,不用担心火种熄灭等;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7、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产生的时间、原因及作用?产生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产生的原因:(1)环境的变化:气候变得温暖湿润。
(2)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狩猎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11. 促使一部分古猿直立行走的直接原因是:自然条件(地球气候变化,降水减少,森林面积减少,退化成草原)2. 人类化石最早的发现地:东非大裂谷3. 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4. 直立姿势对人体体质的形成产生的影响:1.直立使胸廓向两侧发展,胸腔扩大,使上肢的活动更加自如.2.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的进化.3.直立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促进脑的发育.4.直立使脊柱发展为s 型弯曲,全身重心向下移,保证行走的稳定性.5. 人手和猿手的区别:1.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同其它各指配合活动.2.人手经过劳动,大拇指增长,大鱼际肌群发达,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可以做出精细动作.6.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300万年前)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100万年前)7. 1.古人类生活的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
2.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特点:温暖,湿润,植物茂盛3.我国最早的人类化石: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化石,距今170万年8.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类别 北京人 山顶洞人生活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 生活时间 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距今约一万八千年体质特征 外貌特征接近现代人,但仍有猿特征 与现代人基本一致生产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 使用磨制石器,仍以打制为主,懂 钻孔技术火的使用 使用天然火 懂得人工取火生活状况 群居生活 氏族生活9. 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在外貌上有什么区别?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有猿的特征。
山顶洞人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10. 人工取火比利用天然火有哪些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2. 土耳其、希腊是最早驯养牛的国家。
3. 墨西哥最早培育出玉米4. 西亚是最早驯养羊,种植小麦和大麦地区5.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变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1、生产工具有了明显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1.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热带沙漠气候,干旱,终年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文明成就: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表现: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百姓见他时,只许趴在地上吻她脚前的土地:被允许吻法老脚的贵族会感到无上的荣光。
法老独揽国家行政大权,主宰国家经济,控制国家军队和司法。
还动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为自己修筑宏大的陵墓.]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文化上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
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
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3.古巴比伦文明: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八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复习提纲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史前时代1、促使一部分古猿直立行走的直接原因是:自然条件(地球气候变化,降水减少,森林面积减少,退化成草原)人类化石最早的发现地:东非大裂谷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观点,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
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2、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称为史前时代。
在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制和木制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
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3、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
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巳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4、我国境内以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5、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巳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
使用打制石器,处在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6、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巳会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了。
山顶洞人除了使用打制石器,也有经过磨光和钻孔处理的小件器物。
巳使用骨针。
但山顶洞人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生活群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7、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8、大约一万年以前,气候变得温暖湿润起来。
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狩猎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
于是,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索栽培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野生动物,以补充食品。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
九千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比较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特点比较11、古代西亚,流传着一部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疆域记忆:(秦朝)东到大海、西抵陇西、南至南海、北达长城一带;(唐朝)东到大海,西达安西、葱岭,南及南海,北抵蒙古高原。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行省比现在的省范围大,西藏和台湾是中国领土。
(2)同时期的世界国家:春秋战国时期---希腊城邦国家; 西汉、东汉---罗马帝国(大秦)、安息(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身毒(印度)、朝鲜、日本; 唐朝---阿拉伯帝国(大食)、波斯、天竺(印度半岛)、日本; 宋元---西欧中世纪、意大利、阿拉伯、波斯。
(3)时期特征:(4)四次大统一:▲秦朝(BC221年)结束了战国七雄割据局面;西晋(280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 隋朝(589年)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 元朝(1276年)灭南宋统一全国。
篆。
边疆治理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影响: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大帝国。
(2)汉初休养生息政策:①原因: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恢复经济。
②措施:(汉高祖)士兵复原从事生产,十五税一;(汉文帝)连续12年免除田税,废除肉刑;(汉景帝)三十税一,农耕是天下的根本。
③结果:文景之治。
(3)汉武帝大一统措施:▲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设立司隶校尉。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铸造为“五铢钱”,盐铁官营。
③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的建议,独尊儒术。
④文化上: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长安设太学,地方设官学。
⑤边疆治理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基本解除北部边患;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与西域各国的联系;重视对南方的经营、加强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联系。
结果:西汉大一统鼎盛局面出现。
(4)曹操统一北方:①事件:官渡之战后;②条件(原因):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袁绍;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占优势,广招人才,唯才是举;经济上,屯田制度,奖励农耕。
③意义:符合人民渴望结束战乱实现统一的愿望;有利于北方的社会安定和经济恢复与发展。
(5)隋朝统一原因:隋文帝励精图治,进行改革,开皇之治;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6)唐太宗调整措施:▲①措施调整:君民关系上,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君臣关系上,善于用人,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
政治体制上,完善三省六部制。
用人上,完善科举考试制度。
民族关系上,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被称为“天可汗”。
②结果:贞观之治。
(7)唐玄宗措施调整:①措施调整:励精图治,任用贤人。
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县令。
虚心纳谏,抑制奢靡,提倡节俭。
②结果: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开元盛世”。
(8)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①措施:(兵权)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兵权,编制禁军,轮流驻防京师。
(行政权和财权)解除节度使权力,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国家策略)崇文抑武,重视文人。
(其他)增设机构、大量养兵。
②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9)忽必烈改革措施:①建立行省制度,设置宣政院,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②重视发展农业,禁止圈占农田作为牧场;推广棉花的种植。
③发展交通,开凿新运河、开辟海运航线,便于南粮北运;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
3、政治制度及地方行政制度:4、任用贤人和选官制度:(1)任用贤人: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最先称霸; 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实力最强; 秦朝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焚书坑儒;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唐太宗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重用魏征。
(2)选官制度:奖励军功。
按照门第做官,成为士族,士族以外叫庶族,东晋士族势力很大,南朝后期庶族地位提高。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科举考试制度。
隋朝创立,唐朝完善。
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网络人才,扩大了唐朝统治阶级的基础,维护了统治阶级利益;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人才,促进了唐朝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
每年金榜题名有一百多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商人及其子弟也可以入学读书,参加科举考试。
5、重要改革:(1)管仲改革:春秋五霸中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建议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旗号,使得齐桓公最先称霸。
(2)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吴起在楚国变法,影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诸侯争霸形势。
B.目的:“富国强兵”。
时间:BC356年 C.内容(措施):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奖励军功,建立县制。
D.性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
E.变法特点:更全面、彻底。
F.意义(影响、作用或者成功的理由):通过变法,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G.启示:①改革必须取信于民,重视农业生产,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②要顺应时代潮流,坚持改革开放;③改革顺利进行,必须要实施依法治国方略;④改革必须要有献身精神、创新精神等。
(3)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见民族融合专题 (4)王安石变法:①背景:北宋中期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边患不绝,民族矛盾加深。
②目的:富国强兵。
③时间、人物: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④成效:农业生产有所改善,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国家军力有所增强。
⑤结果:失败被废除。
⑥启示:改革要用人得当,注意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经济成就(生产工具、货币、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重心南移、重大工程 1、经济成就2、经济重心南移 ▲(1)南移过程:①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②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 ③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2)南移范围: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 (苏湖熟、天下足:太湖流域的苏州河湖州成为重要粮仓)(3)南移完成的原因(因素):①自然条件:江南地区气候适宜,物产丰富,自然环境相对优越;②社会状况:北方地区战乱不断,而南方地区相对安定;③人口、技术:北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其他: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南方海外贸易繁荣,中原传统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南移等。
3、重大工程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为征服南方越族,沟通了离水(珠江)和湘水(长江)(3)隋朝:派人 通,巩固全国统治 ②中心点A 洛阳,北到B 涿郡(北京), 南到C 余杭(杭州)③四段,自北向南依次为:D 永济渠,E 通济渠,F 邗沟 ,G 江南河 ④由北向南沟通5大水系: 海河、黄河、淮水(河)、长江、钱塘江 ⑤正确评价隋朝开凿大运河: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但是他滥用民力,加重了百姓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四、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宗教、社会生活 1、思想解放:(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社会动荡和变革,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 (2)代表人物及思想:(创始人孔子):仁,以德化民,以礼治国;教育成就:广开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等。
(孔子“广开私学”、“有教无类”体现了当代教育平等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论语》):仁政,民贵、君轻思想。
(富贵不能淫《孟子》) (创始人老子) :辩证思想,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顺其自然。
墨家“兼爱”、“非攻”。
(视人之身,若视己身 《墨子》) (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子。
) “法与时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法治。
(创始人孙子)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兵法》(“事备而后动”) (3)法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法家思想对当时社会影响最大:严刑重罚的法治思想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
(秦国商鞅变法和秦始皇的统治就是受法家思想影响) 儒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最大:后来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多年。
(4)百家争鸣对当时和后世作用(影响): 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 2、思想专制:▲2、科技文化:3、宗教::公元1世纪(西汉末年)古印度的佛教传入我白马寺。
南北朝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大力扶持,佛教兴盛,主要表现为石窟艺术。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兴起于东汉时期,源于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道教经典《老子想尔注》(《道德经》)。
蓄政策,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4、社会生活:五、民族关系与民族融合、边疆管理、对外交流 1、与少数民族有关的政权:西周被少数民族犬戎所灭;西晋被匈奴人所灭;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地区;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宋被女真族建立的金所灭;南宋被蒙古族建立的元所灭;元朝建立者是蒙古族。
2、民族关系与民族融合:(1)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旗号,捍卫了中原地区先进文化。
同时,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2)秦朝: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大帝国。
(3)汉朝: A.汉与匈奴:汉高祖:白登山之围与和亲政策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影响:汉朝北部边患基本解除。
汉元帝:昭君出塞(背景:匈奴击败后分裂,其中一部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
) 东汉:匈奴势力逐渐消失,汉匈文化交流 B.汉与西域:西汉张骞出使西域①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区。
②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 ③时间:BC138年,BC119年(加强同西域联系) ④影响:从此,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西域:葡萄、核桃、石榴、胡瓜、胡萝卜、胡琴、良马、地毯等;汉族:铸铁、开渠、凿井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加强了汉朝和中西亚、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也为西域归属中央政府创造了条件。
▲ C.西汉与南方和西南地区关系:西汉重视南方越族人地区的经营,加强了与西南地区民族联系(汉武帝在云南设郡县)。
(4)三国两晋南北朝:①五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少数民族的胡床、方凳、圆凳等传入中原,汉族人由席地而坐到高坐椅凳,促进了民族融合。
②北方人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 ▲A.时间人物:5世纪北魏孝文帝(拓跋宏)B.背景: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
C.目的:顺应民族融合趋势,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D. 汉化政策内容:迁都洛阳,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联婚,采汉制、律令,学汉族礼法等。
E.影响(作用):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此后,传统汉①唐朝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被称为“天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