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c92b5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f.png)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知识与能力目标】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图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与表达,学会与人合作,树立辨证看待问题的意识;2.通过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习惯。
1、【教学重点】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
1、【新课导入】如果没有微生物的作用,动植物的遗体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将失去生存空间!那你知道这些微生物在生物圈由什么作用呢?【新课讲授】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生物圈的循环2、寄生细菌和真菌使动植物和人患病。
由小麦叶绣病和香港脚的原理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3、微生物与动植物共生。
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死亡,这种现象叫做共生,如地衣和根瘤菌。
具体阐述地衣和根瘤菌对生物圈的作用。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
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
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讲解完与植物共生的原理,接下来讲解与动物共生的方法:细菌帮助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动物为细菌提供生存场所和食物,并且有些细菌生活在人体肠道内,成为人体内正常的菌群。
人体肠道内的大量细菌,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益处。
4、利用微生物变废为宝。
如将落叶、秸秆放入沼气池中,在甲烷菌的作用下产生甲烷(沼气),用草履虫等微生物净化污水。
5、白色污染造成的危害,呼吁学生保护环境。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099df89e31433239689382.png)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微生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碳循环和氮循环,重点突出了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扮演着清洁工的角色,它们不仅净化了环境,而且使生物圈中的碳得以周而复始地循环,从而促进了生物圈中的碳循环。
固氮微生物能把氮气转变成氮肥,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促进了生物圈中的氮循环。
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1.能够说出微生物在生物圈碳循环中的作用。
2.能够说出微生物在氮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固氮微生物和植物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概括总结有关的知识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科学观点。
教学重点:1.微生物在生物圈碳循环中的作用。
2.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对知识进行整合。
教学难点:1.微生物在生物圈碳循环中的作用。
2对已有的知识形成体系,宏观分析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让学生观看视频,学生在惊叹丰富多彩生物世界的同时,认识到植物、动物、微生物都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导入新课。
二、分析资料合作探究任务一1.观察大屏幕上的动画,自主探究微生物在生物圈碳循环中的作用2.分析讨论:(1)绿色植物生活所需要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来自何处?(2)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氧气来自哪里?(3)你知道动物怎样产生的二氧化碳吗?(4)动物排出的粪便和动植物死亡后的遗体有没有堆积如山?为什么?3.尝试归纳出生物圈碳循环过程4.认识微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5.概括总结:微生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碳循环。
任务二1.阅读课本120页内容,结合微生物在氮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小组讨论,认识微生物在氮循环中的作用3.概括总结:微生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氮循环。
三、盘点收获四、课堂检测板书设计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促进作用绿色植物二氧化碳腐生微生物动物。
第三章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第三章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4eb50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0.png)
第三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第三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介绍
本教案旨在介绍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尽管微生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被忽视,但它们在生物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标
- 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
- 掌握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功能和作用
- 理解微生物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内容
1.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
- 细菌:介绍细菌的结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等
- 真菌:介绍真菌的特点和分类,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等
- 病毒:介绍病毒的结构和感染方式,包括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和肠道病毒等
2.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功能和作用
- 环境净化:解释微生物在土壤和水体中的分解和降解作用,包括有机物的分解和污染物的降解等
- 养分循环:介绍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养分转化作用,如氮循环和磷循环等
- 生物协同:探讨微生物在共生和拮抗中的作用,如植物根际微生物和益生菌等
3. 微生物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 健康与疾病:讨论微生物在人体内的作用,包括有益菌和致病菌等
- 食品加工和发酵:介绍微生物在食品加工和发酵中的应用,如酸奶和面酒等
- 病原菌控制:探讨微生物对病原菌的控制方法,如抗生素和消毒等
活动
- 观察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和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
- 模拟实验:模拟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解和降解作用
- 分组讨论:分组探讨微生物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结论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们将对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意识到微生物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微生物的特性和应用。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69e56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8.png)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教案标题: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目标:1. 理解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掌握不同类型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了解微生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投影仪。
2. 生物圈模型或图表。
3. 微生物样本或图片。
4. 学生实验室用品,如显微镜、培养皿等。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一些微生物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微生物可能在生物圈中扮演的角色。
2. 引发学生对微生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兴趣,例如它们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等。
探究:1. 分组讨论:要求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并研究该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学生可以使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研究。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并讨论他们所选择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教师补充:根据学生的展示和讨论,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关于微生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重要信息,例如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氮循环、食物链中的角色等。
实践:1. 学生实验:安排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以观察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例如,学生可以将一些食物残渣放入培养皿中,然后观察并记录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 学生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一个简短的报告,描述微生物在实验中的作用。
总结:1. 教师总结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并强调其重要性。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检查他们对微生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理解程度。
拓展:1. 学生自主研究: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其他作用,如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药物生产等方面的应用。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微生物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评估:1. 学生报告和实验结果的评估。
2.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评估。
3. 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的回答。
教学延伸:1. 将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与其他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如生态学、环境科学等。
八年级生物上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d3e39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6a.png)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微生物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本章节的重点,尤其是微生物作为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微生物在生物圈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方面:观察、实验和合作探究是本章节的重点,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如细菌、真菌、病毒等,以及它们的基本结构特点。
2.掌握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包括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等角色,并了解其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3.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研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对环境的影响。
3.增强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微生物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的组成等有了初步了解。但在微生物领域,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薄弱,对微生物的分类、作用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此外,学生对实验操作、观察方法等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4.家族微生物调查:让学生调查自己家族中常见的微生物,如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家庭清洁用品中的微生物等,并制作成PPT进行分享。
5.探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请学生举例说明微生物在医药、环保、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并分析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6.课堂延伸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微生物相关的科普书籍或文章,如《微生物的世界》、《细菌与人》等,拓展知识视野。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f3284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d.png)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2. 使学生理解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研究的兴趣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2.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3.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4. 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5. 保护微生物,维护生态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微生物,维护生态环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微生物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3. 讨论法:探讨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4. 实践活动法:设计保护微生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准备:1. 微生物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2. 微生物案例资料。
3. 保护微生物的实践活动方案。
4. 教学课件和教案。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微生物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享微生物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4. 小组讨论:探讨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保护微生物的实践活动。
七、教学反思:2.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
2. 搜集更多关于微生物的资料,加深对微生物的了解。
3.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保护微生物,维护生态环境。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践活动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十、教学拓展:1. 微生物相关科普读物推荐。
2. 微生物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0e4f5a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03.png)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掌握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学会观察和描述微生物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图片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
培养学生珍视生态环境,意识到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可以根据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和生物化学特性等进行分类。
2. 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
微生物代谢类型多样,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发酵等。
微生物繁殖速度快,数量庞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微生物的形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听说过微生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教学内容讲解使用PPT或板书,讲解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通过实例讲解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如微生物在土壤改良、污水处理、食品制作等方面的应用。
3.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微生物观察实验,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微生物观察实验中的操作规范性和观察准确性。
3.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微生物定义、分类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延伸1.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探讨微生物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食品中毒、抗生素抗性等。
2. 微生物的利用与创新介绍微生物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中的应用,如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等。
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的利用前景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5.4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5.4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dd13c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c.png)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课时教学设计
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与其根瘤中的根瘤菌之间也是花生关系。
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固定下来供给豆科植物使用。
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你自己的肠道中也有多种多样的细菌,大部分是正常菌群,以人体没有危害,其中有些细菌还能够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你的健康很有益处,人体肠道内的细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几乎占粪便干重的一半。
在农业上,动物粪尿等农家肥里含有复杂的有机物,不能被农作物直接利用,必须进行堆沤,利用腐生微生物的作用,才能将这些有机物分解成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和无机盐等。
秸秆还田依据的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将动物的粪尿、作物的秸秆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经过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以及甲烷作用产生甲烷,是开发农村新能源的有效途径。
沼气发酵后的沼渣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是庄稼的好肥料。
焚烧秸杆既浪费能源,又造成环境污染,应坚决杜绝。
利用绿肥瘤菌的固氮作用,人们还常采用豆粮间作,瓜豆轮作等方法来提高土壤肥力,达到增产的目的。
科学家还将固氮菌类和磷细菌、钾细菌等制成菌肥,这种菌肥成本低、效率高,在农田里施用能。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6992c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1f.png)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
2.举例说出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3.描述细菌、真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4.概述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哪里有微生物的讨论,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培养、观察微生物。
2.通过用显微镜观察细菌、酵母菌、霉菌,熟练显微镜的使用,及临时装片的制作技能。
3.通过对比细菌、真菌、病毒结构的区别,培养对比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我们身边哪里有微生物的讨论和分析,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1.微生物的概念及常见类型。
2.细菌、真菌及病毒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1.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细菌、酵母菌、霉菌的观察。
教学方法自学、小组合作、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食用的蘑菇是植物吗?食物的腐败与哪种生物有关?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是生物吗?二、新课学习(一)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活动:发现我们身边的微生物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的,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藻、衣藻等。
少数微生物是多细胞生物,如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
还有一些微生物是无细胞结构的。
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二)细菌、真菌、病毒是微生物的主要类群1、细菌细菌的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繁殖(分裂生殖)2、真菌真菌形态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主要为酵母和类酵母菌(如隐球菌、念珠菌)呈圆形或椭圆形。
多细胞真菌包括霉菌和蘑菇类,由菌丝构成。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目的要求:认识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培养好的青霉等方法步骤:观察酵母菌:椭圆形、液泡观察青霉:直立菌丝、青绿色的孢子、扫帚状孢子讨论: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青霉孢子的颜色和着生状态有什么特点?酵母菌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教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1f543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6.png)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实例介绍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4 教学评估学生能正确回答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学生能理解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微生物的生态作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土壤形成和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微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微生物在土壤形成和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通过实例介绍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4 教学评估学生能理解微生物在土壤形成和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学生能举例说明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微生物与人类生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食品制作、药品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微生物在食品制作、药品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介绍微生物在这些领域的具体应用。
3.4 教学评估学生能理解微生物在食品制作、药品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学生能举例说明微生物在这些领域的具体应用。
第四章:微生物的实验室研究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实验室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2 教学内容微生物的采集和分离。
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
4.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微生物的采集和分离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介绍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技巧。
4.4 教学评估学生能正确进行微生物的采集和分离。
学生能熟练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
第五章:微生物与人类健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5.2 教学内容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联。
微生物在人体免疫中的作用。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08c8f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5.png)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教案主题: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2. 掌握微生物在土壤、水、空气、人体等方面的应用;3. 学会运用知识,探讨如何保护和利用微生物资源。
教学内容:一、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介绍1. 微生物对自然界的影响;2. 微生物的分类;3.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应用(土壤、水、空气、人体等方面)。
二、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应用1. 土壤微生物的分类和功能;2. 微生物对土壤的作用;3. 微生物在土壤修复和肥料制作中的应用。
三、微生物在水中的应用1. 水体微生物的分类和功能;2. 微生物在水质处理和生物工程中的应用;3. 微生物在水产品加工和农业水源中的应用。
四、微生物在空气中的应用1. 空气微生物的分类和功能;2. 微生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3. 微生物在生产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应用。
五、微生物在人体中的应用1. 人体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2. 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 微生物在医学和保健方面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案例分析的方法;2. 辅以PPT演示及图片展示的方式;3. 通过小组合作、提问答疑及讨论等方式加强学生互动。
教学过程:一、引入老师通过展示一张气候变化的世界地图向学生介绍气候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以此为引入,引出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二、知识学习1.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老师通过PPT演示,向学生介绍微生物对自然界的影响、微生物的分类及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同时引领学生思考,探讨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应用。
2.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应用老师向学生介绍土壤微生物的分类和功能,并详细讲解微生物对土壤的作用,以及在土壤修复和肥料制作中的应用,并通过实例进一步说明。
3. 微生物在水中的应用老师向学生介绍水体微生物的分类和功能,并详细讲解微生物在水质处理和生物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在水产品加工和农业水源中的应用,并通过实例进一步说明。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6d5e33f0b4c2e3f572763d6.png)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肥乡第三中学冯秋芳一、教学设计思路依据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内容及地位《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章第1节。
本节内容包括3个方面:1、微生物的种类;2、微生物的特点; 3、微生物的生活。
本节课需分为两课时来讲,第一课时主要阐述: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的特点和微生物的分布。
在初中生物学阶段,本节内容是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第一课,对于今后授课的内容《生物技术》有着密切联系,起到奠基的作用。
本节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抓住重点,借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内容学习及探究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微生物的概念及其种类。
2.难点:探究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四)教学方法及学法1.教法:本节课采用的是观察法和讨论法,结合图片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结论,这样的设计能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2.学法:课堂交流和自主学习。
这样设计能够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于微生物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不能够准确的认识微生物。
学生掌握理解微生物这节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抽象的理解有困难,但是形象的理解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图片演示,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之上,去加强认识理解微生物。
【知识学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知识学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bfc65f58fafab069dc02d7.png)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8章第1节。
本节内容包括3个方面:1、微生物的种类;2、微生物的特点;3、微生物的生活。
主要阐述微生物是生物圈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由于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和繁殖速度极快,使其成为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分。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微生物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确认识的学生并不多。
而本节知识涉及的都是微观生物,对于学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抽象的理解有困难,但是形象的理解相对则比较容易。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图片演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纠正、加强他们的认识。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动,平时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少足够实践,虽然有探究的积极性,但探究的科学性把握不到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类型;(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设计能力、收集材料和处理材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活动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和重视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重点: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点。
教学难点难点:探究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方法本节课我采用的不是传统的灌输式,而是结合了直观教具(特别是图片),通过问题衔接知识点,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结论,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法指导(1)学生课前预习。
(2)课堂交流:师生交流,学生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知识点。
(3)小组合作:上课之前学生按事先分组,进行探究活动(4)小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析选择,培养综合能力。
(5)自主学习:课后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完成“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物”活动,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b3367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a.png)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审核人:__审批人:__编制单位: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精选3篇)《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8章第1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教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4e508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1.png)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教案第一章: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和常见例子;3. 理解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生物等。
2. 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具有快速繁殖、适应性强、代谢多样等特点。
3. 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生物等四大类,每类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
4.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微生物是生物圈中最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体内外。
教学活动:1. 引入微生物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2.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介绍微生物的分类和常见例子;3. 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加深学生对微生物的认识;4.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教学目标:1. 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2. 掌握微生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3. 了解微生物在生物降解和环境净化中的功能。
教学内容:1.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生物群体,参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 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质,供其他生物利用。
3. 微生物在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微生物能够利用太阳能或化学能,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能量,供其他生物消耗。
4. 微生物在生物降解和环境净化中的功能:微生物能够降解有害物质,参与环境净化过程。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 通过案例和实验,展示微生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3. 利用实验和观察,探讨微生物在生物降解和环境净化中的功能;4.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2. 掌握微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的应用;3. 了解微生物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贡献。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北师大版 (2)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北师大版 (2)](https://img.taocdn.com/s3/m/f70c67d5192e45361166f526.png)
第1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细菌、真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2、概述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比照细菌、真菌、病毒结构的区别,培养比照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纠正对微生物的片面认识,建立辩证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1、细菌、真菌及病毒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2、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四、板书设计《发酵技术》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3〕、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1〕、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
〔2〕、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3〕、通过制用沼气发酵装置,了解科学技术的关系。
〔4〕、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
二、教学重点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三、教学难点1、活动: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生物技术成果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2、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调味品、米酒等。
3、师生各自制一份酸奶。
4、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一份米酒。
5、收集工业化的发酵产品:味精、抗生素、加酶洗衣粉等。
课前学生调查家中厨房里的调味品。
五、教学过程1、教师出示面包、酸奶、醋等准备好的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酵产品?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发酵技术》。
可见,了酵技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可不分,有极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721b9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6.png)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第一部分:导入引入:微生物正在你的身体内部和周围的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它们存在于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问:你知道微生物在生物圈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吗?第二部分:探究微生物的作用1. 促进土壤健康微生物是土壤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
此外,某些微生物还能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为植物提供额外的养分。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
2. 维持水体健康微生物在水体中的作用同样重要。
它们可以降解有机物质和污染物,保持水体的清洁和透明度。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能够利用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氧气,并提供给其他生物使用。
因此,微生物对于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保护人类健康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体内有大量的微生物群落,被称为微生物群。
其中一些微生物起到保护作用,帮助我们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调整和改善微生物群落来维持身体健康。
例如,饮用益生菌酸奶能够增加肠道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促进消化和营养吸收。
第三部分:应用案例案例一:生物修复微生物在生物修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油污染的土壤或水体中,一些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可以吸收和分解石油类物质,从而恢复受污染的环境。
这种方法成为生物降解技术,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案例二:微生物肥料一些微生物可以和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帮助植物吸收更多的养分。
这种微生物肥料不仅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
第四部分:总结微生物在生物圈中起到了多种重要作用,包括促进土壤健康、维持水体健康和保护人类健康等。
通过了解微生物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改善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
因此,加强对微生物的学习和研究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七年级生物上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377f48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e.png)
1.观察能力: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提高学生的观察细致性和准确性。
2.实践操作能力:学会使用显微镜、培养微生物等基本实验操作。
3.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微生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作与交流能力: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重视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结合微生物在环境保护、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环保意识。
7.课后拓展:布置与微生物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观察生活中的微生物、调查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认识到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关键作用,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4.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知
1.微生物的分类、结构与特点
a.介绍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分类及基本结构。
b.分析微生物的特点,如体积小、繁殖速度快、适应性强等。
2.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a.分解者: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质,促进物质循环。
b.生产者:部分微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光合细菌等。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6383a5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a.png)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通用2篇)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篇1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是微生物一章完结课,系统分析了微生物在生物圈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一课时完成。
教师从日常生活入手切入微生物对生活垃圾处理上面的重要作用,结合知识链内容完成总结归纳环节,对资料分析环节,提供了更多的资料,拓展学生的思路。
在实际用环节中,如有条件可去观察垃圾和污水的处理过程,亦可以资料形式提供给学生,学生在此基础之上,积极思考寻找更多的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
不仅如此,更要鼓励学生打开思维,搜集更多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实例。
教材是从最常见的生态系统(落叶)中的作用引入的,然后列举实例,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的危害,接着又讲述了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实例。
这样编写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括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三大作用: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b.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c.与动植物共生2.探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分解作用。
3.探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第三个作用:与动植物共生。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本章引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观点,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激发学生爱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激发同学创造情愫。
教学重点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腐生)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引起动物和人患病。
(寄生)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以与动物共生。
教学难点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可以与动物、植物共生。
教学用具挂图或者多媒体大屏幕教学方法比较分析、讨论多媒体演示法、观察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三大作用的多媒体片断或相关挂图。
第18章 第1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第18章 第1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ef87e1941ea76e58fa042a.png)
第18章第1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中第1小节的内容,主要阐述微生物是生物圈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由于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和繁殖速度极快,使其成为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分。
在初中生物学阶段,本节内容是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第一课,在课程标准中虽没有独立的体现,却与今后授课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特别对于生态系统的组成知识和十大主题中的《生物技术》,有一种奠基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微生物的类型,描述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特点;③发现我们身边的微生物,认识微生物的类群。
②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②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和让学生课堂发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信息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学会辩证地分析事情、看待问题的。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微生物及其种类;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难点:发现我们身边的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结合多媒体直观教学(特别是视频、图片),通过问题衔接知识点,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结论,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及视频及教师引导、讲授,学生小组讨论等互动交流的形式来突出教学重点;在学生观察探究后具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通过讨论分析及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始终能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细菌‘酵母菌、霉菌,病毒结构示意图。
五、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微生物概述、细菌)(第2课时: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第3课时:病毒;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三、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the role of microorganism s in biosphere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
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
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
本教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
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
打印。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第18章第1节。
本节内容包括3个方面:
1、微生物的种类;
2、微生物的特点;
3、微生物的生活。
主要阐述微生物是生物圈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由于微生物的代谢
类型多,代谢强度高和繁殖速度极快,使其成为生物圈中的重要
成分。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微生物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确认识的学
生并
不多。
而本节知识涉及的都是微观生物,对于学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
的难度。
抽象的理解有困难,但是形象的理解相对则比较容易。
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图片演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的
基础上,可以纠正、加强他们的认识。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动,
平时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少足够实践,虽然有探究的
积极性,但探究的科学性把握不到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类型;
(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设计能力、收集材料和处理材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和重视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重点: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点。
教学难点
难点:探究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在生
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不是传统的灌输式,而是结合了直观教具
(特别是图片),通过问题衔接知识点,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结论,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
主体地位。
学法指导
(1)学生课前预习。
(2)课堂交流:师生交流,学生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归纳
总结知识点。
(3)小组合作:上课之前学生按事先分组,进行探究活
动
(4)小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析选择,培养综合
能力。
(5)自主学习:课后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完成“假如地
球上没有微生物”活动,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具准备
提前准备课堂教学的细菌、真菌、病毒等的图片和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的主导活动学生的主体活动
新课导入展示一组常见的微生物的图片:如引起“非典”的冠状病毒的图片,不同种类细菌图片,提出问题:这种肉眼看不见的物体是什么?属于生物吗?
从而引出本章本节内容: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观察
思考
提出问题:
1.什么是微生物?
2.微生物有哪些种类?
3.微生物的生活环境怎样?阅读课本有关部分内容,分析,归纳出三个问题的答案。
归纳:
1.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2.根据细胞结构特点,分别介绍单细胞微生物、多细胞微生物、无细胞结构微生物。
3.微生物主要生活在土壤,动植物体体内或体表及一些恶劣环境,因此微生物分布极广。
探究活动: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既然微生物分布广泛,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呢?看课本53页
活动内容。
如果制作一种培养基,为微生物生活提供必须的营养
物质,微生物就会在培养基上迅速繁殖和生长,就形成了肉眼可
见的微生物菌落。
少量的微生物我们肉眼看不到,但大量的微生
物聚集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用肉眼观察到
了。
我们如何设计探究实验来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呢??请学生分组谈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探究
我们身边的微生物”为主题充分讨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
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结果的预测。
最后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并提出最合理最可行的实验方案,要求学生课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整个研究活动。
倾听思考
微生物的生活
1.问题引入:微生物作为生物应该有着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生长,繁殖等,微生物是如何生活和繁殖的?
2.展示相关图片,重点介绍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其在生物
圈充当分解者的作用。
对比大多数动物,简介充当消费者的微生物,特别提示病毒这类微生物,过着寄生生活,充当消费者。
对
比绿色植物,简介充可以自行合成有机物的微生物,在生物圈中
充当生产者。
最后简介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倾听
思考
归纳: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代谢类型多
微生物的繁殖特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6页第1自然段,由学生自行比较人和大肠杆菌的繁殖速度、肉牛和酵母菌合成蛋白质的速度。
自学阅读。
得出结论:
微生物繁殖速度
极快。
总结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点。
倾听
知识迁移夏天,鱼的内脏埋在土壤里,一段时间后内脏不见了,什么原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微生物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二.微生物的种类
1.单细胞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藻等
2.多细胞微生物:霉菌蘑
菇等
3.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三.微生物的生活
1.腐生微生物:分解者、作用
2.寄生微生物:消费者
3.自养:生产者
4.固氮作用
四.微生物繁殖特点:繁殖速度极快
作业:
1.导学园地
2.完成“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物”活动
教学反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并结合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