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四制九年级初中化学《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_21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十单元 课题2 酸碱中和反应 课件

【注意】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
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Fe2O3 + 3H2SO4 = Fe2(SO4)3+ 3H2O 中虽然有盐和水生 成,但反应物不是酸和碱,故此类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误区二】误认为能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误区三】测定溶液酸碱度的试纸,如果预先用水润湿, 误认为测得结果数值偏小。
【中考考点点击】 【点击 1】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是中考命题的热 点,常结合环保、生产、生活等社会热点和日常生活实际 进行考查。 常见题型为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以及计算题。 【点击 2】溶液的pH与酸碱性的关系以及pH试纸的使用方 法是中考命题的重点。 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形式出现。
(4)盐: ①盐的概念:由金属离子(或 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 合物统称为盐。例如: NaCl、CaCl2、 Fe2(SO4)3等。 【说明】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但有的盐类 物质中不含有金属元素而含有NH4+,如NH4Cl、(NH4)2SO4等。 ②酸、碱、盐类物质比较:
名称 水溶液中解离出的离子
【注意】
①实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以使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溶 液充分接触,反应迅速、完全。 ②实验时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便于控制加入酸的量。 ③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当观察到溶液由红 色恰好变为无色时,立即停止滴加,防止盐酸过量。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素材
探究课题:盐酸和氢氧化钙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探究目标:通过亲自实验和探究,认识酸碱中和反应。
提出问题:盐酸和氢氧化钙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做出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填“能”、“不能”)。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交流与反思:
实验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试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类型,也叫反应。
知识应用:
小强同学近日常吐酸水,心里非常紧张,校医对他做了检查后说:“没事,吃些药就会好的。
”
①校医给小强开的药方中有一种含氢氧化铝的药品,其作用是:。
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②同时,校医提醒小强要注意饮食,少吃(哪一类)的食品。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第1课时 中 和 反 应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玻璃的主要成分反应,①中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 瓶瓶塞甲应使用橡皮塞,不能使用玻璃塞,A错误;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 成硫酸钠和水,③中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B正确;稀释浓硫酸 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 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⑤中稀释浓硫酸时,倒入的乙物质是 浓硫酸,C错误;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 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D错误。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 ① 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___溶__液__不__变__色___
振荡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另
②
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 ___产__生__气__泡____
溶液
结论
猜想一不 成立
猜想三成 立
【解析】(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NaOH+HCl===NaCl+H2O。(2)【猜想】如果氢氧化钠过量,则溶质是氯化 钠和氢氧化钠,如果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是氯化钠,如果 稀盐酸过量,则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进行实验】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 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 猜想一不成立;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 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稀盐酸,猜想三成立。
中和反应的应用
6.(2021·杭州期末)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物质R,使皮肤红
肿。实验测定物质R呈酸性,由此推断,要消除红肿,可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B )
A.食醋
B.肥皂水
C.氢氧化钠溶液 D.稀盐酸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十单元 课题2 酸碱中和反应 课件

NaOH 溶液与盐酸混合时有什么现象? 它们有发生反应吗?
[研学问题1]
如何证明它们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你又如何控制NaOH 溶液与HCl能恰好完全 反应呢?
实验10-8
NaOH + HCl = NaCl + H2O
实验操作
现象
分析
往盛有10mL NaOH溶 无色溶液 液的烧杯中滴入几 变红色 滴无色 酚酞溶液 。
反应前烧 杯中的物 质是 Na;OH
反应后烧杯中 的物质是NaCl 。
H2O
反应前的离子分H别+ 、是Cl-、Na+ 、O;H反-应后的离子有 Na+ 、C;l-、 减少的离子是 H+ 、OH-。减少的离子去了哪里?生成了H2O分。子
3、从微观的角度看,酸跟碱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酸中的H+与碱中的OH-结合生成H2O 分子 。 。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Cu(OH)2 + 2HNO3 = Cu(NO3)2 +
2H2O
共同点:碱 + 酸
盐+ 水
1、由 金属离子 和 酸根离子 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2、 酸 与 碱 作用生成 盐 和 水 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滴管中的物 是 盐酸 , (HCl)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业的废水 3、用于治疗一些疾病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学习目标]
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并懂得如何 判断酸和碱是否发生了反应。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
2、知道盐的水溶液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3、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应用的实例,能用化 学方程式表达其中的一些反应原理。
人教五四学制版九年级化学《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件

,但不是中和反应。
考点2 中和反应的概念微观实质
反应的实质是酸中解离出的H+与碱中解 离出的OH-反应生成水:H++OH-===H2O。
烧杯内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加入什么物质? 反应后生成了什么物质?粒子发生怎样的变化?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
莅临指导
课题《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复习
学习目标:
1、认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定义、微观实质、运用)
2、设计实验证明中和反应
考点1 中和反应的概念
HCl + NaOH === NaCl + H2O H2SO4 +2NaOH === Na2SO4+2H2O 2HCl + Ca(OH)2 === CaCl2+ 2H2O
Hale Waihona Puke (2)PH试纸法。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 ,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多次测 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pH逐渐变小且小 于7,则证明 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3)
热量变化法。先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的温 度,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多次 测定混合溶液的温度。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 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温度逐渐升高则证明 发生了化学反应。
____H_2_S_O_4+_C_a_(_OH_)_2_=_==_=_C_a_S_O_4+_2_H_2O____
3.用于医药: (1)服用含有_碱__性__物质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 多。 (2)人被有些蚊虫叮咬后,涂一些含有_碱__性__物质 的溶液,减轻痛痒。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公开课教案与反思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九年级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和碱的部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要学习 的一部分知识内容,学生此时对化学实验的现象比较新奇, 产生了学习兴趣,但不能从教学内容的本质上了解反应的内涵,对知识体系也仅仅知道一些浅层的内容,所以从教学内容本 身来讲,并不复杂,但具体到中和反应的实质等比较抽象的知识时, 理解。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NaOH 溶液.盐酸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pH 试纸.纸巾.标准比色卡教学过程:教学难点: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可以增加视频实验加强实验药品:学生回忆思考回你认为这些酸碱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反应。
并写出自己的猜测。
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猜测结果。
引导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归学生书写猜测结纳板书所有猜测。
果,并相互讨论。
板书:NaOH+l SQ NaOH+HCICaQHb+HSQ Ca(OH)2+HCIBa(OH)2+HSO Ba(OH)2+HCI提问:通过什么现象可以判断化学反应的确发生了? 答。
学生回忆思考回观察生成物在构成上的共同点:都是盐。
观察反应的共同点:都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揭示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其实所有的酸和碱之间都能发生中和反应。
像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我们要借助无色酚酞观察反应是否发生,而有些酸和碱反应是有明显现象的,就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了。
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溶液为 无 色,溶液显___酸___性,反应
后溶液中溶质是
。
-
8
HCl + NaOH = NaCl + H2O 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H2SO4+ 2 NaOH = Na2SO4 + 2H2O H2SO4+ Ca(OH)2 = CaSO4 + 2H2O HNO3 + NaOH = NaNO3 + H2O 上述反应有哪些共同点?
变弱
问:溶液的酸性、碱性有强有弱,如何 表示出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呢?
-
19
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溶液的酸碱性:
表示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用酸碱指示剂检验)
溶液的酸碱度:
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用pH表示)
1. 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
20
2. 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酸碱度
酸碱性
pH = 7 溶液呈中性
酸
碱
溶
溶
液
液
-
22
pH < 7 溶液呈酸性
pH > 7 溶液呈碱性
3.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测定方法:用玻璃棒蘸取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 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 测液的pH 。
测定时,先将pH试纸润湿,再将待测液滴
到pH试纸,测定结果是否准确,
如是酸,结果 ;如- 是碱,结果
。 21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
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的目的是 同时不断振荡试管的目的是
; 。
用手摸试管外壁,现象
,说明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一、教材分析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是贯穿酸碱盐知识的一个重要纽带,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验探究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从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悟酸碱中和的结果——酸和碱各自特性都消失;感悟酸碱之间的对立统一;明确中和反应的热效应,感悟化学变化中有能量变化。
接着,教材通过中和反应的产物引出盐的学习,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为此,我设立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和热量变化;2.了解盐的组成特点,能初步判断怎样的物质属于盐类;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2、在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感受探究的成功与喜悦。
教学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判断是否发生中和反应。
二、教法选择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知识应“让学生自己找出来”。
我认为“让学生自己找出来”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
否则学生就不可能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就没有发现问题、发展能力的机会,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呢?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主要选择了引导探究法,通过创设情景、设计实验以及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来探究中和反应,从探究中层层启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适时营造学生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为他们的学习添加“助推剂”。
因此做好每一个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探究情景,提供动手练习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第2课时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下图是几种生活中常见物质,试着说一说它们的酸碱性。 动手测定一下图中几种物质的pH,与图中数据相比较。
人的体液的pH必须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如果超越正常 范围,会导致生理功能失调或发生疾病,甚至出现酸中毒 或碱中毒。
人体中几种重要体液的正常pH范围
体液 pH
酸度计
溶液的浓度与pH的关系 1.酸溶液的浓度越小,酸性越弱,pH越大; 2.酸溶液的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 3.碱溶液的浓度越小,碱性越弱,pH越小; 4.碱溶液的浓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
问:NaCl 的水溶液呢?浓度对pH有什么影响? 由于氯化钠溶液是中性的, pH =7,所以不管
血液
唾液
7.35-7.45 6.6-7.1
胃液 0.9-1.5
乳汁 6.6-7.6
尿液 4.7-8.4
大多数农作物适宜在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
茶
棉花
(5~5.5) (6~8)
莲
水稻
(8~9) (6~7)
雨水一般呈弱酸性(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 在雨水中),人们一般把pH小于5.6 的雨水称为酸雨。
⑴中性溶液 pH=7 ⑵酸性溶液 pH﹤7 pH越小,酸性越强 ⑶碱性溶液 pH﹥7 pH越大,碱性越强 2.了解溶液酸碱性的重要意义 ⑴农业 ⑵工业 ⑶环境 ⑷生活
酸雨的危害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的重要意义:
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 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 土壤中生长; 3.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4.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 状况。
课堂小结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0~14之间) 1.pH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十单元 课题2 酸碱中和反应 课件

尘埃— NaCl + H2O
HH2S2SOO44+ +Na2ONHa—O—H —— Na2SO4 + 2H2O
H2CH金lC属+l离Ca子+(OHC酸)a2(根O—离H—)子2 —— CaCl2 + 2H2O
酸
碱
盐 练一水练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作盐。
多食碱性食物,如萝卜、菠菜、 苹果、香蕉、葡萄、海带等; 多饮茶中和体内的
酸性环境。
1、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 的化合物。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 做中和反应。
3、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有 广泛的应用。
酸+碱=盐+水
趣味激疑
酸酸和与碱碱是之通过
达间 什 达中到是么 到和平反平通反衡应衡过的应!
的呢?
“咀嚼益达口香糖,平衡牙齿酸碱度”
学以致用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① 改良酸性土壤、处理工厂的一些废水
近年来,因空气污染造成 酸雨,导致土壤酸化
(若此酸雨为硫酸型酸雨)
如何改善土壤酸化情况?
方案二:往盛有NaOH溶液(约 5ml)的烧杯里滴入几滴无色酚 酞试液后再慢慢滴入稀HCl至刚 好变为无色。
逐层推敲
1、酸和碱之间有没有发生反应? 有反应。 2、反应发生的依据是什么?
在烧杯中加入NaOH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显碱性)
再慢慢滴入稀HCl至刚好变为无色
溶液不显碱性
氢氧化钠不存在了
加入Ca(OH)2
H2SO4 + Ca(OH)2 == CaSO4 + 2H2O
② 用于医药
第十单元酸与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学案

第十单元酸与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2、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会正确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利用中和反应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了解盐的定义。
【学习重点】中和反应的理解及应用。
【知识回顾】:1、常见的酸有、、等,酸的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相同的离子是:。
2、常见的碱有、等。
碱的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相同的离子是:。
3、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变色,遇碱变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变色,遇碱变色。
4、酸的化学性质:(1)酸与金属(派在_____前)反应例:铝跟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铁跟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2)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例:硫酸与氧化铜,化学方程式:_________用盐酸除去铁锈,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碱的化学性质: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例: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变质:______石灰水长期裸露在空气中,会变浑浊________。
6、下列物质放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是____,质量会减少的是___ ,不会变质的是___。
A、粗盐B、浓硫酸C、NaCO3.10H2OD、浓盐酸E、NaClF、石灰水G、NaOHH、CaO【定标自学】(自学课本60-61页,填写)1.酸之所以显酸性,是因为酸在水中可以解离出_____ _,碱之所以显碱性,是因为碱在水中可以解离出_____ _。
如果将酸和碱混合在一起,那么H+和OH—就会结合,结果会怎样呢?已知:Na+ + Cl—→ NaCl,猜想:H+ + OH—→ ________。
2.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生成和。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酸和碱反应的结果是生成了,这样的反应称为。
3.完成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 + HCl = 。
NaOH + H2SO4 = 。
4.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酸性土壤中含有H2SO3,应该用哪种物质来改良该酸性土壤?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完整版)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学生)1.能 2.不能[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人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人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教师强调]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学生活动][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
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NaOH+HC l=== NaCl+H2O[介绍]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 === CaCl2+2H2O2NaOH+H2SO4 === Na2SO4+2H2O2KOH + H2SO4 == K2SO4 + 2H2O[设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人教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人教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人教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篇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课题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能判别反应的类型为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应用中和反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利用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保持和增强对化学学习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由于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理解起来较为抽象;学生需要借助示意图来显示微观过程。
因此,根据教学目标和我对学生的了解,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二、说学法好的教法一定要辅以好的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我讲讲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设计实验:让学生根据疑问创设实验,例如往稀NaOH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再次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溶液又由红色变为无色,这是为什么?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激发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方式。
(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件

中和反应可以减少酸性或碱性废 水的排放,降低对水体的污染。
节约资源
通过中和反应,可以回收和再利用 酸性或碱性物质,减少资源浪费。
生态平衡
中和反应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保 护生物多样性。
中和反应的未来发展
绿色化学
随着绿色化学的发展,中和反应 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新技术的应用
中和反应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酸和 碱的浓度、中和反应过程 中溶液的pH值变化以及最 终溶液的酸碱性。
绘制曲线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曲线图, 展示酸碱滴定过程中pH值 的变化趋势。
结论总结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酸和 碱的中和反应规律,理解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制药行业
中和反应是制药行业中的重要步骤, 用于制备药物、药物中间体和原料药, 如通过中和反应控制药物的pH值和稳 定性。
化工行业
环保行业
中和反应可用于处理酸性或碱性废水, 调节废水的pH值,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在化工行业中,中和反应广泛应用于 化学品的合成和生产,如塑料、染料、 涂料等。
中和反应对环境的影响
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是用来指示溶液的酸 碱性的一种物质,常用的有紫色
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能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中性物质
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遇碱 变红,中性物质不能使无色酚酞
溶液变色。
03
中和反应的过程与实验
04
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 水:如盐酸与氢氧化钠 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4)红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中和反应: 酸+碱→盐+水 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⑴农业 ⑵工业 ⑶生活 2.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表示,用pH试纸可以测定溶 液的酸碱度。 pH 在0—14之间。 ⑴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①pH = 7,溶液呈中性, ②pH ﹤ 7溶液呈酸性, PH越小,酸性越强, ③pH ﹥ 7溶液呈碱性, PH越大,碱性越强。 ⑵了解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 农业 、工业 、环境 、生活 3.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盐碱地
碱性土壤
加入酸
性物质
中性土壤
酸性土壤
熟石灰 Ca(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中性土壤
⑴ 为什么向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而不可以加入 氢氧化钠粉末? 答:因为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太强。 ⑵ 导致土壤显酸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是酸雨或化肥。
2. 处理工厂的废水 ⑴ 如何处理硫酸厂生产中形成的含硫酸的污水? ⑵ 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 Ca(OH)2 = CaSO4 + 2 H2O ⑶用CaO来中和污水行不行? CaO + H2O =Ca(OH)2 H2SO4+ Ca(OH)2 = CaSO4 + 2 H2O
4.调配食物:
添加食醋(CH3COOH)
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溶液的酸碱性: 表示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的。(用酸碱指示剂检验) 溶液的酸碱度: 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用pH试纸测定) 1.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酸性增强 如HCl、H2SO4等溶液
中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新)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酸碱中和现象,如柠檬汁中和碱性胃药、肥皂水清洗油渍等,引发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出问题:为什么柠檬汁能中和碱性胃药?肥皂水为什么能清洗油渍?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化学反应?
3.导入新课:通过以上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
2.学生练习: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答疑解惑:教师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总结归纳
1.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化学方程式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4.预习作业:
(1)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在酸碱中பைடு நூலகம்反应中的应用。
(2)预习课本中有关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步骤,了解实验注意事项,为课堂实验操作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家长应协助监督学生完成实践作业,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6.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展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和反应的特征,知道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2.学会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4.理解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中,加入酚酞溶液的目的;
【学习重点】 1. 中和反应; 2. 中和反应的应用;
如图所示实验。
[强调]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振荡试管。
实验2:
实验3:
1、这两种物质有没有实行反应?请作详细的说明。
2、酚酞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不加酚酞能否得出二者反应的结论?能否换作石蕊溶液?
3、从溶液中离子结合的角度分析,离子种类在前后的变化?写出此反应的方程式。
4、滴入盐酸,酚酞呈红色时,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酚酞刚好无色时,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若继续加入稀盐酸,溶液中的成分又是什么?
5、任意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和一定量的稀盐酸混合,怎样检验二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6、用曲线表示出实验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
稀盐酸质量
1、对于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的反应,需要通过加入指示物或检验反应后的成分等方法加以确认。
中和反应: 与 生成 和 的化学反应。
中和反应的微观本质是 举两例中和反应,写出方程式:
2、盐是 和 构成的化合物。
举2例:
信息阅读:a 、氢氧化钠碱性较强。
氢氧化钙碱性弱于它,价格便宜,在生活中使用广泛,安全性较高。
b 、稀氨水、肥皂水、牙膏、唾液等碱性较弱。
c 、治疗疾病的药物中有些含有酸碱性物质,如胃乐胶囊、荜铃胃平片等胃药中含有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
d 、碳酸水溶液可改良土壤。
1、改良酸性土壤,能够向土壤中加入
2、处理工业废水中的硫酸,则可加入 ,反应方程式是
3、人体胃酸中含有 ,胃酸过多的治疗可服用含 的物质。
化学反应方程式
蚊虫叮咬后,皮肤内有蚁酸,可在患处涂抹
1. 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 .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盐酸除去铁锈D.用氨水(NH3•H2O)处理工厂的硫酸
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2HCl+CuO=CuCl2+H2O
B.2NaOH+CO2=Na2CO3+H2O
C.2HCl+Ca(OH)2=CaCl2+H2O
D.CaCO3+2HCl=CaCl2+H2O+CO2
3. “类推”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③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所以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④浓盐酸试剂瓶敞口久置后变稀且质量减轻,所以浓硫酸敞口久置也变稀且质量减轻.
A.①B.①③C.①②④D.全部
4.云吞面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小吃,称“碱水面”,因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碱水”(呈碱性的物质)而略带涩味。
为减少涩味,在吃云吞面时,最好加点下列哪种物质()
A.花生油
B.白酒
C.食盐
D.食醋
5.下列属于盐的是( )
A.HNO3
B.Mg(OH)2
C.Na2CO3
D.FeO
6.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来探究中和反应的规律时,其溶液的pH(pH=7中性,小于7酸性,大于7碱性)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a点表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A.HCl NaOH B.NaCl
C.NaCl NaOH D.NaCl HCl
7. 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
A.蓝色B.红色C.紫色D.无色
8.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准确的是()
A.反应前后,溶液的酸碱性不变
C.反应前后,H+和OH-的数目不变
D.反应前后,H2O的数目不变向
9.40 g10%的NaOH溶液中加入60 g20%的NaOH
溶液,混匀后取一半溶液,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然后逐渐滴加10%的稀盐酸,直到溶液的红色刚好褪去。
求:(1)混合后,所得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
(2)中和反应完毕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