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1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1届虹口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2)渐黄昏,,。
(姜夔《扬州慢》)(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两句,写弹奏者结束演奏时的手法以及音乐声戛然而止。
2.按要求选择。
(5分)(1)学校排球队在校际比赛中失利,老师想写两句话来鼓励队员们,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2分)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C.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D.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因此,价值论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目的在于让其他国家的人们理解和接纳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
①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②拒斥一种文化就是拒斥它的价值观念③所以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实质上是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交往④而理解和接纳一种文化关键也就在于理解和接纳它的价值观念A.②④③①B.①③②④C.②①④③D.①③④②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4分)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①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
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②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
“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
正因如此,“五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③“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
2021年上海市虹口区华东师大附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最新】上海市虹口区华东师大附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勒.紧/敲诈勒.索骁.勇/妖娆.抨.击/怦.然心动跻.身/济.济一堂B.载.体/荆棘载.途紧俏./刀鞘.市侩./脍.炙人口教诲./风雨如晦.C.炽.烈/博闻强识.文牍./亵渎.对峙./恃.才傲物弹劾./放浪形骸.D.痊愈./瑕不掩瑜.庇.佑/毗.邻契.合/锲.而不舍滂.沱/气势磅.礴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谈笑风声风声鹤唳利令志昏理直气壮B.相濡以沫珠联璧合安然无恙出神入画C.栉风沐雨梳妆打扮插科打诨兴高采烈D.集思广益自立更生泾渭分明文过饰非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南京的首场古董挂表拍卖会结果差强人意....,美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项明华收藏的23款古董挂表昨天仅仅拍出了一块——华生1906年产的银壳钻挂表以底价1300元拍出。
B.姚明本赛季不仅能内线强打得分,而且也能外线投篮命中,表现近乎完美。
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并不是一挥而就....的,而是与他过去几个赛季的努力分不开的。
C.为提高公路建设质量,省交通厅去年11月专门出台《河南省公路建设从业单位业绩信誉动态管理暂行办法》,旨在用“阳光作业”遏制“暗箱操作....”。
D.著名学者吴组缃教授生前说过,《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成就被人们认识到的只是‘表.里山河...’,藏在水下的更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9月22日,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负责人就有关媒体报道中国输日“毒大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B.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将对整个乳制品行业产生重大影响,除了短期内相关企业利益受损外,这一行业的竞争主体、产品结构、供应链等都将发生变化。
C.政府有关部门将今年物价涨幅的控制目标设在约4.8%左右,这个指标创下近五年来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的新高。
上海模考题真题-虹口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测试题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学员编号:年级:高三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语文学科教师:学科组长签名及日期教务长签名及日期课题虹口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测试题授课时间:年月日备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考点及考试要求教学内容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l-5题。
(15分)呼唤暗夜意识随着世界范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座又一座不夜城让我们离繁星点点的宁静夜空越来越远,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地区黑暗夜空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
60多年前,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就开始了抵制光污染、保护观测地的尝试。
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美国国立光学天文台、国际暗夜联盟(IDSA)以及其他致力于暗夜保护和环境教育的合作者提出了“黑暗天空意识”计划,联合向政府和公众呼吁,黑暗的天空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资源,减少夜晚的灯光不但可以节省能源,还能保护野生动物,同时还能保护我们自己。
对灯光控制的最有力论据来自经济领域。
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国际暗夜联盟估计,每年在毫无用处的照明上的花费就高达数十亿美元。
通过提高照明质量、减少危险的眩光和混光,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在控制能源浪费上获利。
最近在美国纽约实施的节能举措,就要求大楼安装具有运动物体探测能力的灯光调节装置。
尽管人类已经适应了人工照明的环境,但是人工照明却对其他动物造成了伤害,甚至是致死的后果。
例如,美国奥杜邦学会(致力于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的组织)正在关注灯光对鸟类迁徙所造成的影响。
已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和加拿大城市关掉大楼中的部分灯光,使北美每年几百万只迁徙的鸟儿免于丧生。
目前,美国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口、全球约五分之一的居民已经无法用肉眼看到银河;很多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更是在一片桔红色烟雾的笼罩下,也许只能看到几颗星星。
缺少了直接目视星空,人类和宇宙的其他部分便被隔绝了开来,无法直接感知宇宙的宏大和我们自身的渺小,这对人类文化产生了微妙的影响。
2021年上海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上海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孔子开始,儒学便十分注重修身,而修身过程又与“学”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为儒学的重要人物,荀子延续了将修身与“学”相联系的传统。
众所周知,《论语》首篇《学而》开宗明义便突出了“学”,《荀子》首篇《劝学》首先提到的也是“学”。
这一篇章结构上的相近性,或有其历史缘由;但从思想的衍化看,无疑展示了对“学”的注重。
概要而言,荀子论“学”的内在之旨,是“学”以成人、“积”以成“圣”。
从具体修身过程看,问题首先涉及性与情的关系。
对人之情而言,荀子着重从自然层面考察人的存在:“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
”(《荀子·荣辱》)希望吃得好一点,穿得华丽一些,出行有车,财富有余,这是人之常情。
以上均属感性、物质的追求,在这一层面上,人的本性有相近之处。
这里的“人之情”,同时表现为人的自然之性。
人之情趋同,意味着人的自然之性具有普遍性。
然而,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人不敢仅仅顺乎本然的欲望。
在荀子看来,这是因为人能够对自身欲望加以抑制:“非不欲也,几不长虑顾后而恐无以继之故也。
”(《荀子·荣辱》)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意义上的情和欲本身可以抑制,二是人具有抑制这种情和欲的能力。
自然意义上的欲望和前思后量意义上的理性思虑在人身上兼而有之。
正是理性的思虑,使人超越了单纯的感性欲求,趋向于更为合理的取舍。
一般而言,正面的人格会得到肯定的价值评价,负面的人格则相反。
然而,为什么人们往往未能致力于前者?荀子对此进行了分析:“为尧、禹则常安荣,为桀、跖则常危辱;为尧、禹则常愉佚,为工匠农贾则常烦劳。
然而人力为此而寡为彼,何也?曰:陋也。
”(《荀子·荣辱》)何为“陋”?在《修身》篇中,荀子对此有一扼要的解释:“少见曰陋”。
“少见”即孤陋寡闻,是在把握自己和把握世界这两个方面都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
上海虹口区2021届高三语文二模优秀作文赏析(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精点细评)
上海虹口区2021届高三语文二模优秀作文赏析2021学年虹口区高三“二模”作文题有时看起来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更为真实。
要求:(1)自拟标题;(2)不少于800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和感悟。
【解题】应该说,这是一道不怎么讨巧的题目,语出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超出了许多人的思维舒适圈。
其实莫泊桑也说过类似的话:“真实有时可以不像真的。
”但就这道题而言,初看上去是让人有点懵圈,三个“真实”相互叠绕,甚至有点矛盾,颇让人费解。
但冷静下来,从“概念界定”入手,还是可以很快找到突破口,理性思辨和自由阐释的空间还是挺大的。
这道题目中一共出现了三个“真实”,我个人感觉难点主要在于分清“真实”前后所指的差异。
前面两个“真实”可能偏向于指称一种物质现实的实在,最后一个“真实”则指代对生活本质规律的贴近,乃至它对人所产生的精神意义,近似于真理。
而“看起来”三个字也不可小觑,它暗示了人目之所见,是真是假,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的。
什么是“真实”?它应该是客观的、公允的。
可是现实中很难有这样的真实,我们所体验到的世界,或多或少总受到了自我或他人的主观影响。
知识一旦进入了人的意志,就不再是完全的真实了。
我们怎敢保证眼中的真实一定“真实”?我们认为从前人获取的知识坚不可摧,可实际上整个人类都是在不断纠错和否定过去中进步,因而我们所谓的“真实”不过是心中已经默认的规律。
所以说,“真实”并不绝对,只是相对的“真”,这一切不过是来自大多数人的认同。
以此类推,个人的“真实”便来自我的认同,一旦“我”的固有认识出现局限性,自然就会出现“真假”的矛盾。
由此看来,所谓的“不真实的东西”不过是“我”的认知,是“我”不知道、不认同或不敢认同,其本质同样可能为真。
现实中这种囿于自身认知局限而妄断真实或不真实的事例太多了,而且几成常态。
当然这里的“不真实的东西”也包括大家都能理解的的艺术、想象力等事物,它们产生于事实当中,以抽象的方式凌驾在事物之上,成为具有统摄性和归纳性的原则,甚至是一种精神的原型结构,比如《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看起来是不真实的,但是就那个大机器生产时代,人被异化却是最真实的社会映像…这里不做赘述。
2021年虹口高三二模语文卷
2021年虹口高三二模语文卷----e1c61fff-7153-11ec-98f9-7cb59b590d7d虹口区2021年语文学科高考练习题一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8分)① 如果有人害怕开放,很容易将其视为保守的反应。
对开放的恐惧显然是极度缺乏自信的软弱表现。
然而,我在这里试图表达的恐惧是另一种含义:即在开放到来之后,那些主张开放的人的恐惧就像一个自由斗士赢得的自由,但却使他们陷入新的困惑和痛苦。
人们常常为自己吸引恶魔。
我们从儿童故事中知道这一点。
一个整天呆在家里的孩子总想在森林里采蘑菇,在河里游泳。
后来,他偷偷来到森林和河边,但他遇到了一只狼和一只水妖。
结果,孩子回到家里,安全地幻想着童话故事中的狼和水妖的故事。
他不想再见到他们。
②开放的恐惧是一种没有托辞的恐惧。
在封闭的文化环境中,人们可以为自己的无能进行辩解,他可以把一切归咎于外在的禁锢,个人就不承担什么责任了。
但是开放却让这种推托显得滑稽,因为,你的无能只是你的无能所致,除此你没别的理由,你的一切弱点不是暴露无遗了吗?③开放的恐惧是一种参照系太多的恐惧。
在单一的社会中,人们会很方便地找到现成的原則、方式和楷模,在某种强制和规定之下,他们的个人能动几乎不起什么作用。
他们生活得太一致太统一,可是这不是他们的愿望,这绝对不是他们的事。
但是开放却把人们赶到一个丰富多样的世界中间,让他们面对五花八门的事物无所适从。
人们开始有了很高的欲望,不过这欲望并非是容易满足的,于是他们反而有了受挫感,这受挫感又是不能归咎于外部的。
④ 对开放的恐惧是一种没有人回应的恐惧。
在一个统一取向的社会中,意见是普遍的,对普遍意见的不满也是普遍的——任意性和反任意性,一个声音和反对构成了这个社会意识形态冲突的两极,两极都会有相当多的回应者。
开放社会是完全不同的。
这是一个多极世界。
多极世界是一个分层世界、一个社区世界、一个圆圈世界、一个俱乐部世界和一个个人世界。
2021年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欢喜简平我怎么可能会喜欢这样一个寒冷而绝望的冬天呢?那痛楚是割裂着心的锐利的冰凌,那绝望如漫漫冬夜里连一颗幽暗的星子都没有。
时至年末,偶尔有一些零星的爆竹声,人们和这世界一起准备进入下一个年轮。
可我却翻不动我的日历——从胃癌切除手术室出来,我就觉得太阳再也不会升起来了。
可是,母亲来了,她帮我把12月的日历翻到最后一张,然后,在大理石台历架上换上了全新的日历芯子,那封面上标着鲜红的纪年:2012年。
母亲坐在我的床头,用平静的声音对我说:“人生来就是要受苦的,但再苦也要走过去,而且总是走得过去的。
你看,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所有的日子都在前面一天天等着你呢。
”也就是从那个12月开始,母亲每周三都早早地来到我的住处。
她来时总是两只手都提着沉沉的袋子,里面装满了刚刚买好的蔬菜、瓜果,有时还装着报纸和书籍。
我怕她累着了,让她每次都坐出租车过来,但她不肯,说这点东西她提得动。
所以,母亲还是每每乘公交车来,路上要倒几趟车,来回至少得两个多小时。
一进门,母亲就忙乎起来,一边跟我聊天,一边拣菜、洗菜,然后去厨房煲汤做菜,稍有空隙,还帮我打扫屋子。
这个时候,我就会停止无穷无尽的销蚀灵魂的妄念,在颠簸的气流里上下乱飞的风筝便也静止在了空中。
从此,每个周三成了我心里企盼的节日。
每当听见母亲用钥匙转动门锁的声音,我心里就欢喜得像是燃放起了焰火,那焰火在彻骨的寒冷中美丽绽放,将凛冽染上了一层明亮和温暖。
我感觉那一天心情特别平和,特别安宁。
我真的又可以站立起来了,可以趴在窗前看外面的天与地了。
原本因为恐惧和焦虑,我如同一只被蒙住眼睛的惊慌的小鸟,哪怕飞得再高,也看不见连绵的山脉和澎湃的海洋了。
那天,下雪了,江南的雪花不是完整的一朵朵的,谁都无法相信它会聚起来,可偏偏不多时,雪就把房顶、树枝和路径覆盖住了,白色皑皑,一派纯净。
上海市虹口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按要求填空。
(1)______,青眼聊因美酒横。
(黄庭坚《______》)(2)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
(荀子《劝学》)(3)唐诗中多有从广阔的时空观照现世人生的佳篇佳句。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是代表,杜甫《登楼》一诗中“______,______”也是。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2.以下引用的古诗文名句与情境不契合的一项是()A. 年会上,徐主任赞扬各位员工的出色表现后说:“‘万紫千红总是春’,希望大家各展所长,创造公司蓬勃发展的春天。
”B. 同学聚会,回忆往日趣事,畅谈今朝抱负,其乐融融。
老班长感慨地说:“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C. 张师傅祝贺刚刚在全国技能比赛中摘得桂冠的徒弟说:“‘丹山万里桐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我为你的成绩感到骄傲!希望你再接再厉!”D. 小林是名牌大学高材生,但是工作两年,始终未遇伯乐。
朋友安慰他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要有信心,也要有耐心。
”3.将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体育与政治权力的关系,也并非现代或西方的特点。
对统治阶级来说,体育可能一直是一种狡猾的压迫和规训方式,既可以,也可以。
但同时,体育在本质上仍是给大众带来愉悦的游戏,,。
对于体育权力的批判审视,并不妨碍日常对于运动的热爱。
①普通民众可以在体育运动中发挥潜能②像罗马皇帝一样通过娱乐麻痹大众③如射礼一般用来训练人们的纪律和服从④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人的自由A. ②③①④B. ③②④①C. ②③④①D. ③②①④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4.阅读这首元曲小令,完成下列各题。
【中吕】普天乐元赵善庆稻粱肥,蒹葭秀。
黄添篱落,绿淡汀州。
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过雁,几处..危楼。
..落日,一声..沉□.半竿(1)填入诗中空格处最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春B.夏C.秋D.冬(2)与这首小令语言风格最接近的一项是______A.《登高》(杜甫)B.《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C.《登快阁》(黄庭坚)D.《双调•寿阳曲•远浦归帆》(马致远)(3)本支小令写景抒情时,数量词的运用颇具韵味。
2021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答案详解)
【最新】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⑴明清两代,文人的聚合倾向十分明显,所谓作家往往都是某种共同体名义下的作家,而地域性文学社群丛生是一个尤其突出的文化现象。
因此我们有理由将地域社群作为明清诗文研究的重要维度之一,而把大量的作家及其创作放到地域社群的语境中去考察,由此形成对明清诗文发展的某种特殊机制的认识。
地域社群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社团流派,明清两代,以诗文创作为内容的文学社团流派其数甚多,台阁派、茶陵诗派、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神韵派、性灵派、格调派、肌理派、桐城派等已多为文学史论及。
这些社团流派大部分为“泛地性”,领袖人物地位较高,往往通过文学活动创造了主流话语,数量较为有限。
综观明清两代诗文创作群体,为数众多的是地域文学社群。
⑵与一般意义上的社团流派相比,地域文学社群具有一些不同的特征:其成员往往限于一个地区或郡邑,活动多在地方基层;参与者身份不等,但在文学活动中一般以“自然文化人”出现;召集者多为一地之望重者,其中不乏一时文坛领袖;维系社群存在的除文化精神外,更多的是遵守社约进行的社集活动;人际之间往往同仁相得,相互标榜,竞文才风流,少异同纷争。
这样的文学社群分布很广,但以南方集聚较密,尤其江南最为集中。
除大型社团如南社、鸿笔文社等外,一般规模在数十人到数人不等,结社频度高,衍生性强,名家参与,群从踊跃,形成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宏大壮丽的社会基层文学景观。
⑶有两点可以看出明清文人参与社群活动的热情,一是一人参加多个社团,一是。
前者以鄞县钱光绣最为典型,钱氏竟参加了六个地方的八个社团。
这种情况在社团活动极为活跃的江南地区绝不是个别现象。
其他地区这样的情况同样存在,与明代公安派袁氏兄弟相关的社群就至少有阳春社、南平社、蒲桃社、金粟社等数个。
后者如无锡碧山吟社跨越两个朝代、延续数代人的例子并不少见。
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五个句子分别对应前者“对于场景进行三维重建”和后者“对用户进行建模”。
其中①②⑤是针对“前者”的内容,⑤“颜色、纹理、光照、材质”照应横线前面的“三维重建”,排在第一位;由②“对象”和①“各对象的……”可知,排序为②①;
③④是针对后者“对用户进行建模”的内容,由④“后者主要……”可知此句在这层的前面,排序为④③。
②我们在教语法修辞上指出了很多写文章的毛病,表面上看,好像是语法问题,实际上也是逻辑问题。比方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个主谓不合的句子。主谓不合是不是语法问题,实质上不是。因为代词“我们”充当主语是可以的,名词“国家”作为谓语也是可以的,在语法上没什么错误。错误在逻辑上。从逻辑的角度说,这句话是直言肯定判断,肯定判断的主概念与宾概念一般都是从属关系或同一关系,而这个判断的主概念与宾概念之间既不是从属关系,也不是同一关系。所以,从内涵来说,这个判断的宾概念不能恰当地反映主概念的属性,从外延来说,这个判断的宾概念的外延更不能包含主概念的外延,犯了主宾不相应的逻辑错误。
整个排序为⑤②①④③。
故选B。
二 阅读70分
(一)(16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
①逻辑跟语言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语言的表达要受逻辑思维的规律制约;没有语言也难以进行思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所以说逻辑与语言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逻辑上的“概念”,在语言里表现为语词,逻辑上所谓“命题”在语言里表现为一个句子。
③有人说,“救火”不合逻辑,这种看法值得怀疑。“救”有多方面的意思。“救生,救命”是竭力保存,务求延续;“救火,救急”是减少危害,免致恶化。不能把“救火”的“救”与“救命”的“救”混同。“谢恩”是谢,“谢罪”也是谢,但是前者陈述感激之意,后者表示愧悔之心。恐怕不能说前者同,后者不同吧?
2021年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2021年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一样的鞋子(英)西蒙·凡·布伊当他来到那座老矿的入口时,时间已经过了午夜。
自从肯塔基州因内战而分裂,艾德蒙森县的土地上就再也没有开过矿了。
矿山入口是一堆歪歪扭扭的钢架,上面爬满了常青藤,乱糟糟的一团。
空气厚重而潮湿。
碎玻璃像坠落的星星那样在他的鞋底下发出清脆的破裂声。
他那满是窟窿的鞋子,还是多年前她从商店的货架上使劲拽下来的。
“多帅啊你!”多年前在那个商店里她是那么说的。
“你穿着那鞋子真是帅啊。
”他们开着卡车一路颠簸地回家时,她又这么说了一遍。
这已经是那么久以前的事了……他跨过一堵倒塌的墙。
一直走到脚下的碎石和玻璃碴变成了一丛丛野草,这片草地杂乱无章地延伸到河边,一直伸进奔涌不息的河水里。
他在这里停下,静静聆听。
河水流淌的声音,他自己呼吸的声音,风在潮湿的草茎间穿过的声音。
虽然六年不通音讯,但他们把对方牢牢地嵌进了自己的灵魂里。
不管他去哪里,他都没有办法再逃离艾德蒙森县,因为这是她的家所在之处。
现在,离天亮还有几个小时,在这片河边的草地上,他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绝望地挣扎着,试图摆脱那副把他和自己并不想要的人生锁在一起的镣铐。
她的声音像涓涓细流在他身体里响起,像冰山持续地融化着。
那天看到他时,她有种不同寻常的高兴劲儿,毕竟他们有六年没见了。
她还在同一个地方工作。
她看上去并不惊讶,就像那么多年来他就藏在附近什么地方一样。
他开着她的小卡车穿过了整个镇子。
在尘土飞扬的窄路上开了很多公里之后,他们终于把车停在了一个屋前。
几条狗狂吠着,四爪腾空地冲下门廊,然后绕着卡车跑了起来。
看着她光着脚穿过车道,他跟着她进了屋子。
她哼着歌搅拌着那杯冰茶。
然后她坐下来开始盘问他的生活,换成了他在搅拌。
一直到他们两个人都沉默下来,他还在不停地搅拌着那杯冰茶。
就像有什么微妙的东西从那满是砂糖的杯底升腾了起来,夺走了他们的语言。
上海市虹口区2021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虹口区2021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上海市虹口区_年语文学科高考练习题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答案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4.答题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也是种话张系国①为了搜集一些资料,重读了不少中国的神话故事,因而有个小小的〝发现〞.奇怪得很,翻遍中国的神话故事,居然找不到一位成功的〝反叛者〞.中国的神话和其他各国的神话一样,并不缺乏反叛的英雄,但他们的反叛却从未成功过.如共工氏造反,头触不周之山,却失败了.如后并射日,最后连自己的老婆也保不住.最糟糕的是,这些反叛的英雄往往和他们的对手妥协,如孙猴子自称〝齐天大圣〞,结果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但后来他竟被唐僧收伏,保唐僧往西天取经,修成正果.对于一个〝反叛者〞而言,就未免太过分了!又如红孩儿哪吒,几次大闹龙宫,和他的父亲反目相向,原是一个极成功的小叛徒,最后却也妥协了.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连闹〝自由恋爱〞的白娘娘,都要被多管闲事的法海和尚镇在塔下,其他叛徒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②中国神话缺乏成功的反叛者,和西方神话充斥反叛的英雄,的确成为极鲜明的对比.别的不说,魔鬼撒旦就是一个大成功的反叛者.他原来也是天使,居然敢犯上作乱,虽被上帝赶入地狱,却始终不曾悔改,顽抗到今天.希腊神话里的天帝宙斯,本身就是个反叛者.就是失败的反叛者,也□□能坚持到底.□著名的如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被罚以脏腑喂鹰,终于为一位人类的英雄所救.再如西绪弗斯,虽然永远在推石上山,但很难说他成功或失败.〝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的分别,完全在主观的一念之间.除了反叛的天神外,其他反叛的人类英雄,更车载斗量.西方神话故事里的英雄一再为命运所愚弄,总是不甘雌伏地与命运挑战.〝人〞和〝命运〞的关系,始终是西方文学□□的灵感源泉.③中国神话没有成功的反叛者,是否因为中国人是〝宿命论者〞呢?我想不是.有个很好的例子.〝愚公移山〞,最后愚公是胜利了.但他的胜利,并不是他真的一铲一铲地铲平了太行山,而是因为最后上帝妥协了,派力士将两座山移走.如果让这神话发展到合理的结束,则愚公及其子孙真正铲平了太行山,也一样可能.但由于上帝的妥协,表面上愚公是胜利了,其实却剥夺了证明他〝□□□□〞的机会.这是一个上帝和反叛者妥协的好例子.前面提到的孙悟空和哪吒,其实也不曾完全失败.天上的统治阶级接纳了他们,使他们也享受到了部分成功的滋味,这就是妥协的明证.④这已足够证明中国人不是〝宿命论者〞了.中国人不认为命运完全不可改变,也并不大胆地肯定命运完全由个人控制,却承认,命运是〝天〞.〝人〞妥协的结果.不论天上还是人间,总还是以〝妥协〞.〝折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要紧的是,〝保卫正统〞是可以的,〝反对正统〞却不可以!即使开始时不是〝正统〞,在取得统治的地位后,也就自然而然成了〝正统〞.中国神话故事里的反叛者,一转眼就置身神之列,恐怕也有〝正统〞的观念作祟呢.⑤〝妥协〞似乎不是好字眼,提到〝妥协〞,总有〝迁就〞.〝马马虎虎〞的味道.不过这里说的〝妥协〞的观念,并不一定有呵责的意思.中国几千年来,绝大多数人口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与天争利〞.如何养活自己上头.农民如不懂如何利用自然,和自然共存,就不可能养活自己.至于在人与人关系方面,中国人所一直追求的,就是一个〝有秋序的社会〞,到今日还是如此.在调整人际关系上,自然更需要〝妥协〞.〝迁就〞的观念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一直存在〝平衡〞.〝谐和〞的概念,当然不是偶然的,是几千年生存于这独特地理环境的结果.在政治组织上,〝妥协〞,单指为结合一个复杂的社会,并使之运行不息,那么,在人与人之间,必须存在互谅.历史上,中国不曾遇到相等的敌国,因此倾向使用〝妥协〞的方式以维系整个社会的平衡,是可以明白的.但是到了近代,中国已不再是〝中〞国而必须和世界各强国竞争,维持自己的生存,〝平衡〞.〝妥协〞的哲学观不再适用,也是可以明白的.不过某些思想的方式,是否影响了中国人在艺术上及科学上创造的能力,就不是那么容易决定了.1.第①段中的加点词〝发现〞在文中指的是□□□□□□□□□□□□□□□.(15字以内)(2分)2.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②段空格处的一项是(3分)( )A.全都最主要B.往往较全部C.往往最主要D.全都较全部3.根据上下文推断,在第③段空白处的内容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简析第④段的在文中的作用.(2分)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娘子追求爱情自由,比公然造反更令统治者不能容忍,所以被法海镇在塔下.B.西绪弗斯虽然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不失英雄的豪情.C.孙悟空取消〝齐天大圣〞的尊号,哪吁也向老子低头,因为他们不是宿命论者.D.中国的传统观念其来有自,但对中国人在艺术和科学上创造的能力有负面影响.6.第⑤段说〝并不一定有呵责的意思〞,那么,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呢?(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陈丹青①1982年秋,我在纽约认识了木心,第二年即与他密集过往,剧谈痛聊.我不愿独享着这份奇缘,便陆续带着我所认识的艺术家,走去见木心.当然,很快,众皆惊异,不知如何是好了.②自1983到1989年,也是木心恢复写作.持续出书的时期.大家与他相熟后,逢年过节,通宵达旦听他聊,窗外晨光熹微,座中有昏沉睡去的:有触力强撑的.唯年事最高的木心,精神矍铄.③木心在大陆时,与体制内晚生几无来往,稍事交接后,他曾惊讶地说:〝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这样子,过了几年,终于有章学林.李全武二位,纠缠木心,请他正式开课讲文艺,勿使珍贵的识见虚掷了.此外,众人另有心意:那些年木心尚未售画,生活全赖稿费,大家是想借了听课而交付若干费用,或使老人约略多点收益.〝这样子算什么呢?〞木心在电话里对我说,但他终于同意,并认真准备起来.④劝请最力而全程操办的热心人,是李全武.他和木心长期协调讲课事项,改期.复课.每课转往谁家,悉数由他逐一通知.五年间,我们都称他〝校长〞.⑤1989年元月15日,众人假四川画家高小华家聚会,算是课程的启动.那天满室哗然,很久才静下来.木心,浅色西装,笑盈盈坐在靠墙的沙发,那年他六十二岁,鬓发尚未斑白,显得很年青.⑥开课后,渐渐发现或一专题,一下午都讲不完.单是圣经就花去两个月,上古中古文学史讲毕,已逾一年.原计划讲到十九世纪收束,应我们叫唤,木心遂添讲二十世纪流派纷繁的文学,其中,仅存在主义便讲了五课.⑦听课人几乎全是画家,课中说及的各国作家与作品,十之六七,我们都不知道.木心完全不在乎这些.他与人初识接谈,从不问起学历和身份,他只顾兴味油然地讲,其状貌,活像谈论什么好吃透顶的菜肴.我猜他不会天真到以为众生的程度与之相当,但他似乎相信每个人像他一样,挚爱文学.⑧木心讲课没有腔调,浑如聊天.他语速平缓,从不高声说话,说及要紧的意思,字字用了略微加重的语气.不止十次,我记得,他在某句话戛然停顿,凝着老人的表情,好几秒钟,呆呆看着我们.⑨这时,我知道,他动了感情,竭力克制着,等自己平息.⑩讲课与聊天究竟不同.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木心在上海高桥做过几年中学老师,此后数十年再没教过书.起初几堂课,谈希腊罗马.谈诗经,他可能有点生疏了,时或在读解故事或长句中结巴.绊住,后来他说,头几课讲完,透不过气来.两三课后,他恢复了平素聊天的闲适而松动,越讲到后来,越是收放自如.__9322;我的笔记,初起也颇仓促,三四课后这才找回画速写的快捷,同其时,与木心的讲述,两皆顺畅了.好在木心说话向来要言不繁,再大的公案.史说.是非.纠葛,由他说来,三言两语,惊人地简单.__9323;而笔录之际最令我感到兴味的瞬间,是他临场的戏谈.__9324;木心的异能,即在随时离题.他说卡夫卡苦命.肺疥.爱焚稿,该把林黛玉介绍给卡夫卡;他说西蒙种葡萄养写作,昔年陶潜要是改种葡萄,那该多好!待我们闻声哄笑,他得意了,却假装无所谓的样子.他在哄笑中又起念头,果然,再来一句,又来一句.__9325;如今座谈流行的录音.摄像,那时既没有器具,木心也不让做.他以为讲课便是讲课.五年期间,我们没有一张课堂的照片,也无法留存一份录音.__9326;〝结业〞派对,是〝校长〞安排在女钢琴家孙韵寓所.应木心所嘱,我们穿了正装,分别与他合影.孙韵母女联袂弹奏了莫扎特第23号钢琴协奏曲.阿城特意从洛衫矶自费赶来,扛了专业的机器,全程录像.席间,众人先后感言,说些什么,此刻全忘了,只记得黄秋虹才刚开口,泪流满面.__9327;木心,如五年前宣布开课时那样,矜矜浅笑,像个远房老亲戚,安静地坐着,那年他六十七岁了.就我所知,那也是他与全体听课生最后一次聚会.他的发言的开头,引瓦莱里的诗.每当他借述西人的文句,我总觉得是他自己所写,脱口而出:__9328;你终于闪耀着了么?我旅途的终点.7.第②段画线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8.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介绍自己认识的艺术家结识木心,是希望与大家分享木心对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B.大家借听课而交付若干费用,使木心约略多点收益,是出于对木心的尊敬,而非怜悯.C.木心不问学生学历身份,全身心地投入上课,是希望将来他们达到与自己相当的程度.D.木心最后一课引瓦莱里的诗句,意在告诫学生忠于内心的信念才不会迷失人生的方向.9.请概括木心讲课的特点.(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第__9325;段画线句,平淡的语言包含怎样的感情?(3分)11.请从表达的角度,赏析第⑩段.(3分)12.请依据本文,写一段文字,将〝木心〞简要介绍给他人.(6分)(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二章)(2)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3)___________________,燕尾绣蝥弧.(卢纶《塞下曲》)(4)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5)落花水香茅舍晚,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寿阳曲__183;远浦帆归》)(6)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__.(《迢迢牵牛星》)(7)靡不有初,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__183;大雅__183;荡》)(8)_________________,决胜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__183;留侯列传》)(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清平乐南唐__183;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注]砌下:即台阶下.14.从字数看,这首词是( )(1分)A.小令B.中调C.长调15.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统摄全词,〝别来〞与〝断肠〞二语,直抒离愁别恨.B.下片抒情主人公不胜翘首远望之苦的形象隐现于字里行间.C.结句以春草为喻,贴切而生动地描摹出离恨之绵远.浩渺.D.全词语言委婉深沉,创造寂寥苍凉之意境,给人审美感受.16.这首词抒写离情颇具特色,请结合画线句加以赏析.(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陶弘景传①陶弘景字通明,丹阳林陵人也.幼有异操,年四五岁恒以获为笔,画灰中学书.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未弱冠,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多所取焉.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诏许之.②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陶隐居.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特爱松风,每闻其响,欣然为乐.谓门人曰:〝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其华乐,而无欲往之心.望高岩,瞰大泽,知此难立止,自恒欲就之.且永明中求禄,得辄差舛;若不尔,岂得为今日之事.岂唯身有仙相,亦缘势使之然.〞③弘景为人圆通谦谨,出处冥会,心如明镜,遇物便了.性好著述,尚奇异,顾惜光景,老而弥笃.又尝造浑天象,高三尺许,地居中央,天转而地不动,以机动之,悉与天相会.云〝修道所须,非止史官是用〞.④沈约为东阳郡守,高其志节,累书要之,不至.⑤武帝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屡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学曳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选自《南史__183;隐逸下》,有删改)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 ) (2)自恒欲就之( )(3)老而弥笃( ) (4)以机动之(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2)沈约为东阳郡守,高其志节,累书要之,不至.19.第⑤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20.根据文意,概括陶弘景隐居的原因.(2分)21.陶弘景所画的两头牛分别有什么寓意,借此他想表达何意?(3分)(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草桥①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方十里,皆泉也.故李唐万福寺,寺废而桥存,泉不减而荇荷盛.天启间,建碧霞元君庙其北.当四月,游人集,醵且博,旬日乃罢.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花为业.都人卖花担,每辰千百,散入都门.②入春而梅,而山茶,而水仙,而探春.中春而桃李,而海棠,而丁香.春老而牡丹,而芍药,而栾枝.入夏,榴花外,皆草花.花备五色者蜀葵.莺粱.凤仙;三色者鸡冠;二色者玉替;一色者十姊妹.乌斯菊.望江南.秋花,耐秋者红白蓼,不耐秋者木槿.金钱.耐秋不耐霜日者,秋海棠.木樨,南种也,最少;菊,北种也,最繁.种菊之法,自春徂夏,辛苦过农事.菊善病,菊虎类多于螟螣贼蟊,圃人废晨昏者半岁,而终岁衣食焉.③草桥惟冬花,支尽三季之种,坏土窖藏之,蕴火坑烜之.十月中旬,牡丹已进御矣.元旦,进椿芽.黄瓜.其法自汉已有之.汉世大官园,冬种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然温,菜得温气皆生.召信臣为少府,谓物不时,不宜供奉,奏罢之.④草桥去丰台十里,中多亭馆,亭馆多于水频圃中.而元廉希宪之万柳堂.赵参谋之匏瓜亭.栗院使之玩芳亭,要在弥望间,无址无基,莫名其处.(选自刘侗《帝京景物略》)[注]螟螣贼蟊:泛指庄稼的各种害虫.食心曰螟,食叶曰螣,食节曰贼,食根曰蟊.蕴:通〝煴〞,无光焰的火. 频:通〝濒〞,水边. 匏:葫芦之属.22.第②段介绍草桥镇种植的花卉时作者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3.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唯有草桥产冬花,把前三季开花的花木剪去枝娅,埋在土窖里,再用火坑加温.B.草桥只出产冬花,把前三季开花的花木剪去枝娅,埋在土窖里,再用火坑加温.C.唯有草桥产冬花,支撑过前三季存活的花木之种,从土窖中破土而出,再用火炕加温.D.草桥只出产冬花,支撑过前三季存活的花木之种,从土窖中破土而出,再用火炕加温.24.第③段中〝其法自汉已有之〞中的〝其法〞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2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A.草桥镇种植花木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由来已久的历史渊源.B.草桥镇居民多以种植花木为职业,其中种菊尤为辛苦,超过农事.C.十月中旬,牡丹正值花期,每年此时,草桥镇种花人将之进贡宫中.D.汉时召信臣反对宫廷食用冬季种植的蔬菜,认为这些蔬菜不合时令.26.第④段介绍草桥镇附近多亭馆,此段内容似与前三段介绍花木关联不大,请联系全文赏析其在文中的作用.(3分)二.写作(70分)27.阅读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有一群人抛开束缚,一有机会就走出去,并为自己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穷游〞.〝穷游〞人,追求一种不同以往的行走方式.背上行囊,清爽上路;风餐露宿,简朴行走;读山阅水,心灵自由.他们的足迹,可以踏入还未被开发的地方;他们的梦想,就是要穷尽想游之地.有时,还会无计划.无目的,买一张车票,潇洒出行.时下,强劲的〝穷游〞风,刮进了校园.家长.社会对此表示忧心.。
2021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2021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西山寇盗莫相侵。
(《登楼》)(2)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3)《论语》中记载,孔子和弟子在陈国遭受粮食断绝的状况,境况狼狈,子路因此生气发问,孔子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季节又逢君",多年未曾谋面的故人在秋风中相视而笑。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总关在书斋里是不行能真正把握学问的。
C.王老师在课后回答同学的问题时总是那样温顺急躁,不厌其烦,真是"润物细无声"。
D.小赵的论文多从旧见,缺乏独到见解,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大楼"不能取代"大师",这是目前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我想补充的是,"学问"不等于"精神",。
学校办得好不好,除了,还得看。
过去常说"教书育人",不是没道理的。
①这所高校老师及同学的精神状态②好高校培育出来的同学,有明显的精神印记③办高校,必需有超越技术层面的考虑④可以量化的论文、专利、获奖等A.③①②④B. ④②③①C.③②④①D. ③④①②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出口铁路?留住旅客?邢海洋①"春运"大幕拉开,万人挤破火车站护栏的局面没消失,却消失了一列临客只坐一位乘客的"奇葩"镜头,诸如北京到哈尔滨、到成都的"秒光"线路还有余票。
2021年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近,读到国内几位名师有关《红楼梦》的整本书导读,都不约而同地把人物命名方式以及相关判词,当作理解小说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关键。
关于人物的姓名,他们或以为给小说中的人物取姓命名是一门十分讲究的学问。
它往往起到点化人物、暗寓褒贬、活跃气氛,甚至是提纲挈领的作用,《红楼梦》中的谐音正是“这样”,或认为“这700多个人名,个个有讲究,个个凝结着作者的心血”。
诸如此类的夸张说法,虽不必过于较真,但用以指导普通读者和青年学生理解《红楼梦》,可能会出现某些偏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不错,《红楼梦》中部分人物的姓名,确实含有某种特殊功能,对理解作品或者人物有一定的指向性。
比如小说采用谐音方式,或者提示作者整体的创作原则,如甄士隐(真事隐)和贾雨村(假语存),或者点出了人物的特殊遭遇,如“娇杏”谐音“侥幸”,“冯渊”谐音,“逢冤”,“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等。
虽然这似乎是小说中已然存在的事实,也是大家熟知的,但由此出发来理解人物。
总有贴标签的嫌疑,容易陷自己于教条主义的泥潭。
这里的关键在于,文学作品主要是以形象感人的,形象又是借助人物的生动具体的言行,通过展示特定情境中的复杂人物关系表现出来的。
对形象的鉴赏,哪怕用概念介入,也不能脱离形象,不能采用贴标签的方式来对形象加以一一对应或寓意上的一一落实,即使《红楼梦》人物的姓名在谐音上给人以某种暗示或寓意,但这种暗示和寓意仅仅代表着形象的某个侧面,况且也只是对部分人物形象的理解起指向性作用,而对另一些形象的理解作用甚微,甚至根本不起作用。
总体来看,《红楼梦》对一些相对次要或者边缘化的人物,用名字谐音方式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以方便读者阅读,而最主要、最关键的人物,则较少给人以谐音双关方面的联想,力图以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展示出形象的立体性,这是作者在处理数以百计的人物时,采取的一种基本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⑴明清两代,文人的聚合倾向十分明显,所谓作家往往都是某种共同体名义下的作家,而地域性文学社群丛生是一个尤其突出的文化现象。
因此我们有理由将地域社群作为明清诗文研究的重要维度之一,而把大量的作家及其创作放到地域社群的语境中去考察,由此形成对明清诗文发展的某种特殊机制的认识。
地域社群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社团流派,明清两代,以诗文创作为内容的文学社团流派其数甚多,台阁派、茶陵诗派、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神韵派、性灵派、格调派、肌理派、桐城派等已多为文学史论及。
这些社团流派大部分为“泛地性”,领袖人物地位较高,往往通过文学活动创造了主流话语,数量较为有限。
综观明清两代诗文创作群体,为数众多的是地域文学社群。
⑵与一般意义上的社团流派相比,地域文学社群具有一些不同的特征:其成员往往限于一个地区或郡邑,活动多在地方基层;参与者身份不等,但在文学活动中一般以“自然文化人”出现;召集者多为一地之望重者,其中不乏一时文坛领袖;维系社群存在的除文化精神外,更多的是遵守社约进行的社集活动;人际之间往往同仁相得,相互标榜,竞文才风流,少异同纷争。
这样的文学社群分布很广,但以南方集聚较密,尤其江南最为集中。
除大型社团如南社、鸿笔文社等外,一般规模在数十人到数人不等,结社频度高,衍生性强,名家参与,群从踊跃,形成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宏大壮丽的社会基层文学景观。
⑶有两点可以看出明清文人参与社群活动的热情,一是一人参加多个社团,一是。
前者以鄞县钱光绣最为典型,钱氏竟参加了六个地方的八个社团。
这种情况在社团活动极为活跃的江南地区绝不是个别现象。
其他地区这样的情况同样存在,与明代公安派袁氏兄弟相关的社群就至少有阳春社、南平社、蒲桃社、金粟社等数个。
后者如无锡碧山吟社跨越两个朝代、延续数代人的例子并不少见。
明末清初的地域性文学社群,往往肇始于晚明而延续至清代顺康,数十年甚至近百年间都有社集活动。
其中一部分能够产生“雪球效应”,最终突破地域边际,从郡邑性社群变成多地区的乃至全国性的文学流派。
至于像嘉道年间潜园吟社、东轩吟社那样绵延达十年,集会唱和达百次的社群,就更屡屡可见。
⑷地域本身并不能给作家群体带来地位和声誉,无论何类人士都与政治和现实社会有某种联系。
明清时代的士人对社会生活的介入程度相当高,往往在公共事件中表现出鲜明的个性。
汪如洋和管世铭在和珅威权赫奕之时皆不肯相附,甚至公开“倡言欲劾和珅”而朝野惊动。
汪氏、管氏,一为秀水人,一为常州人,都属江南地域。
可见软水柔山、清赏细玩并没有软化江南士人的心魂,弱化江南士人的骨力。
在历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公共事件中,江南一地总有刚毅坚贞人士奋而起之,折肱碎骨,决不辱志。
这时候,地域文学社群往往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复社、几社、三千剑气社、南社等皆是证明。
⑸在其各自的文学空间中,明清地域文学社群作家则较多展现的是“士”的传名焦虑和诗酒风流。
徐珂《清稗类钞·著述类》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查夏重、姜西溟……在辇下为文酒之会,尝谓吾辈将来人各有集,传不传未可知,惟彼此牵缀姓氏于集中,百年以后,一人传而皆传矣。
”这里京师盟会的诸位都是康熙朝翰林高才,一时之选,他们尚有传名焦虑,更何况其他一般文士了。
⑹当然,地域作家的结社活动更多的还是通过创造当下的文学氛围,立言以宣示心志,排遣心情;燕豫以展现风流,赢得闲适。
前者多表现于易代之际,或某些重要事件中,后者则属于地域文学群体社集活动的普遍现象。
其实即使在风雷激荡的鼎革时期,内在的反抗意识也包裹在诗酒风流和闲适潇洒之中。
清初影响甚大的惊隐诗社人“乐志林泉,跌荡文酒,角巾野服,啸歌于五湖三泖之间,亦月泉吟社之流亚也”,可见其遗民社群的性质,而“跌荡文酒”则显示出明清地域文学社群普遍的活动方式。
1.归有光是“唐宋派”中的一位代表人物,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他的散文名篇《》。
2.请为第⑶段画线处填上一个合适的句子。
3.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⑷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A.且B.但C.于是D.因此4.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明清一些地域文学社群的“雪球效应”,产生了桐城派等著名泛地性社团。
B.文学社群依靠文化精神遵守社约开展活动,这一文学景观在江南最为集中。
C.明清士人介入社会生活的程度很高,有强烈政治色彩,江南士人尤有骨力。
D.明清文人参与文学社团目的是达成个人传名愿望,展现方式是立言、燕豫。
5.地域社群成为选文的研究对象的原因是。
6.文末“内在的反抗意识也包裹在诗酒风流和闲适潇洒之中”的现象在古代文坛较为普遍,就此请举高中语文课文中一例作简要分析和评价。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
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②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
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③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
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
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
”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④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
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
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⑤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
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
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
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能收获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
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⑥一辈子总是待在舒适的温室里,再是宝鼎香浮,锦衣玉食,也会弱不禁风,消化不良的;一辈子总是离不开家的一步之遥,再是严父慈母、娇妻美妾,也会目短光浅,膝软面薄的。
青春时节,更不应该将自己的心锚一样过早地沉入窄小而琐碎的泥沼里,沉船一样跌倒在温柔之乡,在网络的虚拟中和在甜蜜蜜的小巢中,酿造自己龙须面一样细腻而细长的日子,消耗着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未老先衰变成一只蜗牛,只能够在雨后的瞬间从沉重的躯壳里探出头来,望一眼灰蒙蒙的天空,便以为天空只是那样的大,那样的脏兮兮。
⑦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
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和家里不断升级的鸡吵鹅叫、单位里波澜不惊的明争暗斗。
⑧尽人皆知的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17岁就曾经随其父亲和叔叔远行到小亚细亚,21岁独自一人漂泊整个中国。
美国著名的航海家库克船长,21岁在北海的航程中第一次实现了他野心勃勃的漂泊梦。
奥地利的音乐家舒伯特,20岁那年离开家乡,开始了他维也纳的贫寒的艺术漂泊。
我国的徐霞客,22岁开始了他历尽艰险的漂泊,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当然,我还可以举出如今被称为“北漂一族”——那些生活在北京农村简陋住所的人们,也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开始了他们的最初漂泊。
年轻,就是漂泊的资本,是漂泊的通行证,是漂泊的护身符。
而漂泊,则是年轻的梦的张扬,是年轻的心的开放,是年轻的处女作的书写。
那么,哪怕那漂泊是如同舒伯特的《冬之旅》一样,茫茫一片,天地悠悠,前无来路,后无归途,铺就着未曾料到的艰辛与磨难,也是值得去尝试一下的。
⑨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①:“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一百只桨,扬起五个或六个或七个布帆来。
我决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我将带我的朋友阿细和我做伴。
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七个大海和十三条河道。
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
中午,你②正在池塘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
”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泊远航吧。
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漂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注)①诗的前几句是“船夫曼特胡的船只停泊在拉琪根琪码头。
这只船无用地装载着黄麻,无所事事地停泊在那里已经好久了。
”②指“我”的母亲7.第②段画线处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什么?8.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对第⑥段画线句子作赏析。
9.第⑨段中“放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10.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两项是A.在作者眼中,远行、游历也是漂泊的一种。
B.只要有勇气漂泊,就能战胜暂时经济困难。
C.漂泊的痛苦与残酷,也能成为精神的财富。
D.哪怕是被动漂泊,也能让你全面体悟生活。
E.年轻时不漂泊身体就会衰老,器官就会退化。
F.漂泊能让你发现世界有虚幻丑陋也有真美。
11.请结合文意,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12.从全文看,引用泰戈尔《新月集》中诗句的作用是什么?二、句子默写13.默写。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2.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_。
(《鱼我所欲也》)4.________!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论语》)5.行道迟迟,__________。
(《诗经·小雅·采薇》)6.____________,双照泪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