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简版:从空间科学到行为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构成
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构成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与影响。
人文地理学主要关注人类与环境、地理空间和地域差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如何塑造和被地理环境所影响。
在研究中,人文地理学以人类行为、文化、社会和经济活动为重点。
下面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几个重要分支构成。
1.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探讨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文化景观、语言、宗教、习俗和社会组织等。
文化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在于揭示文化对地理空间的塑造和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2. 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影响。
它关注地理环境如何塑造经济模式、产业分布、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经济活动与地理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空间的形成、发展和转变。
它关注城市内部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差异,以及城市与其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在于揭示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城市化过程以及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4. 政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研究政治系统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关注政治行为、政治组织、国家边界和国际关系等政治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和影响。
政治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地理环境对政治边界、政治决策和政治权力的影响。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分支外,人文地理学还包括其他一些分支,如社会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等。
这些分支都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共同构成了人文地理学这个学科的丰富内容。
通过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与地球的互动关系,为地理环境管理和社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人文地理》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二、地理物象
地理物象是指地理 环境以及事物通过 知觉、认知过程反 映在人们头脑中的 形象(映象)。它 是知觉判断、地理 优选以及决策行为 形成的基础。当然, 地理物象与客观地 理环境并不完全一 致。英国学者格尔 德曾提出一个认知 体系(见图)。
格尔德提出的环境认知体系
二、地理物象
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学历、经历 等的不同,对同一地理环境会产生不 同的地理物象,从而产生不同的决策 行为。
不同迁移类型与距离的关系
2、迁移的方向偏移
由于迁移行为受迁 移机会、地点和环 境效应的影响,迁 移活动在某些方向 会比在其他方向移 动得更远,从而产 生迁移空间行为的 方向偏移(如图)。 一般来说,大部分 的迁移流在大城市 之间发生,或中小 城市移民流向大城 市。
迁移的方向偏移
第3节 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
美国赫夫在零售引力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概率引力模型。拉什 曼南和汉森又对概率模型加以了修改,使其进一步合理化。
(二)消费行为空间偏好模型 (三)消费行为空间信息模型 (四)消费行为空间学习模型 (五)消费行为空间综合模型
思考题与作业
一、思考题
1、解释环境知觉、地理物象、行为空间。 2、分析人类日常活动行为空间的规律性。 3、举例说明人类迁移活动的距离偏移和方向偏移。 4、应用行为矩阵模型和报偿矩阵模型,分析一个
具体的人文地理学问题。 5、简要评述消费行为(1)行为地理(2)环境知觉(3)环境认知(4)地
理物象(5)物象评价(6)心理图谱(7)地理物 象简图(空间图式)(8)行为空间(9)通勤活动 的行为空间 2、问答题: (1)解释地理物象的距离衰减规律和其动态性特征。 (2)论述购物行为空间的影响因素。 (3)简述人类的迁移空间行为的距离偏移和方向偏 移的规律。 (4)消费行为空间模型包括哪些模型?
人文地理知识点
人文地理知识点第一章一、地理学的三个阶段P11、古代地理学:从地理思想的萌芽直到19世纪上半叶,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2、近代地理学:从世界上设置大学地理讲座或地理系开始(德国最早在1874年设置地理讲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地理学进入近代科学阶段;3、现代地理学阶段:地理学进入了对近代地理学的“革命”时期,特别是在人文地理学内部。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P4研究对象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把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三、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卡尔·李特尔。
四、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德国第二章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文化区的类型及其特征P241、形式文化区:具有特征典型的核心区、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减弱的外围区、边界模糊的过渡带;2、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
功能中心(政治、经济或某种社会功能影响,尤其是政区、社区的影响)位置是明确的,边界的界限确切或没有。
3、乡土文化区: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通过感情或符号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
二、文化扩散的类型P261、扩展扩散:【特征】(1)接触扩散或传染扩散:目的性强,接受时就准备传播,不分等级,如同传染病一样;(2)等级扩散:层次性较强,具有明显的等级顺序;(3)刺激扩散:文化形式变化大,不是原封不动的接受,而是受刺激和启发后的改变;保留了思想实质而摈弃了具体形式的扩散过程2、迁移扩散三、文化景观研究3方面P331、定义:是人类地域文化系统的综合表现。
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并通常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完整word版)《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第1章绪论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 拉采尔:(1844-1904)德国地理学家,他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一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道路线。
另一方面,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引入者。
6.赫特纳:(1859-1941)德国地理学家,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7.施吕特尔:(1872-19520德国地理学家,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
8.白兰士:(1845-1918)法国地理学家,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认为除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9.麦金德:(1861-1947)英国地理学家,他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其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提出了“大陆腹地说”。
麦金德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10.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生态化和应用化趋向。
人文地理学基础
人文地理学基础人文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它关注人类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与地理环境的互动,旨在揭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人文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文地理学概述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空间分布及其形成原因、演变过程、影响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以人和地的关系为核心研究对象,分析人类如何适应地理环境,又如何通过自身的行为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人文地理学旨在深入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文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地形地势的差异影响了人类的定居选择和农业分布,气候条件的异同会影响经济发展和文化特征等。
通过研究这些关系,人文地理学为我们理解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社会文化地理社会文化地理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
这涉及到人类的语言、宗教、民俗、习惯等文化差异,以及城市化、人口迁移等社会现象。
社会文化地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域差异和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关注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它研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产业的空间布局、城市和区域的经济发展等。
通过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为经济规划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三、人文地理学的实际应用1. 城市规划与设计人文地理学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通过研究人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中的分布和演变规律,人文地理学可以指导城市规划师设计更具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它关注人类活动的需求和行为模式,包括市场需求、交通需求、居住需求等,为城市的功能布局和空间组织提供科学依据。
人文地理学-第二章-人文地理学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地方
距离
区域
尺度
联系
扩散
时间
二、地方
(二)区位 区位(location)既可以指某一绝对的位置(如经纬度),也可以用地点(site)或位置(situation)等所表示的相对位置。 其中,地点通常和地形、土壤、植被、水系等自然要素相关, 位置则通常和相关的地方(place)及人类活动有关,如交通线路、地区中心等。 区位分析 哈格特给出了区位分析的六个几何要素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 基本概念
一、空间
(一)空间的概念 从词源学角度,罗马语(espace,spazio,espacio)和英语(space)中的“空间”都可以追溯到拉丁语的spatium,指两个事物之间的距离或间隔。 日常用语中的“空间”通常是指两个事物之间的空白地带。 空间的科学含义: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的卓越科学贡献,“空间”概念成为现代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概念。牛顿追随笛卡尔在几何学的意义上看待空间。空间可以借助三维格进行精确的界定,空间是绝对的,独立于处于其中的物体,并且在没有任何物体的情况下依然存在。 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莱布尼兹及其追随者将空间看作是一种关系的概念,它意指事物之间的数学上的共有关系。如果我们忽略每一事物的特殊性并仅仅保留其与其他事物的距离,那么我们就会得到事物的空间的概念。没有事物,空间也就不会存在。
空间
地方
距离
区域
尺度
联系
扩散
时间
一、空间
(二)解释性空间 活动空间(activity space)是个人的大部分活动所涉及的空间。活动空间有不同的层次。其中,大部分活动空间,特别是较大空间尺度上的活动空间可能是不连续的,常常表现为由已知路径连接的但被一些未知地区所分隔的点组成。它包括行为空间。 行为空间(action space)是指个人进行区位决定的区域,如在何处购物、选择何处居住、参加哪所教堂。 感知空间。人文地理学最初的空间分析是建立在完全理性空间行为的假说之上的,人们被假设为是理性的,寻求行动的最优化。然而,事实上,人们的行为决策通常是建立在他们所感知的环境而不是客观实际的环境基础上的。因此,感知空间决定了人们在真实空间上的实际行为。 意象空间。意象研究是研究感知环境的一个切入点。所谓意向是指由于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是居民头脑中的“主观环境”。意向空间包括人们对特定空间的主观感受和所提炼出来的意向要素。 认知地图。是指只需用纸和笔完成的空间心理表象。
人文地理精讲精练
人文地理精讲精练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活动和互动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与环境、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相互作用,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城市化、移民、种族和性别问题等。
本文将从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基本概念1. 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活动和互动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与环境、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相互作用,旨在了解人类社会如何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并如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
2. 人文地理学的范围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化:研究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空间结构和城市规划。
(2)移民:探讨移民现象对社会空间结构和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
(3)种族问题:分析种族隔离现象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4)性别问题:研究性别角色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5)旅游业:探讨旅游业对地区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6)地方文化:研究地方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演变规律。
二、发展历程人文地理学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期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40年代)人文地理学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美国芝加哥大学,当时主要是研究人类在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20世纪初,德国也开始涌现出一批人文地理学家,他们主要关注城市空间结构、农村社会组织和土地利用等问题。
2.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人文地理学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人文地理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主要关注城市化、地方文化、旅游业等问题。
3. 现代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文地理学进一步发展壮大。
在这一时期,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泛,涉及到了全球化、环境问题、移民和种族问题等新兴议题。
同时,人文地理学也逐渐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人文地理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文化区大体可以分出三类,即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
/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其特征是,它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这种文化区是该文化现象在自然状态下,不受外部的某种作用而形成的。
功能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在形成上与形式文化区不同。
它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因其中心位置及边界的界限确切,中心的功能性作用,区内的功能联系而与形式文化区具有显著差异。
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其特征是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边界,区内缺乏文化特质上的一致性,往往通过某种利益的活动集中表现出来,或者扎根于当地民俗之中。
/文化扩散:文化的时间现象即文化的扩散,文化从文化源地产生之后,一直处于随时间的扩散过程中,结果使文化区有的在扩大,有的在缩小。
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以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接触扩散:这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的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人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主要是基于实际经验和观察,而非系统的科学研究。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文地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不同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19世纪初,人文地理学开始脱离自然地理学的束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这一时期,人文地理学主要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早期的人文地理学家主要通过实地考察和记录,来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他的《新大陆》一书详细描述了拉丁美洲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20世纪初,人文地理学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和方法。
在这一时期,人文地理学主要关注地理空间的社会构造和人类行为的地理模式。
一些学者开始运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同时,一些理论框架也被提出,如文化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提出,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到了20世纪中叶,人文地理学进一步发展并拓宽了研究领域。
在这一时期,人文地理学开始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身份、性别、种族等社会因素的关系。
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围绕社会空间的生产和再生产展开。
一些学者开始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地理环境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
同时,一些新的研究领域也逐渐形成,如旅游地理学、健康地理学和文化景观研究等。
进入21世纪,人文地理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人文地理学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全球范围内的地理问题,并探索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同时,新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也为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
人文地理学第12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五、方法论及其批判
1.研究方法
(1)归纳-推理-规划法 (2)行为矩阵 (3)锚点理论 (4)数学模拟和统计分析 (5)人工智能
人文地理学第12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五、方法论及其批判
2. 方法批判
(1)强调个体,忽视了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 究的重要性
知觉地理学只研究人的环境知觉。
行为地理学是研究人们对地理环境发生知觉后 作出判断、评价、然后决定自己行为的科学。
人文地理学第12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二、渊源
1.产生背景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利用社会学、心理学来研究人们的社会行为、产生行为 的原因以及如何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地方,特别是地方感,是20世纪70年代人本主义地 理学区别于实证主义地理学家的主要概念之一。特 别是他与雷尔夫(Relph,1976)和段义孚 (Tuan,1977)的想象学方法相关。80年代西蒙 (Seamon and Mugerauer,1985)以及布莱克(Black et al.,1989)的著作中,对于地方的这种哲学探讨还 在继续。
人文地理学第12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人文地理学
无地方性(placelessness) 相对同质和标准化的景观形态,其中代表前工业
二战后地理学家开始对地理现象进行人类行为的研究, 使地理学研究的人地关系进入到人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人文地理学第12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二、渊源
2.理论渊源
人文地理学
行为主义地理学
行为地理学是在避免空间分析学派的机械性和将人地关系物化的基 础上产生的。
人文地理学第三版
人文地理学第三版【人文地理学第三版】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揭示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空间的密切联系。
本文将简要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发展历程以及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
一、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旨在了解人类如何在地球上居住、工作、生活,并探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强调人类的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与地理空间的交织关系,是研究人地关系的重要工具和理论体系。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 居住与人口:人类的居住行为与人口分布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这包括城市化进程、人口迁移、居住模式等。
通过研究人口的分布与迁移,可以了解到人类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和选择性。
2. 经济与环境: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人文地理学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农业、工业、能源等经济活动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研究这些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助于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3. 文化与景观:人文地理学也关注人类文化与景观之间的关系。
各种文化因素如语言、宗教、艺术等塑造了地理景观的多样性。
通过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不同文化的展现,可以深入理解人类社会的多元性与文化的传承。
三、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人文地理学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它与自然地理学一同构成了地理学的两个重要分支。
人文地理学最初关注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例如人口增长、城市发展等。
随着学科的发展,人文地理学逐渐扩展到更多领域,多学科交叉为人类社会的理解提供了更多的维度。
四、人文地理学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1. 规划与管理:人文地理学为城市规划和区域管理提供了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可以提供合理的规划方案,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人文地理学可以帮助制定旅游策略和规划旅游线路。
同时,研究人类文化在地理环境中的展现,对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也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地理学 第二章_人文地理学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 基本概念
空间 地方 距离 区域 尺度 时间 联系 扩散
一、空间
(一)空间的概念 从词源学角度,罗马语(espace,spazio,espacio)和英语(space )中的“空间”都可以追溯到拉丁语的spatium,指两个事物之间 的距离或间隔。 日常用语中的“空间”通常是指两个事物之间的空白地带。 空间的科学含义: 空间的科学含义: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的卓越科学贡献,“空间”概念成为现 代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概念。牛顿追随笛卡尔在几何学的意义 几何学的意义上看 几何学的意义 待空间。空间可以借助三维格进行精确的界定,空间是绝对的,独 立于处于其中的物体,并且在没有任何物体的情况下依然存在 在没有任何物体的情况下依然存在。 在没有任何物体的情况下依然存在 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莱布尼兹及其追随者将空间看作是一种关系 关系 的概念,它意指事物之间的数学上的共有关系。如果我们忽略每一 事物的特殊性并仅仅保留其与其他事物的距离,那么我们就会得到 没有事物, 事物的空间的概念。没有事物,空间也就不会存在 没有事物 空间也就不会存在。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在以空间为核心的人 文地理学领域内,距离作为空间构成部分,曾经是 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直线距离 来自于测量和几何学的概念,反映空间上点与点之 间的关系,可以用长度单位来度量。直线距离的概 念和早期地理的绝对空间哲学结合在一起,绝对空 间的度量是均质性和恒定性的。 直线距离的概念常用在理论模型中 但是,在上述模型在实证过程中,与观察到的地理 现象进行对比时,就发现,几何上的直线距离必须 用时间、费用、社会相互作用等变量来替代
空间 地方 距离 区域 尺度 时间 联系 扩散
二、地方
人文地理的地理学派流派
人文地理的地理学派流派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活动和影响。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人文地理学涉及到众多的流派和学说。
本文将介绍几个主要的人文地理学派流派,包括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研究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文化地理学关注人类的文化特征、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如何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例如,文化地理学家研究不同地区的宗教信仰、语言、建筑风格等文化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如何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
通过研究文化地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塑造作用。
行为地理学是另一个重要的人文地理学流派,它关注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和决策过程。
行为地理学家研究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感知、认知和行为反应。
他们关注人类在空间中的移动、地理位置选择、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行为。
例如,行为地理学家可以研究人们为何选择某个地点建立居住点,或者为何选择某个路径进行旅行。
通过研究行为地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决策过程。
社会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它关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在地理环境中的空间分布和影响。
社会地理学家研究社会群体的组织形式、社会地位和社会互动如何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例如,社会地理学家可以研究城市中不同社会阶层的分布情况,或者研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通过研究社会地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关系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政治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它关注政治力量和政治行为在地理环境中的空间分布和影响。
政治地理学家研究政治组织、政治决策和政治行为如何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例如,政治地理学家可以研究国家边界的形成和变化,或者研究不同地区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力量的分布情况。
通过研究政治地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力量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综上所述,人文地理学涵盖了多个流派和学说,包括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word整理版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1、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两大基本学科之一: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2、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方向3、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门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分布、空间组织及其发展变化与调控的一门学科相关论述还有:1、阿·德芒戎(法):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集团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科学。
2、大英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多种人文特征的分布变化和空间结构的科学。
3、李旭旦:人文地理学,又称人生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近代科学。
4、吴传钧: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它的特点、结构和发展趋向。
5、赵荣等: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人文地理学是既有社会科学特性,又具自然科学(地理学)特点的学科。
• 社会性• 区域性• 综合性四、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研究主要内容:•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经济建设事项空间分布合理化• 政治空间结构与空间过程• 参与交叉学科的研究与实践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一、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古希腊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名词•中国《禹贡》的人文地理记述中国其他文献记述:《礼记.王制》:“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地理环境决定论《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定胜天《荀子》:天有其时,地有其利,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天地相关《管仲》:“地者政之本也,辩于土而民可富”——因地制宜•德国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著有《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30卷)、《宇宙》(5卷)等,创立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方法。
二、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德国流派拉采尔:地理环境论;赫特纳:区域学派;施吕特尔:景观学派;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廖什:市场区位论;克里斯泰勒:城市区位论(中心地);•法国流派:维达尔·白兰士和白吕纳以人地关系理论(可能论)和区域人文地理研究(尤以小区域研究)为特色。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古希腊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
人文地理学派有:环境学派(拉采儿),人地相关学派(白兰士和白吕纳)区域学派(赫特纳和哈特)景观学派(施吕特尔和索尓)。
文化:是人们或民族的特定符号,规范,价值观念。
人文地理研究的主题:是从各人文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出发,通过扩散的时间过程使时空相结合,以其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与其他人文现象的整合情况来分析其复杂的相互关系,最后以现存的文化景观来说明上述过程与关系的形象表现。
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文化区大体: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
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形式文化区的特点:它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自然状态下,不受外部的某种作用而形成的。
功能文化区的特点:非自然状态下形成,存在功能边缘明显,具有执行功能的机构。
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乡土文化区特点:既无功能区,又无明确的边界线。
文化扩散可以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文化生态学:主要研究地域文化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空间特征和时间动态,系统要素之间与系统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
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文化与文化之间,文化与环境之间,各种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⑴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⑵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的作用;⑶环境条件差异性对文化有影响;⑷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主要内容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主要内容第一章第1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1、人文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地球表面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与差距,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即研究人地关系、探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形成、发展、变化与分布规律的科学。
2、地理学的发展阶段:一是古代地理学,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二是近代地理学,德国最早在1874年设置地理讲座,二战后,地理学形成了人地关系学派、区域学派、景观学派等。
三是现代地理学阶段,地理学进入“革命”时期,先后出现了计量革命、理论革命、行为革命等思潮,学术空前繁荣,学科流派纷呈,引入地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较多,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等。
3、人文地理学的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于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
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并不研究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人文现象的所有方面,例如人文现象的时间序列、社会关系、组织机构等。
从作为一门区域科学的地理学的学科本质出发,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
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特征,探讨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4、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人文地理学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
社会科学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技术条件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
人文地理简介版
人文地理简介版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它关注地理空间中的人类行为、文化和社会组织,探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的交互作用。
本文将为您提供人文地理学的简介,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学科领域。
一、人文地理学的概述人文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融合了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涉及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居住、生产、文化传承和社会组织等方面。
人文地理学旨在揭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塑造作用。
二、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1.人类聚居地与城市化人文地理学研究了人类聚居地与城市化的现象和原因,探究城市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它关注城市的空间组织、人口分布、社会结构以及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2.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它探讨文化的空间分布、文化景观的形成与变迁,以及地理因素对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影响。
3.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关注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差异、经济全球化等问题。
它探讨地理因素对经济增长、贸易流动和城市发展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4.社会地理学社会地理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探讨社会空间、社会分层、社会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它关注社会关系的空间分布、人口迁徙、社区发展等问题,揭示社会现象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5.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展开和影响,关注旅游资源的发现、开发和管理。
它涉及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路线的规划、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为旅游发展和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三、人文地理学的意义和应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地理大全
人文地理大全人文地理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文地理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人类文化、社会结构、经济活动等多个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一、人文地理的概念人文地理是地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它关注人类社会文化、经济活动、社会结构等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形式和空间分布规律。
人文地理旨在揭示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二、人文地理的内容1.人类文化地理人类文化地理研究人类文化的空间分布和地理差异。
它关注人类的语言、宗教、艺术、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文化景观、文化遗产等的研究,可以认识到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交流的动态过程。
2.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空间分布、人口数量和结构、人口迁移等人口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研究人口地理可以揭示不同地区的人口资源和人口压力,为人口规划和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空间的组成要素、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发展规律。
它关注城市的规模、布局、功能分区等与地理环境和人口密度的关系。
通过研究城市地理学,可以认识到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地理差异。
它关注经济要素的流动和地域分布、产业的空间布局、城市经济结构等。
研究经济地理可以揭示不同地区的经济优势和资源禀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5.社会地理学社会地理学研究社会结构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形式和地理差异。
它关注社会群体的组织形式、社会关系的空间分布和地理特征等。
通过研究社会地理学,可以认识到不同地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
三、人文地理的意义人文地理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地球、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揭示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和地理特征,而且可以为城市规划、区域发展、资源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人文地理知识框架
人文地理知识框架人文地理学旨在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
它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空间分布及其产生的原因。
本文将建立一个人文地理知识框架,囊括各个相关领域的关键概念和理论。
一、人文地理概述1. 人文地理学定义: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文化、经济和社会系统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人文地理学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来分析和解释人类的空间行为。
二、文化地理学1. 文化地理学定义:文化地理学研究地理空间是如何塑造和受到人类文化影响的。
2. 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指由人类活动创造的地理空间,反映了不同文化群体的特征和价值观。
3. 文化扩散:文化扩散研究不同文化元素如何从一个地区传播到另一个地区,包括语言、宗教、习俗等。
三、经济地理学1. 经济地理学定义: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模式和其影响因素。
2. 地域发展差异:经济地理学研究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包括资源分布、区位优势等因素。
3. 区域一体化:经济地理学研究不同地区之间如何实现经济合作与一体化的过程,如贸易、投资等。
四、城市地理学1. 城市地理学定义: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影响。
2. 城市化:城市化研究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等问题。
3. 城市结构:城市结构研究城市内各个功能区域的分布,如商业区、工业区和居住区。
五、人口地理学1. 人口地理学定义: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分布及其与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
2. 人口迁移: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迁移的原因和模式,在不同地区的人口流动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3. 人口增长: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增长的因素和趋势,如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等。
六、政治地理学1. 政治地理学定义:政治地理学研究政治系统在地理空间中的组织和运作。
2. 领土与边界:政治地理学研究国家的边界划定、领土争端和领土变化等问题。
3. 市民参与:政治地理学研究公民在地方和全球政治中的参与程度和方式,如选举和抗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名古屋市青少年活动布点
• 一个环境保护组织,计划利用假日开展一次以青 少年为对象的环保宣传活动。 • 问题:活动内容精心策划之外,由于条件的限制 布点不能太多,组织者期望以有限的布点吸引最 多的中学生来参与。 • 该活动组织者找到名古屋大学的地理学者,请求 他们帮助解决合理布点问题。
例:大学生距离认知研究
• 以广州市大学生的行为活动和距离认知调查为基础, 应用行为地理学理论和统计方法, • 总结了校园大学生群体距离认知的一般特征以及影响 距离认知的因素, • 分析提出了校园大学生群体认知的3 圈层空间结构模 式, • 并进一步分析了大学生个人属性及其日常活动空间与 距离认知的相互关系。
研究方法
• 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以在大学校园生活了 两年以上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 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中心 6km范围内的广州城区为调 查区域,进行抽样调查。 • 首先,在调查区域内选择 50个点进行地名位置认知程 度评估,从中确定了 20个知名度较高且分布适当的点, • 然后以这 20个点为基础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做出关于 各点认知距离的调查统计。
理论,而在于达到这个目的的独特途径。
行为地理学的诞生
• 对空间方法的修正,导致了行为地理学的诞生 • 最初的探索: • 芝加哥大学的怀特组织的人类对环境灾害反应行为的考察 • 凯茨对人们如何看待不稳定平原的危险和机会研究的结论
(p187)
空间决策的研究
• 沃尔波特在1964年发表论文提出了空间场合下的决策过程。 论文十分适时的并具有一定影响的预示了所谓的行为地理学 的发展。这一发展将基于人的行为原理的地理学理论建设与 明显的空间关系和空间结构的社会和心理机制结合起来。
行为地理学
——对科学主义地理学的修正
从空间科学向行为地理学的变化
• 坚持传统地理学的人的抵制(新旧之别)。 • 察觉到计量地理在理解途径上的失败(对新派哲学和 方法论的批评)。 • 实证主义派别内部出现的觉醒。
• 日益认识到所提出和检验的模型并不是对事实很正确的说 明,
• 地理学理论发展进程极为缓慢,它的预测力也很微弱。 • 认为问题不在于实证主义研究的基本目标——建立概括和
• 意义:空间感知图象可能反映了关于个人在地表行动的 结构、模式和过程的关键。
• 方法:等级次序法、结构方法、评价方法。 • 感知地理学:相信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感知世界的
作用。已超越了绘制空间地图。 • 从感知地理学来看,行为地理学的基本论点是:
(1)存在着环境意象; (2)这些意象可以准确地被识别; (3)在环境意象和实际行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时间地理学
• 产生1960年代瑞典地理学Lunde school) 发展而成的。
• 主要观点在解释人文现象时与其深入到人的内心,不如 围绕个人或群体的状况随时间推移进行说明更加妥当。 也就是说,人的行为常常是随意选择的,不能以过去的 行为为观察为基础来说明和预测将来的行为,而是应当 认识围绕行为个体的制约条件,并尽可能阐明产生这些 制约的主体。
名古屋市青少年活动布点
• 名古屋大学的地理学者们,对名古屋市的交通和 中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 提出了以尽量满足中学生出行意愿为前提的布点 方案。(出行方便度调查地图) • 结果:活动吸引的中学生人数超过了组织者的预 期,较小的投入产生了莫大的轰动效应。名古屋 大学的认知地图研究也因此名声大振。
认 知 位 置 与 实 际 位 置 示 意 图
结论
• 衡量指标:认知距离偏离率=(认知距离—实际直线距离) / 实际 直线距离
• 距离衰减规律是距离认知的一般特征
• 随着距离被验者所在点(华师中心) 的空间延伸,目的地点的认知距离与实 际距离的绝对偏差逐渐呈放射状增大。
距离认知呈现一定的空间圈层结构模式
• 焦点:空间背景下的决策问题。 • 观点:行为地理学的目标是研究空间里的行为何以发生;
研究者要考察其决策影响着区位模式与布局模式的人们的 真实世界;
个人是主动的决策者而不是一个惯常习惯的反应者。 • 作用:他们及以后的发展促进了对空间模式发展的理解,进
一步的发展是关于政治决策问题的研究 。
感知地图的研究
• 圈层1 ———距学校中心0~2km ,主要的认知空间, 地名位置认知率为82.7 % ,平均认知距离偏离率为 0.29 ; • 圈层2 ———距学校中心0~4km ,基本的认知空间, 地名位置认知率为72.84 % ,平均认知距离偏离率为 0.33 ; • 圈层3 ———距学校中心0~6km ,日常的认知空间, 地名位置认知率为68.87 % ,平均认知距离偏离率为 0.30 。
间内可能移动的空间范围。可能移动的空间范围可用时空 棱柱来表示
行为地理方法的特点
• 1、归纳性研究为主,目的是从运行中的行为过 程中提出一般性阐释。其研究的领域很大程度上 受空间科学学派的影响。 • 2、与空间科学研究相比,利用人类心里生理限 制,进一步阐述空间行为类型,强调空间的侧面, 详细的分析环境-人-空间行为关系基础上,更 好的进行环境的建造。
时间地理学
• 方法特点对人的行为不是从人的内心精神世界,而是 从围绕人的外部制约条件进行客观分析;认为时间和 空间都是实际存在的一种资源,人在一定时间与空间 内的存在就意味着这些资源的消耗。
• 主要概念:
• 路径:就是人在时空轴上的一系列活动的轨迹。 • 可达范围:在特定时刻、特定地点存在的个人,在一定时
外界客观刺激因素的不同影响距离认 知
• 不同类型目的地的认知距离偏离率
• 目的地类型 认知距离偏离率
• 文化娱乐场所
0.23
• 交通运网结点
0.57
• 商业中心
0.16
• 标志性建筑及结点 0.29
• 住宅区
0.29
• 高校区
0.31
人与目的地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距离 认知
• 华南师范大学西南215km 范围内的区域。被验 者在这一区域的地名位置认知率高达93.38% , 平均认知距离偏离率控制在0.18 ,大大低于整个 调查区域的平均认知距离偏离率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