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圪崂

合集下载

坞根红军谷基地游玩作文

坞根红军谷基地游玩作文

坞根红军谷基地游玩作文
在这秋高气爽的十月里,我们学校组织去了一次秋游。

秋游那天,天阴沉沉的,似乎要下雨。

但同学们还是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学校,等待着出发。

终于到了出发的时间,同学们都排好了队,浩浩荡荡地向目的地出发。

我们来到了一座山前,老师让我们排好队,我发现我们的队伍里有很多人都是带着老人来玩的。

于是我对爸爸说:“我们也要带着老人来玩呀!”爸爸说:“好啊!那我们一起走吧!”我和爸爸牵着手继续向前走去。

走到半山腰时,老师叫我们休息一下,再继续前进。

于是我和爸爸找了个阴凉的地方休息了一会儿,休息过后继续前进。

又走了一段路后,我们来到了一块空地上,老师把我们分成四组,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背上一个重量为20公斤的包。

老师说:“背上这个包以后,你们要像在大海里游泳一样走过来、游过去。


一开始大家都很顺利地背上了包。

可到了第三个来回时就开始出现问题了:有的同学背着包不敢往前走;有的同学背着包又要往回走;还有的同学背着包又要往前走……
—— 1 —1 —。

红军公园的景点写作文

红军公园的景点写作文

红军公园的景点写作文示例文章篇一:《红军公园,一段难忘的旅程》嘿!同学们,你们去过红军公园吗?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上个周末,阳光明媚,爸爸妈妈带着我去了红军公园。

一到那儿,我就被那壮观的大门给吸引住了!那大门就像一个英勇的战士,挺拔地站在那儿,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

走进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像。

那雕像上的红军叔叔,目光坚定,仿佛在说:“别怕,有我们在,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我不禁在心里问自己:“我能有红军叔叔那样的勇气和决心吗?”沿着小路往前走,我们来到了一个展览馆。

里面陈列着好多红军用过的东西,有破旧的军装,有生锈的枪支,还有泛黄的书信。

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奋勇杀敌的场景。

我忍不住感叹:“他们怎么能这么坚强?”这时,旁边的一位老爷爷给我们讲起了故事。

他说:“孩子们啊,当年红军可不容易啦,吃不好,穿不暖,还要和敌人拼命。

但他们从来没有退缩过!”我睁大眼睛听着,心里充满了敬佩。

再往前走,是一片美丽的花园。

五颜六色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就像在为红军战士们跳舞。

我想:“这些花儿是不是也在向红军叔叔们表达敬意呢?”花园旁边有一个小亭子,我们在那里休息了一会儿。

爸爸妈妈问我:“宝贝,你觉得红军公园怎么样?”我激动地说:“这是我来过最棒的地方!红军叔叔们太伟大了,我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勇敢!”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了一群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也来参观红军公园。

他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脸上洋溢着好奇和崇敬。

不知不觉,太阳快要落山了,我们也该回家了。

但我真的舍不得离开,这里的每一个景点都让我难以忘怀。

了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付出生命的英雄们。

我们怎么能忘记他们的付出?怎么能不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一定会常来这里,让红军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前进!示例文章篇二:《红军公园,精神的家园》嘿,朋友们!你们去过红军公园吗?那可是个超级棒的地方!一走进红军公园的大门,我就好像穿越到了过去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雒翠莲《陕北民歌》专辑二歌词

雒翠莲《陕北民歌》专辑二歌词

雒翠莲《陕北民歌》专辑二歌词作者:未知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7日点击数:79雒翠莲《陕北民歌》专辑(二)歌词整理:贺基旭01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你晓得天下的黄河几十几道弯哎?几十几道弯里有几十几条船哎?几十几条船上有几十几根竿哎?几十几个那艄公哟把船来扳?我晓得那天下的黄河有九十九道弯,九十九道弯弯里有九十九条船,九十九条船上有九十九根竿哎,九十九个那艄公呀哎嗨哟哟把船来扳。

(贺玉堂编曲)02小放牛荒草滩我瞧见哟,牧童头戴个草帽哟,腰里紧的个草腰子,倒坐在那个牛背上,口里吹的个梅笛呀,口里吹的一个太平年呀吹的太平年呀。

鹞子叼么又来了,一个那大嫂来捣米,捣下那一石一斗一升一合一簸箕,丝拉拉倒在个碓臼里,乒儿乓、乒儿乓,乒乒乓乓捣一锤,一个雀看见了,一个一头、一个尾,两个翅膀两条腿,两个眼眼圪瞪起,两个翅膀忽闪起,两个爪爪圪僦起,蹦、蹦的个芡一嘴,那一个尾巴乍格乍起哟,山桃花儿红来哟号,一朵莲花呀,雀雀那飞在个枣树上呀,开一枝老莲花呀,丝拉拉山桃金钱梅花开哎嗨呀。

鹞子叼么又来了,两个大嫂来捣米,捣下那两石两斗两升两合两簸箕,丝拉拉拉倒在个碓臼里,乒儿乓、乒儿乓,乒乒乓乓捣两锤,两个雀看见了,两个头、两个尾、四个翅膀四条腿,四个眼眼圪瞪起,四个翅膀忽闪起,四个爪爪圪僦起,蹦、蹦的芡两嘴,那两个尾巴乍格乍起哟,山桃花儿红来哟,一朵莲花呀,雀雀那飞在个枣树上呀,开一枝老莲花呀,丝拉拉拉山桃金钱梅花开哎嗨呀。

鹞子叼么又来了,三个那大嫂来捣米,捣下那三石三斗三升三合三簸箕,丝拉拉拉倒在个碓臼里,乒儿乓、乒儿乓,乒乒乓乓捣三锤,三个雀儿看见了,三个头、三个尾、六个翅膀六条腿,六个眼眼圪瞪起,六个翅膀忽闪起,六个爪爪圪僦起,蹦蹦蹦的个芡三嘴,那三个尾巴乍格乍起哟,山桃花儿红来哟,一朵莲花呀,雀雀那飞在个枣树上呀,开一枝老莲花呀,丝拉拉拉山桃金钱梅花开哎嗨哟,哎嗨哟。

(雒翠莲编曲)03偷红鞋一呀更价里哎点明灯,高点上那个明灯呀看新人;新人不过十呀么十七八呀,小小的那个金莲哟半拃拃半呀么半拃拃。

坞根红军谷作文400字

坞根红军谷作文400字

坞根红军谷作文400字
近年来,坞根通过提炼红十三军二师革命精神,积极传承“红色基因”,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红色产业,打造党性教育综合体,推出穿一次红军服、走一趟红军路、唱一首红军歌、吃一顿红军餐、越一次红军谷、听一个红军故事、看一部红色舞台剧“七个一”红色精品旅游项目。

同时修建红十三军二师烈士陵园,修缮红军井、红军台门等革命遗址,并推出多条红军革命文化精品旅游路线。

目前,坞根已推出精品红色研学线路9条,投用线路类和场馆类课程24门。

历经五十载,革命老区坞根以“全国文明镇”“国家级生态镇”“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省旅游风情小镇培育乡镇”“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乡镇”“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乡镇”的崭新面貌,展露出别样的小镇风情。

多年来,坞根始终传承红色基因,又敢于创新不同的载体,在全力激活红色基因、挖掘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这件事上,做得有声有色,将这里的“红色故事”越讲越精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到来。

红军长征与吴起镇故事

红军长征与吴起镇故事

目录中央红军与吴起镇故事✧中央红军在吴起镇✧吴起镇来了中央红军✧忆中央红军经过头道川✧中央红军在吴起镇的战斗✧跟随周副主席长征到吴起镇✧忆吴起镇“切尾巴”战役✧忆长征到吴起镇✧吴起镇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长征日记(一九三五年)《鸦片战争》观后感姓名:张娜学号:100502134中央红军与吴起镇故事在1935年9月下旬,中央红军经过吴起镇,在吴起镇里经历了著名的“切尾巴”战役。

以下是我搜集的一些关于红军与吴起镇的故事:✧中央红军在吴起镇1935年农历9月下旬,中央红军长征来到吴起镇。

我帮大人逮羊宰杀后慰劳红军,还将我家灶房借给红军使用。

当时天气寒冷,红军缺少被褥,便将后街土豪高惠字号(做生意的店铺)的几孔窑洞积存的羊绒,分发到吴起镇、榆树坪等处供战士晚上铺在地上睡觉御寒。

中央红军刚到吴起镇,敌人的骑兵就追来了。

敌骑兵在水井沟门、杨城子一带进攻,红军部队在白石嘴南山扎营反击,相距仅1公里。

胜利山战斗的那天,红军吹着嘹亮的军号,炮声若响雷,枪声似爆豆,满山的红军轮换上阵地,打得十分激烈。

这次战斗,彻底打垮了国民党追兵。

敌人惨败后顺白坡、麻地圪崂、姚寺方向逃去。

长征女红军过惯了军旅生活,对于打仗没有一点紧张气氛。

胜利山战斗那一天,她们在榆树坪河边洗衣服,谈笑风生,纷纷议论这一仗,肯定能打胜,只等胜利的喜讯。

有一天太阳落山时,一位被称“徐老”(徐特立)的红军,在乱石头川口抢救落水老人和小孩,衣服湿透了。

我正随母亲在河边担水,看到徐老身体消瘦,衣衫单薄,冻得直哆嗦,便连忙与随行人员找来柴火,点燃让他烘烤衣服。

徐老烤过衣服后说了声:“谢谢!”便回了驻地。

中央红军进驻吴起镇时,民团头目高忠(侯岔人)和当地的地主豪绅躲进枣树湾对面石崖上的窨子里,准备用土炮打红军。

但一看红军明刀亮枪人又多,龟缩在窨子里没敢轻举妄动。

三天后红军从悬崖上吊人下去,打开了窨子,放走家眷,捉住了罪大恶极的高忠,在庙院(现城关供销社)执行枪决,为老百姓除了祸害。

格尔木将军楼公园简介

格尔木将军楼公园简介

格尔木将军楼公园简介
格尔木将军楼公园是中国青海省格尔木市的一处历史文化景观区。

公园内的将军楼是一座具有文化价值的历史遗迹,是格尔木市的重点保护文物建筑之一。

将军楼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初期用于驻扎光绪帝途经西藏时的官员们居住和驻扎。

后来1933年,中国红军长征经过格尔木时,将军楼被红军占领并改为指挥部和医院,成为中国红军长征史上的重要标志。

公园规划面积近50亩,内有大量绿化植被和文化建筑,是市民休闲、娱乐、观光的绝佳之地。

公园内还有文化广场、花坛、健身器材等,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

同时,公园内的文化景观也既有历史文化价值,又有现代化的装置,令人流连忘返。

公园栽种着各种花卉,形成丰富的花坛群,不仅美化了公园的环境,还增添了浪漫的气息。

同时,公园内的健身器材让市民可以在充满自然气息的环境中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

总的来说,格尔木将军楼公园是一个非常适合游客前来观光,市民来此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无论是从历史文化、还是自然景观方面,公园都有许多值得体验和感受的地方。

中国最北彝寨历史红色故事^_^

中国最北彝寨历史红色故事^_^

中国最北彝寨历史红色故事^_^ 山寨四周是连绵起伏的翠绿大山,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彝家山寨,在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遥远而艰苦的长征中,为摆脱滇军的围追堵截而北上抗日,红一军团千里迢迢赶到武定,并宿营在木高古彝家山寨里,红军指战员和彝家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还流传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成为彝家儿女们世代传颂的歌谣。

那是1935年5月1日,中央红军红一军团攻破武定县城后,打开伪政府的粮仓,把粮食分给贫苦农民。

5月2日黄昏时分,红一军团正要抢渡元谋金沙江龙街渡口,一群喜鹊在木高古彝家山寨蓝蓝的天空中飞旋了很久,最后落到寨中央那几棵千年古核桃树上,“喳、喳、喳”地叫开了,随着一阵“汪、汪、汪”的狗儿欢叫后,红一军团的一部分主力部队赶到了这个离龙街渡口不远的木高古彝家山寨里,在这里安营扎寨,忙着渡江前的准备工作。

红军指战员一到彝家山寨里,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革命政策,并在寨中央那块显眼的大照壁上写下了“夷民们同红军联合打龙云去”、“夷民们团结起来,实行不交租、不还债”的宣传标语。

木高古彝家山寨地处高寒山区,粮食作物为包谷。

宿营木高古彝家山寨的红军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于律己,用等价购买彝民手中的包谷作为军粮,彝民们被头戴五角星、手持镰刀斧头红旗的军队感动了。

虽然彝家山寨的彝族群众生活在黑暗势力统治的社会而没有富足的粮食,但他们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点包谷卖给了红军,彝家妇女杨李氏还主动帮助红军连夜推磨包谷面,向三亲六戚们宣传党的政策,使彝族群众真正认识了红军是穷苦人民的军队,是帮助穷苦人民打天下的队伍,渐渐地彝族群众从心头彻底消除了恐怖担忧的情绪气氛,彝家妇女还主动帮助红军推包谷面和缝补衣服,彝家汉子从大山里背来干柴,在寨子中央的场坝里燃起篝火,借着熊熊的火光,吹响了悠扬的跌脚调,这欢快的笛声唤来了彝家儿女们围着火堆载歌载舞,用欢歌笑语迎接红军来到彝家山寨。

红军指战员们加入到欢乐的舞海中,一支支动听的彝家山歌和一首首豪迈的革命歌曲,组成了一部军民大团结和民族大团结的交响乐曲,久久地在古老的木高古彝家山寨上空回荡。

游览红高粱基地作文450字

游览红高粱基地作文450字

游览红高粱基地作文450字
期盼已久,心潮澎湃,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新体验,红高粱文学影视城、占鳌寨,每处景点都充满故事,事不宜迟,快跟上的步伐,一起来看看这盛况吧!
占鳌寨是结合莫言的红高粱文学及红高粱影视作品,用红高粱影视情节作为一条游览主线,建筑及场景充分结合沉浸式演艺,把山东的绿林文化、山东儿女的豪爽风格、地方高粱酒文化及地方民族英雄团结抗日的故事纳入其中。

主要包括忠义堂、黑眼据点、龙王庙、三十里红酒坊、魔幻集市、红高粱剧场等景点,通过各个景点演艺的串联将整个占鳌寨打造成为一个大的红高粱故事剧场,游客在游览中身临其境,沉浸体验影视文化。

置身于繁华热闹占鳌中,仿佛是一种时空的穿越,一次回眸,一次遇见。

红高粱文学影视城以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和高密历史人文积淀为核心出发点,打造老城故事演艺区,老城市井风情区,民国味道体验区,老城街巷观光区和非遗文化展示区等主题板块,主要包含老城门、文庙、文渊阁、非遗街、演艺中心等,强烈的民国时期清末民初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构建“老城传奇”的如梦画境,让游客在休闲体验中感受到高密的文化传承。

民国风情+高密文化历史风貌、建筑特色和市井形象,这样的穿越,一路开启逛拍逛拍模式,过一个时髦的春天。

文学影视城内的精彩演出也不容错过,县长上任、县长审案、抛绣球招亲,游客定会大饱眼福。

美食一条街,品尝各种特色美食,一定满足你的味蕾。

山西红色文化经典故事

山西红色文化经典故事

山西红色文化经典故事
山西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节点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其中许多经典故事激励着人们对于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向往。

以下是几个山西红色文化经典故事的简要介绍:
一、《洪洞红梅》
《洪洞红梅》是山西省洪洞县的一首红色歌谣,讲述了洪洞地区红军长征时的动人故事。

歌谣中描述了红军与洪洞群众的情感纠葛,饱含了红军对于群众支持的感激和群众对于红军的崇敬与依赖。

这首歌谣凭借其动人的旋律和深深的情感打动了无数人,并被广泛传唱。

它成为红色文化的一部分,永远铭记着洪洞地区对于革命的贡献和红军英勇的形象。

二、《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山西抗战的一座里程碑。

这次战役发生在山西省太原市附近的平型关地区,中国军队以牺牲少量兵员击败了日本侵略者,保卫了太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与无畏勇气。

这场战役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的重要一战,也是山西省被誉为“抗战圣地”的原因之一。

三、《金子岭敢死队》
《金子岭敢死队》是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支英勇队伍。

这支队伍由晋中地区的农民和工人组成,他们在中国抗战期间积极参与了战斗,为保卫家园、驱逐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巨大牺牲。

金子岭敢死队的英勇事迹成为了山西地区英雄主义的象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以上是三个山西红色文化经典故事的简要介绍。

这些故事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了山西人民在革命战争中的英勇、坚定和无畏精神。

这些经典故事的传颂不仅彰显了中国人民对于革命的追求和热爱,同时也激励着现代社会的人们,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

陕北民歌歌词346首(三灵整理-火闹闹排版)

陕北民歌歌词346首(三灵整理-火闹闹排版)
高楼万丈平地起,盘龙卧虎高山顶。
边区的太阳红又红,边区的太阳红又红,咱们领袖毛泽东,毛泽东。
天上三光日月星,地上五谷万物生。
来了咱们的毛主席,来了咱们的毛主席,挖断穷根翻了身,翻了身。
为咱们能过好光景,发动了生产大运动。
人人努力来生产,人人努力来生产,丰衣足食吃饱饭,吃饱饭。
边区人民要一心,古树开花耀眼红。
咳绿个茵茵,
张生你哟是你是妹妹小情人。
三月那个里来杏花白,
一对对的蝴蝶把花采,
杏花那个桃花我都不爱,
单爱我那三哥三哥三哥好人才。
曾巴一巴一巴曾巴曾巴曾,
咳红花一花一花红,
红花一花一花红花红花红,
咳绿个茵茵,
张生你哟是你是妹妹小情人。
六月那里来热难当,
新编的草帽遮荫凉,
手拿上一把紫竹扇,
我给我那三哥三哥三哥扇风凉。
咱二人的那一心一意闹革的那命。
一杆杆那红旗呀半空中那飘,
当红军的哥哥哟出发那了。
我送我的那哥哥坡坡里下,
红军哥哥你骑上大红哟嗬马,
红军哥哥你走到那,都记住我。
鸡娃子的个叫来狗娃子咬,
我那当红军的哥哥哟回来哟嗬了。
羊肚子的个手巾哟三道道的兰,
俺的红军哥哥跟的是刘志丹。
你当你那红军呀我劳的那动,
咱二人的那一心一意闹革的那命。
三月里桃花绿嘴嘴,剥了皮皮流水水,咱二人相好一对对,我的干妹子,你看这日子美不美,咱二人相好一对对,我的干妹子,你看这日子美不美。
5.★★★★《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歌词★★★★
鸡娃子的个叫来狗娃子咬,
我那当红军的哥哥哟回来哟嗬了。
羊肚子的个手巾哟三道道的兰,
俺的红军哥哥跟的是刘志丹。
你当你那红军呀我劳的那动,

坞根红军谷基地作文500字

坞根红军谷基地作文500字

坞根红军谷基地作文500字作文一
《坞根红军谷基地》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坞根红军谷基地吗?那可是个特别好玩的地方!
一走进红军谷基地,就能看到好多有趣的东西。

有红军战士们用过的武器模型,看着它们,好像能感觉到当年激烈的战斗。

那里还有模仿红军长征的路呢!我们要走过摇摇晃晃的桥,爬过高高的坡。

我记得有一次,我差点在桥上掉下去,吓得心都要跳出来啦,不过我还是勇敢地走过去了。

红军谷基地里还有很多好玩的游戏,比如打靶。

我拿起玩具枪,瞄准靶子,“砰”的一声,打中啦,那种感觉真的太棒了!
在坞根红军谷基地,我学到了很多红军的故事,知道了他们的勇敢和坚强。

我以后也要像红军战士一样,不怕困难,勇敢向前!
作文二
《坞根红军谷基地》
小伙伴们,我要给你们讲讲坞根红军谷基地!
那地方可美啦!有大片的草地,绿油油的。

一到那里,就感觉空气特别新鲜。

基地里有好多好玩的设施。

比如说,有那种像碉堡一样的房子,我们可以在里面躲迷藏。

还有长长的战壕,我们在里面跑来跑去,假装在打仗。

我印象最深的是听红军爷爷讲故事。

爷爷说,当年红军战士们为了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吃了好多苦。

他们走很远的路,鞋子都磨破了,还一直坚持战斗。

在红军谷基地,我还穿上了红军的衣服,戴上了帽子,感觉自己也像个小战士。

我要向红军战士们学习,做一个勇敢、坚强的人!。

古浪红色教育基地美篇

古浪红色教育基地美篇

古浪红色教育基地美篇
古浪红色教育基地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古浪县,是一片名副其实的红色圣地。

这里曾经是中国共产党为了抵御敌人的围剿而创建的红军根据地,是红军的重要活动据点之一。

到达基地后,迎面而来的是一座雄伟的红色雕塑,它象征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牺牲精神。

在这个基地中,每一个展示馆都散发着革命的荣光与气息,让人不禁为那段岁月中的英雄壮举感到由衷的敬佩。

红色教育基地通过精心展示和讲解,生动地再现了革命时期的艰苦岁月,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红军的历史和精神。

在展览馆中,我们可以看到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物,配以文字和音频解说,形成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卷。

在红色教育基地,游客还可以参观红军办公室、红军广场、红军战士宿舍等重要场所,感受当年战斗的氛围。

还可以在红军植物园中漫步,欣赏各种珍稀的红色植物,感受自然与革命的结合。

基地的导游员们讲解生动有趣,语言凝练,能够让每个游客都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他们用朴实的语言,讲述这段峥嵘岁月中的无数英雄事迹,让人热血沸腾,备受鼓舞。

来到古浪红色教育基地,每个人都会被这里独特的魅力所吸引。

这里不仅是一座纪念先烈的纪念碑,更是一所红色教育的学堂。

它让人们思考和反思,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与伟大,更加激励着我们每个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小炕桌的故事

小炕桌的故事

小炕桌的故事
小炕桌的故事发生在1936年的陕北清涧县袁家沟。

当时,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红军东征部队来到这里,住在农民白育才的家中。

为了方便主席晚上办公,白育才把家里唯一的炕桌搬来给毛主席使用,这张小炕桌也就成了主席的临时办公桌。

在袁家沟的日子里,毛主席整夜整夜地伏在小炕桌上,凭借如豆的灯光写作,谋划东征的战略部署。

2月6日,陕北普降瑞雪,毛主席踩着厚厚的积雪来到黄河岸边,当他登上高家塬时,远望高原、山峦和黄河,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一气呵成脍炙人口的诗篇《沁园春·雪》。

毛主席离开后,白育才将这张小炕桌精心保管,并作为传家宝传给后代。

1972年6月,白育才将这张小炕桌捐赠给延安革命纪念馆,作为国家一级
文物对外展出。

这张小炕桌不仅见证了革命先驱们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也见证了他们与当地人民的深厚情谊。

它不仅是一张桌子,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段传承的记忆。

游红高粱基地作文

游红高粱基地作文

游红高粱基地
哎呀妈呀,那天咱几个一合计,说要去游那红高粱基地,心里头那个美呀,就跟吃了蜜似的。

一大早,咱就穿戴得利利索索的,那太阳还没完全露脸呢,咱就出发了。

到了地儿,哎呀,那场面,真是老鼻子壮观了!一片一片的红高粱,跟火烧云似的,红彤彤的一大片,看着就喜庆。

咱几个赶紧掏出手机,咔嚓咔嚓一顿拍,生怕错过哪个角度,拍不出那味儿。

走在高粱地里,秆子那个高,叶子那个宽,跟进了迷宫似的。

风一吹,高粱叶子哗哗响,跟唱歌似的,咱也跟着哼起了小曲儿,那叫一个惬意。

导游大哥是个实诚人,讲起这红高粱的故事来,那是头头是道,咱听着听着,就感觉自己也成了那电视剧《红高粱》里的人物了,心里头那个激动,就别提了。

最逗的是,咱还发现了几只小鸟,在高粱地里蹦跶来蹦跶去的,也不怕人。

咱一靠近,它们就“嗖”地一下飞了,留下咱几个在那傻笑。

转悠了大半天,咱几个肚子也咕咕叫了,就找了个地儿,整了点农家菜,那味道,啧啧,真是绝了!吃着吃着,咱就聊起了这趟游的趣事,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这一天,过得那叫一个充实,那叫一个乐呵。

咱几个约定好了,明年这时候,还得再来,再好好瞅瞅这红高粱基地,再好好感受感受这东北的大好河山!。

军民大生产歌词

军民大生产歌词

《军民大生产》解放区(呀么嗒嗨)大生产(呀么嗬嗨),军队和人民(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罗罗罗嗨),齐动员(呀么嗬嗨)。

变工队(呀么嗬嗨)互助组(呀么嗬嗨),劳动的歌声(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罗罗罗嗨),满山川(呀么嗬嗨)。

妇女们(呀么嗬嗨)都争先(呀么嗬嗨),手摇着纺车(吱咛咛咛吱咛咛咛嗡嗡嗡嗡吱),纺线线(呀么嗬嗨)。

又能武(呀么嗬嗨)又能文(呀么嗬嗨),人问我什么队伍一二三四,八路军(呀么嗬嗨)。

自己动手(么嗬嗨)丰衣足食(么嗬嗨),加紧生产(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罗罗罗嗨),为抗战(呀么嗬嗨)。

解放区呀么嗬嗨,大生产呀么嗬嗨,军队和人民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罗罗呔,齐动员呀么嗬嗨《南泥湾》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

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湾,到处呀是荒山。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

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

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一杆杆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 ,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千家万户哎咳哎咳哟 ,把门儿开, 哎咳哎咳哟 ,快把咱亲人迎进来依儿呀儿来吧哟 ,满天的乌云哎咳哎咳哟, 风吹散哎咳哎咳哟, 毛主席来了晴了天, 晴呀么晴了天, 毛主席来了晴了天 ,晴呀么晴了天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 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靳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十送红军>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简介词(多的)

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简介词(多的)

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简介词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绥德县城疏属山。

绥德是一块红色的沃土,是陕北党、团组织的创始地,是大革命时期陕北革命的活动中心,是土地革命时期陕北最早开辟红色苏区之一,是抗战时期河防保卫战的指挥中心,是解放战争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的大后方。

长期以来,绥德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陕北革命史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的历史长河中,数万名绥德儿女参加了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1455名绥德优秀儿女为国捐躯,他们用热血和生命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自由谱写壮丽的篇章,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历史功勋,为了继承革命前辈遗愿,激发以爱党爱国爱家乡为主题的爱国主义热情,特创办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

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建于2008年,由榆林市发改委振兴南部办投资,绥德县人民政府主办,于2010年底动工,在原绥德警备司令部旧址上改造而成。

展馆占地3260㎡,总投资1200万元。

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展出内容共分两大单元七个板块,选取民主革命时期绥德革命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历史史实,客观真实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英勇斗争和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着力打造县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胜地。

一、绥德党团组织的创建及其活动1924年夏,李子洲接办省立四师,在北京区委和李大钊的帮助下,聘请王懋廷、田伯英等一批共产党员及民主人士杨明轩、常汉三等为教员,以办学为依托,积极筹划创建党团组织事宜。

1924年秋冬,中共绥德党的组织在四师内秘密成立,成为陕北及西北地区最早党组织。

与此同时,团的组织也在四师建立。

党团组织的建立,使四师的革命活动焕发出蓬勃生机。

党团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为绥德及陕北地区的国民革命运动注入了不竭动力,四师成为陕北革命的活动和领导中心,成为西北革命的策源地。

李子洲、王懋廷在四师建立党团组织,点燃了陕北革命之火,培养了众多的革命后备力量,为后来西北红色区域的开辟及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打下了雄厚的组织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圪崂
作者:李光泽
来源:《西部散文选刊》2018年第03期
在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条沟壑入口,有一个小村庄,叫做沟口村。

沟口村地处黄河岸边,河对岸是山西的三交镇,村里一个叫做桑坪则的向阳的山圪崂里,曾经有过四座坟,埋着四名红军战士,人们把这四座坟叫做红军坟,把红军坟所在的山圪崂叫做红军圪崂。

逢年过节的时候,村里的几个船工会相约到红军圪崂去祭奠这四位烈士,一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四位烈士的忠骨被移葬在烈士陵园为止。

如今,红军坟虽然不见了,但是,红军圪崂这个富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却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倒是桑坪则这个名字已经很少有人提起了。

1935年12月,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决定红军东渡黄河,征战山西,史称东征。

当时,盘踞在山西的国民党军阀阎锡山为了阻止红军东进,在黄河沿岸构筑了大量碉堡,派驻重兵把守,封锁了所有渡口,甚至将沿河的坡坡洼洼都削成陡壁,形成了一套“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

如何渡河,是红军东征的最大难题。

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为了摸清阎锡山的底子,毛泽东让彭德怀和林彪安排侦察兵乘着羊皮筏子,夜渡黄河,在山西做了半个月的侦察工作。

紧接着,又安排侦察兵身披山羊皮袄,装扮成放羊老汉,在黄河西岸反复观察地形,最后确定红军在两个地方同时渡河,一个是绥德县沟口村,另一个是清涧县河口村。

从字面意思上看,沟口和河口,都是出口,由此出去,应该都是出路。

这两个渡口,本来相距百里之远,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关联,但是因为东征,后来成了人们相提并论的两个兄弟渡口。

沟口村被确定为红军东征渡口以后,上级给沟口村所在的绥德县苏维埃政府布置了几项特殊的工作任务:赶1936年春节之前,给红军每人赶制一套绵军装;为红军筹集两万斤军粮;秘密制造八只可容纳三十人的渡船,训练一批可靠得力的水手。

此外,要找一批熟悉三交镇地形的向导,以便将来给渡过黄河的红军带路。

当时,正值寒冬腊月,红军战士们大部分还穿着单衣薄裳,冻得瑟瑟发抖。

时任陕北省政府主席的马明芳亲自交给时任绥德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李万春十七头驮满黄金、白银和大烟的骡子,让他换成棉军装。

当时,棉花和棉布在苏区十分紧缺,时间那么紧,任务那么重,着实让李万春犯了愁。

他左思右想,最后,终于想出一个高招,他把红白交界地带的一部分可靠商人动员起来,让他们到阎锡山的地盘上去买棉花和棉布。

同时,组织大量群众,像蚂蚁搬家一样把布匹和棉花运回苏区,然后通过妇女组织,动员婆姨们用土法染布,浆布,撕棉花,摊棉花,裁的裁,剪的剪,缝的缝,夜以继日地赶制棉衣。

那段时间,她们根本无暇顾家,生火做饭都成了男人的事。

但是,她们让一个寒冷的冬天变成了暖冬,让一个个红军战士感到了贴心的温暖。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在长征途中饥一顿、饱一顿的红军队伍,在陕北落脚以后,军粮依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时候,陕北的老百姓也吃不饱肚子,但是,为红军筹粮,大家一百个愿意。

你家出三升,我家出一斗,很快就凑齐了七十石、折合两万多斤粮食。

之后,运粮的平板车、毛驴子在乡间小路上你来我往,一根绳子不断头。

三四十里地内所有村庄的碾磨都转了起来,碾米的碾米,磨面的磨面,家家户户都忙着给红军做干粮。

造船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能够胜任。

时任绥德县苏维埃政府裁判局局长的李应起是沟口村人,从小在黄河岸边长大,浮的一手好水,搬的一手好船。

组织便让他兼任红军东渡黄河的水手总工会会长,具体负责造船、培训水手和摆渡工作。

李应起从沟口、吴家渠等几个村里抽调了一批好木匠和好铁匠,在沟口村通往王家山村的一条偏僻的拐沟里开始秘密造船。

造船用的木料,就地取材,农村树多,砍倒就是。

八只木船如期造好以后,他又从几个村里抽调了一批水手进行了夜间搬船训练。

与此同时,秘密派人到黄河东岸去,找了二三十名年轻的向导。

1936年2月17日,毛泽东签发了《东征宣言》。

东征的红军队伍共1.1万人,叫做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委。

下辖红一军团和紅十五军团,红一军团为左路军,林彪任军团长,聂荣臻任政委,计划从绥德县沟口渡河;红十五军团为右路军,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计划从清涧县河口渡河。

《东征宣言》一发表,红军便进入了临战状态。

红一军团迅速向黄河岸边集结,分头隐蔽在沟口、峁上、碌碡峁、王家山、王家庄、康家畔等几个村庄。

2月20日,农历正月二十八,是正式渡河的日子。

沟口村群众杀了十几头猪,为红军队伍践行。

夜幕降临的时候,红军开始向渡口集结,八时整,渡河准时开始。

指挥所就设在沟口村的一孔窑里,电台哒哒哒响个不停。

渡口离沟口不远,当地人习惯称它为牛蹄钵渡口。

牛蹄钵渡口上,八只木船一字排开,一入黄河,便同时出发,迅速驶离。

正月里,正是黄河流凌的时候,大河之上,除了冰块撞击木船的声音,就是一片寂静。

突然,听到黄河对岸传来一阵激烈的枪声。

原来,是李应起掌舵的由二十四名勇士组成的渡河先遣队在快靠岸的时候,被巡逻的敌人发现了。

于是,偷渡立马变成强渡,水手猛力划船,先遣队员甩出一排手榴弹,赶跑了巡逻的敌人,率先在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坪上村登岸,把阎锡山精心布置的防御体系撕开了一道口子。

不一会儿,先遣队便占领了敌人的阵地,并发出了信号弹,河岸上出现了几道炫目的红光。

见此情景,黄河西岸等待渡船的红军将士和群众一片欢呼,他们把事先准备好的麦秸点着,燃起一堆一堆的篝火,火光把黄河照得通红,把返程的渡船照得通红,黄河在一瞬间变成了一条红河,八只渡船在一瞬间变成了八只红船。

之后,红一军团主力部队相继成功渡河,第二天黎明时分,就完全占领了三交镇,并且一路高歌猛进,把阎锡山吹嘘的“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撕了个稀巴烂。

但是,在渡河过程中,有四名红军战士不幸牺牲,被老百姓埋在了沟口村的桑坪则圪崂。

当地老百姓曾编了一首民谣:“正月二十八,红军结疙瘩。

沟口过的河,坪上往上爬。

”这首描述红军东征的歌谣,至今还在陕北黄河岸边的老百姓中间传唱着。

——选自2017年8月1日《中国文化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