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犯罪心理的动态分析(10[1].10)

合集下载

犯罪心理学第三章

犯罪心理学第三章

观察学习 凭直接经验学习 生物学因素
10
第三节
犯罪的精神分析学派理论
11
一、犯罪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产生

创始人:弗洛伊德
人的许多行为都来源于无意识过程,是受 性本能驱使的。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12
二、该学说的发展

1. 变态人格论 2. 智力低下 3、欲望犯罪原因论

4
二、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犯罪的生理因 素作了广泛的探讨,不断丰富、发展和修 正了他的理论,形成了一些分支学说
体形说 遗传说 内分泌说 脑电波说 物质代谢失常原因归结为人的 生理因素,认为人之所以犯罪,是由于其生理因 素异于常人。
这种结论是片面的。人不仅具有生物属性,更具 有社会属性,人的心理的产生,虽然离不开作为 物质前提和基础的生理因素,但真正起决定作用 的还是社会生活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犯罪的 生物学派理论把一些局部的、间接的生理作用夸 大为整体的、直接的作用,忽视和否认社会因素 对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的影响,显然是不科学的。
侵犯本领说 利欲本领说 性本能说 权欲本能说

13
第四节
我国学者的有关理论观点
14

我国台湾地区学者的观点:犯罪是一种永 恒的社会现象,犯罪原因的多元性理论。 我国大陆地区学者观点

15
6

第二节
犯罪的社会学派理论
7
一、犯罪社会学派理论的产生与内涵

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犯罪心理的 产生和发展无不受社会因素的制约。 代表人物李斯特认为:犯罪的产生,是犯 罪人受到外部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大众 的贫穷是培养犯罪的最大基础。认为犯罪 行为的产生应包括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两 大部分,而社会因素是产生犯罪的决定性 因素。

犯罪心理分析

犯罪心理分析

犯罪心理分析犯罪是社会中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而了解罪犯的心理状态对于犯罪预防和司法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犯罪心理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犯罪行为。

一、动机与心理冲突犯罪行为往往源于罪犯内心的动机与冲突。

犯罪动机可以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两类。

外在动机包括贪婪、报复、嫉妒等,这些动机通常与物质利益或情感因素有关。

内在动机则涉及到心理上的追求和满足,例如权力欲望、控制欲望以及激发寻求刺激的欲望。

心理冲突是罪犯内心的一种紊乱状态,可能因多种原因产生。

一方面,个体内部的心理冲突可能来自童年期的创伤经历,如虐待、失去亲人等。

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也可能引发心理冲突,比如失业、家庭破裂等。

这些心理冲突未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可能会促进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心理评估与预测为了更好地了解罪犯的心理状态,心理评估成为一种常用的方法。

心理评估通过测量罪犯的人格特征、心理功能和心理病理状况等来获取一系列信息,以便对其潜在的犯罪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在实践中,心理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包括心理测试、个案分析和采访等。

通过这些手段,心理专家可以对罪犯的认知能力、情绪稳定性和社交适应能力等进行评估,并判断罪犯潜在的再犯倾向和犯罪类型。

三、心理治疗与矫治犯罪心理的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罪犯的动机和心理状态,还为制定有效的心理治疗和矫治方案提供了依据。

心理治疗是矫治罪犯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犯罪心理教育等方法,帮助罪犯认识自己的问题和错误,并促使其改变不良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心理治疗的目标是降低罪犯再犯率,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在实施心理治疗时,需要根据罪犯个体的具体情况和心理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同时,治疗的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倾听罪犯的心声,并尊重他们的尊严和权利。

四、心理学在犯罪侦查与犯罪预防中的应用心理学的研究还在犯罪侦查和犯罪预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犯罪心理,可以为侦查人员提供线索和方向,帮助他们更好地追踪犯罪嫌疑人。

犯罪心理痕迹动态分析的客观性原则思考

犯罪心理痕迹动态分析的客观性原则思考
20 9(下 ) 9. 0
犯罪心理痕迹动态分析的客观性原则思考
际 亩 摘 要 犯罪现场用的结果, 是事物发展联
系 内在 逻辑 的充 分体现 , 是现 实的一种 客观存 在 .犯 罪现 场 心理痕 迹 动态分 析 虽然 不能直接 起 到证据 作 用 , 通 过 它可 也 但 以帮助 我们 刻画犯 罪 分子 的个人 特 点 , 定案件 性质 , 明侦 查方 向 , 小侦 查 范 围. 犯 罪心理 痕迹 的动 态分析 应 立足 于 确 判 缩 对 客 观 的反 应 现场 物质 痕迹原 则, 心 理痕迹 动 态分析 的 结果 与客观 物质 痕迹 起 到相 互印证 、 互补 充的作 用 . 使 相 关键 词 心 理痕迹 客 观性 犯 罪行 为
犯罪行 为发 生于犯罪 时 间 用, 往往 忽视心 理痕迹 以及犯 罪人心 理活动 及其 个性特 征 的研究 观认 识犯 罪行为 绝对 不可缺 少 的要 素 , 规律 , 进行 着案 情分 析和 案犯 刻画 。但 是 , 由于侦 查人 员在对 犯 心理 痕 迹必 须考 察犯 罪 的时序 性 。可 以说无 论什 么性质 的案 件 罪现 场 的认识 过程 中错 误 的主观 感知 、 忆和 思 维 , 记 必然 造 成案 现场 , 只要 是犯 罪时序 能够对 犯罪 行为人 及其 行为定位 、 定格 的 , 件分 析 的失误 ,使案 件 的侦破 工作 陷入僵 局 。在哲 学上 , 客 观 这个 犯罪 时序 就 成为 案件 心理 痕迹 动 态分 析 的必须 要素 。如 一 “ 性” 主观 性” 与“ 相对 , 不 以人 的意 志为转 移的客观 存在 的特 性 , 指 历来 被视 为属 于 以客 体为 尺度 的科 学性 或真 理性 认识 论 问题 。 [】 罪心理 痕迹动 态分析 的科学 性主要 由科学 的方法 予 以表现 。 3犯

犯罪学实战指南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的方法

犯罪学实战指南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的方法

犯罪学实战指南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的方法犯罪学实战指南: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的方法导言犯罪一直是社会中的严重问题,对于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犯罪学作为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的研究领域,为我们理解犯罪问题、提供有效的犯罪预防和犯罪侦查方法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指南旨在介绍犯罪学的实战指南,帮助读者了解犯罪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技巧。

第一章犯罪学概述1.1 什么是犯罪学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的学科,主要关注犯罪行为的起因、过程与结果,并通过科学方法研究犯罪活动的规律、特征和趋势。

1.2 犯罪学的重要性犯罪学的研究对于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犯罪学的方法,可以帮助预测和预防犯罪的发生,促进犯罪侦查的效率,降低犯罪率,维护社会的稳定。

第二章犯罪行为的研究方法2.1 犯罪行为的分类犯罪学通过对犯罪行为的分类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找出其特征和动机,提高犯罪预防和调查的效果。

2.2 犯罪行为的数据收集通过收集和分析犯罪行为的数据,可以揭示犯罪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并为犯罪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犯罪统计、犯罪档案和调查问卷等途径进行。

第三章犯罪心理的研究方法3.1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者内心状态和心理过程的学科,通过研究犯罪心理协助警方侦破案件、进行罪犯心理评估及刑事案件的法庭辩护等。

3.2 犯罪心理的识别技巧犯罪学家通常通过心理学测试和面谈等方式来识别罪犯的心理特征、心理动机和心理状态。

这些识别技巧对于案件侦破和犯罪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犯罪学的实际应用4.1 犯罪学在刑侦工作中的应用犯罪学为刑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如通过分析案件的犯罪手段、犯罪动机和犯罪现场,协助警方追踪犯罪嫌疑人、判断作案手法并提供有效的侦查线索。

4.2 犯罪学在犯罪预防中的应用犯罪学为犯罪预防提供了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如通过犯罪统计分析和风险评估,可以对犯罪高发区域和人群进行精确预测,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犯罪心理学第三章 现代西方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犯罪心理学第三章 现代西方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三)防御机制
是一种心理适应性反应。个人在生活中, 难免遇到各种挫折、打击或威胁,因而在 情绪上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 为减轻焦虑的痛苦,个人会从经验中学到 某种应付挫折、减轻焦虑的行为和心理活 动方式,这些适应性的行为方式,称为心 理防御机制。
合理化
用自认为合适的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 解,从而心安理得地去实施犯罪行为
第一节 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是一门科学、一门研究方法、 一门治疗技术。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弗 洛伊德(S.Freud)于19世纪末创立的 心理学流派,到20世纪20年代扩展到社 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展成无所不包的 人生哲学,是20世纪内影响人类文化最 大的理论之一,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 第二势力。
3、保持机制
• 外部强化 :犯罪活动的结果对犯罪行为的 强化作用。 • 替代强化:观察他人的犯罪活动结果对主 体犯罪行为的强化作用。 • 自我强化:社会约束——法律惩罚和自我 约束——良心谴责的解除过程对犯罪行为 的强化作用。
行为主义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1、行为是习得的,强调 环境和教育的重要性。 2、为建立和矫正行为提 供了理论依据。
(二)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 (id)
本能冲动,受唯 乐原则支配.想干 什么就干什么.
现实化了的本我,受 “自我” 现实原则支配。要求行 (ego) 为和环境的要求相协调.
道德的我,受道 “超我” 德(完美)原则 良心:罚 的支配.对 “本 (superego)我”“自我”起 监督作用。 自我理想: 奖
• 2、人格的基本动力 • 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在于对自卑的补偿和 追求优越。 • 儿童对自卑感的对抗叫“补偿作用”。 • 补偿的过程中个体以追求优越为目标。 • 补偿又不断地发现新的自卑,于是又向新 的优越努力。这 种一推一拉的过程持续不 止,这就是一个人发展的基本动力。

犯罪心理学之犯罪心理的动态分析

犯罪心理学之犯罪心理的动态分析
第三节 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
L/O/G/O
095621020 申桂平
主要内容
犯罪人在犯罪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 犯罪心理的良性转化 犯罪心理的恶性发展
犯罪人在犯罪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
1
犯罪前的心理状态 犯罪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犯罪后的心理状态
2
3
一、犯罪前的心理状态
自我辩解心理 合理化 比拟 投射 补偿
犯罪决议状态 制定周密计划 准备作案工具 树立作案信心 等待犯罪时机的焦虑
二、犯罪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兴奋 紧张 恐惧 初犯表现明显,惯犯、累犯表现得不那么明 显
变化过程 紧张、恐惧 感,停止犯罪
平静
恢复理智情
三、犯罪后的心理状态
1.情绪表现 不安、恐慌 麻木 2.行为表现 试探 其他反常行为 得意、满足 罪恶感
犯罪心理的良性转化
(一)犯罪心理良性转化的条件
1.要产生内部心理矛盾 2.要有促进犯罪心理良性转化的动因 3.要遵循转化规律
(二)犯罪心理良性转化的类型
1.渐进型
初步的、不彻底的,按总的趋势还是朝好的方向 发展
2.顿悟型
通过一件事的震撼,猛然醒悟,重新做人
3.反复型
有改好的愿望,但是由于罪习太深,改进有一定 困难
三、犯罪心理的恶性发展
(一)犯罪恶性发展的条件 1.不良诱因的刺激
2.非法欲望的满足 3.惩罚、改造措施不力
三发展的阶段 1.定型化阶段 2.个性化阶段
3.职业化阶段
THANK YOU

犯罪心理学 第五版 罗大华 第3章 犯罪心理结构成因

犯罪心理学 第五版  罗大华 第3章  犯罪心理结构成因

第三章犯罪心理结构成因学习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犯罪综合动因论含义和要点。

掌握:国内外各种个体犯罪原因学说的要点。

了解:影响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主体内外因素。

难点:主体内外因素在犯罪心理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犯罪心理结构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要深刻地理解犯罪心理结构理论,必须进一步研究犯罪心理结构的成因。

本章介绍了古今中外犯罪原因理论,并系统地分析了影响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主体内外因素和本书所持的犯罪心理结构成因理论——犯罪综合动因论。

第一节国外个体犯罪原因学说述评一、生物学的原因论生物学派从纯生物性的角度研究犯罪产生的原因。

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Sokrates,前470~前399)认为,“凡面黑者,大都有为恶的倾向”。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进一步发展了骨相学说,认为人的头部形象与人的心智有关,犯罪人头盖骨的形状与正常人不同。

后来的人相学(Physiognomist)者拉法特(Laoater,1741~1801)也致力于探讨脸部构造及位置与反社会行为的关系。

他发现没有胡须的男人或有胡须的女人,狡猾的眼神、薄弱的下颚及傲慢的鼻子等生理特征,是观察某些人有犯罪倾向的重要指标。

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Cesare Lombroso,1835~1909)是这一学说早期代表的集大成者。

龙勃罗梭早年学医,并获得了医学和外科学学位,后来曾在军队作为军医服役,在都灵大学教授精神病学、临床精神病学和法医学。

龙勃罗梭的教育和职业背景使他对犯罪问题产生了兴趣,并且也具备研究犯罪问题的便利条件。

他以惯犯和重大犯罪者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解剖罪犯的头盖骨及身体各部位的研究,发现多次犯罪的人与正常人在生理构成上有很大不同,他们在生理特征上表现出一种返祖(atavistic)现象,由于这些身体上的缺陷使他们退化到原始野蛮阶段的人类一样的生活方式,并据此提出了“天生犯罪人”理论。

龙勃罗梭所称的天生犯罪人,在生理上有一些特殊标志,如面部不对称,颚骨和颧骨过大,嘴唇肥厚和外凸等。

第三章 犯罪心理形成及发展变化

第三章 犯罪心理形成及发展变化
• 以主体具有的犯罪心理作为内因,在刺激和情景的诱发下, 产生犯罪动机,确定犯罪目的,进入犯罪决意,实施犯罪 行为。
3、内外化机制的关系与运行
• 内外化机制是相互衔接、渗透和相互作用的。 • 两种机制都以外部刺激和内部需要为动因,以不健全人格 和犯罪意向为中介,以特定情景和机遇为条件,其间,经 历若干心理环节和反馈作用,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犯罪心 理,引发犯罪行为。
梅传强:犯罪动机形成三阶段论
• 犯罪意图形成阶段:当主体的某种需要或欲求被犯罪主体 明确意识到,或者外在诱因的出现而激活犯罪主体的需要, 且需要与抽象的犯罪手段和侵害目标相联系而形成故意犯 罪的意向和想法时,就意味着犯罪意图的产生。 • 犯罪决意形成阶段:当犯罪意图与具体的犯罪手段或侵害 目标相结合,犯罪主体经过内心的动机斗争和冲突后下定 决心要实施犯罪,犯罪意图就转化成犯罪目的,并进而形 成犯罪决意。 • 犯罪预备阶段
(二)犯罪动机的形成条件
1.犯罪人不良需要的产生
物质需要;性的需要;自我显示的需要;征服他人 需要;爱的需要;报复需要等 2.犯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人格缺陷 3.情景因素是犯罪动机形成的必要条件
科泽尔:人格成熟理论
• • • • • • • • 科泽尔认为,下列具有成熟人格的人不容易犯罪: 具有道德责任感和成熟的敏感性的人; 十分关心别人的福利与得失的人; 放弃了自己的敌视与怨恨的人; 对现实没有大的偏差的人; 有自知之明的人; 人格中具有有助于处理危险状态的因素的人; 能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承担责任的人,等等。
• 具有不成熟人格的人更容易犯罪。不成熟人的人格特征有 以下几点: • 残留着对双亲的依恋; • 由于胆小不愿意走向社会; • 留恋家庭是由于利已动机推动; • 缺乏独立性与自觉性; • 情绪不稳定,攻击性或者逃避性行为较多; • 没有责任感,对人不宽容; • 生活中往往图一时的快乐; • 劳动不认真; • 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世界; • 不能同别人建立亲切和睦的关系。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专家讲座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专家讲座
含糊性和初始性。
2.过渡阶段 犯罪动机已上升到意识层,能够被主体所意识,形
成清楚、明晰犯罪动机。
3.定型阶段 犯罪人似乎进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犯罪预备
状态,伺机犯罪。
4.消失阶段 普通情况下,经过犯罪行为实施,犯罪目标已经到
达,犯罪动机因抵达归宿点而消失。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专家讲座
第27页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专家讲座
第21页
物欲型犯罪动机统计表
直接犯罪动机
(1)吃喝玩乐需要用钱 (2)穿好、戴好需要用钱
❖ (3)买高档 用具需要用钱
❖ (4)为筹备 婚礼
(5)本人失业、不愿吃家里 (6)家里生活有困难
❖ (7)跟着他 人做
(8)其它 ❖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专家讲座
第三章 犯罪心理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犯罪心理形成规律 第二节 犯罪心理形成特征 第三节 犯罪动机 第四节 犯罪心理发展改变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专家讲座
第1页
第一节 犯罪心理形成规律
一、犯罪心理产生机制
(一)犯罪心理产生生理机制
人心理活动就其产生方式来说,是大脑反射活 动,犯罪心理也不例外。
犯罪人心理还含有一些非本质特征。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专家讲座
第16页
二、不良个性及特征
(一)个性概述: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内在生理 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经过社会生 活实践与陶冶,逐步形成含有一定倾向性各种心理 品质总和。
个性 个性心理特点(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
特征 个性倾向性(兴趣、需要、信念、世界观等)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专家讲座

犯罪心理学解读分析罪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犯罪心理学解读分析罪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犯罪心理学解读分析罪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罪犯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的学科,通过深入分析犯罪心理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犯罪行为,并为犯罪预防、犯罪心理疾病的治疗以及法律实践等提供参考。

本文将从罪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两个方面来进行解读分析。

一、罪犯的心理特征1. 自利心强:罪犯往往具有强烈的自利心,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或利益,他们会冒险并不择手段地达成自己的目标。

这种自利心的强烈驱使下,他们常常不顾他人的利益,从而犯下各种犯罪行为。

2. 缺乏同理心:罪犯往往对他人的感受和需求缺乏理解和同情,无视他人的权益。

他们常常具有冷酷无情的心态,对他人的痛苦和困境无动于衷,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将别人当成犯罪的对象。

3. 冲动和欲望无法抑制:罪犯通常缺乏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他们的欲望和冲动往往无法得到适当的控制,从而导致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

他们常常不能有效地分辨是非与后果,难以抵制外界的负面诱惑。

4. 自卑感和挫折感:一些罪犯在生活中常常感到自卑和挫折,他们缺乏自信和自尊,无法积极面对生活的困境。

为了摆脱这种痛苦感,他们选择通过犯罪行为来获得虚幻的优越感和满足感,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价值感。

二、罪犯的行为模式1. 犯罪动机:罪犯的行为往往存在明确的动机,比如金钱、报复、满足某种欲望或谋取权力等。

根据犯罪动机的不同,罪犯会选择不同的犯罪方式和对象。

2. 犯罪计划和准备:罪犯在犯罪之前通常会有一定的计划和准备,他们会选择最佳的犯罪时机和地点,并寻找可行的犯罪手段和工具。

这种计划和准备的过程显示了罪犯的谨慎和理性。

3. 犯罪手段和技巧:罪犯在犯罪过程中会运用一系列手段和技巧,以避免被发现和逃避法律制裁。

他们可能利用科技手段、心理欺骗或暴力威胁等方式来实施犯罪行为。

4. 潜逃和保护自己:在犯罪得手后,罪犯通常会采取相应的躲避和保护措施,以免被抓捕。

他们可能会改变住址、伪造身份或使用假名,以此来迷惑警方和摆脱追捕。

犯罪心理分析

犯罪心理分析

犯罪心理分析犯罪心理一直是犯罪学和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它关注着犯罪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状态。

了解犯罪心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犯罪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提供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本文将对犯罪心理进行分析,探讨犯罪行为的心理特征和影响因素。

一、心理特征1. 内在冲突和失调感犯罪者通常内心存在一种冲突和失调感。

这种冲突可能来自于他们与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不一致,也可能是由于过去的创伤经历所引发的情感问题。

这种内在冲突和失调感使得他们对自我的认同产生严重问题,导致他们寻求通过犯罪行为来获得满足感和自我肯定。

2. 自控力不足犯罪者往往在自控力方面存在着问题。

他们很难抑制冲动和欲望,容易被外界的刺激所引诱。

缺乏自控力使得他们容易受到犯罪行为的诱惑和影响,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3. 缺乏同理心犯罪者缺乏对他人感受的同理心。

他们通常无视他人的权益和利益,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满足。

缺乏同理心使得他们更容易对他人施加伤害,并且对犯罪行为后果的影响和痛苦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影响因素1.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贫困、失业、社会不公平等因素与犯罪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在社会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个体更容易受到犯罪行为的影响和诱导。

2. 家庭因素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失调和家庭暴力等问题会对个体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犯罪者往往来自破碎的家庭,缺乏有效的亲子关系和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

这种不良的家庭因素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发展起到了负面促进作用。

3. 个体心理特征个体的心理特征也是影响犯罪行为的重要因素。

例如,人格特征中的冲动性、自尊心脆弱、逆反心理等都与犯罪行为存在一定的关联。

这些个体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行为选择。

三、预防和干预对于犯罪行为,预防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犯罪心理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进行预防和干预。

1. 提高社会福利和公平程度改善社会环境,提高社会福利和公平程度,可以降低犯罪行为的发生。

犯罪心理学课件 第三章 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

犯罪心理学课件  第三章 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

五、研究步骤 选定课题 确定研究假设 确定研究方案 收集数据 分析和解释所搜集的数据 结论
返回
按“Esc”键返回到章目录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 困难性与可能性
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困难性 犯罪心理的隐蔽性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间接性 犯罪人心理的抵触性 不可试验性
二、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可能性
返回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
一、哲学方法论 二、一般科学方法论 三、具体研究方法
按esc键返回到章目录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困难性与可能性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困难性犯罪心理的隐蔽性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间接性犯罪人心理的抵触性不可试验性二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可能性返回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一哲学方法论二一般科学方法论三具体研究方法
第三章、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困难性与可能性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
四、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类型
1.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纵向(跟踪研究):比较同一组在不同时间的表
现。
横向:指在同一时间,就不同组的同一特征进行 比较。
例:青少年时期有犯罪历史的人更有可能成为成 人罪犯。 2.整体研究和个案研究
整体研究也叫系统研究,就是把犯罪心理作为一 个整体结构来研究,主要研究犯罪心理的整体面 貌。
分析研究就是对犯罪心理发展中的某一个别的、 局部的、比较小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是指事先建立研究假设、进行严格的研 究设计,按照预定程序收集资料并进行数量化分 析,用数字或量度表述研究结果,对假设进行检 验的一种研究范式。
定性研究(质的研究)是从被研究者的角度出发 描述和分析违法犯罪人及其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的 一种研究范式,强调对违法犯罪人的社会文化背 景全面而整体的理解,多采用灵活而可重复的研 究策略。

【刑侦 课件 幻灯】侦查讯问(第三章)犯罪嫌疑人心理

【刑侦 课件 幻灯】侦查讯问(第三章)犯罪嫌疑人心理

以上几张图据说作为美国犯罪心理测试之用。 好象静止的,但如果你跑几圈回来再看,结果会大不相同。
全套仪器
主机
呼吸传感器(胸部和腹部)
血压传感器
皮电和指脉传感器
反测谎
耦合剂(导电膏)、信号线、电源
三、影响犯罪嫌疑人心理的因素
(一)犯罪嫌疑人的自然条件。
(二)犯罪嫌疑人的社会经历。 (三)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经历。
(2)对仇视社会的犯罪嫌疑人,应转变其观念。
(3)对因侦查活动中的工作失误造成对立的犯罪嫌疑人,应改变方法。
(4)对愚昧对抗的犯罪嫌疑人,应对其进行教育感化。
(四)悲观心理
悲观心理是犯罪嫌疑人面对法律的惩罚而对自 己的前途、未来丧失信心的表现。
1、产生悲观心理的原因
(1)害怕被判处重刑,恐惧漫长的劳改生涯,产生自由无望前途渺茫是绝 望感。
百分比 是否
82.7 13.9 81.3 15.7 75.7 21.6 69.0 26.4 65.0 31.4 64.6 31.9 64.2 32.8 45.7 50.6 45.5 50.6
的法 4 有 3 2 1
. . .
.
权鉴鉴

定 进
定 结
行论
补 充 鉴
的 知 情
定 或 者
权 和 申
拒侦
绝 回
讯 过
答程
的 权 利
中 对 本



聘 请 律 师 提 供 法 律 帮 助
自 我

辩、
护 的 权
防 御
利性


重 新 鉴 定
请 对 司
的的 问权 题利
可等供强定诸 赔解利疑相
以违,制时如 偿除,人关 行法非措限针救 权超即有法我 使行法施和对济 。期申三律国

犯罪心理学第三章

犯罪心理学第三章

杀手的最后遗言
❖ “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话。”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 想,希望大家不要走我 这条路,代价太大。”
2003年12月黄勇被枪决
黄勇犯罪心理渐变的原因
❖ 孤独与冷漠造就其心理 内向
❖ 生活乏味与挫折加强其 内心的渴望与想象
❖ 影视中的英雄暴力行为 唤醒其“梦想”
❖ 良好智能与独居成就了 黄勇的“杀人想象”
(二)突发式
无预谋 突发
情绪性 无法控制
情境性 特殊情况
人际冲突 矛盾激化、恶语相加
激情犯罪(crime of passion)
❖ 据统计,“激情犯罪”在我国已占到一般刑事案件 的三分之一,而且六成命案祸起“激情犯罪”,并 且呈愈演愈烈之势。
❖ “激情犯罪”多发生在亲友、恋人之间,悲剧在瞬 间发生,带来的伤痛特别震 love scene of Paolo and Francesca da Rimini in The Divine Comedy(神曲) (Dante Alighieri), depicted by Ingres(安哥尔,法国画家).
❖ In the United States civil courts, a crime of passion is referred to as “temporary insanity(疯狂)”. This defense (辩护) was first used by U.S. Congressman Daniel
❖ 犯罪行为有偶发性、突发性、极端性的特点,但犯 罪冲动的蓄积、爆发却有一定的必然性,犯罪心理 的构成既有教养、经历、性格因素,也有复杂的现 实因素,这就是“激情犯罪”的魔鬼诱惑——“心 魔”
❖ 所谓激情犯罪,一般被认为是当事人在某种外界因 素刺激下因心理失衡、情绪失控而产生的犯罪行为。 犯罪心理学认为,激情是一种强烈情感的表现形式, 当人在外界强烈的刺激下,由于认识范围缩小,内 控能力减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 从而产生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和难以抑制性等特点 的行为。青年人易冲动、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更要 充分认清激情犯罪的特点、成因、危害和预防方法, 防止出现过激行为。

《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5610047课程名称:犯罪心理学英文名称:Criminal Psychology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社会工作专业先修课程:社会心理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犯罪活动,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的增加,引起全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如何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道德失范、社会重构、心理失衡的状态下,控制犯罪、减少犯罪、预防犯罪,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依据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既具有和前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它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发生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规律,为揭露和惩戒犯罪以及预防犯罪矫治犯罪提供心理科学依据和方法。

《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工作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它的内容包括:犯罪心理的成因与结构、犯罪心理的类型、犯罪心理的矫正等三大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对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原因极其规律有所了解,认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增强在犯罪预防和犯罪矫正方面的业务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要求了解和掌握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客观原因和犯罪心理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过程,了解和掌握不同犯罪类型犯罪人、不同犯罪主体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了解和掌握犯罪人在犯罪前、犯罪中和犯罪后的心理特征和变化过程,为犯罪预防、犯罪心理矫治提供必须的知识铺垫。

2、能力要求能够使用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分析、解释犯罪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能够分析和解释不同犯罪类型犯罪人和不同犯罪主体犯罪心理形成和变化规程;在犯罪预防、犯罪矫治过程中,使用犯罪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第三章犯罪心理结构

第三章犯罪心理结构

◆第三章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学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犯罪人的犯罪心理。

作为发动犯罪行为在原因犯罪心理,并不是单一的心理因素起作用,而是受多种不良心理因素的复合体所驱动。

正因为它是多种不良心理因素有机而稳定的结合,所以我们把它称作犯罪心理结构,本章所要探讨的,就是关于犯罪心理结构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一节结构和心理结构与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这样一种观念:世间万物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并且总是以一定的结构形态而存在。

故要了解什么是犯罪心理结构,首先需了解什么是结构。

◆一、结构◆(一)作为方法论的结构观◆结构是一个具有多种含义、应用十分广泛的概念。

在哲学方法论、语言学、文艺学、建筑学、心理学、系统科学中,都经常使用“结构”作为其畴。

◆结构的一般意义,是指作为一个整体事物部各个部分的组合、排列和相互联系。

如物质结构、工程结构、语言结构、文章结构等。

但在不同的学科、学派中,各有其特殊的含义。

◆在心理学中,较为普遍地使用心理现象结构、个性结构等畴。

心理现象结构是指现实存在的诸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即心理的系统反应。

个性结构是把人的个性看作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体系。

这种理解,使得它更接近于系统论的观点。

此外,在心理学发展史上,在特(见第一章)的构造心理学(或结构心理学)、韦特海默(即泰迈)的格式塔心理学(或完形心理学).以及皮亚杰的心理学用语中,都广泛地使用了结构的概念,但含义有所不同。

这在后文中再作论述。

◆在建筑学中,结构既指屋宇构造的式样,也指建筑物上承担重力或外力的部分构造.如砖木结构、钢筋混凝上结构。

◆在文艺学中,结构泛指文艺作品的组成方式和部构造。

◆在语言学中,历来认为有语音结构、语意结构和语法结构等畴。

形成于 20世纪30年代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认为语言学的任务只在于研究语言中音意之间的各种关联、区别或对立等关系.即“语言结构”。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其部出于学术思想和方法上的不同.又分作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等。

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 (1)经济体制改革的负面影响 • (2)商品经济的消极作用 • (3)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平衡的影响
h
11
2.社会政治因素对犯罪心理的影响
• 社会政治因素是指社会制度、社会变革、 社会稳定程度、阶级矛盾和战争等。这些 因素容易引发政治性的反社会的犯罪心理,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1)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
h
2
一、生理因素
• 生理因素是人的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它包括年 龄、性别、神经类型以及异常的生物学因素。犯 罪心理与犯罪人的生理因素虽然没有必然联系, 但它却必须通过具有不同生理特点的个体行为表 现出来。因此,犯罪心理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 受生理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一)年龄因素 • 1.犯罪率高低与年龄相关 • 2.犯罪类型、手段的选择与年龄相关
• 内分泌和物质代谢的异常,会引起心理活动的变化,尤其是情绪情感 的变化,对犯罪心理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
• 另外,身体残疾者因生理缺陷,也会导致心理上的微妙变化,易形成 猜忌、孤僻、偏执的性格特点,更有甚者会产生报复的犯罪心理。
h
6
二、心理因素
• (一)认识方面的因素 • (二)不良的情绪情感因素 • (三)不良的意志品质 • (四)不良的人格因素 • (五)人格障碍
第三章 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多种多样,它是 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主要包括主、客观 两大方面,即犯罪主体因素和主体外因素, 这是本章要讨论的主要内容。此外,本章 还将简要介绍国内外学者有关犯罪原因研 究的各种理论成果。
h
1
第一节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因 素
• 主体因素是指犯罪人犯罪心理赖以形成的 自身因素,具体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和行为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境遇性的犯罪模式
• 所谓犯罪境遇,是指出现了诱发、促进犯罪行为发生的环 境和机遇,此种境遇的出现,具有行为人预料或计划之外 的偶然性、突发性和巧合性。
• 刺激型 • 胁迫型 • 从众型
第二节、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
人的犯罪心理是怎样形成的
这里所谈的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主要指上面介 绍的“渐进式”过程,因为这种模式符合大多数故意 犯罪的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
防御机制
• 合理化作用 • 投射作用 • 认同作用
几种防御机制
他家那么富有,肯 定是不义之财,我 这是劫富济贫!
合理化作用
几种防御机制
打你一顿是应该的, 你也不是什么好人!
投射作用
几种防御机制
我要像他一样,活 出点人样来!
认同作用
韩国连环杀手柳永哲
• 在18~33岁的这15年里, 他先后14次犯下盗窃、欺 诈、暴力伤人和强奸等罪 行,累计服刑时间11年。 • 2002年9月至2003年7月, 33岁的柳永哲用残忍的方 式杀害了多名与自己无怨 无仇的女按摩师和处于富 裕阶层的老人共20余人, 创下了韩国历史上连环杀 手作案数量之最。
第 四 章 犯 罪 心 理 的 动 态 分 析
•犯罪行为发生的基本模式 •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 •犯罪行为的发生
第一节、犯罪心理形成的基本模式 Nhomakorabea渐进式突发式
机遇式
(一)渐进式之一
• 从少年期开始,通过不良交往和违 法偿试,逐渐发展为犯罪心理。 • 积习重,矫治难度大。
(一)渐进式之二
• 早期无劣迹,但在人生经历的某一个 阶段,受错误思想的腐蚀而走向犯罪。 • 恶习较浅,矫治相对容易。
• 这些年来,他几乎没有过过正常人的生活,只会做 些盗窃和恐吓之举。这样畸形的生活状态逐渐让他 产生了一种偏激的观念,认定自己所遭遇的种种不 幸都是因为有钱人,继而对富裕阶层的人们产生了 严重的仇视心理。
• 从高中时代开始,柳永哲就和监狱打上了交道。 在18~33岁的这15年里,他先后14次犯下盗窃、 欺诈、暴力伤人和强奸等罪行,累计服刑时间 11年。1991年,他与一位姓黄的按摩女结婚, 但婚后的柳永哲仍在犯罪道路上越走越近。当 妻子和儿子离他而去时,他觉得是“因为我一 无所有才被妻子抛弃”。所以他从此开始厌恶 妇女,并把自己接触到的按摩女当作妻子的化 身、以及行凶对象。
• 当然,杀富泄愤的满足感并不能持续很久,柳永哲需要再次 行动。10月9日,他又如法炮制地在钟路区旧基洞高某(61 岁,停车管理员)的单独住宅内,残忍杀害了高某的母亲姜 某(85岁)、夫人李某(60岁)和儿子(35岁)一家3口。 一周后,在江南区三成洞军需企业总经理崔某(71岁)的家 中,崔某的夫人柳某(69岁)又倒在柳永哲的铁槌下。
• 此外,2000年韩国郑斗英连环杀人事件也是促 使柳永哲行凶的一个重要原因。据悉,柳永哲 2000年在狱中服刑时读到了一本月刊杂志,杂 志中有一篇讲的正是郑斗英一案,郑斗英从 1999年6月开始连续杀人,到2000年4月落网前, 他先后在釜山、蔚山、庆南地区连环杀害9名妇 女儿童。从此,柳永哲有了“挑战郑斗英”的 想法,并从出狱后开始为自己的杀人计划做准 备。
• 出狱后,柳永哲回到了汉城,在江南区新寺洞找了一个住处。 当他目睹附近高尚住宅区居民的美好生活后,扭曲的心迅即 迸发出无尽的仇恨,很快便开始了他的连环杀人行动。
二、手段残忍 杀人碎尸不取钱财
• 去年9月24日,即柳永哲出狱后第13天,他闯入该地区一栋2 层结构的单独住宅,用钝器将淑明女子大学名誉教授、73岁 的李某及其68岁的夫人李某活活打死。他没有拿走什么值钱 东西,第一次杀人的快感已让他十分满足。
受审前的柳永哲
一、疾病 贫穷 遭弃 扭曲
• 2003年9月11日,恢复自由身的柳永哲感到了前所 未有的凄凉。全州监狱的大门在他身后缓缓关上。 没有人来接他,汉城的家已把他抛弃。妻子在他的 这次刑期中提出了离婚,儿子也不希望有一个把坐 牢当作家常便饭的父亲。他只有33岁,却饱尝了人 生种种不幸。家中的男性都难逃癫痫病的折磨,病 魔夺走了他的父亲,也在1994年送他哥哥入土。
(二)突发式
无预谋
情绪性
时间短,具有情境性,行为 人不能适应情况的变化。
三种情况
• (1)突然发生对个人至关 重要的情况,多由人际冲突 导致。 • (2)由特定气氛引起,在 场者情绪激动,引起群体性 骚乱。 • (3)由回避危险引起的突 变模式
善良的阿贵因心爱的车被人砸烂而怒起伤人
一元钱,招来一生痛苦。
模仿者本人的心理特点
有寻求榜样,结成团伙的需要 有错误的观念,认为榜样符合 自己的选择标准,并加以认同 榜样的示范能给他以实际利益
盗贼团伙武汉开“代表大会”分地盘 筹备盗窃竞赛
• • • • • • • • • •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叶宁 通讯员肖翔 今年2月26日凌晨3时,江岸车站路中山大道临街一服装店发出报警声。民警调取沿途10余个监控探头发现:几分钟 前,3名瘦个男子正要实施盗窃。民警尾随追击,抓获一名毛贼。经突审,该男子是聋哑人,姓梁,21岁。 面对民警讯问,梁某拒不交代同伙下落。匪夷所思的是,梁某背后是一个全国性的盗窃团伙。江岸警方昨日宣布: 已捣毁该盗窃团伙,刑拘13名窃贼。 民警佯装查房碰上小偷年会 民警调查梁某行踪,发现3天前,他在辖区一家快捷酒店有开房记录。为不打草惊蛇,次日中午警方才进入该酒店。 调阅酒店监控录像发现,两天来,有伙神秘青年,在深夜3人一组外出,接近凌晨回酒店,回来时表情兴奋。 酒店称,这伙人共开了3间房,白天几乎见不到人,晚上则频繁外出。民警佯装酒店服务员,以打扫卫生为由,挨 个开门查看,前两间房空无一人,打开407号房门时,民警大吃一惊,12名聋哑青年将客房挤得满满当当,床头正 摆着张武汉地图。 民警当场控制住这批人,起获部分赃款及湖南、山东、辽宁等地来汉火车票。“这是全国各地的‘代表’。”武汉 盗窃团伙头目杨某的交代,让民警大吃一惊。杨某交代,他们正比对武汉地图,划分地盘,开展一年一度的盗窃竞 赛,借此交流行窃经验和注意事宜。 开会有笔记 联系用QQ 包括先前抓获的梁某,有6人系武汉盗窃团伙成员,另外7人分别来自山东、辽宁、湖南等地。 杨某交代,他们全部以临街玻璃门店为行窃对象,按业内比赛规则,只拿现金,什么都不要,一周内偷钱最多者获 胜。 警方调查得知,这伙人常年通过QQ联系,多人曾有盗窃前科,流窜全国专挑临街商铺进行拉门盗窃。由于武汉交 通便利,这次来汉,既是聚会,也是开一年一度的年会。 一名毛贼的会议笔记这样写道:动作要快,不能拖泥带水,遇到有报警器的商铺,必须立即离开……万一被抓,只 能说偷过一次,绝不能出卖朋友,否则按行规处理…… 民警透露,这个盗窃团伙在全国各地都有“驻站”,组织严密,平时互通信息,有时分片区作案,有时集体盗窃, 一旦有人违反行规,轻者驱逐出组织,重者将受到打骂等惩罚。 目前,这13名窃贼已被警方刑拘,此案正在进一步深挖中。
• 哥哥死时年仅32岁,柳永哲比哥哥多活了一年,但这种“幸 运”究竟能持续多久?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种将死的 绝望。 • 柳永哲就深陷于这种煎熬而不能自拔,他曾在90年代被送到 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如今,他的精神再次面临崩溃。贫穷, 他觉得这是自己生活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家境的贫寒,使家 人不能得到最好的治疗,也使自己得不到良好的教育。
内化机制之一
认知的选择与加工机制
社会信息
态度 价值观 人生观 认知选择 加工
内化机制之二
模仿学习机制
榜样认同
模仿学习
心理强化
最能吸引不良少年的榜样特点
• 在小集团中享有“威信”,具有特殊的 气质与违法犯罪能力 • 榜样的特点突出、生动,能引起不良少 年的注意与兴趣 • 具有感染力,使不良少年对其仰慕,希 望成为他那样的人
• 本科毕业生李某有文才也有貌才,去年在参加公 务员考试中名列前茅,后去面试途中,因一元钱 车费与售票员发生争执,因售票员出言不逊:"一 块钱给你妈灭不了几张火纸",李某便不顾一切冲 上去拳打脚踢,当场被巡逻民警带走,不但失去 了就业机会,而且致人轻伤犯伤害罪被判处二年 徒刑。
• “激情犯罪”是指行为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环境、条 件下,瞬间丧失理智,心理失衡,一念之差而发生的犯罪。 激情犯罪大多是由人际纠纷的小事引起的,而且实施激情 犯罪的犯罪嫌疑人90%以上都没有犯罪前科,只是因为一 时的不冷静,才堕入犯罪的深渊。 • 有统计数据显示,激情犯罪在我国刑事犯罪案件中的比例 已占到三分之一。
女子网购后随手扔包装 男子按邮寄地址进屋杀人
• 2011年7月,福建省厦门市一小区发生一起惨案:26岁的 女白领刘艳在自己的家里,被人用刀残忍地杀害。案发一 周后,警方将犯罪嫌疑人陈海平抓获归案。 • 刘艳是一家投资顾问公司的高级白领,陈海平则是一名刚 刚毕业的大学生,两人互不相识,更无仇怨,陈海平为何 会对素昧平生的刘艳下此毒手? • 近日,随着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终审裁定,谜 底终于被揭开:原来,“厦门控”女白领刘艳,经常将留 有自己电话、地址的网购物品外包装随手扔到小区的垃圾 桶旁,被大学毕业后一直待业的陈海平无意中盯上,从而 招来杀身之祸……
(3)由回避危险引起的突变模式
• 即由于在突发性冲突中,受害一方防卫过当而造 成的人身侵害行为,或由于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 度,或由于应付假想的紧急危险(实际并不存在) 而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害这一类犯罪行为。
(三)机遇式
无预谋
见机起意
(1)机会式犯罪模式
• 所谓犯罪机会,是指易于实施犯罪又不易被发觉 的时间与条件。钱财外露是抢夺的犯罪机遇。 • 钱财外露是抢夺的犯罪机遇。 • 室外放物或室内无人是盗窃犯罪的机遇。 • 财务制度不严是贪污犯罪的机遇。 • 女子深夜独行是抢劫和抢劫的机遇。
• 这次令他坠入爱河的也是一名按摩女,姓金。柳永 哲孤独的心灵终于获得些许慰藉,他准备开始自己 的新生活。柳永哲搬到了麻浦区老姑山洞一处寓所, 兴致不错时还会做诗绘画。他在一首诗中表达了思 念母亲之情,还用画笔留下女友美丽的胴体。可惜, 上苍的眷顾只是昙花一现。当他向女友求婚时,女 方却因柳永哲的犯罪前科以及癫痫病史而拒绝委身 下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