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探索与表达规律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检查学习效果和改进空间。通过反思和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持续改进的意识。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学习的目标。例如,可以总结数字与字母组合规律的基本概念、图形变换规律的方法等,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目标。
3.强调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例如,可以举例说明数字与字母组合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规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可以布置一些数字拼图游戏的设计和实验、图形变换规律的应用等问题,让学生在作业中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和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数字拼图游戏,观察和记录数字变化的过程,从而发现数字与字母组合的规律。
3.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例如,在探索数字与字母组合规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思考,通过反思和总结,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三)小组合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数字与字母组合规律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掌握算式与图形变换规律的方法,能够运用规律进行相关计算和图形设计。
3.学会探索和表达规律的步骤,提高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4.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与表达规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方法,探索并表达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探索数列的规律、探索图形的规律、探索事件的规律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如数的规律、图形的规律等,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推理能力。
但七年级学生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抽象的规律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方面也需要考虑到。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探索与表达规律的意义,掌握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方法。
2.能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方法,探索并表达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方法。
2.如何将探索得到的规律进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规律的存在。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方法,主动探索数学规律。
3.小组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反馈评价教学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探索与表达规律的过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具体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3.学生活动材料: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验器材,如卡片、小球等。
4.教学评价工具:设计相关的问题,用于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如日历中的星期循环、四季更替等,引导学生对规律产生好奇。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1,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找出数列的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教案1一. 教材分析《探索与表达规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际问题,发现并表达其内在的数学规律。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简单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培养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此外,由于这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探索实际问题,发现并表达其内在的数学规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规律。
2.难点: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规律的表达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
2.准备黑板和粉笔,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请问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学规律。
例如,呈现一系列的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的数学规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规律。
例如,给出一些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打折后的价格,并表达出其中的数学规律。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5 探索与表达规律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3.5 探索与表达规律一、学习目标1. 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往协作能力,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探索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三、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例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检测、并做好总结。
四、学导过程 (一)自主学习 试一试:你能找出日历中的相邻三个数字之间有哪些规律?日历中的横行中的相邻三个数字之间的规律是_ __竖行中的相邻三个数字之间的规律是_____右对角线上相邻三个数字之间的规律是___左对角线上相邻三个数字之间的规律是________、问题1: 日历的彩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问题2: 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问题3: 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问题4: 你能用代数式表示本节日历 “3×3”框图中的9个数吗?提示:表中撗行相邻两数相差1,竖行相邻两数相差7.解答此题时,可设中间的数字为a.(二)合作交流 观察以下日历12619125星期六2518114星期五312417103星期四30231692星期三2922158星期二2821147星期一2720136星期日问题1:在+ 字形区域内,五个数之和与正中心何关系? 能用字母表示并验证这个关系吗? 问题2:在H 形区域内,七个数之和与正中心的数有关系? 能用字母表示吗?例1.如图a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变的中点得到图b,在分别连接图b中间的小三角形三边中点,得到图c,按此方法继续下去,请你根据每个图中三角形个数的规律,完成下列问题:(1)将下表填写(分析:第一个图形中有1个三角形,第二个图形中有5个三角形,第三个图形中有9个三角形,根据图中规律可知,每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多4个。
所以第四个图形中有个三角形,第五个图形中有个三角形。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探索与表达规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数学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探索数字变化的规律、图形的规律和字母表示的规律等,通过这些探索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简单的规律探索和归纳总结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
但学生在探索复杂规律时,可能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数学规律的探究兴趣不够浓厚,教师需要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数学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达复杂的数学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发现数学规律。
2.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共同探索数学规律。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规律的正确性,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数字变化规律的图片、图形变化规律的例子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一个简单的数字变化规律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相关的数字变化规律的图片和图形变化规律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分析,尝试归纳出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探索与表达规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探索数学规律,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用字母表示数,进一步理解数学规律的表达方式。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和运算。
但他们在探索规律和用字母表示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探索并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探索并发现数学规律2.用字母表示数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例子的教学材料2.准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3.准备学生的学习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2, 4, 6, 8, 10,引导学生观察数列的规律。
提问:这个数列有什么规律?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规律:这个数列是连续的偶数。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更多的例子,如3, 6, 9, 12, 15,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规律。
提问:这个数列有什么规律?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规律:这个数列是连续的奇数。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数列,如1, 4, 7, 10, 13,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数列的规律,并用字母表示数。
学生分组讨论后,各组汇报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复杂的数列,如2, 5, 8, 11, 14,让学生独立观察并找出规律,用字母表示数。
3.5【教案】探索与表达规律
3.5探索与表达规律一、【知识链接】采用儿歌接龙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生活中处处存在规律,并指出用字母表示规律的好处。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_张嘴,_只眼睛_条腿,_声扑通跳下水;………..n 只青蛙张嘴,_只眼睛_条腿,_声扑通跳下水。
二、【目标展示】知识目标:.在对日历的观察探究活动中,发现日历中横列、竖列的数以及一组数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代数式表示其中的规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一般到特殊的抽象思维能力,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能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探索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 【难点】:用字母表示一般规律.三.【自主合作探究】1:探索日历横数列中的规律规律一:横列相邻的数 .规律二:竖列相邻的数 . 【规律应用】(1)当知道方框中的一个日期a 时,请填上其余空格中的日期数.(2)设哪个数为a更简单?此时它们的和是多少?(3)你能将这两个规律在同一个图中表示出来吗?2:探索日历中一组数之间的规律(1)日历图中的红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2)如果用这个方框框住其他的9个数,这个关系还成立吗?若换成其他月份呢?为什么?请用代数式表示这个规律。
(3)上图方框中的9个数字之和能等于100吗?能等于180吗?270呢?如果能,求出这几个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3:探索日历中不同形状方框的数字规律(1)、思考问题:在日历H 形区域中, 你发现那些规律?解:若设中心数为a, 则这七个数之和为:(a-8)+(a-1)+(a+6)+a+(a- 6)+(a+1)+(a+8)=7a(2)、在日历十字形的区域中,你发现那些规律?解:若设中心数为a, 则这五个数之和为:(a-7)+(a+7)+(a-1)+(a+1)+a=5a在十字形的区域中,五个数字的和等于正中心数的5倍。
想一想:你能设计其他形状的包含数字规律的数框吗?(小组讨论)四.【师生点评】1、如何来表达规律。
3.5探索与表达规律 教案
达标 检 测板 书 设 计一、创景引入活动:出示一张月历,学生任意选出3×3方格框出的9个数,并计算出这9个数的和,告诉老师,老师就可以说出你所选的是哪9个数.目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1.探索日历中的数字规律在日历中一般我们可以从横行、竖列、斜列三个方向去寻找规律,当然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去探索. ①横行:相邻两数相差1.如左下图所示:②竖列:相邻两数相差7.如右上图所示.③斜列:从左上到右下的斜列相邻两数相差8;从右上到左下的斜列相邻两数相差6. ④日历中的3×3方框内的规律:在这9个方格中的数的和是中间方框中的数的9倍.若将中间数设为a ,则其余8个数可按规律如上图所示,则这9个数的和即为(a -8)+(a -7)+(a -6)+(a -1)+a +(a +1)+(a +6)+(a +7)+(a +8)=9a ,正好是中间数a 的9倍.学生活动:(1)给出几个图形,如“十”字形、“H ”形,“M ”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应图形中数的规律进行探究,并用代数式表示验证规律,并分小组展示.(2)你还能设计其他形状的包含数字规律的数框吗?分小组讨论交流. 2.图形问题中的规律活动1:用棋子按如图方式摆正方形: (1)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摆第8个正方形需要____颗棋子?摆第10个正方形需要____颗棋子? (2)探究:摆第n 个正方形需要多少________颗棋子?活动2.用棋子摆成以下图案,并填写表格: ① 填写下表:② 摆第n 个图案需要 颗棋子.三、课堂练习1、折叠中的规律将一张纸折叠,每折叠一次就会得到纸的层数、折痕数,将这些数记录下来,找出规律,就可预测当折叠n 次后,相应的层数与折痕数.对折次数与所得折痕数的变化关系表: 对折次数 1 2 3 4 … n纸的层数24816…2n.折痕条数13715…2n -1.2、餐桌摆放问题中的规律:课本P99页问题解决1(1)、(2).四、归纳小结请学生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包括探索规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探索规律的一般步骤:验证规律具体问题猜想规律观察特例表示规律得出结论从图案中可以看出,第一个“T”字图案需要5枚棋子,第二个“T”字图案需要8枚棋子,第三个“T”字图案需要11枚棋子.(1)照此规律,摆成第四个图案需要几枚棋子?(2)摆成第n个图案需要几枚棋子?(3)摆成第2014个图案需要几枚棋子?2.(8分)有规律排列的一列数:2,4,6,8,10,12,…它的每一项可用式子2n(n是正整数)来表示.有规律排列的一列数:1,-2,3,-4,5,-6,7,-8,…(1)它的每一项你认为可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2)它的第100个数是多少?(3)2013是不是这列数中的数?如果是,是其中的第几个数?3.(10分)观察下列等式:12×231=132×21,13×341=143×31,23×352=253×32,34×473=374×43,62×286=682×26,…以上每个等式中两边数字是分别对称的,且每个等式中组成两位数与三位数的数字之间具有相同规律,我们称这类等式为“数字对称等式”.(1)根据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填空,使式子称为“数字对称等式”:①52×=×25;②×396=693×.(2)设这类等式左边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b,且2≤a+b≤9,写出表示“数字对称等式”一般规律的式子(含a,b且ab≠0).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观察、操作、验证、归纳、分析、猜想、抽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教案)
-代入法:通过具体的数值代入,验证所发现的规律是否成立。
-表达式:用字母和数学符号表示规律,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的图形和数字规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图形变换的抽象理解:学生需要从具体的图形中抽象出变换的规律,这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
1.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图形或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平பைடு நூலகம்与旋转的规律
-数字的变化规律
2.学会使用简单的数学语言和符号表达规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规律:能够理解和运用平移与旋转的基本性质,如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等。
-平移:理解平移变换的概念,能够描述平移变换的向量表示,并在具体图形中应用。
-旋转:理解旋转变换的概念,能够描述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并在具体图形中应用。
2.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学会使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加强数学交流,提高数学表述的准确性。
3.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将所学规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其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新的规律,勇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第2课时)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第2课时)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探索与表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本节课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接触了代数知识,对于如何用字母表示数,以及简单的代数式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如何通过观察找到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探索与表达规律的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2.让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发现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探索与表达规律的方法,能够发现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用代数式准确地表示出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引导发现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规律。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3.激励评价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给予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具体的生活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索规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如何发现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3.5探索与表达规律教案1
探索与表达规律教案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得到实际生活中蕴涵的数学规律,再依据规律正确求解.教学难点:用代数式正确地表示实际问题中蕴涵的数学规律.学情分析认知基础:《整式及其加减》这一章是开启整个初中阶段代数学习大门的钥匙,《探索规律》作为本章的最后一节,是学生初步学习数学符号语言后在应用方面的升华.学生通过前几节的学习很好地体会了代数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活动经验基础:在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教材已经给学生提供了许多情境供他们观察、讨论、操作,比如说数火柴棒问题,学生在活动中自觉体会了许多字母表示数的规律,获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符号表示能力,为本节课从直观形象和抽象符号上进行规律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的生活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应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验算证明规律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探索规律的步骤.2.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培养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热情.教学方法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都是现实生活和数学计算中常见的、熟知的,因此教师应该把知识的学习置于具体情境之中,通过丰富的例子使学生经历从自然语言到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的双向交流过程.整个过程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做数学”开展独立探索或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由学生充分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来完成对规律的探索和验证过程.通过丰富而有吸引力的探索活动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激发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游戏:请同学们伸出左手,一起做下面的游戏:从大拇指开始,像图中显示的这只手那样依次数数字1、2、3、4、5、…,请问数字20落在哪个手指上?分小组讨论:想办法找一找有没有一种既简便又准确的方法,看哪个组算得更快,方法更简单.按你的方法,你能很快地说出数字200落在哪个手指上吗?2 000呢?“数手指”是大家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本节课以数手指开篇,一开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置于探究讨论的氛围之中,通过一个小小的游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认知冲突,从而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一个好的铺垫.二、讲授新课探索一:日历中的规律(1)观察日历中的数字,找出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如一行中的前后两个数,一列中的上下两个数,左下右上和左上右下两个数各有什么关系?(2)假若把日历中的某一天设定为a,你能用a表示相邻的日期吗?(3)日历图的十字框中的五个数之和与该十字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4)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十字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5)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6)你还能发现这样的十字框中5个数之间的其他关系吗?请用代数式表示.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回答以上问题,比一比速度与准确率;你能在月历中寻找其他的配色方案,并寻找其中的规律吗?各组展示你们设置的游戏,看哪一组的游戏最精彩.教学说明日历问题属于规律部分的经典问题,教师在讲解本部分内容时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与讨论空间去探讨日历中所存在的大量的规律性问题,教师可以作适当的引导,比如可引导学生探索H型、W型区域等体现的规律,各种类型的规律分派给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去展示.探索二:摆桌子问题按如图方式摆放餐桌和椅子,回答下列问题:(1)1张餐桌可坐6人,2张餐桌可坐多少人?(2)(3)(4)摆n张桌子时可坐多少?用代数式表示;(5)一家餐厅有这样的长方形桌子30张,按照图中方式每5张拼成一张大桌子,共可坐多少人?若按图中方式每6张拼成一张大桌子,则可坐多少人?若现在有131个客人去吃饭,那该如何摆拼桌子?学习完了本部分知识,在本节课刚开始提到的问题中,你会选择哪种摆列方式呢?答案:(1)1张餐桌坐6人,2张餐桌可坐10人.(2)(3)(4)因为每增加一张桌子,就可多坐4个人,所以摆n张桌子可坐:[6+4(n-1)]个人.即6+4(n-1)=4n+2.也可以这样理解:每张桌子的两侧各坐2人共4人,n张桌子可坐4n人,再加上两头可坐的两人,共(4n+2)人.还可以这样理解:每张桌子的一侧可坐2人,n张桌子的一侧可坐2n人,另一侧也可坐2n人,再加上两头各1人,共2n+2n+2=4n+2(人).(5)5张餐桌可坐22人;30张长方形的桌子,按照如图的方式每5张拼成一张大桌子,能拼成6张大桌子,因此这样拼摆的30张长方形桌子共坐:22×6=132(人).30张长方形的桌子,按照如图的方式每6张拼成一张大桌子,则可拼成5张大桌子,一张大桌子上(即6张如图所示的桌子)可坐26人,5张大桌子可坐26×5=130人.即30张桌子拼成5张大桌子后共坐130人.现在有131人要吃饭,则把30张桌子按每5张拼成1张大桌子,排成6张大桌子就可以供131人吃饭.教学说明本部分内容设计了许多小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思考其中的规律,而整个题目设计的层次性也基本反映了探索规律的基本过程.这个探索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体会其中的规律.整个过程,教师可以参与讨论,但不必对学生再作过多提示.结果会说明一切.三、演练场1.应用日历中的规律填空:当知道方框中的一个a时,请填上其余空格中的日期数.2.找规律.下列图中有大小不同的菱形,第1幅图中有1个,第2幅图中有3个,第3幅图中有5个,则第n幅图中共有________个.3起来,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以体会其中蕴涵的丰富的数学规律,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去寻找对折次数与所得单层面积的变化关系、对折次数与所得折痕数的变化关系等.答案:1.2.2n-13.1.核心知识日历中的规律,例如“十”字形,“U”字形等;摆桌子问题体现的规律.2.巩固提升学生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尤其是对生活中所体现出的数学规律的体会,并思考生活中还存在哪些数学规律.评价与反思本节课的情境引入精彩到位,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性格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一开始便抓住了学生的心思,紧接着的日历中的问题、摆桌子问题等,以一种十分现实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了学生的面前,使本来很难理解的知识变得富于挑战性又不是不可解决.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课堂上教学活动开放,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探究、独立作业、归纳小结,学生参与面广,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游戏引入开始、到归纳小结结束,学生自始至终参与观察、分析、思考、归纳、猜想、判断、验证数学规律的全过程,较好地贯彻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课程理念,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5探索与表达规律
-函数应用题中,学生可能不理解题目中变量间的依赖关系,需要教师通过图示、表格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应采取以下策略:
-使用直观的教具和动画,帮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观察、总结规律。
-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数学表达方式。
在讲授新课内容时,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仍较模糊。因此,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将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意义,并学会运用函数模型解决问题。
最后,我会在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课堂中的收获和困惑,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我相信,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和学生们都能在数学的世界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乐趣。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尝试通过探索与表达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数字和图形的变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归纳总结规律并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时,确实存在一些困难。
首先,我意识到在引导学生探索规律时,需要提供更丰富的实例和更直观的教具,帮助他们从具体的数字和图形中抽象出规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打算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图形变化规律的函数表达:如正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关系表达式。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数学规律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符号表达规律,提升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运用函数概念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强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探索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符号和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4.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这些有趣的规律。
3.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日历、电话号码、车牌号等),引导学生感受规律的存在,并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欲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如何探索这些规律呢?”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归纳、类比等方法。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课后加强练习。
4.布置课后作业:分层设计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探索规律的方法和数学知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作业:
-完成课本第3.5节的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检验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及时反馈,针对性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和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课堂小结,巩固拓展: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同时,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
2.教师以等差数列为例,示范探索规律的过程:首先观察数列的特点,然后归纳出通项公式,最后运用类比方法推广到其他数列。
3.5 探索与表达规律 教案
课题:探索与表达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探索数量关系,应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验算证明规律。
2. 数的变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探索规律的步骤。
2.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自主地发现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重点:学会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
●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探索数量关系表示规律。
●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观察下面的日历,回答问题。
(1)日历图的套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2)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3)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4)你还能发现这样的方框中9个数之间的其他关系吗?用代数式表示。
解:(1)9个数的和为中间数的9倍;(2)任意框9个数,设中间的数为a,则左右两边数为a-1,a+1,上行邻数为(a-7),下行邻数为(a+7),左右上角邻数为(a-8),(a-6),左右下角邻数为(a+6),(a+8),之和为a+a-1+a+1+a-7+a+7+a-8+a-6+a+6+a+8=9a;(3)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理由为任何一个日历表都具有这种排列规律.(4)设方框正中间的数为n,其余各数为n-8,n-7,n-6,n-1,n+1,n+6,n+7.n+8.第二行3个数的和=(n-1)+n+(n+1)=3n.第二列3个数的和=(n-7)+n+(n+7)=3n.对角线上3个数的和分别为(n-6)+n+(n+6)=3n,(n-8)+n+(n+8)=3n.由此可以发现:方框“十”字位上的3个数的和,对角线上3个数的和相等,且都等于正中间数的3倍.想一想(1)如果将方框改为十字形框,你能发现哪些规律?如果改为“H”形框呢?(2)你还能设计其他形状的包含数字规律的数框吗?(1)“十”字形:5个数的和是中间这个数的5倍“H”形:7个数的和是中间这个数的7倍。
《3.5 探索与表达规律》教案3
《3.5 探索与表达规律》教案3.5探索与表达规律(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一系列过程,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掌握日历中数的规律;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经历问题1的思考,逐渐形成数学思考;(2)经历问题2和问题3的探究及应用,渗透数学探索规律问题的思考方法——“二四”步骤法及探索规律的思想方法:特殊——一般——特殊.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体验数学活动是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的过程;通过交流合作,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并能正确验证;教学难点:会用代数式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三、教学方法:观察归类学习法四、教学过程:(一)课前研究:自学教材106—107页并完成以下内容问题1:观察所给2010年10月的日历,你想到了什么?从数学角度你有想到什么?(1) 横行三个相邻数的关系(2)竖列三个相邻数(3)左上右下对角线上三个相邻数(4)左下右上对角线上三个相邻数怎样用字母来表示和验证呢?(二)课中展示:1.教师将黑板分成两个区域,并指定学习小组在所规定的区域内进行展示交流2.请全班学生仔细审阅展示内容质疑反馈、重难学习在全班学生审阅展示内容后,师生质疑,通过质疑反馈重点内容的过手情况,通过质疑发现学生的难点所在;(三)应用新知:探究活动:(1) 日历中3×3方框内九数之和与方框中正中间的数有何等量关系?规律六: 正方形方框中九数之和=9×中间数(2)这个关系在其它方框中成立吗?答:成立!(3) 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答:成立!(4)这个结论对于任何一个月的月历都成立,因为此浅色方框无论移至月历中的哪个位置,经历应用领悟构想,学会思考方法;1.生独立思考问题3:在十字形区域中,你能发现哪些规律?你能用代数式表示十字区域内五个数的关系吗?2.小组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并提出组内存在的问题;3.班内反馈组内成果,并解决组内存在的问题;4.师示范引导思考方法,并渗透思想方法.(四)小结梳理:梳理知识提炼方法,实现三维目标;知识:掌握日历中数的规律;方法:(1)思考方法:“二四”步骤;(2)思想方法:特殊——一般——特殊情感态度:敢想、善想的创新精神.(五)后测达标:1.在H形区域中,7个数的和与正中心数有什么关系若设中心数为a,你能用代数式来表示这个规律吗2在 + 字形区域内,五个数之和与正中心何关系?能用字母表示并验证这个关系吗?(六)拓展延伸: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如右图所示可得到一条折痕。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3.5 探索与表达规律》word教案 (14)
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
教学难点:用字母、符号表示一般规律。
教法
启发式教学
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程序及内容
第一环节数字游戏
请你任意想一个数,将这个数减去1后乘以2,再减去3,然后加上5,将最后的结果告诉老师。让老师猜猜你心中想的那个数是几?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数学中的规律,从而引出课题:探索规律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小明:你在心里想好一个两位数,将十位数字乘以2,然后加上3,再把所得新数乘以5,最后把得到的新数加上个位数字。把你的结果告诉我,我就知道你心里想的两位数。
小亮:怎么知道的呢?
探究活动1:请学生探究其中的规律.
1.任意写出一个两位数;
2.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数;
位数字的和能不能被3整除,这是为什么?四位数能
否被3整除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你还能得到哪些结
论?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习题3.9第1题
个人修订意见
当堂
检测
有三堆棋子,数目相等,每堆至少有4枚。从左堆中取出3枚放入中堆,从右堆中取出4枚放入中堆,再从中堆中取出与左堆剩余棋子数相同的棋子数放入左堆,这时中堆的棋子数是多少?请做一做,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3.求这两现并验证这个规律吗?
第三环节:能力提升
探究活动2
1.请解决本节课最初的游戏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类似的数字游戏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第四环节归纳提炼
1.基本方法:分析→表示→验证
2.基本思想:特殊→一般
第五环节、扩展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探索与表达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探索数量关系,应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验算证明规律。
2. 数的变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探索规律的步骤。
2.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活动,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自主地发现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重点:
学会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
●难点
学会从不同角度探索数量关系表示规律。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观察下面的日历,回答问题。
(1)日历图的套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2)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
(3)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
(4)你还能发现这样的方框中9个数之间的其他关系吗?用代数式表示。
解:(1)9个数的和为中间数的9倍;
(2)任意框9个数,设中间的数为a,则左右两边数为a-1,a+1,上行邻数为(a-7),下行邻数为(a+7),
左右上角邻数为(a-8),(a-6),左右下角邻数为(a+6),(a+8),
之和为a+a-1+a+1+a-7+a+7+a-8+a-6+a+6+a+8=9a;
(3)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理由为任何一个日历表都具有这种排列规律.(4)
设方框正中间的数为n,其余各数为n-8,n-7,n-6,n-1,n+1,
n+6,n+7.n+8.
第二行3个数的和=(n-1)+n+(n+1)=3n.
第二列3个数的和=(n-7)+n+(n+7)=3n.
对角线上3个数的和分别为(n-6)+n+(n+6)=3n,(n-8)+n+(n+8)=3n.
由此可以发现:方框“十”字位上的3个数的和,对角线上3个数的和相等,且都等于正中间数的3倍.
想一想
(1)如果将方框改为十字形框,你能发现哪些规律?如果改为“H”形框呢?
(2)你还能设计其他形状的包含数字规律的数框吗?
(1)“十”字形:5个数的和是中间这个数的5倍
“H”形:7个数的和是中间这个数的7倍。
(3)设计成“W形,它与“H”形一样,6个数的和是中间这个数的9倍。
二、习题演练
1.日历上三个数的位置如左图所示,这三个数的和为36,则其中最小的数是________4
日历上三个数的位置如右图所示,这三个数的和为27,则正中间的数是________9
2.某展览馆选用规格为600x 600mm的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地砖,按如图的方式铺设
通向展厅的走廊地面.
(1)依据上图规律,第n个图形中需要黑色大理石地砖_______
(2)铺设完毕后,施工人员发现整个走廊地面恰好是符合上图规律的一个完整图形,且用去的黑色大理石地砖是白色人理石警砖的5/12,求走廊长度.
解:(1)结合图形,得第一个图中有4块黑色的正方形瓷砖,后边依次多3块黑色瓷砖;
∴第n个图案有黑色瓷砖4+3(n﹣1)=3n+1(块)
(2)观察图形可知:第n个图形中的大理石地板数量=5×(2n+1),
∴白色大理石的个数=5(2n+1)﹣(3n+1)=7n+4
∴=
解得:n=8.
∴走廊长度=(2 ×8+1)×0.6=10.2m.
三、解答困惑,讲授新知
你在心里想好一个两位数,将十位数字乘以2,然后加上3,再把所得新数乘以5,最后把得到的数加上个位数字。
把你的结果告诉我,我就知道你心里想的两位数。
我的结果是93 你心里想的数是78
我的结果是27 你心里想的数是12
你知道小明怎么算出来的吗?
设小亮想的数字是xy,x表示十位,y表示个位
根据小明的算法,得到的数是(2x+3)×5+y=10x+y+15
再由小亮的结果即10x+y+15 ,可以推断10x+y就分别是十位和各位,所以结果减15;就是这个数!
做一做
设计类似的数字游戏,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观察下面的一列数:,- ,,- ,,…,则第100个数是
解:第1个数: =(-1)1+1×
第2个数:-=(-1)2+1×
第3个数: =(-1)3+1×,
第4个数:-=(-1)4+1×,
所以可以得出第n个数是(-1)n+1×,(n≥1)
则第100个数是(-1)100+1×=-
四、实例演练深化认识
观察下列数表:根据数列所反映的规律,第n行第n列交叉点上的数应为______.(2n-1)
五、达标测评
1、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
(1)填写下表:
3,5,7,9,11
(2)照这样的规律搭下去,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2n+1
2.研究下列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
1×5+4=9=3×3;
2×6+4=16=4×4;
3×7+4=25=5×5;
4×8+4=36=6×6;
………………
用n表示自然数,规律是:n×(n+4)+4=(n+2)
六、拓展提升
1.跳棋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棋孔?
解:六角形棋盘可看作一正一反两个大等边三角形重叠而成,大三角形每边上有13个棋孔,所以一个大三角形共有棋孔(1+2+3+…+13)=(1+13)×13÷2=91个,剩下三个小三角形(见图),共有棋孔:
(1+2+3+4)×3 =10×3 =30(个)。
所以,跳棋盘上一共有棋孔91+30=121个。
2.有一列数:1,1993,1992,1,1991,1990,1,…,从第三个数起,每一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中大数减小数的差,求从第一个起到1993个数这1993个数之和。
解:仔细观察这一数列,若把1抽出,则正好成为一个等差数列:1993,1992,1991,1990,…;在原数列中三个数一组出现一个1,则1993个数1993÷3=664…1。
可分为664组一个1,即665个1,其余是1993到666这664×2=1328个数。
所以前1993个数之和为:1×665+(666+1993)×1328÷2
=665+2659×1328÷2 =665+1765576=1766241
七、小结
探索规律的一般步骤:
八、布置作业
课本第100页1,2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