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沪科版全套学案之 来自地球的力 摩擦力

合集下载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6.4《来自地球的力》word导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6.4《来自地球的力》word导学案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学习目标】1.经过实验研究,能总结出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2.知道g 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3.经过自学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学习要点】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g 的物理意义二、新知学习(一)重力的产生阅读课本111 页内容,达成下边的问题“1、重力是使物体遇到的力,它的施力物体是______ 。

重力的符号。

2、察看以下三幅图,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上边的现象都是因为物体遇到的作用而产生的。

点拔:地球邻近的全部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运动的仍是静止的,在地面上仍是在空中飞翔。

(二)重力的大小1、请察看你身旁的物体,它们受重力吗?猜想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和什么要素相关。

2、实验研究:研究物重和物体质量的关系依据课本112 页的内容,进行实验,研究物重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并把所测的数据填在表格中。

3、得出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其比值是一个定值,约等于,用字母来表示。

4、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5、物重和质量的关系表达式是:6、自学课本113 页的例题,会做近似的题目。

依据例题请估量自己遇到的重力,要有做题步骤。

(三)重力的方向体验活动:1用细线吊起一个物体,你会发现细线处于什么状态?2、拿起一个物体,自由开释,你发现物体将怎样运动?以上案例告诉我们,重力的方向老是。

3、生活中的重垂线有哪些详细应用?。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阅读课本114 页的内容回答下边的内容:1、质量平均,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2 、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来说,我们能够用法或法来确立物体的重习讲堂小结:【分层训练】基础过关1、达成课本116 页的课后作业。

2、建筑工人砌墙经常利用重垂线来检查所砌的墙能否___________ ,还能够利用重垂线来检查桌面或窗台能否 ___。

来查验所砌墙壁能否竖直的原理。

3、对于g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质量是1㎏的物体遇到的力是9.8NB. 1㎏C.在地球上,质量为 1 ㎏的物体,遇到的重力是D.以上说法都能够4、对于物体的重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相等 B 、重力的方向老是垂直向下的C、质量大小与重力成正比 D 、地面邻近的物体都要遇到重力的作用5、画出图5-4-2 中物体所受的重力(1)被抛在空中的小球(2)沿斜面滚下来的小球6、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质量是173kg, 他所遇到的重力是多少?神州五号飞船重约 4900N, 它的质量是多少?能力提升1、对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全部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中间地点B、全部物体的重心都是该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C、物体的重心不必定都在物体上D、质地平均,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2、对于重力的产生,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只有接触到地球,才会被地球吸引B、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大于物体吸引地球的力C、地球吸引地面邻近的物体,物体也吸引地球D、地球吸引物体,物体不吸引地球3、有一块砖先平放在地面上,而后再将砖块侧放在地面上,最后竖放在地面上,则其重心地点()A 高度不变B高度减小C高度增大4、某初中生的体重是下边数据的一个,则应当是(D 不可以确立)A 4NB 40NC 400ND 4000N5、甲、乙两人遇到的重力之比是5︰ 4,甲的质量是A、 48kg ,B、,60kg ,则乙的质量和重力分别是()C 、 48kg , 48N D、 75kg , 735N。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5科学探究: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摩擦力的实际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摩擦力的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以及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3. 摩擦力的实际应用: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鞋底的花纹、自行车的刹车等都是利用摩擦力来实现某种功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定义,掌握摩擦力的基本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定义、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木块、毛巾、滑轮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的一些摩擦现象,如行走时的鞋子、自行车的刹车等。

2. 知识讲解: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实验演示:进行摩擦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大小变化。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为什么鞋底有花纹、如何增大摩擦力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摩擦力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影响因素:1.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 压力3. 物体的运动状态七、作业设计1. 描述生活中的一种摩擦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答案:如自行车刹车时,刹车片与车轮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从而增大摩擦力,使自行车停止。

2. 简述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的第六章第四节,主要讨论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力——重力。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定义及作用。

2.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4.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方向、作用点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能够运用重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方向。

2.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重心概念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悬挂重物的绳子、秤砣、实验台。

2. 学具:笔记本、导学案、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入:悬挂一个重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重物的状态,引出重力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重力的定义、方向、作用点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运用重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重力知识解决。

5.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进一步理解重力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重力的概念。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答案:20N。

2. 题目:解释为什么地球表面的物体总是往地下掉?答案:因为地球对物体施加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题目:简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答案: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力的概念。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如让学生探究其他天体是否也存在重力,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因为理解重力方向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地球对物体的重力总是指向地心,即竖直向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6.4《来自地球的力》实用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6.4《来自地球的力》实用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6.4《来自地球的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的第六章第四节,主要讲述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测量重力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测量重力: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4.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即 G = mg,其中 G 为重力,m 为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

2.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3. 掌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能运用公式 G = mg 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2.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地球仪、悬挂装置。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悬挂装置,让学生感受重力的存在。

提问:为什么物体悬挂在空中会保持静止?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测量重力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强调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引导学生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并学会运用公式 G = mg 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重力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例如:一个质量为 2kg 的物体,求其受到的重力大小。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测量重力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设计简洁明了,方便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2. 解释为什么物体悬挂在空中会保持静止。

3.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的重力,并将结果记录在实验手册上。

4. 根据公式 G = mg,计算一个质量为 3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八年级物理全册《6.4 来自地球的力》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6.4 来自地球的力》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的作用,施力物体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有一块砖先平放在地面上,然后再将砖块侧放在地面上,最后竖放在地面上,则其重心位置()
A高度不变B高度减小C高度增大D不能确定
3、某初中生的体重是下面数据的一个,则应该是()
A 4N B 40N C 400N D 4000N
学生汇报
学生分析、概括实验结论。
重力的方向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学习方
法指引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资源及媒体
1.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
学生练习完成
二、新知识预习
P881、2、3、4、5、6
补充练习
加强练习
教学反思
一、亮点:重力的概念比较复杂,而且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重力有些模糊的认识,但有些认识是不科学的,故本教材以“模拟引力”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思考,以牛顿的研究成果作启示,启发认识神秘的宇宙间存在的万有引力,再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事例,进一步说明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在研究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时,设计成探究实验,侧重点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并掌握一般的探究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四.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教师:我们前面学习了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那么重力的作用点是怎样确定。
实验演示:将一把刻度尺平衡地稳定在手指上。
教师:刻度尺与手指接触的位置就是重力的作用点。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六章第四节,主要涉及地球的力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定义: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2. 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3.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重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5.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计量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点、方向。

2.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力计、质量计。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悬挂的重物、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一个物体(如书包、课本等),感受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 知识讲解:(1)介绍重力的定义、作用点、方向和计量单位。

(2)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演示实验证明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悬挂的重物,如何测量其质量?”5.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重力的定义2. 重力的作用点3. 重力的方向4. 重力的计量单位5.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答案:3kg物体受到的重力为29.4N(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

2. 题目:一个悬挂的重物,如何测量其质量?答案:可以通过测量悬挂重物的重力(使用重力计)和已知的重力加速度,计算出重物的质量。

计算公式为:质量 = 重力 / 重力加速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操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重力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6.5《科学探究:摩擦力》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6.5《科学探究:摩擦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6.5《科学探究: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材第6.5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

具体内容包括: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问题。

3. 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摩擦力的实验器材,如木块、滑轮、弹簧测力计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纸,一把铅笔,用于做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推拉门,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

2.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讲解摩擦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3. 讲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讲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

4. 演示实验:进行摩擦力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因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推拉门所需的力量。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科学探究: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6.5 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目标1.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了解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种类。

2.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关系。

3.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有益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核心素养1、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2、初步认识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愿意服务社会的意识3、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干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G = mg——重心试一试(1)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你感受到的力是一个什么样的力?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摩擦?二、新课讲解摩擦力(f)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间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3.摩擦力产生条件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过程中所受到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滚动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但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八年级沪科版6.5科学探究-摩擦力学案

八年级沪科版6.5科学探究-摩擦力学案

八年级沪科版6.5科学探究摩擦力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科学教材第六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摩擦力的计算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分析问题。

3. 引导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难点:摩擦力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以及如何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滑轮、绳子、木板等)。

2. 学具:科学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的刹车系统,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2. 理论讲解:介绍摩擦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因素。

3. 实验探究: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摩擦力的作用,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知识应用:让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通过增大或减小摩擦力来实现某种功能。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摩擦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可以使用图表、图示等直观的方式进行展示。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的摩擦力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2. 答案:实验设计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等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是否理解清楚?实验探究是否充分?2. 拓展延伸: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摩擦力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小发明或创新设计,如设计一个利用摩擦力的装置解决实际问题。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6.5摩擦力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6.5摩擦力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6.5摩擦力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的第六章第五节,主要讲述摩擦力的概念、性质以及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摩擦力的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2.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当压力一定时,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成正比。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力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摩擦力的方向。

2.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摩擦力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摩擦力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基本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摩擦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会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4. 例题讲解:讲解课本上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摩擦力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的定义。

2.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力的作用,力的大小为10N,方向向右,物体的接触面粗糙程度为中级,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答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0N。

2. 题目:一个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0°,物体的重力为20N,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6.4来自地球的力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6.4来自地球的力

6.4《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了解重力来自地球的力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讲解法,使学生认识到重力的存在,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了解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等知识。

二、学生分析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相关的力的概念,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描述方法、力的测量方法。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很自然地就会产生很大的兴趣。

课程的设置基于学生的基本经验出发,注重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理解难度应该不大。

但对于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的不同,应重点讲解,列举典型图例,来加以说明,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原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难点:重力的方向的和作用点。

四、教法分析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若干钩码、细线、小重物、铁架台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教学中应以引入大量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为基础,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突出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重力方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重垂线的制作,检查教室的标语、宣传画、墙角、门框等是否竖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心的寻找,重点介绍不规则物体重心的判断方法,可通过图示和实验让学生加深认识。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6.4 来自地球的力-学案设计(有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6.4 来自地球的力-学案设计(有答案)

来自地球的力完成情况班级:姓名:组号:一、自主预习•探究新知(一)情景体验体验重力活动1:用手托住橡皮,松手后下落,观察橡皮运动情况。

活动2:将橡皮向上抛出,观察橡皮运动情况。

橡皮最终都会落向。

(二)教材助读(1)旧知回顾: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力的大小用什么测量? ;力的单位是(2)预习新课:阅读课本P111-114页,完成下列问题:知识点一:重力1.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通常用什么字母来表示?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正在向上飞的气球有没有受到重力作用?知识点二:重力的大小3.质量的定义,质量的单位有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把物体挂在放置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当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物重)。

5.下图是某同学为了探究物重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所做实验的表格:分别把1只、2只、3只……6只质量为50g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每个弹簧测力计的每一次示数如下钩码数质量m/kg 物重G/N 物重跟质量的比值N/kg 1 0.05 0.49(1)完成上列表格;(2)分析上述数据,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6.重力的大小用测量,它的计算公式是,表示物重,表示质量,g表示。

精确度要求不高的前提下g可以取值为,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指。

细读课本113页例题,解题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知识点三:重力的方向7.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有没有区别:在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应用重力的方向?知识点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8.什么是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均匀的物体,怎样确定重心的位置?(三)预习自测1.g=9.8N/kg的物理意义是2.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质量是0.173t,它所受到的重力是多少N?“神舟五号”飞船重约为4900N,它的质量是多少千克?(g=10N/kg)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二、课堂探究•快乐学习探究1:重力结合“体验”中的活动,思考以下问题:1.在体验中,橡皮为什么总是落向地面?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6.4来自地球的力—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6.4来自地球的力—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课型课时】:新授,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⑵知道g= 9.8N/kg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⑶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以及重垂线的广泛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⑵尝试用重垂线校准教室的墙壁是否竖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养成独立动脑动手的习惯。

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是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对重心只作一般了解。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动画】牛顿的猜想1、水总是由高处往低处流2、扔向空中的石块,很快下落到地面【小结】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二、新课教学:【阅读课文P111】1、重力的定义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持的时候都要向地面降落,这是因为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引力, 能把它们拉向地面。

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对重力的理解(1)重力通常用字母G来表示。

(2)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3)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受力物体: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

(4)重力是非接触力, 在空中运动或静止的物体,所受重力与原来相同。

(5)在空中运动的物体,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6)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把物体悬挂在竖直的弹簧测力计下端的挂钩上,当测力计和物体都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7)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

【实验探究】探究物重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实验操作】分别把1只、2只、3只……6只钩码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弹簧测力计每一次的示数,并填在下表中。

【重力与质量关系图象】【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 。

对实验结论的进一步理解:①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②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六章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作用点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重力的基本概念,了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能够运用重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作用点。

2. 掌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会运用重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作用点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悬挂重物的绳子、测力计。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这种力叫什么力?它有哪些特点?2. 知识讲解: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施力物体、作用点: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为G=mg。

3. 实验演示:用悬挂重物的绳子演示重力的作用,用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大小。

4. 随堂练习:(1)判断题: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2)选择题:下列哪个是重力的施力物体?()A. 地球B. 物体C. 空气D. 太阳5. 例题讲解: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求它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

解答:G=mg=2kg×9.8N/kg=19.6N6. 作业布置:(1)填空题: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_____,这种力叫____力。

(2)计算题: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求它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

答案:(1)吸引;重(2)G=mg=5kg×9.8N/kg=49N六、板书设计重力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学习目标】1.知道重力的概念;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2.记住g=9.8N/kg和它的物理意义。

3.记住重力的方向和重垂线的广泛应用。

【学习过程】一、重力阅读教材111页第1、2段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手中的物品离开手后,它们的共同现象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些物体都受到地球的。

2、重力是都要受到的力,它是由于而产生的。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重力用表示,其单位是。

二、重力的大小(一)阅读教材111页最后一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怎样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答:把物体挂在放置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当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显示了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2、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

(二)实验探究:物体重力(物重)的大小和物体质量的关系器材:质量为200g的钩码、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

(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

比值是。

(选填“变化的”“不变的”)(2)科学家经大量的实验证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比值约为9.8N/kg,它的物理意义是。

(3)若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比值,则g、m、G的数学表达式为思考:如果知道你的质量,可以用公式得到你受到的重力。

如果知道你受到的重力,可以用公式得到你的质量。

注意:如果题目中没有特殊说明,g取9.8N/kg,但很多题目为了简化计算,会明确告诉你g取10N/kg,此时,g务必取10N/kg。

三、重力的方向(一)观察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教室内悬挂日光灯的电线的方向,回答以下问题:1、这些方向都是(填“垂直向下”“竖直向下”)2、这些方向都是由(填一种力)作用决定的,因此重力方向为(二)重力方向的应用阅读教材114页上半部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重垂线就是,用它可以指示的方向。

2、盖房子砌墙时,工人师傅要用到重垂线,请说出工人师傅的做法和道理。

3、解释图6-22中的a图,如何用重垂线检查桌面是否水平?四、重力的作用点阅读课本114页下半部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重力的作用点叫做。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上,如:球体的重心在上,长方体的重心在上。

2、思考:重心是不是肯定在物体上,能不能在物体外?3、用最简单的方法找一找你的课本、铅笔、直尺重心的大致位置。

五、总结:重力的大小如何计算?重力的方向如何?重力的作用点在什么地方?六、提高物体稳度的方法阅读课本115页,回答以下问题。

1、稳度就是物体的。

提高稳度的方法有、。

2、图6-25中,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提高稳度的方法?3、站在行驶的公交车上时,是双脚并拢比较稳还是双脚叉开比较稳?。

原因是:。

由此还可知,支承面(填“是”或“不是”)接触面。

4、汽车底盘做的很重,装货物时把重的货物装在下面是为了,从而提高稳度。

5、冲浪运动员比赛时要弯下腰叉开脚,他是采用的方法来提高稳度的? 【反馈练习】1、物体由于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重力的三要素:(1)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成比,其公式为,g=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的;(3)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上3、质量为10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0.98N,则它的质量是。

(g=10N/kg)4、在图12—2中用力的图示画出重30N的物体A受到的重力。

5、质量为4kg的铅球,用力的示意图画出铅球出手后受到的所有力(不考虑空气阻力)。

(g=10N /kg)6、用100N的力沿着斜面向上拉重为220N的物体,请在图中画出出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7、一台起重机的钢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104N,现有一质量为5t的物体,问:能否用这台起重机将它吊起来?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叫摩擦力和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2、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知道常用的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摩擦力1、滚动的足球、关闭发动机的汽车,最终会。

这是因为它们受到了。

摩擦力用字母f来表示2、体验摩擦力①把手放在桌面上,想让手运动,但并不让它动起来,体会一下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这个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请总结出静摩擦力的定义。

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但是有时,受到的阻碍它运动的力。

②把手放在桌面上,让手滑动,体会一下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这个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请总结出滑动摩擦力的定义。

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时,受到的阻碍它运动的力。

③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受到的阻碍它运动的力叫做。

3、判断下列各属于什么摩擦力。

用手推桌子,没推动。

用手推桌子,推动了。

擦黑板。

滚动的足球慢慢停下来。

用钢笔、粉笔、铅笔写字。

用圆珠笔写字。

汽车慢慢停下来。

手拿瓶子,瓶子不下落。

爬竿。

4、摩擦力的三要素①静摩擦力的方向和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和运动趋势方向上的力大小相等;作用点可认为在物体的重心上。

利用以上知识解释推桌子没推动,拿瓶子,爬竿等问题。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大小和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动力大小相等;作用点可认为在物体的重心上。

5、练习:①用5N的力拉着一个重7N的物体,使其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画出这个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的示意图。

②用20N的压力把重10N物体压在墙上,其保持静止。

压力增大到30N后,仍保持静止。

这两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否相等?是多大?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1、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那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见课本118页。

其中重要猜想有两个:①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②和压力大小有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自行完成下列内容)验证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时,应保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相同或不同)的,而压力大小和其它因素应该是(相同或不同)的。

验证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和压力大小有关时,应保证压力大小是(相同或不同)的,而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其它因素应该是(相同或不同)的。

像这种探究某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要保证这一个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相同。

这种方法叫做法。

它是我们在今后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这个实验必须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据前面学得知识,我们应该用弹簧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使其做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显示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①在实验步骤A、B中,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保持不变,压力的大小发生变化,你发现滑动摩擦力__________(变了、没变)。

你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___________(有关、无关)。

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

②在实验步骤A、C中,压力大小保持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发生变化,你发现滑动摩擦力______(变了、没变)。

你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______(有关、无关)。

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__________。

注意:采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在说结论时,务必要先指明什么因素是相同的。

6、拓展:①摩擦力是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比方说和接触面的大小是否有关?试着说出你的实验方案。

答:保证相同,不同。

用弹簧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使其做运动,读出示数,进行比较。

②滑动摩擦力大小只和、有关,和其他因素无关。

只要这两个因素不变,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不变。

7、思考:拔河比赛获胜的关键是什么?是不是谁力气大就能胜利?三、增大和减小摩擦1、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给下列摩擦分类握笔时的摩擦。

拧瓶盖时的摩擦。

眼镜片长时间使用后受到的摩擦。

走路时的摩擦。

机器零件间的摩擦。

骑车时车轮和地面间的摩擦。

2、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关知识,总结出两种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除此之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还有两种,一种是变滑动为滚动,另一种是使接触面分离。

如:拉重物时垫上圆木和磁悬浮列车。

总结: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种;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种。

3①举重、体操运动员比赛前在手上擦镁粉。

②自行车上安装轴承。

③缝纫机皮带打滑后要拉紧皮带。

④气垫船、磁悬浮列车能高速行驶。

⑤结冰的路面上撒煤渣。

⑥给零件加润滑油。

⑦垫上毛巾拧瓶盖。

⑧轮滑鞋。

⑨刹车时用力捏车闸。

⑩书上图6-30,6-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