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

合集下载

2018最新试题资料-安徽省2018届高三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二)(语文)

2018最新试题资料-安徽省2018届高三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二)(语文)

安徽省2018届高三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二)(语文) 安徽省-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2)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就会使人感觉到。

(3)正像达尔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的。

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4)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5)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6)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

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7)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命题人:章茂华审题人:张选军(考试时问: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社会”和希腊文的“言论、学说”的结合,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他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使用“社会学”概念的,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实证社会学说。

但是,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

②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的分歧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如果社会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些社会学家根本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他们或者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强调社会学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或者把社会学当作“剩余社会科学”。

前者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后者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是其他学科不研究的内容的大杂烩。

③显然,上述观点都否定了社会学的独立性和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有地位。

因此,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不赞成这两种看法,而肯定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

那么,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又各持己见。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对象,重在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秩序和进步等等。

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实证主义传统;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④其实,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就是现实的、具体的、作为整体的社会。

因此,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由具体的个人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所结成的现变的社会,以及这个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程道流语文高考研究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命题人:章茂华审题人:张选军(考试时问: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社会和希腊文的言论、学说的结合,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他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使用社会学概念的,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实证社会学说。

但是,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

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的分歧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如果社会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些社会学家根本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他们或者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强调社会学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或者把社会学当作剩余社会科学。

前者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后者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是其他学科不研究的内容的大杂烩。

显然,上述观点都否定了社会学的独立性和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有地位。

因此,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不赞成这两种看法,而肯定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

那么,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又各持己见。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对象,重在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秩序和进步等等。

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实证主义传统;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其实,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就是现实的、具体的、作为整体的社会。

因此,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由具体的个人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所结成的现变的社会,以及这个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_含答案)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_含答案)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社会”和希腊文的“言论、学说”的结合,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他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

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使用“社会学”概念的,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实证社会学说。

但是,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

②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的分歧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如果社会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些社会学家根本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他们或者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强调社会学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或者把社会学当作“剩余社会科学”。

前者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后者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其他不研究的内容大杂烩。

③显然上述观点都否定了社会学的独立性和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有地位。

因此,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不赞成这两种看法,而肯定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

那么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又各持己见。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对象,重在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秩序和进步等等。

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实证主义传统;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④其实,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就是现实的、具体的、作为整体的社会。

因此,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由具体的个人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所结成的现实的社会,以及这个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安徽省2018届高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2018届高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法典蕴含着重德礼、慎刑罚;遵伦常、讲忠孝;重和谐、求和睦的民族精神。

由此,思想家提出“明刑”(彰明刑罚)可以“弼教”(辅助教育),也就是通过彰显法律规范的内容,使民了解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表明法律非以刑人为目的,而以使民远恶迁善为目的,以期实现以刑弼教、以刑辅教。

法家主张“以法为教”,使民知法既可以远离犯罪又可以借法保护其自身的权益。

正是由于法具有止恶劝善的功能,并非一味以刑人为目的,因此守法者如沐春风,违法者如履薄冰。

历史上,明刑弼教的内容因朝代不同而略有变化。

汉儒传承了以礼乐主宰刑罚的传统,确立了德主刑辅的指导原则,即朝廷以道德感动民众,刑法只作为辅助手段。

例如,董仲舒借助阴阳五行之说,大力宣传“大德小刑”,以德化民教民,使民不敢为非、不触法禁。

唐代法典《唐律疏议》开宗明义便宣布“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阐明了教化为先,刑焉其后,明刑弼教的真谏。

韩愈也曾经说过:“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要达到天下大治,应效仿圣王,以德化天下,“亦以五刑辅弼之”。

为矫正元末法纪败坏、人不畏法、肆意为恶的积弊,以严刑治国。

他手订的《大诰》收集了严刑惩治犯罪的案例,意在教民“趋吉避凶”之道。

《大明律》旨在运用法律打击奸顽,惩治犯罪,以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国家的纲纪。

明太祖还有意识地对某些案件重法又重情,借以表达明刑弼教之意。

例如,“有子犯法,父贿求免者,御史欲并论父。

太祖日:‘子论死,父救之,情也。

全国名校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word版)

全国名校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word版)

全国名校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

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

同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所以,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

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

而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姑射之山”,“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

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受其影响。

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更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一大特色。

佛教徒们“性好山泉,多处岩壑”。

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的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

透过对儒道释哲学与山水关系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统一起来。

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以形媚道”,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

中国山水画,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

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山水画,为山水画家创造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为山水画的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它可以让欣赏者“澄怀观道”,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的超越。

可以说,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

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1.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雅的产生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雅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礼为衡量的标准。

而只有雅的观念产生,雅乐与俗乐之间才开始真正有了区分。

在雅乐的生产过程中,“艺术加工”有着重要的作用。

雅乐有些是专业艺人的创作,有些却是对俗乐进行艺术加工的结果。

“俗乐”的概念,是依“俗”的原始含义经过漫长的发展衍变而自然形成的,期间没有经过刻意的艺术加工,因而保留的原始的、民间的东西多一些。

如果俗乐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与改造,能够遵从礼的规范,就变成了雅乐。

如《诗经》中的《国风》,很多都是乡间的俗乐,但它们经过乐官的加工后,就成为能在正式场合演奏的雅乐了。

对俗乐的艺术加工,实际上涉及材料选择、金属铸造、丝竹加工、协调音律、乐曲创作、舞蹈编排,以及最后的审查、修订等诸多生产领域与环节。

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与社会分工程度,加工才能顺利进行。

可以说,只有社会分工的出现,才使得从事精神生产的人脱离了物质生产,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进行专业的精神生产,并因此而具有了很高的专业文化修养。

如“大师”“乐师”等专职乐官的出现,就使得音乐的生产有了比较明确的分工,同时也为雅乐的艺术加工活动提供了专业的人才保障。

而《札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

”《荀子•王制》:“修宪命,审诛赏,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大师之事也。

”更是从制度上为社会分工和艺术分工找到了依据。

因此,在由俗到雅的音乐生产过程中,艺术加工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雅乐的生产过程中,由俗向雅的艺术加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艺术加工,一是间接的艺术加工。

直接的艺术加工,就是针对音声、曲调、节奏、辞句等等所作的直接修改。

如周代的乐官所进行的剔除邪音的工作,就是直接的艺术加工。

间接的艺术加工主要表现在对不同方言的诗歌进行翻译过程中的加工。

安徽省六校教育分析研究会届高三测试

安徽省六校教育分析研究会届高三测试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测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五大题,2l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60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是否应该被资本左右郭丽君近日,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两件艺术品坐了一回“过山车”。

《黄河咆啸》与《燕塞秋》这两只曾创下在29个交易日疯涨纪录的“牛股”,如今已经风光不再,一周时间内,原本市值上亿的两幅作品,开始出现大幅下跌,每日徘徊在跌停的边缘。

有专家表示,天津文交所炒作的是实际永远无法兑现的权证,艺术品权属具有不可分割性,将艺术品份额化之后进行市场交易,实际上就是一场永远不可能获得实物的虚拟资金的击鼓传花游戏。

现代艺术成了资本的宠儿,资本竟能疯狂地切割艺术。

金钱似乎成了艺术的唯一标准,市场上卖出高价的作品就是优秀作品。

中国有着最庞大的艺术家后备队伍,成千上万的艺术青年在像北京宋庄这样的城乡结合部忍受着当下的清苦,憧憬着资本的关注。

他们心中不仅装满了浓墨重彩的画卷,而且还构思着一张张清晰的线路图,这个线路图由经纪人、策展人、画廊、拍卖市场等错综复杂地连缀起来。

笔者认识的一位宋庄的年轻画家,他的妻子兼经纪人关心的是:“他的画行吗?”比如说,像当代画家叶永青那样,画的一只堪称“简陋”的鸟竟然拍卖出了25万元的高价。

面对看不懂的千奇百怪的天价艺术作品,人们不禁质疑,这个真值这么多钱吗?这真不是一件“皇帝的新衣”吗?天津文交所将不可切割零售的画作创造性地切割零售了,的确是一个天才的创意,不过这依然难掩艺术品收藏市场巨大的资本泡沫。

中国现代艺术的天价是众多西方收藏家助推的,当这些收藏家开始出售手里的中国艺术作品的时候,这种质疑之声就从窃窃私语变成了众生喧哗。

纵观全球艺术品市场,明显的对比就是外冷内热:国际上总体偏冷,中国总体偏热。

国际金融危机使得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工具开发方面受到的质疑越来越多,资本也越来越谨慎。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9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19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题。

虽然有关《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仍待细究,但我们有理由认定,“王官采诗”的说法值得注意。

“采诗”是从上古传下的制度,周王朝的统治者派出专门人员到各地采集歌谣,以此观风俗、察得失。

也正因为如此,《诗经》作为“王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和一部教材,它能够在贵族子弟尚未广泛深入接触社会之前,丰富和健全他们的知识和情感。

孔子在谈到读《诗经》的益处时,特别提到它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已将《诗经》当作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来看待。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毛诗故训传》对诗中提及的动植物加以注解,这为人们理解《诗经》及产生它的时代提供了一种路径。

受前贤著述启发,三国吴人陆玑撰成《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不仅提拈出《诗经》中动植物的名称,还附述其样貌、形态、功用和生长环境,有时更综合对比不同地域的不同称呼以丰富人们对该物之认知。

比如《秦风?蒹葭》中第一句“蒹葭苍苍”,陆疏云:“蒹,水草也。

坚实,牛食之令牛肥强。

青、徐州人谓之蒹,兖州、辽东通语也。

葭,一名芦菼,一名薍,薍或谓之荻,至秋坚成,则谓之萑,其初生三月中,其心挺出,其下本大如箸,上锐而细,扬州人谓之马尾,以今语验之,则芦薍别草也。

”明人毛晋据陆疏所作《毛诗陆疏广要》,其中辨蒹、葭之别,并录别名十五种。

如此详细的分辨考证,既存注疏者本人的见闻,也有他们思考判断(“验之”)后所得出的结论。

在这类路径的解析之下,《诗经》成了一种“博物志”。

很显然,熟读《诗经》者更易成为博识之人,但绝非仅仅识于“物”而已,先秦以至后世的贵族,还会依据《诗经》所述来传递信息、理解隐义,因识于“事”而做到“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安徽省五省六校2018届高三期末检测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五省六校2018届高三期末检测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五省六校 2018 届高三期末检测联考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小題。

科学的历史无疑就是人类智性进步的历史。

那么科学普及的历史又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景呢?美国历史学教授约翰·伯纳姆在著作《科学是如何败给迷信的》中向我们描述了一幅出乎意外的科学普及史图景:起初科学是一种踊跃进步的文化力量,但在渐渐盛行的美国花费文化中,科学慢慢地为新假装下的迷信和神奇主义的复生让出了一条通道,最后在大众层面上科学被迷信击败。

这样一部令人有点丧气的美国科学普及史,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其实不是没存心义的。

因为目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

固然“崇尚科学,破除途信”这样的口号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中公公众受教育程度错落不齐,科学修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计维度。

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实破除洁净过。

到现在在居住区外面的马路上,还常碰到泼洒在路面上的一团团药渣,这类恳求药“倒”病除的现象反应了老式迷信在现代社会中的坚强生计力。

有一些古代迷信则以面目一新的方式连续保存着。

比如“4”谐音“死”是不吉利的,“8”谐音“发”是吉利的等等。

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数字就有了吉凶之分,人们选择号码时纷繁避凶趋吉等等。

这无疑直接有力地推动了迷信思想的流行,与“科教兴国”的国策和培养一种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的努力目标分道扬镳。

在中国此刻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能够看到,遮天蔽日的对孤立科学事实的重申解对科学产品的销售,最为典型的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导。

新闻媒体放弃了向公众普及有关飞船的飞翔动力学和外太空高能物理环境的科学知识,航天活动基本上被看作是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媒体倾慕于对飞船搭载物件的神奇性和尊贵性大举衬着,仿佛发射飞船的物质代价都被附带到了这些物件上。

假如说是搭载植物种子,希望在高能环境中引发基因突变以改进品种,这还有一点科学的余味——其实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搭载种子以改进物种的效率和科学性常常被夸张;而一些搭载的纪念品、会旗等被给予的价值和神圣性,则纯粹是巫术色彩的,毫无科学理性可言。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解析版)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代山水画家的文化使命陈仕彬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

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

同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所以,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

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

而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姑射之山‛,‚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

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受其影响。

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更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一大特色。

佛教徒们‚性好山泉,多处岩壑(《高僧传》)。

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的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

透过对儒道释哲学与山水关系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统一起来。

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以形媚道”,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

中国山水画,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

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山水画,为山水画家创造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为山水画的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它可以让欣赏者‚澄怀观道,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的超越。

2018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卷】.doc

2018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卷】.doc

2018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人画是世界上唯一由知识分子所建构的绘画形态,并以其长达1000多年的演化发展过程,占据了中国美术史的煌赫篇章。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不少士大夫参与绘事,其中可见顾恺之、宗炳、萧绎那样的文化名人。

到了唐末五代,擅画的文人更多,他们凭借自己的文化修养,使绘画品质得到很大提升。

北宋中后期,两股力量对文人画的独立自主起了关键作用。

其一是五代以来得到迅猛发展的山水画,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文人隐逸精神的滋养,那些引领潮流的山水画大家,如荆浩、李成、范宽等,往往本身就是文人画家的代表。

其二是另一批喜爱绘画的仕宦文人,如文同、苏轼、米芾等,避开了繁难琐屑的习惯性画法,而用“墨戏”的简捷方式,进行大胆的艺术实验。

如果说后一股力量来自于业余画家队伍,极大地刺激了文人画家们逐鹿画坛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话的勇气;那么,前一股力量来自于专业画家阵营,以其坚实而高迈的学术品位充实着文人画的价值理想。

随着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加上金元时代大批文人赋闲而成为画坛中坚,原来由画工和宫廷画师主宰的人物画及其叙事手法渐趋衰落,更多带有象征意味,富于表现性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繁荣起来,并且在越来越多的文人画家手中呈现为水墨写意形态,从而与非文人画往往重色彩、多工致的情形拉开了明显距离。

元初的赵孟頫是文人画走向成熟的枢纽人物。

在他的启示下,元季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等人的山水作品,建构了文人画的规范图式,并以高情逸致的价值取向和书法化的笔墨趣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明中期由沈周、文徵明领衔的吴门画派的兴盛,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

陈淳、徐渭那种注重主观表现色彩和即时把握方式的纵逸画风,标志着文人画图式在花鸟画领域的确立。

从此之后,文人画以压倒性优势入主中国画坛,使得宫廷画师和民间画工也多以沾溉文人画余泽为荣。

最新-安徽省百校论坛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精品

最新-安徽省百校论坛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精品

安徽省百校论坛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阅读题(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市中的礼与乐刘士林礼、乐与城市文明有密切关系,这可从什么是文明,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什么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内容等角度加以认识与阐释。

首先,在中国文献中,“文明”最早见于《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是指人们创造的用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一整套“形式符号系统”,也就是先秦儒家津津乐道的“礼乐制度”,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所以古代中华民族的“文明”主要是指“政治文明”。

其次是“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这在中西民族是高度一致的。

在起源的意义上,英语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即源于拉丁文的“civitis”(城市)。

在中国周代,建立“城市”的标志是不同于野蛮部落的祭祀与礼仪中心,如《诗经·大雅·緜》记载的“乃立冢土”。

按照礼仪制度组织起来的人类活动,构成了最初的城市生活方式。

在实践的意义上,依附于城市的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建立“夷夏之别”,有“礼乐”即“夏”(文明人),失“礼乐”则为“夷”(野蛮人)。

英文的“civilization”一词,最初也是指城市居民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的高贵。

城市文明的出现,第一次从文化模式上区别开“文明人”与“野蛮人”,构筑了“城市”与“乡村”在生活方式上的分界线。

从当代语境看,与乡村、城镇及传统城市相比,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均获得了更高的发展,因而,一般性的“物质文明建设”与基本的“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已不能体现出城市文明在当代的发展水平,而作为一个社会更高发展目标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理想追求”才是其代表或象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