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师范生说课稿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彭婷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特点这六个部分阐述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章介绍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则是本章的重点,这节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两部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初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第二课时进一步学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掌握其判断依据。
本课题是在非金属元素氧、碳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使元素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也为以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好本课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均已有所了解,特别是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学生了解的较多,具备了学习本节的知识基础。
学生经过氧气的性质和制取,碳的氧化物及二氧化碳内容的学习,已具有了本课题实验探究内容的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盲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活动性顺序,初步学会运用实验、对比等方法研究物质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低视力学生和全盲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在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全盲学生学生还不能很好的通过观察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因此,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本节课的难点。
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大家不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第一课时。
我打算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任务。
一、说我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像是演员,而学生只是观众现象。
那么,在今天的新课标下师生角色还能够就是这样吗?不!我指出必须使学生搞演员,教师搞编剧;必须使学生回去演出、回去体验、回去斩获;必须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沦为自学的主体。
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应该不仅仅关注的是自己如何讲好,而更应该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演好!为此,我认为我们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两点:一是相关的教学内容,即学生要演什么;二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即学生能演什么。
三是具体的教法和学法,即学生该怎么演。
对于本课时来说,学生到底来演什么?我指出依据存有两个,一就是课程标准:课标明确指出,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域或通过实验探究去介绍金属的主要性质,即为构筑准确的金属观;二就是本节教材在模块中的功能价值:金属的化学性质差异在必修课程2构筑元素周期律和报读4自学电化学时将获得第1页应用领域与开拓;而报读6的自学将稳步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
由此我将着重于注重三点:一就是注重概括金属钠的性质;二就是注重辨认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共性和差异,构筑出来金属化学性质的心智模型;三就是注重提升学生全面观测的能力,并使学生构成积极主动的自我尊重。
这三点均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其中第三点还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对于本课时来说,学生能演什么呢?我认为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代表物铁性质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同时还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并刚刚学习了分类观和氧化还原观。
这些都是学生能够表演的基础。
尤为难得的是,他们还有着连老师都无法估量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所以我认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全能够自主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归纳出金属钠的性质,自主发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共性和差异,自主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这一节课的设计我主要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流程四个方面来考虑的。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我是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三个方面着手的。
首先《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共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是在上一节学习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学习金属的两条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以及金属与酸的反应并归纳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教材注意从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和稀硫酸等反应的不同,认识到金属的相关化学性质。
教材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认识均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
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其次是关于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2、认识常见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以及盐溶液反应的规律3、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以及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体会实验条件的控制在实验中的重要作用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能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通过我国古代湿法冶金的介绍,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二、教学方法本节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结合启发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问题,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实验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引导交流反思并总结→迁移应用,总之,一切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能力”出发。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何轩一、教材、学情与教学目标的分析1.教学内容及其地位金属的化学性质为高中化学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包含钠与氧气、水的反应,铝与氧气的反应,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这既是学生在初中所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知识基础上的深化,也渗透了学生在第一、二章里所学的知识,如物质分类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等等,有利于巩固学生以往所学的知识;同时本课时要介绍的金属性质的研究获取方法,将是学生在后续章节里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课时乃至本章的内容将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教学目标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隶属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实验教学将占较大的比例,但教学时应尽量避免学生只顾看实验现象而忽视了思考的情况出现,基于以上分析,确定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①了解地壳中一些重要元素(O Si Al Fe Ca)的含量。
②掌握Na、Al与O2反应的产物及其用途。
③掌握Na与H2O,Na2O2与H2O、CO2反应的特殊性。
(虽然涉及Na2O2的知识仅作为“科学视野”内容而非教材正文出现,但Na2O2性质特殊,应用广泛,探讨其化学性质,对学生化学思维的锻炼、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有莫大的帮助!)④了解金属活动顺序表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①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辅以巩固提升类练习,最终让学生对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性质的研究方法有个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如过氧化钠,指出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热情。
②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Na与O2、H2O、盐溶液反应的特殊性及其应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说课稿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在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头同学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学问,内容在化学试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
在本章和本节中,同学初步尝试从试验操作和试验现象去探究(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把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1.学问和技能目标: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探究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学会从试验的角度探究和熟悉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事。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通过试验发觉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奇异的化学试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试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爱好。
要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我们不行能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的讲清晰全部的金属的全部的性质,要有所侧重,其中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试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的过程是本节课堂的重点。
但是由于同学以前没有看到过钠,更谈不上钠的化学反应了,燃烧后得到的过氧化钠化学式特别,同学比较难以接受,因此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同时也应当由点到面,能够学会几种金属之间性质的比较详细状况,以及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原子的结构之间的亲密关系,这些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所在。
三、教法和学法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节胜利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特别重要。
我的教法是:1. 边讲边试验。
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特别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现学问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建构理念。
详细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老师演示和同学演示相结合,比如用小刀切钠,为什么不能让同学去做呢?让同学去试验,去体验,去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思索,这样做完全符合新课程的同学主体的理念,不要老是老师做同学看,老师提问题同学回答问题,是在启发不假,但经常启而不发。
高中化学说课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上课讲义
高中化学说课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全国化学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学校: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教师:陈晶教龄:七年说课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2007.7学校: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教师:陈晶教龄:七年说课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教材分析(一)在教材中的地位(二)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比较(三)原教材、现行教材的比较(金属单质部分)1、金属知识的内容提前(取消镁)2、抓住核心内容整合教学3. 化学性质介绍突出重点,强调特性4、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化(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钠、铝、铁等金属的主要性质,培养学生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2.通过金属的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2.在归纳钠、铝、铁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类、比较等方法在学习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金属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学习,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对钠、铝、铁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领会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初步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3.提高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1.对钠与水、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3.铁与水蒸气反应的科学探究。
二、教材处理(一)课时安排(共3课时)第1课时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第2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第3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二)学生活动的处理1.学生实验钠与水反应;钠的燃烧;加热铝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2.演示实验铁与水蒸气反应;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三)、教材实验的具体处理1.改进铁与水蒸气反应的装置2.增加铜树、银根的实验成果展示注意事项:铝丝要去膜,下部弯成螺旋状3.增加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的检验实验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任务驱动、比较等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四、教学程序(一)新课导入(二)新课讲解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钠、铝、铁等金属的主要性质并具备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金属化学性质》说课稿(说课大赛)
金属化学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培养片面发展的“单向人”向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转变。
要完成这样的转变,审美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化学学习是高中理科学习的难点.但是,引导学生发现自然变化的规律,就是发现美的心路历程。
因此我将美育融入教学设计,让它来指导我的教学。
一、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下面我将从以下这4个方面来阐述本堂课。
在设计一堂课之前,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充分了解学情。
本节教材承接初中铝铁铜等金属性质,并有了进一步加深和提高,为今后学习金属化合物以及元素周期表打下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我将本堂课的内容选定为学习钠、铝与氧气的反应。
学生已经知道铁镁铝的相关性质,熟悉金属活动顺序表,会画原子结构示意图,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不能从结构上分析归纳。
喜欢动手实验,但缺乏正确的实验探究方法。
受各种因素影响,认为化学是不好学的,不愿学习化学也不知道化学美在何处。
2、学习目标:从教学目标改为学习目标,我是冒着风险的,但是我认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从学习的视野看教学的设计才是我们教学设计的本源方向。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我的教学理念,我对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1)通过自主整理归纳出金属的物理和化学通性,得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通过实验合作探究,掌握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以及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通过对实际问题中化学现象的解释,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物质美、结构美、变化美、实验美、理论美、用语美以及化学教学艺术美等,使美育和智育达成和谐的统一,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
3、重难点:通过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重点:学生掌握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难点:学生理解铝为何可以在空气中稳定存在我的依据是:新课标对钠、铝的重要化合物有明确要求。
高中化学必修1《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PPT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
(第一课时)
一、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
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 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些知 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为
后面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
由点到面,让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很多金属可以和非金属氧气发生反应,从化合价的 变化认识到这些反应共同的反应本质,这样和前面
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呼应;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金属
化学性质的差异性,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在具体反应 中的体现,进而从反应的难易程度认识到化学性质 的递变与结构的关系。
六、个人的认识和思考
2、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 难点:铝为何可以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三、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分析
1、初三已经学习过铁、镁、铝等金属的有关性质; 2、曾经背过金属活动顺序表,知道金属的活动顺序;
3、通过段考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 础理论知识;
4、对于高中阶段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他们还没有开始 接触,一般都不懂得从结构上去分析演绎 。
六、教学过程
1、 引入课堂
(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复习旧知,总结归纳,预测新知
3、 由此及彼,提出问题
4、 师生互动,边讲边实验 (实物、实验的展示下
带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去接收和理解)
5、通过实验的比较,认识铝和氧气的反应
6、 总结迁移,形成知识沉淀 7、作业
七、课堂小结
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非金属及其
化合物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第一课时)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第一课时)本说课的题目是“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本节课依据“探索性教学”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思想,本着“问题式教学”、“自主参与、自主学习”、“建立科学思维模式”的教育教学设想设计的教学方案,现从四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学生开始初步、系统地接触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为后面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①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
②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③通过演示和学生探究实验,复习巩固基本实验操作,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以及从分析现象中得出结论。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交流、实验和观察、探究实验,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学重、难点重点: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难点:铝为何可以在空气中稳定存在三、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分析1、初三已经学习过铁、镁、铝等金属的有关性质;2、曾经背过金属活动顺序表,知道金属的活动性顺序;3、对于高中阶段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他们还没有开始接触,一般都不懂得从结构上去分析演绎。
高一:《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说课稿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Chemical Properties of Metals" (first class hour) said text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在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
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要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的讲清楚所有的金属的所有的性质,要有所侧重,其中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的过程是本节课堂的重点。
但是由于学生以前没有看到过钠,更谈不上钠的化学反应了,燃烧后得到的过氧化钠化学式特殊,学生比较难以接受,因此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同时也应该由点到面,能够学会几种金属之间性质的比较具体情况,以及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原子的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所在。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说课稿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说课稿《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说课稿在老师聘请考试中,说课对于广阔考生来说是比较生疏的,考生不清晰该围绕哪些内容举行绽开说课。
今日,中公老师特意为大家预备了一篇关于《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说课范例,希翼能够为各位考生的考前备考供应一些启发和帮忙各位评委好,我是今日的号考生,今日我举行说课的内容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第1课时。
按照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举行解释,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第1课时包含以下内容:了解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能够书写Na、Al与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解金属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同学在学习化学试验基本办法和化学物质及其改变之后,从本章开头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学问。
在本节学问的学习中,同学将初步尝试从试验操作和试验现象中去探究金属物质的化学性质,并且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去深入对这些性质的理解。
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办法一经控制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同学的状况)二、说学情同学在初中阶段学习过几种常见金属(如铝、铁、铜)。
对金属的性质的了解,以物理性质为主,化学性质只接触过铁与氧的反应、金属活动性挨次。
本节课将在同学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继续探索金属与非金属、酸和水、烧碱溶液的反应,深入同学的原有认知。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能书写Na、Al与O2反应化学方程式并能描述其产物的物理性质;明确金属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办法】通过试验操作和观看试验现象,初步学会从试验的角度探究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通过试验发觉化知识题,探究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学会在化学反应现象的过程中推导物质性质的办法。
《金属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金属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金属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课件《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1.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
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1.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1.3、重点、难点重点: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的过程是本节课堂的重点难点: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以及金属的性质与金属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二、教法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1.边讲边实验。
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建构理念。
具体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相结合,比如用小刀切钠,让学生去实验,去体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这样做完全符合新课程的学生主体的理念,不要老是老师做学生看,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2.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及时总结归纳。
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讲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日我的讲课题目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课过程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高一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内容,详细内容主要有常有金属的化学性质。
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为完好。
它重视于对金属活动性次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次序解说—些与平时生活相关的化学识题,使学生在获取悉识的同时,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也获取提升,并且学好本课题为此后学习酸、碱、盐打下优秀的基础。
2、教课目的教课目的确实定一定科学、简洁,吻合教材要求,吻合学生实质,确实突出要点,表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为此,确立以下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①知道铁、铝等常有金属与氧气的反响②认识金属活动性次序和置换反响③能用金属活动性次序对相关的置换反响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次序解说一些与平时生活相关的化学识题(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运用察看、实验等方法获守信息,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相关信息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优秀的学习方法和习惯(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①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虑、谨慎务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②经过实验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研究欲,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3、教课重、难点我是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设置及对此后教课的影响来拟订教课重、难点的。
教材介绍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水的反响,这三点化学性质都能够在必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此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所以,我确立本课题的要点是经过实验研究认识金属活动性次序。
因为金属活动性次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并且在运用时需考虑必定的条件;又密切联合学生对金属的认识、思想能力、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纪段的特色等要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次序解说生活、生产中的实质问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5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5篇第一篇: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化学必修Ⅰ《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
金属单质的性质是金属元素性质的反映,是了解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基础。
本节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铝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
通过本节以及后面章节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另外,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二)教材处理本节内容分三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为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第二课时为金属与水和酸的反应,第三课时为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本节课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
(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
(3)了解活泼金属(Na、Mg、Al)与O2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金属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学习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了解金属及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知道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1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说课学生
2、说重点、难点 自然界中的金属多种多样,不能够一一进行介 绍。而钠是性质最为活泼的金属之一,其性质 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金属铝的氧化膜也具有 代表性。所以:钠与氧气的反应,铝与氧气的 反应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对实验现 象的观察描述可能不够全面、准确,对于反应 现象的解释不够正确,所以,教学难点为:钠 与氧气反应现象的准确描述与解释。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本次课的主要知识点有:金属在地壳中的含 量、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金属 钠的物理性质、保存方法、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铝与氧气的反应、氧化膜、金属与其它 非金属的反应、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金属的 化学性质等。其中,钠、铝与氧气的反应是 本课时的重点,所以,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 标定为:
1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说课
2009级化学师范专业 穆雪丽 张伟莹 刘聪聪
1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说课
一、说教材 1、说地位与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 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是具体物质知识课, 不仅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在今 后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要触及应用的基本知识。 该节教学内容有助于巩固应用前面氧化还原 反应的知识,也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元 素周期表以及物质结构等理论知识奠定基础。
三、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几种常见的 金属及金属材料的性质,对于如何会表 现出那样的性质及不同的金属可以制成 不同的材料,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学 习本节知识,学生应认真听取老师的讲 解,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联系已有的知 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积极思考、 讨论,回答有关问题,以达到对知识的 融会贯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钠、铝的理化性质和其它金属与其它非氧 非金属的反应,学生能从中体会到从个别到一般的 科学思想,并从中体会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通过铝 的燃烧试验,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 动学习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几种常见金属的反应现象,培养学生获取知 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增强学生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2、通过铝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学生了解物质本质决 定外部表象的这一哲学思想,同时使学生体验积极 进取、追求科学的高尚品质。
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说课稿
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及金属与氧、酸、盐的反应规律。
2.学生能够理解金属活动性序列及其应用,包括判断金属置换反应的能力。
3.学生能够了解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金属性质的理解。
2.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利用金属活动性序列预测反应结果。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鼓励其主动探索金属的未知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增强集体荣誉感。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金属资源的有限性及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重点内容:1.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金属活动性序列及其应用。
3.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难点内容:1.金属与不同酸、盐的反应规律及条件。
2.运用金属活动性序列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章内容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讲金属的基本性质和活动性序列,第二课时探讨金属的应用及实验验证。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介绍金属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金属的应用实例和反应规律。
3.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如金属腐蚀与防护,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5.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实验过程和金属应用实例。
四、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
2.教具:金属样品(如铁、铜、锌)、试管、烧杯、酸溶液、盐溶液等。
3.实验器材:导电性测试仪、导热性测试仪、天平、酒精灯等。
4.多媒体资源:PPT课件、金属性质及应用的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4-5人,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发言机会,鼓励小组内互相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
课时师范生说课稿
一、分析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本节作为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铝、铁等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方面: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胜、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过程方法方面:通过对金属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学习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方面:通过了解金属及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知道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在实验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金属钠是最典型的活泼金属,学好它的性质对其它活泼金属的学习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钠的性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本节课学习所涉及的一些方法如探究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是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论基础,所以方法教育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节课的教学我突破了传统元素化合物课堂中采用的结构——性质——存在——用途的一条线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及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选用“实验探究法”,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广泛用途引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观察金属钠的存放提出问题“金属钠为什么要存放在煤油中?”,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再用实验来进行验证,从而归纳出钠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深刻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思考、讨论、归纳与总结认识实验的本质,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
具体教学程序如下: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金属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质,所以在课的开始可让学生列举金属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在学生兴趣盎然、七嘴八舌之时,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些金属从何而来?自然界中的金属以什么形态存在?此时还可通过多媒体打出几张金属矿石的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通过讨论及观看图片学生发现只有少数金属以游离态存在,绝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很显然,这是与金属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即本节课讨论的重点内容(板书)。
这样揭示出课题,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2.复习旧知,以旧带新。
这时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有关金属的反应,并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然后提问: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师生共同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盐反应;(2)金属与酸反应;(3)金属与氧气反应。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并将学生头脑中散乱的金属知识进行了整理归纳,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金属钠的性质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3.实验探究金属钠的性质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应用实验探究法来进行教学。
(1)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初中曾经接触到一些金属如镁、铝、铁、铜等,在大家的桌上有一种新的金属——钠,找到它,并看一看它是如何保存的?学生通过观察和闻钠瓶中液体的气味,不难发现钠是保存在煤油中的,那么我就可以顺势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钠存放在煤油中呢?为什么不能把它暴露在空气中或存放在水中呢?(2)猜想与假设:学生会想到也许金属钠会与氧气或水发生反应
(3)实验验证:此时就可引导学生来做实验3-1,实验3-2,及实验3-3,在学生实验前我会提醒学生实验中的注意点。
(4)实验现象与结论: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描述、归纳实验现象并总结得出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接下来我将引导他们阅读教材“科学视野”部分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过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拓宽知识面。
(5)拓展延伸:在学习了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有关性质后,我可以顺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消防员,有人打119告诉你钠着火了,你该如何去灭火。
根据所学知识,学生自己会分析得出钠着火只能用干沙子覆盖进行灭火而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用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只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通过这样一个问题不仅对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了一个加深与巩固,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享受了成功感、喜悦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欲望。
4、实验探究铝的性质
对钠及其氧化物的学习告一段落后就进入了铝与氧气反应的学习。
在观察铝箔的燃烧实验时,学生会发现铝箔燃烧不会像镁条燃烧后滴落下来,而是表面像有一层膜兜着。
经过探究原因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氧化膜的存在使得性质活泼的铝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观察到铝剧烈燃烧的现象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其设置为学生探究实验。
在探究教学中要注意开放性。
既然是探究,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学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是违反常规的结论,在探究中这些都属于正常的。
学生提出的方案越多,思考的角度也就越广,取众人所长,考虑的问题就越全面,设计的方案就越完美。
对探究的评价我会注意策略,多肯定学生好的方面;对于违反常规的设计也不会立即否定,而是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或重新再试。
5.整理归纳,强化方法
在课的结尾师生共同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钠和铝的重要性质以及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方法,再将钠、铝与氧气的反应以及初中所学过的镁、铁、铜等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归纳比较,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总之,实验探究在本节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广泛参与并积极探求中一步步揭开金属有关性质的面纱。
不仅使重点变为学生主动探求的知识得以落实,并把难点通过实验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做到了深入浅出。
附板书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钠的性质
1、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软、熔点低
2、钠的化学性质:
4Na + O2 == 2Na2O(白色)
△
2Na + O2 == Na2O2(淡黄色)
2Na + 2H2O == 2NaOH +H2↑
二、铝的性质
1、铝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密度小、延展性好
2、铝的化学性质:
2Al + 3O2 == 2 Al2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