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德性的上海人,讨厌的上海话

合集下载

上海方言中的3字形容词

上海方言中的3字形容词

上海方言中的3字形容词
以下是上海方言中的一些常见的3字形容词:
1. 娘娘腔:形容男人说话或举止女性化。

2. 邋遢鬼:形容人很脏或环境很脏。

3. 戆大瓜:形容人愚蠢或傻瓜。

4. 十三点:形容人行为或语言有点疯癫或荒谬。

5. 老油条:形容人经验丰富,处事圆滑。

6. 赤佬:形容人很无赖或调皮捣蛋。

7. 戆巴子:形容人很傻或愚蠢。

8. 老法师:形容经验丰富,处事老练的人。

9. 邋遢遢:形容不整洁或脏乱。

10. 娘娘腔:形容男人说话或举止女性化。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上海方言3字形容词,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形容词,每个地区和群体都有自己的习惯用语和表达方式。

骂上海人的顺口溜

骂上海人的顺口溜

骂上海人的顺口溜
(实用版)
目录
1.概论:探讨顺口溜的起源和演变
2.顺口溜的内容:分析骂上海人的顺口溜
3.社会影响:讨论顺口溜对社会的影响
4.应对策略:提出应对骂上海人的顺口溜的方法
5.结论:总结全文,提出建议
正文
1.概论
顺口溜是一种民间文学形式,起源于古代,流传至今。

它是一种口头创作,通常以简短、押韵、幽默、讽刺等手法表现,因其易于传唱,故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顺口溜的内容也逐渐多元化,其中有些顺口溜带有侮辱性质,如骂上海人的顺口溜。

2.顺口溜的内容
骂上海人的顺口溜主要涉及对上海人的地域歧视、侮辱和攻击。

这类顺口溜通常采用贬损、侮辱性的语言,将上海人描述成贪婪、傲慢、自大等负面形象,给上海人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社会影响
骂上海人的顺口溜不仅损害了上海人的形象,而且助长了地域歧视的风气。

这种顺口溜容易引起不同地域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和谐。

另外,对于上海人本身,这种顺口溜可能导致他们产生自卑、羞愧等负面情绪,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4.应对策略
针对骂上海人的顺口溜,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除地域歧视。

(2) 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这类顺口溜的监管力度,对涉及侮辱、诽谤等违法行为的顺口溜进行查处,净化网络环境。

(3) 上海人自身要树立自信,不要受到这类顺口溜的影响,同时,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展示上海人的优秀品质,为上海人正名。

上海话口头禅

上海话口头禅

上海话口头禅
上海话作为上海方言,是上海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种语言。

在上海话中,有许多独特的口头禅,这些口头禅不仅是上海人的语言习惯,也反映了上海人的文化和生活态度。

在上海话中,最常听到的口头禅之一就是“嘎嘎”。

这个词一般是用来表示“好”的意思,也可以表示同意、肯定等。

上海人常常用“嘎嘎”来回答别人的问题或表示满意。

比如,当你问上海人一个问题,他会回答:“嘎嘎”,表示同意或肯定你的问题。

另一个常用的口头禅是“挨逼”。

这个词用来形容受到委屈或被欺负,常用来表达上海人对不公正待遇的不满。

比如,当一个人感到被冤枉或被欺负时,他会说:“我挨逼了!”表示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还有一个很常见的口头禅是“哎哟喂”。

这个词用于各种情况,有时表示惊讶,有时表示不满,有时还表示安抚或安慰。

比如,当一个人摔倒了,他会用“哎哟喂”来表示疼痛或惊讶;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或不顺心时,他也会用“哎哟喂”来表示不满或无奈。

上海话中还有一些带有幽默意味的口头禅。

比如,当一个人在说笑或开玩笑时,他会说:“逗趣!”表示自己有趣或幽默;当一个人听到别人说了一句搞笑的话时,他会说:“撒玩儿!”表示对方的话很有趣。

上海话中还有一些常用的口头禅,如“嘛啊、嘛咧、哪个、挨、酱紫”等等。

这些口头禅体现了上海人的直率、豪爽和幽默的性格特点,也是上海人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

总之,上海话口头禅是上海人特有的语言习惯,这些口头禅不仅丰富了上海话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上海人的文化和生活态度。

通过了解这些口头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上海人的生活与思维方式,也能更好地与上海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为什么都讨厌上海人

为什么都讨厌上海人

为什么都讨厌上海人问题一:上海人为什么那么讨厌?那里都有好人坏人,不可一概而论贴标签,虽然我不是上海人,但也感觉不妥,只能说上海的某些人,他们生活优越,没吃过苦,天生有种优越感。

问题二:为什么很多人讨厌上海人?其实标准答案就是外地人 ... ,无论上处人怎么把外地人当狗一样骂,外地人还是要来上海的。

有点骨气回家建设家乡去。

问题三:为什么人们都不喜欢上海?我作为与上海不相干的一个外地人,对上海总有一种莫名的喜欢。

我认为只有长期了解上海,或和上海朝夕相处,才能真实感受到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魅力和感染力,如果能与上海零距离接触,如果能有机会充分地融入上海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才能体会到现代化的上海前进的步伐和跃动的脉搏。

“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只有亲口吃一吃”。

问题四:上海人为什么最讨厌北京人?全国都讨厌北京已是事实。

问题五:为什么很多地方的人都讨厌上海人?怎们说呢,说说自己的主观看法。

不能说全部,只是说某方面不受众人认可的观念比例稍稍大一点点。

其实哪个地方都一样,民风民俗、所受影响不一样,人性的优劣都会有自己的地域凸显。

上海是一个发达城市,流动人口比较复杂,被外人所知的也就多一点,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嘛,就是这样,影响也就大了些。

发小一家上海土著,我觉得挺好的。

做人嘛,讲究个将心比心,也就没有那么多喜欢和讨厌的分化了。

问题六:为什么很多人都不喜欢上海人上海人爱面子,尖酸刻薄,斤斤计较,瞧不起人,总觉得他多么高贵,别人都是下里巴人,因此多数人都不喜欢上海人。

其实换个角度看上海人精细认真,会做买卖,也很勤劳,也不是一无是处的。

问题七:为什么杭州人讨厌上海人哇哈哈,我也讨厌上海人杭州人确实是从来看不起上海人的,甚至我们小时候就有童谣是讽刺上海人的,至今我还记得一些。

虽然这样是不好的,但是上海人在全国确实是被很多人不喜欢的(不仅杭州),这是事实。

也许是因为上海人的一种独特的地域性吧,一方水土一方人。

其实上海人本身也是经常看不起其他地方人的。

上海话俗语

上海话俗语

上海话俗语上海话俗语 11、闷特想不通(胸闷的意思)2、吃生活挨揍(武力解决的代名词)3、嘎梁眼镜(意思就是鼻子上的梁子)4、寿头傻子(形容脑子少根筋的人)5、夜壶水尿壶水(形容玩世不恭的人)6、笑伐动笑不动(笑到筋疲力尽)7、小赤佬小毛孩(对小孩子的称呼)8、龙头阿三装酷混混(混混中的老大)9、空麻袋背米空袋子装米(形容不出本钱白捞好处的.人)10、姆删门吵相(用脏话对骂)11、狠三狠四蛮横无理(形容不讲道理的人)12、戳鸡吃饭(其实是宁波人的方言,现演变成上海话)13、老家尚老家伙(形容老资格)14、老三老四目中无人(轻浮自傲目中无人的意思)15、神之胡之无法无天(形容做事没有边际无自我约束力)16、斗五斗六没头没脑(形容做事鲁莽、冲动、不加思索)17、一天世界一塌糊涂(形容混乱一团糟)18、翘边翘边(煽风点火)19、奥斯两掰开(小时候玩的时候常说)一刀两断(就是划清界限再无瓜葛的意思)20、猜东里猜石头、剪刀、布(小时候玩的一种猜拳游戏)21、装胡样装样子(心里很明白却假装不知道)22、猪头三猪头阿三(一种骂人的俗语)23、涅昏昏头(处事不妥,不用脑子的意思)24、港币样子傻子(字面翻译就是傻妈妈养的儿子)25、宁来疯人来疯(越是人多越喜欢自我表现的意思)26、我帮侬搞搞路子我帮你理理思路(对别人施教的意思)27、认的侬算我路道粗认识你算我能耐大(表达不满的意思)28、辣手厉害(就是厉害的意思)29、切嘎中道(挨了拌子,中了圈套的意思)30、妖泥国落死角(不容易被发现的角落)31、恩斤狠落斤五斤狠六斤(一个比一个凶的意思)32、洋盘没见事(形容没见过世面的人)33、弄松恶搞(恶作剧的意思)34、胸闷胸闷(想不通,专牛角)35、头皮桥头皮翘(形容不听教诲自以为是的人)36、化令子甩暗号(提示的意思)37、拐倒摔倒(意思形容站不稳)38、阿无乱冒充金刚转小混混充老大(形容不懂装懂)39、相无宁乡下人(形容外地来的人)40、洋泾浜洋泾浜(形容说话口音不标准)41、莫子莫国后知后觉(思维缓慢理解能力差)42、步分赚钱(就是通过劳动获得金钱的意思)43、额锅头浜着体户办额头碰到天花板(形容运气好)44、饭泡粥饭泡粥(用来形容话多烦人,纠缠不清)45、冈巴兹戆巴子(形容傻里傻气的人)上海话俗语 2一丈不到,万丈无功;三岁定八岁,八岁定终身;一代净钢,三代白铁;苍蝇飞过,晓得雌雄勿识字有饭吃,勿识人头饿煞吃尽天边盐好,走尽天边娘好廊檐下滴水,滴滴不错分聪明一世,懵懂一时床底下放鹞子(风筝),大高而不妙铜钿眼里穿跟斗城头浪出棺材,远兜远转急惊风碰着慢郎中两只肩胛扛子个头日图三顿,夜图一忽头颈绝细,独想触祭聪明面孔笨肚肠鞋子勿着落个样良心拨辣狗吃脱夹忙头里膀牵筋螺丝壳里做道场番瓜(南瓜)生辣甏里蜡烛勿点勿亮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

我看上海话六年级作文

我看上海话六年级作文

我看上海话六年级作文我看上海话六年级作文我虽然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但是我非常喜欢上海,但更爱的是上海话。

每当我听到自己的干爸干妈在讲上海话是,我就会有一场亲切的感觉。

然而我对上海话很感兴趣,因为我觉得上海话十分好听。

所以我特地到超市去买了本书《学上海话》,我天天在家里读这本书,现在我的上海话并不是很标准,但是也时常挂在嘴边,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我都会说。

不过,在我来到上海的这十年以来,经常听到有人要呼吁保卫上海话,但是也有人对上海人的方言壁垒深恶痛绝。

所以我要在这里说说我的看法:我觉得我们应该提倡上海人就是要说上海话,有些上海的小孩子从小都是用普通话在讲,甚至都已经不会讲上海话了,这种小孩子很多,其实这对上海人很不利,上海虽然小,可是全球讲上海话的人并不少,我们上海人应该以讲上海话为荣,但是我看到有些上海人讲话都不象上海人了,看最权威的上海话节目《老娘舅》里有些上海话也还是很生硬的。

我们上海人只会说上海话,不会写上海话,这是最大的缺陷,为什么没有这方面的语言学家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呢?我们能把自己说的上海话写下来吗?大家看港片,看到有时是粤语字幕,为什么人家可以写得出来,我们就写不出来呢?看看网上现在有种现象,就是看不懂的上海话文字,各自表达的方式和字眼不同,但却在说同一个意思,那为什么没有语言学家来标准呢?如果用上海话写出来的剧本,我想《老娘舅》里的.演员会演起来更真实,更贴近生活。

不要置疑上海人讲上海话,我看其实只是讲上海话还远远不够,我看上海应该专门成立一个沪语电视台,用沪语报新闻,拍沪语电视剧,沪语广告,甚至是教上海话的学习栏目等,能搞的东西很多,中央电视台还用粤语和闽南语来报新闻呢!为什么我们自己的上海不能用专门的电视台播报上海话新闻呢?不错,是要提倡讲普通话,但这并不表示要损失上海话的开展和延续,老祖宗留下来的话不好好讲对不起老祖宗,对不起历史。

我们现在已经有普通话电视台了,为什么不能有专门给上海人看的电视台呢?我爱上海话。

哪能办!你的上海话越来越蹩脚!影视剧里的上海话为何让人“勿适意”

哪能办!你的上海话越来越蹩脚!影视剧里的上海话为何让人“勿适意”

哪能办!你的上海话越来越蹩脚!影视剧里的上海话为何让人“勿适意”上海的80后、90后、00后小囡,从小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读的书、看的电影电视,说的、书写的都是普通话,同学之间交流也说普通话,所以从这一代人开始,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完全是普通话思维,而不像金宇澄这代人,还能感受到日常的上海话思维与书面写作时的普通话思维的冲突了。

让人最近贾樟柯的电影《山河故人》上映,获得颇多好评。

不过片中张到乐与上海后妈视频通话的一段,后妈一口貌似流利却有颇多硬伤的上海话,还是让不少上海观众感到一丝“勿适意”。

前几年有一部反映80后成家立业的电视剧《断奶》,特地推出了沪语版本,然而听上去总归觉得不对味。

事实上,最近几年的影视剧作品中,涉及到上海话,总给人一种“不贴”、“牵强”之感,有些甚至有明显发音错误。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想九十年代,《孽债》、《夺子战争》、《股疯》里的上海话,那可是相当标准,相当接地气啊。

(电影《股疯》)(电视剧《夺子战争》)那,什么是标准上海话?按照上海滑稽剧团副团长钱程的观点,标准的上海话,应该有“尖、团”音之分。

比如:“心”和“新”普通话:两者的发音一样上海话:“心”的声母发尖音,即类似于“s”的音“新”的声母就是“团音”,和普通话里的“x”音相差不大上海话里的尖音有很多,比如以“相”为偏旁的“想”、“箱”等等,还有以“青”为偏旁的“静”、“倩”等等。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有人在说上海话时能分得清尖音和团音了。

哪里听到正宗上海话?那么,哪里才能听到正宗的上海话呢?钱程力荐的是王家卫电影《阿飞正传》里潘迪华的上海话,大家可以去网上找到这部电影感受下。

(《阿飞正传》里的潘迪华)此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上海话也有“文读”和“白读”之分。

所谓的“文读”就是用于表述一些书面语、专有名词等,发音更接近普通话;而“白读”,顾名思义,就是家长里短的大白话了。

举个例子“大木桥路”、“大世界”等地名里的“大”念“da”而“大肚皮”(即孕妇)、“大排骨”里的“大”念“du”前者是“文读”,后者是“白读”现在很多年轻人,甚至有些专业的主持人、配音演员也搞不清两者的区别。

快失传的上海话

快失传的上海话
大票找零 叫找头 折叠被子 摊被头
冤家路窄 是对头 乱搞关系 轧姘头
"子"
心领神会 接翎子 苦口婆心 汰脑子
门槛不精 臭路子 旁门歪道 歪路子
脚底流脓 坏胚子 伏案疾书 爬格子
不务正业 浪荡子 话不兑现 放鸽子
旁门左道 野路子 故弄悬虚 买关子
胡搅蛮缠 搅脑子 拐弯抹角 兜圈子
合伙分肥 拆份头 口齿不清 大舌头
发育过早 早发头 天气晴朗 晴日头
脑袋顶上 瘌痢头 零碎单牌 有框头
避阳地方 阴凉头 形势渐变 转风头
睡床边上 床横头 单位名称 叫台头
头型难看 芋艿头 无人疼爱 是多头
买主客户 叫客头 喜欢吃咸 老盐头
办事愚笨 是寿头 前途似锦 有盼头
滥竽充数 挂名头 花言巧语 耍滑头
受人批评 吃排头 没有志气 贱骨头
前途光明 有奔头 聪明伶俐 有轻头
循规蹈矩 老套头 文章精彩 好笔头
透露消息 放风头 无本生意 搬砖头
大把赚钱 抓粒头 讨价还价 谈斤头
迷迷糊糊 嗑愡头 另立一派 拉山头
虚张声势 野人头 再婚重娶 二婚头
零碎小钱 是垃头 满足兴趣 过腻头
利润部分 是赚头 凌空劲射 硬脚头
背靠大树 丐排头 热炒小菜 叫炒头
两车相碰 相鼻头 反复唠叨 绕山头
虚无缥缈 魂灵头 旭日东升 出日头
长期合作 老搭头 寻找借口 是推头
放人一码 放码头 死磨硬缠 有缠头
期待希望 是望头 懒于走访 懒脚头
老年爱美 老来俏 熟人常客 老户头
老不正经 老十三 旧屋故地 老娘家
公平公正 老娘舅 恶称老人 老棺材
没有变化 老套头 口味喜咸 老盐头

上海口头禅方言

上海口头禅方言

上海口头禅方言
一、野狐禅,野念作ya,禅念作dai,意思是不规距,不靠谱,不能相信。

二、料作丘,形容人品很差,如“迪个人料作丘来西”。

三、混腔势,混念作wen,混日子,随大流,有时自嘲“跟着一淘混混腔势”。

四、扎台型,扎念作ze,大多是指要面子,喜欢炫耀。

“迪个宁就是要扎台型”。

五、牵斯班登,牵念作qi,班念作bai,指关系很复杂,也指办事拖拉。

六、嘎山胡,山念作sai,朋友们一起聊天、闲扯。

七、掼浪头,掼念作guai,故弄玄虚,吓唬人。

例如“侬不要掼浪头”。

八、拗造型,念作ao,摆pos,做样子。

九、缺格,很有范,例如夸奖他人“侬今朝老缺格个”。

上海最瓜三的方言非完全手册

上海最瓜三的方言非完全手册

上海最瓜三的方言非完全手册
闷特:没话说嘎梁:四眼
错气:讨厌错几:吃
洋盘:外行辣手:厉害
弄松:捉弄捏昏:头脑发热,一时冲动
缺西:傻瓜尼心:恶心
寿头:傻瓜 ! 翘边:托
枉对:不讲理切桑活:欠扁
小赤佬:小鬼呀无蛋:捣糨糊
敲煤饼:嫖娼轧姘头:包二奶OR红杏出墙
张无样:装傻西骨头:JIAN 骨头
拧来疯:过度兴奋错霉豆:倒霉
头皮桥:脾气犟或令子! :暗示
向无拧:乡下人姆删门:骂街
饭泡粥:废话太多洋泾浜:不标准的语言
拿母温:小蝌蚪枉是枉:豁出去了
捉板头:找茬拷竹杠:小敲诈
列别高:罚站轧闹猛:凑热闹
戆棺材:戆度切嘎桑:吃大亏,倒大霉或被硬物撞到龙头阿三:! 混混红头阿三:旧社会的印度打手
狠三狠四:凶老三老四:没大没小
豆5豆6:做事粗糙神之无之:胆大妄为
一天世嘎:一塌糊涂猜东里猜:剪刀石头布
摸字摸过:迟钝妖泥过落:不起眼的小角落
尼呀三比:年底哈7得8:瞎说
嘎字嘎眼:装戆里档模子:合伙骗人
奥斯两包开:暂停空麻袋背米:不带钱跟人赌博
5斤狠落斤:凶烂煳三鲜汤:做出的事情的不象样额过头碰到天花板:撞到大运
阿无乱冒充金刚钻:外行冒充内行
拧的弄是无路道粗:认识你算我倒霉
无帮弄搞搞路子:我要教育教育你。

店员听不懂方言,男子破口大骂:上海人不说上海话?说什么话!

店员听不懂方言,男子破口大骂:上海人不说上海话?说什么话!

店员听不懂方言,男子破口大骂:上海人不说上海话?说什么话!近日,一则男子因店员听不懂上海话而破口大骂的新闻,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

有网友爆料称,在上海长宁路的一家“全家”便利店里,遇到一位地道的上海男顾客,此人在结账的时候,情绪逐渐失控,对着女店员破口大骂,事后还报复性投诉,究其原因,仅仅是因为女店员听不懂上海话,请他说普通话而造成的。

“我上海人不说上海话说什么?你吃上海的,用上海的,享受上海的,就是希望上海人都死光,然后都说普通话是吧?”男子的话越来越难听,而收银员全程没有还嘴,更让人无语的是,该男子还不依不饶,向门店经理投诉了这名女店员。

据“全家”便利店工作人员回复,目前,已经与这位顾客沟通,达成和解,也对被训斥的员工也进行安抚。

该新闻视频一被曝出,引来不少网友的抨击,有人揶揄道:“他不是会说普通话吗,哪里养出的怪毛病啊?”在此之中,很多网友都总结:“说到底,可能还是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有着一种不知哪来的地域优越感。

”并且,还有网友曝出了自己的出差经历,称其经常去上海办公,因为听不懂上海话,也有过这种不悦的对待,有时候可能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口气,体验感非常不爽。

不得不说,这位男子的做法要求收银员说上海话的行为,确实有点无理取闹了,言辞当中也带有着一丝傲慢。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多元与包容应该是她本身的特征,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汇聚于此,遇到不懂上海话的人也是很正常的。

而且也正是因为中国方言的复杂多样性,所以才会有通行于全国上下的普通话。

但与此同时,也正是因为大力推广普通话,让很多地方的“新生代”对于方言越来越陌生了。

一个地方的方言,正是这个地方另一种形式的历史,也是文化的留存。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则是出生下来就接触的语言,而这种语言更多的以方言的形式存在,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家乡记忆。

我们坚决抵制该男子因为对方不会说上海话的歧视举动,但我们也要从中看到一个文化隐患,方言的普及和教育,越来越受到忽视。

上海话形容坏人的句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上海话形容坏人的句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上海话形容坏人的句子1.呆板蠢笨2.八婆大妈3.老狐狸精4.无赖货5.贪心鬼6.小气鬼7.自私狂8.毒舌女9.骗子个个10.阴险狡诈11.虚伪狗12.恶心人13.邪恶妖精14.歪嘴巴15.心机婊16.莽撞粗鲁17.自大狂18.刁钻古怪19.肮脏龌龊20.嫉妒心强21.假靓仔,真傻缺。

22.话都讲不明白,整个一坨屎。

23.好吃懒做,啥也不会干。

24.怂包,大男人不像模像样。

25.动不动就撒泼,真是小儿科。

26.嘴巴毒辣,心肠毒贱。

27.拿着捧,想当公主。

28.坏心眼一窝里。

29.作奸犯科,可恶非常。

30.吝啬鬼,舍不得花钱。

31.装模作样,一副大爷样。

32.嘴上没毛,脑子更空。

33.三八婆,八婆不堪。

34.虚伪至极,一点儿真实性都没有。

35.两面派,大家都猜不透。

36.冷血动物,一点同情心都没有。

37.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别人。

38.耍赖皮,一点诚信都没有。

39.心机婊,用尽手段得逞。

40.活雷锋,只会做作秀。

41.佢唔过核实敢话42.佢就系一粒烂贝壳43.佢就系好腌剌44.佢就系一棵撒盐陆45.佢一阵洗唔净啤干净46.佢就系话气唔打结47.佢就系马失前蹄48.佢就话白痴赞孤儿49.佢无人活一条睆50.佢就系扮猪食老虎51.佢就系一块无热水抹坯52.佢只会持败坏53.佢就系马屎胜冠军54.佢嘴巴一张三咸四撒55.佢好似个水库听弗紧遮56.佢就系暗度陈仓57.佢就上边调调58.佢就系穿黑白装59.佢就话差鸟警察60.佢就系自甘堕落61.佢睇人都有一股乌云压顶嘅感觉。

62.人地心肠即系秤砣,成日话大话都唔肯掉。

63.佢一张嘴就好似蟑螂嗌嘢咁难听。

64.哩个人就系个生活白痴啦,啥都唔識。

65.佢眼神好似咩真嘢都唔信咁。

66.话下来就只系自己最高,其他人无分。

67.佢一个字ож一个丑,真系讨厌。

68.见到欠钱嘅人就面缚底晒黄。

69.佢就系一个成日计计嘅人。

70.揾佢帮手真系好犀利,哩个人就系个势力中心。

71.佢就系一个整日畀人气死嘅人。

为什么讨厌上海人?

为什么讨厌上海人?

为什么讨厌上海人?网上经常有一些文章,对上海人发出各种各样的冷嘲热讽。

看不起或者讨厌上海人的现象在中国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报有这种心态的人以北方人居多。

我的母语是上海话,在上海生活了13年,在北京生活了15年,因此,对于上海人的话题应该能说几句话。

上海人遭人讨厌的原因是因为上海是中国殖民化最严重的城市。

在1949年以前,对于上海人的讨厌情绪很少出现。

1949年以前,中国所有的电影明星几乎都在上海,就说明了那时的上海是一个让人崇拜的城市,那时的上海是令人羡慕的地方,上海人也是很骄傲的。

但是,那时候上海的骄傲,几乎全部来自于西方化,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与国际接轨。

对于上海以及上海人的鄙视情绪大致都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的。

主要原因是上海人在殖民地年代养成的优越感,令广大同胞们很不舒服。

比方说,我小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一个上海姑娘来到农村,那里没有厕所,只有茅坑。

上海姑娘便大声嚷嚷说:这里真差劲,阿拉上海都用抽水马桶的。

了解的人都知道,那时的上海也不是每家每户都有抽水马桶,每天清晨,倒马桶、刷马桶的队伍都很长,城市里弥漫着马桶的气味。

因此,旧中国给上海人留下的骄傲心态,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并没有彻底改变,便很容易成为国人讨厌的对象。

上海人历史形成的优越感在新中国成立还延续了很长时间。

户口制度使得这种优越感被固定化。

在人口随意流动的年代,无所谓谁是上海人,到了上海,只看你的本事。

但是,户口制度使得有没有本事变得不重要,是不是上海户口变得十分重要,似乎上海这个城市的种种好处,都成为握有上海户口的人们的私有财产了。

“阿拉上海”这个称呼,像是把上海的所有权和继承权统统独占了。

上海曾经以“海纳百川”为自豪,正是这种包容性,使得上海的过去的成功没有那么强烈的地域色彩,然而,户口制度使得“海纳百川”几乎变成了空话。

身为上海人,确实天生就具有了很多不平等的待遇。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产值长期占据全国的四分之一,这也是上海人自我骄傲的一个来源。

上海话为什么虚伪

上海话为什么虚伪

小时候,上海话常常讲不利索,阿娘说你这个叫洋泾浜。

通常,阿娘这么一说,我那美丽的眼睛就要波楞波愣的,因为那时候,我连洋泾浜都搞不明白那是啥意思。

大人们都认为,这孩子不会说上海话,那是个迟钝的孩子阿。

我妈就训我,学不好上海话要被人当作外地人看不起!我老师就表扬我,普通话讲的呱呱叫。

我同学羡慕的要死,跟我学普通话这种外语,回家就给她妈狠揍了一顿。

当时的情况确实是这样。

因为我念书的时候甚至上海的学校还没有推广普通话,连老师上课都讲方言。

讲一口纯正的上海话,当时对任何一个在上海居住的人来说,是一种荣耀。

因为你可以想象,往往在一个气派的商业街,一个神采飞扬的中年妇女连指带骂将一连串沪语段子丢向一个外地农民老伯的时候,那是一种多么具有扑倒性的凌辱力?以至于外地老伯,眼睛就看着中年妇女继续喝骂,乃至妇女扬长而去。

耳边久久回响沪语的响亮语音,良久反应过来是骂什么,也只能干跺脚。

这种情形,电视里我也见过,大猩猩抢不到香蕉,也会跺脚。

但,当时的上海,虽然顶着要被骂死的危险,还是每天有那么多外地同胞前仆后继,抱有死得其所的心态前来闯摊。

而作为正宗的上海人。

管你是中央首长还是内地头头。

总之只要是一身中山装的朋友。

从几个上海人身边走过,几乎就能听到巴子之类的调笑,可能在上海人眼里,北方人有文化,南方人有钱。

只有巴山蜀水过来的可骂一下。

但实际情形很严重,完全是祖国大陆九州十地一网打尽,只要是开口讲国语的,到处弥漫着的上海小市民气哪里会考虑你是首都来的就给你特别待遇?一律只有鄙视。

穿中山装的后来已经被骂的不行。

上海大街上居然就在沪语的作用下逐渐没人再敢穿什么国装。

但接下来凌辱轮到了上穿西装下穿跑鞋的。

跟整风运动差不多,一波又一波着装上以貌取人的鄙视。

而从小我就觉得会讲上海话绝对是一件好笑的事情。

而因为我小时候被人笑话迟钝,反倒觉得天下迟钝的人都是我亲戚。

反过来讲普通话,老师给你荣誉感。

等长到会讲上海话的时候,更不愿意讲。

不知为什么,觉得上海话除了充满霸道和鄙视之外还有一讲出口的虚伪。

如何反击上海人的优越感

如何反击上海人的优越感

如何反击上海人的优越感
反击他人的优越感并不是一个建设性的做法。

解决问题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和建设性的方法,而不是以对抗为手段。

如果您感觉受到了上海人或其他地区的优越感压力,可以考虑以下方法来处理:
1. 自信和自尊:坚定自信,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不被他人的优越感影响。

2.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种基本的人际交往准则。

不论对方是否表现出优越感,都要以礼貌和尊重待人。

3. 对话沟通:如果您感到被上海人或其他人地区的优越感冒犯或影响,可以选择与对方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 理性思考:理性思考问题,不要过度情绪化或做出冲动的反应。

了解背后的原因和动机,避免走向消极的情绪循环。

5. 推广地区文化:了解和推广自己地区的文化和特色,增加他人对该地区的了解和认知。

6. 互相学习:可以从优越感中学习到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并取长补短,实现互利共赢。

7. 拒绝歧视和偏见:不要将地区归类为优越或劣势,尊重和包容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人群。

8. 寻求支持:如果感觉受到优越感的压力较大,可以寻求支持和帮助,比如向亲友、老师或心理咨询师倾诉。

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避免将地区或族群进行贬低和歧视。

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相待。

上海俚语,形容那些傻里傻气或言行不合常理的人

上海俚语,形容那些傻里傻气或言行不合常理的人

上海俚语1. 引言上海俚语是上海方言中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常用于形容那些傻里傻气或言行不合常理的人。

这些俚语既有幽默的成分,又能准确地形容出人的特点和行为,成为上海人交流中的一种特色用语。

本文将详细探讨上海俚语,并举例解释其中的含义和使用情境。

2. 傻里傻气的人2.1 “废物”“废物”一词源自上海方言,常用来形容那些傻里傻气的人。

这些人做事不听劝告,言行举止荒唐可笑,常常让人哭笑不得。

他们经常做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举动,令周围的人感到困惑。

例如,他们可能穿着不合时宜的服装,说些毫无意义的话,或者做出明显愚蠢的决策。

这些人通常缺乏常识和判断力,往往让人感到无奈。

2.2 “呆子”“呆子”是上海方言中常用来形容那些思维迟钝,反应迟缓的人。

这些人常常显得木讷,无法理解别人的言行,也无法迅速做出反应。

他们常常在别人讲话的时候陷入思考,或者对别人的问题一筹莫展。

他们不擅长处理复杂的情况,往往只能采取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虽然有时候他们可能会表现出一些天真可爱的一面,但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常常让人感到困扰。

3. 言行不合常理的人3.1 “糊涂蛋”“糊涂蛋”这个词常用来形容那些言行举止不合常理的人。

他们常常说些让人捉摸不透的话,做出让人难以理解的举动。

他们往往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言语间常常充满了矛盾和无法思考的逻辑。

他们的行为也常常令人费解,他们可能会毫无理由地改变自己的决策,或者在不恰当的时候做出非常态的反应。

这些人常常让人感到困惑和无力。

3.2 “烂摊子”“烂摊子”一词用来形容那些事情或场景的状态非常混乱,没有任何秩序。

这些人常常让本来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搞得一团糟。

他们常常不思进取,没有计划性地去面对问题,而是任其发展到最坏的境地。

他们的决策通常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常常只能靠凑巧和试错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这些人的言行举止不仅让人感到困惑,也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4. 上海俚语的使用情境4.1 在日常交流中上海俚语常常会在日常交流中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对德性的上海人,讨厌的上海话
■文/尤美
今天去公司总部办事,中午在餐厅遇到人事部的老曹,他刚开完会来吃饭,我们就一同坐下。

老曹怀里抱着一大叠材料,对于人事部门的工作,他们自己不说别人最好也别去问,所以我只瞎聊些其他的事情,然而老曹却主动说那些是公司今年准备接受进来实习的大学生名单和材料,直到今天上午才最后确定下来的。

老曹特意告诉我:“你还记得那个上海话讲得很好的东北姑娘吗?会念222的那个,呵呵,我们收她进来了,还放在重点培养的名单里面呢”。

这些大学生都可以说是幸运儿,尤其是在毕业生找工作竞争特别激烈的今年。

公司每年都会在本地和周边省市的一些院校招收高校毕业生进来实习,并从中观察和录用正式的员工,能够来实习,一只脚就踏进了就业的门槛。

大型跨国企业历来是很多毕业生找工作的热门首选,今年公司二十多个实习名额吸引了数百名大学生的报名。

去年年底前人事部的人手应付不了面试,就从其他部门借人过去帮忙,老曹也是那次来找我去给他充当了两天的面试考官。

老曹说着就从那一叠材料里抽出一份给我看,其实不看我也记得那个叫小嫚的女孩子。

那天面试时我是她的考官之一,老曹
也在,面试谈了些什么我已经忘记了,但却清晰地记得当时她那一口绵绵的上海话让我误以为她是本地人,而看她的个人履历是才知道小嫚其实是个地地道道的东北女孩。

一个考官问她说你上海话说得这么正,是不是父母是上海人或者有亲戚在这里,小嫚说都不是,因为她读的是一所地方院校,班上外地同学没有几个,所以上海话她在第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就基本上都听得懂了,等到念完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能说的很好了。

当时我特意问小嫚,你18岁一个人来上海读书,在这里也没有亲戚朋友,当周围一大帮同学叽叽喳喳说得兴高采烈,你却一句都听不懂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小嫚笑着回答说“真的哭过N次呀”,当时的感觉就是无比的孤单和郁闷,甚至后悔到上海来
读书。

不过慢慢静下心来,还是对自己说“既然入乡就要随俗”,同学们讲话时她尽量注意听、然后试着说,慢慢地就学会了,她说来到一个地方学习和生活,会不会讲那里的方言,在心情和自我感觉上很不一样,会讲了,与别人的交往交谈就会自如很多,对自己也更有自信。

老曹问她觉得上海话难学吗?小嫚幽默地回答说:“毕竟不是外语吧?”,老曹又让她说说哪一句最难学,小嫚俏皮地说:“2
22,两佰捏泥,每个2的发音都不一样,彻底厥倒”,说得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因为是大批面试,考官和每个学生的谈话时间都很有限,但是短短几句对话,小嫚表现出来的良好心态让大家都觉得很赞赏,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表现得很不错,所以她得到的面试评语和评分都相当好,后来的复试我没有参加,但老曹说小嫚也过得很顺利。

不知道人的心态有多少是天生的,但是面对困难与压抑的处境,每个人的反应的确是不一样。

中国幅员辽阔、方言迥异,尤其是北方人初到南方,说话的差异感甚至不亚于出了国门,类似小嫚的经历很多人都遇到过,有的人会觉得不能接受,以“德性的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